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止】,不是强势,只是蔡依林的形象让你们联想到我好像也很强势,你们都是盲人摸象. ​​​各方的理解都有偏差,虽然我也经常翻译错误经常情绪受布阵影响不稳定,但你们对我的认知仅从微博发表的文字和比喻是不准确的,凡有言说皆无实义,真意无言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连字根都多余。我是不得已要发表微博。) ​​​

#每日一道# 【先秦道家的“大”美境界】

古往今来,“大”与“美”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相提并论时“大”往往带有“美”的含义和特征,本文主要梳理了“大”在诸子前和老庄思想中作为美学范畴的发展历程,体会“大”美内涵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一、“大”范畴的出现

对“大”的论述最早可追溯到《周易》,《易传·文言·乾》:“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是说乾的造化之美、生育万物之德使普天下得其利而又不言所利,达到美的极至。这里的“大”显然指的是最大的美德。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关于吴公子季札于鲁观周乐的记载:“为之歌 《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其中的“大”充满了对齐国泱泱大国之风和对秦国行诸夏之声,承西周旧疆博大气势的赞美。这些“大”的使用均带有了审美意味。

二、从“大”走向“大”美

(一)老子之大——“大道至美”

先秦儒家道家都有对“大”的论述,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首先从哲学角度深化了对“大”的研究。也是庄子关于“大”的美学思想来源和基础,老子的“大”与“道”同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产生之前,浑然一体的、独立永恒运行的、诞生万物的存在,无法知道它的名字,只能勉强给它命名为“大”。所以,也只能借助音乐以及形象的感悟来解释“大”,同时也是在解释“道”。“大音希声”和“大象无形”“音”与“象”都有视听上的美感共通性,只不过老子重点是从“道”的自我生成角度来谈“大”,将“大”看作是“道”的同义语,是纯粹、无限的意思。以“大”为美,即以“纯粹”为美。老子在美学范围内规定了最高层次的美所具备的属性,可以这样说,在“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中就已明确地把“大”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来使用,但老子的这一说法实际还是借助对审美体验的经验来说明“道”是人们感官所不能把握的东西,“大”所表现出的“道境”就是老子大道至美的理想境界。

(二)庄子之“大”——“天地有大美”

相比于老子,庄子把“大”引入了更深层次审美的范畴。庄子用批判性思维论证了“大”与“小”的相对性,以及片面追求“以大为美”的狭隘和荒谬,受老子哲学思想的影响,庄子将“大”与“美”明确分开,庄子认为“大”是“道”命名与解释,“道”是万物存在的本原,是容纳万有的无限,“大”体现的正是“道”顺应自然又不为一切有限事物所束缚的最大自由,是自然无为又无所不能的无限力量,是纯粹自由与力量的完美结合。

庄子喜爱并善于用“大”字作为修饰语,自然物象(一系列具有独特意蕴的动植物形象):“大鹏”、 “大木”、“大樽”、“大炉”等等。自然境象(以空间形式存在):如“大川”、“大海”、“大泽” 等等。极端自然气候:“大浸”、“大旱`、“大风”等等。抽象的道德与精神:“大人”、“大道”、“大仁”、“大梦”、“大戒”、“大恐”等。以及文学艺术中的“大美”、“大象”与“大音”在这些“大”的使用的过程中,也客观地道出了何者为“大”及其具体体现。

庄子曾明确地指出何者为“大”,《天地篇》中载:“夫子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之谓大,行不崖异之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庄子重新定义了“仁”与“德”这类儒家思想中传统道德范畴,也定义了“大”是融合不同的意思。庄子之“大”是以顺应自然为始,以“齐万物”为途,以走向“万物与我为一”的大化流行境界为终的过程。从这一点看,“大”与“道”相通。也就是一切可以体现大化流行的自然之“道”的万事万物之间的相互融合都可以称为“大”。而庄子所提出的“大”美,就要既“美”且“大”,“大”美,是一种无限的美。

