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心法》:修心炼性的好教材
《龙门心法》,这本书名有点像武侠小说中的武功密笈的书,其实是王常月祖师于清康熙二年十月在金陵碧苑传戒时给戒子讲经说法的开示,由其弟子邵守善、詹守椿记录下来,共有二十一个专题,又名《碧苑坛经》。常月祖师悯念世人愚迷,爰开戒律,让大众能够“弃暗投明,直入清虚之路,改邪皈正,径登中正之门”,又恐劣根浅智,不能解悟妙典真经,于是“常言直说”,也就是用很直白的话把修真的奥妙很浅显地说出来,“拨转迷心,挑开慧性”。这本书历来受到老修行的重视,后人评价其“精粗毕具,内外交修,诚求道之阶梯,修真之捷路,果能身体力行,自可直窥奥妙”。
全真北宗传统上主张“先修性,后修命”,常月祖师继承了重阳、七真以来的家风,把心性的修炼列为头等之事,他说:“我请大众密密行功,不要去着意修色身,且去那正经生死上修法身,若能密行降心耐性之功,早早见了性,你愁这命不立?”他把色身比作房屋,把法身比作房子的主人,认为“主人有宝,何愁房子不齐整,主人若有病要死,或是惹了祸,招了灾,套去了,你那齐整房屋,却与谁住?”再者,“色身有租的房子,不是买的,主人去后,还归泥土,分还地水火风四大也,若能密密修成个不着相的真法身,岂愁这色身不会安顿一个好去处么?”因此,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我们修道的基础在于修心性,而着相地修其他外在的并不是修行的正路。

修心性的第一步要“皈依三宝”,大家都知道,道教徒入门就是先皈依“道、经、师”三宝,而且每天早晚还要向圣像前口诵礼拜,常月祖师正是看到大众将之视为泛常,并不曾嚼破皈依端的,所以毕竟沉迷邪法,不免轮回,于是又开示了皈依“真三宝”。他说:“所说真三宝者,皈依意,使念无生灭,则道宝可得而明;皈依心,使机无障碍,则经宝可得而悟;皈依身,使眼无见、耳无闻、鼻无嗅、舌无尝、手无妄动、足无妄行、不染邪淫秽污、躬行苦行、劳其筋骨、饿其饥肤、隳其肢体、舍其形骸,则师宝可得而感矣。有能感动师慈,传经授道者,必自己皈依自己之身、心、意,为真三宝也。”为什么这么重视“身、心、意”呢?如果我们身上的耳目,不能够忘记曾经的见闻,这样不是沉迷于色,就是著意于声,声色尚存,则身不真,身不真如何能够感动明师呢?如能身持端正,心养灵根,意合真常,则念念虚空,湛然泰定,名为皈依三宝了。皈依三宝以后,身固则精全而体健,心灵则气清而慧通,意诚则神凝而性现,精气既定,神智变化,玄妙不测。那么如何皈依身、心、意呢?常月祖师又分别作了开示:
第一、关于身,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这个身虽然是父精母血交姤成形,具有各种功能,但却不是常久良善之物。如果善用它,就成仙成佛,成圣成贤;不善用它,就会成魔成怪,成鬼成畜生。我们“既已出家,欲超生死,必须发心,皈依此身,方为妥当。不然,则六根外用,三毒内生,万祸千灾,九魔十难,皆由身起,如何能够修行入道?”皈依身,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行持戒律”,只有自觉地通过戒律和行住坐卧四大威仪的约束,收服狂骸,使耳不听声,目不视色,庄严妙相,端正慈悲,将我们的狂身变为法躯,这样师宝就可以皈依了。

第二、关于心,人的这个心又比这个身更加险恶异变,不可测度,要皈依此心,须明白此心,亦非良善之物,贪声好色,犯法遭殃,一切不好的果报都是由这个心招来的,“若欲修行,不自皈依此心者,岂能悟透玄机,得明正法?”皈依心的方法,就是“持戒入定”,好比烈焰薰烧,非水不能灭火,这个定就是水,专制狂炎,当心中无明火发之时,就需要定来灭这火了。“心火正炽,定水潜降,化烈焰为慧风,变无明为良知,转色声为空虚,改灾难为吉祥,移祸因为福果,解冤孽为眷属,消劫运为玄风,俾凶恶为贤良,使淫奢为诚朴,去愁苦为欢喜,疾病瘥痊,饥荒丰稔,鬼魔消灭,仙佛现前,迷而复悟,枯而更荣者,皆是定力也。”当我们做到心平气定,气定心明时,这样经宝就可以皈依了。

