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狗血淋头
拼音: gǒu xuè lín tóu
解释: 旧时迷信说法,谓狗血淋在妖人头上,就可使其妖法失灵。后形容骂得很凶,使被骂者如淋了狗血的妖人一样,无言以对,无计可施。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三回:“马知府道:‘必然是个妖人!’教去取些法物来。牢子、节级将李逵捆翻,驱下厅前草地里,一个虞候掇一盆狗血没头一淋。”
举例: 在联合国会议上,在板门店谈判中,被骂得狗血淋头,一句踊也无法回。

乡村往事漫忆(33):怀念李蔚波老师

李蔚波老师是原镇海县文化馆群众文艺部老师,后调宁波任《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宁波走书》主编。50年前,我在农村苦苦追求文学梦,他辅导过我。

1973年起,我成了文学愣头青,四处投稿,记不清是听谁说的,只要把投稿的信封剪角,并写上''邮资总付''四个字,就不用贴邮票,直接投进邮筒或邮箱就行。于是我不停地写,不停地投,但每次都如石沉大海。现在想想,估计都被当地邮所或邮局的拣件员扔进垃圾筐了,只是我听不到他们的骂声而已。但我总以为稿件肯定是到了所投的报刋杂志编辑手里,只是没被选中,所以我一直写,一直投。——因为当时我在农村找不到出路,唯有读书和写作,才给我精神带来慰籍。

1970年至1974年,是我在农村最困厄的时期,失望和苦闷折磨着我,但倔强又支撑着我……

有人也向我推荐了镇海县文化馆群艺部,我贴上邮票试着投了几次,某一天,居然得到了李蔚波老师的回音。他大概从我稚嫩的文字中,读出了我的渴求和志向。

首先是邀请我参加县文化馆召开的文艺创作会议,并确定某篇作品列入会议讨论,二是他下乡路过时将来看我(实际上是来辅导我)。这对当时在苦苦追求文学梦,投稿屡败屡投,环顾四野皆茫茫的我,起到多大的精神鼓励作用啊。

象久旱的禾,得到了雨露,父亲和母亲高兴得早早考虑起李老师来了,该送些什么。我把我的作品,一遍遍修改……

见李老师的第一面,是在距我村五里路的邻村(湖塘)宣传队排演现场。他约五十岁左右,戴眼镜,脸色没有知识分子的白净,讲话洪亮但有些鼻音,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没有架子但有刚气的文人。他本来是第二天才路过我村来看我的,想不到我会在头天夜里到邻村排演现场去看他。

简单地招呼后,他仍专注于自己的工作,直到这个村文宣队排演结束,才把注意力转向我。

''你是罗维开?''这是与李老师见面的第一句话,他虽一脸倦容,但透过眼镜的镜片,目光却满是和善。

''是的,'' 我说,''我来接您!''我由于激动,把''看您''直接说成''接您''了。

李老师本来是可以宿这个村的,村里已经给他安排了住处。他考虑了一会,对该村的负责人说:''不用了,我今晚随小罗去。'' 这是他第一次称我为小罗。我心里一热,与他的距离感,一下子就没有了,象遇上了亲人。

于是,五十年前的夜,在月光下乡间小路上,走着一对忘年交。我感到他对我是那样的知己,一路上,他大致了解了我的情况后,我就滔滔不绝地向他介绍自己近段时间正在创作的作品构思。他专注地听着,偶然插话询问些我介绍的内容梗概过于跳跃的地方,听了我的解释,''噢''了一声继续听……

我五十年来一直感动着,李老师作为专家级的群艺文化人,居然那夜在那乡间小路上,踏着月色,一路默默地听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农村文青,口若悬河地讲''作品构思''。他一直是那么专注地听,不时地思考,不时地提问,完全融入了我向往文学梦的意境……

到了我家,已近半夜,父母以会李老师明天才到,已经睡了。我陪着李老师进了我的卧室,继续着我们之间的话题。说实在,当时只希望多与他讲话,连怎样安排他的住宿,都没有想过。

我们又聊了很长时间,母亲大约觉察到了我们的动静,起来看了一下,发现李老师随我连夜来了,已经这么迟了,过意不去,下橱房烧了点鲁稷(高梁)甜饼。这么粗的点心,李老师居然很感激母亲,连说:''很好吃,很好吃……''

下半夜了,我才想起李老师的住宿问题,开始着急起来。李老师看出我的心思,说:''没关系,难得我们一起睡。'' 于是,这一夜,李老师与我抵足而卧。

第二天,吃过早饭,李老师就开始了对我的辅导。先敬呈给他的,是我写的几首民兵生活的自由诗——那个时候我对自由诗的理解很可笑,以为只要有激情,字里行间多几个''冲''、''杀''之类的,就行了——李老师看了良久,突然微笑着问了我一句:''诗的韵辙你懂吗?''

