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办法,
神秀大师把自己的修行体会,
写在了墙上。
  
“ 偈曰 :
‘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这个境界非常了不起。

我们凡夫的身是烦恼,
他这里身是菩提树。

神秀大师的身体,
非常清净,

像觉悟的树一样,
可以承载觉悟的智慧。

心如明镜台,
心极其清净,
禅定功深,
智慧明了。

但是,
还是会有烦恼,
会有杂念,
就像尘埃。

“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

还在不断地用戒定慧三学来用功,
使自己清净的身心不受尘埃的染污。
  
像神秀大师这种境界,
放到现在这个时代是难得一见的。

自己学禅二十多年,
有一个顺口溜 :

“ 身如烦恼树,
心似密见林,
学禅二十年,
尚未脱俗气。”

跟祖师比,
距离遥远。

但是五祖大师如何评价他此时的境界呢?
  
“ 祖曰 :
‘ 汝作此偈,
未见本性,
只到门外,
未入门内。

如此见解,
觅无上菩提,
了不可得。’”

到了
“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 的境界,

居然还在禅宗的门外,
尚未入门,

以此智慧觅无上菩提,
根本就没门。

这就是禅法的严肃性。
  
“ 无上菩提,
须得言下识自本心,
见自本性,
不生不灭。”

无上的菩提,
就是无上的觉悟、
禅宗所直传的佛心,

需要言下识自本心,
见到不生不灭的真性。

同时,
“ 于一切时中,
念念自见 ”,

在一切时间、
一切地点,

念念现前才可以。

“ 万法无滞,
一真一切真,
万境自如如。”

一切法都不是障碍。

一切五蕴的幻境,
皆变成真如妙用,
纯一真心。

山河大地,
皆是菩提妙心。

“ 如如之心,
即是真实。”

这个如如不动的禅心,
即是万事万物的真实本体。

“ 若如是见,
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只有见到这样的境界,
才是无上菩提之自性,
才有资格入祖位。

这是禅宗的命脉。
  
五祖大师很慈悲,
安慰他说 :

“ 汝且去,
一两日思惟,
更作一偈,
将来吾看。

汝偈若入得门,
付汝衣法。”

总是给人机会。

说你先回去,
仔细体会体会,
再写一个偈子,
如果合格,
还有机会。
  
神秀大师在廊间题写的这一首偈颂,
很快被道场大众传唱。

五祖大师也很鼓励他,
说只要依此偈修行,
就能够不堕恶道。

说得很明白,
“ 不堕恶道 ”
“ 有大利益 ”,

并没有说可以直了成佛。
  
在碓坊里舂米的行者卢惠能,
听到有沙弥童子持诵这首偈颂,
一听就知道没入门。

后来一了解,
知道老和尚要传法,

于是他让人引导,
来到堂前,
平常他都不来这个地方。

这时他让一位姓张的别驾,
帮他也写一首偈子。

大家当时都很奇怪,
说你一个行者,

也要掺和这件事?

大家都很不屑。
  
惠能大师说 :

“ 欲学无上菩提,
不得轻于初学。

下下人有上上智,
上上人有没意智。

若轻人,
便有无量无边罪。”

说你们不要小看人。

众人说那好,
既然你这么自信,
赶紧说吧。
  
结果惠能大师一开口,
举众皆惊。

“ 偈曰 :
‘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大家都愣了,
原来道场里谁都可以使唤的行者,
是位肉身菩萨。
  
五祖大师担心有人嫉妒惠能大师,
赶紧把鞋脱下来擦掉了偈语,

当众说,
这个也没见性,
不要当回事。
  
但是到了第二天,
他悄悄来到惠能大师修苦行的碓坊。

“ 见能腰石舂米,
语曰 :

‘ 求道之人,
为法忘躯,
当如是乎!’

乃问曰 :
‘ 米熟也未?’

惠能曰 :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一千多人吃的饭,
得要多少米呀,
舂米的任务很重。

惠能大师身量小,
怎么办呢?

