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根据
《 华严金师子章 》 的
「 六相 」、
「 十玄 」
说明事事无碍法界的思想。

一 、绪言

《 华严金师子章 》
是唐代法藏法师为武则天宣讲华严义理的纪录整理稿。

法师藉镇殿金师子为喻,
阐明华严思想的基本纲要。

本文试根据章中重点
「 六相 」 和
「 十玄 」,
说明华严宗事事无碍法界的思想。

《 华严金师子章 》
全文共分十段,

一如喜好用
「 十 」 数
来论述佛教教义和各种问题的华严宗哲学特点,

亦包含了法师赞嘆其派别教义圆满无尽的用意。

第七和第八两段统括阐明
「 十玄 」 和
「 六相 」,

简要地分述了
「 十玄无碍 」 和
「 六相圆融 」 的观法,

阐明了无尽缘起的内容。
「 十玄 」 之
思想来自杜顺,

至于
「 六相 」
则由智俨首说六相圆融,

而后由法藏、
澄观集大成发挥弘扬。

二 、「 六相圆融 」的观法

「 六相 」
说源于地论师解释
《 华严经.十地品 》 的
十地经论,

以六相作为一种法门来说明经文每一种十句的关系,

并对每一种十句内容的格式加以理解。

二祖智俨体会华严法界缘起的相貌也是如此,
可用来解释一切缘起的现象,

但他仅将六相用于
「 一乘 」 和
「 三乘 」 之理上而已,

理论简略,
直到法藏法师联想和推论现象和现象之间由六相而形成的错综复杂关系,

加以引申发挥,
才发展出
「 六相圆融 」 的论说。

法师在
《 金师子章 》 的
第八段说到,

谓师子是总相,
五根差别为别相,
共成一缘起是同相,

眼耳各不相知是异相,
诸根共会是成相,
诸缘各住自位是坏相。

根据承迁的註释 :

「( 为了 ) 显法界中无孤单法,

( 法藏 ) 随举一法,

具此六相缘起,
夺无成各无自性,

一一相中含无尽相,
一一法中具无尽法也。」

这是应用金师子为譬喻,
来解说
「 六相圆融 」 义。

六相分别是
「 总相 」、
「 别相 」、
「 同相 」、
「 异相 」、
「 成相 」 和
「 坏相 」;

又根据
「 体、相、用 」,
可分为三对讨论:

「 体 」 是
「 总相 」 和
「 别相 」

「 相 」 是
「 同相 」 和
「 异相 」

「 用 」 是
「 成相 」 和
「 坏相 」

( 一 ) 「 总相 」和
「 别相 」 的关系

《 金师子章 》 的
第一段说出
「 师子 」
是缘起的事物,

「 金 」
虽是真如本体,

但无自性,
随缘而成
「 金师子 」 相。

「 谓师子是总相 」
指师子代表了这众缘和合的事物。

缘起是佛教的基本思想,

为大、
小乘所依。

随着佛教的发展,
它的内涵和外延都有变化,

由最初重分析人生痛苦原因的
「 业感缘起 」,

发展出着重解释世界事物的产生,
如华严宗缘起说,

它的特色在宣说世间的现象彼此圆融无碍的关系。

法藏法师不只说
「 全体 」 的
「 总相 」,

亦提出构成
「 全体 」 的
「 部分 」 事物——
「 别相 」。

「 别相 」 以
「 师子 」 的
五根为喻 :

眼、耳、鼻、舌、身。

正如颂云 :
「 一即具多,
为总相 ……

多即非一,
名别相。」

「 师子 」
并非独立的事物,

而是由多种
「 别相 」
所组成。

( 二 ) 「 同相 」 和
「 异相 」 的关系

「 总相 」 和
「 别相 」 除了有
「 全体 」 和
「 部分 」 的关系,

它们有一相同的地方 :

因为
「 共成一缘起 」,

才能够具有这种
「 部分 」 组合为
「 全体 」 关系。

但是五根各不相同,
每一部分跟其余部分之间的差异,

名为
「 异相 」。

法藏法师于
《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卷四说 :

「 同相者,
多义不相违,
同成一总故;

