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新解》卷二(2)非和合生,了不可得(续二)
8.圆满菩提
【原文】阿难。吾今为汝。以此二事,进退合明。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虽现似境,终彼见者,目眚所成。眚即见劳,非色所造。然见眚者,终无见咎。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见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俱是无始见妄所生。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解释】阿难。吾今为汝。以此二事,进退合明。佛陀又说道:“阿难!你说你不明白,我现在为了你,把别业妄见、同分(共业)妄见这两件事一起来讲给你听。特别是把眼睛生病了,看到灯的光圈;有恶缘的国家,众生看到的种种恶相,但是旁边另外一个国家的却看不见,这两件事情一起讲,一起有进有退,一起合起来讲,你就会明白了。如果硬叫你去听明白还不容易。”
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虽现似境,终彼见者,目眚所成。眚即见劳,非色所造。然见眚者,终无见咎。佛陀又说道:“阿难!如之前所说的第一个事情,那个眼睛生病的众生,因为别业自己眼睛生病了,所以有妄见,看见灯光中所显现的圆形光影。虽然所显现的看似真实的,终究所看见的,是由于眼睛生病所生成。眼睛生病所以见到圆圈光影,并非灯的色相本来所造成的。如果是原本灯色相,其它人也会看到圆圈光影了,实则不然。然而,眼睛生病的人,他的能见的见性并无什么毛病,只是由于眼睛上出问题了。”
例汝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佛陀又说道:“例如你今天,用眼睛观看山河、国土,看诸位众生,都是无始以来无明的见性生病了所造成的。”无始以来见性出问题了,生病了,所以大家不要笑那个眼睛生病的人,看到光圈,我们好不到哪里去。我们看到这些山河大地,以为是真实的,就住了山河大地的相,住种种相,住众生相,住我相,人相,寿者相。正如《金刚经》中所说那样。
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佛陀又说道:“我们的见性和见的外缘,似乎呈现在我们眼前,像真的一样。但是却不是真实的,原本就是我这个觉知一切,无比光明的心上面遮蔽了一块东西,所以就看到这些东西了,就以为是真的了。觉见这个见性上出毛病了,被物欲遮蔽了,被物欲污染了。”此自性本心如同光亮的镜子一样,上面遮蔽了物欲尘垢,遮蔽了种种客尘烦恼,污染了本心,所以就看不透了。如果清除干净尘垢了,天眼洞开,也有了慧眼,就不会住跟前的种种相了。
本觉明心,觉缘非眚。佛陀又说道:“原本觉知光明的真心,只是无始以来被外缘物欲所污染了。并非现在的外缘本身有什么毛病,不是灯出现毛病了,不是山河大地出现毛病了。只是由于无始以来真心粘滞外缘,看一次粘滞一点点,结果尘垢越来越重,就有毛病了。真心和外缘外物都不是毛病,只是粘滞在真心之上的那些尘垢才是毛病!就像眼睛上长了个东西,遮住了,所以有毛病,看到光圈了。”
觉所觉眚,觉非眚中。佛陀又说道:“觉知还是可以觉知到遮蔽的尘垢,眼睛还是可以觉知到前面的一块东西。比如镜子上面遮着一块尘垢,镜子还是可以反光,还是可以觉知到这块东西的。这个真正的觉知是由见性所产生,并不是在尘垢当中。”
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佛陀又说道:“能够觉知一切的这个自性,能见的这个见性,就是自性本心了,就是我们要找的源头了。你还在那里分别什么觉见、闻见、知见什么的。”
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佛陀又说道:“所以说,你今天看见我,看见你,看见世间的十种众生(《金刚经》中归类:卵生、胎生、湿生和化生等),都是看到尘垢罢了,都是客尘罢了。”因为看到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看得多了,无始以来,就会粘滞在自性真心的心镜上面了。这就有毛病了。否则天眼开了,可以看穿,看透了。
非见眚者,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佛陀又说道:“能见的见性并非尘垢,并不是眼睛上的杂质;见性是真精;自性并非尘垢。所以不称之为看见,而称之为性。如果是尘垢,虽然距离很近,还是可以看见的。”
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佛陀又说道:“阿难!如在一国国土中,因为有恶缘共业,所以有妄见,看到流等种种不祥之兆。另外一个国家却看不见。例如别业的那个眼睛有病的人,同那个国家的人也是类似的。眼睛有病的那个人看见灯光周围的圆影,这是因为眼睛上遮蔽着一块东西,所以就有了妄见。”
此众同分所见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佛陀又说道:“小洲中恶缘共业的那个人,所看见的不祥之兆,都看见同样的业报,这是因为都是由于共同的业障、恶缘所引起的。”比如人类挖掘地球内部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这些原本属于肾中之阳,适合在地底下埋藏。可是人类集体的恶缘,造成了地球虚火浮越了。如果要地球健康,就需要引火归元了,根本的都是人类的欲望共业所致。
