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在创新中传承 激活传统文化魅力

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南宛如一座天然的中华历史文化博物馆,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兴业,绘就了灿烂的文明画卷。

彩绘陶人面鱼纹盆、马家窑彩陶、二里头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三星堆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在郑州市博物馆文翰街馆,“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展”正在举办,众多活跃在网络热搜里的国宝“组团”参展,让观众大饱眼福。

中共十八大以来,河南在中华文明探源、“考古中国”等重大考古项目上取得丰硕成果,文化产业发展更是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令其独特、厚重的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得到传承和发展,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博物馆力量”见证中原大地文化传承

2012年,孙颂成为河南洛阳市首批博物馆讲解志愿者。十年间,她见证了河南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博物馆建设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一组数据,见证了河南这片中原大地博物馆的发展:

2012年至2022年,该省博物馆数量从180座增加到384座;近5年来,河南384家博物馆(纪念馆)中,259家免费开放,参观人数达2.78亿人次,实施教育活动3.45万次,举办各种展览8000多个。

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市偃师区境内,距今3800年至3500年,是经考古学与历史文献学考证的中国最早王朝——夏朝中晚期的都城遗存。

孙颂说,最初大家只能从书本和洛阳博物馆馆藏的几件文物中了解二里头遗址。2019年,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建成开馆,通过青铜器、陶器、玉器等2000余件藏品,集中展示二里头遗址作为“华夏第一王都”的丰富内涵,让神秘的夏王朝越来越清晰地展示到公众面前。

开馆至今,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参观人数已经突破300万人次。“刚开始被问最多的是‘二里头是啥’,如今,更多的人会问‘二里头博物馆如何预约参观’‘最近又有什么新发现’。”孙颂说。

河南历史文化名城众多,多地制定了博物馆发展的目标。2019年,郑州市出台方案,提出计划到2021年全市打造博物馆100家以上。如今,郑州市域备案博物馆数量已达到110家。

素有“东方博物馆之都”的洛阳,目前共有博物馆、纪念馆102家,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等一批富有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博物馆正在加紧建设中。

除了国有博物馆外,大象陶瓷博物馆等众多颇具特色的民间博物馆正在构成新生代博物馆风景线。

“目前,河南已经形成了以河南博物院及各地市的综合类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为代表的各类专题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三足鼎立’的局面,共同构筑了文明历史发展的主题脉络。”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说。

如今,坐落在中原大地上的三百多家博物馆串起了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轴线,也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创新让传统文化更具魅力

自2000年成立开始,华夏古乐团已经复原、复制了陶埙、编钟、箜篌等300余件套音乐文物,并根据历代乐谱、文献和民间音乐遗产,编译、创作了100余首古风乐曲。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静态展示远远不够,要不断创新表达方式,让文物‘活’起来、展览‘动’起来。”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说。如今,华夏古乐团的演出几乎场场爆满,乐团还尝试网络直播,创新演绎流行音乐、经典名曲等,奏响古乐新声。

2016年,河南提出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越来越多的文艺项目、产品,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厚积薄发,用创新的形式和匠心为传统文化赋能,不断释放传统文化中的活力、魅力。

十年来,数字技术日益成传统文化“破圈”的新帮手。龙门石窟古街上演的《无上龙门》5D演出,让游客“置身”莲花洞内,与卢舍那大佛贴面而过。走进河南多个博物馆,电子导览、数字文物和展览、3D裸眼文物、AR弹幕……一系列数字化套餐给游客带来全新体验。

“十四五”期间,河南还将充分利用数字化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活化,计划每年支出4000万元推动文化旅游“数字化升级改造”,打造沉浸式数字场馆,让遗址“活”起来。

“守着一流的文化,要有一流的表达。河南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的创新性结合,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也为坚定文化自信开辟了新路径。”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说。

公众参与让文脉生生不息

9月1日,在古韵悠扬的乐曲中,身着汉服的河南省实验小学北龙湖校区一年级新生整齐入场。“正衣冠、点朱砂”,充满仪式感的开学第一课,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依托厚重的文物文化资源,2021年,河南将“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作为十大发展战略之一,持续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

十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公众的热情参与相结合,令河南厚重的历史文化重新散发出魅力。

在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掀起寻宝热潮、九千年“骨笛”咖啡抓住公众味蕾、三千年“妇好鸮尊”雪糕再添清凉……博物馆逐渐摆脱“老古董”的刻板印象,放下“身段”,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借由新意文创走入百姓生活。

“借助创意和设计,让传统文化、珍贵的历史遗存变成人们能用、能听、能看的生活密友、伴手萌物,变成深度融入我们日常生活能触摸到的中华文明,我想这会是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河南博物院文创办主任宋华说。