第三、关于意,人的意念可谓“神通不测,或往或来,变化多端,倏生倏灭,如龙如虎,不可擒拿,如影如风,不可把捉,无形可见,无声可闻,耳不能听,目不能视,口不能说,鼻不可嗅,舌不能尝,心不能知,奇幻诈伪,千谋万虑”,善用它,可以成真入圣,不善用它,就会流浪欲河,沉沦苦海,永无出期。“欲修大道,若不皈依此意,必难安定。”皈依意,必须“慧光明照”,就是以我们的智慧明了觉悟,“一念未动之前,定水澄清,一念已萌之际,灵光不昧。”只要我们做到一念纯真,就“上可通天,下能格幽,鬼神失色,日月失明,造化失权,阴阳失机,妖魔遁迹,世界真空”,这样道宝就可以皈依了。

总而言之,“身不皈依师宝,则放纵凶强,心不皈依经宝,则昏迷暗昧,意不皈依道宝,则偏邪不正。不正则失中,失中则慧光不生,定力不固,戒行不严,神不能凝,气不能聚,精不能动,意不能诚,心不能明,身不能修矣。”常月祖师将“身心意”与“道经师”、“精气神”、“戒定慧”等三宝概念融合起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修性证道之理论,指导着道门弟子的心性修炼。
皈依三宝,只是修性工夫的入门,接下来还有许多工夫要做,如需忏悔以往所犯的种种罪业,断除认识上的障碍,舍绝一切爱缘牵缠,严格地持守戒律,清静自己的身心,求师问道,参悟玄微,报答所承受过的恩德,要立大志,发大愿,阐教弘道,济度众生,最后达到智慧光明,神通妙用,了悟生死,功德圆满。
摘自《中国道教》2006年第6期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道教知识#

水火不相容,怎么可能圆融周遍法界呢?

富楼那!又汝问言: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灭。又征虚空及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

藏性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富楼那对佛所讲的七大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怀疑。最典型的就是,他认为水火不相容,怎么可能圆融?他不懂得水本身就是火,火本身就是水;不懂得这个茶杯当下就是水和火,他用凡夫的那种粗浊的心态在执相。比如虚空和大地,一个是空,一个是碍,互相对立。

富楼那!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

这个法司空见惯。虚空那么大,它有没有讲鲜花可以来,牛屎靠边?它不拒绝任何万法万相的自在发挥。在这里,以虚空比喻我们的真空。虚空是不是随缘变现的?前面讲的,从这个墙上挖一块土出来看到洞了,没挖之前那个洞在不在啊?(在)。所以佛常常以虚空来比喻真空,就叫我们悟。

我们真心就是一个念,可以现虚空,可以现高山大海,可以现天、现人、现鬼。那我现在坐在这里这么大的体积,当下是不是虚空?(是)。百年以后,这个身体化掉了,虚空有没有因此增加一个立方米?没有。虚空之相当下就是真空之性,性相不二。由于佛前面已经讲了,「性空真觉,性觉真空」,虚空之性就是真空,真空之相就是虚空,当下是一个东西。

有人讲《楞严经》是天书,我们不要被吓住了。你讲它是天,我当下就是天;你要讲我是人的话,那好,《楞严经》当下就是人。这就是迷与悟的问题。我遇到什么就是什么。为什么?《楞严经》是佛,我就是佛。因为我原来本来就是佛啊。以原来的佛来读现在的佛,能不能读懂啊?一读就懂。迷人遇悟人当下就是悟人,凡夫遇佛法当下就是佛法,是不是这个道理?太亲切了。

所以者何?富楼那!彼太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风摇则动,霁澄则清,气凝则浊,土积成霾,水澄成映。

彼太虚空:这是举例说明虚空不拒群相发挥,以此来比喻真心本来面目随缘变现。

日照则明:注意,光明并不是太阳生出来的,是随着日出而显现光明。鬼的同分妄见就是随着太阳出来显现出黑暗。云屯则暗:虽然是在白天,如果浓云浓雾能不能看到太阳?

