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势至菩萨学念佛

国人一般比较熟悉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以其大慈大悲,灵感善巧而得到人们的尊崇与赞叹。在西方极乐世界还有一位侍立在弥陀身边的大菩萨,这位大菩萨就是大势至菩萨,意译作大精进,略称势至菩萨。此菩萨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诸众生离三途苦,得无上力;又彼行时,十方世界地皆震动,故称大势至。与观世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胁侍,为西方三圣之一。现在极乐世界接引度化,将在观世音后递补佛位。

如果立志做一名净业行人,则对这位大势至菩萨应该有深入的了解,因为跟大势至菩萨我们能学到珍贵的念佛秘诀。大势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同行同愿,无量劫以来,彼此不相违离,乃至庄严净土,先后次第成佛,其所修功德也等无差别。

据《观无量寿经》说:“以智慧力,拔三途苦,得无上乐,故名大势至。”《思益经》说:“我投足一处,震动大千及魔宫殿,故名得大势。”大势所证之法身,以法身竖穷横遍,故名大;势是能证之般若,以般若智内破烦恼惑,外伏诸魔怨,故名势;至是究竟义,即解脱德,以菩萨位邻极圣,证近于佛故名至。

所以《悲华经》卷三说,当阿弥陀佛入灭后,由观世音菩萨补其位;观世音菩萨入灭后,则由大势至菩萨补处成佛,掌握化权,号善住珍宝山如来。他“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途(指地狱、饿鬼、畜生三道),得无上力”,因此称为大势至菩萨。他头顶宝瓶内存智慧光,让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众生,使众生解脱血火刀兵之灾,得无上之力。

大势至菩萨更让净土行人尊崇的是他高深的念佛成就。大势至菩萨以“都摄六根”念佛法门而证道,他经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及等觉、妙觉,由念佛至成道的五十二个阶段。

据《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大势至菩萨于往昔劫中,得遇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佛。彼佛即以念佛法门,而开示之。”这超日月光佛,实际上就是阿弥陀佛。按《无量寿经》称阿弥陀佛亦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以光明立佛,分十二号,阿弥陀佛一名,具十二光明。全归于阿弥陀佛一名,包含无遗。这超日月光佛所示之法,圆顿直捷,甚深切要。大势至菩萨于闻法后,严谨受教,精进修持,即由念佛而证得三昧。这便是大势至往昔发心修行之因缘与证得念佛三昧之来源。此法门圆顿直捷,简便易修,胜过一切法门。

具体记载大势至菩萨念佛成就秘诀的是《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原文如下: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楞严经》开示念佛法门是了义中之了义。经中说修楞严大定,举出二十五位菩萨作代表,均各证得明心见性,二十五个方法是大类,展开来就是八万四千。大势至菩萨代表念佛方法修楞严大定。佛家讲密是深密,有高度圆满的智慧才能明了。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即是无上密因,依此方法修行,当生成佛后就能彻底明了了。念佛法门最适合于众生,是因为念佛法门三根普被,利顿全收。对于大智利根的人,念佛法门也不显得浅薄,对于钝根智浅的人,念佛法门也不难实行。

历史上有大智利根的禅师,转而修净土,如永明延寿大禅师,否定了禅师舍弃西方极乐净土的说法,认为唯心净土与修持往生西方净土是一致的。净土法门究其理实在是高深至极的,即便横说竖说,尘说刹说也不能讲完、讲透。在佛门中最能显示佛家尊贵的是《华严经》,但一部广大无边的《华严经》,最后的归宿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换言之,整部《华严经》都是为弘扬净土法门而敷演展开的。所以,一个学佛者,不认真研究和实践净土法门,是很遗憾的。永明寿禅师的《四料简》说: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

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无净土,铜床并铁柱,

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禅师在《四料简》中强调了修净土的极端重要性,他提示学人不要依仗自己智慧高、学问大就忽视净土法门的修持,因为净土法门凭借佛陀的慈力加被是十分稳当,对于佛教行人,则是解脱的一个重要保证。舍此,则恐只仗自力,纵然谈玄说妙,空花乱坠,到了紧要关头也不得力,待到那时,手忙脚乱,岂不可惜可叹!

