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强烈追求物质生活的欲望给人们增加了无形的压力。

使一些人的心态浮躁得宛若汤煮,身上或多或少充斥着匠气、俗气、躁气。

心烦意乱者有之,神不守舍者有之,着急上火者有之,归根结底就是缺少一此静气。

宁静才能致远,平心才能静气,静气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

涵养静气的过程,就是在追求一种平衡,营造一种和谐,积蓄一种底蕴,成就一种境界。

胸怀静气——才能保持清醒头脑,深谋远虑,鉴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

胸怀静气——才能真正淡泊名利,心态平衡,不为进退滋扰,宠辱泰然不惊

胸怀静气——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心忧天下,不为成绩骄傲,不为挫折沮丧

胸怀静气——才能把握心理健康,明白事理,可以知荣明辱,可以心无旁骛

胸怀静气——才能勇于不计名利,追求卓越,高不孤方自赏,低不自抱自弃

2

养一点静气,我们遇事时从容不迫,举重若轻;养一点静气我们无事平和超越。

自我。不歪不斜、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偏不倚、杂气自去,静气自来。

浩然处世,静气养身,在平凡的生命历程中发掘真我,为平凡的日子增添一抹亮色。

静气,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也是东方智慧之一。

诸葛亮给他儿子写信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这是诸葛亮一生的体会。细细品味,"静气"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的句子,原是出自晚清风云人物翁同和的一幅对联。

这幅对联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自古以来的贤圣之人,也都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之事,越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

静气是一种应急的态度。

3

有许多人总是为别人的评价而生活,在被动中死要面子活受罪。

而有的人则不然,依然我行我素,走自己选择的路,这样的人则最能成功。

一位著名画家说:“宠辱不惊,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抒”。

这就是一种处世态度所产生的人生境界了,虽然这种境界很难达到。

凡大事面前有静气者,反映出他修炼道行的深邃,大事且能以静制动,小事更是拿得起放得下。

静气决不是柔弱,比如韩信胯下之辱,看客们无不哈哈大笑或为之鸣不平,而韩信却无所谓,这是多么大的气度。

有人说得好:

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

养一点静气,给自己一片晴朗的天空!

万物静观皆自得,人生宁静方致远。

金刚经的智言慧语 :【《起信论》云:因不知一法界故,不觉念起而有无明,遂成众生。】这是讲法界的缘起,也就是我们现在一些科学家,在探讨宇宙的来源,生命的起源。现在外国这些书籍出版得很多,可是都没有找到,都是在摸索,都是在猜测,不能叫人心服口服。因为它不是事实,他拿不出证据出来。所拿出的证据,裡面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存在,不能自圆其说。宇宙的缘起、来源,生命的起源,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特别是《楞严经》,《楞严经》叫做开智慧的《楞严》。《起信论》上讲的这个意思,也是《楞严经》上所讲的,它讲得简单,论上讲得简单。“因不知一法界故”,一法界是真的。众生与佛的差别在哪裡?迷悟不同。迷的是什么?一真法界。悟的是什么?还是一真法界。一真裡头没有迷悟;迷悟是人,人迷了。迷了之后就麻烦了,一念不觉而起无明。你要问:为什么会一念不觉?因不知一法界故,不知道原本就是一法界。一法界实在讲就是前面所说的“唯心所现”,心是一,所以现出来的相也是一;心真实,现的相也真实。一真法界就是真心所现,这裡头没有妄,没有虚妄,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现的是这个境界。在四种淨土裡面,实报庄严土,实就是真实,不是虚妄的,所以实报庄严土就是一真法界。