我坠入五里雾中,从来没有听说过,懵在那里。

李老师找到了辅导我的突破口,在我的''诗''上,对该押韵而没有韵的句子最后一个字,画上了圈,然后说:''任何诗,都有与心灵相应的音乐美,律诗讲究平仄,自由诗包括快板等讲究韵辙,就好象车轮沿着辙一样。你写的是自由诗,尽量要押韵。你的诗,这些地方就少了韵,从而,朗诵时就没有了节奏感和音乐美。''

于是,李老师深入浅出给我从诗的韵辙讲起……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由于我有强烈的写作欲望,李老师的点拨,花的时间不多,但我豁然开朗得奇快。原来自由诗也好,快板也好,这么朗朗上口,是韵辙在起作用。而韵辙,是拼音字母中的同一口型或近似口型的韵母。诗的起句用的韵母字,叫起韵,那么接下去的句子,出韵辙后又必须回韵辙,即必须与开头所起的韵保持一致,例如快板:''锣鼓响,电灯亮,东风大队晒谷场上闹洋洋。贫下中农坐一块,讨论队里的储备粮。……'' 这里的''''块''字是出辙,''响、亮、洋、粮'',都押''ang''韵,叫韵辙。押住了''ang''韵,念起来就响亮上口。任何自由诗或快板,甚至顺口溜,头一句定的韵,后面既须出辙,又须入辙,一出一入,一直顺着这个韵,这叫''合辙''。

韵辙有响亮和压抑之分,主要的韵辙有''堂昂韵''和''意气韵''。上例中的''ang''属于''堂昂韵'',响亮高昂,而''意气韵''则低沉压抑,这类文字往往带有拼音韵母''i'',如''里、气、意、咪''等。文字中这类字最多,但只能用于滑稽恢谐的快板,或戏中反派人物的念白,作为高吭激昂的诗或戏剧唱段,不宜采用,否则声音压抑,念不响,唱不开。

写诗、快板、戏文中各类人物的唱词念白,居然还有这么多讲究……

那天李老师给我辅导了很多写作常识,简直使我胜读数年书。傍晚,李老师要离开我家去下一个辅导点,父母亲执意要送给他些东西,他婉拒了,说还要去另一个农村,拿着不方便……

在李老师辅导后,我参加了几次县里召集的农村群艺创作会议,写的相声《路》,还在全县作了公演。——我写作的激情,更被李老师激发了。

记得当年参加创作会议的,有柴桥的林圣国,白峰的乐胜龙,三山的柯才明,大矸的屠明华,庄市的余通化等。这些人中,有些人现已成为省市级作家协会会员,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曲艺作品和中长篇小说。但我考入高校后,走的是另一条路了,所以,长期来,我们已失去联系。

记得1974年春节,我专门到宁波看望过李老师。他家住槐树路,师母在搪瓷厂工作,家里有好几个孩子,其中大儿子年龄和我相仿,在黑龙江支边,另外一个子女在宁波近效插队。我去拜访时,黑龙江的长子探亲在家,几天后将返回黑龙江。李老师的家,负担很重,原来他也一直处于无法言明的生活状态中。

1975年,我离开老家去代课了,李蔚波老师仍旧关心着我。一天,他到我代课的中学看望我,又特意拜会了校长,私下交谈良久,''移交''提携的意图很明显。事后校长对我说,李蔚波老师很看重我,对我的评价很中肯:''有才气,但基础不实,最好有深造的机会。'' 我听了很感动,知我者,李老师也!1977年考上高校,也有李蔚波老师的期望,在精神上助了我一臂之力。

我毕业后,一方面回报社会激情炽烈,一头钻进工作,一方面因李蔚波老师已调回宁波,所以一直失联,现在除了购到一本他主编的《宁波走书》外,不知他的近况,今借此文,遥寄怀念。

【开启山西方言喜剧的新阶段——评太原莲花落轻喜剧《合浪浪许家》】

“七一”前夕,《合浪浪许家》这部优秀的话剧又要在青年宫剧场演出了,而且即将连演五场。我想,作为文艺工作者,用这样的作品迎接党的生日,实际上就是为党和人民奉献的最好的精神礼物。我还想,在全市人民迎接“二十大”召开的喜庆日子里,这部作品,肯定还会带给我们更大的快乐!

