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长住寺院,如何正确处理居士与寺院的关系,在家人与出家人的关系,修学与工作的关系?https://t.cn/A64Dtkte不忘初心 方得长久
——居士在寺院护持三宝的几个问题

住持佛法 护持佛法
释迦牟尼佛成道后,以大悲心住世,广收僧俗男女弟子,弘传佛法。佛法的修学者,有七众弟子之分,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出家的佛弟子,即是僧伽,也就是比丘、比丘尼;一类是在家佛弟子,就是所谓的居士、信士。佛弟子虽然有出家与在家的差别,但是对佛法的信解行证,是没有不同的。如果说有区别,也是在弘传佛法的工作上有所分工,僧伽是住持佛法,居士是护持佛法。或者更进一步说,在护持佛法的工作上,僧伽是内护,居士是外护。

精要摘录10 |《法然上人选择集讲记》

01
以大乘当中的密教来说,它提倡即身成佛;以实教来说,也主张速疾顿超。只有显大乘教和权大乘教是历劫迂回之行。

显大、权大是历劫修行,所谓“万劫修功证不退”,净土则是一日、七日称名得生,这在时间上就有强烈的对比。

实大和密大,如果从它们本身的教理说,也可以讲“我是速疾顿超的”,所以在时间上显示不出落差。但是,实大和密大对众生根机有非常高的要求,所谓“约法虽顿,望机成渐”。

02
圣道门包含一切自力修功的大乘、小乘。除了净土之外,真言、佛心、天台、华严、三论、法相、地论、摄论、俱舍、成实、律宗等等,它们的特点都是在娑婆世界靠自力修行,修四乘道,得四乘果。

03
圣道门分为大乘和小乘,净土门之内分为正明和傍明。在正明的解释中,就提出了净土宗正依的三经一论,所谓正依经典。

“正明往生净土之教”,就是完全、纯粹、专门讲述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经教。

“傍明往生净土之教”,就是附带、旁兼地也提到往生极乐净土的经教。

04
净土宗的正依经论,我们一般都说是三经一论,而《十住毗婆沙论》在净土门当中的地位还比不上《往生论》。其中,《易行品》之所以特殊,我们也把它作为相承的正依经论,是因为它有难易二道判,还提到了弥陀本愿称名。

05
教判要有鲜明的目的,不是简简单单作一种教理上的划分,它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净土宗的教判就是舍圣道入净土。

06
我们经常讲六字名号是大愿船,我们乘佛愿力就如同乘佛的大愿船,这个譬喻的鼻祖就是龙树菩萨,是他在《易行品》中说的。

07
净土法门很简单,是易行的法门,容易修行,也是安乐的法门,是乘船的法门,是仰仗佛力的法门,这就是净土门、净土宗。

那么,净土门之外的圣道门呢?不是易行的法门,是难行的法门;不是他力乘船的法门,是自力步行的法门;不是安乐的法门,是极大辛苦的法门。

08
漏于释迦佛的圣道教化,就在“道悟三乘”之外。那么,释迦牟尼佛还是大悲不舍,不能“道悟三乘”的人还有方法达成解脱,那就怎么样?“劝归净土”。

09
修行净业大致有两类:主要的是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再来,平常所作的一切善根,都不求世间的福报利益,不求圣道的开悟证果,通通回向愿生彼阿弥陀佛净土。

10
平生遇到弥陀本愿救度,平生就决定下来,一生念佛,誓毕此生无有退转,这叫“决定”;临终遇到阿弥陀救度,临终十念也决定。所以,“决定”就是一心靠倒,专求往生,绝不怀疑。

11
不管是“上尽一形”还是“下至十念”,都要一心归命,绝无二心,这叫“俱能决定”,效果就是“皆得往生”。

12
《西方要诀》中说:对众生来讲,既然“道预三乘,无方契悟”,人天两位又因为“识痴行浅,恐溺幽涂”,那怎么办?只有一个选择,“必须远迹娑婆,栖心净域”,应该远远地离开娑婆世界,往生净土。

13
一般人想转入净土门都是藕断丝连,或者拖泥带水,不干脆。法然上人说得特别彻底,“你就要弃圣道归于净土”。印光大师也说,原来学的种种法门、开悟证果,这一切概念都要抛到东洋大海之外。

14
弃圣归净和禅净双修是两条路子,禅净双修听起来很好,但是非我们的根机所堪,连上古的贤哲都不这样,我们怎么能戴这个大帽子呢?所以,应该弃圣道归净土。印光大师也说,禅净分则两美,合则两伤。