异相者,
多义相望各各异故。」

( 三 ) 「 成相 」 和
「 坏相 」 的关系

「 师子 」 的
出现与否,
要看因和缘。

因指 「 师子 」 的五根,
就算这五根可组成 「 师子 」,
那还只是有必需的条件,

如果缘不足,
总不能成事。

若是因缘具足,
「 诸根共会 」,
才是 「 成相 」,

否则,
「 诸缘各住自位 」,
只是 「 坏相 」。

正如颂云 :
「 成相者,
由此诸义缘起成故;

坏相者,
诸义自住自法不移动故。」

汤一介认为这一组关系讨论
「 现实性 」 与
「 可能性 」 的问题。

此物与此物之因素互相成就,
才有现实的此物,
此谓 「 成相 」。

各种能构成彼物之
「 因素 」,
如果它们还不是构成彼物之充足条件,

那么既无彼物,
亦无彼物之
「 因素 」,

它们不能互相成就,
因此不可能有现实之彼物和彼物之
「 因素 」,

但仍不失有成为彼物和彼物之
「 因素 」 的
可能性,

此谓 「 坏相 」。

( 四 ) 「 六相圆融 」
和事事无碍法界的关系

应用 「 六相 」 中总别、
同异和成坏三对范畴去认识和分析世间事物,

可见整体和部分可同时相即相入又自在无碍的关系。

法藏法师认为整体和部分是互相依存,
若只看到其中一面,
都是片面和错误。

进而指出
「 一切现象之事物皆具六相,
而六相之本身必须互为圆融相即,
则法界自然形成一真法界大总相法门体。」

方立天在
《 华严金师子章校释 》 认为,

「 法藏把总相和别相,
同相和异相,
成相和坏相等同起来,
宣传所谓圆融无碍,

即宇宙一切现象大调和、
大同一的理论,

是不符合客观世界的实际图景的。」

事实上,
法藏法师从没有表示,
那三种范畴所提及的相状可以相等,

只是
「 一切诸法皆具此六相缘起方成,
若不如此则失六义也。」

方立天曲解了法藏的看法,
亦违反了佛教否定事物可以客观存在的精神。

较为接近法藏法师的思想,
可参阅汤一介有关
「 六相圆融 」 的说法 :

