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茶日记#6月1日|天暖茶温,如此足矣
茶,是一种淡然惬意的闲适;煮,是一次过程,也是一个等待。等待着变化,等待着惊喜…
茶事里,总有许多心情际遇,往日的思绪,人间的缘分,纷纷扰扰,在茶里浸润,散漫开来。
投茶入水,随着温度提升,看热气一点点弥漫,茶香渐渐氤氲,听壶里“咕咕”的冒着泡,茶香了四周。
看着茶水渐次地变化着,当那阵阵陈香扑面而来的时候,从茶水的光影里细数流年的过往,品味生活的美好,便觉得人生许多事情都可以云淡风轻,而心灵亦是能在茶水的浸泡中得到平和!
小口啜饮着茶汤,看着袅袅的汤氲翻腾,体会着由内而外遍及全身的通透感,当是一大乐趣。
喝手中的这杯茶,享受当下,带着茶的清香,爱也清了,心也清了。喝到嘴里是茶水,喝到心里是茶性。
眼中无茶,心中有茶,一呼一吸间感动于水与茶的交融。拈花不经佛手何来传法,煮茶不经心念何以论道。
更多的时候,喝茶,图的只是一种意境。看杯盏里升腾起来的热气,在那满了又浅了的茶水里,悄悄逝去。
暗香浮动间,把心情揉碎在陈香的橙黄茶汤中。
当茶与水一相逢,更胜却人间无数,虽然只是短短数秒,于它们却已是一生的浮生清欢。
茶心更似人心。有人把你放在心上之时,你的所有便成了世间的美好。
不把你放在心上之时,你在我眼中,什么都不是。人情冷暖便是如此,一切不过都是唯心造。
所以,当你想布施一席茶的时候,一定要先问问自己的心,是否真的喜欢,在那一刻,茶的悲喜,已全然在你的心里。
在一盏茶的光阴里,尝出任何的幸福都包含着悲苦,任何的失去也不过是另一种得到而已。
浮生若茶,人生最大的淡定,不是看破红尘,而是看清人生以后依然能够热爱生活。三两盏淡茶,天冷茶暖,话尽心事,足矣。
二〇二二年六月一日 于 · 京1460
关注微信:「小茶婆婆」微信号:cangsui | 爱茶是皈依,制茶是修炼,传茶是功德

最近随着2022年公考拟录用人员名单的公布,考公再度成为热门话题,以北京朝阳区为例,今年再度涌现出一众名校博硕生和海归精英共同争抢街道办基层岗位的现象,网友们纷纷感慨:卷到风中凌乱。

结合个人经历,也发点关于考公的小感慨吧。在我眼中,考公其实是一种逆经济周期的现象,背后的核心问题就是收益率。

众所周知,公务员这个职业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无风险呗(尽管事实上收益率并不高,但基本就是无风险收益)。

而什么时候大家会一股脑涌入低风险项目呢?当然是那些高风险项目不景气,或者说收益回报变低的时候。

具体一点,我是2008年大学毕业,是赶上了一波考公热的。当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经济普遍不景气,市面上也没啥赫赫有名的大型互联网公司,我老家那边几家有点名气的私企还不时冒出发不出工资的传闻,在此前提下,我的同班同学们大都要么选择考公,要么考研,再不济也要考个事业编或进个国企,总之尽可能趋利避害,图个稳定。有数据为证,我毕业的第二年,2009年国考报名人数首次超过百万,相比2005年番了4倍。

这种情况啥时候又有所改变的呢?个人感觉是5、6年后,2013年到2015年期间,那几年互联网浪潮兴起,校友群间经常听到的传闻就是,当图稳定的人月薪才六七千的时候,当年歪打正着进了阿里,或者一无所有到北京某个创业公司打拼的同学,已年薪五六十万。他们通过期权/股权身家千万、一夜暴富的故事,简直激荡人心,一跃成为同龄人中的职场楷模。当时,媒体上常见的报道是年轻人卖房创业、从体制内辞职创业。

最近这波考公热,明显感觉到是2020年左右再次兴起的,也就是疫情前后。疫情出现这两年,股市大跌,国际形势变化,经济增速放缓,大厂传来裁员潮,小厂在风雨中飘摇,整个市场经受风险的冲击。于是乎,又一波年轻人,90后、00后们开始涌向无风险的体制内。

说白了,当赚钱机会多、发展机会多的时候,大家就愿意放弃无风险收益,来市场的大海中弄潮。这就是为什么改革开放初期有那么多体制内的人员下海经商。反之,则纷纷上岸。但一定要记住的是,一切都有前提:体制内的无风险,无非是在市场中拼搏的人们替他们背负了风险。

本周复盘:

  本周阅读书目《执迷》(作者:苏珊·福沃德)分为三部分,前两部分阐述了"执迷者"及其"目标"恋人的类型与具体表现,最后一部解析了"执迷恋情"的根源、以及摆脱"执迷恋情"的疗愈方案。和《原生家庭》一样,《执迷》依旧是理论结合实操,不仅告诉你"为什么",还手把手教你"怎么做",属实是业界良心。

  不知是笔者的叙述方式有所调整,还是译者不同所致,个人认为《执迷》的行文比《原生家庭》更加生动,阅读体验也更好。书中案例丰富,那些真实的故事令我时而唏嘘,时而感慨,整个阅读过程又双叒叕地伴随着纸巾盒。

  执迷者们固然可悲可叹,一些甚至还很可恨,但究其根源,是失职的父母导致了他们童年的情感缺失和成年后的人格缺失。阅读期间,那些灰暗时光中绝望又无助的幼小身影总令我心酸落泪。

  执迷的行为是危险的,害人又害己,令恋爱中的双方都痛苦不已。然而痛苦和绝望所不能吞噬的,是人类不甘的意志。一些人终于有所觉悟,开始寻求改变。

  看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每一个有勇气承认自己心理状态存在问题、并走入心理医生办公室求助的人,都是自己生命的勇士!"

  书中最后一部分,作者生动记录了执迷者们在专业心理医师指导下的疗愈过程。在这个痛苦与欣喜、绝望与希望交织的特殊阶段中,他们所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深深震撼了我,让我感动到泪流满面。

  在我眼中,此时的他们已不再是病人,而是与"心魔"殊死抗争的斗士。

  以上是我本周阅读情感上的体会,下面总结一下阅读技巧方面的感悟。

  本周在阅读速度上并无显著提升,但读书笔记方面又有了些许心得,结合之前几周的方法,总结如下。

  对于书中重点的、或是触动我的内容,我会按类型及重要程度在脑中简单分类,然后用四色笔分别标记,每种颜色对应一个类别。将每章涉及到的专业名词或术语用荧光笔标出,并连同页码标记在目录对应的位置上,方便日后快速查找。

  我会划出书中与其他书籍相关的知识点,之后在旁标明该知识点在其它书籍中的位置,对该知识点进行扩充与深入。

  对于一些感悟性的笔记,短的我会直接标记在书页空白处,长的我会写在便利贴上,然后贴在书中对应页。

  苏珊福沃德的书都包含了大量的案例,在读第一本《原生家庭》的时候,我没有做好相关准备,以至于后期经常要不停回看才能不把人名案例搞混。读这本《执迷》时,我吸取经验教训,提前准备了一张卡片,从一开始就将每个读到的案例涉及到的人名、关键词挨个罗列在卡片上,果然没再忘记或搞混过,整个阅读过程更加清晰顺畅。整本读完之后,这个"案例卡"刚好可以当作一个具备检索功能的书签夹入书中,为我和家中其他人再次阅读本书提供了便利。下一本《依恋》,以及后期遇到人物繁多的书籍,我都将继续沿用这个方法。

  OK,本周复盘到此结束,明天继续新一轮阅读!

  #读书##阅读##读书打卡##陪你读书##我们读书吧##读书打卡[超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延伸阅读|美韩暂停联合军演 “双暂停”影响几何
  • 西安马拉松本周六开跑,好羡慕那些有信仰的奔跑者!
  •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出台,赡养老人可扣税_凤凰网苏州
  • 勇士绝杀爵士,新援亲弑旧主,这就是不要他的代价!
  • AG600鲲龙水陆两栖飞机首飞成功,是中国保障在太平洋军事的存在!
  • 【双十一来啦】199元-11月10日湖南浪漫崀山八角寨+桂林休闲3日游
  • 沙特承认记者死亡,川普改口将严厉惩罚幕后凶手
  • 家长带孩子抢橘子 20吨橘子只卖了9000元
  • jasper一句话让陈小春虐心流泪…这些大龄父亲爱意表达有点不同
  • 星范style|刘涛胡杏儿长裙都美腻,为什么穿到王子文身上就不行了
  • 西湖大学:做科研伊甸园
  • 定了!港珠澳大桥24日正式通车,穿梭巴士票价出炉
  • 印度火车冲入人群 至少59人死亡 十分惨烈
  • 中消协:苹果副总裁到访 就iPhone6s意外关机致歉
  • 甘肃大二女生失联10天:外地见网友后无音讯,曾购返程票
  • 关晓彤口型对不上|晚会唱歌关晓彤口型对不上?被网友接连吐槽假唱~
  • 陈坤连续9年为周迅庆生,没变的除了他们之间的友谊,还有......
  • 超市黄瓜暗藏金属条!澳“水果藏针”事件何时休!
  • 自如房暗藏摄像头;崔永元回应真面;北京积分入户首批名单公示
  • 宋喆获刑6年,人终得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