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da发布新一代技术 ,推进安全驾驶辅助技术的进化与普及。
Honda发布了先进安全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超感Honda SENSING 360”与Honda SENSING的旗舰技术“Honda SENSING Elite”的新一代技术。

Honda为实现所有道路使用者交通零事故的社会,以“Safety for Everyone”为口号,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致力于安全技术的研发。目前搭载安全驾驶辅助系统Honda SENSING的量产车型全球累计销量超过1,400万台※1,搭载率为86%。

2021年,Honda发布了符合L3自动驾驶应用的堵车驾驶辅助功能Honda SENSING Elite。活用研发该技术积累的经验,研发出车辆周边360度无盲区监测,避免交通事故和减轻驾驶负荷的先进安全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超感Honda SENSING 360”,该系统率先在中国市场投放,搭载于今年冬季上市的全新CR-V和皓影(Breeze)车型,功能将持续升级。

此次发布的安全超感Honda SENSING 360的新一代技术,增加了监测驾驶员异常和监测周边环境的功能,以防范事故于未然,进一步减轻驾驶负荷。这些全新功能将在2024年以后,在全球车型上逐步搭载应用。另外,Honda SENSING Elite的新一代技术,活用了Honda的人工智能AI技术研发的识别和理解技术,覆盖原有的高速公路和新增的一般道路场景的驾驶辅助功能,实现了从家到目的地的顺畅移动。

今后的目标是,到2030年,在全球的全系汽车上都将搭载具有感知二轮车功能的Honda SENSING;安全超感Honda SENSING 360搭载到先进市场的全系汽车车型。通过功能的持续升级,到2030年,实现在全球范围内涉及Honda二轮车和汽车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减半的目标。

Honda致力于到2050年,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涉及Honda的二轮车和汽车的交通事故零死亡。今后,活用Honda在二轮车和汽车领域的独特优势,在安全技术研发方面奋发进取,引领实现“交通零事故社会”。

【安全超感Honda SENSING 360新一代技术】

在“安全超感Honda SENSING 360”搭载的事故回避辅助功能基础上,增加通过准确监测驾驶员的异常状态以及周边环境来降低事故风险、从而进一步减轻驾驶负荷功能的新技术。由此,减少因健康原因或人为错误导致的事故,提供让顾客“想要积极出行”或“想开得更远”的汽车。2024年后,结合不同地区市场的需求,新技术将逐步应用到“安全超感Honda SENSING 360”。

■具备脱手功能的高阶车道内驾驶辅助功能※2

由系统来操作油门、刹车、方向盘,即使驾驶员的双手离开方向盘,也能保持车速和在车道线内行驶,减轻驾驶员的驾驶负荷。

在没有前车的情况下,在保持设定车速的同时沿着车道中心行驶,在弯道上提前读取曲率,根据曲率减速,帮助车辆平顺过弯。如果有前车的情况下,系统将保持适当的车距自动跟随。

■具备脱手功能的高阶车道内车道变更辅助功能※3

行车时,将高阶变道辅助开关启动到ON时,在一定条件下系统做出判断,能够自动辅助操作变更车道或完成超车。

系统检测到车速较慢的前车时,在提示告知驾驶员后,系统会辅助超车并回归车道。

■驾驶员异常时的应对系统

当驾驶员对系统的操作提示无反应时,辅助同一车道内减速和停车功能。如驾驶员对系统发出的操作要求无反应,警告音将加强,以促使驾驶员应对操作提示。如果驾驶员依然无反应,为保护驾驶员和乘客,以及道路上其他交通参与者,避免碰撞危险,将通过警报灯和喇叭,向周边车辆发出警报,同时辅助进行减速、停车。

■下车时车辆接近警报

在停车时,当检测到后侧方有车辆接近时,前柱或后视镜上的指示灯将亮起,以提醒注意。乘客准备下车打开车门时,当可能与侧方通过的车辆发生碰撞,指示灯闪烁同时发出警报声,提醒不要打开车门。

