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门前|“睡城”醒了 超大型社区治理抵达最细微民生诉求】迟伟琛清晰地记得“回天行动计划”的每一个时间节点,这些节点都曾出现在她与家庭成长轨迹的节骨眼儿上。

2018年,回天(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第一批普惠性幼儿园,落地在她家门口,也就是昌平区龙泽苑社区,解决了孩子入园的燃眉之急;2019年,随着北郊农场桥扩建、自行车专用路等交通网络的畅通,每周末,一家人终于不再为出行而犯愁;2021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正式接诊,为全家看病就医提供了更多保障和选择。

在这座城市的许多人看来,2018年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至今已进行到第二轮的“回天行动计划”很庞大,它涉及63平方公里、85万人口,几年间投入了数以百亿计的资金。

而对回天地区的居民来说,该计划真正触及的环节都很细微,它关注社区外的交通、教育、医疗,也改变了社区内包括用水、绿化、健身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真实的“回天行动计划”连接着这个超大型社区中,太多的微小单元。计划中,85万人口并不是一个被虚化的庞大数字,政策和项目真正关乎到了每一个真切的个体。

9月23日,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党委副书记迟伟琛举着老照片,展示该社区2018年以前破损的水泥路面。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普惠园建到门前 我家是第一批受益者

在高楼层居民的视角下,繁密成片的植被像是挤进龙泽苑社区的一块切角蛋糕,成荫的杨树覆盖着东西向的中心路。这里有时很热闹,那是老人们在锻炼,孩子们在嬉戏。有时也很静谧,任凭百米外的地铁站,轨道列车呼啸而过,社区里,只听得到鸟叫,以及微风吹动时树叶的沙沙作响。

2011年,迟伟琛刚搬到这里时,居住环境与体验,与当下有着太多不同。那时,五环外的龙泽苑,曾一度让她感到偏远、荒凉。当时的回天地区,还被称为“睡城”—— 交通拥堵和不完善的基础设施,让这个超大型社区仅能负担起人们夜晚的睡眠,而真正的生活从不属于这里。

出行的不便,尚能忍受,等孩子到了要上幼儿园的年龄,来自教育的痛点,终于刺痛了她。“2018年,小区里私立幼儿园一个月的费用是2600多元,当时这个园区唯一的优势,就是离家近,除此以外,都是不能与其他幼儿园相比的。”

所幸的是,对回天地区来说,所有改变,也都在这一年开始。

当年8月,北京市政府对外发布了《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用三年时间,缓解交通拥堵、增强市政基础保障能力,有效满足地区新增入园入学需求,基本补齐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首批普惠性幼儿园的设立不用等三年时光。事实是,首轮“回天行动计划”发布后百日内,回天地区10所私立幼儿园回收移交后,幼儿园已实现普惠性收费,共提供了2990个学位,收费也从每月2200元到6000元降至600元到750元。龙泽苑社区里的幼儿园,正是第一批移交的10所幼儿园之一,迟伟琛的小家庭,也是第一批受益者。

移交不只是形式上的。成为普惠园之后,幼儿园的管理更加规范,教师拥有了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硬件设施也得到全面提升。尽管事情发生在五年前,孩子也已经步入小学,但迟伟琛每回提起这些,打心眼儿里觉得高兴、知足,“非常感谢”这句话,她说了很多遍,认真又郑重。

梦想照进现实 民生项目一个都不能少

普惠性幼儿园的设立只是首轮“回天行动计划”的开始。实际上,这一轮计划包括117个项目,涉及教育、医疗、文体、养老、交通等民生领域。

在迟伟琛的印象里,2018年以前,通往城区的道路好像永远都在堵车,车里的孩子与大人都承受着煎熬。“经常是一个小时过去了,连回龙观都没出去,所以我们当时非常不愿意开车出门。”

