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微博去旅行#

毁掉孩子一生的,不是游戏,不是贪玩,而是.....

著名教育家李玫瑾曾说:“千万别太顺从孩子,因为大部分逆子都是父母宠出来的。”
《围炉夜话》中也说道:“教子勿溺爱,子堕莫弃绝。”

真正毁掉孩子一生的,不是游戏,不是贪玩,而是源于父母对孩子过度的溺爱。

被溺爱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怕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

“一切都为了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被溺爱的孩子,都不懂得感恩,这正是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

有这样一则新闻:

一个10岁的男孩仅仅因母亲没有满足他的小要求,就对母亲拳打脚踢,每一拳都极其凶狠,打中其要害。

即使母亲躺倒在地,却依旧不依不饶,用脚狠狠地踹自己的母亲,仿佛眼前的不是自己亲人,而是多年的仇人。

生活中,这样的案例也是屡见不鲜......
女子与母亲发生争执,当街给母亲甩了两个耳光;母亲为了请求孩子去上学,当街给自己孩子下跪。

更为严重的是,溺爱孩子甚至会搭上自己的性命。

有个被溺爱的孩子,从小好吃懒惰,只想着如何快速致富。

为了一己私欲,给父母购买保险,在他们茶水中下毒,制造煤气中毒假象,用父母的性命来谋取钱财。

这些事件无一不让人感到心寒,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就像一头白眼狼。
不仅毁掉了孩子,还反噬到自己身上,而且刀刀致命。

莎士比亚曾说:“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齿更痛噬人心。”

被溺爱的孩子,只懂得一味索取,在他们眼中只有利益,永远也学不会感恩。

惯子如杀子,溺爱不是爱

《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走上什么样的道路,很大程度取决于自己的父母。

“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这个故事众所周知。

小时候偷窃东西,母亲看到不制止,反而还夸赞自己的孩子“能干”。

长大后,偷窃的东西越来越多,一次,偷窃别人家的金子被抓住,被判死刑。

临刑前,儿子请求见母亲最后一面,大家被他的孝心所感动,同意他的要求。

儿子对母亲说:“我从小喝您奶水长大,现在我快死了,只有一个要求,想再喝您的奶水。”

母亲答应,不料,儿子却将母亲的乳头所咬掉,狠狠地说道:“要是小时候您阻止我做这种事情,我现在也不会沦到如此地步!”

印光大师曾言:“爱子之道,不是姑息。姑息非爱,乃害也。”

现在有很多父母生怕委屈了孩子,吃好的,穿好的,无限度地满足孩子。

对于孩子的错误,不批评,不指责,一句“他还只是个孩子”就简单带过。

有的父母在孩子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时,选择包庇,辩解,甚至花重金去帮助他逃脱责任。

要知道这样的溺爱,根本不是爱,而是一把无形的刀,断送孩子的一生。

它杀死了孩子的感恩、独立,责任和成长,葬送了整个家族的希望和未来。

爱他,就让他“吃苦”

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不吃小亏将来会吃大亏,不吃小苦吃大苦。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曾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

小时候,父母为孩子遮风挡雨,可是父母终究会老去,即使能帮一时,但帮不了一世。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舍得让孩子吃苦。

1.吃读书的苦

孟子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只有累过,才能知道闲的滋味;只有苦过,才能享受极致的甜。

读书虽苦,却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今日吃读书的苦,往后都会成为一条宽广的路,指引他走向自己想要的生活。

2.吃劳动的苦

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疼爱孩子,才为他的将来长远考虑,舍得让孩子吃劳动的苦,正是深爱的表现。

勤劳的品质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永不会过时。

勤奋独立的孩子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更强,幸福度也相对更高一些。

3.吃批评的苦

《左传·宣公二年》:“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善莫大焉。”

孩子犯错实属正常,父母应正确引导,适当批评,让孩子学会自我审视,不断改错,不断成长进步。

若是选择包庇和宽容,则会养成孩子自私自利的性格。

4.失败的苦

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

身为父母,需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失败观,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告诉孩子每一次的失败都是离成功更进一步。

5.分离的苦

人生就像一场旅途,来来往往,离别总是常态,要学会坦然接受。

孩子就像父母手中的风筝,想要他飞的更高,就要舍得剪掉手中的线;想要他学会真正的独立,就需吃分离的苦。

孩子越早独立,越早分离,越是成功。

6.不守规则的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孩子漠视规则,不守纪律,父母若是一味偏袒,则会养成肆无忌惮,目中无人的性格。

要知道一味的纵容,不是爱,而是害!

