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国人的四季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迭起,万物循生。

中国古人根据对自然物候的朴素观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法和二十四节气。

由此,我们看到的日月才不仅仅是纯自然的日月,我们体验到的四季才是更有内涵的四季,我们感受到的天地才是有灵性的天地。

四 季 之 义 大 矣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正因为古人细心地观察到了“云行而雨下,于是万物在变化中成形”这种自然现象,人们才能进一步用心地将天地之间的自然现象,迁移至人类社会生活之中,达致一种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中观乎人文的超级境界。

“行云下雨”是天地的因,“万物因此而发生变化并塑成自己的外貌”是天地之因在生物界和人类界结成的果;

没有人类对天文、地理和四季的体验、感悟、观察和模仿,人类就无法清楚地认识天地、认识自己。

《周易·彖》说:“刚中而柔外。”对天地来说,这句话是说天道内刚外健,而地道则内阴外柔;没有内在的强大刚健,哪有天道外在的自强不息、运行不已;

没有内在的阴顺宽厚,又哪有地道外在的柔美和谐、滋养万物。

对四季来说,这句话是说四季有刚有柔、刚柔间错;春季和顺宽展、万物复苏,夏季则火烈暑酷、困苦难耐,秋季回归天高云淡、宜人醇厚,冬季再轮为冰雪严寒、人境艰难。

对人类来说,这句话是说一个人要内心刚强而言行和蔼,或内心强大而外表温和,或内心坚固而外表不争,或言语柔和而行为果决。

四季范畴中的天德之美和地德之美,总是受到古人的推崇的。

所谓天德,就是天的德行,就是天的特质,就是天为万物和人类的生存、生长做出的决定性的贡献。

所谓地德,就是地的德行,就是地的特质,就是地为万物和人类的生存、生长做出的决定性的贡献。

没有太阳的供暖和行云施雨,就没有大地上的万物生长;没有大地的承载和滋养,万物也无所归依、无可生长。

但在中国古代文化氛围中,至为重要的,则是对天地、四季内美不彰品德的推崇。

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是告诉人们,智者是不会夸夸而谈的,夸夸而谈的人不是智者。

孔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是告诉人们,君子要言语谨慎,行事敏捷。

《庄子·知北游》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这是告诉人们,天地有大美好却不张扬,四季有确定的法则但不议论,万物有既定的规律但不说出来。

在中国古代的智者看来,一个人,能力再强,智慧再丰,地位再高,助人再多,贡献再大,也不可能超过四季和天地,既然对万物和人类做出那么大贡献的四季和天地都内美不彰,人类的一点小小成就,还值得自恋其中而夸耀不已吗?

四季有刚有柔、刚柔间错,这才叫“一阴一阳之谓道”。

春天来了,万物萌芽;夏天到了,万物度暑;秋天来了,万物成熟;冬天到了,储藏整备。

既然季节如此,人类做起事情,不也要时至而动,时尽而止吗?

如果春天来了,不去耕种,秋天到了,不去收获,那还有不失败的吗?

迁延至人生,也要时至而动,时尽而止;机会来了,要敏捷地抓取;时机不成熟,就不能勉强作为,而要厚积厚攒,待时而发。

四时迭起,万物循生。

人们从四季,以及太阳、月亮和天地关系中,总结出阴阳、刚柔的哲学理念,并精炼扩大,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观念和法则。

在古人的眼光中,阴阳和刚柔,不仅仅是无所不在的,还是无所不包的;不仅仅是绝对的,而且是相对的;不仅仅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是物极必反、循环不已的。

冬天冷到了极致,就会转暖,夏天热到顶点,就要转凉;人生也是如此,顺到不能再顺时,就会反转,霉到不能再霉时,就要反弹。

《周易·系辞上》说:“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这是告诉人们,事物都是从起点开始又返回作为终点的起点,这才是死与生的道理。

因此,事物过顺,就要警惕它向不顺反转;而事物不顺,就要努力,以进取和积累迎接反转的到来。

《庄子·则阳》说:“阴阳相照,相盖相治;四时相代,相生相杀。”

这是告诉人们,阴阳相互映照,相互包纳相互呵护;四季轮岗,相互促生你衰我盛。顺境不是永远,困境也不是终点,它们都只是过程的一部分,只有努力和追索才是永恒的。

正是有了古代的智者对日月、天地、阴阳的观察、思考、总结、归纳和提炼,我们看到的日月才不仅仅是纯自然的日月,我们体验到的四季才是更有内涵的四季,我们感受到的天地才是有灵性的天地。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逝去的已经不只是汛期泗水这个泄洪道里的浊水了,而是复加了时间、空间、喟叹、社会、人生、期待、责怨等等的情感之水了。

