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民生保障 | 伊车嘎善锡伯乡:志愿服务进农田 助力秋收解民忧
8月是各类瓜果集中上市的时节,连日来,霍尔果斯市伊车嘎善锡伯乡由党员干部、“访惠聚”工作队员、村民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户及时采收和销售农产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果农的好年景变成好“钱”景。
一大早,志愿者们就斗志高昂地来到柳树渠村村民胡国良的海棠园,帮助他一起忙活,有的采摘、有的装箱、有的搬运......“今年种了14亩香妃海棠,每亩产量300公斤左右,价格是每公斤13元。多亏了志愿者们的帮助,现在已经卖了一半,全部卖掉预计能挣5万多元,真是为我解决了大麻烦,非常感谢他们。”胡国良感动地说。
柳树渠村党支部书记祁朋伟表示:“面对群众的困难,我们主动协调解决,帮助农户采摘、分拣、包装,并联系经销商进行收购,为农户的增收致富保驾护航。”
在喀拉塔斯村种植户张树启的果园里,他正和志愿者们忙着将刚采摘的苹果打包、称重和装箱。“今年苹果的产量非常好,但采摘和销售却成了难题,眼看这20亩的苹果一天天成熟,心里别提多急了,多亏了村里、乡里帮忙联系客商,今年的价格不错,收入肯定比去年好。”张树启高兴地说。
“为了落实好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五保’工作要求,我们组建了秋收志愿服务队,制定了秋收帮扶计划,为缺少劳动力的家庭提供帮助,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做好农作物防范措施,想方设法打通销路,保障群众增收。”喀拉塔斯村党支部书记周茂来说。
霍尔果斯市伊车嘎善锡伯乡不仅组织志愿者上门服务,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保障,还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利用抖音直播、视频号、微信群及朋友圈等平台拓宽果品销路。志愿者张斌说:“现在是水果成熟期,我们帮助果农采摘和销售,用行动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保证群众致富之路畅通。”
截止目前,伊车嘎善锡伯乡共销售苹果1,301.73吨,葡萄1.24吨,西梅1,239.88吨,保收金额2140万元。(霍尔果斯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李勇 通讯员:刘腾泽 许金涛)

#乐山身边事# 【白蜡是如何制作的?快去峨眉这个展馆涨知识!】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发挥峨眉山市绥山镇麻柳村丰厚的文化底蕴优势,更好地展示白蜡产业发展成果,提高峨眉白蜡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走出一条传统“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26日,白蜡工坊揭牌仪式在峨眉山市绥山镇麻柳村举行。
据介绍,白蜡工坊是一座以收藏、展示、传承千年技艺白蜡为主的综合性文化展馆,馆内通过实物展示,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布展,以再现的视角展现白蜡的制作过程和麻柳村的地方文化、生活变化。
揭牌仪式后,记者跟随村里人来到白蜡种植基地,蜡农们正在地里忙碌着。据了解,每年初春,峨眉蜡农不远千里,从四川凉山州、云南巧家等地采购白蜡种虫,8月便是白蜡采收时节,山丘平坝变成了一片白茫茫的“蜡海”,树梢上一串串的蜡花就是蜡虫的分泌物,蜡农将树枝砍下,采摘下来的蜡花被送至蜡坊熬制、挤压、凝固……经过多道制作工序,就成了可对外出售的成品白蜡。
“我们麻柳村有600多户村民,目前一半以上的村民都在种植白蜡,今年整体引进了7万斤种虫,预计成品蜡能达近9万斤,按市场价产值超千万元。”麻柳村党总支书记祁世宣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峨眉山市是全国最大的白蜡产区,白蜡在该市生产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因此被誉为“中国白蜡之乡”。这里白蜡产量占全国白蜡总产量的80%,“峨眉米心蜡”是成品蜡中之上品,畅销国际市场,成为国际上衡量白蜡质量、划分白蜡等级的标准和国家药典标准,享有“蜡中之王”的美誉。

延伸阅读:

白蜡又称中国蜡,是白蜡虫的分泌物。传统医学上,白蜡可以制作伤口愈合剂、止血剂等;国防上,白蜡是飞机、潜艇发动机铸造制模的最佳材料,是国防器材和军工兵器的防潮、防锈剂和润滑剂;化工方面,白蜡还可以制造高级油、蜡制品、化妆品。此外,在农业、精密仪器铸造等方面,白蜡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记者:黄曦)

【安徽石台:“绿色施工”环保筑路 池祁高速石祁段基本完工】日前,德上高速石台至祁门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这标志着距离今年9月底全线建成通车仅剩“一步之遥”。安徽省池州市石台至祁门段是池祁高速建设的二期工程,全长53.656公里,概算投资69.66亿元。整条线路位于山体腰带地段,标段内以路基、桥涵施工为主。据德上高速池祁段项目办总工程师吴红波介绍,该标段在建设过程中,除了注重智慧、高效外,保持项目所在地的绿色、生态也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目标。
  在横渡镇钓鱼台隧道口,两条桥梁平行处的一颗杉树屹立在中央,特别引人注目。“这是施工过程中,精心呵护保护下来的。”吴红波说道。据介绍,建设单位在隧道施工中遵循‘零开挖’理念,依据洞口地形地貌提前策划隧道洞口形式,开挖结合洞门形式,进行动态设计,确定实地明暗交界位置,大多采用削竹式或斜切式,不对山体进行大开大挖,尽量做到少扰动原地貌,保持隧道口原生态,使得许多树木和植被得以保留。
  当驾车行驶至石台县与祁门县交界的广平隧道入口处,远远可以看见一块圆形的原石耸立在路旁,如同一颗巨大的宝珠点缀在青山之间,这也是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保留的一处原生态景观。为了安全起见,施工单位利用钢筋混泥土砌上了一个底座进行了固定,并在其四周安装了护栏,以免过往车辆剐蹭。这块“宝珠”虽然没有侵占到路基,但也占用了排水沟,为此,施工方将明沟改成暗沟,保持排水通畅。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将对加快皖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贯彻落实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完善国家与安徽省高速公路路网布局,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石台县融媒体中心 江雪飞 胡传巍)https://t.cn/A6Sf5SPs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