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懂得一切教法互不相违的理念。 我们修传八大宗派的所有上师,其实都是同一位上师的幻化。就是释迦如来
~~ 法王如意宝 教言 [微笑][爱心][合十]

弘阿含的人,一旦用到“纯净”、“纯正”、“原始”、“佛陀时代的”标签来标志阿含的时候,那么,他暗示的“非纯净”、“非纯正”、“非原始”、“非佛陀时代”的,通常指大乘和密乘,而且是最最最反对的那部分。在中国佛教进入大乘时代以后,虽然完全承认阿含经典是佛陀的智慧,但是,在实际修学的过程中,已经很少会成体系地把阿含经典纳入到闻思修的体系,这一方面,是大乘佛教的前行基础中已经含摄了阿含中表达的东西,而另一方面,就是阿含经典的风格,和《华严经》《法华经》《大宝积经》这样的大乘经典和密续,行文风格差异很大,不圆融的人会疑惑,怎么佛教的经典的风格差异会这么大。其实接受阿含,非议大乘的人,都具有的一个逻辑基础,就是,阿含经典和大乘经典、密宗经典的行文风格差异太大,后面的越来越像神话故事。
其实,这个就像小学的课程和初中高中的课程,差异也很大呀。但是,这个就成了他们那些以自我认知为主的人作为切入点了来攻击大乘和密乘作为依据了,所以我们要学会宗派之间圆融,不轻视小乘,更不能高抬大乘,更不能攻击密乘,自赞毁他,这样的就是主观意识把自己送进地狱了。一个真正圆融的大德绝对不会去自赞毁他,讲法也会圆融对待的。
阿含经和大乘经除了语言风格上的差异,还有一个关键的差异点,就是阿含经可以用思维心理解,非常符合逻辑。宗阿含谤大乘和密乘的人,就是太理性了,理性到无法突破理性,其实还是不够理性,完全用逻辑来看待问题,不知道逻辑的局限性。这才造成印顺法师用逻辑来解释中观,用思维心揣摩佛意,得出阿弥陀佛是太阳神的化身这样的观点。这样的案例特别多,金庸皈依佛教就是觉得阿含亲切,后来读到大乘经觉得很假,心里面矛盾,最后用"大乘经有很多方便妄语"解决了心里的矛盾。像金庸这样绝顶聪明的人自学佛经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何况是一般人了。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节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自己送进了地狱不得解脱。愿生生世世不舍菩提心[合十]

當你看到別人在做惡,要為他們感到悲憫。你會對某些特定的感官對境感到貪愛或是嫌惡,這種情況是完全可能發生的;放棄那樣的感受吧。

當你對某些吸引人的事物感到戀執,或是對某些令人厭惡的事物感到反感時,要了解那是自心的迷惑,只不過是奇幻的幻相而已。自心的迷惑,只不過是奇幻的幻。

你應瞭解因果的重要法則:要避免任何惡行,而即便是最微小的善行都要去做。這就是正道,就是佛陀教法的精髓,就是智慧的要點。

蓮花生大師
《蓮師心要建言》

灵山不远,彼岸非遥

净慧长老 赵州茶馆 2022-11-01 06:27 发表于湖北

我们天天在这里经行、打坐、止语,种种活动,总括起来就叫修行、修道。

修行者,修正言行;修道者,就是修治、修理、修整、修通人生道路。

我们每个人的道路本来应该是一直通向佛国净土,通向究竟涅盘,通向菩提彼岸的,但是这条路上布满了陷阱、长满了荆棘,我们每走一步都有可能掉入陷阱,或者被荆棘拦住去路。

所以我们要修,剪除人生道路上的各种荆棘,绕开人生道路上的种种陷阱,才能顺利到达菩提彼岸。

所谓修道,从方法上来讲就是这个意义;从目标上来讲,就是通过这条道路到达彼岸,彼岸就是道。

古人讲“道在寻常”。道在什么地方?彼岸非遥,灵山不远。不需要动半步,不需要花半分钱的车费,就是彼岸。

这个道理听起来玄妙得不得了,但是我们只要认真思考一下,就能明白道与非道在同一个地方。

我们回想一下十年前的四祖寺和今天的四祖寺,十年前的四祖寺是满目疮痍、蔓草荒烟、断垣残壁、一片荒凉;十年后的四祖寺亭台楼阁、道场庄严、海众和合。

这中间有没有距离?一点距离也没有。就是在原来的地方,经过努力就能把它改变。人生的道路何尝不是如此呢?解脱的道路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历代高僧大德、十方诸佛菩萨,都是从一个业障深重的凡夫开始修行,为什么他们就能到达人生的光辉顶点呢?