俱是无始见妄所生。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佛陀又说道:“都是无始以来,见性上遮蔽了尘垢,所以产生了妄见。比如镜子上有了尘垢,照的影像都失真了。直心是道场,如果没有尘垢,就可以照什么就是什么了,不会险曲扭曲了。例如阎浮提三千大洲中,还有四大海洋;在这个娑婆世界里,十方有漏的国,及无量的众生,都有觉知一切,妙明、无漏的真心。”
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佛陀又说道:“这都是因为看见、听见、感觉觉知、心里所想所知等客尘产生的虚妄,这些虚妄的外缘污染本心,吸引本心跟着物转,而不是转物。六尘和合,而集合起来,生出妄见妄相。因缘和合,而妄见妄相就消失了。”
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佛陀又说道:“如果能够远离所有这些因缘和合;不和合的缘分,则就可以灭除生死轮回的因,就可以出离生死,摆脱轮回苦海了。”管住和合的因缘,眼睛所见,耳朵所听,心里所想的知等,这些都是因,都是通过六根漏进来了,就会层层覆盖污染本心了。六根清净,管住了这个,就可以出离生死苦海了。
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佛陀又说道:“圆满的菩提自性,本来是不生不灭的。这个清净的自性本心,本来是觉知一切,常住在那里的。”此心光明,若隐若暗,只是由于物欲如同乌云一样罢了。本心如同月亮,都是常住在那里的。

9.非和合生
【原文】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阿难。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则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和,为与暗和,为与通和,为与塞和。若明和者,且汝观明,当明现前,何处杂见,见相可辨,杂何形像。若非见者,云何见明。若即见者,云何见见。必见圆满,何处和明。若明圆满,不合见和。见必异明。杂则失彼性明名字。杂失明性,和明非义。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复次阿难。又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为与暗合,为与通合,为与塞合。若明合者,至于暗时,明相已灭,此见即不与诸暗合,云何见暗。若见暗时,不与暗合,与明合者,应非见明。既不见明,云何明合。了明非暗。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解释】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佛陀又说道:“阿难!你虽然应悟到觉知一切的妙明自性真心;自性并非因缘,自性并非自然之性。前面已经详细探讨过了。而阿难你还没有明白这样的一个自性真心,并非和合而生,也非不和合而生。”不住和合相;也不住不和合相。
阿难。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佛陀又说道:“阿难!我现在再拿前尘、客尘问你:你现在还在因为一切世间妄想和合、外道的因缘等令自己徒增疑惑。认为证菩提心,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是因为因缘、妄想和合而生起的。”
则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和,为与暗和,为与通和,为与塞和。佛陀又说道:“如果果真都是因缘和合,则你现在这个妙明清净的见精,这个见性,是与明和?与暗和?与通和?与塞和?”
既然讲和合,什么是和?什么是合?这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所谓和,是中和,是全部混在一起进行调和。比如太阳光为中,是很多色集中在一起,为白色;经过三棱镜或者空气中水珠变成彩虹、七色光,因为很调和,就美不胜收。如果不和,就很丑了。《中庸》讲,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未发之前的静定,可以称之为中,发出来七情六欲,调和一起,很和谐,如此称之为和。我们看蒙娜丽萨的微笑图画,里面夹杂着很多情绪,可以说并未是和。
什么是合呢?合与和是不同的。我们讲合作,天人合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所谓合,是个体保持独立,拼接在一起,并非完全打碎夹杂在一起。
若明和者,且汝观明,当明现前,何处杂见,见相可辨,杂何形像。佛陀又说道:“如果这个见性与明调和在一起,你看明的时候,明在你跟前,何处夹杂着见性呢?比如七色调和一起变彩虹,还是可以看见七色的,可是在明中,何处找到见性呢?见性的相在哪里呢?可以辨别出来吗?见性夹杂,在哪里呢?是什么样子,什么形状的呢?阿难,你可以标志,可以指出来的吗?”
若非见者,云何见明。若即见者,云何见见。佛陀又说道:“如果明不和见性和,那么怎么能够看得见明呢?(明的相是看见的一瞬间,见性和外在共同作用而发明的,宇宙实相是无明无暗的,不住明相,也不住暗相)如果这个明相就是见性,你用什么来看见这个见性呢?”
