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七支法要(14)——宗萨钦哲仁波切

问:心的定义是什么?

答:我希望问这个问题的人是新来的,而不是已经了解了很多佛教术语的人,因为用比较简单清新的方式来谈“心”的话会更具有原发性。要给“心”下定义实际上很困难,传统上以两种方式来讲,一种是究竟的,一种是相对的。相对来说,心是明觉,或者说“是”,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主体或觉知者。究竟来说,佛教认为,在心里面没有心,心的本身就是“明”,这表示心是超越一切二元染污的。进一步讲,在成佛的状态是没有所谓心的,因为心就是染污。再多谈一下“心”,因为我们这次是讲修心。如果你问贪嗔痴是不是心,我必须说,是的,这些是心的表现,是粗分的心,但这并非心的本性,因为心的本性是觉或明,但当我们谈到“明”,并不是指我们一般所说的去知道、去了解,这个“明”甚至包括了“无明”的状态。我今天并不想讲心的本质是什么,根据提问,我要讲的是心的定义是什么,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因为一般佛教徒都想找出什么是心的本性,但实际上你应该先了解心的定义,然后才能找到心的本性。心绝对不是指大脑,心也不只是感觉和情绪。唯识宗相信一切事物都是心,所有我们可以想到、看到、听到、尝到、触摸到的东西都是心。当我们看到一个目标物,比如花,佛教徒说,这朵花就是你的心,因为佛教徒认为,主体和客体是同时出现的,除非那个东西被认知为一朵花,否则它就不是一朵花,对花的认知必须由心而来。同理,不光是花这个概念,包括花的相关属性,它的颜色、高度、大小、形状,无不是我们概念化的结果,比如这朵花是红色的,那是因为你定义它为红色,在此之前,红色是不存在的,最终你会发现,构成花的每一个细节其实都是你的心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涉及情绪或烦恼的问题,在我们定义花、一杯水、桌子、麦克风的时候,只是给事物加上了一个标记,虽然这也是染污,但至少还没有引起我们情绪上的反应这一更严重的染污。你的问题是“心的定义是什么”,照理我的答案应该表达为“心的定义是这个或那个”,但我不这么说,相反,我是说,每一个,这个、那个,都是心。我们认为这是红的、那是蓝的,这个大、那个小,这种心如果不加以训练的话,那它很快就会发展到开始定义一切你所碰到的东西,这个人是好人,那个人是坏人,下一步就产生情绪的反应,讨厌那个坏人,喜欢这个好人,于是一切的烦恼由此产生。探讨心的问题时,很重要的一点是你不要被有关心的理论带着到处跑,但几乎每个人都难免如此。我再讲一次我经常讲的一件事,在轮回和涅槃之间。就在今天早上有人来问我一些事,从他的提问里我看得出来,他是真心诚意地认为自己很了解轮回,但是我不同意,因为当你真正地了解了轮回,你就懂了一切的佛法。这并不是说你没有生活在轮回里面,你现在的确生活在轮回之中,但是身处轮回和了解轮回根本是两码事。佛教徒往往认为“我对轮回已经非常了解了,我唯一不了解的就是涅槃,所以我才要来修法”。当你这么讲的时候,就表示你完全不了解轮回、不了解佛法。再多谈几句。有甲乙两种轮回。轮回甲就是像我这样的人教给你的、你可以在佛教的书里面读到的那种轮回,我把它叫做假的轮回,这个轮回是你在佛书上学来的,它里面讲些什么呢?痛苦、烦恼、业、各种情绪,等等。令人惊讶的是,多半的佛教徒一直试图去除掉甲这一类的轮回。真正的轮回是轮回乙,这种轮回对多数人来说,在潜意识里或秘密的心中是从未愿意去放弃掉的,有多少人真的愿意放弃我们的野心和烦恼呢?如果要我们谈谈轮回有哪些过患,那倒很简单。同样,涅槃也分甲和乙。涅槃甲就是别人教你的那种,令人愉快的,充满智慧的,等等,这正是我们所要的,但涅槃甲实际上是假的涅槃。真正的涅槃是不太受欢迎的。当你真正达到涅槃的时候,你证悟了空性,你失去了一切可供参考的东西,不再有任何参考点,请记住这点。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打破所有的参考点,那就是成佛,因为佛教徒认为,只要有一个参考点,你就会和它比较、和它竞争,你就会希望达到它,或者希望避免它,无论哪种情况,都是造作,而任何的造作都是痛苦。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你真的达到了涅槃,意味着失去了任何可供参考和对照的东西,那么你目前这个充满着染污的心只会觉得涅槃是件无聊透顶的事,因为那里不再有竞争,不再有过去,你明白吗?我知道,我们内心深处所喜欢的“涅槃”只不过是一种更美好的生活,有更快的车、更好的交通系统、更漂亮的树、更方便的供水……这是我们所要的“涅槃”。为什么你想要全知的智慧?因为你希望知道别人心里在打什么主意,而这是很有趣奇妙的事,这就是我们想象中的成佛。当我们对某种粗重的烦恼觉得厌烦的时候,我们就想象出一个“成佛”的概念来憧憬,这种动机是错误的。总结起来,我们可以说,涅槃甲实际上就是轮回乙,求假涅槃的人总是落入真轮回,没有人真的想把真正的轮回除掉,我们成佛的动机只不过是在受苦的时候得到一副速效的止痛剂。现在回过头来讲“心”。我说,每一样东西都是心,所以心需要训练,如果你把心训练好了,每样东西都训练好了,每样东西都变得有弹性。你可以去观察有耐性和没耐性的人,对一个没耐性的人来说,每件事好像都充满了困难,但是同样的状况却不能对有耐性的人造成多大的干扰,因为这个世界如何反映给你实际上取决于你的心有多宽广。