大势至菩萨提出其以念佛方法修学,关键在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集中心神,专一忆佛念佛,净念相续,不令间断。“都摄六根”就是以念佛的心来求生净土,把其他的妄想、杂念都停止了。你能用一念的念佛心来“都摄六根”,这六根自然调顺,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对着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都不会被这些境界摇动。所谓以念佛而转一切境,你以念佛的心,而不为一切境所转。所以,“都摄六根”就是一个总持的法门,也就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净念相继”,就是一声接着一声,念念系于佛号,不间断,不夹杂,继续不断地这样念下去,没有停止的时候。如此老实念佛,用全部身心投入其中,便可以“得三摩地”。什么叫“三摩地”呢?“三摩地”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是“等持”的意思,又有“等至”之意。入了定再开智慧,则定与慧两者平均、平等,任持不失,既离昏沉又离掉举。净宗善知识开示念佛的人,念佛的时候要“万缘放下”,意思就是一切妄念都不起来,这叫“净”,心与佛合而为一,便是古大德所说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如何才能将大势至菩萨提出的念佛方法落到实处呢?印光大师非常重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赞叹弘扬不遗余力,不仅将此章与《净土四经》参而为五,选定为《净土五经》,而且在对弟子的开示中,随机指示,反复阐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念佛妙法。

下面汇集《印光法师文钞》中的相关开示,分列如下:

一、赞《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为念佛最妙开示

在《印光文钞续编卷下·净土五经重刊序》中,大师说:

“诸大乘经,带说净土者,多难胜数。而《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实为念佛最妙开示。众生果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念,岂有不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近证圆通,远成佛道乎哉?”

在《印光文钞续编卷下·灵岩山笃修净土道场启建大殿记》中,大师也说:

“《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实为念佛最妙开示。”

在《印光文钞续编卷下·大势至菩萨偈赞》中,大师赞叹:

“势至菩萨德无疆,辅弼弥陀作慈航。救苦直同观自在,导西不异普贤王。修因遍用根尘识,证果俱获圆通常。摄念佛人归净土,此恩永劫莫能忘。”

“大势至利生深,专主念佛法门。如子忆母忆世尊,直下即蒙恩。因心果觉两相契,立刻返本还源。都摄六根妙难论,愿遍界流存。”

二、赞“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念佛最妙方法

在《印光文钞续编卷上·复吴希道居士书》中赞: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念佛最妙之法。”

在《印光文钞续编卷上·复幻修大师书》中开示:

“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在《印光文钞三编卷二·复张曙蕉居士书八》中,大师说:

“都摄六根,为念佛最妙之一法。”

《印光文钞三编卷四·答俞大锡居士问》: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最妙之制心法。”

三、赞都摄六根为念佛秘诀

《印光文钞三编卷一·复明性大师书》:

“又《楞严经·势至圆通章》末后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无选择者,遍用根尘识大以念佛也。念佛仗佛力了生死,禅仗自力了生死。今人能悟者,尚不可多见。况证四果(藏教)及七信(圆教)乎?(四果七信,方了生死。)都摄六根,入手在听。无论大声念,小声念,不开口心中默念,均须字字句句听得清楚,此念佛之秘诀也。信愿行三,为净土纲要。都摄六根,为念佛秘诀。知此二者,更不须再问人矣。”

四、将《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选入《净土五经》

《印光文钞增广卷一·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楞严》五卷末《大势至菩萨章》,乃净宗最上开示。只此一章,便可与《净土四经》参而为五。岂有文长之畏哉。”

跟大势至菩萨学念佛是每个净业行人快速提升念佛功夫的捷径,是净业行人尽早获得一心不乱的指南,相信只要我们能践行“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念佛妙法,每位净业行人都能有往生极乐,华开见佛的大成就,到那时--

“风满瑶台水满池,华开菡萏一枝枝。

细听凫雁鸳鸯语,正是身心解脱时。

璎珞自然成宝玉,袈裟全不假机丝。

如来相好瞻无尽,所得明门誓忆持。”

当何等庆快平生,自在任运! https://t.cn/z8LuEqj

504. 两首偈颂把因缘所生的法,说得非常清楚,也就是代表了佛教的重要义理 |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全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504

虽无分别而普入法界。虽无所作而恒住善根。虽无所起而勤修胜法。不信诸法而能深入。不有于法而悉知见。若作不作,皆不可得。知诸法性,恒不自在。

修至一切处回向的大菩萨,他虽然对业和报不执着,不在这上面费煞心思,但他的行为,自然地造成种种的善业,因为菩萨已舍离了一切的恶业。不必着意,顺其慈心,普入于法界,教化一切受苦的众生。