必见圆满,何处和明。若明圆满,不合见和。佛陀又说道:“如果这个见性本来是圆满的,具足一切的,在哪里与明和呢?如果明相本来是自足的,本来是圆满的,那就不需要与见性和了。”明暗等万物的种种相,都离不开见性,因为有见性和进去,所以才有明暗,才有万物。正所谓万法唯心造。看花的时候,花的颜色一下子鲜明起来。这是见性与花的实相和而生的颜色。不看花的时候,花和见性都归于孤寂状态。
见必异明。杂则失彼性明名字。杂失明性,和明非义。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佛陀又说道:“如此看来见性必然是和明是不同的。如果见性和明夹杂在一起,就失去了见性和明的名字,没有必要称呼两个名字了,干脆叫一个名字算了。比如红黄蓝可以调和出任何一种颜色,调和夹杂了,三种颜色名字就消失了。如果夹杂,就失去了明和见性,两者密不可分了;你所理解的见性和明夹杂一起,这是没有道理的。(见性和明和合并非夹杂,而是见性看的一瞬间,创造了明相)。暗相、通相和塞相等,也都是同样的道理。”至此,佛陀打破了和相。
复次阿难。又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合,为与暗合,为与通合,为与塞合。佛陀又说道:“其次阿难!也可以说,你的妙明清净的见精见性,是与明合?与暗合?与通合?与塞合?”
若明合者,至于暗时,明相已灭,此见即不与诸暗合,云何见暗。佛陀又说道:“如果见性与明合,到了暗的时候,明相已经陨灭,此见性就不会和暗合了;见性既然与明合为一体,应该是共同进退的,明相灭,见性也应该随之而灭;怎么能够看见暗呢?”
若见暗时,不与暗合,与明合者,应非见明。佛陀又说道:“如果看见暗的时候,见性不与暗合,那么与明合的时候,应该看不见明。”因为明暗是对等的,何必偏爱与明合,而舍弃暗呢?
既不见明,云何明合。了明非暗。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佛陀又说道:“既然是看不见明,为何说与明合呢?而现在见性与明合的时候,了然见明,而非见暗。见性与暗合的时候,了然见暗,而非见明。所以见性并非固定合明或者暗,不固定拼合通或者塞。也都是同样的道理了。”佛陀在这里打破了合的相。
因此,可以知晓见性非和合而生。

《楞严经新解》卷二(2)非和合生,了不可得(续一)
5.妙修行路
【原文】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将来,诸有漏者,获菩提果。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云何二见,一者,众生别业妄见。二者,众生同分妄见。
【解释】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大众。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这时候世尊,怜悯阿难和大众,将要宣讲大陀罗尼(梵语,中文是总持一切法,要讲第一义了,讲究竟法),宣讲各种修定的法门,讲妙修行菩提路(无量圣人都是从静定中出,离不开定力)。
告阿难言。汝虽强记,但益多闻,于奢摩他微密观照,心犹未了。汝今谛听。吾当为汝分别开示。亦令将来,诸有漏者,获菩提果。佛陀告诉阿难:“你虽然强记,记忆力超群,只是增加多闻罢了,听了太多的法门。但是呢,在修定方面,在定境中细微地观照,这个心还没有能够了悟。你现在认真谛听,我给你讲。我当为你仔细开示,讲明白。也让将来的众生,诸位有漏的众生,能够获证菩提正果。”佛陀很慈悲,不仅仅给在场的弟子们讲法,还要给将来无量无边众生讲法,让大家出离生死苦海。什么是有漏呢?六根是城门,如果有物欲之贼偷偷跑进去了,污染了自性本心,如此就是有漏,有漏网之鱼了。
阿难。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当处发生,当业轮转。佛陀又说道:“阿难!一切世间的众生,轮回在世间的生死苦海,永世不能解脱。这都是由于有两种颠倒妄见分别,随时随处都在颠倒发生,所以不断造业,不断轮回流转罢了。”什么是妄见?正如《金刚经》中所讲:我见、人见、众生见和寿者见等。如此就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了。
云何二见,一者,众生别业妄见。二者,众生同分妄见。佛陀又说道:“哪两种妄见呢?第一是众生的别业妄见;第二是众生的同分共同的业妄见。”什么是别业呢?别业是属于自己特殊的业,自己的业自己受。什么是业呢?身体所行,嘴巴所说,心里所想,这些都是在造业。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说的,自己想的,只和自己有关,自己承受,这是别业。同分共业就相反了。比如造成这个环境的污染,臭氧成破坏,温度升高,这就是人类的共业了。共业的妄见,也是很可怕的。比如苏格拉底就是被这种共业妄见,以莫须有的罪名判处死刑了。

6.非灯非见
【原文】云何名为别业妄见。阿难,如世间人,目有赤眚,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于意云何。此夜灯明所现圆光,为是灯色,为当见色。阿难。此若灯色,则非眚人何不同见,而此圆影。唯眚之观。若是见色,见已成色,则彼眚人见圆影者,名为何等。复次阿难。若此圆影离灯别有,则合傍观屏帐几筵,有圆影出。离见别有,应非眼瞩,云何眚人目见圆影。是故当知,色实在灯,见病为影。影见俱眚,见眚非病。终不应言是灯是见。于是中有非灯非见。如第二月,非体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观,捏所成故。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离见非见,此亦如是,目眚所成今欲名谁是灯是见。何况分别非灯非见。
【解释】云何名为别业妄见。阿难,如世间人,目有赤眚,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于意云何。此夜灯明所现圆光,为是灯色,为当见色。佛陀又说道:“为什么称之为别业妄见呢?阿难,如世间有人,眼睛得了红眼病,夜间看见灯光外围有一圈圈的圆影子,五色多种色彩重重叠叠在一起。你的意思怎么样呢?这盏夜灯所显现出来的圆光圈,这是灯的颜色呢?还是见性所显现的颜色呢?”
