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的这首诗,用56个字写出了至高的人生境界,怪不得能成经典
11,6,周末好
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人间多苦难”,如果没有一份乐观、淡泊的情怀,或许人生中的苦难就会被放大,而我们也就自然不能体会到生命的真正意义。
这样的道理,早就被古人予以总结和诠释。
李白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刘禹锡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苏轼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诗句就如一束束灯光,能够让人于茫茫俗世中看到希望。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
宋·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醉携佳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这首诗写于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因为在年轻的时候,欧阳修曾和友人们一起游览过洛阳,曾经的壮游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当欧阳在滁州登上怀嵩楼的时候,不免生发感慨,乃作诗以寄兴。
“怀嵩楼”是唐代的名相李德裕所建。之所以要建这座楼,主要是因为李德裕曾被贬至滁州,一直将洛阳视为第二故乡的他,对嵩洛格外思念。本着这段情感,李德裕修建了怀嵩楼。

诗在首联中点题、怀人: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云烟绕着城郭,先贤曾在此处修建楼台以怀念嵩洛。“绕”“匝”“几重”几个词充分刻画出了云烟缥缈、来去不定的情景,也从侧面道出了怀嵩楼至高的地理位置。
后面一句直接点出人物,将人物与楼台联系起来。而作者之所要将“昔人”李德裕拉来入诗,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怀嵩楼的修建者,更是因为自己与李德裕有着同样的人生遭遇,以及对嵩洛有着同样的情感。
就如黄庭坚和秦观之间一样,黄被贬,处于在人生低谷期的他,也不免道出了“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的心声。
一写风景,一拉人物,二者结合,诗味的浓郁感也就出来了。
作者登上怀嵩楼,当然会看到更加具体的景色,而这些在接下来的颔联中就有详细的涉及: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秋深霜降,木叶飘零,所以山的轮廓也便显现出来。野菊花争相开放,此时正适合饮酒抒兴。

天童正觉禅师悟道因缘

明州(今浙江宁波)天童宏智正觉禅师,丹霞子淳禅师之法嗣,俗姓李,隰(xi)州(今山西隰县)人。母亲怀他之前,曾梦见五台山的一位僧人解下一环给她,套在她的右臂上,因而有孕。怀他后,母亲坚持斋戒。正觉禅师出生时,右臂有一圈隆起。如环状。七岁时,正觉禅师即表现出惊人的记忆力,日诵数千言。其祖父李寂、父亲李宗道,都是虔诚佛教弟子,曾久参佛陀逊禅师。佛陀逊禅师有一天指着正觉禅师,告诉他的父亲说:“此子道韵胜甚,非尘埃中人。苟出家,必为法器。”于是,十一岁,正觉禅师便从净明本宗禅师出家,十四岁受具足戒,十八开始游方参学。临别时,正觉禅师向其祖父发誓说:“若不发明大事,誓不归矣。”

正觉禅师先投汝州(今河南临汝)香山座下,枯木成(净因枯木法成)禅师一见,知是法器,因此对他非常器重。

一日,正觉禅师听见一位僧人正在诵《妙法莲华经》。当他听至“父母所生眼,悉见三千界”一句时,瞥然有省。于是他便来到丈室,向香山和尚(即枯木成禅师)陈述了自己之所悟。

香山和尚便指着佛台上的一个香盒子,问道:“里面是甚么物?”

正觉禅师道:“是甚么心行?”

香山和尚反问道:“当悟处又作么生?”

正觉禅师于是用手画了一圆相呈给香山和尚,然后又把它抛向脑后。

香山和尚道:“弄泥团汉有甚么限?”[禅林中经常出现“弄泥团汉”一词,它主要是用来责骂那些惯用情识分别、计度思虑来理会佛法的僧徒。他们玩弄文字知解,欲求解脱,如同玩弄泥团欲成馒头一样可笑。“有甚么限”,意思是有什么出头之日、有什么了期。]

正觉禅师道:“错。”

香山和尚道:“别见人始得(更须参见其他善知识才行)。”

正觉禅师于是连声应“喏喏。”

为了进一步求印证,正觉禅师不久便来到丹霞子淳禅师座下。

丹霞和尚问:“如何是空劫已(以)前自己?”