《庄子·天道》曰:昔者舜问于尧曰:“天王之用心何如?”尧曰:“吾不敖无告,不废穷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妇人。此吾所以用心已。”舜曰:“美则美矣,而未大也。”尧曰:“然则何如?”舜曰:“天德而出宁,日月照而四时行,若昼夜之有经,云行而雨施矣。”尧曰:“胶胶扰扰乎!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也。”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尧舜之所共美也。故古之王天下者,奚为哉?天地而已矣。庄子认为对那些孤苦者的不弃,对死者的悲悯,对弱者的同情与善行可以称作“美”,却不能称作“大”,只有像天地之间的日月轮照、四时运作、昼夜更替、云行雨降,才可称为“大”。天地是“大”的,同时也是“美”的。前者的“美”是儒家思想层面上道德修养之美,后者的“美”是来源于天地之“大”,来源于超越道德层面而充满崇高之感的无限的“大”,因而才能为古之圣人所共认为“美”。
以“大”为美的审美观渗透在庄子对整个自然宇宙、道德伦理与文学艺术的关照之中,庄子笔下的“大物”与“大境”无一不是承载了“道性”与诗性。

三、总结

从“大”到“大”美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大”美之所以是真正的美,其根本原因在于追求“大”的无限所带来的自由和“大”而无用以成就的大用。只有以诗性的眼光去审视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才能深刻体会“大”美的审美内涵,正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描绘“雄浑”境界所说∶“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大”美思想中包容天地、涵盖万有的宇宙情怀,人与自然高度谐和、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正是现代人格美学和生态美学孜孜寻求、努力召唤的理想境界,也是我们今天生态文明建设和理想人格价值观的培养的重要精神源泉。

央视的《诗画中国》文化节目真心不错,通过展示大博物馆各具特色的馆藏诗画作品,邀请专家名人深度解读,观看者从中了解、欣赏作品,有所受益。
今晚播出第五期,带来《落花游鱼图》卷、《出水芙蓉图》页、宋人《摹顾恺之斫琴图》卷、《牡丹二十四种图》卷、《长江万里图》卷五幅传世佳作,赏心悦目。
“何烦故挥弄,风弦自有声。”古琴演奏家、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王鹏作为开卷人,用唐代古琴【大雅】弹奏琴曲《酒狂》。伴着悠扬的琴声,青年演员周帅以戏剧表演的方式还原古人一凿一斧制作古琴的画面。王鹏还逐一介绍了宋、元、明时期的古琴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所用【太古遗音】古琴并即兴抚琴,让观众感受古人的匠心独运,感受穿越千百年的悠悠琴声,感受那份“清雅和淡”的审美情趣和中正平和的人生态度。
也算是巧合,上月去省博物院看了《大音希声》古琴文化与艺术展,有幸看到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唐琴【彩凤鸣岐】,也有王鹏斫制的几床古琴。
精彩文化节目值得关注推广。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贝嫂晒家人团聚照
  • 李艺彤为直播道歉
  • 美国发生火车脱轨
  • 央视调查旧手机
  • 科比球衣退役仪式,李易峰录视频致敬:不说再见,感谢有你!
  • 宜家涉嫌巨额逃税 遭欧盟调查涉嫌金额10亿欧元
  • 莎普爱思股票跌停
  • 日磁悬浮丑闻升级
  • 太阳明年将完婚
  • 贝克汉姆晒假期照 小七贝嫂对望融化粉丝
  • 帅炸!美国机场驱鸟犬走红,网友称这狗太帅看一眼就爱上了!
  • 居民楼现2亿钞票,用坏3台点钞机!
  • 卡卡宣布退役,感谢青春有你相陪
  • 赫子铭发声明:我不是渣男不要钱!何洁:你就是想弄死我!
  • 莎普爱思股票跌停 滴眼液生产销售已受到影响
  • 11月房价出炉!济南房价连降四个月,青岛小幅上升...
  • SHINee成员金钟铉疑烧炭自杀身亡,生前简讯曾透露:好辛苦。
  • 贝嫂维多利亚晒一家人团聚照 小七被哥哥们包围
  • 李艺彤为直播道歉,十八线女团戏真多
  • 机场驱鸟犬走红,网友直呼帅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