2019年,曾经的“堵点”北郊农场桥机动车道拓宽改造工程完工,全长6.5公里的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正式开通;2020年,“断头”十余年的昌平区林萃路实现全线贯通。回天地区“一纵一横、五通五畅”主干路网架构和多层次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在孩子的童年时光里,迟伟琛曾无数次希冀,趁着空闲时间,带着孩子走进城区,走到郊外,看一看名胜古迹,寻一寻露水昆虫。过往的热情,总被拥堵的交通和一路哭闹所消磨,路通了之后,这些盼望也终于有了可以实现的路径,“幸福感一下子就提升了。”迟伟琛说,至此之后的每个周末,她的小家都有了新的盼头。

梦想继续照进现实。医疗方面,2018年,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楼项目开始改造,医疗条件和住院环境持续改善;2021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正式接诊,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扩建工程和清华长庚医院二期妇儿中心项目也在持续推进。2018年以前,迟伟琛及家人一有头疼脑热,总爱往中心城区跑,2018年以后,就医需求基本都能在10分钟路程的三甲医院中得到满足。

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内,老人在锻炼身体。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回天行动计划”所带来的改变,不只发生在社区之外。2019年,北京市17个委办局对接回天地区,承诺为这里的社区办一件实事。龙泽苑社区在北京市体育局的帮助下,重新翻新道路,“解锁”了社区中的650米塑胶健身步道,在社区南侧建起北京当时独一份儿的智能健身器材,绿植也在“回天行动计划”中被拨款补种。

“教育、医疗、交通、生活环境、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提升和改变。”迟伟琛细数着这些年来,曾目睹、亲历的种种变化,“这下齐活了。”她说不只是自己,所有在回天地区生活过的人,都看得到,亦能受益。

项目照拂个体需求 大中有小粗中有细

今年,“回天行动计划”进入第二轮。几年中,除了上述变化,公园化城市街区也初见雏形,公园绿地面积增加到629公顷,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远超全市平均水平。居民们的文化生活随着城市更新、规划建设、资源复合利用,进一步得到满足。

大项目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回天行动计划”并非仅存在于大项目中。回天地区以外的居民不会知道的是,这个计划实施以来,回天地区64个小区单位自备井置换、24个老旧小区内部供水管网改造任务也在最近几年完成,超过十万人因此受益;回天地区实现燃气基本全覆盖,不少多年未接燃气,仍在使用煤气罐的小区顺利接通了天然气。

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党委书记伊然,记得那些因基础设施落后,而令人感到窘迫的生活瞬间:老旧小区水压不稳定,5层以上住户的燃气热水器从来打不着火;罐里的煤气说没就没,一顿饭刚点着火就断了气,等新的煤气罐送来,“黄花菜都凉了”。

“即便是小项目,也改善了太多人的生活环境,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社区街道的工作人员,是许多“回天行动计划”的终端执行者,负责计划落地的“最后一百米”、甚至是“最后一米”。这让伊然清楚地知晓,在宏观的大项目里,细微的小环节也能照拂到每一位居民。

伊然提到,2019年,社区外同成街上修建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时,曾拆掉了一座连接马路南北的过街天桥,导致社区居民每日到地铁站的步行距离,多出了约一千米,“早上的黄金时间,这得多耽误事儿?百姓的诉求多了,回天专班立即‘吹哨’,计划在同成街增设红绿灯、斑马线,方便通行。”

挪动一盏路灯,得路灯管理处出面。移一棵行道树,需要园林部门帮忙,道路两旁还涉及公交站、地下排水等问题。伊然记得,那天,相关部门30多名工作人员到达现场,“这是一件需要各个部门统一协调的事儿,到了次日凌晨4点,马路开了‘口子’,工程迅速完工,居民也恢复了通行的便利。”

大项目在关注民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更让伊然觉得可贵的是,在这个过程里,个体的诉求不会被虚化,也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解决和回应。

八年“回天”蝶变 改变过去贯穿未来

从2018年8月首轮“回天行动计划”发布,到2021年7月新一轮计划启动,回天地区的改变已经从过去贯穿至未来。

在看得见的成效背后,是大数据的应用,在超大型社区的治理工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昌平区回天地区专项治理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大数据统筹下,缓解道路拥堵,高效办理“接诉即办”,都离不开“城市大脑”的支撑。将平台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成果、整合跨部门的政务数据和民意诉求,都让治理变得更加精细、具体。

