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国两会聚焦# 【聚焦委员通道:这些看点别错过】

3月10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三场也是最后一场“委员通道”开启,8位全国政协委员接受网络视频采访。从实现“双碳”目标到推进乡村振兴,从民营企业发展到生态文明建设,一问一答间,传递着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力量。

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副县长欧彦伶讲述了当地从“没吃没喝没有房”转变为远近闻名旅游村的发展故事,分享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荒山石漠化治理的经验。“对于我们这些经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来说,产业振兴要想弯道取直、后发赶超,必须用足优势、多方发力,努力探索少数民族地区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密码,才能更好地为实现乡村振兴助力。”欧彦伶说。

从《国家宝藏》的播出到《只此青绿》的出圈,再到文创产品、考古盲盒的火爆,足以看出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消费的旺盛需求,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热切期待。“其实从‘火’起来到‘潮’起来的,不单单是文物和传统文化,更是我们心中泛起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认为,要让文物更好融入生活、服务人民,就要深挖内涵,让文物“潮”起来;创新表达,让文物“火”起来;科技赋能,让文物动起来。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杨杰在回答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关问题时表示,民族团结故事激励、感动、温暖着每一个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在各族人民心中扎下了根。“我是新疆社会稳定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如今在新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牵手、心连心,互帮互助,团结和睦,我相信新疆不仅有繁荣稳定的今天,也必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高质量发展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介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业基地,也是整机和零部件的出口基地,在过去的10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连续多年增长了4倍,其中海上风电增长超过了百倍。“目前全球排名前十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中,中国占据了6位。”武钢表示,“中国制造的大型风力发电装备带来的绿色能源将传送给全球千家万户。实现3060‘双碳’目标,我们信心百倍!”

服务“降碳”,金融一直在行动,去年11月,央行创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安排了2000亿元“真金白银”专门为煤炭相关产业的低碳转型提供资金支持。“过去,我们形成了绿色金融体系,通过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向风电、光电等新能源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大发展。现在,我们正在构建新的转型金融体系,将对包括煤炭在内的传统化石能源的低碳转型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金鹏辉说。

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和国家林草局等单位共同倡导进行的“关注森林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23年,一届又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为国家的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发力。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杨忠岐表示,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政协的推动下,我国六大林业工程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森林覆盖率已达23.04%,创建了194个国家级森林城市。“今后,我国还要继续再建立40多个国家公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保护上迈出更大步伐。”

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

1986年,翔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凡儒开办了一家小商店,经过30多年的发展,小商店已成为一家现代化医药企业集团。林凡儒表示,企业在发展中也曾遇到过一些困难,在党的关心下、在政策的支持下、在“沂蒙精神”的感召下,自己迎难而上,渡过一个又一个困难。“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才有了今天。”林凡儒说,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将继续弘扬好“沂蒙精神”,争取更大荣光。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在“一带一路”沿线打造了多个研发制造基地和贸易平台,产品覆盖沿线87个国家和地区,在当地为各种工程服务,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工商界的高度认同,充分体现了“共商、共建、共享”。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董事长詹纯新认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要将自身优势转化为与“一带一路”各国的务实合作。他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要进一步本土化,尊重当地的规则,深入和当地的文化融合,共同面向未来。”

来源 | 经济日报 新华社

【#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 新征程传递哪些发展新信号?】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如何走好新的“赶考路”举世瞩目。今年,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跨入第五个年头,他们将关注哪些议题,会议将释放哪些中国发展信号,诸多看点值得期待。
看点一:稳定经济大盘怎样发力?
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与此同时,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面对世纪疫情、百年变局交织影响,中国经济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住经济大盘,就能克服疫情影响,稳住民生底线,在新一轮增长中取得先机。

两会上将如何设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备受关注。张立群说,综合考虑过去两年经济增长率,以及内外环境、经济增长潜力等条件,积极、稳妥设定今年经济增速、就业、物价等目标,有利于引导社会各界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近期,从需求到供给,外贸、工业经济、服务业等方面一系列稳定经济的政策密集推出;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各地“新基建”、民生、环保等领域重大项目加快落地。今年两会,稳定经济大盘还将出台哪些政策举措,值得期待。

如何支持重点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合理安排地方债、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大能源保供力度,以及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等,都将受到代表委员热议。

在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看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是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选择“对”的投资项目至关重要。科技创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等相关领域的投资,既能创造短期需求,也能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看点二:重要领域怎样稳中求进?