15
印光大师一般不太会提出跟前人、跟通常的说法有太大差异的说法,但是关于禅净,他专门有一篇文章叫《宗教不宜混滥论》,又专门对永明大师的《四料简》作解释,这是他老人家一贯的风格,因为不分开确实误人误事,所以必须分割清楚。

16
我们学净土宗,要知道净土宗的“家谱”,要知道净土宗的法脉传承。净土的教法比较广,大致有三流:庐山慧远法师是一流,慈愍三藏是一流,道绰、善导是一流。

17
关于道绰、善导这一流,又有两种传承说法:一种是菩提流支三藏、慧宠法师、道场法师、昙鸾法师、大海禅师、法上法师,《安乐集》里提到这些法师;而我们倾向于第二种,就是菩提流支三藏、昙鸾法师、道绰禅师、善导禅师、怀感法师、少康法师。

18
提流支三藏,一般人比较陌生,他就是翻译《净土论》的,是印度的一位三藏法师;他也是昙鸾大师在洛阳亲自面见、接受所赐净土经教的菩提流支。所以,他是印度净土教向中国净土宗转移、交接的重要人物。

原 文

问曰:夫立宗名,本在华严、天台等八宗九宗,未闻于净土之家立其宗名。然今号净土宗,有何证据也?

答曰:净土宗名,其证非一。元晓《游心安乐道》云:“净土宗意,本为凡夫,兼为圣人。”又,慈恩《西方要诀》云:“依此一宗。”又,迦才《净土论》云:“此之一宗,窃为要路。”其证如此,不足疑端。

但诸宗立教,非今正意。且就净土宗,略明二门者,一者圣道门,二者净土门。

初“圣道门”者,就此有二:一者大乘,二者小乘。

就大乘中,虽有显密、权实等不同,今此《集》意,唯存显大及以权大,故当历劫迂回之行。准是思之,应存密大及以实大。然则今真言、佛心、天台、华严、三论、法相、地论、摄论,此等八家之意,正在此也,应知。

次小乘者,总是小乘经律论之中所明声闻、缘觉断惑证理、入圣得果之道也。准上思之,亦可摄俱舍成实诸部、律宗而已。

凡此圣道门大意者,不论大乘及以小乘,于此娑婆世界之中,修四乘道、得四乘果也。四乘者,三乘之外加佛乘也。

次“往生净土门”者,就此有二:

一者正明往生净土之教;

二者傍明往生净土之教。

初正明往生净土之教者,谓三经一论是也。三经者,一《无量寿经》、二《观无量寿经》、三《阿弥陀经》也;一论者,天亲《往生论》是也。或指此三经,号“净土三部经”也。

问曰:三部经名,亦有其例乎?

答曰:三部经名,其例非一:一者法华三部,谓《无量义经》《法华经》《普贤观经》是也;二者大日三部,谓《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是也;三者镇护国家三部,谓《法华经》《仁王经》《金光明经》是也;四者弥勒三部,谓《上生经》《下生经》《成佛经》是也;今者唯是弥陀三部,故名净土三部经也。弥陀三部者,是净土正依经也。

次傍明往生净土之教者,《华严》《法华》《随求》《尊胜》等,明诸往生净土之行之诸经是也。又,《起信论》《宝性论》《十住毗婆沙论》《摄大乘论》等,明诸往生净土之行之诸论是也。

凡此集中,立圣道、净土二门意者,为令舍圣道、入净土门也。

就此有二由:“一由去大圣遥远,二由理深解微”。

此宗之中立二门者,非独道绰,昙鸾、天台、迦才、慈恩等诸师皆有此意。且昙鸾法师《往生论注》云:

“谨案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云,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

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粗言五三,以示义意。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声闻自利,障大慈悲;三者无顾恶人,破他胜德;四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五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如斯等事,触目皆是,譬如陆路,步行则苦。

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

此中“难行道”者,即是圣道门也;“易行道”者,即是净土门也。“难行、易行”,“圣道、净土”,其言虽异,其意是同。天台、迦才同之,应知。

又,《西方要诀》云:

“仰惟释迦启运,弘益有缘,教阐随方,并沾法润。亲逢圣化,道悟三乘;福薄因疏,劝归净土。作此业者,专念弥陀,一切善根,回生彼国。弥陀本愿,誓度娑婆,上尽现生一形,下至临终十念,俱能决定,皆得往生。”