菩萨他虽早巳知道诸法皆空、行而未行、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作而未作,他仍恒常修种种善根,从不曾忘了栽培善根,修积福慧,所谓“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这就是恒住善根的一种表现。

菩萨了达法性本空,知业无实体。倘若业有实体的话,不要说每个人的业充满虚空了,就是一个人的业实体,就可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幸亏业性本空,无形无相,虚空仍然是虚空,众生的业障仍然是各自的业障。虽无所起:一切法的本体,是寂灭性的,无生无起的。

心经上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就是说的法的本体。虽说如此,但是菩萨并未因此而放逸,他还是勤修圣法,精进勇猛修学种种殊胜法。虽知业性本空,他还是随时注意造诸善业。

不信诸法:这并不是说,菩萨已经知道法性是空的,就不相信一切法,而是说菩萨知诸法空,不执着于法空,仍然能深入诸法实相,这是菩萨的境界。众生是先要能信,所谓佛法如海,要信才能渡。众生是要信,才能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菩萨是已入圣流了,故没有一个信的拘束,也没个不信的荒谬言论。所以说菩萨虽不信诸法,而仍能深入一切法,他的心中也没存着个法相,可是他确能知道一切法的实相理体,也见着一切法的寂灭相。

不有于法,而悉知见:无论是有,或者没有,都能知能见。若作不作,皆不可得:不管你作,或者不作,都是空的、无所得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切法性,它是常常不存在的、空的。菩萨知道诸法的法性,恒不自在。

虽悉见诸法而无所见。普知一切而无所知。菩萨如是了达境界。知一切法因缘为本。

菩萨是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了达诸法空相,对于诸佛所阐扬诸法的生灭道理。悉知悉见,可是菩萨他并不执着他有所知、有所见,而是空无所见。

菩萨他普遍知道一切法,但他却能无所知。这能知而不知,见而不见,以不动的大定来照了一切,只有菩萨才能这样的毫无执着,而又能了达一切境界。因为菩萨知道一切法,都是从因缘所生。因缘就是能生法的根本,是无形无相的。

“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又云“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又云“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这就是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两位尊者追求多年,在偶然的机缘下,见着马胜比丘对他们所说。两位尊者立刻去谒见佛,并皈于佛的座下,顿证得阿罗汉的果位。这两首偈颂把因缘所生的法,说得非常清楚,也就是代表了佛教的重要义理,别于其他宗教的特点。

见于一切诸佛法身,至一切法离染实际。解了世间,皆如变化。明达众生,唯是一法,无有二性。不舍业境,善巧方便。于有为界,示无为法,而不灭坏有为之相。于无为界,示有为法,而不分别无为之相。    

菩萨因为能明了诸法因缘所生的道理,所以他能见到十方诸佛的法身。他离开了一切的染污法,就可以达到法的究竟实际境界。菩萨修行的功行,知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开世间的染污相,即是法的真实际。

菩萨了解世间上的一切事事物物,都是如幻如化,凡是有形有相者,都是无常;凡有生有灭者,都是虚妄。菩萨明了通达,离了理就没有事可言,知道众生本来也有同佛一样的佛性,众生也都是由无为法中所生。无为法是无形无相,永恒的,佛性也是永恒不变的。

因此众生唯是一法,无有二性。所以不需要舍离业和报的境界,而来教化一切众生,用善巧方便的方法,随顺机缘,适合众生业报的境界,分明事理因缘,面对现实教化众生,决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如此,菩萨在有为法的境界上,示现无为法的妙用,而不会因无为法妙用的缘故,而损灭破坏有为法的相。这个有为法的相还是存在,在无为界——无所为而为的、不为而为的法界里,示现有为法。他也不会分别执着无为的相。

有为法是有形有相的世间法,是无常的,与真理相违,所谓世俗谛的。无为法是出世的、清净、真实、无形无相,永恒不变的,即第一义谛。

离开了世间法,没有佛法,常说佛法不离世间法。就因为有世间法,方显示出世间法的妙用、真谛。离开了无为法——佛法,世界就没有光明,没有了真理,众生等于沉在海底深渊。

菩萨如是观一切法毕竟寂灭。成就一切清净善根,而起救护众生之心。智慧明达一切法海。常乐修行离愚痴法。已具成就出世功德。不更修学世间之法。得净智眼,离诸痴翳。以善方便,修回向道。