稳中求进,方能行稳致远。在诸多重要领域,今年工作如何谋划部署,改革怎样持续推进,是代表委员的重要关注点。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2月22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明确了两条底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项重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表示,除了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外,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还要重视提高农民积极性。针对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基础仍然薄弱,部分脱贫群众收入不高的问题,加强动态精准监测、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加大金融保障服务。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今年1月,国家出台促进绿色消费的相关政策,呼吁扩大绿色和低碳产品的供应和消费。在此前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双碳”、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多地政府的工作重头戏,新能源布局更是纷纷入列目标清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强认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低碳产业深入融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将成为代表委员重要关注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研究室主任刘学良说,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着力抓好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的重大举措。

看点三:民生保障如何持续加力?

稳就业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全国就业人群总量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群体就业面临较大压力。针对如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实现人岗相适、落实2亿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保障等等,公众期待代表委员带来更多、更具体的意见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许光建说,要警惕输入型通胀压力,要继续保持居民消费价格平稳,保护好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

住房关乎千家万户,“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任务艰巨。在坚持“房住不炒”原则下,如何满足合理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

此外,三孩生育政策落地、教育“双减”政策、养老保障、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医疗等民生关切,也将受到广泛关注。

看点四:疫情防控怎样更精准?

近期,全球疫情起伏反复。我国十几个省份报告了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叠加流行的特点。如何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是社会关注焦点。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日前指出,要抓住聚集性疫情处置早期关键“窗口期”,坚决果断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截至3月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13559.8万剂次。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疫苗接种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手段。

“精准”成为疫情防控关键词。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各地更要精准防控、精准救治、精准保障。

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筛查效率、精准防控,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医疗救治资源和公共卫生体系更有弹性和韧性,均有待代表委员提出真知灼见。

看点五:地方组织法怎么修?

今年全国人代会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

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于1979年通过,历经五次修改。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决定,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改地方组织法是继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之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又一重要举措。

修正草案的一大亮点,是回应了当前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组织和工作制度。比如,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予以细化,进一步规范省、设区的市两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和名称,明确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等基本原则,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基层人大和基层政府的职权较为单一、基层人大常委会的作用不清晰等问题,需要法律予以规范明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表示。

此外,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还增加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关规定。

看点六:外部环境如何应对?

全球疫情创伤尚未治愈,国际经济亟待复苏,气候变化挑战严峻,然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流横行,乌克兰局势复杂多变,世界形势激烈动荡。中国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坚持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备受瞩目。

2022年,中国将继续在全球治理的多边议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以及上合组织等相关会议。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中国外交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今年还是中国同多个国家建交的“逢十”周年,是中国深入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的重要节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中国将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不断扩大“朋友圈”,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中国等10国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阮宗泽表示,积极服务国内开放发展,将是今年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之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施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自贸谈判,推动实现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都将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话题。

此外,如何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共筑全球免疫防线,也需要代表委员群策群力。https://t.cn/A66LfL1y

