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创新看德州 | 创新赋能奏响科创强音,高质量发展再造“通达之路”】
德州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的美誉,这源自于它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的交汇点。借力创新,是它以区位优势为基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通达之路”。为此,在今年2月召开的德州市第十六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田卫东明确表示:未来五年,将突出创新驱动,全力建设区域科创高地。

锚定“十大创新”,推动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德州聚焦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上提出的“十大创新”,推出一系列战略性、牵引性改革,一批力度大、创新强、举措实的重大改革事项落地见效,各领域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出台六大方面25条政策支持德州天衢新区高质量发展;推进制造业“智转数改”;打造“1+3+N”人才发展战略格局……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作为山东的“北大门”,今年年初,德州在成功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行列之后,如何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继续“走在前、开新局”?答案正陆续揭晓。

创新为擎,迎“八面来风”

“制造业是立市强市之基、高质量发展之本、共同富裕之源。要把先进制造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作为立市强市的最优选项。”5月23日,德州召开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暨优化营商环境、“双招双引”动员大会,市委书记田卫东进一步明确了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在6月22日召开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德州9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其中天衢新区3个项目位列其中,获奖数量占全市三分之一。

好消息还不止一个,前段时间公示的2021年度德州市科技奖中,天衢新区21项成果获德州市科技进步奖,获奖层次和数量均创历年新高。

作为天衢新区的龙头企业,6月28日,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8英寸半导体硅片项目的生产车间,总工程师肖清华告诉新黄河记者,得益于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市场的火爆,他们的订单排满全年。一季度,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已经超过80%。“当前,总投资62亿元的2021年省重大项目——有研艾斯‘12英寸集成电路用大尺寸硅片产业化项目’正在施工,项目达产后,将彻底改变我国12英寸集成电路用硅材料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工作

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战场、关键舞台,科技创新则是制造业发展的“牛鼻子”“发动机”。7月7日,德州公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支持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出台10项具体举措,全面激发创新活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级。

省级新区试点德州市天衢新区,正搭乘着政策的东风,以“创新”为发展新“引擎”,以崭新的姿态迎“八面来风”。

产才融合,放大人才“场效应”

从2017年考察初识,到2018年签署协议,再到数个新项目开工建设,德州与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的合作一直被人津津乐道。有研的加入,成为德州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主动对接央企的生动写照。

在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肖清华看来,便利的交通、良好的区位优势是有研选择德州必不可少的元素,而德州政府满满的诚意“大礼包”,极具诚意的招商政策、现代化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则“打败”了争夺有研的其他城市。

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线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德州市委、市政府积极配合,“一站式”服务节省审批时间,现场办公抢抓项目进度,做到了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四最”营商环境,这些都是打动有研集团的重要因素。“企业落户德州至今,推动了3个德州市级以上重点项目相继落地,在每个重要节点、关键环节的任何问题,政府都有专人协调跟进,及时发现解决。”

这背后,体现的是德州速度和营商环境的温度。

这还不够,较之物质奖励,价值认同、情感共鸣更能打动人心。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自2019年从北京西城区迁至德州天衢新区后,200名掌握核心技术的骨干员工,3年内没有一人流失。这一切都源自有力的人才保障,以产留才,打造人才“孵化地”;以才兴产,形成人才“能量场”;产才融合,放大人才“场效应”。

有力的人才保障让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发展蹄疾步稳——有研半导体项目作为亿级产业“航母”,带动形成了年产值近3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成了包含硅片、靶材在内的国家重要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基地。有研好似高昂的产业“龙头”,正在驱动整个产业链,为天衢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势赋能。去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7.8亿元,利润1.8亿元。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利润3亿元。

营商环境是地方发展的“金字招牌”。德州把优化营商环境列为“一号改革工程”。2022年1月1日,《德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成为全省第二个就优化营商环境专门立法的城市。

德州市政务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在工作中

6月28日,在德州市政务服务大厅,新黄河记者看到,各项业务正在有条不紊地办理中,工作人员表示,为了促进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劲,今年以来,他们不断做好审批“减法”、服务“加法”,例如在全国首创“跨省异地线下办”模式,设立德州市政务服务大厅驻京分厅,开展“无证明城市”创建,搭建全国首个政务服务信用评价横向管理平台,创新“信易批+失信制约”机制等。

