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德”,从何而来?深刻!
作者:名莫非

我们将从一个全息的视角,看一看“德”如何出现、如何一路走到现在、又是如何影响了我们这个时空。

德从何而来?

"德"字象征着人对美好的追求

在我们目前这个时空里,德是怎么来的?

从图的最左边看起,德字最早出现在商代,然后到西周,经历春秋、秦汉,到了汉代才慢慢演化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德字在商朝的写法,左边几乎都是一个双人旁,右上一竖,右下是一个眼睛——眼睛向上看。这个眼睛在西周的写法中更明显了。汉代以后,德字稳定下来,它的写法又变了:左边还是双人旁,右边变成了“十四一心”。这个写法一直到现代。

商朝写法中的眼睛看起来比较女性化,像是一个单凤眼,往天上看,那么女人的眼睛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是吸纳。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是阴向阳靠拢,而是阳向阴靠拢。女性能量的天性是吸纳,为了吸纳就需要释放她的能量。所以,女人的眼睛代表的是好奇——女子即好,即好奇,万事万物皆因好奇而生。

这种好奇,在往天上看,意味着:德从天上来。所以,德这个字,还象征了人类去追求的一种永恒美好。基于这个追求,我们要去做一些事,采取一些行为标准,使之不断符合德的规范。

因此,人类以好奇心为起点,对这个世界开始探索,从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永恒美好的文明标准,就称为德。

德中有灵

"德"字讲述着人的生命历程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到了西周末期,德下面是不是加了一个“心”?这意味着大家终于明白了一点:要修心。然后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德”字,直到现在都还有一个“心”。

其实,这个看似心的符号不光代表心,还代表“灵”。

为什么这么说,这个符号在古埃及的文字中,象征着“灵魂”。汉代以后,这个符号开始有一个长长的尾巴,像不像一条船?前面是一个开船的船夫,后面是船身,这个部分就跟古埃及的太阳船几乎一模一样。

船上面载的,就是古人相信的灵魂。不管是我们中国的古代,还是古埃及,都会把灵形容一个船。所以德这个字体现了“灵”,含轮回之意。我们常说:你上辈子积德,这辈子才有福。福德,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德字还可以看作:描述人死亡之后,心灵所经历的一个“从心到灵”的过程——心灵离开身体,经过灵魂之船,到达灵所在的世界,然后再重新回来。

灵所处的五维世界是一片“光的海洋”,这里的光是生命最基础(的质料),如同我们生活中的空气一般。用坐船来形容穿越这片海洋,是很贴切的。

总起来看,德形容的是人之生命的一个完整过程——

首先,眼睛看着天上,好奇地去寻找这个世界;

寻找一番后,他或许找到了一道天光(智慧),又或许没有;

无论如何,当死亡来临,心灵就要搭上这个灵魂之船(这个船在你的心灵里面),经过光的维度再回来。

这整个经历,就称为德;

累世的经历,就称为积德。

从 德 到《失控》

KK的现代控制论与“德”


我们很多人所知道的德,是“道德”。也有很多人知道,人们对德的主要理解,是从老子的《道德经》中来的。

凯文凯利(KK)非常崇尚老子的智慧,他在自己的书《失控》中引用了出自《道德经》中的一段话:

“听听老子这位神秘的学者在二千六百年前的《道德经》中所写的,翻译成最地道的现代话语就是:
智能控制体现为无控制或自由,
因此它是不折不扣的智能控制。
愚蠢的控制体现为外来的辖制,
因此它是不折不扣的愚蠢控制。
智能控制施加的是无形的影响,
愚蠢的控制以炫耀武力造势。
老子的睿智,完全可以作为二十一世纪饱含热忱的硅谷创业公司的座右铭。在一个练达、超智能的时代,最智慧的控制方式将体现为控制缺失。”
——凯文·凯利.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

