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心,简单一点;人,糊涂一点,活得快乐一点。

忘记年龄,忘记名利,忘记怨恨,忘记烦恼……有点不可能。有个朋友,有个知己,有个窝,有个伴,有点钱……有可能。

糊涂一点,让自己的心随风而动,随雨而下,大事明白,小事糊涂。潇洒一点,让自己有一个好的心态,做人拿得起,做事放得下。

人生在世,有得就有失。有时你的付出不一定能得到回报,但自己要想明白一些,不要太苛求自己,生命总有它的轮回。

人生苦短,快乐一点,珍惜自己的生活,珍惜自己的生命,享受自己的人生,过去的就让它永远的成为过去吧。

希望总在未来,做人就快乐一点,让心自由地飞翔,忘记所有的痛与爱,做一个快乐的自己!微文心语‖

幸福;有人说:幸福是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有人说:幸福是一生平安;有人说:幸福是衣食无忧;有人说:幸福是每天都过得自由自在的;有人说:幸福是一辈子健健康康……有钱人不一定就觉得很幸福,穷人不一定就过得不幸福。幸福不是富有,而在于心态的感觉,是一种内心的知足。

其实幸福很简单,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懂得知足,心态好自然一切都好,这就是幸福。品读书

#道家养生# 道家讲究的“ 性命双修” 是什么意思?简单地说,就是追求身心和谐。既要有心灵上的健康,也要有身体上的健康。

是身体决定心灵,还是心灵决定身体?身心之间是如何发生联系的?此类身心关系问题,是自古以来西方哲学、宗教和自然科学的一大疑难,迄今未获妥善解决。

当前,现象学、医学、生命科学已在此领域取得长足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身心之间的关系极其微妙,甚至很难严格划分身心的界限。中国文化的整体思维方式,使国人没有走上身心对立的错误道路,这典型地体现在道家养生上:它既推崇精神的修为,又不忽视形体的修炼,两者相辅相成,无一偏废。因此,道家养生与现代科学的前沿存在相合之处,以身体作为心理的物质基础,注重身、心间的良性互动。

人生活在身心的内外往复之间。然而除道家外,以往的各家哲学或宗教常偏重心灵,而忽视、轻视甚至贬低身体的意义。民国学者梁漱溟先生年近不惑方晓悟,道家在人类生活中自有其真价值,并谓之“身学”:“道家为学所重在人身,趋向于此身之灵通而造乎其运用自如之境。”道家的确格外看重身体,并善于从身体入手来解决身心问题。身是心的物质载体,身为本,心为上。

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这是自古以来的道家传统智慧。《黄帝内经》指出,心理活动是由身体产生的,分属于五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素问·宣明五气论》),还主张脏腑是情绪活动产生的生理基础:“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素问·天元纪大论》)。身体的生理结构及其功能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心理状态,甚至人生命运。那些身残志坚的人,之所以能凭借顽强意志创造奇迹,正是其意志所属的脏腑核心功能健全。体若不健,心必难宁,这在生活和科学上已不断被证实。

若无好身体,无论如何开朗,也会意志消沉;再怎么努力,终究一空。有人认为,作为脑力工作者,肢体发达与否无所谓。其实,就连教书这类似乎不用体力的活,也同样需要健康的体魄,如此才能带来平和的心态。任何心理问题,都有其物质或能量的基础。例如,为什么人们有时会闪出一些邪恶的念头?这是因为其背后有种负面的能量,或所谓邪气,若将邪气清除出去,邪念自然就没了。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身心问题,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激烈竞争和生存焦虑。对于这类身心疾病,西方医学已难于应付。面对诸多心理问题,现代心理学亦颇感棘手。其实,许多心理疾病不只是由主观因素所致,很多是由生理问题引发。像抑郁症,就多由身体的失序而导致心绪的紊乱。因此,除了心病治心、身病治身的老路之外,心病由治身入手,身病由治心入手,或者身心同时兼治,常有事半功倍之效。

传统心学养生从最高的统一原则出发,先建立一个心性形上学以提升人的境界,进而通过心力来调节身体。道家则在融摄心学的同时,注重从下向上的身学路径,以实现由身体到心灵的升华。这两种路径分别适用于世上“境随心转”和“心随境转”的两类人,但前者极其难得,后者则占绝大多数。后者的身学路径与现代思维模式颇为一致。就现代思维与传统思维的区别,美国哲学家丹尼特比喻是吊车型,前者是举重机型。