又,同后序云:“夫以生居像季,去圣斯遥;道预三乘,无方契悟;人天两位,躁动不安。智博情弘,能堪久处;若也识痴行浅,恐溺幽涂。必须远迹娑婆,栖心净域。”

此中“三乘”者,即是圣道门意也;“净土”者,即是净土门意也。“三乘、净土”,“圣道、净土”,其名虽异,其意亦同。

净土宗学者,先须知此旨,设虽先学圣道门人,若于净土门有其志者,须弃圣道,归于净土。例如彼昙鸾法师,舍四论讲说,一向归净土;道绰禅师,搁涅槃广业,偏弘西方行。上古贤哲,犹以如此,末代愚鲁,宁不遵之哉!

问曰:圣道家诸宗,各有师资相承,谓如天台宗者,慧文、南岳、天台、章安、智威、慧威、玄朗、湛然次第相承。如真言宗者,大日如来、金刚萨埵、龙树、龙智、金智、不空次第相承。自余诸宗,又各有相承血脉,而今所言净土宗,有师资相承血脉谱乎?

答曰:如圣道家血脉,净土宗亦有血脉,但于净土一宗,诸家不同:所谓庐山慧远法师,慈愍三藏,道绰、善导等是也。今且依道绰、善导之一家论师资相承血脉者,此亦有两说:一者菩提流支三藏、慧宠法师、道场法师、昙鸾法师、大海禅师、法上法师。二者菩提流支三藏、昙鸾法师、道绰禅师、善导禅师、怀感法师、少康法师。 https://t.cn/RJPdCfJ

1、业是佛法重要的课题

  业在佛法认为是个最极重要的课题,不特众生界的形成,是以业为根本的原因,就是社会界的形成,同样是以业为基本的动力。生存在这世间的人,假定没有自己所造的业力在展动,不说所生存的整个世界的活动,会要立刻停止下来,就是能生存的人类生命,亦将无法延续下去。

  如问全体佛法所要论说的是什么,我敢毫不含糊的这样解答,那是说的业力问题,因为佛法所说的业力,包含因果在内,为任何人所不可侵犯的铁则。现代科学家老早说过:‘你什么都可不相信,唯有因果不可不信’。因果是世间万事万物的事实,不论什么人都不可加以否认的,如否认就无法说明宇宙人生的一切了。

  科学家所说的因果,虽不全同于佛法,但他们重视因果,与佛法则是一样。为人尽可不信佛教,而于科学不能不信,科学最重事实,没有事实根据,决不随便轻信,如认科学家的言论是对的,那对他们所说因果就不能不信,信因果就无异是信佛教,佛教是以因果为宗的。

  佛教为什么这样重视因果?当知宇宙间的物类,有无量那么多的差别,而生命界的形态,亦有种种的差异,至于社会界现象,更是五花八门的众多,特别是人类生存在这现实世间,有著各种不同的遭遇,假定不以业力来加说明,试问怎能清楚的分别生命界及自然界的种种?

  如印度有些宗教学者,不能说明万有现象的差别,只好说是自然如此。他们举例说:如植物中的荆棘是尖尖的,什么人把它削成这样的?再如动物中的乌鸦是黑黑的,什么人把它染成这样的?无法找出这样的人,去做这样的工作,不是自然如此是什么?

  另有一些宗教学者,看到万物有这样众多不同,同样无法说明它们的所以然,只好说是万能的大梵所创造的,大梵本其意志,喜欢造成这样就成这样,高兴造成那样就成那样,神的意旨如此,吾人不必推论,推论也推论不出一个所以,神意岂容我人妄加推论?

  还有一些低级宗教者,说世间所以会有千差万别的现象,并不是什么大力者的创造,而是有些为我人所不见的鬼神,于冥冥中驱使诸怯如此如彼,不是我人知识所能知道的,因为我人的知识,还没有到那程度,对于万有诸法的差别现象,不必过问为什么是这样的。

  这些说法,在他们自以为说得很有理,可是相信业力的教派,特别是佛教,不能接受这些不合理的说法:如认诸法自然是这样的,不特是句不负责任的空话,亦是不肯运思追求诸法原因的懒人!至说是大梵创造的,同样为业力说者不能同意,因凡具有创造意志的大力者,必然是平等博爱的,理当创造一个平等的世界,怎会造成千差万别的现象?况且所谓创造者,根本是人类所拟想出来的,并非真的有这么一个创造者。还有说为鬼神之所驱使,更是一种妄诞之谈,骗骗无知的人还可,要想通过知识群的认可,那是无论如何做不到的!