「『 圆融 』
指一法依他法而有意义,

相即相融,
任何一概念的意义只有在一种关系中才能成立。」

「 全体 」 和
「 个别 」
不能离开另一方而单独成立,

所以
「 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

「 无论由那一概念作出发点,
都可以从各个层次各个视角把所有的概念整合起来,

而成为一个相对而成就的概念体系 」。

宽济法师在
《 华严金狮子章讲义 》提出 :
「 在六相中,

总、同、成三相表现为无差别性,

别、异、坏表现为差别性。

任何事物都有差别性与无差别性,
而差别与无差别,
又是相依不离,
互为存在的 ……
两不相碍 」

这就是华严宗所说的
「 相相圆融 」 了。

三 、「 十玄无碍 」 的观法

根据
《金狮子章光显钞》,

「 十玄 」
是略名,

全名是
「 十玄缘起无碍法门 」,

总共有十义门,
以显十十无尽义,

而此法门是依据
「 六相圆融 」 的
教门而立说的。

《 华严经 》 用
「 海印三昧 」
来描绘佛的境界,

「 形容世界上森罗万象的一切事物像海水一样地被显现出来,

一滴海水具百川之味,
因而一切事物就其关系来说都是
『 无尽圆融 』,

成了一种范围无限广大而又互相包容,
互相而无个别区分的大法界。」

初祖杜顺讲述,
智俨所撰的
《 华严一乘十玄门 》,

就如来海印三昧之所现而立十门,
发挥其玄旨。

此十门各具教义、
理事、
解行、
因果、
人法、
分齐境位、
法智师弟、
主伴依正、
逆顺体用、
随生根欲性等十义,

总成百门,
以显示重重无尽之义。

为法藏的
《 探玄记 》、
《 华严教义章 》 等
阐发十玄所据。

法藏的十玄说和以上智俨的十玄说不是完全相同,

分别称为
「 新十玄 」 和
「 古十玄 」。

「 法藏的十玄说几经变动,
最早是在
《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 中的说法,

后在
《 华严金狮子章 》 中改变了次序,

最后在
《 华严探玄记 》 中
又对十玄的三门作了名称的改动。」

法藏大师在
「 金狮子章 」
第七章中说到十玄门,

次序分别改成
「 同时具足相应门 」、
诸藏纯杂具德门」、
「 一多相容不同门 」、
「 诸法相即自在门 」、
「 祕密隐显俱成门 」、
「 微细相容安立门 」、
「 因陀罗网境界门 」、
「 託事显法生解门 」、
「 十世隔法异成门 」、
「 唯心迴转善成门 」。

以下将逐一介绍 :
同时具足相应门

「 金与师子同时成立。

圆满具足,
名同时具足相应门 」。

金和师子六根同时因缘起而成立,
在时间和空间上本体和现象互相适应,
没有前后次序,

相即相入,
悉皆具足。

〈 妙严品 〉云 :
「 一切法门无尽海,
同会一法道场中。」

大疏云 :
「 如海一滴,
即具百川之味。」

此门表述事事无碍法界的总相,
以下九门是此门的别相。

李世杰在
《 华严哲学要义 》 称之为
「 全体性原理 」;

汤一介则指此门表现之哲学意义 :

「 一切事物都是此真心全体之显现,
用不离体,
即体即用,[ ⋯ … ]

当为说明
『 体用互相依存之统一 』 也。」

诸藏纯杂具德门

《 金狮子章 》 第二门说 ﹕

「 若师子眼收师子尽,
则一切纯是眼;

若耳收师子尽,
则一切纯是耳。

诸根同时相收,
悉皆具足,

则一一皆杂,
一一皆纯,

为圆满藏,
名诸藏纯杂具德门。」

以狮子的眼和耳
( 五根之一 ) 为例,

虽然只属其中一部分现象,
各根同时收尽整个狮子相,

可说是整个本体
( 狮子 ) 之表现。

类解以入一三昧的菩萨修六度为例,
其俱时成就无量无边诸余行德,

每种行德,
各有差别,

所以
「 名为杂耳 」;

不过,
种种行德,
都是布施,

所以
「 名之为纯 」。

「 即教义章云 :
『 纯杂自在,
无不具足,
名圆满藏 』。」

汤一介指此门哲学内涵是说明
「 现象的同一性与差别性的统一 」,

这就是
「 事事无碍 」 说的。

类解 :
「 此名依至相立,
贤首新立广陜自在无碍门故。」

后来法藏将此门改名,

「 广 」
「 陜 」 代替
「 纯 」
「 杂 」,

突出现象的缘起无常的特色。

一多相容不同门

《 金狮子章 》第三门说 ﹕
「 金与师子,
相容成立,
一多无碍;

于中理事各各不同,
或一或多,
各住自位,
名一多相容不同门。」

「 一 」 指金体,
喻理;

「 多 」
指师子相,
喻事。

金体和师子相互相容纳,
没有妨碍。

不过,
事和理
「 各住自位 」,

「 二虽互容,
性相各别 」,
各有其不同相应的地位。

汤一介指此门说明了
「 统一性与多样性之统一 」。

诸法相即自在门

《 金狮子章 》第四门说 ﹕

「 师子诸根,
一一毛头,
皆以金收师子尽。

一一彻遍师子眼,
眼即耳,
耳即鼻,
鼻即舌,
舌即身。

自在成立,
无障无碍,
名诸法相即自在门。」

此门指出狮子每一部分
( 包括五根和每一根毛 )
都以金体而收摄整只狮子相,

强调部分虽各有别,
但是其重要性不以数目多寡而增减,

每一部分都
「 自在成立,
无障无碍 」,

显示一即一切,
一切即一,
重重无尽的现象。

汤一介指
「 任何事物
( 如金狮子 )

