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事不顺时,默念3句话,好运自然来!

慧律法师

《心地观经》讲过:“三界之中,以心为主。”

人生万法,皆由心生。

心中起念,人的命运就会发生改变。

所有不善的念头

最终都会伤害自己

有道是:“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当一个人散发出不善的念头,发脾气,讨厌,憎恶别人,真正受害的都是自己。举心动念,旁人不知,一个人心怀恶念,就会横结恶缘,这恶果,终会落到自己头上。

古德讲:“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菩萨修忍辱行,能度脱嗔恚之心。佛说:“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心不被外境所动,这需要很深的定功和心净如水的智慧。“转烦恼成菩提,化火汤为清凉”即为此意。

有句话说的好:“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你厌恶别人,嫉妒别人时,你的心永远都在被外象的好坏所引导,所有你的烦恼就来了。

当你没有怨恨,心平气和时,外象的好坏随着你的心来转换,这时你不但不会倒霉,反而可以增长智慧、收获福德。

所以,与人交往时,千万不要心生恶念,而要常带笑容,心生欢喜,就像弥勒佛一样,笑口常开,大肚能容,自然能吸引贵人,万事皆顺遂。

一念善心 

万物皆慈悲

心念的善恶,决定了人生的苦乐。行事为善为恶,都在一念之间,命运变好变坏,也只关乎这一个小小的念头。

正如古德所说:“只随善恶意差别,不随善恶像大小。”善恶之报的大小,最主要的其实就是心思意念。

倘若因一念善心而感,即便在外人看来微不足道的行为,也有无量的功德。念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一念之慈,万物皆善。一心之善,万法皆菩提。

心里想着什么,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和事,当你觉得自己命运不顺的时候,一定要先观察自己的心。

便宜不可占尽 

凡事太尽 势必早尽

《菜根谭》云:“心者后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

一个人若是贪图便宜、不折手段损害他人利益,虽获得一时的好处,但到头来却是一场空。正如古语有云:“事事皆阴,自然殃留后代。”

人生在世,不欺于人,无愧于天,凭良心做事,才是有福之人。

你起什么念头 就会吸引什么磁场。

《华严经》有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只要是你心中所想,无论是好还是坏,最终都会变成现实。《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你心里想的一切,都会被吸引到生命中。

你起什么样的念头,就会聚集起什么样的能量,最终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磁场,这就是你的吸引力。

这份吸引力,在不断对外传递着我们的喜好善恶,也会吸引来同频的一切万法。这就是念头的力量。

一念一世界,你有什么念头,生活就会有什么结果。

一旦真正主宰了自己的念头,你就是自己命运的创造者。

常言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你无法控制念头的生起,但你却可以改变念头的善恶。

只要改变你的心念,就会吸引产生不同的命运感召。善念越持久,福德的感召力就越强。

愿你我心中充满欢喜

慈悲和包容,修持善念

终有一天定能收获

超乎想象的能量与好运!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学佛一定要听经[超话]##菩萨戒正说[超话]##素的好[超话]##慈悲有情[超话]##悟显法师法语[超话]##学佛入门[超话]##大乘定香精舍[超话]##一乘了义[超话]##净语[超话]#

【楞严经白话直解】卷三 (44)・十八界本如来藏-舌识界本如来藏

阿难。又汝所明。舌味为缘。生于舌识。此识为复因舌所生。以舌为界。因味所生。以味为界。阿难。若因舌生。则诸世间甘蔗乌梅黄连石盐细辛姜桂。都无有味。

汝自尝舌为甜为苦。若舌性苦。谁来尝舌。舌不自尝。孰为知觉。舌性非苦。味自不生。云何立界。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同于舌根。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味非味。

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既多生。识应多体。识体若一。体必味生。咸淡甘辛和合具生诸变异相。同为一味。应无分别。分别既无。则不名识。云何复名舌味识界。不应虚空生汝心识。舌味和合。即于是中元无自性。云何界生。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舌攀缘味道产生舌识,此识是因舌所生,以舌为界,还是因味所生,以味为界。

这里佛问阿难:你这舌识从哪里来?为阿难显示出无生之义。

佛说:阿难若舌识因舌而生,则诸世间甘蔗乌梅黄连石盐,甘蔗是甜的,乌梅是酸的,黄连是苦的,石盐是咸的,细辛姜桂都是辛辣的。“都无有味。汝自尝舌为甜为苦。”当都没有味道出现的时候,你看看你这舌头是甜还是苦的?

