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不论感觉 | 微学堂

今读书 今天

有人说:“这样称名就往生决定了,那我怎么不知道呢?”因为他自己没有感受、没有感觉,所以他就怀疑说“这样就往生决定啊,我信不来”。由于这样怀疑,就障碍了,这是一种人。像吃饭一样,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吃饱没吃饱自己都不晓得,“这样念佛就往生决定了,怎么没感觉呢?”所以,很多人就在找感觉。找不到,他就觉得自己往生没有定。

还有一种人说:“哎呀,我找到了,我往生决定了。”“为什么?”“因为那一天我特别高兴,我特别感动,我欢喜踊跃,我跳起来了,眼泪掉下来。师父,你不知道,那天我哭得简直是大雨滂沱啊,所以我往生决定了。”这是第二种人。

第三种人一听,“哎呀,某某人,你感应、感动这么大,我怎么没有?我什么时候像你那样,能哭半脸盆就好了。”然后他跟人家学,又学不来。这是第三种人。

这三种人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似乎都有道理,其实都没有离开凡夫的迷情,都站在众生这边来考虑。往生业成是阿弥陀佛保证你的,跟你的感觉、感动、感应、感受没有什么关系。你有感应、感动、感受、感觉,念佛往生决定;你没有感应、感动、感觉、感受,往生也决定。

就像小苍蝇在飞机里面,它和人的感觉能一样吗?飞机顺着云层在飞,到达目的地,小苍蝇在上面,它知道吗?它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飞机,它在舱里还要自己飞,“这是什么地方?没有感觉”,没有感觉就不到目的地吗?做母亲的带孩子上飞机,小婴儿被抱上了飞机,大人有感觉,小孩子哪有感觉?他一觉睡醒,到北京了,没有感觉就到了。只要坐上飞机,肯定可以到达目的地。

只要专称佛的名号,有感觉、没感觉,有感受、没感受,有感动、没感动,有感应、没感应,通通往生决定,这就叫作“业成”,不用怀疑。而且,这句名号功德太大了,你根本就感觉不到,你能感觉到的,都是你自己心里的动荡。

就像一个人坐在地球上,“坐地日行八万里”,地球在转,你感觉到了吗?你感觉到还不头晕脑胀啊?你只能看到太阳升起又落下,怎么能感觉到地球在转?因为地球太大了,你就像一只蚂蚁。

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不是地球,也不是太阳系,是尽虚空遍法界,充斥每一个地方,你怎么感觉?这是不可思议的,你找到感觉就是可思议。当然,可能会有一点点感觉,那是你自己心里的一个感受问题,跟弥陀救度是两个概念。所以,阿弥陀佛的救度,不要在自己这边找感觉。

像坐电梯,电梯启动的时候可能稍微有点感觉,但是整个过程你就不知道了,“啊,到了?”“对,100层,到顶了。”如果上楼梯,你感觉就多了,气喘吁吁,流汗,腿酸,“怎么还没有到?”你感觉太多了。但是坐电梯,没感觉就到了。

六字名号是他力易行道,你还没有反应过来,往生决定,已经到西方成佛了,就这么快。

“平生业成”是指平生的时候,往生净土的业因已经达成;也就是当下符合往生的条件,没有什么感觉不感觉的问题。

你这样就可以了,你称念弥陀名号,愿生弥陀净土,“好,定了!”那么是谁给你讲定的?阿弥陀佛说定的,他知道,他说定了,你就往生定了。他在那边定了,你哪有感觉呢?他说:“这个人专门念佛,好,定了!”所以,没有什么感觉不感觉的问题。

“平生业成”是阿弥陀佛对念佛人的保证,没有凡夫这边如何觉受的问题。弥陀说:“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就是“平生业成”。难道我们要找一个被摄取的感觉吗?

“我要这样感觉才往生决定,我不这样感受就没有定”,不是的。是阿弥陀佛对我们的保证:“你只要专修念佛,你不往生,我不成佛,我保证你决定往生!”这叫“平生业成”,那你还不专修念佛?