未完待续 https://t.cn/R2Wx1G2

牛角与空性

调伏自己的内心,并最终证悟空性,是学佛最核心的问题。佛教所讲的心,不是指心脏,而是指五蕴当中的识蕴,以及部分的想蕴、行蕴和受蕴。佛教对它的称呼也是多种多样,无论称之为意识、神识还是心,反正我们最终要掌握、落实、探究的,就是自己的内心。至于外面的东西,我们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去探讨它究竟是什么。这是大乘佛法的一个窍诀,佛陀在显宗经典当中也讲过。
有一个比喻曾经也讲过:如果向狗扔石头,狗不会去追人,而是去追石头;但如果向狮子扔石头,狮子却不会去管石头,而是去追扔石头的人,因为它知道石头的来源是人。
上一篇文章介绍了《修心七要》中心的观察方法,并讲述了如何观察心的来处。本篇将继续展开心灵探索的旅程,观察心住在何处。

修心的时候必须要有上师的指导,如果一看到书上说要去观察心的来处、住处和去处,就妄想按图索骥地去寻找所谓的来处、住处和去处,这是很难的,而且也不允许这样盲修瞎炼。这都是实修方面不可缺少的窍诀——要点的要点,当然不是我的窍诀,而是上师们传下来的窍诀。
在观察完心的来处之后,接下来便开始观察心的住处。
如果心是存在的东西,它还是应该有一个位置,我们现在就去观察,它的位置究竟在哪里呢?如果真的有一个存在的位置,一定是在我们的身体内外,而不可能在其他地方。那身体的内外有没有一个住处呢?此时,我们又可以通过之前分析来处的方法去观察。
如果认为意识是大脑运动的产物,所以念头是储存于大脑之中的。我们就可以用之前解剖大脑的方法来类推。
如果还有人认为,依照密宗的观点,气与意识杂念是有着密切关系的,而气又流动于心脏、肺脏等处,所以念头是处在心肺之间的,我们又可以用之前解剖其他器官的方法来驳斥……
这样一来,我们也就找不到所谓心的住处。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找不到和证悟空性是两回事。麦彭仁波切也说过,哪怕上百次地观察人的头上是否有牛角,也不可能找到牛角。人的头上怎么可能有牛角呢?绝不可能。在人的头上找不到牛角,是否证明你证悟了牛角是空性呢?不是。虽然确定人的头上没有牛角,但牛的头上却可能有牛角,所以我们根本就没有证悟牛角的空性。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也不是我瞎编乱造的,而是传承上师在关于修行窍诀的书籍中告诉我们的。
那我们怎样去确定是否证悟了呢?我以前讲过,如果始终都有一个字在里面,就没有问题。什么字呢?那就是“悟”字或者“智”字。无论是“悟”字还是“智”字,都是一个意思。
“悟”和“智”代表着什么呢?是不是把一切放下来以后,心里没有丝毫杂念,舒服轻松的感觉呢?不是。所谓的“悟”,就是要看是否有内内外外的物质都是空性的感受。这叫做“感受”,而不能称之为“念头”,因为在那种境界中不会有什么念头,所有的念头全部都消失而化为乌有了。
由谁来感受呢?是由意识来感受的。意识有很多层次,当表面粗大的层次消失以后,只留下底层的,诸如阿赖耶识、细微意识之类的东西,就是由它们来感受的。也就是说,外面的一切都来源于我们的精神,而精神本身,也找不到可以依靠的来源。
出坐的时候,就要有这样的感受:一切万事万物的根源,都消失于此了。既然根源都没有,那还有什么呢?一切的一切,都是无中生有。

