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世间,不能了生脱死者,皆由妄念所致!

印光大师

心中总将一句佛号,持念不令间断。行住坐卧,著衣吃饭,大小便利,均于心中默忆佛号。于七日中,不令起一切杂念。如子忆母,无时或忘。念时固然是念,歇气不念时,心中仍然是念。只求心佛相应。(即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中除六字洪名之外,无有一切杂念,故名相应。)

切勿起即欲见佛之心。但求佛号外,无二念而已。若不明理性,急欲见佛,多招魔事,不可不慎。

亦不可太劳,劳过,则次日便难清爽如法矣。或者每次念佛,皆念弥陀经,往生咒,但早起发愿,念长发愿文,晚亦如之,余皆念四句即已。或者早起第一次念弥陀经,往生咒,以后但接续念佛不断,至晚念发愿文,三皈依。

人在世间,不能超凡入圣,了生脱死者,皆由妄念所致。今于念佛时,即作已死未往生想。于念念中,所有世间一切情念,悉皆置之度外。除一句佛号外,无有一念可得。何以能令如此,以我已死矣。所有一切妄念,皆用不著。能如是念,必有大益。今之小知见人,稍有一点好境界,便自满自足,以为我得了三昩了,此种人,十有九人皆著魔发狂。以心念与佛相隔,与魔相合,故致然也。

(《复朱仲华居士书二》)

#悟显法师法语[超话]##菩萨戒正说[超话]##素的好[超话]##慈悲有情[超话]##学佛入门[超话]##学佛一定要听经[超话]##大乘定香精舍[超话]#

戒为无上菩提的根本,能够净化身心

释迦牟尼佛在《遗教经》讲:“戒是正顺解脱之本”,经一开头就讲到戒律。从戒能够出生一切善法,能够得诸禅定解脱乃至断苦恼的智慧。这顺序要搞清楚,戒律生禅定,禅定生出断苦恼的智慧。

所谓 “因戒得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学佛是来出离烦恼的,出离六道生死轮回的。做世间的善事没有出离心,是不能出生死的。不是说善事不用做,十善还是要修,但是心态上要出离。佛法教你“孝顺父母”,教你行“孝悌忠信”,跟世间人心态不一样。

在世间法《孝经》所讲,从始至终不离名利情爱。《孝经》一开始就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一开始就教你爱这个身,“爱这个身”在佛门叫“身见”未除。

众生就是因为爱惜这个身,所以不惜杀生害命以滋养此身,所以说“身为苦本。”连老子都懂得:“吾有大患。为吾有身。”何况是诸佛如来。《孝经》最后讲“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之德。孝之终也。”他为什么要立身行道?为了扬名后世,为了光耀门楣,光宗耀祖。所以他立身行道是为了名利,不是为了众生。

所以,这就很清楚了,用世间法来行佛法,那是行不通的,《孝经》上面讲的是世间人的孝顺。佛法讲的根本就不一样,释迦牟尼佛要是贪着自身,为什么能六年苦行、能剃发出家;释迦牟尼佛要是为了名利而修道,他也不用出家,他本就是帝王之家,家世显赫,不用光耀门楣。

他是为了成道而出家,

为了出离生死而出家,

所以用心完全不同,

不是一般的小民想要光宗耀祖。

佛法讲的孝顺,也不同于世间人讲的“大孝。终身慕父母。”释迦牟尼佛要是终身慕父母的话,他怎么能够发心出家学道。“慕父母”,心里面就是挂碍。

禅宗第九代的祖师,他过去世又想出家又挂碍父母,所以他这一生五十年不开口说话。他问他的师父:“到底是出家重要?还是父母重要?”

他师父告诉他:
汝言与心亲・父母非可比

汝行与道合・诸佛心即是

外求有相佛・与汝不相似

欲识汝本心・非合亦非离

这位祖师言下大悟。他五十年不开口说话,也不出门,因为挂碍父母而出不了家,那是过去生带的业,所以他的师父来度他。

这一念挂碍,来生的果报就是如此,幸好得遇明师告诉他,你的真心本性比你的父母跟你还近,你的行跟佛完全无二无别,不用再外求有相佛。他的根器很利,一听就开悟,所以成为禅宗第九代的祖师─伏驮蜜多尊者。

世间人讲求的孝道,在佛门里面,佛是教你用“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的心,也就是“利益一切众生的心”去做,那才是真正的学道。由此知道,佛门讲求的戒律,跟世间善法不一样,名字虽然相同,但不能混为一谈。

尤其大乘佛法,是从心地上下手。也要求心态、也要求事相,都要做到,不能只做样子。世间人行的善法,或许可以只做做样子,但是大乘佛法不行,要表里一如、表里相应,这才是真正出世的戒律。

戒为无上菩提的根本,戒能够净化身心,

所以应当一心持净戒。

——选自悟显法师讲述 大乘定香精舍

#佛教##日行一善##每日一善##学佛##佛法看世间##中国正能量##免费午餐##和地球自拍##微提醒##公益##修行##法师开示#

已经证得无上智慧的佛陀,
三毒尽除,世间所有欲爱不可能再诳惑他;
佛陀不受此系缚。---179/180偈

卢国的婆罗门摩醯提利夫妇有一位非常美丽的女儿,求婚的人不断,他明白告诉他们还不够资格娶他的女儿。一天清晨,佛陀透过神通知道他夫妇二人证得三果的机缘已经成熟了,就出发到他经常火祭的地方。摩醯提利一眼瞥见佛陀时,当下认定佛陀就是他女儿要许配的对象。他便央求佛陀在原地稍事停留,然后急忙跑回家去叫妻子和女儿来。佛陀于是到附近去休息。摩醯提利一家回来时,只见到佛陀的足迹,但他的妻子说留下这种足迹的人已经涤除所有的感官欲望。尽管妻子的看法如此,他还是毫无畏惧地找到佛陀,并向佛陀提及要把女儿许配给他。