为了把这件事做好,
他在腰上绑了块石头,
增加自己的体重,
因此腰部受损。

五祖大师就很感慨,
说求道的人为法忘躯,

应该如是精进,
这就是大家的榜样。

然后五祖就问他
“ 米熟也未?”

其实这是一句暗语,
怎么样,
开悟了吗?

惠能回答 :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米已经舂好了,
但是还有点不干净,
需要筛。

什么意思呢?

见道了,
但是还不透彻。
  
惠能大师没有广学经教,
到了
“ 本来无一物 ” 的境界,

也就是教下所讲的法我空境界,
类似的说法,

还有
“ 若人识得心,
大地无寸土 ”

“ 虚空粉碎,
大地平沉 ”

“ 泥牛入海无消息 ”,

讲的都是禅宗的重关境界,
这时能够泯一切相,
一切现象不再是障碍,

但是还有无相的执著,
所谓还有微细的能所。

惠能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知道那还不成熟、
不透彻,

完全不以为意。
  
《 坛经 》 的后面,
惠能大师针对大通和尚给智常禅师的开示,

有一首偈颂,
讲的就是这个阶段的局限性 :

“ 不见一法存无见,
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
自己灵光常显现。”

不见一法,
还有无相境,

就好比还有一层薄云,
遮住了本有的智慧,
不得透彻。
  
“ 不知一法守空知,
还如太虚生闪电。”

不知一法,
住于这样的空知当中,
就好比太虚中有闪电一样,

有极微细、
极迅猛的妄念流注。
  
如果认此为了义的佛之境界,
认为这就是到家了,

那就会错认路头,
错失提升机会,
不会再有更透彻的境界。

所以叫
“ 此之知见瞥然兴,
错认何曾解方便 ”。
  
这个时候应该如何用功呢?

“ 汝当一念自知非 ”,

这时应该反观己心的过患,
就能够破除无明,

打开本有的灵光,
让它念念现前。

这是六祖大师彻悟以后对智常禅师的开示。
  
当时六祖大师到了这个境界,
以他自己的能力,
不能够马上进一步突破。

但是他以自己的宿慧,
知道这个境界还不行,

“ 米熟久矣,
犹欠筛在。”

六祖大师彻悟此心的因缘
  
五祖弘忍大师用锡杖拄地板三下,
就离开了。

惠能大师心知这是一个信号,
于是晚上三更,
他悄悄来到丈室,
这时五祖大师正在等着他,

然后
“ 以袈裟遮围,
不令人见 ”。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传法因缘,
直接涉及到释迦牟尼佛教法下,

三大语系佛法中受众最广的汉传佛教的高度,直接涉及到整个汉地众生的法身慧命。
  
五祖大师
“ 为说 《 金刚经 》,
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讲到
《 金刚经 》 的三分之一,

第十品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的时候,

惠能大师
“ 言下大悟,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这时自性与万法才彻底统一,
打开了佛智,
真正地彻悟。
  
于是他就向五祖大师汇报,
来表达他的悟境 :

“ 何期自性,
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
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
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
能生万法!”

何期,
就是
“ 原来 ” 或
“ 谁曾想 ” 的意思,

原来自性本自清净,
本不生灭,
本自具足,
本无动摇,
能生万法!

这时惠能大师,
全身揽入法界,

法界即自身,
自身即法界。

《 楞严经 》 中
讲此时的境界,
用了一个比喻,

“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
皆即菩提妙明元心,
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
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
若存若亡,

如湛巨海流一浮沤,
起灭无从。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这是对
“ 但用此心,
直了成佛 ” 的

“ 此心 ”
最好的注解。
  
“ 祖知悟本性,
谓惠能曰 :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若识自本心,
见自本性,

即名丈夫、
天人师、
佛。’”

五祖大师这时知道卢行者彻悟了,
这才是真正的明心见性 ——
到家的境界。
  
“ 不识本心,
学法无益。”