孩子犯错,接受适当的惩罚,才是对他最好的爱。

真正有格局的父母,都舍得让孩子吃苦,鼓励孩子靠自己的双手去赢得想要的。

只有经过不断历练,孩子的羽翼才能越来越丰满,即使风雨来临,也能学会自己撑伞,扛起希望和责任!

正如泰戈尔所说: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https://t.cn/z8A9Yxa



“大千尘点,难穷往返之身;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末法众生,多难少福,众苦逼恼。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能让我们靠得住,又有什么我们能抓得住?

生死路上都是独行客,没有人可以和你分享,也没有人可以取代,人这辈子真快,一青一黄又一年。”人生如梦亦如戏,有些时候,我们的生命,我们的愿望,我们苦心经营的奋斗成果,会在瞬间化为乌有。就在昨天,我去了一家养老院,看到了一位老熟人,他曾是我们这个地区的知名人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相貌很好,而且对家庭生活比较讲究。比如,早饭一定坚持营养配餐,要喝一杯蔬菜汁,吃二两肉,八个饺子,喝一小碗粥,吃两片姜等等,每天如此。日常生活中,他自己的事是不用妻子去做的,即使妻子偶尔为他洗一两件衣服,他也一定要迎着太阳光看是否洗净,是否还有污渍。我在养老院看到他时,他竟然在杂乱的满是异味的房间里只穿了一条红色短裤,光着上身,一看见有人进来就嘿嘿地笑,然后就“啊啊”地哭,抹着眼泪,目光呆滞。养老院负责人扫了他一眼,叹息说:“他是脑血栓后遗症住进来的。人到老了就完了,谁也好不到哪儿去。儿女都有自个儿的事,让谁管你,像这样的怎么管?”听着负责人的话,想到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空点,落差竟然如此之大,再看眼前的养老院如此的脏乱差,我感到一阵眩晕,此情此景让我潸然泪下,我惊怵得逃跑似地离开了,我甚至为自己即将到来的老年生活不寒而栗。走在路上,我拼命地做着深呼吸。我想:曾几何时,他们也曾风华正茂,激情四射,有的人甚至也曾春风得意,风光无限。可仿佛就在瞬间,一切都那么猝不及防地改变了。人生有着太多的沧桑和变数,匆匆,太匆匆!我们停下脚步,看看周围,忽然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长辈们已渐渐离我们远去,而孩子都已长大成人,周围的一切都在悄然地改变着,所不变的是“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夭穷通日日忙”。在这个无常的世界上,我们到底能抓住什么,又能够寄希望于什么呢?《佛说无量寿经》云:“然世人薄俗,共诤不急之事。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无尊无卑,无贫无富,少长男女,共忧钱财。有无同然,忧思适等。屏营愁苦,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有安时。”佛陀婆心切切地嘱咐:“何不弃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然而末法时期垢障罪业厚重的众生,有几人能听得进去?日常生活中,看到大街上那些茫然的目光,木讷的表情,蹒跚的步履,我真想对他们说一句:“赶快念佛吧,不然来不及了!”人身难得,几十年太短,如今生命即将走向暮年。也许明年,明天,也许就在下一刻,离开这个世界的就是我们自己。“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我们今生能够遇到净土法门,信愿念佛,仰靠佛力,了脱生死,真是庆快生平。庆幸今生是我们在娑婆世界的最后一生! https://t.cn/AigL393f

宿命论的简义

  所谓宿命论(Fatalism),是指现在这一世的生命发展及变化都是前世注定的。所以,很多人信算命。而且,在有不幸事故之后,常常以‘命里如此’而得心安,这的确是宿命论具有实用值之处。俗言‘听天由命’,很多善良的人,就是靠所谓‘天命’或‘命运’在安定中生活,确有它的道德价值在。

  宿命论的人生观,是一种决定性(Deterministic)的人生观, 而决定这一世的因素,却是前一世的一切。前世的一切,我们显然不清楚是些甚么,所以这种理论不可能有不变的预期值。喜欢算命的人,常常喜欢‘改运’;命上缺火的人,小时候取名字,长辈常常在名字上用火字或火字旁的字。其实,这种改运、补运的行为,已经表示宿命论不是一定。因为既然可以改运,就已经是非决定性(Indeterministic)的人生观了。

  二·因果律的简义

  所谓因果律,表示任何一种现象或事物都必然有其原因,即‘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之意。这与宿命论截然不同。这一世的生命发展,可以由不同的努力(即种不同的因),而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果)。俗云‘事在人为’、‘人定胜天’,就是这种因果看法的说辞。