  如上三种不同说法,在理论上固站不住,亦不能解说世间千差万别的现象,如要说明万有诸法的现象不同,唯有依于佛法所说,全由各类众生所造不同的业力,不断在那儿转动所形成的。俱舍论说:‘世别由业生’,‘但由有情业差别起’;成实论业因品说:‘业是受身因缘’;佛在经中更说:‘宇宙从他(业力)而生,依他而立’。是以佛教的业说,不特理论上无懈可击,即使事实上亦最有力,不是任何理论所能驳倒的。

  佛教为什么这样重视业力?因这确是佛教最极重要的一法。在理论上讲到业力,那必然是讲的佛教道理;在信仰上相信业力,那必然是信佛教的教徒。反过来说,不论是个怎样的人,他的理论尽管讲得头头是道,假定没有触及业力,那就不能说是讲的佛教道理,同样理由,有人如对什么都信得过,唯对佛教所说业力不信,那他自不是真正信仰佛教,亦没有资格称为佛教信徒。

  中国自有佛教传来,每一时代以及每一角落,虽说都有很多人信仰佛教,但是否为真正的佛教徒,还得看他们对业力,有没有坚定的信仰。不特对佛法一无所知的愚夫愚妇,固应是这样的看法,就是对佛法有深刻认识的人,假定没有把握住佛法的业力说,那亦不过是知解之徒而已。

  在世间一般宗教学说中,虽各有他们的思想理论,但如佛教所说的业力,不特谈得很少,即或有些说到业这论题,非但说得不怎么彻底,即在他们自己,亦难自圆其说。如神本论的宗教,既说一切都由大力者所创造,甚至人们的行为活动,亦以神的意旨为意旨,还说什么业力?业力对神教徒来说,可说是毫无意义的。所以真能详尽的说明业力,并以业力说明万有差别,不能不说唯有佛教,因而信仰佛教,必须信仰业力。

  整个佛教要点,如说在于业力,是亦不以为过。有说业是小乘佛教的根本教义,殊不知大乘同样是以业为主体的,假定舍业不论,那就不成佛教。业是一切善恶行为的通称,生存在这世间的人,如承认自己有行为活动,就不能不承认有业力,如承认自己行为有好坏,就不得不承认有善恶业。不说现实生命为业所牵,就是无始以来直至今日,都是在业的网罗中转来转去,从来没有钻出业网而得自由的活动,业网笼罩著我们,是多么的坚牢?吾人在业网中无法突出,为善业之所牵时,就得较为快乐的果报,为恶业之所牵时,就会感受极苦的果报,钻来钻去,无非是苦乐果报的转换,要想突出业网是很难的。

  佛教的宇宙观及人生观,既皆以业为本,是则业的力用不可思议可知。有部毗奈耶四十六说:‘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智度论中亦说:‘业力为最大,世界中无比,譬喻债物主,追逐人不置,是诸业果报,无有能转者,亦无逃避处’。是以众生不投入业网便罢,投入不但难以突出,且受果的地方,不论怎样遥远,业都有种力量,牵你前往受生,千山万水固然无法挡住,天地之大亦没有你逃避的地方。地藏经说:‘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业是这样的强而有力,无怪我佛于一代时教中,特别重视业力!

  业是佛教的重要课题,如前扼要指出,大体已可明白,但为进一步的坚定诸位对业的信仰,不再对业有所怀疑,特将太虚大师于民国二十七(西元一九三八)年冬,在重庆长安寺佛学社,为众说法时,从佛法中一般认为各个重要论题,一个一个的抉择。最后指出‘唯有业报是最重要的一法’。报是由业所引生的结果,有业才会有报,所以业是最极重要。现依大师所说分析,以证业的重要性。

  有说缘起是佛教最重要的一法,这当有它的道理,因缘起是佛法不共世间的特质,是佛法非佛法,可从是否说缘起看出。但缘起有广狭的分别:以广义的缘起说,世出世间的一切诸法,没有一法不是托缘而起说为缘起,诸如自然界及生命界的种种,找不到一法不是从缘而起的;以狭义的缘起说,则是专指十二缘起说的,亦即唯就有情的生死流转说的。如通常说的业感论,就与业果说是相当的;如说一切法皆是缘起,是就泛指一切因果而言,亦即以因果说明一切现象,与业果说就不怎样相当。说缘起是佛教的特质可,说缘起是佛教最要的一法则不可!