“人才兴德”战略,让人才政策“真金白银”落地

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

作为创新转型的城市,德州比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从推进“人才兴德”战略,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让“天下才德州用”;从“顶格”配备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到人才政策“真金白银”落地生根,再到提高人才引育与产业发展契合度……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德州,扎根德州,留在德州,成为德州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山东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德州一家专注玉米精深加工的企业,是目前全球最大葡萄糖酸钠、海藻糖、葡萄糖酸内酯生产基地。通过科技人才的支撑和科研的驱动,企业做到了将玉米的增值转化率达到10到15倍。“一吨玉米的市场价在2900元左右,经过我们的加工,下游产品每吨能达到三四万元,增值转化率在10倍以上,有的达到了15倍。”山东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行政经理何万忠告诉记者,这是依靠企业组建科研团队、与高校、院所、生物领域的专家联合创新做到的。“人才的创新,保证了产品充分地向下游延伸,也保证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山东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科研中

政策聚才,待人以诚,拿出真金白银,这是德州的做法——5月27日,“‘德’有你才‘州’全”德州市人才政策奖补资金发放仪式举行,仪式上,10名领取安家补贴人才代表、10名享受“假日专家”薪酬补助企业代表、10名获得引进大学生奖励企业代表和10名第九届德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代表,共计40人上台领奖,现场颁发奖金总额达411万元。

对于人才与产业的关系,德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人才是制造业振兴的第一资源,产业振兴离不开人才;同时产业是人才引育的基础,更是人才发挥潜能的试验场。

引才有诚意,育才有沃土,用才有胆识,德州市人才工作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成功创建全国第4家国家级引智试验区、全省第4家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全省首家“国家高端人才引领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3项典型做法入选全国人才工作创新优秀案例,连续4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创新为民,一个“新”字包罗万象,建设创新型城市,把区位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创新已成为德州蝶变的最强引擎。(来源:新黄河)

【【天津经济新观察】制造强市 实体经济强基固本——从南港工业区看千亿级石化产业集群崛起】
  稳住经济大盘,制造业挑大梁,好项目扛大旗。

  立足建设制造强市,天津的路径是:给实体经济“强筋健骨”,深耕重点产业,扶优做强完整产业链条,舞好“龙头”、带动“龙身”,锚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迈出铿锵步伐。

  跨越时间的长河,纵观产业发展之路,南港工业区冲锋在前。曾经,那里是一片荒芜的盐碱滩,草木难生;而今,管廊、储罐、炼塔、货轮……犹如一片“工业绿洲”,生机勃勃,初露峥嵘:持续吸纳新项目,澎湃新动能,释放“磁场效应”。

  筑巢引凤 石化产业“朋友圈”加速扩容

  蝉歌嘹亮,夏意正浓。走进南港工业区,上千台大型挖掘机、铲车、运输车等工程设备同时作业,机器轰鸣、焊花闪烁,促落地、争开工、抢生产的火热气息扑面而来,一批大项目紧锣密鼓地开工、施工、竣工,开车、试车的场景接续上演,万余名施工人员挥汗奋战,全速推进项目建设。

  无疑,项目建设,成在环境、重在规划、贵在引领。

  天津经开区绿色石化局副局长王义珠告诉记者,天津是我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发祥地,化学工业有百余年历史,近年来,通过优化调整、转型发展,已具备较为完整的石化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了以天津经开区南港工业区为主要承载地的石化产业空间布局。

  在天津经济版图中,石化产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支柱产业,位列天津12条重点产业链之中,居于“压舱石”的重要位置,在全市工业中产值占比高、投资大、贡献多。一组最新出炉的数字显示,今年1至6月,全市绿色石化产业链实现产值2355亿元,同比增长25.3%,占规上工业总产值22.5%,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1.7%;完成投资286.64亿元,同比增长14.6%。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南港工业区高水平打造为世界一流绿色化工新材料基地,作为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推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南港工业区绿色石化产业向着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进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筑好“巢”,自然“有凤来仪”。

  于期待中,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自带流量”的重量级项目纷至沓来,在南港工业区筑起石化产业“朋友圈”。细数这份圈内“图谱”,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壳牌、立邦、灯塔等国内外一流企业榜上有名,拥有超千万立方米原油储备能力、近千万吨LNG接收能力、近百万吨润滑油生产能力,可撬动千亿级下游产业。“戴上光环”的南港工业区成为了国家新型工业化(石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能源储备基地、北方最大润滑油基地、高端涂料生产基地。