正觉禅师道:“井底虾蟆吞却月,三更不借夜明帘(夜间能发光的珠帘)。”

丹霞和尚道:“未在,更道。”

正觉禅师正要开口,丹霞和尚打了他一拂子,说道:“又道不借!(你刚才不是说三更不借夜明帘吗?如何又玩起文字游戏来?)”

正觉禅师一听,言下释然,当即作礼拜谢。

丹霞和尚追问道:“何不道取一句?”

正觉禅师道:“某甲今日失钱遭罪。”

丹霞和尚道:“未暇打得你,且去。”

丹霞子淳禅师住持大洪的时候,正觉禅师留在他的座下充当书记。后为首座,负责领众参学。在他的点拨下,得法者有好几人。四年后,正觉禅师造访圆通寺。当时真歇清了禅师初住长芦,听说正觉禅师在圆通寺,于是便派僧人前往邀请他来长芦。众人都出山门外迎接,只见正觉禅师穿的鞋子和衣服都破了。于是真歇禅师便让侍者给正觉禅师换一双新鞋,正觉禅师推辞道:“吾为鞋来邪?”众人一听,皆心悦诚服,并恳求他说法,成为首座和尚。

六年以后,正觉禅师又出住泗州普照寺,次补太平圆通、能仁及长芦诸道场。天童寺年久失修,屋舍隘小,正觉禅师到后,便修复一新。从此以后,天下衲子争相凑集。

正觉禅师住持天童以来,“受(接受供养)无贪而施(布施给别人)无厌”,坚持日中一食。遇上饥荒之年,正觉禅师总是带领全寺僧众,竭尽已力,周济饥民。在正觉禅师的帮助下,活下来的达数万人之多。

建炎年间,金人人侵。浙江境内大部分寺院都不敢收留云游僧。唯正觉禅师来者不拒。有人劝他这样做不妥。正觉禅师说道:“明日寇至,寺将一空,即今幸其尚为我有,可不与众共之乎?”不久,金人果然来了,他们来到山门前一看,只见神兵阵列,当即收兵而退,秋毫无犯。

正觉禅师圆寂于绍兴丁丑(1157)年,临终前作偈云:

“梦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鸟烟没,秋水连天。”

正觉禅师生前以弘扬“默照禅”而著称,有《默照铭》传世。

关于生死,正觉禅师曾作过一段极精彩的开示,现录如次:

“此一段事,事须人人自到,人人自证,可以超出生死,可以透过古今,可以与佛祖同得。所以道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你若离妄想、离执着,但无一星事。如今认地、水、火、风为自己,岂不是妄想执着,唤什么作自己?只你思惟分别底是妄想,见闻觉知底是妄想,直须歇得到空空无相,湛湛绝缘,普与法界虚空合,个(这)时是你本身。若恁么时,明白见得彻,如虚空不可挂针相似,那时生相已离,有什么死相。所以道,生灭二元离,是名常真实。”

没有办法,
神秀大师把自己的修行体会,
写在了墙上。
  
“ 偈曰 :
‘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这个境界非常了不起。

我们凡夫的身是烦恼,
他这里身是菩提树。

神秀大师的身体,
非常清净,

像觉悟的树一样,
可以承载觉悟的智慧。

心如明镜台,
心极其清净,
禅定功深,
智慧明了。

但是,
还是会有烦恼,
会有杂念,
就像尘埃。

“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

还在不断地用戒定慧三学来用功,
使自己清净的身心不受尘埃的染污。
  
像神秀大师这种境界,
放到现在这个时代是难得一见的。

自己学禅二十多年,
有一个顺口溜 :

“ 身如烦恼树,
心似密见林,
学禅二十年,
尚未脱俗气。”

跟祖师比,
距离遥远。

但是五祖大师如何评价他此时的境界呢?
  