《合浪浪许家》是什么?它是“胡同巷子”的太原方言说法,是对改革开放后城市变迁史的一段提炼,是用“太原莲花落”串联的一台轻喜剧,是由本省笑星、歌星组合而成的精粹创作班底共同推出的话剧作品,当然,它更是本剧的三位核心人物——导演柴京云、主演柴京海与编剧兼主演王名乐的师徒友爱结晶,是山西太原、大同两大城市曲艺家们的凝聚和结合,是本土编创力量象征性的崛起,是对古城民俗的一次亲切的叩问,是对“非遗”文化元素的一次深度挖掘,是对地域题材蕴含的无尽宝藏的一次快乐的提醒,是对先辈名师的一次致敬巡礼,是对三晋风情的一次艺术再现,是对本乡本土过去时代的一次乡愁回顾——当然,方言话剧《合浪浪许家》出现的本身,就是一种由文化积淀所带来的艺术创作力的喷发:它的创作是自觉的,表演团队的合力是自觉的,呈现出的感人魅力是自觉且自然的。我认为,本剧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都给予了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

一、巧妙的民俗切入以及方言的原生魅力体现。在本剧中,编导们展现出了特别珍贵的展示民俗文化的自觉性,将太原古城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的一些生活景象——沉淀较长的生活景象自然地成为了当地的民俗——一一呈现。诸如:一号人物许有福靠修自行车为生的职业,既说明了这位主人公在太原“合浪浪”(胡同)的阶层角色,又将过去时代标志性手工业修理的职业给予了亮相,虽然这一职业目前已有所衰微;还有许家养的鹦鹉,也将那个时代流行于市民中的玩鸟——一种准风俗给予了展示。还有,大杂院内各个家庭的纷乱关系与纠葛,以及太原酒厂“高粱白”、“宁化府的陈醋”、“认一力的饺子馅”等等元素的渗入,特别是太原莲花落曲艺形式的贯彻串联,将地域特色一览无余地灌输给了观众。太原莲花落是已故的曹强先生在60年前发掘、整理、创立的一个独特的曲艺品种,它以纯正的(其实亦是按照汉语拼音发声)太原话为基调,融合了说、唱于快板中,亦说亦唱、快说慢唱,与表演中保存与发展了诸多的地方性语言,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民族语言、地域方言迅速消失的时代,太原方言在这样一种形式的寄托之下生存繁衍,并且能够寄生于像王名乐这样的“90后一代”,堪称幸事一件。这也使我们想到:语言的承载与延续,其实就是民俗文化的承载与延续,而城市的记忆,既在固定的建筑中,也在流动的语汇里。珍惜每一种含有记忆的方言,不仅应该是“非遗保护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曲艺家们特别是方言曲艺家们的责任。是的,本剧最重要的对太原民俗的展现,主要体现在了语言上——除了太原莲花落的曲艺元素之外,还包涵了太原话、五台话,同时也为了体现工业城市外地人多的特点,还加入了老师身份的标准普通话和调侃逗笑待业青年的山东话。舞台之上,语言的特别往往引发观众的笑点,但总体而言,我们看到了一台运用“晋方言”创作的好剧——强调一下,我们之所以对“晋方言”话剧给予如此的关注与重视,是因为,它是山西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的代表形式,是“晋商”先辈卧冰饮雪、艰难拓殖的文化沉淀,它也是晋剧、二人台、晋陕蒙黄河三角州民歌等艺术形式的最重要的语言基础。商路即戏路,商路即歌路,商路即艺路,这其中,太原方言,因了省城所在地的缘故,成为或应当成为“晋语区”的核心。事实上,细心人可以发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的方言,与太原的方言极为相似——也就是说,从太原北上,在跨越了忻州、雁北地区等地的方言鸿沟之后,太原方言与呼和浩特方言近乎神奇地重叠了——而这,实际上是晋中一带晋商,用几百年“走西口”的血汗经历所开发与渗透的历史结果。我们想说的是,通过对太原方言的溯源、挖掘、推广、研究与比较,以及通过对《合浪浪许家》这样的方言话剧的宣传和介绍,我们应该捡回山西与陕北、山西与内蒙古中西部、山西与张家口等区域的文化纽带,迎回飘泊在如上区域的晋商之魂,重新开通与这些区域的文化艺术交流,进而加强全面的经济贸易联系,找回历史的亲情与商情。