不识本心,
学法没有真实利益。

这是站在成佛第一义的高度来说。

因为佛性本自具足,
在圣不增在凡不减,
关键在于打开本心,
其他的都是因缘法。

但是站在世俗谛的角度,
对于我们来说,
一瞻一礼都有功德,

所以
“ 若人散乱心,
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
皆已成佛道 ”。

哪怕我们以妄想心到了寺院,
称诵一句佛号,
都是成佛的因。

这是从两个层面来讲的,
不可偏废。

《 坛经 》 里面讲的
很多都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知识、
概念、
结论,

都是为了对治我们种种的邪见,
非常活泼,

我们不能断章取义,
执于一端。
  
这是六祖惠能大师发明
“ 此心 ”、

彻悟
“ 菩提自性 ” 的
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相当于禅宗三关 ——
初关、
重关、
牢关。

禅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也经常引起误解,
我们看看六祖大师如何开示。
  
六祖开示智通禅师说 :

“ 三身者,
清净法身,
汝之性也;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千百亿化身,
汝之行也。

若离本性,
别说三身,
即名有身无智。

若悟三身无有自性,
即名四智菩提。

听吾偈曰 :
‘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
谛信永无迷。

莫学驰求者,
终日说菩提。’”
  
法报化三身,
是我们修行总的目标,

那么六祖大师如何来开示禅宗所成就的三身佛的内涵呢?
  
“ 清净法身,
汝之性也。”

我们本有的菩提自性就是清净法身;

“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打开菩提自性,
彻悟自性的智慧,
即圆满报身;

“ 千百亿化身,
汝之行也。”

利益众生的菩萨行,
一切身口意的运作都是我们的化身。
  
那么本性与三身的关系呢?

“ 若离本性,
别说三身,
即名有身无智。”

如果离开本性说三身,
那么三身就没有智,
此时就谈不上什么三身。
  
“ 若悟三身无有自性,
即名四智菩提。”

如果了悟三身并非实有,
也就是没有遍计所执自性,
那么就证得了四智。

对于报身无有自性可以这样理解 :

报身有两种,
一个是他受用,
一个是自受用。

前面讲的
“ 圆满报身,
汝之智也 ”
是自受用报身,

是证悟法身的智慧;

菩萨的色身,
是他受用报身,

不同的福德因缘,
感得不同,

与众生的缘不同,
众生看到的也不一样。

千百亿化身,
指的是我们利益众生的身口意三业的运作。
  
能够了知三身无有自性,
就能够打开法身所具备的四智菩提,

所以叫
“ 自性具三身,
发明成四智 ”。

禅宗所成就的三身,
是自性三身。

直接发明自性,
然后打开四智。

诸佛所具有的四智,

就是大圆镜智、
平等性智、
妙观察智、
成所作智,

它对应我们凡夫的八识。

以肉身直入佛智,
这叫
“ 不离见闻缘,
超然登佛地 ”,

这是禅宗顿悟成佛的法门。
  
对于四智的内涵,
六祖大师接下来又开示说 :

“ 大圆镜智性清净,
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
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
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
繁兴永处那伽定。”

大圆镜智是指我们清净的本心;

“ 平等性智心无病 ”,
这时第七末那识已经转变了,

不再有一切凡夫所共有的根本心病 ——
我执;

那么妙观察智呢?

第六意识转变为妙观察智,
它清净无染,

观察一切事物没有执取,
见一切法而不起分别想;

前五识则转变为成所作智,
这是利益众生的悲用。
  
一定要打开大圆镜智,
“ 在千人万人中,
不背一人,
不向一人 ”,

这才能称为禅师。

如何成就四智?
  