“ 祖曰 :
‘ 汝作此偈,
未见本性,
只到门外,
未入门内。

如此见解,
觅无上菩提,
了不可得。’”

到了
“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 的境界,

居然还在禅宗的门外,
尚未入门,

以此智慧觅无上菩提,
根本就没门。

这就是禅法的严肃性。
  
“ 无上菩提,
须得言下识自本心,
见自本性,
不生不灭。”

无上的菩提,
就是无上的觉悟、
禅宗所直传的佛心,

需要言下识自本心,
见到不生不灭的真性。

同时,
“ 于一切时中,
念念自见 ”,

在一切时间、
一切地点,

念念现前才可以。

“ 万法无滞,
一真一切真,
万境自如如。”

一切法都不是障碍。

一切五蕴的幻境,
皆变成真如妙用,
纯一真心。

山河大地,
皆是菩提妙心。

“ 如如之心,
即是真实。”

这个如如不动的禅心,
即是万事万物的真实本体。

“ 若如是见,
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只有见到这样的境界,
才是无上菩提之自性,
才有资格入祖位。

这是禅宗的命脉。
  
五祖大师很慈悲,
安慰他说 :

“ 汝且去,
一两日思惟,
更作一偈,
将来吾看。

汝偈若入得门,
付汝衣法。”

总是给人机会。

说你先回去,
仔细体会体会,
再写一个偈子,
如果合格,
还有机会。
  
神秀大师在廊间题写的这一首偈颂,
很快被道场大众传唱。

五祖大师也很鼓励他,
说只要依此偈修行,
就能够不堕恶道。

说得很明白,
“ 不堕恶道 ”
“ 有大利益 ”,

并没有说可以直了成佛。
  
在碓坊里舂米的行者卢惠能,
听到有沙弥童子持诵这首偈颂,
一听就知道没入门。

后来一了解,
知道老和尚要传法,

于是他让人引导,
来到堂前,
平常他都不来这个地方。

这时他让一位姓张的别驾,
帮他也写一首偈子。

大家当时都很奇怪,
说你一个行者,

也要掺和这件事?

大家都很不屑。
  
惠能大师说 :

“ 欲学无上菩提,
不得轻于初学。

下下人有上上智,
上上人有没意智。

若轻人,
便有无量无边罪。”

说你们不要小看人。

众人说那好,
既然你这么自信,
赶紧说吧。
  
结果惠能大师一开口,
举众皆惊。

“ 偈曰 :
‘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大家都愣了,
原来道场里谁都可以使唤的行者,
是位肉身菩萨。
  
五祖大师担心有人嫉妒惠能大师,
赶紧把鞋脱下来擦掉了偈语,

当众说,
这个也没见性,
不要当回事。
  
但是到了第二天,
他悄悄来到惠能大师修苦行的碓坊。

“ 见能腰石舂米,
语曰 :

‘ 求道之人,
为法忘躯,
当如是乎!’

乃问曰 :
‘ 米熟也未?’

惠能曰 :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一千多人吃的饭,
得要多少米呀,
舂米的任务很重。

惠能大师身量小,
怎么办呢?

为了把这件事做好,
他在腰上绑了块石头,
增加自己的体重,
因此腰部受损。

五祖大师就很感慨,
说求道的人为法忘躯,

应该如是精进,
这就是大家的榜样。

然后五祖就问他
“ 米熟也未?”

其实这是一句暗语,
怎么样,
开悟了吗?

惠能回答 :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米已经舂好了,
但是还有点不干净,
需要筛。

什么意思呢?

