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的SCI 文章吸引审稿人眼球?
一、首先,我们在选题上要做到创新。获得创新的选题,即idea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无论是应用还是基础科研,最关键的是idea,科研水平和档次主要靠idea来决定。高水平的科学家一听你的科研课题和方向,就能判断你科研水平。
1.优秀科学家要具备敏锐的科研嗅觉,而这种敏锐性是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获得的。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科研的敏锐性,获得idea:
(1)大量地、仔细地阅读文献,多听学术报告、多与同行探讨,从中获得启示,不能急于求成。
(2)总结感兴趣领域内尚未探讨过但很有意义的课题;
(3)总结争论性很强的问题,反复比较研究方法和结论,从中发现切入点;
(4)善于抓住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难以解释的问题,往往会成为思维的闪光点;
(5)细致地拟定方案,论证可行性。
2.通常来说获得idea主要依靠传统和非传统两种途径:事先阅读大量科研论文,弄清目前的研究现状和要解决的问题等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途径;非传统的 途径是自己先冥思苦想一段时间,有了自己的idea后再去查文献。这样不会让以往的研究限制你的思维,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别人没作过的东西,也许不是 因为别人没想到,而是因为没有意义或者没有可能性。
3.获得良好idea的基础前提:
(1)在科研前必须弥补基础知识,这是看懂文献的基础。
(2)广泛阅读文献是支撑。硕士至少查阅600篇,粗看300篇,细看100篇,研读50篇。博士至少再多一倍,并始终关注国际动态。
(3) 学会阅读文献,读懂文章。建议先review再article,先中后英;看10-20篇review后看研究性论文。拿到一篇研究性论文,先看标题,立 即停住,问自己几个问题:A、可参考材料方法想想别人这文章是怎么做的,会做哪些内容来说明其标题 B、明白他为什么要做这个吗 C、如文章是近半年内发表的,该文章解决了什么问题,引出了什么问题(结合你看的综述)接下来仔细看摘要,就知道你的想法是否与别人吻合 D、看完实验结果,再思考有不完善地方、有没有深入或拓展到底。
4.长期作战持之以恒。做好上面所述要求过程艰辛,需长时间磨练,但做好后肯定会有所谓idea,也为科研工作者写出高质量的SCI论文,提供了可能。
二、从文章的内容体现新意。
1、从观点、题目到材料直至论证方法全是新的。这是在新的领域或者新的方向上得到突破,找到新的出路的一类论文。这类论文写好了,价值较高,社会影响也大,但写作难度大。选择这一类题目,作者须对某些问题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且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写作经验。由于论文的所有内容基本为新的,所以在撰写论文的时候需要的是详细而清晰的说明方式,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理解你的新理念。
2、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课题,从而提出新的或部分新的观点、新的看法。这类论文是通过新的内容去认证旧的课题,并从中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所以在撰写的时候,更应该以自己的新观念为主。
3、以新的角度或新的研究方法重做已有的课题,从而得出全部或部分新观点。这类论文的撰写十分考验作者对于已有的课题的了解程度,只有在十分熟悉课题的情况下,才能发现新的视角。
4、对已有的观点、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质疑。这类论文是以质疑已有的课题为主,虽然没有提出自己新的看法,但能够启发人们重新思考问题,以便人们继续对该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三、学会二次创新和联想。
什么是二次创新?例如最近三年有不同作者发了两篇文章,一篇报道因素A对提高玉米抗逆性有很大影响,第二篇报道因素B对小麦抗逆性有很大影响。那么你就可以参考以上两法,研究因素A和因素B对水稻抗逆性的影响。这样做出来的文章一般也能发在和以上两篇文章档次差不多的杂志。要保证数据的可靠,首先你要选用你的领域中普遍采用的方法,可以找几篇和你的研究类似的SCI文章,参考他们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需要你对某个领域的文献进行深入的阅读和分析。
作者寻找选题时不要局限于自身的学科领域,扩展知识面,跟其他学科领域相关联的研究话题可作出一个介入点。这样往往突破学科局限探索出新的选题。
四、并不一定要一味追求第一。
对于SCI来说,创新似乎是唯一灵魂!没有创新就不能发表。最起码要与其他文章有所不同吧。
但其实并非所有的SCI论文都具有创新这一特质,很多SCI论文都是重复其他的论文。这一点大家应该明白,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只有创新到世界第一的时候才能发表SCI论文!这个观点是不对的,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有太多的 SCI收录的杂志了,能否发表SCI论文主要的在于语言!只不过所发表的杂志不同而已。
创新的世界第一的论文能够发表在SCI 影响因子很高、读者群很大的杂志,比如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ATURE、SCIENCE等,没有创新的论文只能发表在小杂志上,那些影响因子很低的杂志,比如3分以下的杂志。对于有些专业来讲2-3分的杂志也是很受欢迎的。这些低分杂志稿源有限,只要你的论文有所不同,就能够得到发表。有些论文只是简单重复别人的研究、或临床报道研究,之所以能够发表,是因为他们能够找一个没有发表过类似论文的杂志,会对杂志加以选择。所以只要是以英语写好的文章,几乎没有发表不了的。好杂志不行,总有差的杂志会接受的。
这样说并不是鼓励非创新研究,因为要做研究就得是世界第一,做别人没有做过的,否则就没有研究的意义了。在研究时还是要创新的,只是有些人在研究时是世界第一,但等到研究完了,写好论文了,才发现有人已经或刚刚发表了相似的论文。这种情况下你的论文依然可以发表,因为类似论文很少,通过几篇类似论文可以发现这样的研究结果是有效的,可以互相得到论证!所以只要你有一些想法就可以写出来,找一个 SCI收录的杂志发表掉。#SCI#审稿#