孔子期待的能跟弟子们一道享受的“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身,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家”的天然境界,也已经不仅仅只是春天、游水、儿童、拉风、飙歌和新衣服等等关键词了,而成为对一种理想社会生活的渴求和描述。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在老子眼里,最高等级的善或最高等级的善人就像水那样,水滋利万物而不与之争夺,位处大家都不愿意待的低洼地,因此水的品质已经十分接近于宇宙的最高规则了。

在老子的视野里,这水已经不是自然之水,不是地表之水,不是理化成分的水,不是喝了只能解渴的水,而是哲学之水、文学之水、情感之水、观念之水和养心之水。

《庄子》在天地四季中追求的是一种仙童般的悠然和凝静,是一种“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的超然境界;

在庄子的视野中,游世于天地四季之间是人生的实境,游心于天地四季之外才是人生的至境;守神凝静,形体自会康顺;安顿好自己的内心,精神自会生长。

也正因为古代的智者为我们挖掘了如此丰富的天地、四季的大内涵,我们在体验四季、感受天地的过程中,才不再显得那么浅薄、粗心而浮躁。

我们挎着竹篮走进原野时,我们不仅仅是走进了原野,而是正在走进农耕文化的腹地;

我们看见刮风下雨时,我们知道那并非只是在刮风下雨,那也是阴阳交合、刚柔互转;

我们捡拾一片地皮时,我们不只是在捡拾一种野味,我们也会感叹大地对万物的滋润和养育;

我们挖起一棵荠菜时,我们知道我们并非只是在挖起一棵野菜,我们会想起为了食品安全而以身试毒的先人;

我们在开花的蒲公英附近休息时,我们会想起不竭泽而渔的道理;

我们走在无人而沉寂的原野里时,我们则将懂得何为心静如水、顺天而应时。

解脱不是逃避

现实中,
不少佛子对
“ 解脱 ”
一词心存偏见,

似乎这就是
“ 自了 ” 的代名词。

当我们说到解脱时,
许多人会觉得这个目标似有小乘之嫌。

因为我们是以大乘自居,
以菩萨学人自居,

理应以利益一切众生为己任,
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解脱。

这番道理听来固然崇高,
其实却不尽然。

事实上,
解脱正是三乘佛法共同的修学核心,
声闻如是,
菩萨亦当如是。

若不知解脱为何,
不具解脱能力,

何以承担弘法利生的使命?

何以给予众生究竟圆满的帮助?
  
佛法有众多宗派,
而立宗之本就是正见,

如无常见、
无我见、
唯识见、
中观见等,

依此建立修学体系,
并以不同禅修方法将正见落实于止观,
成为解脱动力。

虽然各宗知见不同,
法门迥异,

但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那就是获得生命内在的解脱能力。
  
所以说,
声闻乘和菩萨乘同样是立足于解脱,
差别只是在于发心和解脱对象的不同。

不论念佛还是参禅,
也不论修法多么高明,

如果仅仅发出离心,
仅仅满足于个人解脱,
那就是声闻乘。

如果我们进一步推己及人,
希望带领一切众生走向解脱,

希望把这种解脱的经验
和能力延伸到一切众生身上,

那就是菩萨乘。

从佛法角度来说,

能够帮助众生断除烦恼、
解脱生死,

才是真正的利他。
  
正如佛陀在
《 金刚经 》中所说 :

“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若卵生、
若胎生、
若湿生、
若化生,

若有色、
若无色,

若有想、
若无想,

若非有想非无想,
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也就是说,
菩萨应以带领一切众生证得涅槃为使命。

所谓涅槃,
并非通常所理解的入灭后的境界。

当生命内在的迷惑、
烦恼彻底瓦解,

当由此带来的躁动、
迷茫彻底平息,

当内心充满由体证空性带来的安详和喜悦,
当下就是涅槃。

这是学佛所能得到的究竟利益,
也是我们能够给予众生的究竟利益。
  
作为学佛者,
应时时锁定这一目标。

如果偏离方向或使之模糊,
不仅个人的法身慧命无以成就,

佛教也势必走向肤浅化,
走向世俗化。

事实上,
这种肤浅化和世俗化正是教界目前的现状。

原因无他,
就是因为我们对解脱缺乏体认。

如果不具备解脱能力,
面对世间的五欲六尘时,

我们靠什么去抵挡诱惑?

又靠什么来安顿身心?