见道了,
但是还不透彻。
  
惠能大师没有广学经教,
到了
“ 本来无一物 ” 的境界,

也就是教下所讲的法我空境界,
类似的说法,

还有
“ 若人识得心,
大地无寸土 ”

“ 虚空粉碎,
大地平沉 ”

“ 泥牛入海无消息 ”,

讲的都是禅宗的重关境界,
这时能够泯一切相,
一切现象不再是障碍,

但是还有无相的执著,
所谓还有微细的能所。

惠能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知道那还不成熟、
不透彻,

完全不以为意。
  
《 坛经 》 的后面,
惠能大师针对大通和尚给智常禅师的开示,

有一首偈颂,
讲的就是这个阶段的局限性 :

“ 不见一法存无见,
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
自己灵光常显现。”

不见一法,
还有无相境,

就好比还有一层薄云,
遮住了本有的智慧,
不得透彻。
  
“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不知一法,
住于这样的空知当中,
就好比太虚中有闪电一样,

有极微细、
极迅猛的妄念流注。
  
如果认此为了义的佛之境界,
认为这就是到家了,

那就会错认路头,
错失提升机会,
不会再有更透彻的境界。

所以叫
“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
  
这个时候应该如何用功呢?

“ 汝当一念自知非 ”,

这时应该反观己心的过患,
就能够破除无明,

打开本有的灵光,
让它念念现前。

这是六祖大师彻悟以后对智常禅师的开示。
  
当时六祖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以他自己的能力,
不能够马上进一步突破。

但是他以自己的宿慧,
知道这个境界还不行,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六祖大师彻悟此心的因缘
  
五祖弘忍大师用锡杖拄地板三下,
就离开了。

惠能大师心知这是一个信号,
于是晚上三更,
他悄悄来到丈室,
这时五祖大师正在等着他,

然后
“ 以袈裟遮围,
不令人见 ”。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传法因缘,
直接涉及到释迦牟尼佛教法下,

三大语系佛法中受众最广的汉传佛教的高度,直接涉及到整个汉地众生的法身慧命。
  
五祖大师
“ 为说 《 金刚经 》,
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讲到
《 金刚经 》 的三分之一,

第十品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的时候,

惠能大师
“ 言下大悟,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这时自性与万法才彻底统一,
打开了佛智,
真正地彻悟。
  
于是他就向五祖大师汇报,
来表达他的悟境 :

“ 何期自性,
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
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
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
能生万法!”

何期,
就是
“ 原来 ” 或
“ 谁曾想 ” 的意思,

原来自性本自清净,
本不生灭,
本自具足,
本无动摇,
能生万法!

这时惠能大师,
全身揽入法界,

法界即自身,
自身即法界。

《 楞严经 》 中
讲此时的境界,
用了一个比喻,

“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
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
若存若亡,

如湛巨海流一浮沤,
起灭无从。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这是对
“ 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 ” 的

“ 此心 ”
最好的注解。
  
“ 祖知悟本性,
谓惠能曰 :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若识自本心,
见自本性,

即名丈夫、
天人师、
佛。’”

五祖大师这时知道卢行者彻悟了,
这才是真正的明心见性 ——
到家的境界。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不识本心,
学法没有真实利益。

这是站在成佛第一义的高度来说。

因为佛性本自具足,
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关键在于打开本心,
其他的都是因缘法。

但是站在世俗谛的角度,
对于我们来说,
一瞻一礼都有功德,

所以
“ 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已成佛道 ”。

哪怕我们以妄想心到了寺院,
称诵一句佛号,
都是成佛的因。

这是从两个层面来讲的,
不可偏废。

《 坛经 》 里面讲的
很多都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知识、
概念、
结论,

都是为了对治我们种种的邪见,
非常活泼,

我们不能断章取义,
执于一端。
  
这是六祖惠能大师发明
“ 此心 ”、

彻悟
“ 菩提自性 ” 的
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相当于禅宗三关 ——
初关、
重关、
牢关。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也经常引起误解,
我们看看六祖大师如何开示。
  