以上是观察住处的要点,针对其他的感受也可以依此类推,区分的界线都是一样的,我们就不再一一分析了。
此时又会有人认为:如果心的住处不存在,那么烦恼、我执又从何而来呢?如果烦恼、我执都不存在,那我为什么要流转轮回呢?心肯定是存在的!既然存在,它就只能存在于身体内外,而不可能藏在某个桌子等的外界物体当中。
从宏观的角度而言,或许我们可以指认出心的某个住处,但经过微观的剖析,就可以彻底颠覆这一切。为什么要观察呢?因为我们要看到它的真相,而不能以宏观的结论为标准,连物理学家都知道,宏观的概念本身就是一种错觉,所以,如果一定认为有的话,就要找到它终极的存在。终极的存在肯定不是宏观概念范围内的东西,我们不能以宏观的概念来判定终极的真相。但是,我们越是想找到终极,就越找不到终极,所谓终极的东西始终不存在,就像现代物理学基本粒子的概念一样:有的人认为这个是基本粒子,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大家又开始排斥这种观点,而去信奉另一个人的说法,最终谁也不能确认出一个绝对的基本粒子。
同样,绝对的存在也无法找到,越观察越不存在,所有东西都会消失。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感觉,但在感觉的前面一定要有智慧,必须是智慧所带来的感觉,这就是“悟”。悟性务必始终存在。如果你的禅定当中有这个“悟”,那你的禅定肯定是正确的,绝对没有错;如果没有这个“悟”,那就很难说了。

“悟”“智”或者是“慧”,是整个禅定的灵魂。无论大圆满或中观等其他修法,一旦失去了“悟”,这种禅定是没有用的,就像失去灵魂的尸体一样,至少与解脱毫无关联。修这样的禅定,只会出现一些神通,但对解脱毫无用途。
心的住处就是这样观察的。

~~慈佛

牛角与空性

调伏自己的内心,并最终证悟空性,是学佛最核心的问题。佛教所讲的心,不是指心脏,而是指五蕴当中的识蕴,以及部分的想蕴、行蕴和受蕴。佛教对它的称呼也是多种多样,无论称之为意识、神识还是心,反正我们最终要掌握、落实、探究的,就是自己的内心。至于外面的东西,我们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去探讨它究竟是什么。这是大乘佛法的一个窍诀,佛陀在显宗经典当中也讲过。
有一个比喻曾经也讲过:如果向狗扔石头,狗不会去追人,而是去追石头;但如果向狮子扔石头,狮子却不会去管石头,而是去追扔石头的人,因为它知道石头的来源是人。
上一篇文章介绍了《修心七要》中心的观察方法,并讲述了如何观察心的来处。本篇将继续展开心灵探索的旅程,观察心住在何处。

