《地藏菩萨本愿经》【觉林菩萨偈】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然不离於心。有彩画可得。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譬如工画师。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诸法性如是。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心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唐 裴休 集

上堂云: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心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
云何识自心?即如今言语者正是汝心!若不言语又不作用心体,如虚空相似,无有相貌、亦无方所,亦不一向是无有而不可见,故祖师云: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若不应缘之时,不可言其有无,正应之时,亦无踪迹。既知如此,如今但向无中栖泊,即是行诸佛路。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众生轮回生死者,意缘走作心,于六道不停,致使受种种苦。《净名》云:难化之人,心如猿猴,故以若干种法制御其心,然后调伏。所以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故知一切诸法皆由心造,乃至人天地狱六道修罗,尽由心造。
如今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嗔无憎爱无胜负,但除却如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若不会此意,纵尔广学勤苦修行,木食草衣,不识自心,皆名邪行,尽作天魔外道水陆诸神,如此修行,当复何益?志公云:本体是自心作,那得文字中求?如今但识自心,息却思惟,妄想尘劳,自然不生。《净名》云:唯置一床寝疾而卧,心不起也,如今卧疾,攀缘都息,妄想歇灭,即是菩提。如今若心里纷纷不定,任尔学到三乘四果十地诸位,合杀秖向凡圣中坐,诸行尽归无常,势力皆有尽期,犹如箭射于空,力尽还堕,却归生死轮回,如斯修行不解佛意,虚受辛苦,岂非大错?
志公云:未逢出世明师,枉服大乘法药。如今但一切时中,行住坐卧但学无心,亦无分别,亦无依倚,亦无住著,终日任运腾腾,如痴人相似。世人尽不识尔、尔亦不用教人识不识,心如顽石头都无缝罅,一切法透汝心不入,兀然无著。如此始有少分相应,透得三界境过,名为佛出世;不漏心相,名为无漏智。不作人天业,不作地狱业,不起一切心,诸缘尽不生,即此身心是自由人,不是一向不生,秖是随意而生。经云:菩萨有意生身是也,忽若未会无心,著相而作者,皆属魔业,乃至作净土佛事,并皆成业,乃名佛障,障汝心故,被因果管束,去住无自由分。所以菩提等法,本不是有,如来所说,皆是化人,犹如黄叶为金,权止小儿啼,故实无有法名阿耨菩提。如今既会此意,何用区区,但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心里明明,所以旧时见解总须舍却。《净名》云:除去所有。《法华》云:二十年中常令除粪,秖是除去心中作见解处。又云:蠲除戏论之粪。所以如来藏本自空寂,并不停留一法。故经云:诸佛国土亦复皆空。
若言佛道是修学而得,如此见解全无交涉。或作一机一境、扬眉动目,秖对相当便道契会也,得证悟禅理也,忽逢一人,不解便道,都无所知对他,若得道理,心中便欢喜;若被他折伏不如他,便即心怀惆怅。如此心意学禅,有何交涉?任汝会得少许道理,即得个心所法,禅道总没交涉!所以达摩面壁,都不令人有见处,故云忘机是佛道,分别是魔境。此性纵汝迷时亦不失,悟时亦不得,天真自性本无迷悟!尽十方虚空界元来是我一心体,纵汝动用造作,岂离虚空?虚空本来无大无小,无漏无为,无迷无悟,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绝纤毫的量是无依倚无粘缀,一道清流是自性,无生法忍何有拟议,真佛无口、不解说法,真听无耳、其谁闻乎?珍重。

禅观就是一种去意向性途径

所谓禅观,就是以心观心以至于无念的一种修行方法。对于禅观,就是静虑活动,强调的是坐禅看心、了见佛性的过程,以求达到缄口于是非之场、融心于色空之境。禅观的目的,当然就是修成“禅定之境”了,那种超稳定的心理状态:心不起心,色不起色,心色俱离,达到身心不起,常守真心。

从意向性分析的角度看,禅观的历程可以表示为如图所示六个不同的境界级别,即色尘境界(简称尘界,心理处于无记状态)、欲界(心理处于无明状态)、有色界(心理处于有执状态)、无色界(心理处于执执状态)、明界(心理处于去执状态)、以及达到彻悟的解脱界(所谓出界,明心见性)。其中无记是指意向程度不明显的混沌状态,无明为意向程度较低的情欲状态,有执为意向程度较高的认知状态,执执则是指元意向性状态,去执为去意向性的心理状态,最后见性为觉悟状态。 