阿难。此若灯色,则非眚人何不同见,而此圆影。唯眚之观。佛陀又说道:“如果是灯的颜色,那么那些没有红眼病的人为何看不见光圈呢?看不见同样的圆影呢?只有红眼病的人能够看见。”这是别业了,红眼病的人自己可以看见,自己受了。
若是见色,见已成色,则彼眚人见圆影者,名为何等。佛陀又说道:“如果是见性的色,见性已经成了这个色彩,那么红眼病的人又看见圆影,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见性有这个圆圈,应该所有人都看到同样的东西。”所有人看到同样的东西,没有圆圈影子这是共同的业。
复次阿难。若此圆影离灯别有,则合傍观屏帐几筵,有圆影出。离见别有,应非眼瞩,云何眚人目见圆影。佛陀又说道:“其次阿难!如果此圆影子离开灯仍然有,那么看灯旁边的屏帐、椅子筵席桌子等,都应该有圆影啊。既然每样东西都有圆影,离开见性另外有圆影,这个圆影应当并非属于眼睛的。为何红眼病的人眼睛能够看见圆影呢?”
是故当知,色实在灯,见病为影。佛陀又说道:“所以应当知晓,五色圆圈确实是在灯才有,在桌子板凳没有,只是因为眼睛生病了,所以看到影子了。”
影见俱眚,见眚非病。终不应言是灯是见。于是中有非灯非见。佛陀又说道:“圆影、眼睛的看见都有毛病了,可是能见的见性并非有毛病。只是眼睛的这个器官有毛病了而已。你终究不能说这个灯的影像就是你的见性。所看见的圆影的光亮,这并非灯,也可以说是灯;并非见性,但是也可以说包含了见性,如果没有见性在其中,就无法显现影像了。”是灯非灯,如同白马非马。眼睛看马的实相一瞬间,创造了马的白,创造了马的这个影像。然而这个影像并非真实的马。同样道理,眼睛看灯时候,病人因为有别业,独特的业,所以一瞬间创造了带着光圈影子的灯。然而这个光圈影子的灯形象,并不等于灯本身。所以说是灯非灯。是见非见是如何理解呢?所谓看见并非见性本身。但是离开了见性,也无法看见。正如《金刚经》所说不可以住相。不可住灯相,马相,非马相,非灯相,见相,非见相。
如第二月,非体非影。佛陀又说道:“比如看灯的一瞬间,创造了灯的相,如同第二个月亮一样,第一个月亮是灯的实相。但是这个灯的相,不能说只是影子,也不能说是灯的本体实相。”比如观察光的实相的一瞬间,创造了光子一物。光子如同光的第二月,并不能说光子只是影子而已,也不能说光子就是光的本体了。万物都是如此,万物又都有相,都实实在在,又都是虚幻不实的。
何以故。第二之观,捏所成故。诸有智者,不应说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离见非见,此亦如是。佛陀又说道:“为什么这么说呢?你所看到的第二月,如同捏着眼睛看,就看到了两个月亮。诸位有智慧的人,不应该说,这样捏着眼根所看到的月亮,是真的月亮,还是假的月亮。只是亦真亦假罢了。比如我们看到的月亮,也是观察的时候,一瞬间所创造的月影。这个月亮是圆形,也可以说是这样的;可是也不可以住相,说这就是月亮的实相,所以说是形非形。需要离开这个见的相,不住这个见的相,实相并非所见的相。也是同样的道理。
目眚所成今欲名谁是灯是见。何况分别非灯非见。佛陀又说道:“因为眼睛生病了,所以形成了这个圆影的灯的相,现在却在这里分别,到底哪个是灯,哪个是见性。更何况,你分别非灯非见,这就太难了,就容易迷糊了。”是灯非灯,白马非马,不住灯相,不住马相。生病看到的灯的相是一种,不生病看到的灯的相是一种;但是灯的实相只有一个。
7.同分妄见
【原文】云何名为同分妄见。阿难。此阎浮提,除大海水,中间平陆,有三千洲正中大洲东西括量,大国凡有二千三百。其余小洲在诸海中,其间或有三两百国。或一或二至于三十四十五十。阿难。若复此中,有一小洲,只有两国。唯一国人,同感恶缘则彼小洲,当土众生,睹诸一切不祥境界或见二日,或见两月其中乃至晕适佩玦。彗孛飞流。负耳虹霓。种种恶相,但此国见彼国众生,本所不见,亦复不闻。
【解释】云何名为同分妄见。阿难。此阎浮提,除大海水,中间平陆,有三千洲正中大洲东西括量,大国凡有二千三百。佛陀又说道:“前面讲完了别业了,那么什么是同分(共业)妄见呢?阿难!此阎浮提世界,也就是我们生活的这个大千世界,除去大海水,中间有陆地。陆地中有三千个大洲,正中的大洲从东到西,很大很大。大的国家都有三千三百个那么多。”
其余小洲在诸海中,其间或有三两百国。或一或二至于三十四十五十。佛陀又说道:“其余小洲分布在海洋当中,有的小洲有两三百个国家。有的甚至只有一两个国家,或者三四十,五十个国家。”