  佛家最注重因果。辟支佛修证的十二因缘法,可说是因果律中最深入内心的一种理念。

  但佛家果律特别著重‘缘’这个字,即所谓的‘因、缘、果’。有‘因’无‘缘’,仍不能成‘果’。例如,种子为因,空气、阳光、水分等为缘,开花结果才为果。换句话说,‘因’能不能发展为‘果’,要看客观环境条件来决定。从‘因’到‘果’要看机会,不一定会出现‘果’,它是有机率性的。

  如‘因’‘果’中间的‘缘’十分简单,简单得趋近于零,则这种因果律是一种决定性的因果关系,可以包含宿命论,不过它只是特例而已。如‘缘’十分复杂,这种因果关系可以是机率性的(如前段的例子)。宿命论中的改运、补运等作法,可以看成是在‘缘’字上下功夫,以趋吉避凶,不让恶果出现。算命师、看相师是用宿命论来作推算,实际上就是用因果律的理念作改运等修正。

  三·科学界的决定性理论

  谈到科学界,我们可以物理学的内涵来作考虑。在古典物理中,一物理现象总是有必然的、决定性的因果关系存在。例如,我们手中拿一颗石头,我们一松手它就自由下落,落到地面某处一定的位置。在这‘因’(松手放它)与‘果’(掉落到地面某确定位置)中间的连系,是由大自然中的物理定律所支配在这个自由落体的因果中,自然定律是牛顿的万有引力或地心吸力定律。

  如果比较一下日常生活与科学上的因果律,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科学上的因果,有十分明确的因果关系,即是大自然的自然定律;生活中谈的因果,则没有十分严密明确的因果关系,更不易用数学公式写出来,甚至常常在因果关系中掺杂著心理的因素,在因果关系的认定上,也有很大的出入。

  一定的因,会导致一定的果,表示因果关系是决定性的。这是古典物理的要求。但古典物理中有统计物理的部分,这时的因果关系是属于统计性的。在古典统计物理内,通常考虑很多个相同的系统,虽然我们有一定的因(起始条件),但后来的果却是机率性的,而不是决定性的。

  四·科学界的机率性理论

  上面一段已经谈到了机率性的因果关系,但仍局限于古典统计物理的范围,其根本来源应该是我们所考虑的系统无法作到真正隔离系统;而且观察所需的时间不能是无穷小,在这时段内,我们只能观察到某物理量的平均值。因此,严格说来,因果关系虽然是机率性的,但因与果间的物理性质仍是决定性的。

  现在让我们谈谈量子物理(非古典物理)的机率性因果律。这种因果关系,根本上就是机率性的(Probablistic),表示因果间的物理性质具有机率性的特征。举例来说,我们掉落一颗石头,是决定性的因果关系,已如前述。但如果所掉落的,不是石头,而是质量很小的电子,那么这种属于‘微观’世界的物理量,会出现‘波’的性质,于是就有‘测不准原理’等现象发生;它的掉落路线不能确定,更不用说它落到地面的位置了。这时,因果律本质上就是机率性的。这与前述统计式的机率性,在观念上完全不同。因此,严格讲,物理现象的因果关系,是受著波动式和统计式双重机率性的管制。(详参作者的《物理与佛学》,慧炬文库五○一六)。

  这里面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存在。石头只是比电子重若干倍,何以有这么大的差别?其实,石头也是有波的性质,只是我们不容易察觉而已。因此,最正确的因果律,应是微观性的机率性的因果关系。只是在简单的情形下,或者说机率很大(趋近于1)的情形下, 因果律变成是决定性的因果关系。这里我想引述一个著名而有趣的例子:爱因斯坦早年曾经不赞同量子理论,他曾带著嘲弄的语气,问与他辩论的人们,是否真正相信神灵的权威,是否会求助于掷骰游戏。这表示他不相信机率论,掷骰子是求机率的方法之一。但是到了现在,量子理论几乎已经完全被接受了,机率性的因果关系也已然是充分确定了。

  五·楞严经的‘非因缘非自然性’

  由以上的种种讨论,我们也许会问,在人生的经验里,有不受因果律(决定性或机率性的因果关系)支配的例子?关于这一点,我想将宇宙万法分为现象(有为法)与本体(无为法)二部分来谈。我以为,现象可以用机率性的因果律(机率性因果律包括决定性因果律)来描叙,但本体则不是简单的问题。对于人的本体或本来面目,当代人能够亲证到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因此如何能在多数人的共识下谈其因果法则?但是《楞严经》卷二说:‘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在这段经文中,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虽然他对他的本觉(能觉的本体,具有妙明的特性)已经能够悟到不是可以由因缘法则求得了解,也不是自然就有的;但尚未能了悟这种本觉既不是和合(因缘和合)能生出的,也不是不和合能生出的。换句话说,本体(自性)的存在问题,不是任何因缘法则或因果关系所能诠释的。它是超出世间因果法则的。