  一真之外有所谓十法界,十不是数字,是代表圆满,圆满是无量无边的法界。无量无边的法界,从哪裡来的?从差别心来的。我们讲堂现在有几百人坐在此地,一个人一个法界;两个人同在法界裡,没有!你们两个人是同一个念头、同一个思想吗?各人想各人的。好像我们是相同的,《楞严经》上讲“同分妄见”。所以我们这个法界裡头,有跟人家相同的一部分,但是各人是各人的;有跟别人完全不相同的,叫别业。譬如这个灯,每一盏灯,别业;它放的光,光光交融在一起,同分,虽然是同分,还是各人是各人的。你把这盏灯熄掉,它的光没有了。灯开起来,光跟大家同的,熄掉,它没有了。可见那个同分还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你才晓得一个众生一个法界,法界无量无边。到什么时候跟大家真的相同?入一真法界就相同,那就真的同了,心同境界就同了,心同境界就同了。这个事情可以能够试验的。我们看到两个人,假如他的面貌相同,他的动作也相同,仪态也相同,你就可以断定这两个人对一切事的看法想法都会相同。面貌是心变现的,这一点不假。有学问的人、有修持功夫的人,一看你的面貌,看你的举止言谈,全都露出来了,一点都没有法子隐瞒。从这个地方可以能够测验到。所以一切法是心识所变的,因此就可以在诸法裡面、一切法裡头见性,以明实相就是见性,相裡面见性,因诸法之实相,即是性故。

  我们看禅宗语录裡面,有很多写机锋话,我们一般人看不懂,不知道他说什么。老师考试考问学生,考他的境界,你见到什么?他在地下拿一片树叶、拿一朵花比一比,老师就点点头。我们不晓得他到底玩的是什么把戏,那代表是明心见性。他问你的见地,你有没有见到性?性在哪裡?是什么样子?随拈一法无不是,皆是的。只要你真正体会到,一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那个空、不可得就是自性。空跟有在一起,不是离开这个相,别有一个自性,那就错了。凡是禅宗裡面表现的这个,我们用《金刚经》这个意思去体会,都是空有一如、万法一如、体相一如,这就对了。你能够入一如的境界,那就是见性的境界,就是明心见性的境界。如果你心裡面还有分别,没见性。只要有分别就有对立,就不是圆融,就不是一如,一如就是不二。众生跟佛一如,生佛一如、性相一如、体用一如、理事一如,无有一法不如,那就入了境界。入这个境界心地一定清淨、平等,《无量寿经》上讲的“清淨、平等、觉”。他那个心的样子、心的状况,决定是住在清淨平等觉裡,这裡面显示一切法皆如,一切法不二,也就是《华严》所讲“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因为一念不觉则生无明,无明就是不知一法界,知就明了,无明就是不知道,就是不明瞭。不明瞭事实真相,不明瞭万法一如,不明瞭,不知道万法是一如。不知是个动的相,无明是动相,心就动了,明瞭心就定了。所以诸佛如来他的心是清淨寂灭。我们讲五忍菩萨,佛是寂灭忍,菩萨最高的境界是无生法忍,清淨寂灭。才一动就是无明,无明在哪裡?起心动念就是无明。也许有很多人,我也不起心动念,我什么也不知道,人家问我,我总得要想一想,起心动念一下。这就是无明是妄心的根本,我们用的是妄心。诸佛菩萨他不要起心动念。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许多的经典,都是别人向他请教问题,他说的。人家提出一个问题,佛是不是要去想一想再答覆他?如果想一想答覆他,从无明裡面生的,那就错了。佛菩萨讲经说法心地乾乾淨淨,绝对没有动一个念头。所以佛经是在无念无生裡面自自然然流出来的。我们今天对佛经为什么这么难懂?我们是用无明,起心动念去研究它。它是一个不起心、不动念裡面出来的,我们要起心动念去研究它,别说你研究个十年八年,你一百年、二百年,研究无量劫也研究不通。为什么?根本不相应,这就是大经上讲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世间第一等聪明智慧的人,想研究佛经都不得其门而入。道理在哪裡?道理在本质上不相同,一个是用真心,一个是用妄心,真心是清淨心,妄心是起心动念的心,道理在此地。

