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和孩子谈谈你的父母

中国教师报 2022-10-04 12:14 发表于北京

​登高望远我们的人生。

1

父 母

 每一个人都会老去,无论我们的父母,我们,还是我们的儿女。这是一个人生问题,也是一个自然规律。

 每一个人都会登上岁月的高峰。斑白的两鬓,是风霜的洗礼;一路的跋涉,有道路的崎岖。正如你眼前的父母,曾经为了孩子,早出晚归;为了家庭,四处奔波;为了生活,披荆斩棘。

 此时,你仰望他们,不见儿时那个声音甜美的妈妈,也不见儿时那个身强力壮的爸爸。你眼前的他们,或佝偻着背,或微眯着眼。他们的额头爬满皱纹,但苍老中藏着坚韧,平淡中有着坚毅。

 今天,和自己的孩子谈谈你的父母。从你小时候记事时的做饭、扫地、洗衣说起。每一件事情也许很小,但相同的事情重复一年、两年、三年乃至十多年、数十年,纵是生活的琐碎,足见养育的不易。

 和孩子一起去体会你的父母,也是在教孩子学着理解身为父母的你。请记住,终有一天你也会变老。今天你对待父母的态度,就是明天孩子对待你的态度。告诉孩子,学会感恩,而非遗忘;时常亲近,不应疏离。

 这个时代发展很快。当父母在岁月的峰峦上环视世界,那些变化让人目不暇接。移动支付、电视盒子、共享单车、网购快递……新鲜事物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让年迈的他们措手不及。

 什么都可能变得陌生,慢慢拉开父母和世界之间的距离,但不变的应该是你。

 他们是你的由来,你是他们的未来。你永远是他们的孩子,是他们在过去酝酿的未来,是他们在当下回望的过去。

 你的人生还在向无限远处延伸,你还会遇到很多人,去往很多地方,经历很多事。而父母已经步履蹒跚,在他们的世界里,更多的是关于时光的回忆。

 在回忆的往事里,有呱呱坠地的你,咿呀学语的你,背着书包上学的你,拿着证书毕业的你,第一天上班的你,步入婚姻殿堂的你……每一个时光中的你,都是他们人生中最为重要的身影,是他们生命的延展,精神的支撑,希望的寄予。

今天的你,请永葆一颗对父母的初心。在滔滔时光里,依然像小时候爱父母一样,报以父母最真诚的爱。带着自己的孩子向自己的父母问一声好,正如很多年后你的孩子将带着他的孩子向你问好。

 爱在感恩中继承,亲情在感动中延续。

 


图:湖北省宜都市潘家湾民族中学教师

 
2

自 己

 
每一个人在很多年后都会登顶。终有一天,你也会像父母一样,登上岁月的高地。

 多年后的重阳节,登高回望时,你是否会看到来时的路?你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的?你又将如何向孩子们描述自己的经历?

 那些淋顶的风雨,此时是否成为人生的风景?那些沿途的足迹,后来是否成就生命的奇迹?

 “从前有一天,我们越过河水高涨的峡谷;曾经有一次,我们趟过泥泞不堪的洼地……”

 你跟孩子讲,如何面对人生的境遇,如何接受生活的砥砺,如何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   

 你永往直前的身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你永不言弃的誓言,是孩子最好的铭语。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在为他人构筑一个可以参考的坐标系。就请今天的你,为孩子成长的坐标赋值,让每一个参数有着生动的意义。

 很多年后的重阳节,当我们白发苍苍站在人生的山峰上回望自我的人生,那些星空下行走的背影,是深夜里模糊的光辉形象;那些寂寞中攀爬的脚步,是风雪中无声的豪言壮语。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平凡人。可是,平凡人也有属于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经山开路,踏雪有痕,见证着自己不凡的勇气。

今天的你,无论日子多么艰难,请永葆对生活的热爱。特别是当你行走在人生低谷时,不要让梦想也陷入淤泥。相信自己,相信时光,用很多年后可能才有的超然心态,来看待、应对、走出当下的困局。

 那些生活中的窘迫不安,岁月里的捉襟见肘,经历过的惊心动魄,都将写入你人生的剧情,化作生命中不朽的传记。

 今天的你,抬头仰望未来的自己。你希望看到的是什么样子?很多年后的你,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历经沧桑却从容笃定,在时光中睿智、淡定、从容、豁达、大气。

