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段段的你追我赶,是所有的赤诚与热烈,毫不避讳的爱,滚烫的表白,我要你,神明的爱,只言片语都是震撼的山崩地裂,太阳也抵不过你耀眼的脸庞,但耀眼会被灼伤,太过美丽会被撕碎,当美丽被魔鬼摄取,我以为被撕碎的只有我,不曾想你早已被碾成齑粉,里面藏着过剩的养分,让爱之花烧坏了根。忘了我?!可是颜色从未消失,即便被附着。山茶花开了,那是你孤勇惨烈的血色。神明啊,那刀割开的是时空,爱却在心中弥合,执着总是窒息的,如溺在水里,我愿溺在水里,往后所到之处,皆是你的路。”《溺水小刀》

读柏瑞尔·马卡姆的《夜航西飞》时,看到书评反复提及卡伦·布里克森的《走出非洲》,所以读完那本书,就随即捧起了这一本。

“反复提及”,是因为两本书的作者都是女性,她们都在叙写非洲,都经历过战争,也都在书中提到了丹尼斯·芬奇-哈顿……所以她们常常被拿来作比较,她们写的书更是如此。我也是看到了这种种比较而心生好奇,因此才会拜读这本《走出非洲》。

不得不说,有了比较也就有了分别,有了分别就会生出高下优劣。可接连读完这两本书后,我发觉,这种比较对她们来说是不公平的,甚至说,不排除某些和我一样,因为“看到了这种种比较而心生好奇”,所以才去阅读或者干脆不读《走出非洲》的人,会错过去领略《走出非洲》的美,会错过去感受《走出非洲》的好。虽说这两本书,所述皆是作者在非洲的生活,她们遇见的人、她们经历的事、她们眼中的动物与风景、她们的感受与重生……但毕竟两位作家的职业不同,性格不同,视角不同,因此注定笔下的内容也会不同。在我看来,二者叙述内容与风格的不同,就有如神与人之间的区别——不是说神比人更加高尚或超脱,而是各有其特质——神有神的克制与冷静,人有人的鲜活与多情。

关于这本书,普遍的简介是说,这是一本自传体小说——“在小说中,作者以一个殖民者和基督徒的身份走进了美丽的非洲……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非洲人民的热爱、同情和眷恋,以及非洲土著人对主人公的尊重和爱戴。”
的确,翻开此书,刚一开篇便无限丰饶,好长一段描述风光景物的优美文字,仿佛电影的开场,以下垂35度到45度的视角,广阔地俯瞰着大地,这些“优美文字”,就如同为影片专配的声音极富磁性的深邃旁白。而后种种情节,更是足见主人公在土著人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可实际上,在这本书的写作期间,也并不完全是经营农场的美妙生活,还包含像“一战”和“殖民统治”这样残酷而无奈的现实。只不过作者并未对此用力着墨。但也正因如此,才让我们感受到了在“战争”与“殖民统治”之下,普通人们真正的生活。我赞叹她正义而勇敢地宣说:“在不算太久之前,在这代人尚有记忆的时代,土著人还是这片土地无可辩驳的主人,他们从来没听说过白人和白人律法的存在。”

通读此书,同样会生出我在《夜航西飞》读书笔记中写过的感触——有时我会疑惑:“令人着迷的,究竟是这个女人所书写的非洲,还是这个因非洲而书写的女人?又或者:是非洲使她的书写显得博大,还是她的书写使非洲变得不凡?”
《走出非洲》,娓娓诉说了近二十万字——恩贡农场的丰美辽阔;土著男孩卡曼提的独有沉默;林羚璐璐的百态多姿;恩格玛舞会上人们的特色歌舞;蒙巴萨美妙的景致与浓郁的风情;她与丹尼斯·芬奇-哈顿的种种经历与情谊;丹尼斯离世后,她叙述中那不言哀伤却足见哀伤的凄凄动人……直至最终,她农场经营失败,变卖家具时的种种感怀和令人动容的离别——全书不可不说丰饶深厚,可相较于这已然丰厚的“二十万字”来说,依然让人读出了种种“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我想那是非洲大地上的一事一物,那也是作者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并且我发觉,读一本书久了,就像跟一个人相处一样,会生出感情,进而再去听他/她的叙述,丰富之余,也会有更多的感同身受。