  佛法如何通达?不起心、不动念就通达,这个法子妙!不起心、不动念,不但一切佛法通达,一切世间法也通达。为什么?一切世间法也是从真心变现出来的。所以你只要见性,没有一样不通达。佛经裡面稀奇古怪的事情很多,这就是当年有一批调皮的人,释迦牟尼佛有智慧,“你什么都懂得,我问一样东西你不懂的。”那问你,你看经典叫《放牛经》。他们晓得释迦牟尼佛太子出身,以后出家行道讲经说法,他没有放过牛,问他放牛怎么放法?释迦牟尼佛把养牛的方法说了一大套,叫人听了都呆了,记录下来,《放牛经》。什么都懂,没有一样不懂,世出世间法统统都懂得。我们不向清淨心上下手,向经教文字裡面去下手,那就苦了,没有法子鑽通。一定要从心性上下手,心性上下手,那就是要遵守这个经上教导我们的原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时、一切处,心要保持清淨,一切事要认真去做。

金刚经的智言慧语 :【《起信论》云:因不知一法界故,不觉念起而有无明,遂成众生。】这是讲法界的缘起,也就是我们现在一些科学家,在探讨宇宙的来源,生命的起源。现在外国这些书籍出版得很多,可是都没有找到,都是在摸索,都是在猜测,不能叫人心服口服。因为它不是事实,他拿不出证据出来。所拿出的证据,裡面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存在,不能自圆其说。宇宙的缘起、来源,生命的起源,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特别是《楞严经》,《楞严经》叫做开智慧的《楞严》。《起信论》上讲的这个意思,也是《楞严经》上所讲的,它讲得简单,论上讲得简单。“因不知一法界故”,一法界是真的。众生与佛的差别在哪裡?迷悟不同。迷的是什么?一真法界。悟的是什么?还是一真法界。一真裡头没有迷悟;迷悟是人,人迷了。迷了之后就麻烦了,一念不觉而起无明。你要问:为什么会一念不觉?因不知一法界故,不知道原本就是一法界。一法界实在讲就是前面所说的“唯心所现”,心是一,所以现出来的相也是一;心真实,现的相也真实。一真法界就是真心所现,这裡头没有妄,没有虚妄,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现的是这个境界。在四种淨土裡面,实报庄严土,实就是真实,不是虚妄的,所以实报庄严土就是一真法界。

  一真之外有所谓十法界,十不是数字,是代表圆满,圆满是无量无边的法界。无量无边的法界,从哪裡来的?从差别心来的。我们讲堂现在有几百人坐在此地,一个人一个法界;两个人同在法界裡,没有!你们两个人是同一个念头、同一个思想吗?各人想各人的。好像我们是相同的,《楞严经》上讲“同分妄见”。所以我们这个法界裡头,有跟人家相同的一部分,但是各人是各人的;有跟别人完全不相同的,叫别业。譬如这个灯,每一盏灯,别业;它放的光,光光交融在一起,同分,虽然是同分,还是各人是各人的。你把这盏灯熄掉,它的光没有了。灯开起来,光跟大家同的,熄掉,它没有了。可见那个同分还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你才晓得一个众生一个法界,法界无量无边。到什么时候跟大家真的相同?入一真法界就相同,那就真的同了,心同境界就同了,心同境界就同了。这个事情可以能够试验的。我们看到两个人,假如他的面貌相同,他的动作也相同,仪态也相同,你就可以断定这两个人对一切事的看法想法都会相同。面貌是心变现的,这一点不假。有学问的人、有修持功夫的人,一看你的面貌,看你的举止言谈,全都露出来了,一点都没有法子隐瞒。从这个地方可以能够测验到。所以一切法是心识所变的,因此就可以在诸法裡面、一切法裡头见性,以明实相就是见性,相裡面见性,因诸法之实相,即是性故。