  项目“抱团”,千亿级石化产业集群强势崛起,千帆竞发势如虹。从原油开采到化工产品和化工新材料生产、深加工,一条石化全产业链在南港工业区就此成型,夯实了“油头—化身—轻纺尾”的一体化产业体系。

  比邻而居 “链”上“伙伴”叩响合作门

  本着“以一家企业,带活一个产业”的思路,去年5月,我市与中国石化在南港工业区谋划了总投资超600亿元的高端新材料项目集群,共11个项目,涵盖高端基础材料制造、精细化工品、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等领域。近期,这些项目传来好消息:化工品交易平台──石化易贸等3个项目投入运营,天津石化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LNG二期、长城润滑油等项目加快建设,北化院、催化剂、石科院、工程院、新星光伏等项目陆续进场……有这样一批高“含金量”项目的加持,南港工业区石化产业链贴上了“科技研发+生产制造+贸易交易”的“标签”。

  作为南港工业区高端新材料项目集群的“领头雁”,天津石化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项目总投资超300亿元,以天津石化12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为龙头,产业链延伸建设α-烯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端新材料装置,生产高端化、差异化、填补国内空白的新材料,同时还可提供大量特色化工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带动千亿级下游产业。

  王义珠介绍:“以百万吨乙烯、MTO(甲醇制烯烃)等重大项目基础原料为依托,南港工业区围绕特种烯烃衍生物、先进化工材料、高端精细及专用化学品3条主链,向高性能树脂及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生物降解、电子化学品、高端精细化学品等10条细分产业链延伸,造就总投资近800亿元的延链、补链、强链储备项目。”

  一企带一链,一链串一片。南港工业区的上下游合作“伙伴”比邻而居,叩响合作之门:原料不出区、产品上下游隔墙互供、产业链共生互补,形成企业“牵手”、循环发展的模式,激励石化产业的“雪球”越滚越大,使之与我市智能科技、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汽车等现代产业融合发展。

  前不久,随着PO/SM(环氧丙烷/苯乙烯)装置试车投产,渤化南港新材料基地一期项目石化产业链3套装置全部试车成功,标志着“两化”搬迁一期项目全面投产,每年将生产乙烯33万吨、丙烯35万吨,为下游各生产装置提供充足原料,实现石化与氯碱产业耦合发展。可喜的是,亨斯迈聚氨酯、诺力昂过氧化物、新阳不饱和树脂等12个中下游高端精细化工新材料项目也建成投产,绿菱气体等24个项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借势发力 建全国领先绿色能源项目

  一批投资大、产出高、带动力强的优质项目捷报频传,折射出南港工业区石化产业集群的恢弘气势。一组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勾勒出南港工业区乘势而上、稳中见韧的奋斗模样,让人不禁感受到它的强劲脉搏:截至6月底,南港工业区累计签约实体类项目130个,总投资近1700亿元,其中已建成企业90家,5个百亿级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南港工业区迎来项目建设、投产新阶段。

  足见,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即将迈入产业发展“爆发期”。

  风好正是扬帆时。

  面对机遇,天津经开区南港规建局副局长李林永透露,南港工业区对标《天津市绿色石化产业链工作方案》,紧抓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和天津制造业立市两大窗口期,向着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加速跑”。“做好提升产业链整体能级的大文章,落实‘双碳’目标,将着力点落在项目上,努力建设一批全国领先的节能降耗和绿色能源项目。”

  李林永举例说,目前,我国最大的海上光伏项目──中国石化260MW(兆瓦)光伏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计划2023年年初建设,投产后年发电量约3亿度,年减排二氧化碳超24万吨,可助力乙烯项目绿色发展;我国首个大规模冷能项目──中圣集团LNG冷能利用项目,计划今年年底前开工,到“十四五”末建成后,每年将节约标煤超5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超10万吨。此外,南港工业区还引入氢能领域领军企业,争取获得先发优势,突破氢能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尽快实现氢能大规模应用。

