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留学(六)——申请篇

虽然最终不准备去挪威留学了,但是今年在申请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微风]学校官网信息会变化

在选校定校期间,一般都会去查看学校官网的专业和招生信息,但是这个信息都是往年的招生计划。在今年在学校开放申请的时候,我自己就发现本来定好的个别专业,出现了不再招生的情况。所以大家一定要在每个学校申请一开放,就去及时查看学校官网今年的具体招生是否有变化。并且在前期选校的时候,也尽量在专业匹配的前提下多选几个专业,防止后期准备好的专业变化。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学校在申请期间官网也会不断完善,在今年特罗姆瑟大学刚开放第一天,我去看官网的时候,我震惊的发现自己本来想申的专业在官网居然没有招生信息了。但是最近几天又去看的时候,发现专业又出现在了官网上。不知道是刚开始官网有bug还是后期又把专业补上了,总之大家要多多关注官网。

[微风]申请问题直接邮件问学校

在整个申请期间,有任何关于申请的问题,完全可以直接发邮件咨询学校,不要相信除学校官方外像中介等的任何回答,因为每年具体的要求也不一样。

比如像某专业为什么今年在申请系统没有了?学校是否接受语言成绩后补?等等问题直接问学校就可以了,学校一般回复都非常的快。

[微风]申请材料的准备

学校申请系统未开放前,根据学校官网要求准备材料即可,官网罗列都很清晰。像挪威科技大学大部分专业只要成绩单和cv,卑尔根大学要成绩单、cv、动机信以及课程描述,特罗姆瑟大学要成绩单、cv和动机信,其他学校我不是很了解,不过具体的每个专业要求也会不一样,官网都有描述。

在申请开放后,提交申请后界面就会显示你需要提交的各项材料,而且一般学校还会给你发送一封邮件告知你已经提交申请,同时告诉你需要提交什么材料。整个就是非常清晰简洁。

[微风]最后就是千万不要找中介

因为我自己在申请期间找了中介,不了解的时候不知道,在了解后发现,所有中介能了解到的信息,你自己在官网都能查到,查不到的直接发邮件问学校也比中介准确,中介在申请期间真的发挥不到作用,而且很坑。

然后就是准备材料,我找中介花了1w➕的费用,其中居然还提到了几千块的签证指导费,就只是指导你如何办签证,之前不懂,但是最近有准备办签证的我大为震惊。而且我申请四个专业,中介只帮我写了一份简历和两封动机信,关键点在于挪威申请需要的材料确实就这么少。所以大家最多就自己找个文书,不要找全包中介。

#挪威##挪威留学 #

#双十一视角下的山东好物# 【老铁们,“双11”直播间的“全网最低价”你信吗,“家人福利”你还抢吗?】
两台手机、一台平板电脑,屏幕上正在播放着不同平台、不同主播的直播画面。主播们或慷慨激昂或推心置腹地介绍着各种商品,北京市海淀区居民戴颖(化名)端坐在三台设备前,在本子上认真记录下要购入的商品和价格。

伴随着屏幕中的一声“三、二、一,上链接”,戴颖迅速拿起手机或平板电脑一顿操作,随后,紧皱着的眉头慢慢舒展开,露出心满意足的表情,仿佛在短短几秒内打了个胜仗。

这个“三线作战”的状态,戴颖已经持续了近两个星期。

今年10月底,各大电商平台的“双11”活动陆续开始,直播间成为主战场。“感觉直播间价格比平时的价格低很多,尤其是几个大主播,在直播间各种大减价。直播间的人特别多,如果我不守着点,可能就被抢光了。”戴颖说,从预售付定金到第一波付尾款,“双11”期间,她已经买了20多件商品,全部都是在直播间下的单。

像戴颖这样,在“双11”期间主要依赖直播间进行商品选购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他们选择直播间的主要原因,是认为直播间优惠力度大,会比平时便宜很多。更有不少消费者表示,直播间经常会有“红包雨”“前1000名下单加赠”等福利活动,让人很有参与的欲望。

然而,“双11”期间的直播带货真的特别划算吗?主播们不断强调的“全网最低价”“破价直播”“跌破地板价”有依据吗?直播活动中提到的“前××名购买享好礼”的承诺可信吗?带着这些疑问,《法治日报》记者对“双11”期间各大电商平台的直播带货现象展开了调查。

大促期间直播火爆

相关问题随之而来

“美眉们,一年一度的‘双11’又来咯”“宝子们,这款商品我给你们要到了有史以来最低价,记得一定要来买”“只有我们直播间的粉丝才有这个福利,你们抓紧抢购呀”……

各大电商平台,“双11”大促活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直播间带货氛围火爆。从粉丝量数千万的头部主播到众多新晋小主播,以及不少明星、网红等,相继加入电商直播的大潮,在“双11”期间频繁出镜带货。

