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小故事[超话]# 905个小故事喔[好喜欢]周末快乐

从前有一天呢~小黑兔对小白兔说:“你猜猜我的口袋里有几块糖?”

小白兔说:“猜对了你给我吃吗?"

小黑兔点点头:“嗯,猜对了两块都给你!”

小白兔咽了咽口水说:"我猜五块糖果!”

然后呢~小黑兔笑着把糖放到小白兔手里一颗,再喂小白兔嘴里一颗,说:“我还欠你三块~”[羞嗒嗒][羞嗒嗒][可爱][可爱]

#讲给女朋友的睡前小故事##睡前小故事##治愈不开心##迷惑行为大赏##轻松一刻##恋爱##晚安心语##今日份开心##治愈系##情侣##异地恋##轻松一刻##拯救不开心##沙雕日常##搞笑趣事#

[ 猜猜我是谁 ]

中午发生的事情,到现在还是觉得好好笑。

今天中午妈妈给发信息说她和哥哥来太原了,来学校给我送点水果,匆忙的见了两分钟,就回去宿舍啦。

刚回宿舍,看手机有一条验证消息。我打开一看,这不是不好惹同志的小号嘛?!记得他说过他的小号是什么头像,估计他自己也忘记说过了,验证消息还写着猜猜我是谁。

我同意之后,回了一句“看头像就很难不知道是谁,我这么聪明”。他回了一句:“这么明显嘛。” 我以为到这里他也知道我知道他是谁了,于是后面展开了聊天,我说妈妈来给送水果的事,说了哥哥要和他女朋友在太原逛之类的。 他也都回复了,然后!!! 接着问我你猜猜我是谁,猜对了有奖励。 我说我可不猜,他说我一定是猜不到。

他坚持要我猜。我突然想到大一开学前,他加了我为好友,我当时问他是不是我们高中的,就有了一段让他莫名其妙的对话,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未来的大学同学。想到这,我回了一句,是不是xx一中的(我的高中),他问我知不知道是哪个班的。

天,他不会真以为我是不知道他是谁吧,我回了一句,是不是隔壁小黄。他好像意识到我知道了。我又加了一句,“老公猜的对嘛”?他说猜对了!

我说我从一开始就知道了,可是他是真的不知道我知道!不过呢也能理解,毕竟我可比他聪明多了。

他问我怎么知道,我说我记得他说过小号是什么头像,还有个人资料写的真实的生日和地址,这……很难不知道是谁吧。哈哈哈哈。

某人的个性签名还是“把你变成小鸟的点心哦.”

#10年内超2亿国人要租房#
从国内和国外情况来看,这是大势所趋。
房子,是中国人最看重的一样东西。
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是无数中国人组建家庭的基本前提。
但这一状况,很可能会在未来十年发生重大变化。
近日,自如研究院和新华网联合编撰了《2021中国城市租住生活蓝皮书》,里面提到,到2030年,中国城市租房的人数将突破2.6亿人,甚至还有58%的城市租客将通过租房结婚来完成“小家”。

我知道,大家对于这个调查报告肯定存在一些疑问,比如说:
1.为什么10年后的中国会有这么多人租房?
2.怎么可能会有58%的人愿意租房结婚?

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时代的变局就在我们眼前,个体的选择在历史的潮流面前根本微不足道,有时候确实由不得我们愿不愿意。

如果你觉得这份报告不够权威,那去年的十四五规划应该算最权威的文件了吧,里面也明确提出了: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我简单总结一下,整顿和扶持租房市场,是被写入了未来国家计划的工作。

所以,未来租房的人会越来越多,这个判断是不会错的,大家选择相信就对了。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将从两个角度为大家解释:

01中国的楼市格局
我曾经说过很多次,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再次重复一下我的观点,中国楼市持续上涨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能支撑这一观点的证据有很多,我按照重要性依次给大家排出来。

1. 中国的人口来到了历史转折点,14亿多一点点会是中国的巅峰人口。
2.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逼近最高峰,63%的城市化率已经非常接近发达国家70%的水平,以中国的国土面积,未来继续进城买房的人十分有限。
3. 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达到了39平米,日本是38.81平米,韩国是33.2平米,工业革命的起源国英国是49.4平米,这意味着中国人建的房子完全够住了,甚至在很多地方还严重溢出,出现了大量的“鬼城”。
4. 中国的经济格局,不支持继续依赖房地产发展,提振实业,进行产业转型是大势所趋。

所以无论是从人口、土地还是金融政策来看,中国的楼市都不具备继续“膨胀”的条件,但即便如此,我也不认为中国的楼市会短时间内暴跌,我看到网上有一些人天天在喊楼市已完、房价腰斩,就觉得很头疼,这摆明就是在利用部分朋友的买房焦虑博眼球而已。

我们总幻想着一夜之间房价从2万/平降到2000/平,然后大家开开心心,买不起房的人都能住进新房子,可一旦这种事真的发生,对普通人来说未必是什么好事,因为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中国人的财富有很大一部分都在楼市里,如果这部分的财富萎缩到1/10,你猜猜会发生什么?