【中国老年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认知度和风险因素 | BMC Public Health】

点击此处免费阅读论文全文:https://t.cn/A6ark7P6

发表期刊:BMC Public Health
论文标题:中国老年人群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认知度、控制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Prevalence, awareness and control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risk factors in Chinese elderly population)
通讯作者:Qing Liu(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Fang Li(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一作者:Yaqiong Yan(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DOI:10.1186/s12889-022-13759-9
发表日期:2022年7月19日19 July 202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和人口老龄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根据最新的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调查,2021年全球成人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5.366亿人(10.5%)。预计到2045年,全球将有7.832亿人(12.2%)患糖尿病。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最新研究数据表明,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而且, 65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比其他年龄组的人更高。因此,评估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风险因素,并对特定人群实施选择性干预和管理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评估中国65岁以上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最新流行病学特征,包括患病率和相关风险因素,并评估他们对糖尿病和血糖控制水平的认知度。

这项研究收集了中国武汉市的376702例65岁以上人群健康筛查资料,分析他们的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和控制率。在中心实验室使用标准方法测量所有参与者的指标,包括空腹血糖和其他生化指标。通过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和控制率的关键决定因素。调查结果表明,中国65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和控制率分别为18.80%、77.14%和41.33%。性别差异在患病率、知晓率和控制率方面有统计学意义。与糖尿病患病率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体重指数(BMI)和中心性肥胖;而与认知和控制相关的是性别、教育水平、婚姻状况、体育活动、饮酒、体重指数和中心性肥胖。

综上所述,糖尿病是中国老年人群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意识和控制率有所提高,但总体上仍然很差。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控制糖尿病发病率,以避免中国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疾病负担。

注:《BMC公共卫生》BMC Public Health是一本开放获取的同行评审期刊,发表有关疾病流行病学和理解公共卫生所有方面的文章。该杂志特别关注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健康和疾病的环境、行为和职业相关因素,以及健康政策、实践和干预措施对社群的影响。