善导大师解释没有说到底哪一念往生业成,他说“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乃至一声、一念等”,尽形寿称念弥陀名号,声声念念都往生决定,他不跟你说哪一念。成为自己的东西了,就不谈这些。

用《观经》的话讲,“念佛众生摄取不舍”。阿弥陀佛说:“你只要念佛,我保证你,我摄取你,我不舍离你,你往生决定,是我决定你往生。”

就像大学的录取一样,招生的人决定谁被录取,不是你的感觉决定自己录不录取。“哈哈,我考上北京大学了!”这样就被录取了?你感觉很好,结果人家北京大学根本没录你,有什么用?你自己不知道,人家已把你录取了,电脑里把名字一输,你说你有感觉吗?电脑里已经把你名字输进去了,你还在家睡觉呢,已经录取了,哪有感觉?

阿弥陀佛一看,“好,专修念佛了,录取极乐大学”,你哪有感觉?所以不要找感觉,找感觉都容易出偏差。
开示:净宗法师

南怀瑾先生:不要羞于谈名利,名利是完成事业的工具

《十三邀》第四季的最后一期,许知远对谈陈志武先生。终于,轮到聊钱这么“庸俗”的事了。一方面,大家谈钱似乎总是羞羞怯怯,另一方面,金钱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先生看来,现代社会的财富是金融化的财富,“现代经济离开金融是不行的,还是有很多人不能理解金融的逻辑”。

“金融是让我们每一个人提前安排好未来方方面面可以想到的各种不同的风险,保持你个人的自由,保护你个人的权利,同时最大化维护你自己的尊严,不至于低三下四求助于别人。”

“反货币化的社会才是更没有自由的社会。”

关于名利的观念,南怀瑾先生也认为,你们不要动不动就不要名不要利,名利只是完成一个事业的工具。谈钱未必就庸俗,不谈未必就清高了。我们听听他的精彩阐述。

01 你们动不动就不要名不要利,名利是完成一个事业的工具

在这里有些人,也学佛一讲起来,不晓得多清高,对于世间一切都没有留恋,都看得空空的,那我请你到香港、美国、北京去玩玩,好不好?世间没有意思,你以为他真空了,灰心。他不敢,可以跳出红尘,不敢入红尘,不能做菩萨,菩萨可以跳得出来,下地狱,我要救众生地狱怕什么,脏归脏,乱归乱,脏乱一样很好,难啊!

所以要认清楚这个道理,等于经常有些同学告诉我:「老师!我不要名,不要利。」我就瞪起眼睛,我说:「我一辈子,就想要名要利,就是要不到,名利不来找我,我没有办法。」

你们动不动不要名不要利, 名利对你们有什么关系,名利是完成一个事业的工具,你没有这个工具你做得到吗?你不要被名利所困住,那才叫不要名不要利,这些读书人就犯了一个毛病,我的句子经常骂人的,既要清高又怕穷。要清高就不要怕穷,怕穷就不清高,既要清高又怕穷有什么用。

——《南禅七日》

02 如果不讲求“利”,又何必去学它呢?

试看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整个体系,甚至古今中外的整个文化体系,没有不讲利的。人类文化思想包涵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乃至于人生的艺术、生活……没有一样不求有利的。如不求有利,又何必去学?