  我们看禅宗语录裡面,有很多写机锋话,我们一般人看不懂,不知道他说什么。老师考试考问学生,考他的境界,你见到什么?他在地下拿一片树叶、拿一朵花比一比,老师就点点头。我们不晓得他到底玩的是什么把戏,那代表是明心见性。他问你的见地,你有没有见到性?性在哪裡?是什么样子?随拈一法无不是,皆是的。只要你真正体会到,一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那个空、不可得就是自性。空跟有在一起,不是离开这个相,别有一个自性,那就错了。凡是禅宗裡面表现的这个,我们用《金刚经》这个意思去体会,都是空有一如、万法一如、体相一如,这就对了。你能够入一如的境界,那就是见性的境界,就是明心见性的境界。如果你心裡面还有分别,没见性。只要有分别就有对立,就不是圆融,就不是一如,一如就是不二。众生跟佛一如,生佛一如、性相一如、体用一如、理事一如,无有一法不如,那就入了境界。入这个境界心地一定清淨、平等,《无量寿经》上讲的“清淨、平等、觉”。他那个心的样子、心的状况,决定是住在清淨平等觉裡,这裡面显示一切法皆如,一切法不二,也就是《华严》所讲“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因为一念不觉则生无明,无明就是不知一法界,知就明了,无明就是不知道,就是不明瞭。不明瞭事实真相,不明瞭万法一如,不明瞭,不知道万法是一如。不知是个动的相,无明是动相,心就动了,明瞭心就定了。所以诸佛如来他的心是清淨寂灭。我们讲五忍菩萨,佛是寂灭忍,菩萨最高的境界是无生法忍,清淨寂灭。才一动就是无明,无明在哪裡?起心动念就是无明。也许有很多人,我也不起心动念,我什么也不知道,人家问我,我总得要想一想,起心动念一下。这就是无明是妄心的根本,我们用的是妄心。诸佛菩萨他不要起心动念。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许多的经典,都是别人向他请教问题,他说的。人家提出一个问题,佛是不是要去想一想再答覆他?如果想一想答覆他,从无明裡面生的,那就错了。佛菩萨讲经说法心地乾乾淨淨,绝对没有动一个念头。所以佛经是在无念无生裡面自自然然流出来的。我们今天对佛经为什么这么难懂?我们是用无明,起心动念去研究它。它是一个不起心、不动念裡面出来的,我们要起心动念去研究它,别说你研究个十年八年,你一百年、二百年,研究无量劫也研究不通。为什么?根本不相应,这就是大经上讲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世间第一等聪明智慧的人,想研究佛经都不得其门而入。道理在哪裡?道理在本质上不相同,一个是用真心,一个是用妄心,真心是清淨心,妄心是起心动念的心,道理在此地。