原文来自《德经·第一章·论德》(通行本):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我们可以看出,在K.K.对老子《道德经》的解读里:德体现了一种有目标的行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是好的德,那就是“最好达到目标的方法”。而最好的方法,恰恰是“没有方法”,不用去研究它的方法。凯文凯利举了瓦特发明蒸汽机的例子:正常情况下,一般人的想法是用另外一种力量来控制活塞,但是瓦特发现只需要烧水,然后产生气体,气体推动活塞运动就能产生动能——他并没有专门设法去控制活塞,只是把宇宙中的能量进行了一个转化。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在凯文凯利的理解中,“下德”就是次一点的控制论——维系控制本身就是“无德”,也就是没有找到方法。比如说我现在想吃饭,你想的第一件事情是我吃饭要碗筷(吃饭的方法),然后却发现没有人做饭(吃饭的本质)。有人做饭,才有饭,随之碗筷自然会有。而不是本末倒置。

这是西方人从控制论的角度思考得出的理解。现在我们再回到老子的原话,探究一下有没有更深刻的理解。

德的核心是“心灵”

引导我们看见内在


《道德经·德篇·第一章·论德》全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
则攘臂而乃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薄),
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皮取此。

对于“上德”和“下德”。首先要强调:上与下,是人心里面的两个方向感,当我们如此看待上、下,就知道上并非一定比下“更好”。

其次,“德”对我们人类来说还有一种“永恒美好”的意味,即:我要到达美好生活,所对应的所有行为、方式、目标、规范标准,称为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即:从上往下走,是没有方法的,是不用任何途径、不设立任何目标地去做一切事。正因为没有方法,反而有“德”,有了所有的方法。

当一个人能够领悟“上德不德”的时候,他的内在就能够连结到一个古老的记忆:宇宙是一体的,这个真正的上德,就是我们所谓的“高维意识”的频率状态。这种状态不需要动脑筋去达到,因为“没有方法”。你其实已经在高维,高维在你的内在,你只要连接上你的这一部分就好。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与上面的过程相反,从下往上走的时候,锚定你的方法、坚定你的路,始终有目标地走,就是“不失德”。最后就能“是以无德”,或者说“是以德无”——老子在这里就告诉了我们如何到达“无”——只要始终坚定于你的不变的法,就能走向无。

注意,这里理解的“无德”不是没有德,而是进入了“上德不德”的境界。因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切的创造,都要从无中取法,所以我们才要走向无。

接下来:“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即:上德的法就是无,找到了上德的人是无为的,他是从无里面取法。

继续往下:“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什么意思?仁代表无,义代表有,仁义体现的是“无有相生”的宇宙道理。在这里,老子并不是说仁义是有多么高尚。

因为接下来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从这些话可以看到:德与仁,不是能表演出来的。讲礼节可以做出来,仁却不能。所以,你一定看不见“上仁之人”的“仁”在哪里。只有仁丢了,才讲义,义丢了,才讲礼。

同时老子还说:“夫礼者,忠信之泊(薄)也,乱之首也”。当一个人开始讲礼貌的时候,他的忠义诚信就开始少了;当世界上人人都需要用礼来约束的时候,就一定有了祸乱争端。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老子在前面讲了“道德仁义礼”五个词。而在(目前为止的)德篇中,强调的只是“德仁义礼”,没有讲道。所以这句话想说的是:前面讲的(德仁义礼),皆是道之华。

华,就是光。道之华,就是道所呈现出来的“光”。老子在告诉人们:人可以通过“德义礼仁”来看到道的光,但是后面马上说“而愚之首也”——人们看到了这道的光之时,也正是愚笨的开始。这些讲德、讲仁、讲义、讲礼之人,是把道的光发出来了,却也让世人开始变笨了——你若把这些人当成圣人,说明你没有了自己,没有看见光在你的内在。

总结来看,德的意义在哪里?德是一种方法,无论是上德还是上仁,皆是无。从高维到低维,不用做任何事情。所以,也不要想着去高维,因为高维就在你这里,只要你去感受,而“德”就是一种感受的方法。因此,德意味着“看到内在”。

