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二

惠能在深山里隐遁15年后,准备出山弘扬佛法时,他来到广州法性寺,参加印宗法师的大讲堂,而惠能的’不是风动,不是帆动,仁者心动’的言论,令印宗大师一眼认定眼下的高人为六祖。于是,印宗马上采访嘉宾,问弘忍当年半夜里传法时,有什么指示?

惠能说,没有指示。只讲见性。

指示这个词汇本身就隐含了二法,指示是说,要这么做,不要那么做。要禅定,要解脱,不要执着;要善,不要不善。但佛性是善也非不善,佛心不是常也不是无常。
无二之性,即为佛性。但无二非常难。

佛法的要义是见性,讲的是会意的觉悟,那是非常私人化的理解。并不能有某种科班式地初中高阶普法升级。佛法的无二,更是一种修为的结果,到了一定的修养,才能构建统一的宇宙观和价值观,因为内心的大一统的宇宙观,落实在人的言语表达行动中,就会平和、淡定中庸,即便是生死离别,也不过是冥冥之中的内循环而已。

若不具备大一统的三观,只是依葫芦画瓢,在言语行为层面要求自己表现得无二,就如为了上面的绿化率检查,在裸露的地面铺上假草坪,自欺欺人而已,压抑自己的喜怒好恶,努力攀爬某个高度,装着表象已经相似了,没有任何意义。境界远一点的,最多要求自己时时勤拂拭自己的明镜台,这么虚伪和辛苦的佛法,不修也罢。

回到惠能的见性,这个性,应是真性。就如苏格拉底说的’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一点儿不好玩,是血淋淋的自我揭示的过程。但每次如蜗牛般进了一毫米,心中仍然会涌起一些欣喜。推动继续向前的勇气。

佛法的一个比较好用的方法是’净心’,认识自己的一个便捷途径是’倒空’’虚空’’静心’’净心’。当纷繁杂乱的念头平息后,思维静止,心性的觉知力会清晰起来。

佛说大生义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俱卢聚落,与苾刍众俱。是时,尊者阿难独止一处,于夜分中心生思念:「诸缘生法,其义甚深,难可了解,惟佛世尊,具正遍知,善能宣说。」作是念已,至明旦时,离于本处来诣佛所。到佛所已,头面礼足,伸问讯已退住一面,即白佛言:「世尊!我独止一处,于夜分中心生思念,诸缘生法甚深难解,愿佛世尊为我宣说。」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如是,如是。彼缘生法甚深微妙,难见难了复难思察,惟诸圣者具善巧智即能分别,非愚痴者之所晓解。何以故?愚痴众生,此世他世灭已复生,如是轮回,皆由不了缘生法故。阿难!当知诸法皆由因缘展转相生,是故轮回不能断绝。缘生法者,所谓老死,由生为缘即有老死;生法若无老死何有?由是生缘展转相生。所谓水族缘故而生水族,飞禽缘故而生飞禽,众类缘故而生众类,乃至人类缘故而生人类,由是缘故彼彼众生,互相因缘而得生起。阿难!当知此生法者,是虚妄法而不究竟,此集此因此生此缘故有老死,由是老死亦不究竟。

「复次,生法以何为缘?所谓有法为缘。因彼有故即起生法;有法若无生法何得?是故有法如前所说,令诸趣类展转相生而不断绝。阿难!当知此有法者,即虚妄法而不究竟,此集此因此生此缘得起生法,由是生法亦不究竟。

「复次,有法以何为缘?所谓取法为缘。由取法故即起有法;取法若无有法何得?阿难!当知此取法者,即虚妄法而不究竟,此集此因此生此缘得起有法,由是有法亦不究竟。

「复次,取法以何为缘?所谓爱法为缘。因有爱故即起取法;爱法若无取法何有?阿难!当知此爱缘故即起希求,希求为缘即有所得,以所得故心不决定,由不决定无所厌足,以其内心无厌足故即生喜贪,以贪缘故即生我见,我见生已有所取着,取着为缘心即散乱,由散乱故即起妄语论讼鬪诤、刀杖相治,由是因缘即便造作诸不善业。如此诸业皆由散乱而得生起;若无散乱诸业不生。此散乱法以何为缘?所谓取着为缘。由取着故心即散乱;取着若无散乱何得?此取着法以何为缘?所谓我见为缘取着得起;我见若无即无取着。此我见法以何为缘?所谓喜贪为缘我见得起;喜贪若无即无我见。此喜贪法以何为缘?所谓内心无厌足为缘。以无厌足故即有喜贪;若内心有所厌足即不生喜贪。此内心无厌足法以何为缘?所谓不决定为缘。以不决定故即无厌足;心若决定即生厌足。此不决定法以何为缘?所谓有所得为缘。以有得故即不决定;若无所得心即决定。此有所得法以何为缘?所谓希求为缘。以希求故即有所得;若无希求即无所得。如是诸法,皆由爱与希求互为缘故展转生起。当知爱法有其二种,所谓欲爱、有爱,由此二法生诸过失。阿难!当知此爱法者,即虚妄法而不究竟,此集此因此生此缘得起取法,由是取法亦不究竟。