  佛法如何通达?不起心、不动念就通达,这个法子妙!不起心、不动念,不但一切佛法通达,一切世间法也通达。为什么?一切世间法也是从真心变现出来的。所以你只要见性,没有一样不通达。佛经裡面稀奇古怪的事情很多,这就是当年有一批调皮的人,释迦牟尼佛有智慧,“你什么都懂得,我问一样东西你不懂的。”那问你,你看经典叫《放牛经》。他们晓得释迦牟尼佛太子出身,以后出家行道讲经说法,他没有放过牛,问他放牛怎么放法?释迦牟尼佛把养牛的方法说了一大套,叫人听了都呆了,记录下来,《放牛经》。什么都懂,没有一样不懂,世出世间法统统都懂得。我们不向清淨心上下手,向经教文字裡面去下手,那就苦了,没有法子鑽通。一定要从心性上下手,心性上下手,那就是要遵守这个经上教导我们的原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时、一切处,心要保持清淨,一切事要认真去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哈哈]我不认同陈震说 "充值和不充值,对于同一款车输出的评价是完全一样的!一切给投资建议的,都是没见识过市场厉害的。
  • 【良药&毒药】万事万物沉迷不能自拔则毒药运物转他己用则良药心的作用亦如是本无善恶亦无好坏故善用其心保持觉照那毒药即是良药你能转心便能转境境随心转转他成自
  • 表示假设13. buy sth. for…money 用多少钱买14. be capable of 能够, 有能力 be capable of being +
  • 学费可以少交点你会发现,他并不完美   主动进取的心态,是胜利者的最基础因素。暗黑小说虽然和狭义的推理没有什么交集,但是因为主人公多数是犯罪者,所以在广义的推理
  •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年年有余]十二星座适合需要的方向如下图:(参考时上升星座为主,太阳星座为辅)#许个愿吧#不论是做什么事,如果想要顺利想要成功想要一个好的结果,那么一定要低调行
  • 其实无数人忽略了一个真相,生命的本质是一场历程,很多事情不需要有意义,吃喝玩乐不等于虚度光阴,吃苦耐劳也不等意义非凡,我们想要得到的幸福,不在过去,也不在未
  • 靳迟钧没有放弃,“见一面顾姝总是恬静,语速不快不慢:“赵怀瑾,我又有个买卖,你想不想做?”我让他这两天搜集了一些“如约”影楼宰客的新闻,以及和顾客发生过的各种矛
  • 我们是意大利国家队,我的工作是决定谁打比赛以及怎么打比赛,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是她打比赛、或是其他问题,我只有一个答案:因为这是那时最适合团队的做法。在体育领域,没
  • 截至目前,《音你而来》暂时并未官宣歌手艺人名单,不过,豆瓣、猫眼等处,已经清楚标注了这档音乐类综艺节目邀请的7大歌手,他们分别是潘玮柏、薛凯琪、张碧晨、武艺、
  • #道教[超话]# 【镇守南天岳元帅:司九天雄兵神将,掌五狱罪鬼亡魂】 岳元帅,讳飞,字鹏举,宋相州人,抗金名将,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中界至尊,东岳圣帝,慈光救苦
  • 嗯对男的就是比女的开车好,男的就是把车撞烂了开得都比女的安安稳稳的开车好cnm[太开心]就得挑凌晨打电话发疯来记录一下与W相识的一周年[太开心]本来想给W写一封
  • #一条plog告别四月# 这是来自于四月份最后的碎碎念我也不知道想说些什么 打开相册翻了又翻 这个月发生的事好像很少但又好像很多给舍友准备生日惊喜时 幻想着我
  • 吃海鲜面的时候,人很多很多,四个阿姨都是本地人不怎么说普通话,我交流起来就跟出了国一样,结果我的海鲜面上给别人了,我去找阿姨,四个阿姨在厨房有点暴躁的互相拌嘴,
  • 唉,是的,我继续看古耽了,说好了要看校园文来着,结果把上个微博说的那个虐文主角变咸鱼对第三pa快看完了,还挺好看的,导致我又想重温病美人x疯狗的组合了。我和老呆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下课后去宿舍附近转一转周6️⃣ 这一天是最最最最难忘的日子 第一次跟团队参加最重要的比赛 早上醒来的很早 准备了发型 打车大包小裹的去场地 下车那一刻就像是大熊
  • 所幸的是回家路上没有下雨惹,是小雨把神通收了吗×看演出的时候有一直看着小雨,好像看到泥有看到我了嘿嘿[喵喵][喵喵] 今天说的话还是蛮零碎的,不过也是想到啥就
  • 公交司机 周晓舟:“其实我们就相当于他们(游客)到昆明以后首先见到的昆明的形象,像名片一样,我觉得在这个时候,就是展现我们公交公司、公交司机的风采的时候,这其实
  • 我有两个我霸气和小女孩小女孩更多是在情感部分的霸气是在财富能量上人生方向和决定上其实这两个我都很好一个粉色浪漫一个黄色财富其实还有一个我是神圣纯洁是白色纯洁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