天猫“双11”数据显示,10月31日开卖头一个小时内淘宝直播场观同比增速600%,腰部主播交易额同比增速250%。头部主播直播间数据惊人:10月24日,李佳琦直播间观看量达4.6亿人次,单场直播累计点赞2.54亿。10月29日,东方甄选山东好物直播专场实时观看人次达4000万,总销售额达1.2亿元。

直播间的火爆,催生了大量“疯狂”的消费者。

记者浏览多个社交平台发现,在10月24日部分电商平台正式开启“双11”活动之前,网络上已经充斥着大量的直播间购物“功课帖”,对直播间商品进行价格对比,分析出最值得购买的“性价比之王”。而在10月24日晚电商平台“双11”付定金预售活动正式开始后,相关话题热度更是居高不下。在某头部主播直播间上架后迅速被抢购一空的多个品牌相继登上热搜,不少网友感叹,“直播间太火爆了”“根本抢不到,我求主播让我花这个钱吧”“还好我买到了,看到大家都说难抢,真后悔没多买两套”。

天津市河西区居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她主要关注几个头部主播的直播间,因为觉得他们粉丝量大,能谈到的商品优惠也大。这些主播通常会在自己的官方账号上预热当天晚上要上的商品,她先想好大概要买什么,晚上在直播间等着上链接抢购。“从卫生纸等生活用品到护肤品,‘双11’我就像囤货一样,买的东西用一年都绰绰有余。”

直播间的热闹让不少人“上头”,而热闹消退后,不少消费者在收到商品后又直呼“下头”。

记者近日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检索“双11”“直播间”等关键词发现,存在大量消费者吐槽的情况。从投诉内容来看,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货不对板、不退不换、不予保价等方面。

一位消费者发帖说:“在直播间下单购买了一款气垫粉底液,收到货后却发现与直播间介绍的赠品内容不符,原购买链接已经更改描述内容,但仍然可以从直播间点进去,无疑是故意引流误导消费者。找到商家和主播客服进行反馈,对方均未给出合理答复。”

在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韬看来,今年“双11”期间,直播带货成为商家的主推方式之一,而促销规则越来越复杂,直播花样繁多令人迷惑。从原来单纯的促销变为现在的直播带货,能够帮助商家进一步提高销售量,但是直播带货出现的虚假宣传、品控问题、售后问题等,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太好的体验。

刻意渲染诱人购买

低价承诺不太可靠

多位受访的消费者直言,他们参与“双11”活动的方式主要就是通过直播间下单,图的就是直播间优惠力度大。

记者近日观看多场直播后发现,价格确实是主播在介绍产品时的主要卖点。不少主播甚至在直播间中用“地板价”“宇宙最低”“跌破底价”等词汇,突出渲染商品价格优惠。“最后一场破价直播,过时不补”“错过今天,至少再等一年才有这个好价”等话语更是频繁出现在主播口中,不停地催促消费者下单。

主播推出低价的同时,往往伴随着大量“囤货套装”,例如某款面膜需要买10盒才能享受优惠价;某款精华如果仅买一支和平时价格差别不大,但买3支就会大幅降价。一些直播间还会推出“额外福利”,如“前11分钟付定金可免定金”“前1000名下单有额外加赠”等。

网名为“一只七”的消费者告诉记者,有的时候可能不需要那么多东西,但是囤货套装的价格要比单独购买划算很多,所以即使可能用不完还是会选择购买。而前多少名下单有福利的活动,因为带有竞争性质,也让人格外想要下单。

然而,在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晓娟看来,电商平台直播间天花乱坠的推销模式存在不少可以指摘的地方。比如“囤货套装”形式,明显有诱导的嫌疑,消费者往往会因为所谓的低价而消费、囤货,最终超出自己所需,造成浪费。“主播应当对产品质量、宣传尺度有更高的把关义务,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主播还应当承担引领理性消费、避免铺张浪费等社会责任。”

朱晓娟认为,价格优势是直播带货的竞争优势之一,各种赠品、让利等形式的优惠主要依赖于“头部主播”依靠规模效应所掌握的与品牌商家进行谈判压价的资格,但名目繁多的优惠政策及适用条件会耗费消费者的大量精力,也不一定能得到预期的结果。“前××名下单有福利”等承诺,后续难以证明,消费者难以提供证据,导致主张权利难,这些引流的噱头更多是吸引消费者非理性下单,所谓的承诺往往难以全部兑现。