 


图:湖北省蕲春县白水中学家长、学生

 
3

孩 子

 
告诉孩子,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每一个人的童年,都应受到呵护;每一个人的暮年,都应得到关爱,这是爱的价值要义。每一个人需要感受到爱,每一个人也需要付出爱,这是爱的接力传递。

 漫漫人生,始终与爱在一起。

 重阳节,可以让孩子给爷爷奶奶捶捶背揉揉腿,也可以陪爷爷奶奶跳跳舞下下棋;可以让孩子为爷爷奶奶讲述一个小故事,也可以为爷爷奶奶点亮一个微心愿。尊老不仅体现在认识上,也体现在行动上;不仅在手头上,也在心窝里。

 特别是,如果你在外地工作,你的孩子和你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请在这一天,和孩子一起,向他们表达最诚挚的敬意。

 那些带着爱的举动、话语,有对心灵的温暖。晨曦与晚霞,交相辉映,见证岁月的温润与美丽。

不仅要让孩子学会尊老,还要让他们在年少时思考生活的意义。

孩子在你面前。你看着他,就像看着当年的自己。稚气的面庞,扑闪的眼睛,对未来充满好奇。

 他可能对于人生征途还没有太多的概念,不知道未来道路可能此起彼伏。但他需要懂得,在未来,他会以多重身份承担家庭的责任,这是他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

 重阳节,你可以在孩子、父母、自己的三重身份之间切换思考一一在父母面前,我是一个怎样的儿女?在儿女面前,我是一个怎样的父母?在家庭当中,我将如何做好自己?

 你也可以引导孩子,去读懂家庭里的每一位成员,从你们身上读懂不同年代的人生,读懂你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品格、志趣。

 孩子们正在一天天长大,这正是我们每天所期待的,我们期待他们有完整而幸福的人生。无论六一、重阳,我们要抓住每一个家庭教育的契机。

 同时让我们一起回味课本里的重阳吧
了解更多关于重阳的知识吧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再次祝天下老人健康长寿愿岁月伴你安康

来源 | 夏风教室、中国教育报
摄影 |  夏风教室 默然 
编辑 | 皮皮兵不皮

[鲜花][鲜花][鲜花]

关注公众号《中国教师报》,了解更多内容。

#苏轼#

#定风波#

#定风波译文#
注释
定风波:词牌名。
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
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已而:过了一会儿。
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吟啸:吟咏长啸。
芒鞋:草鞋。
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料峭:微寒的样子。
斜照:偏西的阳光。
向来: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在雨中行走,按照生活常态,当然是骑马胜过竹杖芒鞋,但是苏轼却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里当然不是写实,而是继续写自己当时的心态。当自己拥有平静悠闲的心态时,即使是竹杖芒鞋行走在泥泞之中,也胜过骑马扬鞭疾驰而去。这里还隐含了两种生活的对比,一种是竹杖芒鞋的平民生活,一种是肥马轻裘的贵族生活。在历经了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后,苏轼越来越认同这种真真切切、平平淡淡的平民生活。“竹杖”、“芒鞋”是苏轼用来表达平民生活的重要意象,在其诗词中经常使用,如《初入庐山》:“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东坡》:“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寓居定惠院》:“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尽管苏轼是一位士人和官员,但却是一个平民艺术家,常常深入民间,并过着平民般的生活。“竹杖芒鞋”就是苏东坡典型的平民形象,也是其平民人格的真实写照。

  竹杖芒鞋行走在风雨中,本是一种艰辛的生活,而苏轼却走得那么潇洒、悠闲。对于这种生活,他进一步激励自己:“谁怕?”意思是说,我不怕这种艰辛和磨难。这是一句反问句,意在强调这种生活态度。为什么要强调这种生活态度呢?因为对于苏轼,这就是他一生的生活态度,所以他说:“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蓑烟雨”,是说整个蓑衣都在烟雨中,实际上是说他的全身都在风吹雨打之中。这“一蓑烟雨”也象征人生的风雨、政治的风雨。而“任平生”,是说一生任凭风吹雨打,而始终那样的从容、镇定、达观。这一句简直就是苏轼一生生活的写照。他在政治上不断地受到打击,一贬再贬,晚年最后流放到了蛮荒之地海南岛。但是在精神上,他始终没有被打败,始终保持一颗鲜活灵动的心。当他被贬到海南岛,仍能够写出“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样心灵纯净的句子。对于“一蓑烟雨”这样的意象,苏轼是非常喜爱的。他对唐代词人张志和的词《渔父》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样的句子极为赞赏,恨其曲调不传,并将其改为《浣溪沙》中句子(“自庇一身轻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入歌。