修至一切处回向法的大菩萨,他根据前面经文所说,所以他能洞观诸法实相,知诸法毕竟寂灭相,是不生不灭的,寂然不动的。因此才能成就菩萨的清净善根。

有了清净的善根,智慧增长,发菩提心,大悲为首,发愿救护一切众生。佛法如浩瀚的大海,菩萨有了如海的大智慧,所以他能明了通达如海一般的大法,深入法的究竟境界。

菩萨为救护众生,常常乐于修行,因修行就可以离开愚痴我慢种种障碍,增长清净智慧。菩萨已经圆满具足成就了出世的善根功德。

更不会再贪着诸世间的一切颠倒法,不清净的染污法。得到了清净智慧的明眼,离弃了一切愚痴,好像扫除了眼中的翳子毛病那样光明清凉。用善巧方便的方法,修持回向法门。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如是回向。称可一切诸佛之心。严净一切诸佛国土。教化成就一切众生。具足受持一切佛法。作一切众生最上福田,为一切商人智慧导师。作一切世间清净日轮。一一善根充遍法界。悉能救护一切众生,皆令清净具足功德。

诸位佛的弟子!这位修十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法的菩萨中的大菩萨,用他所修积的种种善根,作这样的回向——回向给法界众生。回向无上菩提。回向真如实际。

菩萨这样回向,语语都能符合诸佛的心意,恰恰正好。菩萨又愿以他的善根回向诸佛,庄严十方的佛土、清净十方的佛土。菩萨以他的善根功德,饶益众生,教化众生,并且令众生都能成就道业。

菩萨受持十方诸佛所说的法,圆满具足,无有余者。菩萨已修到了无所得的境界,所以他堪能被称为众生最良好的福田。有又可以作寻求七宝的商人大队里最有智慧的大导师。

又可以作世间上一轮清净的大日轮,好像太阳照耀着虚空一样。菩萨每一种善根,都充满了十方法界。每一种善根,都有救护一切众生的功能,令一切众生都得到清净的智慧,具足功德,圆满成就佛果。

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治疗老年痴呆经验3方

1、益肾化浊汤
【组成】生地黄12g,熟地黄12g,枸杞子15g,天麻10g,淫羊藿10g,党参12g,生黄芪30g,地龙10g,水蛭3g(研末,冲兑),胆南星12g,远志10g,石菖蒲10g,柏子仁15g,酸枣仁15g,何首乌15g,甘草7g。
【功效】补肾益精,化痰活血,醒脑益智。
【主治】老年性痴呆。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经验】随着人的老化,人体各脏腑的功能活动均渐减弱,其中以肾的精气亏虚为最著。肾中精气充盛,则髓海得养,就能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生理功能;反之,髓失所养,灵机渐失。五脏气衰,髓海空虚,气血亏损,清阳不升,脑窍失慧为病之本;血瘀、痰浊、气郁内阻,浊阴不降,上蒙清窍为病之标。故治宜补肾益精,化痰活血,脑益智。
本方中以生地黄、熟地黄、枸杞子、何首乌补肾填精生髓,益肝肾强筋骨,辅以淫羊藿温补肾阳,使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生黄芪、党参补气健脾,升清降浊,取其气旺则血行,气旺则津行之意,且可免逐瘀药伤正之弊;用地龙、水蛭活血化瘀,根据朱老多年使用虫类药之经验,水蛭须生用研末吞服(或装胶囊服),煎煮法效差;用胆南星、远志、石菖蒲豁痰开窍,安神定志;柏子仁、酸枣仁养心安神。尤值一提的是使用天麻,实践证明天麻对老年性痴呆是一味既能治标又能治本的佳药,有恢复“缄默症”患者的语言能力,使“假面具症”患者展露笑颜之功。甘草调和诸药,亦能益气养心。