做学问也是为了求利,读书认字,不外是为了获得生活上的方便或是自求适意。即使出家学道,为了成仙成佛,也还是在求利。小孩学讲话,以方便表达自己的意见,当然也是一种求利。仁义也是利,道德也是利,这些是广义的、长远的利,是大利。不是狭义的金钱财富的利,也不只是权利的利。

再从我们中国文化中,大家公推为五经之首的《易经》中去看。《易经》八八六十四卦中的卦爻词,以及上下系传等,谈“利”的地方有一百八十四处;而说“不利”的,则有二十八处。但不管利与不利,都不外以“利”为中心在讨论。

《易经》思想最主要的中心作用,便是“利用安身”四个字。所以《易经》也是讲利,而且告诉我们趋吉避凶,也就是如何求得有利于我。

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德因果律,也是告诉人们以积善的因,可以得到余庆的果。相反的,积不善因,便得余殃之果。所以,积善是“利用安身”最有利的行为。

如果探讨孔孟思想的文化源头,绝对离不开《易经》。所以说假如孟子完全否定了“利”的价值,那么《易经》等等我国的所有传统文化,也被孟子否定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孟子旁通》东方出版社

03 这样才是真正不困于名利

真正大廉的人,“不嗛”没有谦让,这个字,同谦虚的谦是相通的。“大廉不嗛(谦)”,怎么叫不嗛呢?譬如说廉洁的人不爱贪钱,贪钱不好。关于这个问题,他说一般知识分子标榜做清官,连个钱字都不敢提,所以中国的这个钱字还另有一个别号,叫“阿堵”,是南北朝的事。当时有一个人很清高,做了大官以后,人家给他送钱送红包,一概不要,太太及家里的人生活要紧啊!想弄些钱。

后来家里人没有办法了,等他睡着后,摆些钱在他床前面,隔天早上下床,总要讲把钱拿开吧!结果他醒来一看,哎哟!他说把这些“阿堵”拿开,阿堵的东西堵住了,还是不谈钱,所以叫做阿堵。

但是到了清朝袁子才,一句诗就把千古这个“大廉不嗛”的道理说完了。他说:“不谈未必是清高”,这个钱字谈都不肯谈,未必是真正的清高,因为你心中还有钱字的观念在,还有怕与不怕。真做到了最高处,无所谓了,谈钱就脏吗?爱钱不爱钱不在这个地方。

“廉洁”这个廉,当然是不爱钱;岂止不爱钱啊!真正的廉洁就是人生“冰清玉洁”,任何的行为做到一清二白,并不一定是指不要钱。一个人真正做到了冰清玉洁的时候,他反而没有什么嗛;这个嗛,不是说他不谦虚,而是他用不着标榜自己这个叫廉洁了,所以是大廉不嗛。

我经常说一个笑话,这个道理拿猪来比,实际上,世界上最爱干净的是猪,研究生物学的人都懂。你看那个猪,一天到晚用嘴来拱大便啊!泥土啊!因为猪讨厌脏的,看到脏的就拱开。所以人人以为猪是脏,其实是最爱清洁,一点脏都看不惯,结果,它越拱越脏。

由这一个生物性情的爱好,我们可以了解,人生真做到了冰清玉洁,一尘不染,不一定是真正的清廉。倒是那些在浑浊的世界打滚,心里头不着外面一点形像的人,反而可以做到大廉,这就是庄子所讲大廉不嗛的道理。

——《庄子諵譁》东方出版社

#读书# 【张向荣:“老先生”的纸上造园 】

凡是踏足过中式园林的,没有人不深深喜爱。于我,则无论是家乡的北方小园十笏园,还是久居北京常常会去的各个公园,以及每次去苏州出差都会去的网师园、拙政园等,这些年游览过的中式园林数量可观。但是,囿于自己的学养,我一直以为园林建筑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作为建筑工业、土木工程的门外汉,自己只能从古典美学的角度来体悟、欣赏,从未想到将园林艺术与中国深厚的古代文化和学术建立联系。所以,自己多年来游览众园,除了赏心悦目,新知收获寥寥。

拿到曹汛先生《中国造园艺术》一书时,我特意拍下了封面发给一位业内颇有建树的建筑师朋友。我什么也没问,朋友却心领神会,回复我说:“你好好读读吧,曹汛先生是一位老先生。”