阿难。若复此中,有一小洲,只有两国。唯一国人,同感恶缘则彼小洲,当土众生,睹诸一切不祥境界或见二日,或见两月其中乃至晕适佩玦。彗孛飞流。负耳虹霓。种种恶相。佛陀又说道:“阿难!如果在这些小洲中,有一个小洲,只有两个国家。其中一个国家的人,都是因为恶缘所感,所以在这个国家土地上生活的众生,就会目睹一切不详的境界。或者看见两个太阳,或者看见两个月亮,乃至晕适(月亮周围有朦胧的月晕,看不清楚)、佩玦(月亮似乎被玉珏那样的东西遮挡一样,这是不详之兆)、彗孛(看到彗星、扫把星)、飞流(看到流星或者陨石)、负耳(日食月食)、虹霓(奇怪的霓虹彩虹、云彩)。这个国家的人就看到了种种恶相,因为共业所感,都看到了。”
但此国见彼国众生,本所不见,亦复不闻。佛陀又说道:“只是此国看见,可是另外一个国家的众生,却看不见,也听不见。”商朝末年,商纣王的朝歌那里,就有很多种种恶相。但是在西岐文王那里,却是种种祥瑞之兆,有凤来鸣。五官类似于百官,心为君主之官。心净则国土净。两个人虽然在一起,但是一个有恶缘,看到不祥之兆;但是另外一个心地清静纯善,也会看到祥瑞之兆。

《楞严经新解》卷二(1)指月示人,真心明月
(续三)

10.各有所还
【原文】阿难言:若我心性,各有所还。则如来说,妙明元心,云何无还。惟垂哀愍,为我宣说。
佛告阿难。且汝见我,见精明元。此见虽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汝应谛听。今当示汝无所还地。阿难:此大讲堂,洞开东方,日轮升天,则有明耀。中夜黑月,云雾晦暝,则复昏暗。户牖之隙,则复见通。墙宇之间,则复观壅。分别之处,则复见缘。顽虚之中,遍是空性。郁孛之象,则纡昏尘。澄霁敛氛。又观清净。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云何本因。阿难!此诸变化:明还日轮。何以故。无日不明,明因属日,是故还日。暗还黑月。通还户牖。壅还墙宇。缘还分别,顽虚还空。郁孛还尘。清明还霁。则诸世间一切所有,不出斯类。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当欲谁还。何以故。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见无差别。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则知汝心,本妙明净,汝自迷闷。丧本受轮,于生死中,常被漂溺。是故如来,名可怜愍。
【解释】阿难言:若我心性,各有所还。则如来说,妙明元心,云何无还。惟垂哀愍,为我宣说。阿难问道:“如果我的心性,这个攀援心、识心,能够各就各位,能够各自归还自己的家。那么如来所说的那个妙明的真心,难道就没有要归还的家吗?但愿如来可怜众生,为我宣说其中奥妙。”
佛告阿难。且汝见我,见精明元。此见虽非妙精明心。如第二月,非是月影。汝应谛听。今当示汝无所还地。佛告诉阿难:“你看见我的三十二相好,这个看见的见性是明亮的。这个见虽然并非妙明真心。可是如同第二个月亮一样,并非是月亮的影子。你应该认真谛听,我现在开示告诉你为什么真心没有所要归还的地方,所归还的地方也是空的,无所归。”什么是见精呢?第八识的心王,映在六根;在眼根,为见精;在耳根,为闻精;在鼻根,为嗅精等。
阿难!此大讲堂,洞开东方,日轮升天,则有明耀。中夜黑月,云雾晦暝,则复昏暗。户牖之隙,则复见通。墙宇之间,则复观壅。分别之处,则复见缘。顽虚之中,遍是空性。佛陀又说道:“阿难!现在说法的这个大讲堂,门户洞开,朝向东方。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很光明很耀眼。到了晚间半夜黑月的时候,月亮被乌云所遮盖的时候,云雾缭绕,又变得暗晦不明了,变得昏暗了。门窗的缝隙,都是通透的。墙壁、屋檐之间,又看见壅塞了,不通了。能够有分别之处,就是门窗洞开之处,可以看见的地方,就可以看见外缘了。比如远处的山河、树木等。在虚空之中,都是空性了,什么外缘都没有。即使飞鸟飞过,也了无痕迹了。”
郁孛之象,则纡昏尘。澄霁敛氛。又观清净。佛陀又说道:“这个虚空之中,也不是什么东西都没有。有时地气蒸腾(郁)、尘土飞扬(孛),也出现这种景象。雨过天晴(霁)、天空澄清(澄)之后,又会变得清净无比了。”
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云何本因。佛陀又说道:“阿难!你都看看这么多的变化外相。我现在都给你讲讲,令其各就各位,各自归位。讲明回归本来,回归其因。看到这些相是果,回归其因。”
阿难!此诸变化:明还日轮。何以故。无日不明,明因属日,是故还日。佛陀又说道:“阿难,这系列的变化如下:光明归还给太阳。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光明;光明这个是果,而因是属于太阳,所以光明要归还给太阳。”