仅从价格这一主要卖点来看,“双11”期间的直播带货,最终到手价格可能也并不是“全网最低”。

据媒体报道,近日有消费者投诉称,某头部主播直播间曾出售一款资生堂的悦薇水乳套装,各种优惠后到手价为1240元,但在11月4日凌晨,资生堂同店铺的同款产品只需888元就能买到,差价达300余元。资生堂旗舰店回复称是系统故障,为异常订单。在多名直播间下单的消费者要求保价后,资生堂下架了该商品链接。目前资生堂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针对价格异常的订单统一做退款处理,并给以适当补偿。

对此,不少网友质疑,“如果直播间不是最低价,我为什么要在直播间分秒必争地抢购”“主播低价变贵价,应该给消费者一个解释”。

事实上,各种“最低”“地板价”等极限词汇的使用,本来就存在问题。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介绍,广告法中明确规定,禁止使用“最高级”“最好”等极限词,广告使用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等引证内容的,应当真实、准确,并表明出处。引证内容有适用范围和有效期限的,应当明确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直播间宣传“全网最低”“宇宙最低”的行为,明显涉嫌违反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规定,涉嫌虚假夸大宣传,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以直播间做产品促销,尽管合理,但如果直播间价格与消费者自行购买价格存在过大差异,导致直播间价格形成垄断,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网络电商平台自身发展。

商品质量问题不断

带货主播难辞其咎

在采访中,有专家表示,直播带货模式虽然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消费体验,但作为一种新型网络交易模式,直播带货模式涉及的经营主体较多、法律关系复杂,加上目前相关法律法规不够明确具体,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

陈音江说,有的平台审核入驻商家资质不严格,日常管理不到位,售后服务渠道不畅通,售后服务人员不专业。尤其是部分短视频平台,明明开通了商家入驻功能,实际开展了电商经营活动,却认为自己只是提供社交娱乐服务的视频平台,以此逃避作为电商平台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的带货主播缺乏诚信守法意识,为实现流量变现,不惜夸大宣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或通过悲情卖惨等方式欺骗消费者。有的直播卖家认为自己属于小额零星交易,可以不办理注册登记,也就不用承担经营者的法定责任,即使被投诉封号也可以重新注册,继续违规带货。

10月28日,有网友发文称,某短视频平台一粉丝量上千万的主播,在直播间售卖的馍片、宽粉等方便食品存在质量问题,如菌落总数、添加剂超标等,曾被相关部门处罚,甚至还有一些儿童食品也存在问题。随后,该主播回应承认食品生产厂家确实存在问题曾被处罚,但其所售卖商品不属同一批次,日后会加强选品,严把质量。

如果消费者在直播间购物后,收到的商品发生不保价、赠品与承诺不一、产品质量差、延迟发货等问题,主播是否需要承担责任?

张韬介绍说,直播间主播身份较为复杂,主播是否要承担责任、承担什么责任需要分情况而论。如果主播自产自销,消费者主张自身权益时,主播要承担退货、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还可能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如果主播与商家是劳动合同关系,消费者主张自身权益一般由商家来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主播与商家是委托合同关系,那么主播可能兼顾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甚至广告代言人的角色。

张韬认为,如果出现虚假宣传的情况,主播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主播应当与商家承担连带责任。除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以外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如果主播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代理、发布或者作推荐、证明的,也应当与商家承担连带责任。如果主播在直播间推荐商品时表述、传达的信息存在过度夸张甚至歪曲事实的情况,还可能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需要承担相应责任。

直播带货亟须规范

充分落实平台责任

事实上,直播带货乱象早已存在,这些乱象在“双11”等大促活动的火热氛围下愈发突出。

为规范相关乱象,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法规。2021年4月,国家网信办、公安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直播营销平台应当建立健全账号及直播营销功能注册注销、信息安全管理、营销行为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等机制、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多地市场监管部门、消协等近日相继发文,为火爆的直播带货“降温”。例如,安徽省马鞍山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提醒称,消费者参与直播购物时,应优先选择正规直播平台,对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的直播带货,要谨慎下单,不要相信使用绝对化用语的广告宣传,也不要被明显低价位商品宣传所误导。下单前应了解清楚主播所推荐商品的来源、功能、质量、效果及价格等情况,了解商品真实信息,切勿盲目跟风购买,冲动消费。

大促期间,直播带货热度持续走高。对于各种直播带货乱象,受访的多位专家表示仍需多管齐下加强整治。

张韬认为,首先应完善法规规章体系,进一步明确主播、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责任划分,填补可能存在的法律空白。其次,相关监管、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建立针对直播平台的不定期检查机制。

针对主播群体,陈音江认为,只要是从事直播带货经营活动,就必须承担经营者的法定责任,严格遵守相关经营法律法规。尤其是头部主播,一举一动都会产生极强的示范效应,更要带头遵守法律法规,遵循社会公序良俗,不作虚假夸大和误导性宣传,不诱导消费者私下交易。