■检测驾驶员的状态和前方风险 事故回避的辅助技术

①提醒注意、冲突注意警报

检测驾驶员的状态,在注意力下降或漫不经心驾驶时,当与行人、自行车、停着的车辆或前方行驶车辆可能发生碰撞时,减速、提醒驾驶员,并辅助转向以免偏出车道。

②车道内事故回避辅助技术

当与行人、自行车、停着的车辆等有碰撞危险时,系统判断在同车道有足够避让空间的情况下,通过辅助在车道内减速以避免碰撞事故。

③紧急回避操舵的辅助技术

当与行人、自行车、停着的车辆等有碰撞危险时,在驾驶员打方向盘避让时,系统将持续减速并辅助转向。

【Honda SENSING Elite新一代技术】

Honda SENSING的旗舰技术Honda SENSING Elite进一步升级。通过像人类一样积累经验不断成长的Honda的人工智能AI技术,Honda研发出识别各种复杂场景和应对一般道路复杂环境的功能,比如覆盖在一般道路的从家到目的地,实现安全安心的顺畅移动。具体为:包括城市主干道堵车时的脱手功能、在高速公路的出入口汇合或驶出时的脱手功能、在自家出库/入库时的自动泊车辅助功能。该技术将于2020年代后半期开始搭载应用。

■一般道路驾驶辅助

灵活运用可应对复杂道路环境的高度识别和控制技术,实现在一般道路上的驾驶辅助。具体为,包括预测风险防患事故于未然的事故回避技术、在一般道路上减轻驾驶负荷的自适应巡航功能和车道保持辅助功能、主干线道路拥堵时的脱手功能。

■自动泊车辅助

实现在独立住宅,集体公寓等私家停车位的自动出库/入库。

将来的目标是实现在目的地一键呼唤,并做到自动代客泊车。

■高速公路全域驾驶辅助

在原有的车道保持功能、变道功能、堵车驾驶辅助功能上,增加汇合/驶出场景的辅助功能,致力于在2020年代后半期,实现在高速道路全场景的L3自动驾驶技术的搭载应用。

#相学# 《太清神鉴》 刘伯温

腰背法论

行步缓而轻,坐起正而实,是谓有腰。前视如复物,后视如带臼,是谓有背。有背无腰,初发后滞;有腰无背,初困终亨,于是发中亦多忧疑。两者全备,则一生享富贵,毁辱不能及,利害不能动,即有德之人。且相腰背之法,又不以魁伟而取。但小以应小,大以应大,皆可矣。故腰背有旋生者,举止重,正面开,精神藏,阴骘满,气色明,然后能生。欲知生之时,金以四,木以三,水以一,土以五,火则不能生也。欲渐不欲顿,欲停不欲偏,如臃肿肥大,乃肉滞矣。非谓之腰背,则牛行步缓取之,得矣。

作为已婚中年男人,逐渐对那些烂仔车没什么兴趣了[doge],反倒喜欢这类舒适的大车,就预约体验了最近比较火热的理想L9。这个车我第一次见时觉得车头有点奇怪,不过后来慢慢觉得还是很高级的,尤其深灰色看着很有质感。内饰简单的设计搭配上两块大屏幕,还是很耐看的,尤其中控和门板都是比较细腻的软皮包裹,触感上完全达到了豪华车的水准,两块大屏幕清晰度很高,功能很多操作起来也不算繁琐,操作逻辑合理反应很快,比较好的是它的方向盘、后视镜调节和传统燃油车一样是单独留了按键,这点比那些需要点进屏幕里锁定再分步骤操作的要直接。抬头显示清晰度很高,语音识别很准确,音响呈现出的立体感也强,座椅按摩功能力度合理比较舒服,自动泊车确实能够很好地停进车位,第二排的小桌板、小冰箱,以及能够把笔记本电脑信息投屏到第二排屏幕上的功能,应有尽有,总的来看这车在享受方面的配置极高,可能价格翻倍的传统汽车都不一定有这么多东西。