六祖开示智通禅师说 :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被wb提醒再不发东西认证就要消失了那来记录下最近的状态去年12月又因为腰突复发而倒下了复发的原因是在两周的感冒炎症和高烧后被反复催着去进行了一场拍摄只是没有想到
  • 广东领先排名第13的上海17个胜场,并3胜1负上海。#广东12连胜# 在第39轮的比赛中,卫冕冠军广东男篮131-112击败山东,获得12连胜。
  • [跪了]今天又是玩涂色软件摸鱼的一天呢[可爱]在App Store搜秘密花园第三个(图九)就是啦!因为根据业界人士推测,近90%的用户在收到弹窗后会选择拒绝。
  • 第一张这个好吃狗的气质简直就是我本人了这两天收入囊中的是烧麦(直接打开在快递点就拍照了)貌似是龙旺家的面点,他们家面点的种类方面比其他两个大品牌的丰富和接地气…
  • 恭喜參賽作品一樹《屬於我的幸運》實體書上市了!#天官赐福# #天官赐福动画# #墨香铜臭 天官赐福# #陈情令# #陈情令[超话]# 你心目中的角色都属于谁呢
  • (需求)[心]感谢认真生活的自己,画个妆出门,带着好心情,遗憾的是没有留念2021年的第一个妆。[心]感谢爸妈的多次催促(泡jio)让我看到了童年的影子。
  • 休说还说,情到心悸,终是逃不过,逃不过那一眼初见里,彼此承诺,休说还说,爱到缘尽,却也换成了,换成了那一句再见里,彼此皆是失落#每日一善[超话]#[兔子]#阳光
  • 恭喜圈子持有FOR的老铁们,0.023美元埋伏,现在爆拉到0.053美元,目前趋势继续看涨,高点出现后我提示出货,这个币一不小心又暴富了!#区块链##数字货币#
  • と思うことがあったらぜひコメントで教えてください☺️お知らせです!ちゃんと自分が10代ではないことを自覚していて安心します…きっとそういうのって20代にやってお
  • 我突然懂得了我的整套方案,我有生活的苟且,在上班的时候很多时候就是在苟且,而创业是我的诗与远方,我到底多喜欢我的诗与远方,然后去投入创业,去为了那可能不会的成功
  • 但是太贵了,家里我的玩具已经填了好几箱了,想了很久也没有给买,于是这个小屋就一直记在我心底,虽然我也没有很执着,也不是非要买到,但它还是相当自然地出现在了我所有
  • 然后酒醒之后怕我骂就开去帮我修还顺便帮我镀了个shai回来还特别神气地跟我说结果最后被机智的我发现了真相无情揭穿然后指着他骂要他别喝酒了然后骂着骂着就醒了…真是
  • 看点二:曼联能否重回胜轨#曼联# 本赛季有一个很重要的分水岭,就是在主场不敌阿森纳之后,马上迎来反弹,连续13轮联赛保持不败,成为本赛季英超争冠的热门。此外,阿
  • 画面构图取倒垂之势,折枝的桃花和稀疏的垂柳以没骨法出之,桃花朵朵,柳叶婀娜,用笔轻盈飘逸,得南田之神韵。#书画欣赏# #绘画#真的很受伤[泪]修了喜欢你最近的图
  • Old peach wood charms against evil are replaced by new ones 【白话译文】爆竹声中旧年已经过去春风吹来
  • 佩‮能戴‬获得强大的性感‮魂迷‬力,很适‮想合‬要有强大异‮缘性‬之人佩带‮能,‬保佑您大‮桃旺‬花四处受人‮迎欢‬,也能助人缘‮带运‬来贵人财‮!依霸‮情属‬
  • 这里先讲一下我这边推荐的好东西的准则,我给自己设立的一个标准就是- “life-changing”意思就是我觉得这个东西是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的。 1- Dip
  • ······13、吃地道的厦门美食,强烈推荐松柏公园对面的四五番鸭汤和炒面线。······5、厦门适合拍照的下午茶,可以说为了让大家排出杂志同款绞尽脑汁,sky
  • 陈涛忙完一天的工作时往往已是深夜,而站外总有一盏灯为他点亮着,那是团垌村村民乐玉环的杂货店里的灯光。更多的时候,她是危难时毫不犹豫的向你伸出的一双帮扶的手,是在
  • 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里,将心开成一朵雪花的姿态,哪怕寻常的草木,轻盈的飞絮,都会让你感受到淡淡的禅意,面对稍纵即逝的岁月,雪,给了心灵的清透… 在一次采访中,大S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