“ 五八六七果因转 ”,

“ 六七因中转,
五八果上圆 ”。

第六意识和第七末那识在因地转成智慧以后,

第八阿赖耶识和前五识在果地才能圆满。
  
若依教下唯识宗的教理,
第六意识第一次转智是在初地;

第二次转智是在七地末八地初,
证得无生法忍;

第六意识彻底转成妙观察智是在佛智境界。

那么第六意识一转,
末那识跟着转,
第六意识转变成妙观察智,
第七末那识同时跟着转变成平等性智。

此时,
阿赖耶识才转成大圆镜智;

前五识,
跟着转变为成所作智。

这是八识转智的次第,
是基本规律。
  
那么禅宗的祖师,
于转处不留情,
念念亲见本性,
不管动静,

都恒与法身相应,
处于那伽大定之中,

这时八识同时圆成四智,
这是禅宗不共的修行路线。

菩提自性在何处?
  
《 坛经 》 中
六祖大师这样开示 :

“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我们生命的真性是本有的觉知之性,
菩提妙心我们本有。

但是,
由于我们没有认识它,

所以
“ 起心即是妄 ”,
起心动念都是妄念。

“ 净心在妄中 ”,
我们清净的本心就在我们的妄念中。

那么如何来把它发明呢?

“ 但正无三障 ”,

只要把我们的种种妄心、
邪见都止息,

就能够打开我们本有的觉性,
破除三障。
  
《 坛经 》中
还开示 :

“ 真如有性,
所以起念;

真如若无,
眼耳色声当时即坏。”

正是因为有真如妙心,
所以我们才能起念,

真如若无,
眼耳色声 ——
我们的根身世界当时即坏。

我们之所以有
“ 在眼曰见、
在耳曰闻、
在手执捉、
在足运奔 ”
这样的生命基本特征和能力,

正是由于我们有无限自由、
无限广大的觉性。

这是不可复制的,
不是进化而来的,
不是从哪里生出来的,
也不会死去。

人工智能再发达,
也不可能有佛性,
这是我们学禅之人应该特别明确的一个认知。
  
《 坛经 》 中
还开示 :

“ 若能心中自见真,
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
起心总是大痴人。”

如果能在我们的妄心中见真心,
打开了真心,
也就是发明了此心,

“ 有真即是成佛因 ”,
这才是成佛的正因,
直了成佛。

“ 不见自性外觅佛 ”,
不见自己的觉性,

然后向外去找佛,
“ 起心总是大痴人 ”,
一动念就错了,

所以叫
“ 起心即错,
动念即乖 ”,

不能向外去找觉悟,
不能向外去觅佛。

菩提自性与觉知心的关系
  
我们凡夫此刻的觉知心,
生灭不停,
是我们生命最亲切的运作。

过去的种种记忆、
发生的种种故事,

不管是世界的、
自然的,

还是生命境界的、
社会的、
人文的,

都永远停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融入进了我们的生命之流;

未来,
尚未发生。

所以对于我们凡夫来说,

过去、
未来的心显然是不可触及的,

但是我们可以把握此时此刻的心,
我们一切的生活都由此展开。
  
所以,
不能离开此时此刻的觉知心去找菩提自性,
去找真心。

祖师开示,
“ 净心在妄中 ”,

菩提自性就在我们此时此刻的觉知心中;

但是我们的觉知心,
它又不是真心。

这两者的关系就像波浪和水一样,
也可以说像冰和水的关系。

当我们处于冰的状态,
它本身不是水,
不具备水滋润万物的特征;

但是,
你也不能离开冰去找水。
  
有人认为前念已过,
后念未至,
中间那段看似没有妄念,

所谓了了分明的状态就是真如,
这是极其糟糕的错误认知。

就好比我们认为一个波浪过去了,
后面那个波浪还没来,
中间那段看似平静的状态就是纯粹的水。

这个错误很严重。

从妄心到真心,
一定要经历身心世界脱胎换骨式的剧变。
  
我们的妄心,
包含了心王和心所。

前五识、
第六意识、
第七末那识、
第八识都是心王,

贪嗔痴烦恼等属于心所。

禅宗顿悟,
是擒贼先擒王,
但管心王。

在心王当中,
谁是转智的要害?