“消费者需提升自我保护意识,理性消费。”陈音江说,消费者要保存好直播视频、聊天记录、支付凭证等证据,遇到问题及时联系商家和平台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必要时还可以申请仲裁或到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来源:法制日报)

#肖战[超话]##肖战如梦之梦##肖战#
趁热打铁,我分享一下今天抢票成功的小经验,会有点杂乱。
1.成果:我找了15个人以上抢的,最后是我自己抢到的。多一个人多份希望。我是选到第4还是第5个位置才抢到的180的票。前面都报你的位置已被抢走。然后选到我现在这个区域,提示你的位置视线受阻,点确定,被抢走。再点另一个,加载中,就成功了。要有耐心,换座位选,一个不行换另一个,可能运气好就正好能选到此刻没人选的位置了。如果是“加载中”就不要返回不要刷新,耐心等待。
我同事A的票是同事B抢到的,就是一气呵成,很丝滑。

2.设备:我是苹果13promax开了5g,同事B苹果7plus开4g。都是保利app抢到的。这次明显网页版有点卡。我电脑同步刷新但是跳不出来。
发给朋友们都是让用保利票务的微信公众号的,这样省的下软件,但是远程培训效果不佳,有条件的话还是当面指导。

3.提前一定要做的准备:保利票务app登录,添加常用观演人为自己的信息,联系人可以填自己也可以填朋友的(就是收短信的手机号)。可以找一场别的同剧院的演出练手,熟悉一下流程,把该添加的信息都添加上。提交订单,不付款,再取消订单。这样联系人信息就有了,抢票时候不用手动填了。最好是当天抢票前1-2小时再试一遍,还有app和公众号和网页联系人信息好像是不通的,想好自己哪种渠道抢。

4.过程:加载中的时候就不要退了, 很可能就是成功了。如果是座位被抢走,就立刻换一个。由于我太紧张了,已经有点回忆不真切了。我自己印象中是,我倒计时没反应,于是我换了一个日期的上本,就有黄色的立即抢票按钮出来了。
据抢到票的同事B记得很清楚得说,到抢票界面倒计时那里,倒计时为0会延迟一小会会,会自动跳出可以抢票的黄色的“立即抢票”的按钮。所以就在这个界面等着就行。

5.其他注意点:这次应该是我最认真对待抢票的一次,去年其实也很认真。昨天晚上把自己总结的抢票步骤都发给朋友们,添加好常用观演人,填写联系人,熟悉抢票流程。因为看过下本,给朋友分配了上本的不同日期,周六的直接放弃了。
我自己这次是11点左右就登进去了,就发觉系统已经开始很卡了,然后提醒朋友们可以进去了(去年有一次我11点50才进去,根本点不开,所以还是早点进去吧)。然后倒数5分钟时候,我就在脑海里过一遍抢票流程。
位置我是看别人的攻略,最好抢成片的。不过自己真的抢的时候就基本随机了,看到有颜色的果断点就好了。
对了,我付款也是很卡,一开始我的订单刷不出来,电脑也显示没有这个订单,把我慌的,后来付好也卡的看不到,我紧张的都快崩了,但是后来想想,只要能抢到,15分钟一般都是来得及付款的。

祝大家能抢票成功,一起入梦!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 老师怒扔学生论文被约谈,网友却说:不怪他
  • 用手机的人注意了!好消息:每个月你又能省一笔钱!
  • 【关注】速看!你的户口、土地、收入将发生这些变化
  • 最新最全!一图读懂8省市新高考改革方案
  • 哈佛的学生都在看这种视频,每天 15 分钟,英语水平暴增
  • 重磅!中注协公布2018注会考试合格率!审计通过率已超31%!2019注会考试趋势同曝光!
  • 一大波老师被实名举报!
  • 这张请假条居然能让语文老师“集体传阅”,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 特别关注!新版《各学科答题规范》官方要求,请转给身边每位考生!
  • 第十六届南方医科大学英语演讲大赛通知
  • 2035年养老金将耗尽?人社部回应了→
  • 韩国网友号召为螺蛳粉申请非遗????
  • 惊呆了!素媛凶手将被释放具体是什么情况?这到底是个什么梗
  • 迪士尼收购福克斯、Netflix上位,好莱坞“新六大”重新洗牌
  • 6省份深度老龄化,两因素叠加导致,将面临什么问题?
  • 首款产后抑郁症药问世、小猪佩奇被批性别歧视、东京奥运火炬揭晓丨今日天下
  • 郑爽发布会扇嘴巴,演绎“疼痛”青春 网友:是个狠人
  • 三星长女滥用麻醉 网友却纷纷提起“凤凰男”前夫
  • 关晓彤晒清宫装造型,手拿小帕娇羞动人,话题一夜之间上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