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
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新征程传递哪些发展新信号?|视点深度
全国两会即将开幕。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如何走好新的“赶考路”举世瞩目。今年,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跨入第五个年头,他们将关注哪些议题,会议将释放哪些中国发展信号,诸多看点值得期待。
看点一:稳定经济大盘怎样发力?
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与此同时,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面对世纪疫情、百年变局交织影响,中国经济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住经济大盘,就能克服疫情影响,稳住民生底线,在新一轮增长中取得先机。
两会上将如何设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备受关注。张立群说,综合考虑过去两年经济增长率,以及内外环境、经济增长潜力等条件,积极、稳妥设定今年经济增速、就业、物价等目标,有利于引导社会各界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近期,从需求到供给,外贸、工业经济、服务业等方面一系列稳定经济的政策密集推出;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各地“新基建”、民生、环保等领域重大项目加快落地。今年两会,稳定经济大盘还将出台哪些政策举措,值得期待。
如何支持重点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合理安排地方债、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大能源保供力度,以及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等,都将受到代表委员热议。
在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看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是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选择“对”的投资项目至关重要。科技创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等相关领域的投资,既能创造短期需求,也能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看点二:重要领域怎样稳中求进?
稳中求进,方能行稳致远。在诸多重要领域,今年工作如何谋划部署,改革怎样持续推进,是代表委员的重要关注点。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2月22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明确了两条底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项重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表示,除了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外,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还要重视提高农民积极性。针对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基础仍然薄弱,部分脱贫群众收入不高的问题,加强动态精准监测、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加大金融保障服务。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今年1月,国家出台促进绿色消费的相关政策,呼吁扩大绿色和低碳产品的供应和消费。在此前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双碳”、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多地政府的工作重头戏,新能源布局更是纷纷入列目标清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强认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低碳产业深入融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将成为代表委员重要关注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研究室主任刘学良说,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着力抓好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的重大举措。
看点三:民生保障如何持续加力?
稳就业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全国就业人群总量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群体就业面临较大压力。针对如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实现人岗相适、落实2亿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保障等等,公众期待代表委员带来更多、更具体的意见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许光建说,要警惕输入型通胀压力,要继续保持居民消费价格平稳,保护好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
住房关乎千家万户,“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任务艰巨。在坚持“房住不炒”原则下,如何满足合理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
此外,三孩生育政策落地、教育“双减”政策、养老保障、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医疗等民生关切,也将受到广泛关注。
看点四:疫情防控怎样更精准?
近期,全球疫情起伏反复。我国十几个省份报告了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叠加流行的特点。如何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是社会关注焦点。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日前指出,要抓住聚集性疫情处置早期关键“窗口期”,坚决果断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截至3月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13559.8万剂次。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疫苗接种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手段。
“精准”成为疫情防控关键词。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各地更要精准防控、精准救治、精准保障。