他们得到了法,有了道,认真努力,克服困难,所以能够圆满地解除一切痛苦,达到清凉自在。

还是那个人,还是那个生命,还是那个心性,不过是来了一个彻底的转变。所谓转烦恼成菩提,转生死成涅盘,转识成智,根本来说,就是转迷成悟。迷与悟、凡与圣、佛与众生,反掌覆掌之间。

禅宗提倡顿教法门,一念回光,即同本得,一念之间就能够转变,这就是无上的顿教。只要敢于承担,这绝对不是空话,不是幻想。

六祖大师现身说法,做出了千古榜样。他从一个卖柴的青年人,一念顿悟,就传佛心印,成为第六代祖师。

他的法语,被人记录下来成为《坛经》,千古以来,在藏经里边,在中华文化里边,在人类文明史上,闪闪发光,长久地指导着人们的修行,指导着人们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魔军,成为成佛作祖的精神动力。
所以,只要敢于直下承当,修道是极容易的事情。道就在当下,就在寻常日用中。扬眉瞬目、举足动步、开言吐语,都没有离开道,都有悟道的机会,都有了道的可能,只是我们当面错过。

就等于世间的事情一样,我们要成功,要发财,要成为一个伟人,从哪里做起呢?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在找机会、等机会,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觉得要成就一番事业,一定是另有途径,另有诀窍,其实不然。

唯一的诀窍,就是晓得抓机会,不是等机会。唯一的诀窍就是要勤奋,不能懒惰。一切的成就,都是在懒惰中当面错过,一切的成就也是在勤奋努力中不断得到落实兑现。

我们都可能听说过社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他们的发迹很平凡。他们做的事,都是些人们看不起眼的事情。可是人家就是在不起眼的工作当中成就了,发家致富了,成为伟人了。

世间的事如此,出世间的事更是如此。我们打开佛经一看,打开祖师语录一看,哪一位菩萨在因地中修行不是从最平凡的事做起?哪一位祖师不是从最被人看不起的工作开始自己的勤苦修行?(文字选自净慧长老《禅堂夜话》)


一、忙是人生的滋养剂

一个人如果怕做事,偷懒,如何会有成就?人之会起烦恼心、不安,都是因为不懂得用功、时间太多所致,所以忙是人生的滋养剂。

忙,是多数人的生活形态,只是每个人所忙的事情不一样。有的人为国家忙,有的人为社会忙,有的为家庭忙,有的人为自己忙。忙,是整个人类所不能少的生活。人要不忙,除非他让金钱去替自己忙;再要不忙,两手一摊,双脚一伸,跟死神打交道,就不会忙了。

“忙”,也有不同的层次:

1、气定神闲的忙。

同样是忙,有的人忙得一团纷乱,忙得很辛苦;有智慧的人,按部就班,忙得气定神闲。所谓“人忙心不忙”,有的人懂得交办,有的人懂得授权,有的人懂得分工,有的人懂得指挥。很多复杂的事物,经过能干的人化繁就简、提纲挈领,虽然事情多,但一点也不觉得忙。因此,懂得忙中偷闲的人,就是再忙也有安闲的时刻,不至于忙得讨厌生活、讨厌忙,他反而喜爱忙,从忙的当中只觉得人生很充实。这样的忙,人生会活得很有意义。

2、心浮气躁的忙。

有的人不会忙,做事没有条理,不分轻重,不分先后,乱忙一气,忙得自己心浮气躁。我们看苍蝇、蚊子投窗想要寻找出路,它猛撞玻璃,不知道旁边有空隙可以钻出。我们再看成群的蚂蚁忙着奔来跑去,但它们有分工、有讯号、有指挥,忙得有条理。有的人跟瞎撞的蚊蝇一样,口口声声说忙,只是乱忙。人要懂得分轻重缓急去做事,举重若轻,才不至于忙得心浮气躁。

3、开开心心的忙。

忙是生活的意义,忙是生命的动力,忙的人生是骄傲的人生。你看,工商大亨哪个不忙?官员领导们有谁说他不忙?忙带来生活的充实,带来生命的意义,带来事业的成就,带来财富的增加。人要忙,而且要忙得欢喜,忙得快乐。假如一个人不肯忙,表示他的生命已经没有光彩了。忙是有用,不忙就没有用;没有用的人生,谁会在乎他的存在呢?所以,人要开开心心地忙,为充实生活而忙。

4、不甘不愿的忙。

有的人忙得心不甘情不愿,那是最苦的人生。忙得不甘愿的人,必然是他没有从忙中得到快乐,没有体会到身心寄托的地方就是忙——不忙做什么呢?当然,有人会说:“为谁作嫁为谁忙?”因为他不懂人生为什么要忙,当然不甘愿帮人家的忙。其实世间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白干的活,你帮人家的忙就是帮自己的忙。不愿意忙的人应转化观念:一切为人忙的事,对自己都有益,例如可以升官,可以升级,可以得奖,甚至可以放慰劳假。假如你能想到一切的忙与自己的未来都有关系有帮助,懂得忙就是营养、忙就是力量、忙就是成就,你可能反而会问:“人生为什么不要忙呢?”