二、雄厚的创作班底以及集体创作组合的自发性。前面说了,《合浪浪许家》是太原、大同曲艺形式的融汇贯通,还是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经验的交流与碰撞。如果我们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做一个比较,我们发现,二者的共同点颇多:一、二者都是本地艺术家创新的结果;二、二者皆用当地方言表演;三、最大的共同点,二者之所以在本地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们都有过硬的作品,而在过硬的作品背后,是因为太原莲花落的创始人曹强与大同数来宝的创始人柴京云,本身就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曲艺作家。当观众欣赏并且喜爱这两种快板形式的地方艺术时,常常因为看到他们本人的精彩表演而忽略了他们的创作实力,而当我们在仔细分析二者的成功因素时,也才透过表演研究文本时感叹:曹强与柴京云两人的创作功力之深厚、提炼生活现象之精准。很难想像,假如不是因为他们二人的创作,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能够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有如此深远的吸引力。曹强创作的太原莲花落小段,如《卖花生》《看车祸》《立竿见影》等等,柴京云创作的大同数来宝《工钱》《隔辈亲》《望子成龙》等等,无论从取材的角度上看,还是从内容的鲜活度上看,更或从语言的精彩度上看,都比一般的曲艺作家水平要高。对普通市民阶层平凡生活的深切的观察,以及独具匠心、巧妙构思的提纯和提炼,使得曹强与柴京云为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创作的诸多作品,饱含着城市的烟火气,接续着世间的地息气,散发着乡土的草根气,也抒发着人生的七情六欲,表达着大千世界的变化多端,上得了厅堂,也下得了厨房,上能获奖,下有市场——实际上,是生活基础和创作的视角一直站在群众的角度使然,更是超功利创作的意外收获。令人惊喜的是,相当年轻的“90后”编剧王名乐,在师从了曹强与柴京云之后,真正站在了艺术大家的肩膀上,承继了太原莲花落与大同数来宝以上的优秀基因,用回顾的眼光,为我们送上了《合浪浪许家》这盘民俗大菜,将太原古城改革开放40年的过程,用喜剧的一角,给予了透视和表现。它的曲艺语言手法的运用,娴熟而轻巧;它的悲喜剧的揉合,贴切而无痕;它的人物身份的设置,照顾了各个层面;它的情节的回环、悬念的解扣,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创作的悟性。

三、省城文艺演出团体的内生动力及潜力挥发。《合浪浪许家》的出品单位是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本身并不是常规性的演出话剧的剧团,但这个单位确实是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在它的上级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的支持下,大胆地进行了跨界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换言之,这个剧团没有因为主业是歌舞和杂技,而排斥作为“非遗”元素的太原莲花落。相反,该团的领导充分地重视和发挥了王名乐的作用,大胆起用这位在曲艺界崭露头角的“90后”人才,并且使金辉等名演员适当转型,在本剧中饰演了重要角色,辅助或配合王名乐的表演,同样取得了成功。而歌舞及杂技的元素在全剧收尾时给予了体现,也使我们看到了该团综合性的表演实力。实际上,歌舞及杂技在本剧中出现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看到,这个艺术团体,对青年人才的重视和起用,这一点,我们应当给予相当高的评价!无论那一个行业,人才的竞争才是终极的竞争。用对一个人才,振兴一项事业,而这,也是我看《合浪浪许家》之后,最想发出的呼喊。