第六意识。

第六意识转,
第七末那识就跟着转。

第六意识、
第七识转成了佛智,

第八阿赖耶识和前五识才跟着转。

所以在第六意识上用功,
这是通向解脱的关键。

禅宗用功的核心
  
—— 转第六意识
  
六祖大师彻悟以后,
五祖大师知道六祖的弘法时机尚未成熟,
担心有人因为嫉妒而伤害他,
就让他赶紧离开。

所以,
五祖大师连夜亲自摇橹,

把惠能大师送过了江,
嘱咐他赶紧躲起来,
短时间内不要出来弘法。
  
但是三天以后,
五祖大师作为这出传法大剧的导演,
当众宣布 :

“ 衣法已南,
能者得之。”

行者惠能已经得了衣钵往南走了,
意思就是你们想追就追吧。

不给大众一个追的机会,
怎么能显出开悟禅师的智慧呢?

于是,
一队人马就向南追来。
  
有一位惠明禅师,
将军出身,
很有经验,
又跑得快,
很快就追上了。

惠能大师一看,
把衣钵放在石头上,
赶紧躲了起来。

结果惠明禅师一拿衣钵,
拿不动

( 为什么拿不动?

这是一大迷团,
需要参究 ),

幡然醒悟,
大声喊道 :

“ 行者!
我为法来,
不为衣来。”

于是惠能禅师就出来为惠明禅师说法,

“ 汝既为法而来,
可屏息诸缘,
勿生一念,
吾为汝说。”

既然你为法而来,
请你先把是非缘务都放下,

勿生一念,
先把粗的烦恼停一停。

“ 明良久 ”,
惠明禅师作意用功,
调伏妄心,
过了很久,
待他身心宁静下来以后,

惠能祖师讲 :
“ 不思善,
不思恶,
正与么时,

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不思善不思恶,
也就是不思,

初步的不思就是粗的思维心不起,
这时有利于参禅用功。

正在这个时候,
哪个是你的本来面目?

这时起疑情,
反观自心,
什么是我们妄心当中本有的觉心?

这是禅宗参究的核心功夫。
  
“ 惠明言下大悟 ”,

有两种版本 :
一种是惠明禅师当下就开悟了;

还有一种,
据文献记载,
他回去以后,

按照六祖大师开示的方法参禅,
几个月以后悟明心地。

这两种版本,
我觉得都很好。

第一种可能代表惠明禅师的境界;

第二种代表我们大多数人,
如果我们这样用功,

也许几个月、
几年、
几十年开悟,

也许下辈子才开悟,
都没关系,
只要开悟就好。

只要我们这样坚持用功,
都有开悟的机会。
  
惠明禅师继续问 :

“ 上来密语密意外,
还更有密意否?”

琴襌趣诗《知音伴侣》

天下知音难觅,而同修知音更是罕之又罕。世上念佛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闲雲野鹤伴生涯,
幽谷山泉煮茗茶。
一塊巨石知音会,
不谈尘事话桑麻。
河边茅屋虽堪旧,
缕缕清香院前花。
喜鹊喳喳庭前柳,
青犬旺旺鸭呱呱。
月下吹箫撫瑶琴,
红尘是非任随它。
南山谷物北山果,
小片开荒种地瓜。
空闲双双把佛念,
参禅悟道同回家[耶]