图片来源:pixabay

点击此处免费阅读论文全文:https://t.cn/A6ark7P6

怎么样的SCI 文章吸引审稿人眼球?
一、首先,我们在选题上要做到创新。获得创新的选题,即idea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无论是应用还是基础科研,最关键的是idea,科研水平和档次主要靠idea来决定。高水平的科学家一听你的科研课题和方向,就能判断你科研水平。
1.优秀科学家要具备敏锐的科研嗅觉,而这种敏锐性是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获得的。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科研的敏锐性,获得idea:
(1)大量地、仔细地阅读文献,多听学术报告、多与同行探讨,从中获得启示,不能急于求成。
(2)总结感兴趣领域内尚未探讨过但很有意义的课题;
(3)总结争论性很强的问题,反复比较研究方法和结论,从中发现切入点;
(4)善于抓住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难以解释的问题,往往会成为思维的闪光点;
(5)细致地拟定方案,论证可行性。
2.通常来说获得idea主要依靠传统和非传统两种途径:事先阅读大量科研论文,弄清目前的研究现状和要解决的问题等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途径;非传统的 途径是自己先冥思苦想一段时间,有了自己的idea后再去查文献。这样不会让以往的研究限制你的思维,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别人没作过的东西,也许不是 因为别人没想到,而是因为没有意义或者没有可能性。
3.获得良好idea的基础前提:
(1)在科研前必须弥补基础知识,这是看懂文献的基础。
(2)广泛阅读文献是支撑。硕士至少查阅600篇,粗看300篇,细看100篇,研读50篇。博士至少再多一倍,并始终关注国际动态。
(3) 学会阅读文献,读懂文章。建议先review再article,先中后英;看10-20篇review后看研究性论文。拿到一篇研究性论文,先看标题,立 即停住,问自己几个问题:A、可参考材料方法想想别人这文章是怎么做的,会做哪些内容来说明其标题 B、明白他为什么要做这个吗 C、如文章是近半年内发表的,该文章解决了什么问题,引出了什么问题(结合你看的综述)接下来仔细看摘要,就知道你的想法是否与别人吻合 D、看完实验结果,再思考有不完善地方、有没有深入或拓展到底。
4.长期作战持之以恒。做好上面所述要求过程艰辛,需长时间磨练,但做好后肯定会有所谓idea,也为科研工作者写出高质量的SCI论文,提供了可能。
二、从文章的内容体现新意。
1、从观点、题目到材料直至论证方法全是新的。这是在新的领域或者新的方向上得到突破,找到新的出路的一类论文。这类论文写好了,价值较高,社会影响也大,但写作难度大。选择这一类题目,作者须对某些问题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且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写作经验。由于论文的所有内容基本为新的,所以在撰写论文的时候需要的是详细而清晰的说明方式,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理解你的新理念。
2、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课题,从而提出新的或部分新的观点、新的看法。这类论文是通过新的内容去认证旧的课题,并从中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所以在撰写的时候,更应该以自己的新观念为主。
3、以新的角度或新的研究方法重做已有的课题,从而得出全部或部分新观点。这类论文的撰写十分考验作者对于已有的课题的了解程度,只有在十分熟悉课题的情况下,才能发现新的视角。
4、对已有的观点、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质疑。这类论文是以质疑已有的课题为主,虽然没有提出自己新的看法,但能够启发人们重新思考问题,以便人们继续对该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三、学会二次创新和联想。
什么是二次创新?例如最近三年有不同作者发了两篇文章,一篇报道因素A对提高玉米抗逆性有很大影响,第二篇报道因素B对小麦抗逆性有很大影响。那么你就可以参考以上两法,研究因素A和因素B对水稻抗逆性的影响。这样做出来的文章一般也能发在和以上两篇文章档次差不多的杂志。要保证数据的可靠,首先你要选用你的领域中普遍采用的方法,可以找几篇和你的研究类似的SCI文章,参考他们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需要你对某个领域的文献进行深入的阅读和分析。
作者寻找选题时不要局限于自身的学科领域,扩展知识面,跟其他学科领域相关联的研究话题可作出一个介入点。这样往往突破学科局限探索出新的选题。
四、并不一定要一味追求第一。
对于SCI来说,创新似乎是唯一灵魂!没有创新就不能发表。最起码要与其他文章有所不同吧。