前排人机模型很好,座椅舒服、方向盘调节范围很大,虽然车身尺寸很大,但是坐在前排感觉视野很开阔,不会觉得是一辆大车,盲区也特别小。第二排独立的座椅也很舒服,材质和填充柔软,承托感也很好。作为一个大尺寸SUV,我比较在意其第三排表现,确实也没让我失望,在第二排调到图5这个空间时,第三排依然可以乘坐成年人,而且第三排靠背角度是电动调节的,不仅靠背可以调得很缓,而且坐垫长度、高度都是适合成年人乘坐的,应该说这车的第三排已经差不多达到了奥德赛那种比较出色的MPV的水平,在SUV里绝对是第一流了。在三排座椅全部投入使用时,后备箱大概可以竖着放两个大箱子,实用性有基本保证。不过因为第三排座椅的存在,在第三排座椅放倒后,后备箱整体高度偏高,容积、平整度也不算好(以它尺寸来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总体看,这车从第一排到第三排的体验都可以给好评,没有辜负这么大的车身尺寸,我还顺便静态体验了L8,因为尺寸小了一截,L8在第二排空间留得比L9小的情况下,第三排也只是勉强能进去,好在第三排也可以电动调节靠背,坐垫长度和高度也有和L9接近的水平,只是感觉座椅材质比L9偏硬,需要坐5个以上的人,L9可以做到舒服,L8只能做到可以用。

动力系统可以给好评,标准模式下8秒多破百外加电机的快捷响应,要超车很轻松,运动模式下5秒多的水平对于这种车我觉得更是过剩了,以这车的定位,其实我觉得放在标准模式下就足够了。我尝试了纯电、混动、燃油三种模式,即使在燃油模式下,发动机启动供电,在车里也是感觉不到发动机在工作,各个模式下出力质感都非常好。绝对动力够强、动力随着油门踩踏比例释放很线性,发动机介入也不影响质感,毫无疑问就驾驶体验来看,这样的动力系统可以给好评。

这车的转向可以调舒适、标准、运动三种模式,三种模式下都可以把这车营造得很轻盈很灵活,车身跟随性不快,但也足够灵活,对于这么大的车这样的设定是合理的。随角度增益整体挑不出问题,不过舒适和标准模式我个人觉得有点太轻了,跑快了随速增益也不明显,总觉得这车不够沉稳扎实,我个人更喜欢运动模式,偏重一点速度快起来更有信心,出力、转向、悬架可以分开设置自己喜欢的模式,这也是现在新势力比较好的点。

隔音整体好评,这么大这么高的车,风噪基本上可以忽略,就是265宽21寸的轮胎会在粗糙路面传来一些噪音。悬架表现是这车有待加强的地方,虽然用了空气悬架但是标定上没有达到优秀水平,变个道不会忽忽悠悠给人开船的感觉,但舒适模式下的问题是过大起伏或者刹停时会要多晃大概两下才能收得住。相比而言标准模式是最合理的,没有影响滤震舒适感,滤震比舒适模式要干脆,抑制了大多数多余的动作,主要问题是带点速度过比较高的减速带时,回弹感觉要多颤动两下才收得住。运动模式下会变硬,舒适性和高级感也会下降,不太符合这车调性,没必要使用。总体看这套空气悬架能够保证比较高的舒适性,但是粗糙路面细碎路感有点太明显,过颠簸路面又给人的厚重感不够强动作也不够干脆,缺乏足够的高级感和扎实感,和这么大这么沉的车不太搭,这点是有待提高的。

刹车性能够强,制动力很强很有信心,不会存在2.5吨重的车身踩不住的情况,不过我个人觉得以这车的定位而言,初段制动力输出有点过于猛烈了,对于这个定位的车,初段稍微有点虚位,然后随着踩踏深度逐渐增强制动力更合理。当然了这个制动力释放适应一下也可以做到线性刹停,使用起来也说不上有毛病,可能很多人还觉得这样是刹车好[doge]。

这车作为一个大尺寸SUV,保证了三排座椅的舒适性,内饰用料、做工优秀,配置极高,从功能性看确实实现了新势力对传统燃油车的超越。这么大这么重的车,想要开起来爽那不现实,但是它确实也做到了轻快、线性、动力充沛,单纯就驾驶层面而言也是上乘水准,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也不是什么实质缺点,最关键的是,不同于那些纯电新势力,它是能加油跑长途的,从很多方面看,自主车确实实现了弯道超车。可能对于一辆自主车而言40多万很贵,但是对子一辆全尺寸、有着这么细腻做工用料、这么高配置(前两排座椅通风加热按摩,第三排加热,全三排都是电调),驾驶层面又优秀的豪华SUV而言,40多万其实性价比很高,汽车市场这样越来越卷,对消费者是好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