若舌性是苦,既已成苦,谁来尝舌?“舌不自尝。孰为知觉。”舌不能自尝,就像眼根不能自见己眼一样,所以你说你这个舌识从舌而生,不可能。

“舌性非苦。味自不生。云何立界。”舌性不属于苦,为什么,若舌性已经成苦的话,那谁来尝舌?舌它不能自尝,“孰为知觉。”是谁在知觉。所以舌性非苦,味自不生,这个舌识界没有办法立。所以舌识不从舌而生。

若因味道而生,“识自为味”,识已变成味,同于舌根,一样不能自尝,就像眼有见,不能观眼一样,“云何识知是味非味。”它没有办法辨别到底是什么味,因为它已经变成味了。若因味而生,识已变成味,它就没有办法自己再尝这个是什么味。

“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道有好多种,不是从一物而生。“味既多生”则有多识,那就“识应多体”,从咸而生,还是从甜而生,还是从酸而生,从辣而生,这么多味道,然后又和合在一起,这识应有多体,有好多个识。

后面又防他转计,“识体若一。体必味生。咸淡甘辛和合具生诸变异相。同为一味。应无分别。”

又如果你认为,这识体若是一,识必定从味而生,但是个这味道不会只有一种,咸淡甘辛和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产生变异之相,就有好多种变化的味道,

识是一,尝出的味道都一样的话,就没有办法分别咸淡甘辛,分别既无,则不名识,所以“云何复名舌味识界。”从味道来说,这舌味识界没有办法立。所以说从味道生的话,是没有办法成立的。(待续)