“老先生”?这三个字倒是耐人寻味。但直到我读完全书之后,才理解朋友所说的“老先生”是什么意思。

其一,是作者身份的“老派”。

诚如我以往认为园林是一门专业学科,所以研究园林的学者当然是专家了,最多也就在鉴赏方面与美学有些关系。直到读了曹汛先生这本书,才发现我谬之大矣。

研究园林,实际上与中国古代文学、考古学、文献学、历史学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远不只是一种“工科”或泛泛而谈的“美学”。书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收录的《陆游钗头凤的错解错传和绍兴沈园的错认错定》《石涛叠山“人间孤品”,一个媕浅而粗疏的园林童话》《网师园的历史变迁》这三篇雄文。其中,关于陆游和沈园的文章尤为漂亮,以充分的论据、严密的论证逻辑,证明了陆游《钗头凤》一词并非写于绍兴,与沈园也无关,而是写于四川;同理,南宋的沈园与今天作为旅游景点的沈园也完全不是一回事,对这个历史上美丽的错误进行了精审考订,还其真实。

即使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专业人士,恐怕也有很多人不知道《钗头凤》背后的真相,这篇文章透露出曹先生对古代文学文献极为熟悉,将园林与古代文学文化的考证结合起来,令读者大呼过瘾,拍案叫绝。另外两篇对所谓现存石涛造园的辨误,对网师园内因为历史变迁导致的拙劣败笔的指瑕,曹汛也都做了梳理和考证。总之,这三篇文章从方法看,完全可以是文史考古研究的典范之作,绝不仅局限于园林领域。

这就是曹汛的“老派”之处,他虽然是建筑学专家,但底色是一位文史学者。就像他的老师梁思成、林徽因,他不仅有着扎实的专业水平,还有着深厚的文史学术能力,这是研究中国园林所不可或缺的,正如曹汛先生自己所说:“我受益于陈垣先生的史源学和年代学。”

另外,尤为令我感到曹汛先生“老派”的一点,就是他在文章中对各种错误、虚张声势的不良现象予以毫不留情的批评,也不为他人讳,涉及到的同仁学者、地方单位、利益主体,都会指名道姓。这些批评显然出于公心,这种风骨显得格外珍贵。

其二,是对中国园林的基础性“先导性”研究。

《中国造园艺术》里,收录了不少作者写于上世纪80年代的文章,有的是宏观的通论,有的是人物的梳理,初读觉得“卑之无甚高论”,但细思其年代,品味其术语,才慢慢知道这些今天看起来比较平淡、比较基础的文章,在当时却是有开创之功的。

例如,他呈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不同历史时期和各时期对诗情画意的理解、对叠山理水技巧的不同运用、不同时期造园家身份的变化。指出了中国造园艺术的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魏晋南北朝以前,人工叠山倾向于整个摹仿真山,规模巨大,例如秦始皇“筑土为蓬莱山”、汉代建章宫“宫内苑聚土为山”,这一阶段实际上是一种复制自然的“自然主义”;第二阶段是魏晋以后,随着诗情画意的融入,讲究“神游万仞”,于是出现了“小山假景”,依然摹仿真山,但尺度极力缩小,讲求“小中见大”,这与当时老庄玄学思想的兴起不无关系;第三阶段则是明清时期,不同于第二阶段文人、画士主导造园,这一时期是职业造园家驾驭诗情画意,一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混合开始呈现,即摹写自然只呈现山脚,如同描绘龙则只精雕细琢龙爪,一面确实如同身临其境,一面又引人遐想。

曹先生在书中并不拘泥于理论的探讨,而是全部立足于具体的案例,在考察具体园林的布置、沿革中呈现中国造园艺术的成就,同时也寄托了他作为一个学者的时代责任感:中国造园艺术的辉煌终止于道光年间,随着乱世到来,园林自然也荒芜了,而国人的审美趣味在经历长期动乱以后也跌至低谷,作者在文中偶有流露出不满的同时,也寄托着凭借自己所学扭转这一局面的愿望。这或许就是作者写下相关文章的动力。