佛陀拒绝他的提议,并且叙述自己刚究竟证悟成佛时,魔波旬美丽无比的女儿们如何诱惑他,佛陀说:“想要诱惑解脱贪爱、执着与激情的人是无效的,因为这种人不为任何诱惑所动。”

佛陀继续说:“波旬美丽无比的女儿们出现在我的面前时,我心中都毫无感官欲望。你女儿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呢?我甚至连碰触的兴趣都没有。”听完佛陀的一席话后,摩醯提利和他妻子明白其中的涵意,而对佛法有正确的信念。后来,他们都加入僧团为比库和比库尼,最后两人都证得圣果。他们的女儿却深深感受到佛陀的羞辱,发誓要找机会报复佛陀。

—— 选自《法句经故事集》达摩难陀长老 著
—— 周金言 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x)剧情不多剧透了总之就是好看,水果老师真的很会画小女孩的心境我全程:好可爱的法法!牛飞天了,且听风吟这本好有氛围感好喜欢呀覃师真的好会画小狗!
  • #微博好物生活节# #花式种草# 【升级无痛矫正】俞兆林 脚趾矫正器拇指外翻矫正器拇外翻矫正器大脚趾外翻分趾纠正带男女士通用 日夜套装(可穿鞋) 一对装 原价1
  • 12.我想 慢慢来是一种诚意 13.喜欢简单的事 快乐的人 明媚的夏天和阳光的你14.说到做到 真的既踏实又浪漫15.经过了兜兜转转的重逢是场浪漫。24.如果不
  • 减肥的宝宝们一定很熟悉热量这个词语,包括我们在网上浏览减肥的话题时,热量一定是紧跟着它出现的,大家都知道减肥就是做热量差,做出热量差肯定会瘦!因为某个凌晨我
  • -我的㊙️秘密武器其实就是【去na儿】啦~真的光速抢票 家人们谁懂啊还领到了5r优蕙⭕真的很划蒜!-让我看看是谁还在苦恼端午抢火车票!
  • 但无论如何,还是可以把结论说在前头,哪怕是基于《失踪之谜》《消失的她》的改编也是不错的,电影可以一看。《失踪的谜》的播出时间在《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之前,《消失
  • #刘亦菲[超话]#考古劉亦菲小龍女幕後花絮此時17歲(未成年)的劉亦菲(也就只有厚臉皮的才敢拉踩17歲的劉亦菲)第一次拍打戲小小年紀吃盡苦頭(看神鵰俠侶拍攝紀錄
  • Dirk 在13年级赢得了一枚戒指。 KG 在13年级赢得了一枚戒指。
  • 如果预算再高一点,可以选择百年灵的这款AB0138241C1P1,推荐理由是搭载B01计时机芯,和帝舵的MT5813机芯是共用的,并且在劳力士、欧米茄、百年灵这
  • 想着换个新的工作环境,又舍不得离开自由的舒适圈,用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再苟苟~本以为自己也会很有干劲,没想到我已经开始想躺平了哈哈哈[二哈][二哈]周内和虎子追
  • 本经后头有一章「边地疑城」他那个是疑惑,疑惑也真干,如果是真的,我就得好处,得不到算了,这种心态念佛,他不是不干,他是真干,所以他能往生。唯有你一步一个脚印的踩
  • 但是,越是这样成为“高峰”的经典,要看透它需要迈过的障碍就越多—— ·最易被误读的“词话”体例:词话的优点,语言有灵性,精炼、优美,而又能一语中的。作者却能以时
  • 今日粉丝183,距离1000粉还差817,明天继续、[打call]去年今日又把我带回了过去,我也是个有回忆的人了!之后在搜索流量这块,可以下些功夫,所以抖音要做
  •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写这封信,向成为我第二个家的俱乐部告别,向在这段美妙的旅程中一直支持我的不可思议的球迷们告别。我在回顾那些持续一生的回忆,俱乐部将永远在我心中,
  • 这些年看着他的遭遇与成长,我其实从中学会了很多,他提供给我很好的情绪价值和精神导向。可是我现在不一样了,谈了几次恋爱恨透了自己的敏感性格,强迫自己改掉后却又仿佛
  • 一路前行,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为很多时候,经历就是恩赐,学会欣赏自己,放空时光,自律的饮食,积极的工作,不在乎她人的目光,只专注自己的岁月。忙碌的日 沉寂的夜
  • 健哥和他的音乐,就像是我们的氧气,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为了更好地成长,迎接即到来的更多活动,团团招贤纳士啦~如果你也是爱李健的听友,愿意与我们一同创造,一同成长,
  • 获得第一颗幸运星后触发玩家保护机制,从触发开始计算,接下来购买十次盲盒的过程中会获得包含第一次在内的三颗幸运星,完成兑换星探盲盒玩法制度: 购买任意一款盲盒都
  • 感觉自己一直是个“狭窄”的人,这个狭窄不是说看的世界大了,就不狭窄了,怎么说,感觉更像是一种自我醒觉上的落后,大环境下,爸妈对我从来没什么高要求和期待,他们知道
  • 如果条件允许,我还想看一看这个世道是如何轮回的,万物运行的规律是怎样的,看看我到底是不是归属这个年代的人,如果是,为何会对百年前的事事物物和人有那么强烈的亲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