  多极支撑,千亿跃升,渐入佳境。南港工业区千亿级石化产业集群正以昂扬积极的姿态向更高层次演进……

  (记者 王睿 张磊 通讯员 董波 摄)

【【天津经济新观察】制造强市 实体经济强基固本——从南港工业区看千亿级石化产业集群崛起】https://t.cn/A6a1zh3a 稳住经济大盘,制造业挑大梁,好项目扛大旗。

  立足建设制造强市,天津的路径是:给实体经济“强筋健骨”,深耕重点产业,扶优做强完整产业链条,舞好“龙头”、带动“龙身”,锚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迈出铿锵步伐。

  跨越时间的长河,纵观产业发展之路,南港工业区冲锋在前。曾经,那里是一片荒芜的盐碱滩,草木难生;而今,管廊、储罐、炼塔、货轮……犹如一片“工业绿洲”,生机勃勃,初露峥嵘:持续吸纳新项目,澎湃新动能,释放“磁场效应”。

  筑巢引凤 石化产业“朋友圈”加速扩容

  蝉歌嘹亮,夏意正浓。走进南港工业区,上千台大型挖掘机、铲车、运输车等工程设备同时作业,机器轰鸣、焊花闪烁,促落地、争开工、抢生产的火热气息扑面而来,一批大项目紧锣密鼓地开工、施工、竣工,开车、试车的场景接续上演,万余名施工人员挥汗奋战,全速推进项目建设。

  无疑,项目建设,成在环境、重在规划、贵在引领。

  天津经开区绿色石化局副局长王义珠告诉记者,天津是我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发祥地,化学工业有百余年历史,近年来,通过优化调整、转型发展,已具备较为完整的石化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了以天津经开区南港工业区为主要承载地的石化产业空间布局。

天津南港乙烯项目是国家“十四五”重点工程,目前正全力推进。记者 张磊 通讯员 董波 摄

  在天津经济版图中,石化产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支柱产业,位列天津12条重点产业链之中,居于“压舱石”的重要位置,在全市工业中产值占比高、投资大、贡献多。一组最新出炉的数字显示,今年1至6月,全市绿色石化产业链实现产值2355亿元,同比增长25.3%,占规上工业总产值22.5%,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41.7%;完成投资286.64亿元,同比增长14.6%。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南港工业区高水平打造为世界一流绿色化工新材料基地,作为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推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南港工业区绿色石化产业向着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进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筑好“巢”,自然“有凤来仪”。

  于期待中,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自带流量”的重量级项目纷至沓来,在南港工业区筑起石化产业“朋友圈”。细数这份圈内“图谱”,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壳牌、立邦、灯塔等国内外一流企业榜上有名,拥有超千万立方米原油储备能力、近千万吨LNG接收能力、近百万吨润滑油生产能力,可撬动千亿级下游产业。“戴上光环”的南港工业区成为了国家新型工业化(石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能源储备基地、北方最大润滑油基地、高端涂料生产基地。

  项目“抱团”,千亿级石化产业集群强势崛起,千帆竞发势如虹。从原油开采到化工产品和化工新材料生产、深加工,一条石化全产业链在南港工业区就此成型,夯实了“油头—化身—轻纺尾”的一体化产业体系。

  比邻而居 “链”上“伙伴”叩响合作门

  本着“以一家企业,带活一个产业”的思路,去年5月,我市与中国石化在南港工业区谋划了总投资超600亿元的高端新材料项目集群,共11个项目,涵盖高端基础材料制造、精细化工品、新能源、新材料、新经济等领域。近期,这些项目传来好消息:化工品交易平台──石化易贸等3个项目投入运营,天津石化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LNG二期、长城润滑油等项目加快建设,北化院、催化剂、石科院、工程院、新星光伏等项目陆续进场……有这样一批高“含金量”项目的加持,南港工业区石化产业链贴上了“科技研发+生产制造+贸易交易”的“标签”。

  作为南港工业区高端新材料项目集群的“领头雁”,天津石化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新材料产业集群项目总投资超300亿元,以天津石化12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为龙头,产业链延伸建设α-烯烃、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端新材料装置,生产高端化、差异化、填补国内空白的新材料,同时还可提供大量特色化工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带动千亿级下游产业。