都有多重属性
( 如其眼、
耳或毛 ),

这多重属性都是此事物之属性,
属性虽有差别但同为此事物之属性,
就构成此事物说是相即而又自在的,

从而得出
「 差别性与多重性的统一 」 的观点 」。

方立天认为
「 前一门着重讲本体与现象的相容和不同的关系,

而 [ 此门 ]
则着重讲现象与现象之间的相即而又相异的关系 」。

景雅注释此门则着重
「 若约同体门中,
即自具足摄一切法也 」。

更引经云 :
「 初发心菩萨即是佛故 」,

大大扩展了
「 诸根诸毛,
各摄全体 」 和

「 一即是多,
多即一 」,

部分即可见整体的思想。

祕密隐显俱成门

《 金狮子章 》 第五门说 ﹕
「 若看师子,
唯师子无金,
即师子显金隐;

若看金,
唯金无师子,
即金显师子隐;

若两处看,
俱隐俱显。

隐则祕密,
显则显着,
名祕密隐显俱成门。」

观察金狮子时,
如果只留意狮子形相,
会忽略了狮子的金体;

如果只留意金体,
则会忽略了狮子的形相;

还有如果同时留意狮子的形相和金体时,
则显现和隐没两情况都会出现。

法藏分别以
「 显 」 和
「 隐 」 称
「 留意 」 和
「 不留意 」 下两种情况。

慧庶法师认为 :
「『 俱成 』
是讲隐显是同时成就的,[ ⋯ … ]

所以是俱成。

祕密的意思是 [ ⋯ … ]
见显不见隐,
见隐不见显,
隐显彼此不相知。

虽然不相知不相见,
成就隐的时候,
显也会成就。

因为隐跟显同时俱成,
因此叫作
『 祕密隐显俱成门 』。」

汤一介指此门谈到
「 现象与本体既有排他性,
又有共存性,
而排他性与共存性可同时存在,

这样就构成
( 现象与本体 )的
排他性与共存性的统一 」。

微细相容安立门

《 金狮子章 》第六门说 ﹕

「 金与师子,
或隐或显,
或一或多,
定纯定杂,
有力无力,
即此即彼,
主伴交辉,
理事齐现,
皆悉相容,
不碍安立,
微细成办,
名微细相容安立门。」

此门提出了我们和事物相应时,
每每有二分的看法 :

如 「 隐显 」
( 第五门 )、
「 一多 」 ( 第三门 )、
「 纯杂 」 ( 第二门 )、
「 有力无力 」、
「 此彼 」 ( 第四门 ),

将理和事分开了,
未能如佛超越分别心的慧眼。

不过,
在华严法界,


「 不碍安立,
微细成办 」。

教义章云 :
「 犹如束箭,
齐头显现 」;

经云 :
「 一尘中有无量剎,
剎復为尘说更难 」;

大疏云 :
「 如琉璃瓶,
盛多芥子 」。

表示本体和现象可一起显现,
互相容纳,

就算极微细的事物,
也能包容其他一切。

汤一介指
「 此门是把上述各门作一总括,

再进一步说明本体
( 理 )

与现象
( 事 )
可以一齐呈现,

都可以互相包容
( 就理事无碍方面说 );

由于一切现象都是本体之呈现,

故就现象方面说最微细的事物 ( 事 )
也可以呈现其他一切事物
( 这是就事事无碍方面说的 )。」

因陀罗网境界门

《 金狮子章 》第七门说 ﹕

「 师子眼耳支节,
一一毛处,
各有金师子;

一一毛处师子,
同时顿入一毛中。

一一毛中,
皆有无边师子;

又復一一毛,
带此无边师子,
还入一毛中。

如是重重无尽,
犹天帝网珠,
名因陀罗网境界门。」

「 因陀罗网 」
是帝释天宫殿所悬挂之珠网,

网上的珠各现一切之影,
而珠影又现其他一切珠影,

重重互映,
无穷无尽。

此门将金狮子的眼耳和四肢关节形容如可以互相映照的
「 因陀罗网 」 上的珠网,

主要想说每一事物
( 师子眼耳支节和一一毛处 )