  我们再看词的下阕,下阕转到写雨后的情景和感受。“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这里描绘了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一边是料峭春风,作者感到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作者感到些些的暖意。这既是写景,也是表达人生的哲理。人生不就是这样充满辩证法吗?在寒冷中有温暖,在逆境中有希望,在忧患中有喜悦。当你对人生的这种辩证法有了了悟之后,就不会永远沉陷在悲苦和挫折之中,就会在微冷的醒觉中升起一股暖意、一线希望。“山头斜照却相迎”,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观照,是一种通观,是苏轼经历磨难和打击之后,在灵魂上的升华。苏轼在他的另两句诗中,也表达这种思想:“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意谓凄风苦雨之后也终会放晴的。

  其实以上三句表达的还只是一种儒家的境界,这是一种入世的人生态度。在此基础上,苏轼进一步彻悟人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归去之后,看刚才刮风下雨的地方,哪里有什么雨,哪里有什么晴。所谓风雨,所谓晴,不过是人心中的幻象而已。这里苏轼进入到了佛教所说的“无差别境界”。在佛教看来,“万法惟心所现”,世界的一切物象皆是心所幻化而出的。如果心静,世界自然清静。其实世界万物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我们有了分别心才有了世界万象。如果我们内心进入到了无差别的境界,世界万物哪有什么分别呢?因此佛教劝人“无执”,一切都不要执着,不要被外物所系缚。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不要太在乎,所谓“宠辱不惊”。苏轼在这里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哲理,归去之后(可理解心灵的皈依),心灵进入了宁静的境界,再看生活中的风雨或阳光,哪有什么区别呢?都微不足道。他在此劝人既不要因风雨而担惊受怕,也不要因阳光而欣喜若狂,一切都泰然处之。这看来似乎有些唯心的色彩了,其实这是一种人生的大境界,是一种了悟宇宙、人生之后的大超越。这也反映出了苏轼的人格境界,应该说苏轼的一生基本上达到了这一境界。晚年他流放到海南岛后,又把这三句稍一改,写入了另一首诗《独觉》:“潇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可见,苏轼是以此来磨砺自己的人格境界,并贯穿在他一生的生命历程之中。全词以这样充满哲理的句子收尾,韵味无穷,令人深思。

本首词是作者被贬黄州的第三年所作。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只要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所感所思,表达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突遇风雨,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读罢全词,令人心情振奋,心境豁然,心灵净化。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读者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从心理学“白日梦”的角度看,此词实际是作者描绘的一个淡泊从容、旷达超脱的白日梦,在多个方面都非常符合白日梦的特征。

#苏轼#

#定风波#

#定风波译文#
注释
定风波:词牌名。
沙湖:在今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
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已而:过了一会儿。
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吟啸:吟咏长啸。
芒鞋:草鞋。
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料峭:微寒的样子。
斜照:偏西的阳光。
向来:方才。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也无风雨也无晴:意谓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词人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在雨中行走,按照生活常态,当然是骑马胜过竹杖芒鞋,但是苏轼却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里当然不是写实,而是继续写自己当时的心态。当自己拥有平静悠闲的心态时,即使是竹杖芒鞋行走在泥泞之中,也胜过骑马扬鞭疾驰而去。这里还隐含了两种生活的对比,一种是竹杖芒鞋的平民生活,一种是肥马轻裘的贵族生活。在历经了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后,苏轼越来越认同这种真真切切、平平淡淡的平民生活。“竹杖”、“芒鞋”是苏轼用来表达平民生活的重要意象,在其诗词中经常使用,如《初入庐山》:“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东坡》:“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寓居定惠院》:“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尽管苏轼是一位士人和官员,但却是一个平民艺术家,常常深入民间,并过着平民般的生活。“竹杖芒鞋”就是苏东坡典型的平民形象,也是其平民人格的真实写照。