其三,是对东西方园林艺术比较的“生发启悟”。

曹汛先生介绍说,世界造园史的三大体系是中国、西亚和古希腊,而古代西亚的体系随着历史上各种动荡演变而衰落湮没,古希腊的体系后来则发展成为欧洲系统,其中的卓越代表当数意大利的台地园、法国的几何形花园、英国的自然风致园。继承了古希腊体系的欧洲造园系统一向注重规整、严谨、对称等几何图形的美感,这一点与中国造园艺术极为不同。

在中国人看来,造园艺术的最高准则,就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换言之,我国的自然山水园,无不以再现自然丘壑为主要意趣。通过安排由植物、山水、建筑、装饰等构成的园林来直接摹仿自然山水。因而,叠山理水的手法技巧和其中蕴含的诗情画意,就成了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关键。

这种不同,从美学的角度看,可以视为东西方对“摹仿”有着不同的理解。事实上,欧洲的造园艺术曾经历过一个受到中国造园艺术冲击和影响的时期。著名观念史家洛夫乔伊发现,中国造园艺术在欧洲的传播影响了英国造园艺术的形态,并很自然地在18世纪作为浪漫主义的一种“中国起源”,对当时欧洲的文艺思潮产生了实际作用。而洛夫乔伊文中所说的“中国造园艺术”,实际上指的是中国造园艺术在明清时期的发展阶段所呈现的形态。规律性、一致性、明显的均衡和对应,日渐被视为艺术作品的重要缺陷,而这些特征本来正是古希腊传统遗留下来、新古典主义时期被发扬光大的艺术标准。而不规则、非对称、变化、出人意料以及避免使整个构思一览无余的简单和一致,成了更高一级的审美特性。这种变化体现在英国式或所谓“自然的”造园风格上,也体现在对中国园林、中国建筑的欣赏上,这二者在当时被称为“英华趣味”(le gout anglo-chinois)。在18世纪上半叶的艺术鉴赏家和批评家那里,这个词代表一种基本美学原则:不规则的不同运用,回归摹仿自然的不同方式,这个自然不是几何的、规整的、齐一的,而是摆脱了形式而自具特色的、变化无尽的自然。总之,英国园林的趣味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中国园林的理想化。

老派、先导性、生发启悟,就是我理解的“老先生”三个字的意义。

* 《“老先生”的纸上造园》一文首发于2020年1月5日《南方日报》“读书”专栏,作者张向荣。

附:《中国造园艺术》内容及作者简介

《中国造园艺术》是建筑学家、园林学家曹汛先生多年研究成果的首次结集。本书收录《陆游〈钗头凤〉的错解错传和绍兴沈园的错认错定》《石涛叠山“人间孤品”,一个媕浅而粗疏的园林童话》等曹汛先生的代表性文章,材料翔实,证据充分,纠正了流传数十年、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大错案。“破旧”之外更长于“立新”。本书不仅对中国古代造园艺术进行了精到的介绍,还将园林建筑纳入艺术的视角加以审视,对园林建筑艺术进行总结,提纲挈领地论述了中国园林的历史脉络、艺术特征和国际地位,奠定了风景园林历史理论的基础。更难能可贵的是,本书还对一些造园名家加以介绍,本书收录的对计成、张南垣、叶洮和戈裕良等造园名家的研究,展示了中国园林艺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蓬勃气象,议论精湛,见解高妙,从中可领略一代学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淳雅古风。