当我跨越了时空,依借着卡伦·布里克森的眼睛、口吻和感受去俯瞰非洲大陆,不仅看到了“大地浓烈而凝练的精华”和仿佛“一匹古老织锦”般的森林秘境,也看到了主人公在经历了诸多不顺后,孤独而深刻的梳理,以及梳理后,所完成的真正的自我接纳与自我救赎。
这本书,着眼细处也从不落空。若非读到《枪击事故》,我作为一个三四岁孩子的母亲,是断然不敢想象,孩子的玩闹竟会造成有人送命的悲惨局面,更无法想象,“对非洲人来说,人生的灾祸只能以赔偿的方式来抵消,至于动机,大可不必追究。”在《艰难时日》这篇,卡伦·布里克森还写道:“亚麻开花的时候,田里一片清澈的蔚蓝,宛如人间仙境。亚麻纤维又细又韧,泛着微光,摸起来有种滑腻腻的感觉,世上再没有什么产品比亚麻制品更让人心生欢喜了。看着亚麻一包包运走,你的心也随之远去,仿佛已经看到它们被做成了床单和睡袍。”我作为一个常年与纯天然面料打交道的服装设计师,读到这样的文字,又怎会不觉亲切与激动?
再说读到此书接近尾声的时候,像《艰难时日》、《山间坟墓》、《法拉和我变卖家具》这几篇,我更是接连数段地摘抄誊写。因为在这几篇的叙述中,我发现我与卡伦·布里克森的感受重叠了,我们所经历的并不相同,可我们的体会,却绝不因时间而断,亦不因地域而隔。

这就是《走出非洲》,它是一个并不以《夜航西飞》为参照的更早的存在。或许我们无法评论它是否意义非凡,但我真诚地感谢卡伦·布里克森能将这一切记录书写。每个人来到世上,都会踏上一片与之因缘深厚的大地,然后用心去生活、用心去爱……所能记录和流传的,便是我们行于人间的痕迹。或许这些“痕迹”无人问津,渐渐被埋没;也或许会成为后世众人的辙印,越碾越深。

读柏瑞尔·马卡姆的《夜航西飞》时,看到书评反复提及卡伦·布里克森的《走出非洲》,所以读完那本书,就随即捧起了这一本。

“反复提及”,是因为两本书的作者都是女性,她们都在叙写非洲,都经历过战争,也都在书中提到了丹尼斯·芬奇-哈顿……所以她们常常被拿来作比较,她们写的书更是如此。我也是看到了这种种比较而心生好奇,因此才会拜读这本《走出非洲》。

不得不说,有了比较也就有了分别,有了分别就会生出高下优劣。可接连读完这两本书后,我发觉,这种比较对她们来说是不公平的,甚至说,不排除某些和我一样,因为“看到了这种种比较而心生好奇”,所以才去阅读或者干脆不读《走出非洲》的人,会错过去领略《走出非洲》的美,会错过去感受《走出非洲》的好。虽说这两本书,所述皆是作者在非洲的生活,她们遇见的人、她们经历的事、她们眼中的动物与风景、她们的感受与重生……但毕竟两位作家的职业不同,性格不同,视角不同,因此注定笔下的内容也会不同。在我看来,二者叙述内容与风格的不同,就有如神与人之间的区别——不是说神比人更加高尚或超脱,而是各有其特质——神有神的克制与冷静,人有人的鲜活与多情。

