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一首古琴曲《雁落平沙》,李凤云、王建欣老师演奏。

一壶清茶,一曲琴声,一柱清香,静静品味专辑中舒缓的琴乐微妙的琴音与悠长的琴韵。

人生如古琴,七弦通古今。天籁之音,其清幽,蕴含天地无限。

李凤云和王建欣老师的琴箫和鸣,哀而不伤,幽而不怨;笔墨随风舞、世事皆看淡。愈简愈淡愈通幽,宁静以致远。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

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多种,有多种流派传谱,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陈子昂之说,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

因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自谁人之手。

《平沙落雁》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

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

《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种琴谱的解题不一。

《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

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

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

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这段解题对雁性的描写极其深刻生动。全曲委婉流畅,隽永清新.……

平沙落雁,本是着名的自然景色「潇湘八景」之一。

曲中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小品画──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边,岸边一带白沙,安详恬静,蒙蒙如霜。

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在空中徘徊飞鸣,先有几只降落在其上,仰首与空中的飞翔者相互鸣叫呼应,继而雁群一一敛翅飞落。

远望去,雁群丶沙岸丶水波,都在愈来愈浓的暮色中渐渐睡去。

乐曲以舒缓的节奏和清丽的泛音开始,描绘了秋江上宁静而苍茫的黄昏暮色;

然后旋律一转而为活泼灵动,点缀以雁群鸣叫呼应的音型,充满了生机和欢跃;

最后又复归於和谐恬静的旋律中。意境苍茫恬淡而又生趣盎然。

古琴的泛音丶滑音等特有的技法的运用,使得乐韵更加丰富,艺术感染力十分强烈。

清代吴修中国画论著《青霞馆论画绝句》
吴修(1764-1827),清浙江海盐人,字子修,号思亭。贡生,官布政使司经历。工诗古文,著录颇多,精于鉴别古今字画金石。陆续刊刻有《湖山吟中啸集》、《思亭近稿》、《居易小草》、《吉祥居存稿》。另有《青霞馆论画诗》、《续疑年录》、《曝书亭诗集笺注》、《纪元甲子表》及《居易居文集》。刻有所集清人六百余家尺牍,题为《昭代名人尺牍小传》。
画诗,一卷。1824年。共收论画七绝一百首,为作者根据生平所见历代名迹加以吟咏评述。其论及的画家,从唐代王维开始,计唐三人,五代一人,宋二十九人,元八人,明二十人,清十八人。
所论诸画,皆为作者平生所见所藏者。共数十人,每人各作绝句一首,或二三首。诗后附注甚详,或纪逸事,或述画境,或说其笔墨,或加议论,或揭其作伪。重要版本有道光刊本、《美术丛书》本。
#中国古代书画# #书画著录#

【胸中有丘壑 笔下生山河——《永远的敦煌》赏析】千年来,大漠丝绸之路的传奇——敦煌莫高窟历经千难万险,重重考验,融聚时代特色与多民族地域文化孕育于此,静默以待时光,终声震寰宇。繁复绮丽的敦煌胜景,佛教故事、“经变画”,婀娜多姿的“天外飞仙”,吸引着一代代艺术家前去“朝圣”。

北方广袤无垠的土地、草木繁盛的地域特征给予生长于斯的画家卢禹舜艺术创作的深厚滋养。2017年9月,带着对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认同与感悟,对传统的继承与对生活的热爱,卢禹舜远赴敦煌写生,至2022年先后创作以敦煌为主题的《永远的敦煌》《敦煌写生》等作品。画家立足传统经典,扎根脚下土地,刻画了大漠敦煌的东方画卷。他将诗、书、画、印与祖国大好河山主题创作相结合,注重灵性、悟性与神性的情感共鸣,作品展现了家国情怀与恢弘的时代气象,表达了中国山水画精神境界对应客观自然本体即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所思所悟。

卢禹舜在创作中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对“永远的”敦煌精神进行了深入解读,对画面图式的选择极为丰富自由,“一沙一世界,一尘一佛国”,戈壁大漠,气韵生动。画家从敦煌异域风情意象中获得灵感的启示,勾勒写生构思稿,写意画尽其意,创作采用全景式构图,散点透视手法,展现大漠黄沙,烈日西风。灌木伏地,古道徐行;翘首以望,沟壑纵横。画家以一支画笔让无尽的山峦密林起伏叠加萦绕于天地之间,通过层层递进的画面,营造出虚静淡远的神秘空间。