《中国造园艺术》一书的作者曹汛,1935年6月28日出生在辽宁盖县,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园林学家、文史学家,兼善绘画与建筑画。1961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师从于梁思成、林徽因,曾任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高级建筑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特聘教授、台湾树德大学建筑系特聘教授,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园林史》,现为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已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涉及建筑、园林、考古、艺术和文学等诸多领域。治学严谨,尤精于史源学、年代学考证,擅长攻解学术难题和考断无头公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峥嵘岁月,苍绿流年,一个人驰骋,一个人独行,虽有跄踉,偶有蹒跚,却也会幸遇生命的清泉,潺潺如歌,淙淙如诉;却也会乍见人间的盛景,月下婵娟正阑珊,花间梦事正春风。
  • 中国古代书画是阅读与审美的艺术对象,同时也是历史研究的珍贵材料。记者采访了前来听会的杨女士,她表示收获很大,之前已看过“又见大唐”书画文物展,通过学术研讨会,加
  • 他们希望数字媒体时代的独特语言,去记录“前浪”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他说“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面对善意的批评和指正,时常保持自省,这就是他的态度看他眼神中依旧的坚定
  • 我们也在总结,因为它是通过前列腺代谢的途径,新冠肺炎通过前列腺代谢途径是致病的途径,阻断这个途径对新冠肺炎也有好处,所以这个时候只能够通过检测来鉴别诊断,而不能
  • 我们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健康是最佳的礼物,知足是最大的财富,信心是最好的品德,关心是最真的问候,牵挂是最深的思念,祝福是最美的话语。选择最适合你的才
  • 记者了解到,小区距离学军小学近,有不少小面积户型,成交一直走俏,杭州的高价学区房,大多出自这里。咖啡店推荐 · Hi汉 15度餐厅杭州西湖区西溪壹号27幢106
  • 我只是联想到了自己的童年,自己的父母。有人说,有的人有幸福的童年,一生都被幸福的童年治愈,而有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 ?但现在的经济环境下,有个性的独立书店,更多承载的是店主的情怀。
  • 中国银行才出完问题,中信银行又来一波,搞什么鬼~[允悲] ​ #中信银行#几十年没有用过中信银行的任何业务,因为中信银行是我见过感觉最垃圾的银行之一。这回中信
  • 我意识到,我的专注已经影响了正常社交和与朋友的关系,但是人生不就是一次次的取舍吗?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 经历了3年的游牧生活,
  • “我用尽全力靠近她,因为卑微,所以一点对光的渴望都成了你们所谓人类眼里的【非分之想】披荆斩棘血光淋淋对我来说也不过是你们并不理解的关于救赎与重生的光明之途,为她
  •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颧骨丰满—积财从女性的颧骨能看出该女子的性格,以及其丈夫的工作能力和事业地位。
  • ”这话也有道理,每个人生长环境经济条件不同,遇见的人和事也不同,那么退休后的生活方式也就不相同,反正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合理的。理解是一个人最理智的思维,容许千姿百
  • 女嘉宾[爱心]。19032307。92.南安,泉州,美容[鼓掌]。本人性格属于外向型,有时安静,有时逗比,笑点很低。喜欢听听歌,听听书,喜欢旅游。心仪的对象(喜
  • 首先是二月份已经问了那个姐姐能不能vx或者zz了她也同意了(见p1截图)因为寄到学校很久没能发货我理解。之前她突然私信我说走vx,但是转转已经拍了而且最起码是个
  • Maeve是看美剧很喜欢的一个角色,抛开剧情大环境的定调,Maeve的所谓霸道所谓坚强所谓不在乎但实则内心缺乏安全感。) 其实就是不自信 我还是没有能力去用平常
  • 没有谁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人生是需要静下来慢慢沉淀的。人只有慢下来、静下来,多倾听自己的内心,多了解自己的内心,才能活出更好的自己。
  • [笑而不语][笑而不语][笑而不语]#情感[超话]# 答:你是个备胎,她享受你的好,但是你做的事情并不勇敢,或者说你的自身条件并没有达到她的理想男友目标,但是她
  • 女人命最好的手相算命:左手断掌  女人左手断掌,意味着掌财库丰厚,生来就有赚大钱的能力,头脑聪慧,比男人的胆子大,擅长思考和实践,一辈子荣华富贵可靠双手获得。左
  • NanaWind『白恋サクラ*グラム』Append09「週末ぷるるん南国パラダイス!」公開。 【アペンド】『白恋サクラ*グラム』無料アペンド「App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