心学与身学正好对应以上两种思维模式,它们犹如太极图中的阴阳两仪,对立统一,互为其根,最终目标都是提升身心和谐的境界。其结果虽一致,过程却不同——吊车型思维往往需要做过多假设,这就导致其路径往往并不顺畅;举重机型思维则从身体的本质需求出发,由低到高地逐步推进(如精气神依次转化),不需要做太多假设,这就导致其技术更为牢靠,道路更为通畅。

道家养生,是一种在身心和谐的基础上,与自然、社会融洽相处的健康生活方式。它理念先进,同时兼具现代性和可操作性,因而在当代呈现出新的活力。

来源:北京白云观微信

7月随笔

最近内心总是空唠唠的,被一种无名的焦虑笼罩,说不出来是因为身体的原因还是因为心理的原因,总是摆脱不掉,很是不爽,于是总想找各种活动掩埋掉,但好像它扎在里面一样,而这种感觉到底来自哪里?其实内心很清楚,来自于内在的力量不够强大,空虚无力感,总是活在过去的行为上,对过去的一种不认同,导致对现在的一种不接受,变的排斥,焦虑。说白了,就是一种对当下环境的不接受,之前学的那些也都感觉毫无用处一样,整日惶惶不安,道理都明白,人是要往前看的,我们是宇宙的孩子,吸引美好的事务,宇宙会给我们送货,坚信我们是神的孩子,每一天都是美好而又全新的一天......
可是坚持不了太长时间,又会被无力感填满,告诉自己是时候改变了,是时候接受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这种的无力感,无所适从感会让整个人很焦虑,从而对自己对孩子没有了耐性,书中说孩子是我们的影子,是呀,我们最终排斥的还是我们自己呀。


最近有点懒惰,想写点东西,但又不想动笔,好像这个时代不上学的人已经不需要笔了一样,曾经喜欢动动笔写写画画,可现在好像都没有了兴致,所以一切唯心造,一切都是当下心的显像!

又开始怀念从前了,从前的进步自己可以明显感觉到,所以很懊恼此时此刻为何不能进步了,反而倒退了很多,总想为它找一些外在原因,比如家人太多,环境嘈杂,心总是静不下来,环境不是我想要的环境,所以我的心也静不下来,又好像一切颠倒了,心随境转?“心”被境而影响,说好的如如不动呢?说好的心无一物呢?还是心中太多欲望放不下呀,修行的路上,还需精进再精进~~

记得曾经的同事是看相的,于是找她看了下,她说可以看到我们的来时前生,对于这点我是不怀疑的,总是有些人是有神通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没有而不相信别人所拥有的,这点我真的挺讨厌的,言归正传,这个同事说她看到了我的一世是个道士,既然已经是道士好像也已经出家了,好像找到原因了,为何我总喜静,喜寡言,喜简单.....从小就不喜自己的环境被别人冒犯,但也说明了,自己那一世修的也不好,不然为何还会有这一世呢!

了如

202207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吴磊现身北电艺考 儿时神预言:我以后也会考北电
  • 诺维茨基职业生涯31000分,历史第六
  • 人力地图:万达商业地产更名万达酒店
  • 女神王祖贤童年照曝光 圆圆小脸超可爱
  • 结石姐突发疾病,无法参加歌手录制?
  • 男子在教室内模仿詹姆斯撒粉引发恐慌,被警方追捕
  • 咘咘BO妞合体拍广告 姐姐即将赴美读书?
  • 速递 | 东亚银行香港总行来集团商谈融资合作
  • 失联女博士遇难 留学生该怎样保护自己?
  • 陈小鲁自述这一生:红卫兵、军官、驻外武官到商人
  • 新闻 | 大雨天女子高举小孩当伞挡雨 网友:以为孩子防水吗
  • 满脑子都是骚操作?卡时代带你看扒飞机偷渡身亡事情经过
  • 印度迎亲开枪庆祝新郎身亡,喜事变成了丧事!
  • 蒋介石灵柩遭泼漆 高思博:纪念228陷负面轮回
  • 阚清子回应分手:春节纪凌尘没跟我回老家 有争执
  • 成都五环开通,一圈耍遍大成都
  • 猫爪汤圆让人都不忍心咬一口了~萌哒哒的
  • 宁晋人,请别再乱放孔明灯,你许的愿可能是别人的灾难!
  • 榆林一熊孩子贪玩被卡洗衣机内
  • 3月起,这些新规将影响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