(作者:王 辉,为文旅部优秀专家,省政协委员,省文旅厅艺委会秘书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省宣传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人,一级编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佛所说的教法,有权乘、实乘之分,权为短暂,实属永恒,权乘的法门多谈因果,如二乘人之专说因果,则因是宗,果是趣了;而实乘方面乃讲悟入,那么悟便是宗,入即是趣了。以
  • 你要理解级别,级别是建立在走势自同构性下的,有了对走势的拆分,才有级别划分,才有组合,它一定是跟搭积木似的得一层一层地完成,才能到达这个状态。如果9不出新高,我
  • 在以往,贴在莫兰特身上的标签是“暴力后卫”他最爱的就是挑战长人,杀入篮下,展开空中作业——但他并不像大家印象里的那么莽,他并不是威少那样在内线升空后眼里只有篮筐
  • 先来说说这款1.5T排量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它的代号为4A91T,是由三菱4A91发动机升级而来,在国产车型里面算得上比较高的配置了。比如在京上广这样的“堵”城中
  • 详情请点击链接:#美食好物心选节##宝藏零食种草机# 快乐鸡毛蒜皮plog 2022.06.13 本周吃喝日记:•打卡了虎头局,拍了测评,失望还蛮大的,偏甜偏腻
  • 在福州晋安湖畔215平方米的超大棋盘上,志愿者和在榕台湾青少年撑着有“车”“马”“炮”字样的油纸伞扮棋子,依棋手指令移动。棋盘山,相传每年四月初八,仙人对弈,落
  • 他一度认为,只要把昨日的善良美好全部忘却,就可以让自己平静接受今天烂掉的人生,只是想不到:当我步入歧途,一身罪恶失魂落魄,你却还记得我最初的善良。眼神不解、泪流
  • 前天晚上自己装这个柜子弄到凌晨三点多才睡;这应该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安装这样的家私吧,前天买来,本来让司机安装,他说有可能用的电转,装不了,打电话给宜家说要拿单回店
  • 晚安晚安啦,长相思情绪递进有点突然,如果大大能再精修一下就更好啦,真的晚安了#杨紫小夭#今天走在路上感觉入秋啦晚上从图书馆回来的时候雨打在路灯上的时候真好看 鞋
  • 还喜欢程慕生[泪]然后他也没解释为啥,我说那你以后要和程慕生谈恋爱么[泪]他说不是谈恋爱啊,就是觉得程慕生这个人很好[笑cry]我说所以你才来他店里啊,他说他是
  • [太阳][微风]【西游记 . 注释】 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双叉岭伯钦留僧】   悟元子曰:上回内外二丹之体用,已言之精详矣,然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是贵
  • ↓↓↓【大司马再问满门忠烈柳与某想】(原文转发)#司马南频道##柳传志# 我的一个当大官的老朋友就联想事件再次发声,话说的尽管并不彻底,但较之此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 】身边近视的朋友越来越多,关于近视的谣言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回顾这些刷屏级的“眼科谣言”你是不是也多多少少信过呢?如果这种反常识的谣言还有一大堆的人信,那么拥
  • 生日快乐 小迪嘘 悄悄告诉你青砖缝隙里悄悄探头的嫩草细芽盛夏的第一杯梅子汤种满银杏的黄色森林中活泼跳跃的小鹿缱绻了整月温柔的冬风清晨薄雾 朦胧曙色 落日余晖 满
  • 八字土多的人性格1、八字土多人内向,好静土多的人大多喜静不喜动,他们做事时就好像老黄牛一般慢吞吞的,有时候能急死人,也因此而容易错失很多机遇,但不可否认,这种性
  • 今天状态开心—想撞墙…事情是这样的….:早上做完核酸去新食堂买了水,突发奇想看看冰淇凌柜子,很好发现了我们小马喜欢的苦咖啡冰淇淋,是我没吃过的,我很想try一下
  • 咳,因为刚写的一些有关弟弟的非主流心动(痛)文学,勾起了我的一些远古的回忆,我又去知乎看了一遍之前的crush小作文,决定把它都搬过来[允悲] 这篇好长好长,
  • 本人達も当日まで知らなかったという台本無しのフルアドリブで行われた撮影は、演技と言うより「ガチのキャンプチャレンジ」として描かれており、3名のほぼ「素の姿」で
  • 这两天 昨天超市的人又是异常的多,然而我连土豆子都没买到[委屈] 最近这个椰树牌椰汁真是爱了,感觉住在海南岛的人好幸福,天天抱着椰子喝[太开心] 落日依旧美丽,
  • #于文文[超话]#想和文文去100个城市来99个拥抱看个拥抱看98场日落要97次接吻拍96张照片买95朵玫瑰去94家餐馆看93次大海走92条小巷打91次雨伞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