 因此,禅观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去意向性思维机制达成出意向性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在《金刚经》中讲述得最为清楚。比如《金刚经》中佛告须菩提:“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以及“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里所谓“住”,就是“着相”,就是思维具有意向对象,“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要去一切诸相,达到无任何意向对象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去意向性。

 有时,也把这种去一切诸相的过程,看作是与诸幻尽灭等同的过程,因为佛教一向认为一切着相皆是虚幻不实,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比如《圆觉经》中世尊说:“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去除一切幻觉(诸幻尽灭),回归本来真心(觉心不动),也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但“心不住相,不著声闻缘觉境界。……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从五蕴心理能力的意向性角度分析来看,也只有去除一切有意向性的心理活动,才能够达到这种出意向性的心理状态。当然,这是一件很难具体做到的事情。我们的思维活动往往很难罢脱思维对象的轮回,念念相续,无有了期,思考着如何去除意向对象,却有进入了这“去除意向对象”的意向之中。正如《圆觉经》中所说得那样:“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槃,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槃。何况能以有思维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著。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善男子,有作思维,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华。用此思维辩于佛境,犹如空华,复结空果。展转妄想,无有是处。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也就是说,只要有分别之心,就难以摆脱意向之心,比如对于“本句子是假的”的这样一个命题,如要执著真假分别,便会陷于逻辑“轮回”之悖论而不能自拔。其实,在我们的思维活动中,念想轮回、概念轮回、文字轮回,均因意向之心在起作用。除了陷入无尽无止的逻辑悖论之中,别无可能。又如《楞枷经》所云:“如是相不异观,前后转进,相不除灭,是名愚夫所行禅。”只有斩断思维,去除意向性,达到无住生心,方能显现本心。即所谓《圆觉经》所言的:“若诸菩萨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独断烦恼,烦恼断尽,便证实相。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

 无任何意向性的心理状态不是靠意向性思维所能显现的,因为思维(想蕴)本身就是意向性的,除了在意向对象之间“流转相生”外,别无可能。这一点在《楞枷经》中讲的非常清楚。《楞枷经》佛告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诸识有二种生,谓流注生及相生。有二种住,谓流注住及相住。有二种灭,谓流注灭及相灭。大慧,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大慧,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大慧,不思议熏及不思议变是现识因。大慧,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熏,是分别事识因。大慧,若覆彼真识。种种不实诸虚妄灭,则一切根识灭,是名相灭。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是其所依故。依者,谓无始妄想熏;缘者,谓自心见等识境妄想。大慧,譬如泥团微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亦复如是。大慧,若泥团微尘异者,非彼所成,而实彼成,是故不异。若不异者,则泥团微尘应无分别。如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若自真相灭者,藏识则灭。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大慧,彼诸外道作如是论,谓摄受境界灭识流注亦灭。若识流注灭者,无始流注应断。大慧,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更有异因。大慧,彼因者,说言若胜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时,若微尘。”