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筛查效率、精准防控,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医疗救治资源和公共卫生体系更有弹性和韧性,均有待代表委员提出真知灼见。
看点五:地方组织法怎么修?
今年全国人代会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
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于1979年通过,历经五次修改。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决定,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改地方组织法是继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之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又一重要举措。
修正草案的一大亮点,是回应了当前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组织和工作制度。比如,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予以细化,进一步规范省、设区的市两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和名称,明确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等基本原则,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基层人大和基层政府的职权较为单一、基层人大常委会的作用不清晰等问题,需要法律予以规范明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表示。
此外,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还增加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关规定。
看点六:外部环境如何应对?
全球疫情创伤尚未治愈,国际经济亟待复苏,气候变化挑战严峻,然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流横行,乌克兰局势复杂多变,世界形势激烈动荡。中国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坚持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备受瞩目。
2022年,中国将继续在全球治理的多边议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以及上合组织等相关会议。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中国外交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今年还是中国同多个国家建交的“逢十”周年,是中国深入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的重要节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中国将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不断扩大“朋友圈”,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中国等10国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阮宗泽表示,积极服务国内开放发展,将是今年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之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施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自贸谈判,推动实现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都将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话题。
此外,如何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共筑全球免疫防线,也需要代表委员群策群力。
来源:新华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因此,对于个人用途的亲子鉴定需求,一般推荐去基因公司或第三方鉴定机构。3.生物公司或基因公司在社会上可以进行亲子鉴定,但要注意,这些公司也需要具备医学检验资质,
  • PS:真的好傻啊!!
  • #梦女[超话]#=安芸川良 称呼随意但不接受恶意称呼一个自介.直fo会回怕被吞可以先44五条悟过激梦女拒一切无雷除了悟酱的以外任何东西都不关心加推加帮拒加梦五条
  • 直到今天,当下这一刻,我才明白,人能活着,并不是食物,食物只是维持人活着的因素之一,而真正维持人生命是上天赋予我们这神奇的自然力量一一气。这可能是人类才会有的认
  • ལམ་མི་རིང་མི་ཐུང་མི་ཚེའི་ལམ།། ལས་སྐྱིད་སྡུག་དགའ་སྐྱོ་རེས་མོས་ལམ།། དུས་ངེས་གཏན་བྲ
  • 其次是“人力防线”有关部门可以聘请长城保护员对长城进行巡查、看护;最后是“宣传防线”增强长城保护法治宣传,凝聚越来越多人“爱我中华、护我长城”的共识。其次是“人
  • 在这件事情中,房东从一开始就知道租客是3个人一起住的,但从没提及这一点,直到最后才牵强地说租客违约,显然就是为了扣掉1500多元押金。不得不说,房东的做法太不厚
  • 特别是当时三四点阳光照在她的脸上,头发丝也在发光,很像动画片里的老奶奶(我无法形容这个美好的画面)[兔子]其实我想说她很慈祥想给她拍一张,但实在是太冒昧了,说成
  • 剑线想说的地方可太多啦……奇魂线结局死得这么生硬我也是没想到的,铃悬你搞非暴力不合作呢人就这么没了,但是最后化作山林与你同在的意境还是很美的,打到这儿的时候是真
  • 江漪裴钧江漪裴钧(最新章节无弹窗)全文笔趣阁阅读[思考][赞啊][棒棒糖]76ucz ?书名:《江漪裴钧》江漪裴钧 ?主角:江漪裴钧 阅读全文到公-仲-号
  • ”宝玉听了这些话,竟是有去的理,无留的理,心内越发急了,因又道:“虽然如此说,我只一心留下你,不怕老太太不和你母亲说,多多给你母亲些银子,他也不好意思接你了,”
  • 3、远离过敏原对于荨麻疹的患者来说,由于他们的免疫系统比较敏感,所以对于一些刺激性物质要尽量的选择避免。由于过敏原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种类繁多,多数患者是对多种
  • 。。
  • 此外,“内行人”认为在周围种满桃树也是为了辟邪挡煞,这样来看,林生斌应该是花费了很多心思修建这口井。只不过在打开井盖以后,里面的结构似乎让很多网友感到失望,因为
  • #汪苏泷上海演唱会# 日记《世纪派对终章》好困 四点还在候车 在车站外 栏杆旁边坐着 好渴第一次一个人去看表演 第一次看演唱会 好厉害小时候梦想:长大了有能力了
  • 做饭真的真的真的很不容易有幸在去年暑假体会到.想吃妈妈做的菜了我也超喜欢多邻国的拽姐!#lingo的小小世界# 今天晚上听了啥?
  • #磁意粉扩关乐园[超话]# 试试️一下意粉宝宝们,唯粉最好,放在前面折批3一切 我素公嬷一体机但99%的外显属性是一嬷[努力] 主页一般不骂dy及dyf只有澈相
  • 有网友说,有次我老公带我去看镯子,店员推荐一个圆圆的,非要给我试戴,我说我手胖戴进去可能就出不来了,结果还真是,无论怎样弄不出来了,疼得要死,结果只能买下来
  • ” 她回答道:“我不知道为什么姜梨对我有那么大的敌意,我一开始明明想和她交好,但是她一点面子不给,反而还三番两次爱阅读屋终止了跟我的合作,我也不知道是哪里得罪过
  • 尼古丁送走了连同他豪华的猫别墅一起送到了另一栋别墅里感谢婆婆给他找了个好人家,离家很近,让大家心里也都不那么愧疚送人的过程不是那么顺利,第一家已经有一只猫和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