修心的时候必须要有上师的指导,如果一看到书上说要去观察心的来处、住处和去处,就妄想按图索骥地去寻找所谓的来处、住处和去处,这是很难的,而且也不允许这样盲修瞎炼。这都是实修方面不可缺少的窍诀——要点的要点,当然不是我的窍诀,而是上师们传下来的窍诀。
在观察完心的来处之后,接下来便开始观察心的住处。
如果心是存在的东西,它还是应该有一个位置,我们现在就去观察,它的位置究竟在哪里呢?如果真的有一个存在的位置,一定是在我们的身体内外,而不可能在其他地方。那身体的内外有没有一个住处呢?此时,我们又可以通过之前分析来处的方法去观察。
如果认为意识是大脑运动的产物,所以念头是储存于大脑之中的。我们就可以用之前解剖大脑的方法来类推。
如果还有人认为,依照密宗的观点,气与意识杂念是有着密切关系的,而气又流动于心脏、肺脏等处,所以念头是处在心肺之间的,我们又可以用之前解剖其他器官的方法来驳斥……
这样一来,我们也就找不到所谓心的住处。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找不到和证悟空性是两回事。麦彭仁波切也说过,哪怕上百次地观察人的头上是否有牛角,也不可能找到牛角。人的头上怎么可能有牛角呢?绝不可能。在人的头上找不到牛角,是否证明你证悟了牛角是空性呢?不是。虽然确定人的头上没有牛角,但牛的头上却可能有牛角,所以我们根本就没有证悟牛角的空性。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也不是我瞎编乱造的,而是传承上师在关于修行窍诀的书籍中告诉我们的。
那我们怎样去确定是否证悟了呢?我以前讲过,如果始终都有一个字在里面,就没有问题。什么字呢?那就是“悟”字或者“智”字。无论是“悟”字还是“智”字,都是一个意思。
“悟”和“智”代表着什么呢?是不是把一切放下来以后,心里没有丝毫杂念,舒服轻松的感觉呢?不是。所谓的“悟”,就是要看是否有内内外外的物质都是空性的感受。这叫做“感受”,而不能称之为“念头”,因为在那种境界中不会有什么念头,所有的念头全部都消失而化为乌有了。
由谁来感受呢?是由意识来感受的。意识有很多层次,当表面粗大的层次消失以后,只留下底层的,诸如阿赖耶识、细微意识之类的东西,就是由它们来感受的。也就是说,外面的一切都来源于我们的精神,而精神本身,也找不到可以依靠的来源。
出坐的时候,就要有这样的感受:一切万事万物的根源,都消失于此了。既然根源都没有,那还有什么呢?一切的一切,都是无中生有。

以上是观察住处的要点,针对其他的感受也可以依此类推,区分的界线都是一样的,我们就不再一一分析了。
此时又会有人认为:如果心的住处不存在,那么烦恼、我执又从何而来呢?如果烦恼、我执都不存在,那我为什么要流转轮回呢?心肯定是存在的!既然存在,它就只能存在于身体内外,而不可能藏在某个桌子等的外界物体当中。
从宏观的角度而言,或许我们可以指认出心的某个住处,但经过微观的剖析,就可以彻底颠覆这一切。为什么要观察呢?因为我们要看到它的真相,而不能以宏观的结论为标准,连物理学家都知道,宏观的概念本身就是一种错觉,所以,如果一定认为有的话,就要找到它终极的存在。终极的存在肯定不是宏观概念范围内的东西,我们不能以宏观的概念来判定终极的真相。但是,我们越是想找到终极,就越找不到终极,所谓终极的东西始终不存在,就像现代物理学基本粒子的概念一样:有的人认为这个是基本粒子,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大家又开始排斥这种观点,而去信奉另一个人的说法,最终谁也不能确认出一个绝对的基本粒子。
同样,绝对的存在也无法找到,越观察越不存在,所有东西都会消失。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感觉,但在感觉的前面一定要有智慧,必须是智慧所带来的感觉,这就是“悟”。悟性务必始终存在。如果你的禅定当中有这个“悟”,那你的禅定肯定是正确的,绝对没有错;如果没有这个“悟”,那就很难说了。

“悟”“智”或者是“慧”,是整个禅定的灵魂。无论大圆满或中观等其他修法,一旦失去了“悟”,这种禅定是没有用的,就像失去灵魂的尸体一样,至少与解脱毫无关联。修这样的禅定,只会出现一些神通,但对解脱毫无用途。
心的住处就是这样观察的。