与此同时,帮助政府构建地区的精准认知、总结优势和短板、优化政府惠民项目执行路径,通过多渠道收集民意形成“共治”,也将问题和民意诉求转化为落地项目,协助政府形成了民呼我应的动态治理机制。

当下,回天地区“城市大脑”正在开发建设。大数据将为“回天行动计划”在基层治理、社区管理、交通出行、疫情防控、产业活力、综合检查执法等方面继续赋能,提升基层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系统和数据安全措施。

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显示,到2025年,回天地区将初步建成与首都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届时,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将不断增强,小区环境焕然一新;产业发展活力提升,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公共服务补齐缺口,社区治理水平也会持续提升。

对于如迟伟琛一样的居民来说,这么多年来,他们为这里的诸多“城市病”苦恼过,也一度让他们感到无望,是“回天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理出的头绪和眉目,让那些烦恼和苦闷都得到疏解,日子一天天有了盼头。迟伟琛说,她最初选择的小区,终于变成了理想中的家园。

好消息在这几年里纷至沓来,未来的美好生活似乎也并不遥远了。(新京报)https://t.cn/A6otfsiL

【我家门前|“睡城”醒了 超大型社区治理抵达最细微民生诉求】迟伟琛清晰地记得“回天行动计划”的每一个时间节点,这些节点都曾出现在她与家庭成长轨迹的节骨眼儿上。

2018年,回天(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第一批普惠性幼儿园,落地在她家门口,也就是昌平区龙泽苑社区,解决了孩子入园的燃眉之急;2019年,随着北郊农场桥扩建、自行车专用路等交通网络的畅通,每周末,一家人终于不再为出行而犯愁;2021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正式接诊,为全家看病就医提供了更多保障和选择。

在这座城市的许多人看来,2018年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至今已进行到第二轮的“回天行动计划”很庞大,它涉及63平方公里、85万人口,几年间投入了数以百亿计的资金。

而对回天地区的居民来说,该计划真正触及的环节都很细微,它关注社区外的交通、教育、医疗,也改变了社区内包括用水、绿化、健身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真实的“回天行动计划”连接着这个超大型社区中,太多的微小单元。计划中,85万人口并不是一个被虚化的庞大数字,政策和项目真正关乎到了每一个真切的个体。

9月23日,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党委副书记迟伟琛举着老照片,展示该社区2018年以前破损的水泥路面。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普惠园建到门前 我家是第一批受益者

在高楼层居民的视角下,繁密成片的植被像是挤进龙泽苑社区的一块切角蛋糕,成荫的杨树覆盖着东西向的中心路。这里有时很热闹,那是老人们在锻炼,孩子们在嬉戏。有时也很静谧,任凭百米外的地铁站,轨道列车呼啸而过,社区里,只听得到鸟叫,以及微风吹动时树叶的沙沙作响。

2011年,迟伟琛刚搬到这里时,居住环境与体验,与当下有着太多不同。那时,五环外的龙泽苑,曾一度让她感到偏远、荒凉。当时的回天地区,还被称为“睡城”—— 交通拥堵和不完善的基础设施,让这个超大型社区仅能负担起人们夜晚的睡眠,而真正的生活从不属于这里。

出行的不便,尚能忍受,等孩子到了要上幼儿园的年龄,来自教育的痛点,终于刺痛了她。“2018年,小区里私立幼儿园一个月的费用是2600多元,当时这个园区唯一的优势,就是离家近,除此以外,都是不能与其他幼儿园相比的。”

所幸的是,对回天地区来说,所有改变,也都在这一年开始。

当年8月,北京市政府对外发布了《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用三年时间,缓解交通拥堵、增强市政基础保障能力,有效满足地区新增入园入学需求,基本补齐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首批普惠性幼儿园的设立不用等三年时光。事实是,首轮“回天行动计划”发布后百日内,回天地区10所私立幼儿园回收移交后,幼儿园已实现普惠性收费,共提供了2990个学位,收费也从每月2200元到6000元降至600元到750元。龙泽苑社区里的幼儿园,正是第一批移交的10所幼儿园之一,迟伟琛的小家庭,也是第一批受益者。