——选自悟显法师讲述 大乘定香精舍

#佛教##日行一善##每日一善##学佛##佛法看世间##中国正能量##免费午餐##和地球自拍##微提醒##公益##修行##法师开示#

《持戒若真有大福,罗汉钵盂何空空?》

有“一念清净”仁者提问:持好戒律既可以获得很大的福报,按理能修成罗汉,持戒肯定不差的,为何还有托空钵的阿罗汉呢?吉祥观点:(1)、人之好恶引导福力结局不同:据《杂譬喻经》(一九):迦叶古佛时,有兄好持戒禅定者,释迦佛时得阿罗汉果而托空钵,其弟好布施而破戒者,释迦佛时成大象而戴璎珞。人心之“好恶”会自成愿力,虽不尽同于愿力,然人之志向好恶,会引导和分配福力趋向,以致于结果不同。如《大唐西域记》沙弥以福力恨龙王,龙王即刻头疼,此好恶引导福力为善为恶不定也。故持戒布施俱得福,兄执道果,持戒之福随其所好而得道果,弟执世福,布施之福随其所好而得富贵。非兄持戒无福而托空钵,乃福资于道果,非弟布施有福而不得道果,乃福资于世财璎珞受用尔。换言之,若兄昔以持戒之福发愿,愿生生世世饮食充足,则也可得钵中饮食丰富,若弟以布施之福发愿,未来生世值佛之世能得阿罗汉果,则弟也能得道果。世人不解此案,以为持戒无福故成空钵,布施有福不得道果,实非如此,实乃福力随着志向好恶分配不同,好恶之事,虽非尽同于愿力,实际发挥近似于愿力作用之影响。若不信此鉴,昔日于先贤处供养布施得福者,发愿后世证悟种种道果俱得,如何解释?又昔日持八关斋戒得福者,以此福发愿后世种种为王升天俱得,甚至依《药师经》现世即得富贵,如何解释?(2)、戒体差异不同,若无愿力引导,诸戒自然成熟果报不同:如《恒水经》云:持五戒者,还生人中。持十善戒者,得生天上。能持二百五十净戒者,现世可得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泥洹大道果。《佛说护净经》又云:此饭一日持斋,得六十万世余粮。由此可见,不同戒律成熟的世俗善果和道果,均有差异。因此,不同戒体所得之福,若无愿力介入改转引导,则持戒不同自动趋向结果不同。如上述《恒水经》依据:比丘持二百五十净戒者,自动趋向得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泥洹大道果,是故《杂譬喻经(十九)》兄弟二人俱为沙门(非同沙弥),兄持戒而弟不持戒,故而兄成释迦佛时阿罗汉,而弟无戒不成,如此不过顺应《恒水经》依据,其兄持比丘戒之福自然成熟阿罗汉果,而非自然成熟饮食福报而已。然其兄若有愿力,愿以自己持比丘戒福(或余戒福),发愿以令生生世世饮食丰足,则也不至于托空钵,此托空钵,因戒体不同戒福所向结果不同尔。譬如布施波罗蜜,供施衣服、医药、汤水、饮食、鞋袜、车乘、钟铃种种不同,尚且所致果报有不同,何况持戒不同,戒果亦不同,有何疑哉?故兄持比丘戒其福向阿罗汉道果,而不向饮食,属自然法尔!如何证明其兄必持比丘戒?证据:依据《杂譬喻经(十九)》及《恒水经》逆向推理,可证其兄于迦叶佛时必然受持了五戒,因为其后来得了人身,其亦必然持了比丘戒,因为其后来得了阿罗汉果。反之也可以推定,其弟于迦叶佛时出家做沙门,不但没有持比丘戒(或破),连五戒都没有持(或破),因为弟弟失去人身为大象,又没有证悟阿罗汉果,故推定弟弟于迦叶佛时,于别解脱戒之五戒、二百五十戒两种,均破而未持。综上而言,依自然法,施水不得衣,种瓜不得豆,持戒戒体不同,果报不同亦然。若持八关斋戒,又未回向道果,依斋戒自然福,则六十万世余粮之诺,或不至空钵(然若愿力引其福向道果,又当别论)。(三)、上文第一段,讲“好恶志向”有近似愿力作用,此处直接讲愿力作用:依《增一阿含经》:所以然者,以其持戒之人所愿者得。《大智度论》圣龙树亦云:若欲天上、人中、富贵、长寿,取之不难,持戒清净,所愿皆得。既然如此,何以阿罗汉持戒清净,不得饮食而空钵乎?概因“所愿”愿力影响福力趋向不同。此非持戒无福之患,略微调整愿力,导向部分福报于饮食即可。反之,如我昔日也讲,西藏有很多“穷上师”,汉土有很多穷法师,表面看上去好像没什么福报,衣食受用节俭,破衣烂衫,粗茶淡饭,此乃伪穷而聚福者,如观世音不取无尽意璎珞,示现将福力用于道业因缘尔。反之,若丰厚受用,体现富贵,以福力损耗于财物受用,则道业必亏。我过去常依黄帝《阴符经》,而讲福德资粮分配,或用福于道业,或毁福于受用,旧文多有精论。故愿力导致福德分配方向不同,穷其钵盂而富其道业,又何疑哉!(四)、譬如佛示马麦伤足之报,非真受报。诸圣示现因缘,为表六波罗蜜之持戒、布施应均衡为之,故以兄弟二人持戒破戒、有施无施之因果援引,表现“罗汉托空钵、大象戴璎珞”之别业差异,非阿罗汉持戒真无其福,应如是解。(吉祥果2022.11.11)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哎我这记性 现在太晚了 我也没有精神查了 我是说 我可能死也像自己喜欢的文学沾边的那些人一样 那些朋友 他们有小孩 可以跟着小孩接受新的世界 我没有 他们会