~~慈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推荐艺人:权美妮坐标:徐州市身高:128 cm 体重: 26 kg 三围:62 57 70 鞋码:34简介:可爱活泼,多才多艺,全能小艺人。专业身份:专职模特民
  • 10、《暗芝居》TV动画第四季 2017年1月放送决定!最近几天的消息:①《银魂》第四季 2017年1月放送决定②《魔卡少女樱》新作TV动画 2018年1月放送
  • #龙泉多语种#2017-8-8【용천동태】8월5일-6일, 번역 센터 영어팀은 삼혜당(三慧堂)에서 이틀간의 통역훈련을 진행하였습니다. 이 활동은 다행
  • 【Gem Realty . 宝地置业 | 独家新项目】墨尔本准现房富人区联排别墅,位于Malvern East高尚富人区。 【Gem Realty . 宝地置业
  • 最终,凭借黄仁范的任意球破门,喀山红宝石 ❤️ 扳平了比分,但从比赛过程来看,球队自7月底以来已再无运动战进球,这一情况无疑是不利的 ……① 喀山红宝石 ❤️
  • 回来我煮了两碗泡面,回房间的时候他已经睡着了,这样的夜晚,或是说,某些内心欢愉或宁静知足的时刻,我希望它能够多一点。 在阳台蚊子有点多,我站了一会,腿上就被咬了
  • - 如果不是因为「鱼香牛肉丝」味道是真的不错的,我估计就要来发踩雷贴了连当地的重庆朋友,都笑话我怎么会跟着密子君来吃这家店呢❓❓‍♀️-餐厅:国强牛肉重庆市洋河
  • 从表面上看,每个天干和地支的组合是阳配阳,阴配阴,符合“孤阳不生,孤阴不长”的原则,不符合“一阴一阳之谓道”。有了名字后,就有了人本位,具备了人性开天辟地干支是
  • 越往山上,花也越野,有的像山树一般高傲地伫立在溪涧边,白花丛丛如春雪挂满枝头;有的成片挂生在别的树上,藤曼大多生刺,花朵却美艳奇特……忽然好想再在春天回一次家啊
  • #防弹少年团星光灿烂# [给你小心心]#防弹少年团[超话]#200919,BT21_Japan更新小包相关:/KOYA、SHOOKY、MANGエディション新登場
  • 】台青们刚到济南,第一站是济南四大名泉之一的黑虎泉,正当台青们惊叹于泉水的清澈甘美,一位热心的济南大哥得知阿嘉来自台湾,主动上前请台青们品尝泉水大碗茶,现场还来
  • 】太累了,就卸载了……而且我真的很游离不定,经常是:这章节走一下无情下一章节就走燕无归方应看了……(当时看微博B站空间有开五个号分别走剧情的[作揖])随机挑几张
  • 不过因为剧中的人设及演员的原因,其实这部剧还是存在着不小的争议的,《加油! 在观众眼中,吴越是一个演技派,而且吴越在很多接地气的情感剧中,都有过精彩的表演
  • 慕辰解币:4.12 以太坊凌晨行情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多少真诚的友谊,因信任而长存,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激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
  •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杨宇军12日上午在线观看了魏凤和香会演讲实录,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有限的问答时间内,魏凤和没有丝毫躲闪、回避,简明扼
  • 巨蟹座的人性格是非常善良,又有着一颗很宽宏的心,即使被伤害了也总是一笑而过,从不会把自己的痛苦强加在人身上,时时都是那么的乐观向上,2019的巨蟹座人很可能会因
  • [叹气]这就是六盒豆腐的故事…记在足不出户双捅第7天,应该是最后一天,然鹅并不是……救助大鹅一家今天在沙滩排球场外休息,看到大鹅一家在球场栅栏外觅食,爸爸妈妈带
  • “TODAY”白天很长很长差点儿丢失的耳机科二100的1⃣️哥好帅好晒再也不看摔跤了‍♀️方块的石头 才不是爱心呢浅浅与头发和解15%‍♀️脸旁边还有脸!串串儿
  • 难能可贵的是,我们看到,机电产品作为山东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出口大幅增长35.8%,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不断提升;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72.9%,外
  • #日本房产投资##日本留学生租房# 出售大阪市中心、「桜川」车站徒步2分钟、2LDK住宅出售三楼南向、两室一厅、全新装修[得意]JR難波走路仅需5分钟、心斋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