解脱并不是逃避,
未必要隐遁山林,
也未必与世隔绝。

一旦具备解脱能力,
无论身处何方,

当下即可将之化解,
当下即可出尘劳而不染。

金刚经的智言慧语 :【闻者当知,法本无定,佛不欺人。】佛说法,前面我们读过,佛无有定法可说,不但无有定法,实在说佛无有法可说。佛菩萨绝对不会欺骗世人,欺骗世人是烦恼起现行。连小乘须陀洹,八十八品见惑都断尽了,不会欺骗人,何况是如来。所以,对佛所说的话能够深信不疑,这个人就有福报,这个人就有福了。佛在经上跟我们说的,句句都是真实话,句句都是最要紧的话,比其他一切大乘经典所讲的还要重要。因为《金刚经》是所有一切大乘经的总纲领,裡面没有委曲婉转,句句都是直截了当,我们听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无论你有多高兴,可以欢欣鼓舞,但请不要忘形。无论你有多高兴,可以欢欣鼓舞,但请不要忘形。
  • [加油][加油][加油] #2019“联投联智杯”江夏区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细雨蒙蒙,浇不灭创新创业的热情;前路漫漫,停不下卓E团队的脚步。第三个赛点枪声
  • 今儿跟家躺一天 本来要带小贝洗澡去 结果看天气 说有雨 就没带他去 臭死了 中午我订了个外卖 我在沙发前边吃米线 它玩玩具 我一回头 上沙发了 可真行 现在上沙
  • 似乎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 总能给你扣一个见不得人的帽子 恐怕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人变得不要脸的原因之一吧? 这个时代也是有够不浪漫的 滥情的人可以被叫做人渣 深情的
  • 】近期,南京出现了一批刊登线路景点信息的旅游指引站牌,这是南京公交集团适时推出的多元化服务举措,为来宁旅游乘客提供有效的行程指引。在柏林WeAreDevelop
  • 我算是认清现实了,只要边伯贤不退圈我就忘不掉他[單身狗]本来今年没怎么听,昨晚突然唱了一下Candy,今天又开始单曲循环了…(因为这首歌是我2020年榜1和去年
  • 中国足协、中足联筹备组从配合3人做好世界杯执法工作的角度出发,原计划在U21联赛揭幕战结束后,暂不安排马宁等3名裁判员执法国内俱乐部赛事。此前,马宁还曾在执法中
  • 特别是最近在#青创繁星# 跟着雪瓶老师一起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早课中,对时间和管理有了新的认识,我想也许这就是读书的意义,生活中的难题,曾经那么困难的是,
  • #任嘉伦[超话]##任嘉伦陆炎# #任嘉伦请君# #任嘉伦请君ost吾# #说给任嘉伦的晚安心语# #任嘉伦万圣节最甜的糖# #任嘉伦请君民国戏造型# 始于演
  • 两个人的散步也偶尔体会,作为一个E得不能更E的E人,大部分好像是我在输出,所以也要学会做一个倾听者。和人的相处,我大部分维持在一种有点距离的亲密状态,不太喜欢腻
  • [太开心][太开心][亲亲]莆田龙眼 松风本龙眼 订购电话18650206151,一串爱心献给你!为自己能生长于沿海小城而甚感庆幸,离家不远便有山有水,空气清新
  • 但这部童话创作之初就是给现实的人-儿童看的,但用现实的审美体系来观赏该电影,其中扮演者带给故事角色的增加属性导致了故事原有情节与人物动机的本末倒置。 但导演的
  • ——川内伦子近年来,川内伦子对日常生活节奏的探索已经开始偏离她早期的照片,她的早期关注是日常生活的温柔细节。川内的作品并不是对自然灾害和非自然后果的评论,而是对
  • 为什么只重复的说一句话——“想妈妈”好吧,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过程希望哥哥可以快快适应校园生活虽然对哥哥来说明天又是一个“黑色星期一”[二哈]【新诺教育家长课堂】
  • Te Amo我愛妳Amo我挚愛的同时挚愛着我的宇豪 To Swan就算时间忘记了所有经过的地方我还是找的到妳眼里清澈的光告诉我地球上的语言怎么去形容那一种比银河
  • 古代数术四种概念:1、盘概念:大六壬,奇门遁甲,太乙式,紫微斗数。3、干支概念:四柱推命,河洛数理,风水术,铁板神数,演禽法。
  • #为什么相爱变得越来越难# 在人际中有一个“人生节点理论”当你有一定的信息基础,有时候你就会发现一些“节点契机”比如对方突然遇到重大挫折情绪低落,或者即将面对一
  • 提醒您:遇到亲朋好友、同事、同学、等突然在社交软件上提出帮忙转账、借钱、带你赚钱等请求的,广大家长和学生要提高警惕,切勿上当受骗。提醒您:遇到亲朋好友、同事、同
  • 朋友A:那总不能赖我,我本来是想跟你们吐槽这公司有毛病。朋友C:到我的时候,已经不对了好吧?
  • 8月31日,巨人教育在其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巨人学校由于经营困难,秋季将无法继续向学员提供教学服务。据上游新闻,近日,有北京的学生家长反映:暑期给孩子在“巨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