都包含其本体
( 金师子 ),

而事物之间又互相包容,
还包容其包含的一切,

如是重重无尽,
又融成一体。

汤一介称这是哲学的意义上所谓
「 现象与现象的相对性与互融性的统一 」。

虽然解释此门时用
「 网珠 」 或用
「 镜子 」 作喻,

但是不可只停留在
「 相状 」,
这门的重点是事物的一切,

包括体和相等,
都是互相包含,

有无穷无尽的关系,
那才是所谓
「 因陀罗网 」 的境界。

託事显法生解门

《 金狮子章 》第八门说 ﹕

「 说此师子,
以表无明;

语其金体,
具彰真性;

理事合论,
况阿赖识,
令生正解,
名託事显法生解门。」

法藏将有生灭变化的
「 师子 」 代表
「 无明 」,

「 金体 」
代表不生不灭的
「 真性 」。

两者合一,
成了 「 金师子 」,
代表了 「 阿赖识 」。

这里的
「 阿赖识 」,

不同唯识宗那种,
而是如来藏。

类解 :
「 理事即真妄。

论云 :
真妄和合,
非一非异。

名阿赖耶识。

此识有觉不觉二义。

觉即令生真性正解,
不觉即令生无明正解。」

法藏根据大乘起信论的思想,
以 「 生灭门 」 和
「 真如门 」 看待阿赖耶识,
此识有觉和不觉两方面。

觉即可正确了解真性,
反之,
则只是无明。

正如大疏云 :
「 如立像竖臂,
触目皆道。」

此门的重点是说世间事物虽是生灭虚妄,
但是不动真如,
却能借託与它非一非异的事物,
令人悟解,
只看众生是否能觉而已。

十世隔法异成门

《 金狮子章 》第九门说 ﹕

「 师子是有为之法,
念念生灭。

剎那之间,
分为三际,
谓过去现在未来。

此三际各有过现未来;

总有三三之位,
以立九世,
即束为一段法门。

虽则九世,各各有隔,
相由成立,
融通无碍,
同为一念,
名十世隔法异成门。」

此门以因缘和合而起的
「 师子 」 为喻,
从时间性指出一切世间事物,

都受到九世的约束 :
每一剎那,

分为过去、
现在、
未来三际,

每一际又各有过去、
现在、
未来三际,

但是,
正如通玄论云 :

「 十世古今,
始终不离于当念。」

它们之间
「 融通无碍,
同为一念 」,

亦证事事无碍法界。

唯心迴转善成门

《 金狮子章 》 第十门说 ﹕

「 金与师子,
或隐或显,
或一或多,
各无自性,
由心迴转。

说事说理,
有成有立,
名唯心迴转善成门。」

此门回应上一门
「 十世隔法异成门 」,
强调了心的功能和重要性。

无论是本体 ( 金 )
或现象 ( 师子 ),

各无自性,
都由心所迴转出来,
建立事 ( 师子相 )
或理 ( 金体 )。

正如经云 :
「 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汤一介指此门与前
「 同时具足相应门 」 所引之
《 华严经义海百门 》
首尾相唿应。

一切现象界之事物或隐或现,
或一或多等等,

皆在心之一念中生灭,
均无自性,

故为 「 非存在 」,
虽现象界之事物无有自性,

但由 「 理事无碍 」 上说,
现象 ( 象 ) 乃为本体 ( 理 ) 之呈现,

故亦非
「 非存在 」,
「 非非存在 」 者即
「 存在 」 也。

「 存在 」 与
「 非存在 」
既具有差别性,

或隐或显,
或一或多,
又具有同一性,

说理说事,
有成有立,

而此均随心回转
「 心生一切法生,
心灭一切法灭 」。」

法观后来改此门为
「 主伴圆明具德门 」,

相信恐怕众生执
「 心 」
为一切根源,

「 不能随举一法即一切法之疑障。

谓于诸法中,
随举一法为主,
其余之法则为伴,

周帀围绕,
为唱为随,
主伴依持而无有障碍,

如北辰所居,
众星拱之。」

这才更显圆融的境界。

学者看
「 十玄 」
和事事无碍法界的关系

方立天以十玄说的目的出发,
认为 :

「 十玄是一种所谓观察事物、
求得真理的法门,

即达到对现象与现象、
现象与本体、
心与万物圆融无碍的悟解,

完全领会宇宙重重无尽、
事事无碍的教义。

具有十玄的观法,
就是进入成佛的境界。」

「 法藏宣扬十玄说的目的是要说明佛法是一个整体,

佛教各种法门是互相会通、
圆融自在的;