上德是无为,下德是不失德。作为人类,不失德才能往无的方向走,才能最终明白上德无为。上德在哪里?就在你精气神连接的那一点上,就在你身心灵连接的那一点上,在你直接能够感受到无的那个点上。

对于修行人来说,他只要摸到“无”的任何一个方向,就可以慢慢找到他的法。对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只要明白其中的智慧,就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凡事崇尚礼貌,用礼去规范这个世界的时候,人人就有了不同的心事。因为“礼”是用有的方式来做事,它是看得见的。一旦你开始用礼来活着,就说明你内在一定是有弯弯绕绕的想法。

一个人讲礼,说明他内在有敬畏心,但是这个敬畏心可以敬畏神明、天地,但是需要敬畏另一个人吗?不需要。当面时,我在敬你,而背后就可能不敬;或者我表面上敬,心里面并非这样想。所以,天地之事要讲礼,而人与人之间的事,其实只要“直”——直言不讳。

这个“直”就像你内在的光,内心要坦荡、光明。大家可以检讨、感受一下自己——当你对一个人特别敬畏,特别讲礼貌的时候,你内心是真的尊敬他吗?

老子后面说“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即:大丈夫要厚积薄发,不是没有忠信,而是要把自己的忠信加强;不是看着别人的光,而是要看着自己的内在的厚实。

德就像一个方法,在万事万物中流淌,而其主体是人。但具体是人的那一部分?人真的能跟天地同齐吗?在德篇第一章,老子就告诉我们了:人若想跟天地齐,只要这四个字:“去皮取此”。

“故去皮取此”。即:当我们把所有表层的皮去掉之后,留下来的自然就是“心灵”。不讲德,不讲仁,不讲义,不讲礼,但是我的内在有心灵。

所以,我认为老子的核心思想是:修心。这也正是道与佛相通的地方,而在古埃及的壁画上,也有这样的思想(人在死后接受审判,称量死者的“心”)。自古以来,人类所要称的东西始终是“心”。道德经的核心就是心、灵——让心走向灵。

其实,人类世界的体验,是灵魂的升级体验。灵如何得到?在德篇的第二章也直接告诉我们:“神得一以灵”。我们经常说“心神”一词,你的心就能通神,而神就是你内在的灵魂意识体。灵魂意识体构建的整个空间,称为心灵空间。所以,德经在一开始就告诉你了:人类的德,要落在心上,德是从心进入的,这也符合西周开始后的德这个字的写法。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观察国土十七种庄严功德,今列第一总相:清净相。《卷上》说明法藏菩萨为什么要发愿,所谓的愿心庄严,三界如果的确象我们认为的那样圆满幸福,菩萨何必如此费力地发愿建造极乐世界呢?



  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

  此二句,即是第一事,名为观察庄严清净功德成就。此清净是总相。

       佛本所以起此庄严清净功德者。见三界是虚伪相,是轮转相,是无穷相。如蚇蠖循环,如蚕茧自缚。哀哉众生,缔此三界,颠倒不净。

       阿弥陀佛当初为什么要发愿建造一个清净的国土呢?看到我们三界的不清净,其根源是四种颠倒的邪见:无常执常,苦执为乐,无我计我,不净迷净。然后起惑造业受报,苦果不认帐,继续造恶因,注中用两种虫比喻不得出离。因颠倒心不净,故业不净,感不净果。

       欲置众生于不虚伪处,于不轮转处,于不无穷处,得毕竟安乐大清净处,是故起此清净庄严功德也。

        菩萨看到众生靠自己只能轮转三界,不想出离也无力出离,于是在没有任何人的请求下,发愿建造极乐世界,菩萨希望将我们安置在极乐世界,享受或叫恢复我们本有的无量光寿的永恒生命。