暗还黑月。通还户牖。壅还墙宇。缘还分别,顽虚还空。郁孛还尘。清明还霁。则诸世间一切所有,不出斯类。佛陀又说道:“黑暗还给黑月,因为月亮不出来,就是黑暗了。通透还给门窗。壅塞还给墙壁和屋檐。外缘还给分别心,因为分别心才有了外缘。顽虚就还给空了,因为虚空才有顽虚。地气蒸腾、尘土飞扬,这都是由于有微尘所以产生。天空清明归还给雨过天晴,因为雨过天晴,所以才有这个清明。则世间一切所有,道理都是类似的。”
汝见八种见精明性,当欲谁还。何以故。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佛陀又说道:“你看看这八种见,见清、见浊、见通、见塞、见明、见暗、见缘(外缘,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山应该归还何处呢?)、见空,所对应的见精,光明的见性,应当归还给谁呢?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见性,如果归还给明;如果不明的时候,天黑的时候,你就看不见暗了。”《金刚经》中所说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和寿者见,也都对应于见精。
虽明暗等,种种差别,见无差别。佛陀又说道:“虽然明暗、清浊等,都有种种不同的差别,可是这个见性是无差别的。”
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则知汝心,本妙明净,汝自迷闷。丧本受轮,于生死中,常被漂溺。是故如来,名可怜愍。佛陀又说道:“那些可以还的种种相,自然不是你。不能还的,不是你是谁呢?则知晓你的心,本来妙明清净,只是由于你自己迷失罢了。丧失了根本,承受轮回苦海之苦。在生死苦海中,常常被沉溺,不能自拔。所以说,如来才说众生很可怜啊。”
11.疑汝真性
【原文】阿难言:我虽识此见性无还。云何得知是我真性。
佛告阿难。吾今问汝。今汝未得无漏清净。承佛神力,见于初禅,得无障碍。而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诸菩萨等,见百千界,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瞩。众生洞视,不过分寸。阿难:且吾与汝,观四天王所住宫殿。中间遍览水陆空行。虽有昏明,种种形像。无非前尘,分别留碍。汝应于此,分别自他。今吾将汝,择于见中,谁是我体,谁为物象。阿难:极汝见源,从日月宫,是物非汝。至七金山,周遍谛观,虽种种光,亦物非汝。渐渐更观,云腾鸟飞,风动尘起,树木山川,草芥人畜,咸物非汝。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若同见者,名为见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又则汝今见物之时。汝既见物,物亦见汝。体性纷杂,则汝与我,并诸世间,不成安立。阿难:若汝见时,是汝非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实。
【解释】阿难言:我虽识此见性无还。云何得知是我真性。阿难问道:“我虽然认识知晓这个见性是无法还于因地的,但是我怎么知晓这就是我的真性呢?”佛家讲因果,果是可以还于因的。见性无法找到所要归还的因处。
佛告阿难。吾今问汝。今汝未得无漏清净。承佛神力,见于初禅,得无障碍。佛陀告诉阿难道:“我现在问你。现在你还未证得无漏清净的果位。只是秉承佛的神力加持,见到了初禅,还没有能够内证到四果阿罗汉。但是见到初禅天了,看得清楚,已经没有什么障碍了。”什么是无漏呢?六根如同六个城门,没有物欲漏进来污染本心,这叫无漏。
而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诸菩萨等,见百千界,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瞩。众生洞视,不过分寸。佛陀又说道:“而你看看,阿那律尊者(也是另外一个堂弟,神通天眼第一)有天眼通,看见整个阎浮提世界(我们所在这个世界称之为阎浮提世界,有很多阎浮提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就好像是看手掌中的一个庵摩罗果(一种果子)那样。诸位菩萨等,看见百千个世界。十方如来比菩萨更加厉害了,可以穷尽小到微尘,无量无边的清净国土,无不可以看到看清。阿罗汉、菩萨和如来所看到的不同;众生相对来说,只是看到一分一寸那么一丁点罢了。”