关于这本书,普遍的简介是说,这是一本自传体小说——“在小说中,作者以一个殖民者和基督徒的身份走进了美丽的非洲……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非洲人民的热爱、同情和眷恋,以及非洲土著人对主人公的尊重和爱戴。”
的确,翻开此书,刚一开篇便无限丰饶,好长一段描述风光景物的优美文字,仿佛电影的开场,以下垂35度到45度的视角,广阔地俯瞰着大地,这些“优美文字”,就如同为影片专配的声音极富磁性的深邃旁白。而后种种情节,更是足见主人公在土著人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可实际上,在这本书的写作期间,也并不完全是经营农场的美妙生活,还包含像“一战”和“殖民统治”这样残酷而无奈的现实。只不过作者并未对此用力着墨。但也正因如此,才让我们感受到了在“战争”与“殖民统治”之下,普通人们真正的生活。我赞叹她正义而勇敢地宣说:“在不算太久之前,在这代人尚有记忆的时代,土著人还是这片土地无可辩驳的主人,他们从来没听说过白人和白人律法的存在。”

通读此书,同样会生出我在《夜航西飞》读书笔记中写过的感触——有时我会疑惑:“令人着迷的,究竟是这个女人所书写的非洲,还是这个因非洲而书写的女人?又或者:是非洲使她的书写显得博大,还是她的书写使非洲变得不凡?”
《走出非洲》,娓娓诉说了近二十万字——恩贡农场的丰美辽阔;土著男孩卡曼提的独有沉默;林羚璐璐的百态多姿;恩格玛舞会上人们的特色歌舞;蒙巴萨美妙的景致与浓郁的风情;她与丹尼斯·芬奇-哈顿的种种经历与情谊;丹尼斯离世后,她叙述中那不言哀伤却足见哀伤的凄凄动人……直至最终,她农场经营失败,变卖家具时的种种感怀和令人动容的离别——全书不可不说丰饶深厚,可相较于这已然丰厚的“二十万字”来说,依然让人读出了种种“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我想那是非洲大地上的一事一物,那也是作者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并且我发觉,读一本书久了,就像跟一个人相处一样,会生出感情,进而再去听他/她的叙述,丰富之余,也会有更多的感同身受。

当我跨越了时空,依借着卡伦·布里克森的眼睛、口吻和感受去俯瞰非洲大陆,不仅看到了“大地浓烈而凝练的精华”和仿佛“一匹古老织锦”般的森林秘境,也看到了主人公在经历了诸多不顺后,孤独而深刻的梳理,以及梳理后,所完成的真正的自我接纳与自我救赎。
这本书,着眼细处也从不落空。若非读到《枪击事故》,我作为一个三四岁孩子的母亲,是断然不敢想象,孩子的玩闹竟会造成有人送命的悲惨局面,更无法想象,“对非洲人来说,人生的灾祸只能以赔偿的方式来抵消,至于动机,大可不必追究。”在《艰难时日》这篇,卡伦·布里克森还写道:“亚麻开花的时候,田里一片清澈的蔚蓝,宛如人间仙境。亚麻纤维又细又韧,泛着微光,摸起来有种滑腻腻的感觉,世上再没有什么产品比亚麻制品更让人心生欢喜了。看着亚麻一包包运走,你的心也随之远去,仿佛已经看到它们被做成了床单和睡袍。”我作为一个常年与纯天然面料打交道的服装设计师,读到这样的文字,又怎会不觉亲切与激动?
再说读到此书接近尾声的时候,像《艰难时日》、《山间坟墓》、《法拉和我变卖家具》这几篇,我更是接连数段地摘抄誊写。因为在这几篇的叙述中,我发现我与卡伦·布里克森的感受重叠了,我们所经历的并不相同,可我们的体会,却绝不因时间而断,亦不因地域而隔。