移交不只是形式上的。成为普惠园之后,幼儿园的管理更加规范,教师拥有了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发展空间,硬件设施也得到全面提升。尽管事情发生在五年前,孩子也已经步入小学,但迟伟琛每回提起这些,打心眼儿里觉得高兴、知足,“非常感谢”这句话,她说了很多遍,认真又郑重。

梦想照进现实 民生项目一个都不能少

普惠性幼儿园的设立只是首轮“回天行动计划”的开始。实际上,这一轮计划包括117个项目,涉及教育、医疗、文体、养老、交通等民生领域。

在迟伟琛的印象里,2018年以前,通往城区的道路好像永远都在堵车,车里的孩子与大人都承受着煎熬。“经常是一个小时过去了,连回龙观都没出去,所以我们当时非常不愿意开车出门。”

2019年,曾经的“堵点”北郊农场桥机动车道拓宽改造工程完工,全长6.5公里的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正式开通;2020年,“断头”十余年的昌平区林萃路实现全线贯通。回天地区“一纵一横、五通五畅”主干路网架构和多层次交通体系基本形成。

在孩子的童年时光里,迟伟琛曾无数次希冀,趁着空闲时间,带着孩子走进城区,走到郊外,看一看名胜古迹,寻一寻露水昆虫。过往的热情,总被拥堵的交通和一路哭闹所消磨,路通了之后,这些盼望也终于有了可以实现的路径,“幸福感一下子就提升了。”迟伟琛说,至此之后的每个周末,她的小家都有了新的盼头。

梦想继续照进现实。医疗方面,2018年,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楼项目开始改造,医疗条件和住院环境持续改善;2021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正式接诊,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扩建工程和清华长庚医院二期妇儿中心项目也在持续推进。2018年以前,迟伟琛及家人一有头疼脑热,总爱往中心城区跑,2018年以后,就医需求基本都能在10分钟路程的三甲医院中得到满足。

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内,老人在锻炼身体。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回天行动计划”所带来的改变,不只发生在社区之外。2019年,北京市17个委办局对接回天地区,承诺为这里的社区办一件实事。龙泽苑社区在北京市体育局的帮助下,重新翻新道路,“解锁”了社区中的650米塑胶健身步道,在社区南侧建起北京当时独一份儿的智能健身器材,绿植也在“回天行动计划”中被拨款补种。

“教育、医疗、交通、生活环境、基础设施,都得到了提升和改变。”迟伟琛细数着这些年来,曾目睹、亲历的种种变化,“这下齐活了。”她说不只是自己,所有在回天地区生活过的人,都看得到,亦能受益。

项目照拂个体需求 大中有小粗中有细

今年,“回天行动计划”进入第二轮。几年中,除了上述变化,公园化城市街区也初见雏形,公园绿地面积增加到629公顷,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远超全市平均水平。居民们的文化生活随着城市更新、规划建设、资源复合利用,进一步得到满足。

大项目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回天行动计划”并非仅存在于大项目中。回天地区以外的居民不会知道的是,这个计划实施以来,回天地区64个小区单位自备井置换、24个老旧小区内部供水管网改造任务也在最近几年完成,超过十万人因此受益;回天地区实现燃气基本全覆盖,不少多年未接燃气,仍在使用煤气罐的小区顺利接通了天然气。

昌平区龙泽苑社区党委书记伊然,记得那些因基础设施落后,而令人感到窘迫的生活瞬间:老旧小区水压不稳定,5层以上住户的燃气热水器从来打不着火;罐里的煤气说没就没,一顿饭刚点着火就断了气,等新的煤气罐送来,“黄花菜都凉了”。

“即便是小项目,也改善了太多人的生活环境,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社区街道的工作人员,是许多“回天行动计划”的终端执行者,负责计划落地的“最后一百米”、甚至是“最后一米”。这让伊然清楚地知晓,在宏观的大项目里,细微的小环节也能照拂到每一位居民。