要论证一切众生来具足一切理性和功德,
不必假于修成,
而能随缘显现十玄无尽的境界。

也就是说佛和众生只是迷悟的不同,
一旦具有十玄无心缘起的悟解观法,
众生也就成为佛。」

汤一介则从哲学层面入手,
指出
「 十玄 」,

可注意者有 :
第一 、
一概念必有其相对应之概念而立,
如有 「 体 」
必有 「 用 」,

有 「 统一性 」
必有 「 多样性 」,

有 「 排他性 」
必有 「 共存性 」 等等﹔

第二 、
所有成对之概念均为互补性之概念,

故在法藏思想体系中必然表现为相对之概念之统一,

从表面上看
「 同一性 」 与
「 差别性 」
是一对相对应之矛盾概念,

但正因为它们是相对应之矛盾概念才有不可相离之互补性﹔

第三 、
法藏之
「 十玄门 」
只是举出十个方面的相对应的概念的相关性,

但并不是说只有这十个方面的相对应的概念有相关性,

而是说任何一概念都有其相应之概念,

这一对相对应之概念必是相互成立、
互补的,

这样才构成一圆融无碍之图景。

总结

法藏宣扬华严宗事事无碍法界的思想,
由于以下两个情况,
容易引起世俗的猜疑 :

一 、《华严经》
表现的境界,
是佛陀大觉的境界,

而那一多相即的事事无碍法界更是此妙有境界之极致,

并非我们凡夫所能认知的,
所以难于验证。

二 、法藏和唐朝君主的关系密切,
得到皇室大力的支持。

因此某些学者认为
「 法藏金狮子章宣扬宇宙万物圆融无碍,

就是为了调和唐代封建社会的统治阶段内部矛盾和阶级矛盾,

进而维护现实的封建统治 」。

不过,
无可否认法藏的说法是以佛教缘起为基础,
强调事物无自性,
才可事事无碍。

他在金狮子章的宗教唯心思想,

汤一介认为那是配合了中国化的思维方式 :
「 本体必须由现象来呈现,
现象与现象之间因均为本体之呈现而互相呈现,

则可以不必于现象界之外求超现象的世界,
不必离现象以求本体,
不必于个别外求一般,

这样就打通了众生界与佛世界、
现象与本体、
个别与一般之间的隔绝,

而达到一种
『 圆融无碍 』 的地步 」。

金狮子章最突出的宗教表现为

「 缩短佛境与现世、
佛与众生的距离 」,

不单使佛教中国化,
影响了禅宗,
亦对以后的宋明理学家们有重大的启发。

《佛说阿弥陀经》
【香赞】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莲池赞】
莲池海会,弥陀如来,观音势至坐莲台,接引上金阶,大誓弘开,普愿离尘埃。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qi)树给(ji)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qian)连,摩诃迦叶(she),摩诃迦旃(zhan)延,摩诃俱絺(chi)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睺罗,乔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nou那 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shun),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che)磲(qu)、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ge),盛(cheng)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祗劫,故名阿弥陀。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bi)跋(ba)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祗说。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cuo)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佛说阿弥陀经
[往生咒](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tuo)伽多夜。哆地夜他。阿弥利都婆毗。阿弥利哆。悉耽婆毗。
阿弥唎哆。毗迦兰帝。阿弥唎哆。毗迦兰多。伽弥腻。伽伽那。枳(zhi)多迦利。娑婆诃。(三遍)
[赞佛偈]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自皈依佛 当愿众生 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