2、益肾化瘀方

【组成】生地黄12g,熟地黄12g,枸杞子15g,杭菊花15g,天麻10g,桑寄生10g,淫羊藿10g,党参12g,生黄芪30g,地龙10g,水蛭3g(研末,冲兑),胆南星12g,远志10g,菖蒲10g,柏子仁15g,酸枣仁15g,何首乌15g,生白芍10g,甘草7g。
【功效】补益肝肾,化痰通瘀。
【主治】脑血管性痴呆、老年性痴呆病程较短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经验】朱老认为,益肾化瘀是治疗老年性痴呆症和脑血管性痴呆症病程较短、症情较轻者的有效大法。方用枸杞子、杭菊花为对,一以养肝补肾、滋补益气、润肺生津,一以清肝明目、降压降火、疏风清热、金平木。盖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天麻、地龙为对,一以息风镇痉,善治头痛眩晕、善惊失志、语多恍惚,一以泄热定惊、镇肝降压。方中亦选生地黄、熟地黄为对,桑寄生、淫羊藿为对,生白芍、甘草为对,均取益肾化瘀之功。另选胆南星、远志为对,亦取息化痰、消瘀宁神、补肾之意。

3、健脑散

【组成】红参15g(参须30g可代),鹿茸15g,地鳖虫21g,当归21g,益智仁21g,枸杞子21g,制马钱子15g,川芎15g,地龙12g,制乳香12g,制没药12g,炙全蝎12g,紫河车24g,鸡内金24g,血竭9g,甘草9g。
【功效】补肾益精,化痰活血,益脑定志。
【主治】脑血管性痴呆、老年性痴呆病程较长者。
【用法】共研末,每次服5g,每日服2次,早晚空腹蜜水送服,但加用水蛭者忌蜜水。马钱子有剧毒,要先炮制,水浸1日,去毛、晒干、放麻油中炸至里面呈紫红色为度,与以上诸药晒干,共研细末。
【经验】朱老认为,脑血管性痴呆、老年性痴呆二者虽病理进程有所不同,但其结局均为脑细胞萎缩则一致。其病变之关键在于肾虚。肾虚导致五脏亏虚,必然兼夹痰瘀。故虚中夹实是老年痴呆症之根本病机。因痰瘀壅阻脉道,势必阻塞微循环,使窍道不通,气血津液运行输布失常,乃至脑髓失充,元神失养,导致智能活动障碍,发为痴呆。
方选红参、鹿茸为对,一以大补元神,一以峻补元阳,参鹿并用,既无桂附之刚燥,亦无知柏之苦滞,不但益阳,而且益阴,可谓尽物之性以尽人之性。临床上尤以正宗之高丽人参效佳。制马钱子、地龙为对,对痰瘀阻塞而形成之血栓有消散化解的强力作用,马钱子有逐恶血、溶血栓、健脾胃、提脏器、通死肌之著效,且能深入经隧曲道之处,合地龙泄热定惊,行水解毒,平喘通络,尤能镇肝降压。马钱子虽峻猛有毒,但炮制得法,掌握有效剂量,讲究医嘱,毎起沉疴痼疾。紫河车、甘草为对,枸杞子、益智仁为对,乃取朱老验方“培补肾阳汤”之意,紫河车燮理阴阳,大补气血,有返本还原之功,且治诸虚百损,甘草解百毒,且缓调诸药之性;枸杞子润而滋补,兼有益气、补肾润肺、生津退热等多种功效,益智仁温脾暖肾、固气涩精、和中益气。鸡内金、地鲎虫为对,当归、川芎为对,意取温清并用、攻补兼施、缓急相济、化瘀通络、消癥散结、化痰利浊之功。全方其奏补气通络、补肾健脑、益气健脾治其本,活血化瘀、化痰利浊治其标之功。

注意:因“健脑散”中取古方“九转回生丹”之主药马钱子,药性峻猛,服后必有瞑眩,系正常反应,务必注重医嘱以免患者顾虑。所谓正常反应者,为轻度头晕、恶心或周身痒疹,可用肉桂10g煎汤服之缓解,不可随意增加药量。每日制马钱子的药量要控制在0.6g以下,有心脏病、肝病、肾病者忌服。使用马钱子制品亦要中病即止,即在临床症状均见好转的2~3个月内,去方中马钱子后,继服较为妥当。