阿难:且吾与汝,观四天王所住宫殿。中间遍览水陆空行。虽有昏明,种种形像。无非前尘,分别留碍。佛陀又说道:“阿难!暂且我和你讲讲四大天王(东天王、西天王、南天王和北天王)所住的宫殿,在宫殿中间可以看到世间很多东西,水里游的、陆地上走的、空中飞的等等。虽然有昏暗有明亮,有种种的形象。这一切无不是前尘,也都是色尘影像罢了。这些都是分别心在显现的色相;滞留在自性真心这个心眼前的一个障碍罢了,使得我们看不见真相。”
汝应于此,分别自他。今吾将汝,择于见中,谁是我体,谁为物象。佛陀又说道:“你应当在这纷纷扰扰当中,分别清楚,哪个是你自己的自性真心,哪个是他方客尘,哪个是物体。现在我让你在这个见性当中做出拣择,谁是自我自性本心的本体,谁是万物的影像。”苏东坡有一首著名的琴诗。手指对应于心;琴弦对应于万事万物的实相或者说康德的物自体;而琴声如梦如幻,这个就是物象了。
阿难:极汝见源,从日月宫,是物非汝。至七金山,周遍谛观,虽种种光,亦物非汝。渐渐更观,云腾鸟飞,风动尘起,树木山川,草芥人畜,咸物非汝。佛陀又说道:“阿难!到了极点,你就可以看到你的本源了,看到你的自性真心了。从太阳、月宫,这些日月星辰,也都是物,并非是你。再到须弥山周围的七重金山,以佛眼去认真看清楚、看个遍,虽然可以看到种种光,这些无非是物,也不是你。一点点再去观察,在这山中云气蒸腾、飞鸟飞来飞去;风吹动、尘飞扬;树木山川河流;小草、人畜等,这些无不是物,这些都不是你!”所有这些都是万物的景象罢了。庄子中有个大风吹大树的公案。大树有万种孔窍;大风吹来,发出万种声音;大风止息,万籁寂静了。万种声音对应于万事万物。大风对应于妄心。
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佛陀又说道:“阿难!虽然太阳、月亮;七重金山等,从远到近,所有这些万物的物性,虽然又有很多差别,很多不同。但是所相同的,都是你的这个见性的见精所看到的,都是这个清净见精所看到的。虽然各种物是不同的,差别很大,可是你的见性是没有什么不同。”
此精妙明,诚汝见性。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佛陀又说道:“这个见精妙明,这是你的见性。如果见是外物,那么你应当可以看见我的见。”如果见是外物,比如一个石头,我看到石头的影像,你也看到石头的影像。我看到,和你看到是一样的外物的影像。眼睛看见石头的时候,这一瞬间,就创造了石头的白;手去摸石头的一瞬间,就创造了石头坚。石头的白和坚离开了见是不存在的。如果创造的这个影像是见的话,你我他都是可以看见这个见。
若同见者,名为见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佛陀又说道:“如果你我他所看同样的东西,比如石头,都有同样的物象,你也看见了我的见(正所谓一万个人有一万个人的哈姆雷特,千江有水千江月)。我假如不看见石头的时候,为何你看不见我不看见呢?为何你不知道我不看见呢?我心眼里有没有石头的影像,你都不知晓,也无法看见。你始终只是知晓你自己看见不看见。假如你看见了我不见,自然就不是你的不见之相了,你变成我了,跑到我这里来了,只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因为这一段经文很难理解,所以通过意译的方式,写在里面了。
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佛陀又说道:“如果你看不见我看不见,比如我看不见石头,石头的影像没出现在心眼中,你却不知道,却看不见,那么我的这个见性,自然不是物了。这也是为何,这个见性不是你了,你代替不了我的。”
又则汝今见物之时。汝既见物,物亦见汝。体性纷杂,则汝与我,并诸世间,不成安立。佛陀又说道:“我们再来看看,你看见物的时候,如果你的见性是物;物也有见性,物也同时会看见你。如此万物很多啊,见性就纷繁复杂了。你和我,和世间万事万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万物都看见你,看见我;你我都看见万物。我也看见你,你可以看见我。如此就很混乱了。”
阿难:若汝见时,是汝非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实。佛陀又说道:“阿难!如果你看见的时候,是你的见性,并非我的见性,只有你自己清楚你自己。你的这个见性周遍所有,须弥山、七重金山等;这个见性不是你,该是谁呢?为何自己怀疑你自己的自性真心呢?你自己的自性真心,你以为不是真的,反而向外驰求,跟我来取,求得真实的自性真心,如何求得到呢?岂不是缘木求鱼吗?”心无所不包,周遍一切。意在于光的实相(以太),心与以太共同作用,就创造了光子一物。如果要懂光的实相,就需要不住粒子相;不住波相;不住光子相;不住光波相;不住波粒二象。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最后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那么忘记了。#时代少年团[超话]##新歌来了##倾听哭泣的声音##