  王义珠介绍:“以百万吨乙烯、MTO(甲醇制烯烃)等重大项目基础原料为依托,南港工业区围绕特种烯烃衍生物、先进化工材料、高端精细及专用化学品3条主链,向高性能树脂及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生物降解、电子化学品、高端精细化学品等10条细分产业链延伸,造就总投资近800亿元的延链、补链、强链储备项目。”

  一企带一链,一链串一片。南港工业区的上下游合作“伙伴”比邻而居,叩响合作之门:原料不出区、产品上下游隔墙互供、产业链共生互补,形成企业“牵手”、循环发展的模式,激励石化产业的“雪球”越滚越大,使之与我市智能科技、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汽车等现代产业融合发展。

  前不久,随着PO/SM(环氧丙烷/苯乙烯)装置试车投产,渤化南港新材料基地一期项目石化产业链3套装置全部试车成功,标志着“两化”搬迁一期项目全面投产,每年将生产乙烯33万吨、丙烯35万吨,为下游各生产装置提供充足原料,实现石化与氯碱产业耦合发展。可喜的是,亨斯迈聚氨酯、诺力昂过氧化物、新阳不饱和树脂等12个中下游高端精细化工新材料项目也建成投产,绿菱气体等24个项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借势发力 建全国领先绿色能源项目

  一批投资大、产出高、带动力强的优质项目捷报频传,折射出南港工业区石化产业集群的恢弘气势。一组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勾勒出南港工业区乘势而上、稳中见韧的奋斗模样,让人不禁感受到它的强劲脉搏:截至6月底,南港工业区累计签约实体类项目130个,总投资近1700亿元,其中已建成企业90家,5个百亿级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南港工业区迎来项目建设、投产新阶段。

  足见,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即将迈入产业发展“爆发期”。

  风好正是扬帆时。

  面对机遇,天津经开区南港规建局副局长李林永透露,南港工业区对标《天津市绿色石化产业链工作方案》,紧抓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和天津制造业立市两大窗口期,向着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加速跑”。“做好提升产业链整体能级的大文章,落实‘双碳’目标,将着力点落在项目上,努力建设一批全国领先的节能降耗和绿色能源项目。”

  李林永举例说,目前,我国最大的海上光伏项目──中国石化260MW(兆瓦)光伏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计划2023年年初建设,投产后年发电量约3亿度,年减排二氧化碳超24万吨,可助力乙烯项目绿色发展;我国首个大规模冷能项目──中圣集团LNG冷能利用项目,计划今年年底前开工,到“十四五”末建成后,每年将节约标煤超5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超10万吨。此外,南港工业区还引入氢能领域领军企业,争取获得先发优势,突破氢能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尽快实现氢能大规模应用。

  多极支撑,千亿跃升,渐入佳境。南港工业区千亿级石化产业集群正以昂扬积极的姿态向更高层次演进……

  (记者 王睿 张磊 通讯员 董波 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死刑!“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案”今天一审宣判!
  • 养猪第一股巨亏 网友猜测死百万头猪
  • 咪蒙微博永久关闭是什么原因?“含咪率”又是啥意思?
  • 央视春晚备播录制路透图一组
  • 女游客下体受伤 北京什刹海双人冰车被封存
  • 钟丽缇喝油排毒,真有那么神?
  • 深圳警方打掉特大跨境电信诈骗团伙
  • 国王杯皇马遇巴萨
  • 苹果降价销量猛增近8成,“真香定律”又一次应验?
  • 玻利维亚泥石流多可怕?一起看看
  • 西澳发现明代铜婴儿 澳洲历史或将因此改变
  • 胜利就夜店暴力争议亲自发文致歉,如有需要他负责的部分一定会负全责~
  • 寒假作业涉黄:校长等3人记过
  • 刘德华补偿歌迷,想怎么来都行,女粉丝兴奋了
  • 东方锦鲤!武磊西甲首秀达成 刚上场球队就扳平比分...
  • 2019超级碗:爱国者第六次夺冠 布雷迪创造球员夺冠次数纪录
  • 春晚频频出状况,李易峰化身维修工人修篮筐,明天节目值得期待吗
  • 爱国者还想补强,布雷迪野心不小直接让詹姆斯改打近端锋
  • 愿天堂也有足球,萨拉乘坐的失事飞机残骸找到
  • 战报:本泽马、维尼修斯、马里亚诺先后建功,皇马3-0阿拉维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