  有说空无我性是佛教最重要的一法,并亦认为这是不共世间的特质,因世间的任何一个宗教学说,尽管有他们的不同思想理论,但都没有说到空无我性,总是在有上兜来兜去的,说明一般所知的道理,唯有佛法特别说明空无我性,因为佛法不仅是传授人们知识,而是要指导人们获得身心解放的,但这必须断除缠缚身心的烦恼,而烦恼的解决,不通达一切法空无我性,根本是不可能的,系缚的烦恼不断,怎能得生死解脱?但这唯就修学出世法者说,为佛法行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然在未能向出世道迈进的佛法行者,只修世间的人天善行,就不需要通达空无我性,空无我性虽是说明一切法的共通性,但并不普遍所修的一切行,所以不能说是佛法最重要的一法。

  有说慧是佛法最重要的一法,因‘唯慧学是以表彰佛法的特色’,亦唯慧始能显示佛法胜过其他的宗教学说,所以我们常说佛教是理智的宗教,原因就在于此。可是说到慧,世间一般宗教学说,不能说它全无智慧,如他们所说的各种理论,亦是从他们的智慧来的,是以唯说智慧,未必就能显出佛教的特胜。佛教所重的智慧,在于通达一切法空无我性的般若慧,唯有具此般若慧,方能说佛法超胜世间的一切宗教学说。如果泛说智慧,佛教的特胜难以显出。然而,佛法不唯是说出世间的,在世间法亦同样的论说。说出世间法固需要般若慧,说世间法并不需要般若慧,是以单单说慧,不能说是佛教最重要的一法。

  有说菩提心是佛教最重要的一法,如以修学大乘佛法说,这话并没有说错,因大乘佛法行者,确是以菩提心为本的,不发菩提心怎可成为大乘行者?印顺大师说:‘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核心,可以说,没有菩提心,即没有大乘法’。‘因此,如想成佛度众生,就必须发菩提心,便等于种下种子,经一番时日,遇适当机缘,自然可以抽芽开花,结丰饶的果实。不但直入大乘是如此,就是回小向大,也还是发菩提心的功德’。菩提心的重要可知。但这唯就修学大乘不共法者说,如修学三乘共法,或修学五乘共法,菩提心是用不著的,所以亦非佛法最重要的一法。

  有说信心是佛法最董要的一法,很有信心根本不能进入佛门,所以经说:‘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且佛法所说的信心,是彻始彻终的,从‘信顺’、‘信忍’、‘信求’、直到‘信证’,都离不开信,没有纯洁的信心,怎会信奉三宝?怎会深信因果等?所以修学佛法,要以净信为基。假定没有信心,即使见佛闻法,结果总是一无所得。佛法的无边功德,可说都从信心来,信心的重要可知。但信心不唯佛教有,任何宗教都极强调信心。有于信上加一正字,表示佛教是属正信,然而那个宗教承认自己是邪信?所以信亦不是佛法最重要的一法。

  有说戒是佛法最重要的一法,因为‘戒是五乘之基’,不论修学任何一种行门,都不能不严格的守持清净戒行,假定没有清净戒行做基础,在佛法中修学,可能走火入魔,是以说戒重要,确也并没有说错。但仅受三皈的佛教徒,虽说皈依也就得戒,不过以为不受戒,亦可成为佛教徒的,且其他的各宗教,同样有他们所应遵守的戒条,是以戒不是佛教所独有的,何况还有一些学者,专以研究佛法的思想理论,为他们的唯一旨趣,根本不重视佛法所有的戒行,怎可说戒是佛法最重要的一法?