        成就者,言此清净不可破坏,不可污染。非如三界,是污染相,是破坏相也。

       极乐世界为什么是清净而不可破坏,因为法藏菩萨证得实相真理,依法性顺(真俗)二谛,积功累德所感得的国土,具备了常乐我净的大涅槃功德,不象娑婆世界的众生内心是污染的,所得果报就很容易被破坏掉。

  观者,观察也。彼者,彼安乐国也。世界相者,彼安乐世界清净相也。其相别在下。

      以上是两个国土总相上的差别,具体的差别相如下:



       胜过三界道:道者,通也。以如此因,得如此果。以如此果,酬如此因。通因至果,通果酬因,故名为道。

     

        三界整体的相状是:善恶因感苦乐果,在六道中升沉,往复循环。

       三界者。一是欲界,所谓六欲天,四天下人,畜生,饿鬼,地狱等是也。二是色界,所谓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天等是也。三是无色界,所谓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天等是也。

       此三界,盖是生死凡夫流转之暗宅,虽复苦乐小殊,修短暂异。统而观之,莫非有漏。倚伏相乘,循环无际。杂生触受,四倒长拘。且因且果,虚伪相袭。

       上一段列举了哪三界,下一段总说众生在三界中死而复生,生而又死,“暗宅”喻我们的无明,在菩萨的眼睛里,地狱天堂,苦乐升沉都是无常,流浪的日子里虽然也偶尔得到一点甜点,终究是不安稳,不自在的,完全没有当家作主的自由。

 

      “统而观之,莫非有漏”,我们无量劫也曾经发过愿,持过戒,修过善,为什么不能长久,到底漏到哪里去了呢?”我“是一个大漏洞,所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我们不仅要将一切众生变成”我“的奴隶,我们自己也是”我“的奴隶,一切的名闻利养都要归“我”所有,至少也要唯“我”超胜。

        可惜的是,如果”我“是真实存在的,作奴隶也就值得了,问题是”我“不存在,完全是心捏造出来的概念。为了一个从来就没有存在过的”我“,我们就不断地造虚妄的业流转。即使读佛经有点了解,也因为听命“我”太久了,兆载永劫根深蒂固,哪里是理解,甚至证悟就可以解脱“我”的掌控欲?悟后起修还要业尽情空,谈何容易?

       安乐,菩萨慈悲正观之由生,如来神力本愿之所建。胎卵湿生,缘兹高揖。业系长维,从此永断。续括之权,不待劝而弯弓。劳谦善让,齐普贤而同德。胜过三界,抑是近言。

      《无量寿经》说:“拔除生死勤苦之本”,我们众生为了离苦得乐,也很勤劳,流血流汗流泪,远远超过三大阿僧祇劫,一点也不没有少付出,却得不偿失,反而得到是苦本。何为苦本?生死。        

        “胎卵湿生,缘兹高揖。业系长维,从此永断。”短短十六个字,读了多么令人心情舒畅,如果你读不出这个味道,就多看看糞坑里密密麻麻的蛆,感到恶心的同时,多悲悯地为它们念几声南无阿弥陀佛,也为自己庆幸终于得以跳出糞坑。我们的身体,不管多好的食物吃下去,由于业力都变成糞,而我们却认为正常,自然,真是久在其中不知其臭。相对地狱的苦报,肮脏的报就算好的。

         所谓:”续括之权,不待劝而弯弓。”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自然发起道心,自然住于正观,自然修菩提行,而不待人劝发。譬如闻鸟鸣声,自然生起悲心;得佛光照触,增益菩提心;闻池水说无生法,顿时发起般若正观;在楼阁中普见十方国土净秽诸相,自然生起断恶行善之心,而趣向一切种智。

     ”劳谦善让,齐普贤而同德。“圣众明悟无我而现的德相。有功不居高,行善不显耀,心无我慢贡高,便是劳谦善让。因为不执著我而能放下身段,因此能普行礼敬、普行称赞,乃至普行随喜、普行恒顺等,速能成就与普贤大士同等的功德,