  当我们追求我们的本来面目时,我们不断离开现象界而趋向本体。追到极处的时候,就进入一种从未有过的经验境界,就是所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起我相人相’的境界,也就是涅槃的境界。假如我们问这种涅槃境界(可以视为我们的本来面目)是怎样存在的?它的因果又是怎样?这只有证到的人才知道。证到的人,可能会说‘当时’无我相无人相,不起思维或念头,而且也超越了时间(不生不灭即不变化)及空间(不起分别无垢无净),当然没有甚么因果法则等理念。但是‘事后’来检讨这种涅槃境界的何以存在,我们也只能以超因果的看法,来规范这种出世法或无为法的人生经验。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举《六祖坛经》自序品内的一段经文来作说明:‘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文中的‘何期’,表示六祖对这些自性的特征感到惊叹,不知怎样会有这些出人预期的特殊境界。换言之,他只是‘发现’了有这种本来面目的存在,而不是诠释这种存在。

  六·金刚经的无有定法

  上面说明,自性的‘存在’问题,不能用世间的因果律来解释。但这并不表示出世法(无为法)没有因果关系。出世法的因果关系,比起世间法(有为法)的机率性还要来得不确定。因此,我想用《金刚经》的‘无有定法’来描叙它。

  《金刚经》无得无说分第七,佛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意思是说,佛陀问须菩提如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有说甚么法吗?须菩提的回答是:如照他所了解的来说,没有一定的法是无上正等正觉(即不执著某种一定的境界,即不能有所‘确定’或‘认定’),也没有一定的佛法是如来可以说的。为甚么呢?如来所说的法,都是不可以执取的(执取即有相,即不能有所‘确定’或‘认定’),甚至也不可说,它不是‘法’,也不是‘不是法’(不能有定见,即不能有所‘确定’或‘认定’)。这又是为甚么呢?所有修道有成的人,都是在‘无相’或‘空’的方面(无为法方面),显现其不同成就的差别。

  换言之,这里所涉及的因果,是属于‘空’或‘无’方面的无为法,因此无有定法,也就是不能有所‘确定’或‘认定’。类似这种情形,在《金刚经》的一相无相分第九中,佛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这种不能确定的情形,有些类似科学界中的测不准原理。当你要‘确定’一电子的位置时,这一确定就给了这个电子极严重的影响,它的动量立刻变到无穷大,它再也不是原来电子的行为了。在出世法里,只要你一有‘认定’或心上有‘确定’,即是心中有相,不是无相,这就离开了出世法或无为法的范围,严重影响到无为法的因果关系。

  《金刚经》常常出现‘三句话’的句型,如‘佛说波罗密,即非波罗密,是名波罗密。’这三句话本质上应是顿修顿证的特殊修行方法(请参考拙著《我们的摩尼宝珠》书中的‘甚么是般若法门’,慧炬文库三○一三);但更详尽扎实的解法,是把它看成一心三观的修行方式。 [参考:吴润江先生注释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讲义》]。

  当然,也可以作其他解法(《金刚经》注解者凡八百余家)。不过,这三句话是否包含因果关系呢?我想应该是可以的。譬如说,第一句(假观)可以当作因地法行的因,第三句(中观)可以当作果地成就的果。这因与果的关系,也是很不确定的;修一心三观的人很多,成就中观的人却是很少。

  世出世间的因果不单是不确定,无有定法,甚至当事人还不一定清楚。现举一个类似神话的例子来谈吧!假设有一位经营大事业的某人,平日助人信佛作了不少功德,这时候事业遇上了挫折,身体健康也发生了严重问题,颇难度过。另有一位修行极高的人,由于某种因缘受其所感,于是在‘定’中给他甘露,使他的健康日形增进,但他只是诧异,不知是吃甚么药好的。他种了些好因(作功德),也得了好的果报,但他完全是不知情的。这种因果很不确定,因为感动这样的高人,需要相当巧的缘份,不是每个好心人都能得到的。

  用‘无有定法’来描叙出世法的因果关系,就‘不确定’的程度而言,比机率性的因果律还要来得不确定,已如上述。但如果用肯定性的文字来表达,则《楞严经》的‘循业显现’,描述得入木三分。例如,前一段所谈到的某人,做好事能得好报,其实可说是他的业力召感所致。别人的业力 [共业与别业,请参考《我们的摩尼宝珠》,王智益著(慧炬文库三○一三,慧炬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十月出版)。]