作品通过图像语言确立山水画中的内部支撑关系,引向画面中心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图像,如敦煌唐代第96窟的九层窟檐,神形皆有,巍峨壮观,是《永远的敦煌》画作中的标志性建筑,周围掩映的窟群大小各异,疏密有致,巧施变化于均衡关系中。将千年莫高窟植进宇宙洪荒的黑黄背景中,大面积色块渲染的空间倾泻而下,置身枝叶纵横的茂林丛中远眺,高低错落,一览无余,仿佛灵光照映禅意神秘的苍茫大地。物理学家杨振宁称赞卢禹舜的鸿篇巨作参透宇宙奥妙,庄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卢禹舜的“敦煌”亦是如此,内心不懈追求天地大美的审美意趣,充满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崇高敬仰。大漠荒原中的奇观万象,如同穿越时空般跃然纸上,成为传递心象的水墨图景,展开旷野宏大的视觉空间,传达山水崭新的意境气息,山水元素被赋予当代文化象征的精神意蕴和文化基因。天地万象、乾坤大义,时空共融于淋漓氤氲的绘画语言,画尽北方山水的苍茫之意与浓润之感,层层相叠的自然山水如超越空间的循环往复,从地面一直延伸至远处天际延绵不断,构成宇宙万物的天地精华。水墨晕染,浑厚华滋,精妙渲染酣畅雄浑的外部世界,旷达无垠,清净无尘。经过笔墨、虚实、意境烘托超越自然空间的神韵、品格、意趣的悠远意境,弥漫山色朦胧隐现,表达光影神秘虚幻般的似真似幻,俨然择一处世外桃源,观照心灵的乐土,萦绕在观者生命里巍然矗立的盛世之光。

敦煌,穿越千年的美,是一种永恒的精神。在“敦煌”,静待探寻,畅快自由。追寻天地间的山水相依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禅意,观整幅作品,画家以左右对称和中轴线划分表现山水图式的秩序感,以单纯线条的勾勒和块面皴擦渲染,构成绘画语言符号和图式的新面貌,墨色关系是对自然界色彩的抽象化提炼与升华,自由释放选用中国画色彩,以晕染、擦染为主,端庄浓郁的色彩,整体充盈块面结构使之具有强烈的装饰风格和视觉美感,将山水画中独特的形式语言、审美趣味与西方艺术表现手法借鉴融通。画面处理是对山水画写意意象的超越,笔墨美、意境美、气韵美兼而有之。

卢禹舜说:“我到敦煌来就是来朝圣。山水画作品始终追寻的是人和自然的亲密感,利用形而上的表达方式,把山水画意境的描写扩大到宇宙洪荒之中,从而形成大气派、大境界。”画家对水墨语言形式的深入思考,倾注了自身的感受与体验,凸显了自然与自我心灵的强烈共鸣。

当代艺术家不乏从敦煌艺术中汲取创作灵感的先例,卢禹舜则以明静、开阔的心态亲近自然万物,通过作品展现生命的美好,探寻生命的意义。正如他自己所言:“在山水创作中,往往不做具体、自然景象的描摹,而偏于象征意义的宏观景象与自己认为有文化意味的形式符号的表达,作为静观活动与实践,物我默契、神合为一、独立自主的精神境界。”

胸中有丘壑,笔下生山河。敦煌艺术源于超越自我的哲学精神,因有“超越”才会书写敦煌前世今生的传奇历史,涵盖四宇,海纳百川,寻求多元文化包容广纳,独具匠心创造灵魂化的生动艺术形象。敦煌生生不息的力量,延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希望。 (作者:沈丹丹 系广东省东莞市清澜山学校美术教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宇宙难题:男女之间到底做什么,才算在一起了?
  • 那些小女孩经历了多少次猥亵,才会对此习以为常?
  • 小伙连打7天麻将,左腿忽然麻痹,结果差点截肢......
  • 女医生为自己「接生」技惊四座,那这些医生呢....
  • 断臂小伙直播搬砖变“网红” 粉丝已近80万!
  • 【自证清白】结怨22年!袁咏仪晒合照与成龙关系破冰
  • 【突发】宁夏同心三车连撞致有毒气体泄漏:1死2重伤,周边人员疏散
  • 渔民捕百斤大海龟 绑着人民币放生
  • 北京一景区游客蹦极坠落悬崖!看完还敢玩吗?
  • 西班牙女警以一敌五 但也留下心理阴影
  • 靠收房租多快能回本?北上广深垫底,这座二线城市竟要100年!
  • 31省养老金调整方案出炉!今年上海月均3754元!明年涨多少?
  • 再过10年,农村人都住这样的房子
  • 自拍那么low还好意思秀?教你几招秀出最美自己!
  • 手把手教你画一幅水彩风景画!
  • 零基础画画中遇到的7大问题
  • 第一次看见这么美的油画棒教程!
  • 他把花瓶设计成“葛优躺”,看着好舒服
  • 面对这些花的美,词穷了
  • 把石头玩成这样,也是没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