「复次,爱法以何为缘?所谓受法为缘。由受缘故即起爱法;受法若无爱法何有?阿难!当知此受法者,即虚妄法而不究竟,此集此因此生此缘得起爱法,由是爱法亦不究竟。

「复次,受法以何为缘?所谓触法为缘。由触缘故即起受法;触法若无受法何有?由是眼触为缘内生诸受,谓乐受、苦受、非苦乐受,如是耳鼻舌身意触为缘内生诸受。此等诸受,皆由触法以为缘故。阿难!当知此触法者,是虚妄法而不究竟,此集此因此生此缘得有受法,是故受法亦不究竟。

「复次,触法以何为缘?所谓六处为缘。由六处缘即有触法;六处若无触法何有?阿难!当知此六处法,是虚妄故而不究竟,此集此因此生此缘而生触法,是故触法亦不究竟。

「复次,六处以何为缘?所谓名色为缘。由名色故即生六处;名色若无六处何有?此名色者,谓即色法及心等法有积聚故,即此名色与彼识法,互相为缘和合得生,是为名色。阿难!当知名色法,是虚妄法而不究竟,此集此因此生此缘得有六处,是故六处亦不究竟。

「复次,此名色法以何为缘?所谓识法为缘。由识法故即有名色;识法若无名色何有?此识法者,最初受生居母胎藏依羯逻蓝,识法具已无所增减,识因缘故而生诸蕴,如是名色圆满具足,当知此识与彼名色,互相为缘而得生起。

「复次,当知此识缘者即是名色,是故识为名色缘,名色为识缘。由如是故苦果生起,苦果既生即有老死相续而转。由此集此因此生此缘,是故苦果是虚妄法而不究竟。如是因缘,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如是即得一大苦蕴集。」

佛告阿难:「汝今当知,诸语言及语言道,非语言及非语言道,所生及所生道,如是二种,皆不离名色。阿难!若如是了知,即住平等见,是名了达缘生法。此缘生法,即是诸佛根本法,为诸佛眼,是即诸佛所归趣处。」是时尊者阿难作是赞言:「善哉世尊!善说此法,令我及诸苾刍皆得利乐。」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我今为汝说无受法,汝当谛听谛受,如善作意记念思惟。阿难!当知离于我相即无受法。何以故?我法若有受法随生;为由了达我法是空,何有受者?阿难!我及受法二皆灭已,即无所有,住平等见。

「阿难!受法有其三种,谓乐受、苦受、非苦乐受。言乐受者,所谓受者及所受法,于此二种,若能了达是灭坏法,即无乐受,是故无所受法。何以故?当知乐受是无常法,乐受灭已即离我相;我相既无,何为受者?

「复次,苦受,所谓受者及所受法,于此二种,若能了达是灭坏法,即无苦受,是故无所受法。何以故?当知苦受是无常法,苦受灭已即离我相;我相既无,何为受者?

「复次,非苦乐受亦复如是。所谓受者、受法有其二种,若能了达此二是灭坏法,即于苦、于乐及非苦乐,三法平等,即无所受。何以故?此三受法皆是无常竟无有实,此受灭已即离我相,我相既无,何有受者?

「阿难!于汝意云何?当知诸受从心所生,心无转故即内无受者,法无实故即外无所受。是故,阿难!如是了知住平等见,住是见者,即为了达无受法故。此无受法,即是诸佛根本法,为诸佛眼,是诸佛所归趣处。」

是时阿难而复赞言:「善哉世尊!善说此法!我等闻已信解受持。」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我今为汝说无我法,汝等谛听谛受,如善作意,记念思惟。阿难!了受无所有即离我见,离我见已住平等见,住是见者于相平等,由平等故即于世间无所生起,了无生已即得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阿难!当知我见不生住平等见,如是即得心善解脱,无知无见及无所得,离诸思惟,于得、无得、非有得非无得而悉了达。如是了达,即于语言及语言道,非语言及非语言道,所生及所生道,皆悉无知无见。如是了达已即离我见,住平等见,如实了知,是即名为达无我法。此是诸佛根本法,为诸佛眼,是诸佛所归趣处。」

是时阿难闻佛所说又复赞言:「善哉世尊!善说此法!我等闻已信解受持。」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我今为汝重复宣说,汝当谛听谛受,如善作意,记念思惟。阿难!当知无有色相可得,离诸我执如实了知,既了知已观想此身,破坏不实非所爱乐。如是观察,离诸色相不生我执,我相灭已即了此身破坏不实,如是得住平等见。住是见者,即于诸蕴了达皆空,诸蕴既空,我及色相于何有见?