  竹杖芒鞋行走在风雨中,本是一种艰辛的生活,而苏轼却走得那么潇洒、悠闲。对于这种生活,他进一步激励自己:“谁怕?”意思是说,我不怕这种艰辛和磨难。这是一句反问句,意在强调这种生活态度。为什么要强调这种生活态度呢?因为对于苏轼,这就是他一生的生活态度,所以他说:“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蓑烟雨”,是说整个蓑衣都在烟雨中,实际上是说他的全身都在风吹雨打之中。这“一蓑烟雨”也象征人生的风雨、政治的风雨。而“任平生”,是说一生任凭风吹雨打,而始终那样的从容、镇定、达观。这一句简直就是苏轼一生生活的写照。他在政治上不断地受到打击,一贬再贬,晚年最后流放到了蛮荒之地海南岛。但是在精神上,他始终没有被打败,始终保持一颗鲜活灵动的心。当他被贬到海南岛,仍能够写出“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样心灵纯净的句子。对于“一蓑烟雨”这样的意象,苏轼是非常喜爱的。他对唐代词人张志和的词《渔父》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样的句子极为赞赏,恨其曲调不传,并将其改为《浣溪沙》中句子(“自庇一身轻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入歌。

  我们再看词的下阕,下阕转到写雨后的情景和感受。“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这里描绘了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一边是料峭春风,作者感到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作者感到些些的暖意。这既是写景,也是表达人生的哲理。人生不就是这样充满辩证法吗?在寒冷中有温暖,在逆境中有希望,在忧患中有喜悦。当你对人生的这种辩证法有了了悟之后,就不会永远沉陷在悲苦和挫折之中,就会在微冷的醒觉中升起一股暖意、一线希望。“山头斜照却相迎”,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观照,是一种通观,是苏轼经历磨难和打击之后,在灵魂上的升华。苏轼在他的另两句诗中,也表达这种思想:“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意谓凄风苦雨之后也终会放晴的。

  其实以上三句表达的还只是一种儒家的境界,这是一种入世的人生态度。在此基础上,苏轼进一步彻悟人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归去之后,看刚才刮风下雨的地方,哪里有什么雨,哪里有什么晴。所谓风雨,所谓晴,不过是人心中的幻象而已。这里苏轼进入到了佛教所说的“无差别境界”。在佛教看来,“万法惟心所现”,世界的一切物象皆是心所幻化而出的。如果心静,世界自然清静。其实世界万物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我们有了分别心才有了世界万象。如果我们内心进入到了无差别的境界,世界万物哪有什么分别呢?因此佛教劝人“无执”,一切都不要执着,不要被外物所系缚。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不要太在乎,所谓“宠辱不惊”。苏轼在这里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哲理,归去之后(可理解心灵的皈依),心灵进入了宁静的境界,再看生活中的风雨或阳光,哪有什么区别呢?都微不足道。他在此劝人既不要因风雨而担惊受怕,也不要因阳光而欣喜若狂,一切都泰然处之。这看来似乎有些唯心的色彩了,其实这是一种人生的大境界,是一种了悟宇宙、人生之后的大超越。这也反映出了苏轼的人格境界,应该说苏轼的一生基本上达到了这一境界。晚年他流放到海南岛后,又把这三句稍一改,写入了另一首诗《独觉》:“潇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可见,苏轼是以此来磨砺自己的人格境界,并贯穿在他一生的生命历程之中。全词以这样充满哲理的句子收尾,韵味无穷,令人深思。