二、贫富贵贱

我们活在人间,必须有一些资粮。世间有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意思是日常生活要有起码的条件。可惜人们错把追求物质当作了人生的目的,发展出计较与比较之后的贫富差别,比如“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富家一席酒,穷汉半年粮”、“宁吃少年苦,不受老来贫”、“有钱能使鬼推磨,无钱难倒英雄汉”,这些都是来自民间深刻的感叹。贫与富自有其因果来由,以下四点说明:

1、富足来自知足。

知足第一富,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正是安贫乐道的典范。一个人拥有再多,如果内心不知满足,那种精神上的贫穷更加可怜!所以,人的富足并不是看在金钱数字上的多少,而是看一个人知足与否。

2、尊贵来自谦卑。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由于水性谦下,总是往低处流,所以世间万物都受到流水默默的哺育。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冰川所蕴育的恒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怒江、长江、黄河、湄公河等七大河流,供给了印、中、尼、泰等数十亿人民的水源。山顶上冰雪的高贵,恰是来自谦下的流水。有德的君子,他的尊贵,正是他的谦下利民而不自以为崇高。

3、贫穷来自吝啬。

什么是真正的穷人?欲望无穷是一种心的贫穷。人的心田不是用来生长欲望的,而是用来生长菩提慧命以圆满人生。其实,任何人出生,这宇宙间的财富都有他的一份,所谓“一枝草,一点露”。而要取得财富,必须先把手掌放开。如果你始终紧握着手里的旧物,又如何能取得新的资源呢?想要圆满人生,首先要有“同体共生”的认识,能“喜舍”才是真正的富有。

4、卑贱来自傲慢。

傲慢就是自大,就是以己之长辱他之短。佛经云:“若骄慢生,则长养一切杂染之法。心不谦下,由此则生死轮转,受无穷苦。”凡夫不知宿命,故常骄慢,因为骄慢,所以不畏造恶受果报、不愿悔过,也不精进于修行万善。

所以,人之富是知满足,人之贵是能谦下,人之贫是不知舍,人之卑贱是因为骄慢自大。

三、夫妻之道有三等

感情的交流,以公理正义为原则;语言的沟通,以体谅包容为雅量;人我的相处,以不违情理为自然;金钱的运用,以量入量出为正常。

夫妻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夫妇之道有三等,你是哪一个等的呢?有以下六点参考:

上等的丈夫会想到太太忙于工作,还要忙于家务,必定辛苦,下班回到家里,他会体恤太太的辛劳,协助太太操持家事。

中等的丈夫,不会帮忙做家事,回到家里,虽然喝茶看报纸,但至少嘴巴还会赞美太太,感谢太太的付出。如此,太太再怎么辛苦,也能甘之如饴。

下等的丈夫,回到家里,就是一副自己最辛苦、自以为对家庭付出最多的姿态。要么嫌太太菜煮得不好,要么嫌太太不会打扮,看不顺眼,东嫌西嫌,气势凌人。

上等的太太,治家整洁,贤惠有礼。俗语说:“家有良妻,如国有良相。”一位贤良妻子能开源节流,将家打理得妥当,维护环境整洁,态度温敬柔软,周到体贴,行仪慈孝和顺,让先生无后顾之忧。

中等的太太,慰问、赞美丈夫的辛劳。莎士比亚说:“一个好妻子,除了处理家务外,还兼有慈母、良伴、恋人三种身份。”所以,治家能力差一点的太太,至少要能多说好话,要常常慰问、赞美丈夫的辛劳与付出。

下等的太太,不但不善于治家,丈夫辛苦一天回到家时她还会喋喋不休,要么嫌弃他的职业赚钱太少,要么埋怨住得不好、穿得不暖,如此只会让丈夫觉得家如监狱。

很多失败的婚姻都是因为不能谅解对方的辛劳,不能体会对方的付出。所以,夫妇之道从互相欣赏、互相体谅开始,遇到困难险阻时能互助斩荆、共离困境,婚姻才能美满。
#情感##
每日一禅# https://t.cn/A6xmILys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最新最全!一图读懂8省市新高考改革方案
  • 哈佛的学生都在看这种视频,每天 15 分钟,英语水平暴增
  • 重磅!中注协公布2018注会考试合格率!审计通过率已超31%!2019注会考试趋势同曝光!
  • 一大波老师被实名举报!
  • 这张请假条居然能让语文老师“集体传阅”,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 特别关注!新版《各学科答题规范》官方要求,请转给身边每位考生!
  • 第十六届南方医科大学英语演讲大赛通知
  • 2035年养老金将耗尽?人社部回应了→
  • 韩国网友号召为螺蛳粉申请非遗????
  • 惊呆了!素媛凶手将被释放具体是什么情况?这到底是个什么梗
  • 迪士尼收购福克斯、Netflix上位,好莱坞“新六大”重新洗牌
  • 6省份深度老龄化,两因素叠加导致,将面临什么问题?
  • 首款产后抑郁症药问世、小猪佩奇被批性别歧视、东京奥运火炬揭晓丨今日天下
  • 郑爽发布会扇嘴巴,演绎“疼痛”青春 网友:是个狠人
  • 三星长女滥用麻醉 网友却纷纷提起“凤凰男”前夫
  • 关晓彤晒清宫装造型,手拿小帕娇羞动人,话题一夜之间上热搜!
  • 阴曹地府货币发行量即将输给委内瑞拉
  • 刀锋|重磅!科创板首批名单出炉(概念股大全)
  • 沪指坚守3100点?写在跌破2440之前...
  • 流浪大师真实身份是什么?抖音流浪大师背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