「复次,阿难!当知识所住处有其七种,非识住处有其二种。七识住处者:所谓若有色有众生,种种身种种想,是为第一识所住处。若有色有众生,种种身一想,所谓初禅天,此为第二识所住处。若有色有众生,一身种种想,所谓二禅天,是为第三识所住处。若有色有众生,一身一想,所谓三禅天,是为第四识所住处。若无色无众生,彼一切处离诸色想,都一虚空,所谓空无边处天,是为第五识所住处。若无色无众生,彼一切处离于空想,都惟一识,所谓识无边处天,是为第六识所住处。若无色无众生,彼一切处离识无边,都无所有,所谓无所有处天,是为第七识所住处。阿难!二种非识住处者:所谓若有色有众生,即无想天,是为第一非识住处。若无色无众生,于彼一切离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即非想非非想处天,是为第二非识住处。」

佛言阿难:「如是有色有众生,种种身种种想,是为第一识所住处。汝等诸苾刍!当如实了知,于行坐语言,常当称赞此等法门,广为他人分别演说。如是乃至第七识所住处,及二非识住处法门,亦复如是,于行坐语言,常当称赞诸佛所说,生净信心,如实了知;若了知者,即得慧解脱阿罗汉果。

「复次,阿难!当知有八解脱法门:所谓若内有色观外色,是为第一解脱。若内无色观外色,是为第二解脱。若身证清净解脱,是为第三解脱。若得清净已离诸色想,观一虚空无有边际,此观成已,是为第四空无边处解脱。若离空无边处,当观于识,識亦无边,此观成已,是为第五识无边处解脱。若离识无边处已,当观一切都无所有,此观成已是为第六无所有处解脱。若离无所有处已,当观非想非非想处,此观成已,是为第七非想非非想处解脱。若离是非想非非想处已,当灭受想住三摩地,彼身证已,是为第八灭受想解脱,如是名为八解脱法门。」

佛言阿难:「汝今当知,我先所说七识住处,二非识住处,及八解脱法门,汝等诸苾刍!如我所说如实了知,常当随喜称赞,复当如理修行。若于此等法门圆满通达者,是得二种解脱阿罗汉果。」

尔时,世尊说此经已,尊者阿难及诸苾刍,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大生义经

#佛教[超话]#【學佛Q&A】佛教與心靈環保 | #學佛問與答

《增一阿含經》說:「諸佛皆出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可知佛教的基本立場,便是為人類服務的。佛教雖常說一切眾生,能夠修道悟道的,確只限於人類。釋迦牟尼佛是以人間的肉身成道,表示凡有人身的,均有機會轉凡成聖。佛在成道之後,最初用來度脫五位比丘的法門,稱為「四聖諦」,那便是指出人類由於不悟一切現象都是變化無常的,所以生在眾苦之中竟然不以為苦,而且為了追求無常虛幻的五欲享受,並且希望保障能有繼續不斷的五欲之樂而造種種惡業,這便是「苦諦」及「苦集諦。」佛陀所悟的便是這個無常即空的事實,轉告五比丘應當以修戒、定、慧的三無漏學、八正道來滅除苦諦及苦集諦,便是「道諦」及「苦滅諦。」

佛法將人的身心,及其所處的時空環境,稱為「果報體」,又分成二部分,人的身心是「正報」,所處的時空環境是「依報」,此正依二報,便是人生及宇宙的全部,而此果報的動力中心,乃是業所形成的心識,稱為業識。由業識而形成具體的人,便是色、受、想、行、識的五蘊,其中色蘊是物質的眼耳鼻舌身的五根,此五根所接觸的是色聲香味觸的五塵;至於受、想、行、識的四蘊,是非物質的心理現象及精神現象。受苦報受樂報的是此五蘊身心,造惡業、造善業的也是此五蘊身心,因此五蘊所成的身心,是因造業而感得的果報,每一個人的五蘊身心所處的時空環境,也是由於造業而感得的果報,此即是說,每一個人的身命是業報體,每一個生命所處的時空環境,不論好或不好,也都是每一個生命各別擁有的業報體,此乃是一人一宇宙的生命觀及宇宙觀。

不過,若從佛的智慧來看,不論是個別的身心,或者是全體的宇宙,都不離無常的自然法則,任何一物都是無常的暫有,不是長久的恆有,故無不變的自性,故名為自性是空;五蘊所成的身心及其所處的時空環境,自性亦空。五蘊既空,凡夫所以為的我及我所有的一切,當然也是自性即空。自性空,即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的真諦。若能悟得此一切現象自性皆空的真諦,便證無我的涅槃,便從苦集二諦獲得解脫。所以《心經》開頭便說:「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是佛學的基本常識,也是以心為中心,而又抽離了一切不離一切的環保思想。