  • 你稍等下,我安排签人下来合同,好,转身上了楼,同法务部的同事简单交待了下,下了楼,老板,车还用在看看吧不用了,都是新车也没什么好看的,现在,咱也谈成了,不妨实话
  • 在家那么久,避世那么久,我以为我已经在进阶之中,但还是忍不住为他们的举动所驻足,之后毫不意外地看到想看的内容,无奈叹气,又感伤,或许我怎么也走不出那场雨,但我始
  • 成都市正规的亲子鉴定机构做个人亲子鉴定的价格在2200~2400元,司法亲子鉴定费用在2400元-3600元左右,千万不要因为便宜或方便而随意选择,否则鉴定结果
  • 超甜的520文案1.“不特别 特别的有你 ”
2. ˗ˋˏ❤︎ˎˊ˗心动小镜头
3.  '๓ iຖ l໐งē
4. 
5. ˗ˋˏ❤︎ˎˊ˗叮咚 你有新的爱意
  • 曾经的白马股因为财务造假被st,受到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股票这两天都在同花顺人气排名榜第一。最不可思议的是被st前,股价上涨了5.12%,是近三个月涨得最多的一
  • ”厉斯年眉头紧皱,低沉的嗓音显得很不高兴,“馨儿,不要说话只说#不见上仙三百年by木苏里[超话]#怎么天天想着逗人呢雪雪,每逗一次都会把自己搭进去一次啊!言馨儿
  • Day.2​乌伦古湖-五彩滩-布尔津​去看了离海最远的海-乌伦古湖,我永远喜欢这种天高地远的自由​五彩滩真的是大自然打翻的调色盘,最好的艺术家永远是造物主[可怜
  • 这时,陈姐收到一条消息,脸色难看:“‘天下传媒’说,这热搜是傅江尧叫他们买的。”陈姐说着又笑了:“不管怎样,你分手了就是最大的好事,等你明天出院,我给你摆一桌去
  • 那时候的肖蘸比现在还要圆上一些,脸上有婴儿肥,整个人看起来有点傻气,看着就很好骗。”肖蘸握着他的小手继续往前走,下意识的,就笑着说了一句,“他们瘦,是因为他们没
  • 客观来说,在罗马的执教经历当中,穆里尼奥虽然没有拿到重量级的荣誉,在欧冠资格的争夺上也没有展现出足够的竞争力,但是如果考虑到球队在这三个赛季当中的总投入相当有限
  • 我写出来我经历的我看到的事实,我希望每一个看过这个贴的有缘人都能够深切的去忏悔自己的罪业,不要,千万不要堕胎!结果关键时刻妈妈嘴里又嘟囔说又不是故意的什么这类的
  • 左边的天空是亮的,可右边的天空却是暗的,风雨应该要来,我们又开始担心离开还是留下…… 中午我们去吃胜嘉的米粉,人气不可挡,不用等位,可迅速领粉品尝,路过了瑞幸自
  • NO.2 巳蛇属蛇人万事顺利的一天,人际关系颇为和谐,身边将出现新的朋友,对方独特的见解让你受益良多,因此不管想要做什么,都不妨找朋友商量,说不定会获得很好的建
  • 病苦,我相信每个同修都生过病的,知道病的滋味,要想远离一切病苦,要从根本上治疗,根本上去讲求。第三种是宿业病,过去今生所造的罪业,这个病最麻烦,不是生理,也不是
  • _洛芷宋亦盛 周身重归冷寂后,系统声在洛芷的脑中炸响:_洛芷宋亦盛 “大人,我有事隐瞒,请大人责罚。”_洛芷宋亦盛 话没说完,宋亦盛把抱住洛芷:“芷儿,对不起,
  • #LeeWonhee[超话]# #李沅禧概念核心# 【MA签售特典】代GO 沅吧 × yeti :Weverse Albums ver.:110(一张WONH
  • 柳智研潜规则了整个wb~柳智研潜规则了整个朋友圈哈哈哈哈~#柳智研潜规则了整个朋友圈哈哈哈哈~##柳智研潜规则了整个抖音 帅哥美女宝宝✌✌##看脸娱乐圈##看脸
  • 所以我们常常就拿我们的心情去推测佛的境界──要来接引的话,佛要自个儿化一个身到这儿来接你──还是有来有去啊。我们凡夫呢,站在这儿我就不可能在香港,也不可能在华盛
  • NGC 2244的成员星,是在数百万年前,才刚从周围的云气诞生出来。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9日21时41分34秒#安贤洙[超话]# 是2014年世锦赛时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