临近中秋,河南博物院以宋代杂剧、散乐人物雕砖为原型,推出“中秋不搬砖”文创月饼,备受关注。“文物、遗迹不再是尘封的历史,会变幻出更多鲜活的姿态,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马萧林说。

来源:新华社

【中国故事|文物里的黄河文化】9月1日至4日,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简称“博博会”)在河南郑州举行。

本届“博博会”主题为“新时代的博物馆:创新·发展·传承”,来自全国各地的437家博物馆集体亮相,纷纷“亮宝”。展会期间,牙雕蚕、牙璋、妇好鸮尊等一众河南文物精品,也吸引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徜徉在博物馆中,触摸历史脉络,感知悠久灿烂的黄河文化。

牙雕蚕:丝帛文明由此始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养家蚕、缫丝织绸的国家。早在黄帝时代,就流传下“嫘祖始蚕”的故事;大约在战国时期,古希腊人已称中国为“丝绸之国”;到了汉代,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兴盛,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之一,传向世界各地。

对于中国桑蚕和丝绸起源及发展历程的探索和研究,是中华文明探源的重点课题。

这件牙雕蚕出土于距今约5300年的郑州双槐树遗址,用野猪獠牙雕刻而成,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其造型和现代家蚕极为相似,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对探寻“中国丝绸起源”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在我国多个史前遗址中,都发现了丰富的与蚕、丝绸相关的考古实证材料,但仍有关键问题有待厘清:这些蚕究竟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表示,“牙雕家蚕让一切不言自明。”

双槐树遗址发现的大量农作物和正在吐丝状态的牙雕家蚕,连同附近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充分证明在距今5300年左右,中原地区已开始驯化家蚕,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

北京大学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直言,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的时代最早的代表。

牙璋:擘画夏朝的广域王权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内,一场集纳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牙璋并展示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中华牙璋文化”专题展正在进行。

在夏朝晚期都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有4件玉牙璋。与绿松石龙形器、乳钉纹铜爵等知名文物相比,牙璋的“长相”似乎过于“平淡”:通常呈扁薄长条形,柄部有孔,前端有凹弧刃、Y形刃或斜平刃,在璋身与柄部相接处的两侧边缘,有凸起的扉牙。

但细论起来,它背后蕴含着夏王朝的影响力密码——在距今约3700年前,其广域王权政治制度就在东亚数千公里范围内波及,也将文明的种子远播各地。

“根据现有的考古实证材料,牙璋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距今4000多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赵海涛表示,早期牙璋尺寸较小,造型也较为简单。到了二里头文化时期,牙璋向器体尺寸大型化、扉牙形象龙形化、用途功能礼器化转变,成为代表等级身份的重要礼器。更重要的是,从中原地区向南,在湖北、湖南、四川、广东、福建、香港甚至越南北部等地区,二里头风格的牙璋频频出现,呈现出一种大范围、跨地域的传播姿态。

有学者指出,二里头牙璋向周边广阔地区传播扩散的路线能清晰表明,当时中华文明形成发展过程中开始出现王朝认同、文化认同和礼制认同的格局面貌。

妇好鸮尊:回望青铜时代的巅峰

在第九届“博博会”河南展区的文创展台上,考古盲盒、宝物巧克力、冰箱贴、天气瓶等一系列围绕妇好鸮尊IP打造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让一众参观者忍不住先“买”为敬。

出自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的妇好鸮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鸟形铜酒器,也是商朝晚期青铜器代表作之一。

它呈昂首挺立的鸮形,头顶羽冠,两眼圆瞪,双翅并拢,粗壮的两足与下垂的宽尾构成三个支点,不仅造型新颖,而且通体装饰了兽面纹、蝉纹、夔龙纹、盘蛇纹等纹饰,极尽华丽。

妇好鸮尊所处的商朝晚期,青铜制造业高度成熟,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鼎盛期。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不仅数量多,器类也极其丰富,如以鼎、簋、觚、爵为代表的礼器,铙、铃为代表的乐器,钺、戈为代表的兵器等,涵盖方方面面。”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介绍,仅妇好墓中出土的青铜器,就有468件。

另一方面,商朝晚期青铜器在艺术表现和美学价值上也达到巅峰,通常以大量复杂纹饰装点,整体呈现出既夸张神秘、富有生气,又不失厚重庄严的审美取向。

最重要的是,此时的青铜器已经成为社会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治制度的一种反映,以“礼”之名,彰显统治者的权威、意志与力量。何毓灵表示:“这种礼制文化,正是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之一”。