伊然提到,2019年,社区外同成街上修建北京市首条自行车专用路时,曾拆掉了一座连接马路南北的过街天桥,导致社区居民每日到地铁站的步行距离,多出了约一千米,“早上的黄金时间,这得多耽误事儿?百姓的诉求多了,回天专班立即‘吹哨’,计划在同成街增设红绿灯、斑马线,方便通行。”

挪动一盏路灯,得路灯管理处出面。移一棵行道树,需要园林部门帮忙,道路两旁还涉及公交站、地下排水等问题。伊然记得,那天,相关部门30多名工作人员到达现场,“这是一件需要各个部门统一协调的事儿,到了次日凌晨4点,马路开了‘口子’,工程迅速完工,居民也恢复了通行的便利。”

大项目在关注民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更让伊然觉得可贵的是,在这个过程里,个体的诉求不会被虚化,也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解决和回应。

八年“回天”蝶变 改变过去贯穿未来

从2018年8月首轮“回天行动计划”发布,到2021年7月新一轮计划启动,回天地区的改变已经从过去贯穿至未来。

在看得见的成效背后,是大数据的应用,在超大型社区的治理工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昌平区回天地区专项治理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大数据统筹下,缓解道路拥堵,高效办理“接诉即办”,都离不开“城市大脑”的支撑。将平台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成果、整合跨部门的政务数据和民意诉求,都让治理变得更加精细、具体。

与此同时,帮助政府构建地区的精准认知、总结优势和短板、优化政府惠民项目执行路径,通过多渠道收集民意形成“共治”,也将问题和民意诉求转化为落地项目,协助政府形成了民呼我应的动态治理机制。

当下,回天地区“城市大脑”正在开发建设。大数据将为“回天行动计划”在基层治理、社区管理、交通出行、疫情防控、产业活力、综合检查执法等方面继续赋能,提升基层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系统和数据安全措施。

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显示,到2025年,回天地区将初步建成与首都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届时,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将不断增强,小区环境焕然一新;产业发展活力提升,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公共服务补齐缺口,社区治理水平也会持续提升。

对于如迟伟琛一样的居民来说,这么多年来,他们为这里的诸多“城市病”苦恼过,也一度让他们感到无望,是“回天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理出的头绪和眉目,让那些烦恼和苦闷都得到疏解,日子一天天有了盼头。迟伟琛说,她最初选择的小区,终于变成了理想中的家园。

好消息在这几年里纷至沓来,未来的美好生活似乎也并不遥远了。(新京报)https://t.cn/A6otfsiL

《冷庐医话》——黄芪妙治水肿

水湿之为病,或为遍身水肿,或为大腹肿胀,当于水肿、肿胀、臌胀诸门中考之。古书所载治法甚多,验之临床,有效有不效。其不效者,非古之法有误,乃吾辈之运用有误也。细检诸家水肿、肿胀治验案,得补气行水一法,虽历代医家论之者甚少,然其间必有至理存焉,且与今所论元气学说甚合。今略举一二,不当以寻常医案视之而走马观花,宜乎深究其理,以求触类旁通,则验之临床,必有效验。


清代医家陆以湉所著《冷庐医话》记载了清代名医许珊林的几则肿胀治验:


“海宁许珊林观察琏,精医理,官平度州时,募友杜某之妻王某,山阴人,夏秋间忽患肿胀,自顶至踵,大倍常时,气喘声嘶,大小便不通,危在旦夕。因求观察诊之。令用生黄芪4两,糯米1酒盅,煎一大碗,用小匙逐渐呷服。服至盏许,气喘稍平。即于一时间服尽。移时小便大通,溺器更易三次,肿亦随消。惟脚面消不及半。自后仍服此方,黄芪自4两至1两,随服随减,佐以祛湿平胃之品,两月复元。独脚面有钱大一截不消。恐次年复发,力劝其归。届期果患前证,延绍城医士诊治,痛诋前方,以为不死乃是大幸。遂用除湿猛剂,10余服而气绝。次日将及盖棺,其妻见死者两目微动,呼集众人环视,连动数次,遂试用芪米汤灌救,灌至满口不能下。少倾,眼忽一睁,汤俱下咽,从此便出声矣。后服黄芪至数斤,脚面之肿全消而愈。