  不同,虽‘种因’相同,不一定能得到同种果报。诸佛在毗卢性海放光不断加持我们,但我们能否得到?或得到多少?则须看我们的修为了,这也就是循业显现的因果。 https://t.cn/RI9Efi9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市文物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当他们刚看到任先生这座老房屋时,并没有觉得这座房子和其他的老房子有什么分别,看上去就非常普通,心里当时觉得是不是白忙活了一趟。这就
  • (湖北经视记者:董茜 廖志敏)#买房者说# 湖北咸宁市住建局劝告广大购房业主,谨慎委托房地产开发企业代缴办证费用和开户费用。这带来了矛盾和风险:一些企业收取不小
  • 在说唱人齐的吟唱中,在游戏、故事和多重梦境里,我们回到了世界原初意义上的本真,看见了另一个时间中的自己。在说唱人齐的吟唱中,在游戏、故事和多重梦境里,我们回到了
  • 昨天在我妹家住 想起来奇葩说有一期辩题是 真爱非常怕狗 你会把狗送走吗?犯过的错即使死而又生,咱也原谅不了,所以即使男女主重生,女主也是一心想杀他[赞]回到正文
  • 会议划清了机场与高铁、地铁、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的投资界面,确定了项目建设管理模式,明晰了各单位责任分工,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新加坡那段时间,只要nus
  • #芳香生活美学#喜欢看花花的猫猫;#遇见美好# 自从养了猫猫之后,就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了;#芳香治愈系# 生活也许是一种选择,但有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余地让我们选择
  • #张真源[超话]#张,你肯定不认识我吧,我是你万千粉丝中的一个,我很幸运在最好的青春年华遇见了你,我不知道你是怎么克服扁平足的痛苦,但我知道你一直都在努力,最近
  • 整理相册,看见这张,时间定格在去年的12.25傍晚6:00,拍下这张照片时,身边是我的小乖乖,记得当时我俩走在回家的路上,照片里是夕阳的余晖,这条路开着成片一面
  • #长意对纪云禾说这一次留下来吧##恰似故人归终于看到长意笑了# “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之前都是我的错,这一次,留下来吧”一改往日高冷尊主气势,认错挽留好深情
  •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19、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1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然而,校园里的这些花儿,乘着东风,赶趟儿般地相继绽放,暖了流年,暖了校园,抚慰了师生的情绪。四月芳菲醉,人间仲春时,春天彻底来了,甚至还带来了一丝属于夏天的热情
  • 祝你“日日是好日”是对人生最绵长的祈愿熬到这个点,终于开始思考人生意义最后发现自己人生还真没有什么意义佛祖释迦牟尼说人有八苦,分别是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
  • (^ ^)不在上海的也没有关系,小年期间华为游戏中心还有很多英雄联盟手游专属活动,你们可以去看看捏#英雄联盟手游##华为旗舰店打卡##新时代江西画卷##南昌战疫
  • 这是一种经典的强势股启动信号,确认之后就会快速拉升,如果你目前还无法掌握强势股,以下内容保存起来,用心领悟。这是一种经典的强势股启动信号,确认之后就会快速拉升,
  • 完善的数字化体系省交投千方副总经理、网络货运产业园总经理杨珍说,在某种程度上,大众对网络货运的认知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货运版的网约车”。可以说,网络货运是针对传统
  • 我热爱这平凡 /言不希我热爱这平凡爱窗外透进来的晨光爱热气腾腾的油条豆浆爱树下晒太阳的老人脸上的光影和皱纹还有脚下那只慵懒的老猫我爱一个人的下午也爱身边的他和那
  • 我不理解嫖了一杯白桃乌龙小丸子我们都爱由于怕长胖我决定走回学校高德让我们上高架…以为无路可走就沿着人行道一直走愉快的偏离路线了…原路返回才发现地下通道下去结果卫
  • 今天再给人办理业务的时候,有个姐姐说:“有没有人说过你很温柔啊?”姐姐又说:“但是我觉得你给我办理的时候真的好温柔。
  • 在抗疫道路上,“佳英们”的“谎言”或许有很多,但没有人认为这是谎言,因为它是被爱包裹着的,是孩子对父母、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牵挂。你“瞒”着我,而恰巧我也“瞒”着你
  • 】我的天呀!真的太開心太感動了[可憐][可憐][可憐]感動的是我們送他的東西他都會認真對待[淚]他是真的會用的[抱一抱]開心的是原來我們的選擇都挺合他的喜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