本首词是作者被贬黄州的第三年所作。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只要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宁静和快乐。作者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所感所思,表达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突遇风雨,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读罢全词,令人心情振奋,心境豁然,心灵净化。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读者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从心理学“白日梦”的角度看,此词实际是作者描绘的一个淡泊从容、旷达超脱的白日梦,在多个方面都非常符合白日梦的特征。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最近的部门发生挺多事情的,甚至有那么一瞬间让我觉得是不是过了一届就开始有代沟了 但不管怎样,就是说 有始有终不忘初心 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做到这件事虽然说是有
  • 达利欧与施一公对话:活着是为了探索未知 这是一场热气腾腾的思想盛宴——2月24日,中信出版集团主办了一场另类对话:瑞·达利欧& 施一公。 瑞·达利欧,全球知
  • 泰山队冬训计划有变,2人入选U23国足
  • 今天早上八点多刚醒的时候还是觉得挺精神的,最近在倒生物钟,虽然昨天还是十二点半左右才睡,但是已经把灯关掉,觉得已经很好了。今天一整天都把窗户和门打开,所以房间敞
  • #王俊凯[超话]# 现在大家都是放假期间,上网冲浪不停歇,但是上网冲浪的同时请大家记住:【不要用粉籍号评论其他明星相关事情】,很容易给我们自己埋雷,最重要的是
  • #发现南昌遇见南昌##新时代江西画卷# 人勤春来早,实干正当时。南昌市滨江社区联合东湖公安分局经侦大队、豫章派出所等单位在辖区开展打击非法集资普法教育宣传。社
  • #高清壁纸无水印##ins手机壁纸简约可爱全屏无水印高清# 朋友圈背景图 ins风|简约|清新 | 个性可爱|治愈系。如果哪天走不下去了,要请我吃烧烤。我们吃好
  • 【#特朗普称普京的行动是天才之举#】 周二,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一次电台采访中表示,普京在乌克兰事件中的策略是一种“精明”的做法,是一个“天才”的行为,
  • [心][心]老公出轨不肯承认,小三非常心机,学员知道后跟老公大吵大闹,最终逼得老公想要跟学员离婚。学员非常痛苦,非常焦虑的,就是不知道怎么挽回。通过这段时间的咨
  • #宋宇宁[超话]# #宋宇宁0324生日快乐# 三月的春天来得很慢,有足够的时间过得浪漫~把祝福藏在文字中 把温暖妥帖收藏! 这一次我们想把祝福留住 让美好留
  • #面相预测#从面相中看,眼漏下三白,而眉侵印堂,加上两边嘴角下垂、耳朵不一,遇事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天生小心眼,所以不要轻易得罪他;眉毛逆生,配合眼露凶光,在
  • 漫威电影《奇异博士2:疯狂多元宇宙》新剧照曝光,切瓦特·埃加福特、瑞秋·麦克亚当斯、本尼迪克特·王,“红女巫”伊丽莎白·奥尔森和“美国小姐”Xochitl Go
  • 【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谈RCEP即将正式生效有关情况】[哈哈][赞][围观] 11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保管机构东盟秘书处发布通知,宣
  • #188男团[超话]# 对于这次猫王mini展有很多hn和倒爷买了很多并且xy高价倒卖,导致很多真心喜欢的妈咪们买不到。我也很抱歉没想到花嫁吧唧会在xy这么h所
  • 本来有些事对我来说无所谓 毕竟我不喜欢争抢 但你也不能直接否定我的想法 虽然它有时候可能不切实际 但我也是顺其自然 走一步看一步 啥也别说了 我爱的人也会一直爱
  • #黄明昊[超话]#[心] #黄明昊双十成长手册#[心]#justin黄明昊0219生日快乐# 今天是喜欢你的第1415天,三年多了,看着你长大,见证你的每个荣
  • #作家岳钊##元宵节美食大赛# 古琴之声随情扬 (岳钊随笔) 农历壬寅年春天的脚步正在铿锵作响,今天距虎年的春节仅仅只剩下了短短的两天时光。就在今天的早上,在
  • 《佛说阿弥陀经》 【香赞】 炉香乍爇。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莲池赞】 莲池海会,弥陀如来,观音势
  • 王岳伦,这也太尴尬了吧[允悲] 2月25日,王岳伦否认新恋情,正当大家以为事情已翻篇的时候,此前被误会的美女网红突然发文喊话王岳伦:要炒我也不跟你炒啊[笑cr
  • #虎年大吉# 新年心仪,虎年大吉! 回望这一年,路再坎坷,你走过来了;事再棘手,你努力做了;困难再大,你勇敢面对了。在这个年末,不妨说一声:亲爱的自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