观察之弟辛木部曹楣谓,此方治愈多人。先是嫂吴氏,患子死腹中,浑身肿胀,气喘身直,危在顷刻。余兄遍检名人医案,得此方,遵服,便通肿消,旋即生产。因系夏日,孩尸已烊成十数节,逐渐而下,一无苦楚。后在平度有姬顾性,患肿胀脱胎,此方数服而愈。既又治愈数人。王某更在后矣。盖黄芪实表,表虚则水聚皮里膜外而成肿胀,得黄芪以开通隧道,水被去除,胀自消矣。”


许珊林,道光13年进士,官至江苏粮贮道,精医理。为官一任,为医一方,所治多效。其医案见收于《清代名医医话精华》。以上《冷庐医话》所载三例水肿重证,皆用黄芪糯米汤治愈。其重用黄芪至4两,约合今125克,是取效之关键。首例王姓妇,全身高度浮肿,二便不通,以至气喘声嘶。类似肾病综合征,并可能有腹水及胸水。按照一般的辨治理念,当水邪壅盛,并见二便不通,根据《内经》“大小不利治其标”的原则,应当先通利其大小便。然而,许先生不但没有依照常规应用通利大小便的方法以泻水消肿,却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大补元气的方法,重用黄芪4两,浓煎顿服。结果,不利水而水自利,患者在服药后的1时许小便大利,水肿随消。取效之快捷,令人惊异。


根据以药效测病机的原理,王氏妇水肿证的病机应该是元气亏虚,故得补气而效。那么,如果我们换一个思路,给予除湿利水的方法治疗,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其实,案中已经给出了答案。次年,患者水肿证复发,绍城某医极力诋毁前方,改用除湿猛剂,结果,10余剂后,病人已濒于危殆。当置之棺木中,行将盖棺之时,又灌以芪米汤,竟得回生。此时之重用黄芪,救元气于欲脱之即,竟起到了力挽狂澜的急救作用。


至于另两例治验,其病情相类似,皆为妊娠中发病,一为胎死腹中,一为脱胎。二者皆并发肿胀,而情急势危。究其缘故,胎损故元气亦伤,故投以大补元气之芪米汤而皆效。可见,黄芪用于气虚水肿,其效如神。


虽然许珊林之弟许辛木声称,其兄是通过“遍检名人医案得此方”。但直至现在,在清代以前的诸家医案中,我尚未找到此方的原始出处。遍检诸家医论,也未见有何补气行水之论。翻阅诸家方书,也找不到重用黄芪为主的治疗肿胀之方。再查诸家本草药论,从《神农本草经》到《本草纲目》,其于黄芪条下,亦罕有详及黄芪的利水之功者。可见,许先生重用黄芪补气利水治疗重证水肿是一个创见,是新思路、新方法。