       "胜过三界,抑是近言。"菩萨希望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哪里仅仅只是了生脱死,是要我们直至成佛而后已。这一切源自阿弥陀佛大愿业力的成就。"安乐,菩萨慈悲正观之由生,如来神力本愿之所建。"



        同样是极乐世界的国土庄严第一相:清净相。《卷上》表明菩萨愿心庄严,而《卷下》说明经过兆载永劫修行后,阿弥陀佛的愿力成就,同时成就了凡夫的往生成佛,二者是合而为一的整体。法藏菩萨为了我们成就阿弥陀佛,我们也因为他的成就而得救度,不然就只有干等着。

  庄严清净功德成就者。偈言,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故。

  此云何不思议。有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系业,毕竟不牵。则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焉可思议。

        法藏菩萨成就的是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我们凡夫也有成就,就是自然地起贪瞋痴的烦恼,但幸运的是,极乐世界的真实全部浓缩在名号中,致使我们短暂称名,就可以破除无始的虚妄,如同千年的暗室,一灯便可以照破黑暗,一刻都不停留。同样,不管我们轮回了多久,只要愿意往生,称名便得往生,乘阿弥陀佛的愿力,往生到极乐故乡,那里才是我们真正的家,不需要再流浪了,可以长出一口气了。

       想起弘一大师的绝笔:“悲欣交集”,是否往生的人都很想痛哭一场?活得太辛苦了!也很想放声大笑,这一切都终于结束了,实在太感恩了,南无阿弥陀佛!

      往生论注

       天亲菩萨造论,昙鸾大师为该论注释,该论注文词优美,简洁流畅,意义深远,注文释论如此贴切,合成一体,堪称天衣无缝,小编将论文部分加粗。净土宗行人读之,不仅有助于加深教义的理解,更是一种享受。昙鸾不仅著作一流,其生平行持所谓“舍四论讲说,一向归净土。”四论者:龙树菩萨《中论》、《十二名论》、《大智度论》、《百论》。昙鸾精研讲说,后舍而专弘净土。 https://t.cn/R2Wx0DZ

这次时间有限,又去的小众景点,小团不发,只能妥协报大团。对比之下,以前小团真的太幸福自由了!!!而且没那么赶也没那么累,住宿条件也好很多[泪]

每次来折多山都要堵一堵,上下只有一边通,当时想上厕所,很崩溃。但翻过折多山,正式进入第三阶梯的感觉超级棒!

前往墨石公园的路上,会期待每一个拐弯,背后总有意料不到的惊喜,尤其当云雾散开,阳光洒落在更高的山峰上,会有点感动。这就是我一次次不畏艰苦和高反往川西跑的原因,每次来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夏天的高原,比起冬天可太温柔了,尤其是花花的盛开,给这个地方增添了生命力。只可惜在雨季一直阴雨,有些景色的确受限了。