去意向性能力,是一种直觉体验,绝非事物感知、概念辨识、逻辑思维所能企及,只有随其直心,方能觉悟。《维摩诘经》中强调指出:“菩萨随其直心,则能发行。随其发行,则得深心。随其深心,则意调伏。随意调伏,则如说行。随如说行,则能回向。随其回向,则有方便。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随佛土净,则说法净。随说法净,则智慧净。随智慧净,则其心净。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净。是故宝积,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简单地说就是要:“一心禅寂,摄诸乱意;以决定慧,摄诸无智。”达成无意向性之心,就体悟到《坛经》所说的如如之心:“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总之,从意向性角度看,禅观就是一种去意向性能力,通过那种超越概念分别的直觉体悟,达成无意向性之心理状态,任情自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宣内容摘要☆超热门国创IP齐聚漫展双日6大人气嘉宾全阵容公开四大主题自由行开始报名次元新势力·宅歌宅舞大
  • 打开易信,浏览话题,却也有“世界睡眠日”。而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可见睡觉对人的健康是多么的重要!
  • | July × Summer × Chapter6⃣上周去VV姐家恰火锅吃到了正宗的四川火锅还有阿姨从贵州寄来的亲手做的腊肠 真的好好吃[抱一抱]不过从朝阳
  • 可能有的人会认为,胡某是在做好事,助人为乐,是在倡导良性的社会价值观,不应要求其对于张某的伤残结果负责。但显然,在本案中,胡某由于车速过快将张某甩出,未尽到安全
  • 还 50 岁了,给 12 岁的悟空配音/::| 我听了这么多年,竟然男女不分[Flushed]还有悟空一家,悟饭、悟天,悟空的父亲巴达克,也是她配的音,以及之后
  • 还有,我回来啦!还有特特打招呼也拉长音结束的时候李赫宰打了个哈欠 特特问你起床了吗 李东海就一直傻兮兮的笑!
  • 所以,要过好这一生,在了解自身及社会形态的基础上,接受教育,听经闻法,白天学教义,夜间修止观,并在生活中历事练心,修行是一个很有必要的生命过程。古往今来,每年的
  • #中国##澳大利亚#随着日本击败菲律宾,男篮亚洲杯1/4决赛资格赛全部结束,1/4决赛的对阵也全部出炉,详情如下:中国VS黎巴嫩,胜者将在半决赛对阵伊朗与约旦之
  • 一代人的回忆结束了2020年12月经历了25年的《快乐大本营》宣布永久停播,从1997年开播至今,《快乐大本营》几乎雷打不动的在周末开播,不知不觉中这款综艺已经
  • 在小月龄时宝宝有任何需求,妈妈应及时回应,等他有了安全感,慢慢会变好13、新生儿鼻塞很常见,不是感冒,可能是空气干燥,导致鼻痂分泌物干燥,注意环境加湿专门为各位
  • 建议重点把握风电行业4条投资主线:1)海上风电降本和招标进展超预期,看好海风长期成长性;2)“打铁类”零部件企业受益于原材料价格下降盈利有望改善;3)看好机组大
  • 喝了半个下午的水仙岩茶,顿悟了人们为什么那么爱红茶,茶性温和还耐泡,九泡下来依然汤色金黄,光泽明亮,余香悠长。虫洞书店•下午茶午时,歇脚小憩。
  • 亦不奢望万能的手在某个清晨解自己于倒悬《洞中蝙蝠》by白居易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网罗。胡常着黑衣,每天凌晨临签样,为赶时间,他忽而从主楼编辑中心“呼”一下
  • 双①①超级红包: 双①①预售清单: -------#聪明女人会省钱#------- 室内园艺花卉多肉植物组合小盆栽批发含花盆新手套餐肉肉绿植拼盘 原¥2
  • 回想着被分手的那一个星期自己想了那么多,从刚开始的痛不欲生,想着他的好,动漫卡通情侣头像无水印少女心自己失去了一个无法失去的人,到后面思考为什么这段感情会失败,
  • 工作 感情 都需要选择畏畏缩缩 倍感矛盾怕选错又怕对不起任何一个前几天听到Yao快结婚的消息以为完全平静的心还是激起了一些波澜仍旧哭了一晚上毕竟是付出最多曾经最
  • 我最爱的是蟹粉小笼包和芒果小笼包,特别好吃那多少都吃不够~第二家是骚豆花,感觉菜单涵盖了所有台湾特色美食,我们这次先尝尝豆花~摆盘好好看呀,味道也好吃,35度的
  • 可是,古代经典向来读起来并不那么轻松,如果能将“老酒装新瓶”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诠释其精义,加以作者的思考与发散,或许你会发现其中未曾想到的魅力,原来,经典还能这么
  • #蔡徐坤[超话]# 我还是很想感慨 我们菜菜都当PD了 时间真的过得好快啊 感觉有种他才刚刚出道的感觉 我们的小孩都为人师啦 有一种崽崽长大了的感觉哈哈哈哈哈
  • [兔子]看断面掰开看断面,如果呈现出白色或浅浅的象牙色,都说明品质很好,如果呈现出半透明的颜色,就说明核桃的品质开始慢慢下滑。TA会安利各种好吃好用的东西,我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