但其实并非所有的SCI论文都具有创新这一特质,很多SCI论文都是重复其他的论文。这一点大家应该明白,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只有创新到世界第一的时候才能发表SCI论文!这个观点是不对的,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有太多的 SCI收录的杂志了,能否发表SCI论文主要的在于语言!只不过所发表的杂志不同而已。
创新的世界第一的论文能够发表在SCI 影响因子很高、读者群很大的杂志,比如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ATURE、SCIENCE等,没有创新的论文只能发表在小杂志上,那些影响因子很低的杂志,比如3分以下的杂志。对于有些专业来讲2-3分的杂志也是很受欢迎的。这些低分杂志稿源有限,只要你的论文有所不同,就能够得到发表。有些论文只是简单重复别人的研究、或临床报道研究,之所以能够发表,是因为他们能够找一个没有发表过类似论文的杂志,会对杂志加以选择。所以只要是以英语写好的文章,几乎没有发表不了的。好杂志不行,总有差的杂志会接受的。
这样说并不是鼓励非创新研究,因为要做研究就得是世界第一,做别人没有做过的,否则就没有研究的意义了。在研究时还是要创新的,只是有些人在研究时是世界第一,但等到研究完了,写好论文了,才发现有人已经或刚刚发表了相似的论文。这种情况下你的论文依然可以发表,因为类似论文很少,通过几篇类似论文可以发现这样的研究结果是有效的,可以互相得到论证!所以只要你有一些想法就可以写出来,找一个 SCI收录的杂志发表掉。#V:wudaoxueshu13##SCI##科研[超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问屁,不回来了还问,扇嘴巴子)11.黑老大他儿子:魏无羡,我自认为我很欣赏你,你为啥要去。作者:我不知道,我真不知道,你去问蓝忘机他叔父啊,问我干什么,我啥也
  • 我最爱喝的芒果西番莲/超级难喝的。什么什么/这个也很难喝 点了我的最爱芒果西番莲但是一个大乌龙到我手上变成黑加仑了[哼][哼]/这个瑞幸很漂亮/我特别爱吃梦龙有
  • 剧后感言:多谢花策的FLAG,立一个成一个,让我有机会玩转乘A的骆费,技术是菜鸟的,情感上是饱满的,蝈蝈我爱你,你是大米我是耗子,期待花策的杀破狼剧情歌。
  • 上海明月装饰不履行装修承诺上门闹事损坏顾客财物 上海明月装饰集团 太恐怖了 我60岁的人了 血压都被气出来心脏病都被吓出来 用血和泪的经验告诉大家装修千万别选
  • 】案例一泗水县市场监管局查处徐某经销商品作虚假和引人误解的现场说明误导消费者案2023年10月,济宁市泗水县市场监管局对徐某经销商品作虚假和引人误解的现场说明误
  • 240516 李硕珉dk丨wvs更新⚔️:天气真好⚔️:今天早上9点运动后去耳鼻喉科做检查 吃了青花鱼和饭 又来做第2轮运动了 今天也努力生活吧 azaaza加
  • 他们的想法 那也不接地气啊[允悲][允悲]不仅长期自我良好吧 他们还不自量力(这俩看起来是一个意思 但其实不是 自我良好是指自己觉得自己很牛 但遇事还是要掂量一
  • .蛋糕新品:南瓜鲁鲁、草莓鲁鲁圣诞节不管别人怎么说,对于我来说只要有草莓出现,我脑海里就已经有圣诞老人的雪橇在夜空中飞舞的画面。.——●Pʜᴏᴛᴏ ʙʏ ᴄʜᴏ
  • 当我从它不常注意到的后方轻轻靠近时,眼前的景象让我瞬间心生感动——“小巷”正蹲坐在我们平时相遇的老地方,那双眼睛不再四处张望,而是定定地朝着我通常出现的方向,仿
  • !!
  •  【Cook选专业】香港大学可以留意的4个专业专业1:工业工程和物流管理Master of Science in Engineering(Industrial
  • 高仿的浪琴表好吗宝贝词条往往一个款式的仿表会有很多个厂家在生产,所以在说到海马300仿表哪个厂家好的时候,也就需要让用户购买之时有所注意。平顶山浪琴精仿手表的质
  • 总之,淘宝手表复刻品为那些想要佩戴奢侈手表外观但预算有限的人提供了一个替代方案。 复刻品与原装表的区别 尽管复刻品与原装表款非常相似,但仍有一些关键的区
  • 于是,我开始寻找可以做食物不耐受检测的地方。于是,我开始寻找可以做食物不耐受检测的地方。
  • (她所有事情都会问我包括录音哪里不对包括视频文案都是我写的,离开辛选方案都是我制定的,就连话术都是我写的,标点符号都是我研究的,你们说我掌握的东西多不多!不知道
  • 小马很努力给每个人文案配置相等数量的图,做了一个多小时,我自己是真的觉得挺不好意思的,毕竟大家不像初橙那个闲人[并不简单]但小马做的十分用功,一直想着多找图,把
  • 太岁殷元帅宝诰志心皈命礼天潢帝胄,斗极魁罡,系根甲乙之乡,调燮丙丁之政,积功于皇英十世,证道于金粒一朝,移孝作忠,备极慈祥之泽,代天育物,常孚请祷之殷,三头应运
  • 首席哥说:“这个对话只在我们两个之间发生,但是当时你在面试的时候,I almost bite my lips.”我:“You what lip?”首席哥:“bi
  • 弘一法师的人生智慧 1.缘起,是我在人群中看见了你,缘灭,是我看见你在人群中,如若人走情凉,就手心自暖。再大的事,三年后都是小事,不用纠缠,不用感伤,不需言尽,
  • 烧水煮茶取暖,让寒冬的萧瑟成为格调的背景,延长茶带给你的愉悦和自在,让茶温更持久。烧水煮茶取暖,让寒冬的萧瑟成为格调的背景,延长茶带给你的愉悦和自在,让茶温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