今天翻下折多山回康定的路上,我就已经开始失落和不舍,情绪上来时非常想哭,但下一秒就被喘不上气拉回现实。在高原还是不能太激动,已经盘算着下次什么时候再来了。

这些年的旅行,只有川西让我有这样的感情。来一次可以续命一年,闭上眼都是山峦交错的景象,我真的好喜欢这里的景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各村居按照“管好用好一个服务阵地,建好用好一支志愿服务队伍、精心设置一套功能室服务指示牌、着力打造一个精神文明创建品牌”的“四个一”创建标准,已打造“文化家园华
  • 山与海相隔,朝与暮交替,这是我们每个人日子,以此启程,美好永远可以双向奔赴。日出有盼,日落有念,心有所期,忙而不茫。日子就这样如一朵静静的花,静静地开,静静的落
  • 今日份樱桃and西瓜昨天晚上收拾了一下樱桃大王,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翻译成人话就是,还收拾了…拖延时间,教训结束以后仍旧我行我素,而且今天亦是如此,我得抽空翻翻
  • 宋老师说我让那个男孩加你微信吧 我说好,谢谢老师,我设置了名片不能加,我说我加他吧,老师说女孩子不要这么主动,点了我一下,我想也是啊 我好像在感情里很容易主动,
  • 陈景耀中医杂谈 作者:陈景耀487、人生之气,没有升与降 人体没有什么气从左升,也没有什么气从右降。学生问老师,老师也弄不清楚到底是“肝气生发于左,肺气肃降于右
  • 補充09.06號小田ig評論回復:評論①:最終場舉個手❤️❤️❤️小田:右‍♀️(好啦~其實我每一場都會去)評論②:突如其來的染疫去不了小田:希望你身體所有的不
  • 或点击链接:U&R雪地靴女保暖防滑雪地鞋时尚高帮棉鞋松糕厚底女鞋靴子原价:109.9 独享券:60 天猫券后【49.9】包邮牛筋大底 加绒内里 保暖防滑 百搭潮
  • ”“但我认为这是正确的做法,我来到了一个完美的地方来发展自己,我认为任何一支球队与巴萨都是不同的,但我想每一次你转会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巴塞罗那是楼燕最爱的筑
  • “用管窥天,用锥指地”意思是用竹管去窥视高远的苍天,怎能了解天究竟有多大?每当我陷入到诸如此类的境遇,我都会想起我喜欢的博主的一句话——我的生活应该是更广阔,更
  • ”97年出生的区海洋发展局党员董鹏第一个向局党组主动请战;“我的身高正好适合检测大型运输车。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抽调的机关干部24小时轮岗,不畏严寒、不分昼夜,舍
  • 当你放下了过去的缘分,就会得到新的开始,当你放下了无关紧要的包袱,就会得到自在的轻盈。那些无法改变的现实,那些失落的,痛苦的,或不甘的经历,都将它们通通封存在遥
  • #德润三秦好家风# 【2021年三秦最美家庭标兵——贺胜利】家和万事兴。在榆林市榆阳区有这样一个家庭,父慈子孝、邻里亲睦,在附近传为佳话。老人贺怀义今年91岁高
  • #岩及##2022岩及日快乐# 2022年4月1日岩及日马上要来啦~还有新的产粮活动 ✨2022.4.1,此账号转发所有投稿时都会带着#岩及##2022岩及日
  • 没中的贝贝们也别太往心里去 就当随机事件嘛 可能因为陪跑时间一样 系统就随机抽了[二哈]办公摆放什么植物防小人仙人掌生长在沙漠,生命力十分顽强,由于其外形奇异,
  • 华佗悬壶济世、著书育人、名扬万世,在亳州留下众多“遗产”:驰名中外的五禽戏、典雅质朴的华祖庵、当地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如今已形成了一个年产值1400多亿元的
  • 【鬼屋】 小金从小就沉迷鬼屋,长大后,每到周末,他都会在群里摇人一块去玩。 这天,小金兴冲冲地预定了一个新开的鬼屋,听说是恐怖血腥主题,他很感兴趣。 那天
  • • 对刚刚学会说“不”的孩子来说是一本绝佳绘本#防弹少年团#[心]#防弹少年团love_yourself# 防弹马上回归,饭团为了让更多路人粉更加了解和认识防
  • 女儿震惊了,但是更震惊的是自己的母亲,因为她一直不知道,自己嫁了几十年,生了三个孩子,居然是小老婆。但信中提到了一个人,让女儿第一次知道了父亲在老家还有一个原配
  • 问了几次老板,他也不吱声,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正就这样拖着,然后那个办公室的小颜就说你自己去买热的快,那你答应给我安热水器的呀,现在又把热水器安在门口,大家共用。
  • 化身游戏人生的勇者,天赋注加努力作筹码,只身应战成为发光点,赢下一场绚烂的豪赌。 ——刘耀文十七岁线上礼包——文轩超话等级≥9;关注@胶片Montage_X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