  如上举出佛法中一般认为几种重要的课题略为一论,其他还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即此缘起等法,确是极为重要。不过经太虚大师这样一分析,这些重要固极重要,但终不及业报的重要,所以最后终于指出唯有业报,方是佛法最极重要的一法。因所谓业,不唯有世间的有漏业,亦有出世间的无漏业:有漏杂染业感世间的有漏苦乐报,无漏清净业得出世无漏清净报,必然如此而不容或乱的。所以为佛子者,必要深信有业有报,对于业报信任不过,不但不是纯正的佛教徒,且被认为是大邪见。因而,从整个佛教的教理说,不论从那一角度分析,的确唯有业报是佛法最极重要的一法。不过佛法所说的业以及由业而感报,是非常复杂的,不是我们凡夫,甚至不是二乘,所能究竟了知,唯有佛及高级菩萨,始能穷其底蕴,所以佛在大小乘中,常说业力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https://t.cn/RJ2IpDz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没有施工许可证的建设项目均属违章建筑,不受法律保护。没有施工许可证的建设项目均属违章建筑,不受法律保护。
  • 十二星座有怎样的表现证明他是在真的心动了: #星座占卜[超话]##星座情感##失恋分手复合[超话]# 白羊座:缠着你,嘴上不服软但都听你话 金牛座:借着无关
  • 我要开始新的生活了,不管怎样,还是谢谢你,从我的全世界路过,情出自愿,事过无悔,不谈亏欠,不负遇见”永远把自己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小猫咪。第一次看旋旋就觉得像一只勇
  • 滕哈赫:“英力士告诉我,他们想要改变一切,想要和我一起重建曼联。”“我只是希望我的期望与俱乐部的期望相一致,如果你去和任何球迷交谈,他们都会告诉你同样的事情。
  • 因为他们以为小三可以让他活得像自己,遇到这类男人,妻子要收收自己的掌控欲。就像《犀利人妻》中的温瑞凡,他本来也是温柔顾家的男人,但在遇到性格很像自己的小三时,突
  • 一天总是太快,才披晨曦微露的香肩,转身处,已是斜阳辉映残霞满天;一年总是太快,才知春暖风柔岁软,却已东风无力百花残;一生总是太快,左手才握过激情燃烧的青春,右手
  • 以前可以从系列分出欧米茄的手表档次,加薇 136 4575 991 (去掉空格)但是现在的欧米茄不太容易从系列中分出手表档次了。现在,新款海马Aqua欧米茄手表
  • 雅克德罗Grande Seconde Off-Centered Ivory Enamel款J006033200手表 编辑观点[腕表时代 评测]斯沃琪是一个家喻户
  • 那些自称为“歌手”的人,或是要价比天高的“演员”们,都好好的看看来时路,是否一步一个脚印,还是脚都未沾地,被人捧到今时今日这个虚高的位置,不慌吗?演唱会过去两天
  • 南屏晚钟,随风飘送,它好像是敲呀敲在我心坎中,南屏晚钟,随风飘送,它好像是催呀催醒我相思梦。南屏晚钟,随风飘送,它好像是敲呀敲在我心坎中,南屏晚钟,随风飘送,它
  • 2021年7月,维他奶国际身陷舆论风暴中心,内地不同渠道产品下架、品牌形象被重挫,钟廷毅选择离开。当时,有分析人士认为,公司要想完全恢复中国内地市场,至少需要3
  • 要知道人体的皮肤大致分为六型:I型皮肤:雪白肤色,极易晒伤,不易晒黑。在术后早期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凹凸不平,但通过穿着弹力衣,术后一段时间都可以恢复,但是严重的凹
  • #三个动作告别圆肩驼背# 生命是爱,时光是情,用微笑和懂得,斟一壶温暖生命与时光的酒,置放于岁月的长亭,一时,一日,一月,一年,一世。生命里也曾经出现过个很像「
  • 我真的受不了了、同事知道我的就算了 抖音也被他们刷到了现在连给我租房子的中介都刷到了抖音真的是最私密的东西了我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粉丝 但工作中认识的人突然知道
  • 《加油吧威基基2》 :李伊庚主演的韩国喜剧,该剧讲述了因为各种原因共同经营民宿“威基基”的小伙伴们发生的故事。 《动物管理局》 :陈赫、王子文主演的都市奇幻喜
  • 把你能的如果你们觉得“只要忠诚不绝对,那就绝对不忠诚”请拉黑我吧我不配和你们站同一阵营我不配,我已经说倦了我没有自信百分百正确我也没有自信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经得
  • 红红独自迎战金人凤,危急之时月初出现,他早怀疑给他传消息的是红红,又在市集上察觉一气盟弟子集合除妖,特意赶来相助。过过向红红献言驱逐涂山内的人族,恰逢月初来送烤
  • 据统计,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过2亿,而且逐年增长,这意味着劳动年龄人口的更高素质将有效弥补因数量型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带来的不利影响,庞大的学术研究型、工程技
  • 早起出发的公交车撞上了维修护栏但还好没耽搁多久,而母亲那边却是提前一个小时到达,我们在车站集合,打印了火车票留作纪念然后刷身份证检票,略显粗笨的我在她俩刷进后怎
  • 2024年5月22日笔于广东肇庆市鼎湖区复雅机械厂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宿舍#囚于永夜[超话]#我哭的好大声啊[泪][泪]看着这段描述的时候,我的心也忍不住激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