方至简而效至宏。所谓独用则力专而效宏是也。芪米汤是一首治疗气虚水肿疗效极好的验方。

提示: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星座[超话]# 今天看了一个合盘,这个合盘不是看感情,而是看双方适不适合一起共事,双方的吉星都引动了财宫和合作宫位,从合盘的角度来看还是不错的,非常利财、利合
  • 数据宝统计显示,截至11月19日,19只概念股滚动市盈率不到20倍,华发股份、凤凰传媒、柳工、时代出版等4股市盈率均在个位数水平。4只概念股市盈率不到10倍数据
  • 关于夏天的文案❶柠檬水打翻的瞬间 看到了夏天❷有星星和蝉鸣的夜晚适合整理心事哦❸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❹不是夏日限定 是来日方长❺女孩的裙摆撑得起所有温柔和盛夏
  • #任嘉伦[超话]#rjl#任嘉伦陆炎# rjl#任嘉伦请君# rjl#任嘉伦嗨放派# 请你一定要对号入座 我说的所有星光月亮 清泉小溪 蘸着糖的奶油和蜂蜜 这世
  • 对我的好同事敬意达到最高峰的时候大概是她刚刚用我的电脑做流程的时候明明有看到本人wps上方缩略栏有两条打开了的一看名字就很不对的文件(指上班摸鱼进行一些补寒假作
  • 她老是把我当小孩子干嘛都是用哄的昨天明明累得要死还给我讲故事然后超级超级温柔的给我讲故事虽然不是甜甜的故事但是她真的太甜甜辣我有想过自己在感情里成为一个温柔的人
  • 是谁的青春又回来了[泪],坐等新剧开播~黄仁宇:纽约赫德逊河,因17世纪探险家亨利·赫德逊(Henry Hudson)而得名,赫德逊受荷兰东印度公司之聘,到纽约
  • 记得刚来杭州找工作的时候,爬的第一座山就是宝石山,后来渐渐爱上了爬山,之后一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就喜欢一个人来爬宝石山⛰️看看风景心情就会好很多,来过那么多次都没
  • ”但在今年8月的一次演讲中,卢拉也曾谈到中国大量出口制成品将使巴西面临“去工业化”的风险。前巴西外交部长塞尔索·阿莫里姆今年1月接受英国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卢拉倾
  • 三角梅,我前年亲手种的,开得这么美,真的好有幸福感。如果你喜欢干净、喜欢纯静、喜欢释放放松,想要找回真正的自我,可以到梦里找有故事的小马哥喝杯沉年普洱,晚上吃着
  • 开始能理解,为什么有的姑娘不好好工作,而想着要傍大款、做二奶。大城市的生活压力确实会让人变得现实,连自己都不顾上要怎样去顾他人#茶香心语#         如果
  • 雨夜太喜欢这样的雨夜啦,所以忍不住约了朋友一起去吃蟹肉煲,原本打算吃猪杂粥,但是看样子不是很好吃改道回恢复堂食的西乡[哆啦A梦花心]堵车堵车是很烦躁的,但约的时
  • 从田间地头郁郁葱葱的水稻,到消费者碗里香糯的米饭,作为“东北上游,净产好米”的典型代表和内蒙古味“稻”的中流砥柱,几年来,“兴安盟大米”品牌愈发闪亮。   “这
  •   文化下乡送岗下乡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21年2月24日,沐川县开往浙江省江山市的“就业大巴”不仅包车费,还为车上出门就业的沐川县劳动者提供了众多江山市优
  • “无数次消极失望的瞬间 都被朋友的爱打捞”耶 姐妹给的暖手宝 开心心[抱一抱]因为我爱吃泡芙所以每次好朋友见面都会给我带个泡芙 被爱的幸福小孩是我没错噜 yep
  • #王俊凯[超话]##宝宝的少女心# 生活有点苦,但你要一直甜 一一王俊凯“不要暴躁 要温柔”—— 王俊凯“放弃不难,但坚强一定很酷。” 一一王俊凯 除了下雨能
  • 10月2日10:00 与同事3人乘坐出租车(蒙BT8123)前往土右旗中蒙医院采集核酸;10:40 与同事3人乘坐出租车(蒙BT8253)前往萨拉齐镇德胜苑宏伟
  • (举例:召唤清扫——OK YIKO,来我这里扫一下;精准控制——OK YIKO,去打扫一下客厅)因为操作非常简单,不擅长使用电子设备的老人小孩都能很快上手,所以
  • 相比于传统临时制作的纸质或铜质桌签,电子桌牌便捷升级与维护,节省成本,提高效率,节能环保、可重复利用,使用寿命长,是未来无纸化办公的趋势所向。 去年的难度,是
  • (见公安卷宗第24页)③证人柏志林反映:“我93年到这里来开饭店时,就看到他(孙海亚)戴眼镜,他是遗传近视,他儿子还有两个双子也一个个戴眼镜,他眼睛近视还不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