  • 第三张是我给他剪毛之后他开心的样子,哈哈哈,毛太长了,被我剪的毫无美感,他还嘎嘎乐[爱你]乖宝宝,等姐姐有能力了来接你[泪] 澳洲高速发生惨烈车祸,数百家庭被困
  • 难怪张天爱在浪姐里那么瘦这个玩意儿太怀念了……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妈给我买了好多好多这种小夹子,什么颜色的都有。于是幼儿园时期的我每天都是不一样的发型,甚至我妈还会
  • 周鸿祎:“我们读过太多的创业历史,但这些历史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成功之后,倒因为果,一旦成功,今天站在这里讲什么,我当年都是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然后就做成功了……
  • 噶玛巴千诺!噶玛巴千诺!
  • 虽然离婚关系不可逆转,但是双方在实施“假离婚”的过程中,财产的分割并不是慎重考虑的结果,或者为了规避管控政策,财产分割并不反映自己的真实意思,甚至增加了己方负担
  • 哪怕最后我离开了,他们也不会觉得是自己的过错“是她内心太脆弱了吧”“招惹上这些人肯定骨子里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这种人不就活该”他们永远不会记住自己的恶张小娴笔下
  • 无感超薄,让你真正感受不带套!无感超薄,让你真正感受不带套!
  • #JobYosatorn[超话]# vivo Thailand 专场活动 พิเศษใน Live งานเปิดตัว vivo V25 Series 5G
  • 7.最难过的,莫过于当你遇上一个特别的人,却明白永远不可能在一起,或迟或早,你不得不放弃.8.爱情是一百年的孤独,直到遇上那个矢志不渝的守护你的人,那一刻,所有
  • 当然想要完胜肌肤糖化也别要忘记每天早餐之前吃两粒Wakabeauty AG抗糖丸哦~#Wakabeauty##内服好物##健康养生##抗糖##糖化反应#0825
  • 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诚然,未必所有的付出都能及时收获,但只要踏实往前走,抵达就只是时间问题。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诚然,未必所有的付出都能及时收获,但只要踏实往前
  • 白羊座:似乎从来就没有怂过不可否认,至少让人感觉上去,白羊座就从来不会缺少,一份强者的感受。自愈能力最强的三个星座,内心强大,以战养战,一直到百毒不侵水瓶座:不
  • 人生下来就哭,还要叫“苦哇苦哇”哈哈,老爸真是会讲故事。一切都是这么美好呢昨晚好像又做了个好梦[太开心]p1终于知道啥时赶集了 每隔一天才会有的一次集市p2我终
  • 一直都有怀旧情节的他,在元旦前,他用这些钱做首付(注意,是做为首付[泪])把自己当初卖掉的那套房子又买回来了。 ☘☘【男会员反馈】男会员 我们叫她眼镜哥 他
  • 好巧不巧,咖啡界的老大哥星巴克,也在上个月发布了自家的成绩单。好巧不巧,咖啡界的老大哥星巴克,也在上个月发布了自家的成绩单。
  • 今儿好不容易温度低了一点,就不管不顾了,赶快跑出来了,我就是来玩耍的,就是来体验的,就是来沉浸于美的,就是来寻找各种各样的治愈感的,…..。听风摇曳海浪,看游人
  • 4⃣网住‮量大‬的优质桃花,只‮被要‬吸住就会‮心死‬塌地的为你付出‮被,‬仙子的魅力所折服,再也‮愿不‬离开 5⃣蜘蛛‮捕的‬食速‮极度‬快,可以轻松击‮竞败
  •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少不了纠结与迷茫,但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要考虑我,做你想做的。“我陪着你”这句话他虽然说过无数次了,但每次都能做到,从一开始就这样说,不管
  • 非常顶饱~动手操作起来也很快乐,日常便利店不知道吃什么可以放心去打卡哦[可爱]#夏日美食图文大赏##中秋食味大赛##代表月亮吃掉你#▪️壶天三下乡——调研日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