这就是《走出非洲》,它是一个并不以《夜航西飞》为参照的更早的存在。或许我们无法评论它是否意义非凡,但我真诚地感谢卡伦·布里克森能将这一切记录书写。每个人来到世上,都会踏上一片与之因缘深厚的大地,然后用心去生活、用心去爱……所能记录和流传的,便是我们行于人间的痕迹。或许这些“痕迹”无人问津,渐渐被埋没;也或许会成为后世众人的辙印,越碾越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想和水瓶座有爱情的可能,最好是独自美丽,变得优秀,然后等他主动就好了。#星座爱情##星盘##失恋分手复合##招财运##塔罗##河南工程学院[超话]# 朋友们,在
  • #L句号[超话]# 嗨啊爹没想到这么快就喜欢您一年啦,(我自己也不清楚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喜欢上啊爹的就按超话关注的天数来算吧)本来这篇小作文应该前几天就写完了的,
  • 低至5.9/片的安瓶面膜应该没有姐妹能拒绝吧!小白39/支买过/流泪多个颜色可选的,顺滑不晕,新手姐妹也很好上手~低至5.9/片的安瓶面膜应该没有姐妹能拒绝吧!
  • 12.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19.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
  • 11、喜欢自由,就要尝遍各种孤独。11、喜欢自由,就要尝遍各种孤独。
  • 高级而不俗气、也不会张扬夸张~~给人感觉很甜美优雅、浪漫又梦幻、比较耐看~~掉色过程长、掉色后不会难看尴尬~~女生发色分享 神仙发色 少女感发色#莆田接发[话题
  • 12.看天上的月,吹人间的风,过平凡安稳的生活。19.月亮与你皆可爱,祝你快乐,不止今天。
  • 平平淡淡中又结束了一周,我现在发朋友圈都不喜欢发很多文字内容,每次分享动态都是简短的几个字,可能是我觉得这样的朋友圈比较干净整洁吧,其实我真的是个话唠来的,朋友
  • 本店另有各种名牌水族箱,款式新,档次高,尺寸大小齐全,厂家直销价格优惠五、本中心承接观赏鱼寄养,本店提供饲料、鱼药以及给鱼治病等,上门取鱼,按时送回。服务内容
  • 从视频拍摄的角度上看,是车主拍的,我想他的初衷也是,怕刮车的事情和孩子家长说不清楚,所以现场取证,可没想到的是,却反而见证了一个勇敢真诚,敢于承担的少年。从视频
  • 但路过森林、走过牧场,在湖边看见堆叠的玛尼堆,看着冰川雪水从四面流入,远处是高峻的卡瓦格博峰,那种震撼,哪怕是没有信仰的旅人,也会顿生崇敬。云南雨崩丨预算2k+
  • 但于他来说,好像谎言才是爱你的方式,不论大小事情,总要编出点故事来,即使事后被拆穿,也有无数个理由为此辩解。谎话连篇打着爱你的名义,却事事对你撒谎,没有一句实话
  • 还有曾经在南宁铭湖经典酒店走秀的那些公主模特,是世界各国甚至非洲的,我跟妈妈都见过,那是国际婚博展。我今天想开了 既然没办法去做和大家一起做项目 就留在这里给
  •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昨天先后发月度业绩报告的22家上市公司的做法,这种手法对A股市场来讲,有些儿戏化,一个偌大的股票市场,利好成了市场的强心剂,成了内资机构赖以续命
  • 我還要說的話即使是風也不想叫它聽到,在盡情享受派對之後,也請讓我獨佔你一次,一起度過只屬於我們兩人的時光吧。」你如果有這種思想,那永遠都不會成道的,因為你心裡不
  • #博潇[超话]# 92去过最远的地方 三里屯//对 北京三里屯 我去过两三次 地瓜干挺好吃 没回去的时候人都特别满(孟队-是 我们就纳闷 你怎么抢到的票呢)
  • 然后然元宵节的话会比较一起吃东西喝东西,然后然我会在酒吧里没有牛奶的情况下会比较没有我喜欢喝我是会在心里面12秒之内数到30numbers香槟cups本少爷会在
  • #好运咩咩[超话]##阳光信用##每日一善# 我就在这里等你披星戴月乘着风而来 我就在这里埋好烈酒候你故事开 千千万万人海灯火阑珊你多少次不在 走遍高高低低一
  • 如纪录片《空中看香港》将于 ,并在当天部分整点时段进行12次轮播,让全球受众一同饱览香港的独特魅力。首播当日片单发布,一大批内容丰富、制作精良、异彩纷呈的精品节
  • 二手车销售顾问 大明☎& VX :13701330829 丽姐 ☎& VX :18510359133《车型》2017款奔驰E300L 运动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