注: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因为你的善良,终有回报,你的坚持,终将美好。(图文来源网络)中医志远——路中胜 也许人本来就是平衡的,一边行走在矛盾和纠纷间,就着背信弃义,得利忘义,假话连篇,
  • 3.省内来返人员,测温、查验陕西健康码、大数据行程码后放行,省内有疫情地市的来返人员登记信息,还需现场核酸采样后放行。3.省内来返人员,测温、查验陕西健康码、大
  • 我先穿好衣服,收拾好,才喊你的,你当然是不愿意起来的[允悲]昨天晚上睡得太晚了,今天早晨就喊不起来了[笑cry]说你不想去上学了,让我中午去接你[哈哈][哈哈]
  • 你嫣然一笑的清淡,涉水映光寒,你紧束一身的洁白如莲,若水上善,殆尽多少眷恋,你的花开尽我寂寞的园,长亭唱晚,十里断肠的人间,纵断桥对鹊桥,也只能刻满一路张望一生
  • 所以房子一开始就没有哪来塌这一说[笑而不语][哈哈][哈哈]ps:你就感受你眼前看到的爱,不去给它下注解即可!都没有吧!
  • 【饶河县举办乌苏里江开江民俗文化节】“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4月29日,身着民族服装的赫哲族渔民一首嘹亮的《
  • 价格划算外皮酥脆内馅绵软细腻,可以同样价格不同口味的混搭一盒(太好吃了有点克制不住,两口恰完一个饼)▲ 芳姐小吃ʕ ᵔᴥᵔ ʔ我可来太喜欢吃饼了(碳水爱好者)表
  • 水瓶座水瓶女给人的最初印象,其实还是带着点小内敛的,话不多,平时相处中,也没什么太过激太个性的,以对安静姑娘的表面判断来说,会有人觉得水瓶女很文静。双子一直都是
  • 母亲教她不要跟别人起冲突,就是受了委屈,也要微笑面对每一个人。但我们小哑巴是甜心的,又甜又乖,气也不知道打人,只是哭,哭又不出声,平白让少爷心疼。
  • 做人要优等,做事要完美,你不夸赞竖大拇指,还经常揭他的短,也许你是真心盼他好,更上一层楼,怀揣造星幻想把他变成一枚王子的愿,可他浅浅的理解力,却局限在你是嫌弃他
  • 清洁、助力脱碳……氢能被赞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12月8日-10日,佛吉亚携多个创新技术亮相于第五届中国(佛山)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及产品展览会,与各
  • 明天,估计黄码人员还得增加,刚才与社区、街道沟通,反应情况,建议增加黄码人员核酸检测(明天,禁止社会车辆出入,步行的话,来回2小时,再加上排队时间,预计得5小时
  • 利用第一集截了很多感觉能用得上的表情包【很多都是小孔,这波他真的金桔频出【每一张都非常非常实用!!我自己会珍藏 p1:老板您去讲方案 p2:别人看我停车 p3:
  • 这里阿柳,叫我阿柳就行水瓶座➕intj对于星座和mbti我是觉得不能因为这两个就框住自己,不要过分定义自己,有一个衡量的度不要超越它目前一直玩的游戏:恋与和es
  • 6、无常,是人生的真相,也是世界的规律,我们必须学会接纳和面对,否则就会有太多无奈。2、人们总觉得要做些什么,才显得自己有价值,其实,学会不做什么,能够安静地呆
  • 一位深圳老大爷,炒股二十几年,靠一招仙人指路,让我目瞪口呆,没想到股票还能这样玩!一位深圳老大爷,炒股二十几年,靠一招仙人指路,让我目瞪口呆,没想到股票还能这样
  • 今天忘记是生日了,早晨的时候,畅给我发了消息,喵喵也发了,我才反应过来,哦,立夏了啊第一次没有真实感的生日,我还是觉得自己的时间停在了19年,十九岁,这两年,带
  • 在路上看见了温柔的夕阳洒在树梢在广场遇到了热心老爷爷 帮我们轻而易举地放了起来[开学季]好神奇,让我拿着风筝走远一点,我一松手风筝就飞起来了[开学季] 老爷
  • 我觉得这样的他很可爱啊,前段时间,发了一条朋友圈,配图是他给我拍的,文案是我喜欢的rich brain,他就委屈巴巴地哭了好久,鼻涕就嘴巴里那种说实话,这让我很
  • 你吃什么就会成为什么,如果你吃的是死气沉沉、满是化学成分的垃圾食品和动物死尸,那么你就会觉得自己像是没有活力的垃圾一样...”通过饮食提高振动力的最重要的关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