---本文摘自《學術論考II》

更多學佛Q&A https://t.cn/A657ejC3

#智慧 #佛教 #無常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也是厦门海关11月份以来连续查获的第四起涉嫌侵犯知识产权案件。耐克、彪马...】隔壁厦门的,11月19日,厦门海关接到“PUMA” 、“Nike”知识产权权利
  • 随后,向英雄家属的主治医师和郓城县负责同志详细询问了病人的病情,要求尽一切可能为病人提供救助。#腾讯新闻# 法网恢恢的动态:我是深圳女子华山遇害事件受害者的家属
  • 最后觉得奇骂骂说的挺对的,男朋友不好,老公不好,换一个对你好的不行了,自杀了,自己没了,人家换了个好的,图啥?憨龙一如既往的被主任痛批,我想完了,憨龙因为我的病
  • 有了单号会尽快整理出来)#大胃爱丽丝[超话]#紫菱是我17年玩儿微博之后第一批关注的博主也是关注时间最长也没有取关过的博主(当时是大号)后来因为个人原因开始用小
  • 总之,莫生气[允悲] 【感】一组漫画的启示:不管什么作品,用何种方式呈现,表达的都是作者的一种思想,不管这种思想是不是能被大家都接受,但毋庸置疑的是作者创作的过
  • 让我们人生如水吧,不需装饰,顺其自然地过自己的生活,面对这个让人留恋而伤心的世界,让人生如水,清澈见底,晶莹剔透。红尘漫漫,我的青春我的城,生活的小城依然繁华着
  • 在本次生活节中,支付宝以“给生活多点甜”为主题,联合飞猪、淘票票、饿了么等阿里内部经济体共同展开,覆盖了衣、食、住、住、行、娱乐等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双12支付宝
  • 短发这东西,真的是抵挡不住啊所以,我又没忍住[doge]看来我注定拍不了黑长直的温婉毕业照也和我告别已久想重新扎一夏的小丸子头彻底拜拜我要是不瘦个十斤都对不起我
  • 12.不管是朋友还是喜欢的人,经常不回复你发的消息,真就别想着能玩多好了,他们根本不care你。 认识你们让我觉得         ॰ॱ୨୧ॱ॰*  浪漫而美好
  • 继续回说圆明园,喜欢图三图四的阳光,有种眼光正好的感觉,心情也变得很美好,圆明园被毁之前的样子不知道,现在只剩一片废墟,对我们是一种警醒,但一直有种记仇的感觉,
  • 地支的相生也是根据五行相生而来,地支相克也是一样。圣父啊,是的,因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
  • 去看到自己的依恋模式,觉知自己对依恋的防御和矛盾,也许可以改善你的‘作’因为它不仅会影响你的亲密关系,也会影响你的亲子关系。很有可能是,你成了他很重要的客体,而
  • 当我们对外在的一切贪着不舍时,其实是在纵容内心的黑暗,它会吞噬真正的快乐;学会放下、谦让,这不是损失,而是给心灵腾出更多快乐的空间。当我们对外在的一切贪着不舍时
  • ”最后才明白:“行路难,不在山,不在水,只在人情反覆间”我们现在懂了“心,生来就是要碎的”“缘起即灭,缘生已空”我只愿“往日情怀酿作酒,换我余生长醉不复忧”希望
  • 但是比较伯希和得到的艺术品中所藏的幡,则很清楚地看到9世纪的敦煌是中国和印度两种风格紧密结合的。 在敦煌,特别是对菩萨像等的表现上,印度式和中国式手法的使用是同
  • 看了6本东野圭吾的小说, 看了李诞的冷场, 现在在看少女作家的梦和青春。 东野的书不会让人失望, 李诞的书看不太懂, 正如他所说,看过了跟没看过一样, 现在在看
  • !目前很多银行都不受理未成年人房屋,原因大家都知道,产证上有小孩或在小孩名下的时候,是要去份额的。
  • [微笑][微笑][微笑][微笑]原来我已经是有九个人亲签专的人了并且我他妈还不知情 刚刚翻出来的时候看着这个签名不像是印上去的 像是马克笔字迹 我还感叹怎么小恶
  • 买不到养乐多 导购说这个口感跟养乐多差不多 还让我尝了 嗯,是,口感差不多 虽然不是我想要的养乐多 可我还是买了 但是每次喝的时候心里还是在想养乐多 生活怎么总
  • #正能量[超话]#了凡四训(第五集―3) #净空老和尚#     #传统文化# 这是叙述,他前面三千桩善事求功名,他考取了举人,应验了,但是用了十年时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