所以,中国楼市未来的走向,极大概率会是这样的:

1. 整体房价趋于稳定。
2. 小城市和人口净流出的城市挤出泡沫,房价下跌。
3. 大城市和人口净流入的城市核心地段依然会升值。

在稳定楼市的同时,还会努力提高居民收入,等到10-15年之后,房价自然就相对便宜了,这可以说中国楼市的最好结局,也是国家希望看到的结局。

只有理解了这个,你才会明白为什么国家会判断未来租房的人可能会变多。

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假设2021年深圳的平均房价7万/平,深圳的中位数收入是6000/月,在未来十五年的时间里,稳定房价的政策十分有效,深圳的房价还是7万/平,但中位数收入大幅提升,变成了1万/月。

这是不是意味着会有更多人买房?并不是,因为无论是1万/月还是6000/月,在深圳买房都不容易,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性就是买涨不买跌,当一个地区房价长期不涨的时候,会极大的打击人们的购房欲望,所以,那时候绝对会有更多人看清楚生活的真谛,宁愿租房也不愿买房。

当然,这只是从国内楼市现状分析出的一个原因,并不是全部原因。

真正要清晰地看清买房观念的改变过程,必须得研究一下隔壁日本已经发生的历史。

02日本的历史经验
日本人在二战结束后经历了三个不同消费观念的时代。

第一次是1945年-1974年,这是日本工业化进程的高峰期,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如果一定要与中国相对应,我认为是1978年-2008年,在这一阶段,日本人口增长率维持在2%-5%之间,GDP增长常年维持在两位数,财富的急速聚集,让这一阶段的日本人十分的暴发户,有点像中国戴大金项链的煤老板,那个时代的日本人的消费观念主要是:

1. 大的就是好的。
2. 大量消费。
3. 每家一辆私家车。
4. 一定要买房居住。

第二次是1975年-1995年,这个阶段是日本的经济巅峰期,GDP占比达到了美国的69%,人均GDP反超美国,是日本人消费观最开放的阶段,打个出租车随便就掏出几百美元,一个家庭买好几辆车,房子成套成套的买,就算不住也可以投资,因为那个时期的日本人相信,房价会永远涨下去。

这个阶段与中国相对应的,应该是2009年-2016年,这一时期的日本处于人口微涨的阶段,和我们类似。

第三次是1996年-2021年,这个阶段的日本已经泡沫破灭,经济萎靡不振,人口也开始负增长,日本人的消费观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我总结一下几个特征:

1. 租房的人变多了。
2. 年轻人的消费明显更加谨慎。
3. 共享经济出现。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什么?很多人说是更便捷的生活方式,但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所谓共享经济,实际上是因为年轻人比较缺钱,在部分物品上宁可去租,也不愿意花钱去买,租漫画书、租游戏机、租车甚至租房都是一样的道理。

而中国共享经济真正开始大流行,我印象中记得非常清楚,就是2017年开始的事情,也就是说,从2017年一直到今天,我们整个社会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改变,如果一定要我进行总结,那就是从过去的“重购轻租”变成如今的开始“愿意共享”,这是大的经济环境决定的。

所以,为什么未来租房的人会越来越多?为什么可能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租房结婚?

主要就是两个原因:

1. 中国楼市稳定的大格局,会影响年轻人的买房欲望。
2. 中国经济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们的消费会变得更加理智。

这让未来的00后和10后们,会比现在的80后和90后们,更容易从思想上摆脱一定要买房这种传统思想的束缚。
#微博新知博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人造太阳1亿度
  • 如果当年他重回春晚,或许就没有后来的赵本山
  • 女职员饭局死亡事件:饭局为私人宴请 花费400多元
  • 英国拟收年龄税
  • “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 各界明星纷纷悼念
  • 厉害!钟山学生发明的“智能打油茶机”在重庆获奖!
  • 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晚景凄凉陷入财产纷争 漫威明星发文悼念
  • 9点1氪:罗永浩回应锤子与360手机合并传闻;知乎App因管理不严被下架7天;今日头条链接疑似被微信屏蔽
  • 央视记者刚举报完“非法采砂” 砂厂老板就来电话了
  • 许晴双十一晒照,50岁的她素颜出镜秒杀一群网红脸!
  • 5名熊孩子楼顶扔水泥块砸中俩车,2名过路行人险些被砸
  • 被脱落窗砸中身亡
  • 恒大out?传区块链公司投资FF 未来3年将9亿美元抛给贾跃亭
  • 斯坦李去世~这一天英雄们失去了父亲~
  • 高盛深陷马来1MDB丑闻 股价收跌逾7%创近两年新低
  • 苹果供应商重挫苹果股价大跌5% 黄金白银惨遭“双杀”银价濒临崩溃边缘!
  • 打水也要APP!学生成了“唐僧肉“ 变了味的APP何时休?
  • 老人花600港澳游被强制购物4个半小时 病成植物人
  • 日本大量幽灵船,是恐怖事件?
  • 赵本山今年将重回春晚,这是真的吗?2019年春晚总导演刘真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