天下第一爱情是夫妻同修,而天下唯一双全法是【念佛法門】。夫妻在一起共修念佛法门是最圆满、最有智慧、最有福报的红尘知音,而我就守株待兔,顺其自然也。回家的信愿坚定不动摇。此生若要预知时至,自在往生,只要拼命念佛,得之知音是我幸,無有是吾命,若無就独享孤独,但念佛回家的心永恒。[鲜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5年前,灰太狼和喜羊羊去拿烤架的时候,灰太狼对小灰灰说,等你吃完橘子,爸爸就回来了。只喝咖啡的咖啡猫:看来大灰又受委屈了,八成离家出走了……………灰太狼它老婆
  • 3月2日,襄城区城管局垃圾分类专班工作人员,组织襄城区首批7个试点小区物业公司经理和所在街道责任人、社区党委书记、网格员召开座谈会,探讨具体有效分类引导措施,对
  • 人间忽晚,山河已秋,你要的爱和温柔我都会慢慢给你,我不太温柔也不太优秀,但对于你,我定尽我所能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成都婚纱照#人间忽晚,山河已秋,
  • 缺少了这样真实的味道,就像缺失了人间百态的灵魂,就不是真实的人世间了。剧中,乔春燕夫妻对周秉坤的背弃,对于虹的不依不饶,对周秉义颠倒黑白的举报,无不再次让人们深
  • 只想,偶尔于琐碎中偷得浮生半日闲,于文字中安润的守着自己静简,和懂的人,排码属于自己的心情,为生活涂抹上喜欢的颜色,聚也好,散也罢,若是心态平和,怎惧生活斑驳…
  • 就这还有人说吴亦凡公关团队牛逼?#偶像梦幻祭[超话]#为什么总是被屏蔽[苦涩]孤独推车之路就差妈咪一口[赢牛奶]钥匙妈位应有尽有不要错过[打call] ​​​(
  • 我真的很谢谢大家的关注和喜欢这就是一个全网追星➕生活碎碎念的账号也没必要因为考古屈楚萧关注我我开了半年可见你也看不到过去随意翻翻退出去也行单纯找我要图也行我不介
  • 再就是日主的异类,即能够制克日干的官杀,消耗日干的财星,以及盗泄日主气势的食伤,需要衡量这三者的力量之和,来进行综合比较,看看他们哪一边的力量更大。土质凝重且水
  • 榛果味比较适合做拿铁,搭配牛奶非常好喝,榛果拿铁太上头了,是我的最爱~ 爱自己才是终身浪漫的开始,3.8女王节快到了,此刻 只为悦己。在变好,会更好,加油呀郭胖
  • 言言终于会夸自家产品了[加油][加油]今日我是名混迹在一堆设计师中的整理师,换个角度看收纳,令人脑洞大开。由于时间有限,老师要求每个小组只讲一点,哪知短短几分钟
  • ..明日11時05分〜放送です#KinKiKidsのブンブブーン#KinKiKids #キンキ#堂本光一 #堂本剛#すゑひろがりず#南條庄助 #三島
  • 亲爱的们,如果我没回信息,一定是错过了,辛苦再找我一下,或者给我打电话孙书专13599235511,这是我的手机号#摩尔庄园[超话]# 30天纪念顺便更这几天的
  • 转眼最令人期待的冬日幸福盛事「圣诞节」真的就要来了,在这充满爱与光明的时刻,当然要细心装扮且大方展现独有的美感 ; 此次汇集2021指标限量圣诞彩妆,只要略施脂
  • 打造两个标准化野生连翘示范基地:野生连翘修剪抚育基地,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这两个基地的建成将具有示范带动效应,使得武安野生连翘在资源占优势的基础上形成标准化,规
  • #王一博转型演员的自我博弈# 不得不说王一博演的剧都很棒,我就是因为王一博演的角色入坑的,一开始只是看了剧有点好感,结果去考古了他所有舞蹈视频,各种视频,才知道
  • 又过了14年之久的1919年、还是在同一座矿山、离找到“非洲之星”金刚石不远处,又找了一颗重1500克拉的不完整金刚石块、按重量应居世界第二,是一定要单独命名的
  • 20岁之后的这些天,每个睡不着的晚上我都想过很多,好的、坏的、期待的,但人似乎总难找到人生的清晰追求目标,际遇随心境而变,或许一切并没有固定的答案。也不知道这些
  • 豆瓣影评:理想多钱一斤啊:被现实打败的爱情看过太多,做出的选择走过就无法回头。有梦想的女性上路时就应该准备好面对离谱异常的付出,既然你爱的是外面的世界,就狠下心
  •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
  • 甚至一些在同事层面上非常Nice的男同事,也对此表示了“做不到”他们回避的姿态各不相同,有的会采取更为温和的比如插科打诨/买买买/直接认错等形式,也有的会直接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