阿弥陀佛;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今闻法我等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阿弥陀佛祈愿三世诸佛菩萨摩诃萨 宽恕原谅消我业障我等发愿积善修福弘佛传法阿弥陀佛伏祈三世诸佛菩萨保佑世间万物生灵离苦得乐复以善根回向世间法界有情众生吉祥安康!
阿弥陀佛我佛慈悲随喜赞叹!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阿圭罗说:“在那之前,我做了手术,之后呢,我做了我所能做的一切事情,我希望能够把自己调整到最好的一个状态,在比赛中,我完成了一粒进球。“我们去国家队报道的时间按
  • 可以说汤唯的长相是亚洲人都喜欢的古典美长相,既有中国古典的民国风气质,又有现代中国的精致与高贵的独立飒爽,这一点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出现还是很难得的,很幸运的事汤唯
  • 北京素描考题:侧面男老年速写考题:劳动者弯腰扫地色彩考题:深色水壶1把、紫砂壶1把、山楂4个、柿子3个、掰开的橙子1个、白色瓷碗1个(内放圆柱形调和棒1支)、衬
  • 已经解锁了N个技能,会下床but不会上床因为实在太高了法克,会整理玩具,会把拿过的东西放回原位,读完的书会插回书架,尝试发音,能稍微分得清1-10(这是偶然一次
  • 愿你永保赤子情怀,不易素心,最终去承接幸福的阳光,走向伊甸的芬芳。{译文}交朋友要有几分侠肝义胆的气概,为人处世要保存一种赤子的情怀。
  • ”我们也有过一段很快乐的时光,曾经我也非常喜欢你,就像你现在一样,喜欢一个人到忘记了自己,但是我后来才发现,只有找到自己,别人才会真的喜欢你。”“但是大海就在身
  • 一大群海关关员,闲得无事,这时全部上来,围着我们六个人,对我们的几个金属箱子和摄像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吝啬的埃航,在飞机上过了六个多小时,还是国际航班,机
  • 然而,我们从小读到大,读了它们数遍、甚至数十遍,每一次阅读都会感受到新的体验,都会有新的领悟、得到新的启发……同理,从大学毕业走入职场拿到第一个项目开始,那些成
  • #投资##财经##我们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但更要做种树者#业绩增速与合理PE转大家炒股,一定会知道PE这个词,中文名叫市盈率,有时我们又称之为估值倍数。比如在美股的
  • 接下来的时间希望自己早睡早起 变美变瘦 努努力留在港大读研(也算自己的长期目标啦 ​​​ #孙颖莎[超话]#孙颖莎新加坡比赛加油[打call]一分一分去打,一场
  • |口红爱用合集整理照片翻到了之前旅游出门玩的时候拍的一些口红 现在都差不多用️了 就来分享一下吧不发出来浪费照片了 那时候化欧美妆多一点 色号颜色偏深 都是我自
  • 在整个长达一小时的发布会当中,路特斯让设计总监 Russell Carr 以及 Eletre 的主设计师反复谈及空气动力对设计的影响,用意就是让大家清楚,路特斯
  • 色々なご意見があると思いますがそれを自分自身の糧にしてまたリベンジ出来るように尽力致します…そして武智さん優勝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色々なご意見があると思います
  • 据了解,此次正面清单调整是自2016年公布首批跨境电商正面清单以来的第四次调整,也是调整幅度范围相对较大的一次,涵盖了运动产品、家用电器、日常饮食、服装鞋帽等国
  • 晚安,让我们一起为九寨沟地震中遇难的众生念佛回向超度,愿他们离苦得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2017年8月11日,3D地球海底轮开出了4瓣乳白色莲花持金刚降魔印,念
  • 我弄完啦!!
  • ”  数字化车间仅是一家企业一个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数字化,智能工厂则是数字化车间的升级版,在黑龙江省第一个智能工厂——沃尔沃汽车大庆工厂里,制造、物流、运营等各
  • #粤姐姐话你知# 【今明两日全省大部降水频繁 出行需注意安全】省气象台预计,29日到30日受高空槽和低层偏南到东南气流影响,粤西、珠三角、韶关、清远有大雨局部暴
  • 前天我们一起回老家 带着表哥家的女儿(一岁半)一起坐车上 他跟小妹妹坐在后面 超级温柔轻声细语的说''小妍妍…'' 我听见都忍不住瞪大眼睛 看了看他
  • 如懿出冷宫了,宫妃从荆钗布裙到华裳珠饰这么经典的桥段,一次又一次,可我还是喜欢看,喜欢看她的闲适缱绻、气定神闲,恨意刻在心里,而非写在脸上。但凡陷进爱情里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