一件件精美的青铜器,无声昭示着曾经的璀璨辉煌。虽然青铜时代已经远去,但其留下的余韵,仍旧氤氲在历史的烟云中。(新华社)⑯

#文物里的夏天##文博热展##夏日消暑博物馆##文博热展#文博热展#
清光绪松年书画折扇
扇正面为松年绘石山,背面有罗志伸敬书诗文,内容节选自唐代张彦远编撰的《法书要录》。
松年,清末著名书画家,字小梦,号颐园,姓鄂觉特氏,蒙古旗人,师从如山。曾任山东汶上、单县知县,罢官后于济南创办“枕流画社”。
罗志伸(1821-1908) ,郑州管城区人。通经史,善书法。曾任山东胶州知州。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Apr 8th , 2023 (农历 2574年02月18日) Apr 8th , 2023 (农历 2574年02月18日) 我的余生都是你@馬天宇 我自
  • 日体大入学後も、一進一退の日々だったが根気よく続けた。 そんな中、ここまで3試合に登板し、3勝・防御率0.00の結果を残しているのが寺西成騎投手(3年・星稜)だ
  •   在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禹王路街道原店村,断流40年河流再通水,“龙须沟”变回“金水河”……作为三门峡境内最大的黄河支流,弘农涧河沿岸由“垃圾山
  • 也有些许许偏差吧我觉得亲人的意义其实就在这里,无论你相隔多远,其实那份牵绊是一直都在的“遇见肖战即是上上签”正面的去面对生活,就是也不用强加给自己打一个鸡血,或
  • 那天看了一篇极优秀的维海文,但因为让我太难过至今给作者写不出comment。“He prays desperately to think of somethin
  • #JOSHUA洪知秀[超话]#[兔子]既然这么多人来抽奖我也开一个吧 抽③个人获得秀吧和贩卖机的几个重复盲盒(图上仅部分未截全) 上一个抽奖因为领奖人原因没抽成
  • 放着身边三种回向,众生他是众生,菩提他是觉悟;他那种爱,爱就是智慧;实际,清净,他没有染污他不就是实际!(2011.12.3讲于澳州净宗学院)不想再匆匆忙忙的路
  • 范进中举,我跟你讲就是……”/“你知道我们班那个人的外号为什么那么取吗,是因为……”/“你发现没有这个路新修了,你知道这家店之前不是开的这个,那个关门了,现在这
  • 我旁边坐着一对母子,小男孩三四岁的样子,因为点了一个汉堡又不吃,他妈一直在数落他,说什么你点了又不吃,妈妈不喜欢你,说什么不听话就送你到爷爷奶奶哪里去,说什么下
  • 【2023年“五一”假期:四川天气总体较好,成都升温进入快车道】“五一”假期将至,旅游市场一片火爆,你想好去哪玩儿了吗?Angry Sad Frustrated
  • 肖战肌肉 好帅[憧憬][舔屏]肖战好帅 [哇] 肖战好棒肖战最好 肖战最帅肖战演技好 肖战正能量艺人 恭喜肖战顾魏肖战顾一野获得年度电视剧热度角色肖战我喜欢你
  • #SVT中转周边[超话]#正规四后续sw俊 粉俊拿麦俊 克拉岛蓝t俊 mini8印尼签售俊 正规二绿硕 mini5徐明浩专卡 ​日专不孤全圆佑 小黄帽 its
  • #跳跳的变美课堂#良心测评上海老师攻略上海医美资源丰富,网红风格挺多,一篇文章肯定写不完的毕竟字数有限,也欢迎大家补充我们都知道,一般除了老师有职称评级,也是有
  • 4月初 失去了亲人 现在偶尔回想 也会感叹“我已经没了奶奶 虽然不被十分疼爱 但我们在这一生也认识了27年” 我还是会想起生死相隔的那一秒 我大概这辈子都无法忘
  • 人们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的人生来就在罗马,面对看起来不公的社会,最理智的做法我想应该是尽可能的热爱生活,不厌倦众生,然后踏踏实实地去寻找到一个自己内心还算喜
  • 但餐廳門口剛好有意外發生,就沒去吃了!我很震惊她会挖我哈哈哈哈哈哈,那看来为数不多的交集里,她觉得我是个还可以的人。
  • 缘深缘浅,在于欠债多少,欠得多,相伴的时间多一点​有人说,这时间所有的相遇,都是前世的相欠,缘分被刻在三生石上,无论多少次轮回情缘都不减。前世,你的记忆被抹去
  • 皇雅门窗通过共享、共赢、合作的模式,专心打造 300+全国优质区域门窗工厂,致力于在当代和未来成为门窗技术与服务出众的行业先驱。於海波认为,企业要高质量发展,必
  • 高仿包的质量毫无疑问是不如真包的,但这个质量很多时候只有用一段时间才能知道,所以大部分人在刚刚购买包包时,无法从质量上去区分真的还是高仿的,所以建议这点忽视
  • 突然发现经常都能从孩子身上学到东西,他也就是一心想着要第一时间拿到他想念已久的快递,所以不考虑任何因素的困扰,直到达成目标。这下娃娃心里可失落了,本来满心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