风摇则动:起风了,树木花草就在动。六祖慧能怎么讲的?仁者心动。霁澄则清:「霁澄」,是雨过天晴那一刹那,一切都很清新。气凝则浊:「气凝」,是指大雾,天地浑浊。土积成霾:尘土飞扬,形成暂时的空气混浊。水澄成映:清水能把河岸上的树木花草倒映出来。

以上的明相、暗相、动相、清相、浊相、霾相、映相,都是随着种种因缘而显现。那种种因缘是不是也是我们的心显现的?而随缘变现无非是由同分妄见与别业妄见所决定。

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

对于眼前的境界佛又提出发问。

如是殊方:如是有差别的方方面面。十法界是不是千差万别呢?「殊」,就是差殊、分别对待这种现相。「方」,是方方面面。诸有为相:是一切生住异灭之相。

为因彼生:这些现象是不是由他生的?他生包括个别生及因缘和合生。为复空有:还是由虚空而生?

若彼所生,富楼那!且日照时,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为日色,云何空中更见圆日?

若彼所生:这个「彼生」,举阳光为例。实际上太阳在这里呢,已经代表了风动、云暗、空澄、气凝、土积、水映。把这个问题搞明白了,其它「亦复如是」。

且日照时,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为日色,云何空中更见圆日:如果是太阳生明的话,那么整个十方世界就是一个明亮,其它什么都没有。既然就是个明亮,为何「空中更见圆日」?应该看不到太阳啊。又如妈妈生儿子,怎么可能母子永远同在啊?

若是空明,空应自照,云何中宵云雾之时不生光耀?当知是明,非日非空,不异空日。观相元妄,无可指陈,犹邀空华,结为空果,云何诘其相陵灭义?观性元真,唯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复问不相容者?真妙觉明,亦复如是!

若是空明,空应自照:如果这个光明是虚空生出来的,那与太阳就没有关系了。云何中宵云雾之时不生光耀:同时既然是空生的话,空性是永恒的,它应该始终是亮的,它怎么到了晚上又变暗了呢?

当知是明,非日非空,不异空日:这个光明既不是太阳生的,也不是虚空生的。但是离开了太阳,离开了虚空,有没有光明啊?没有。所以光明在太阳或虚空找不到它的根源,但是离开了太阳和虚空又无从谈起,这自然而然归结到——这个光明是我们的自心本性。它随着因缘和合而显现出来,这就解除了自然外道论。

光明也好,太阳也好,光明就是太阳,太阳就是黑暗,黑暗就是泥巴,泥巴就是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就是我,我就是这个茶杯,有没有哪一样不是哪一样?都是我们一个念在变现。《楞严经》从头到尾就是在讲这个法,我们要好好用功。

观相元妄,无可指陈:从这个相上来看,怎么妄呢?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它明明现出来了。「无可指陈」,在世间法里,我们真心本来面目能不能拿出来给人家看呐?

犹邀空华结为空果,云何诘其相陵灭义:这是一举三破,破三个妄,指空华为真就已经是妄。「空华」是我们的心显现出来的,空华是无生而现。「结为空果」,空华能不能再结空果啊?华已是妄,果何能真啊?空华空果,已经是二妄,还在问「其相陵灭义」?空华已是妄,空果更是妄,还看华是怎么灭法啊?本来就是妄,还要灭吗?你也没有办法灭。

观性元真,唯妙觉明,妙觉明心:这是在相观性。明啊、暗啊、浊啊……从相上讲是虚妄,从性上讲「元真」,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无情是这样,何况是有情啊?无情和有情都是一个东西。

先非水火:「先非」,这是方便说,是假设一个当初,它并没有水火之相。水火之相仅仅是一种性具功德,本来存在,也就是没有水火这种相互对立、水火不相容之相,它本来就是一个东西。这一个东西包含着水火是一,包含着水火可以现二,包含着水火相容,包含着水火对立,它会现种种相,那是它在表演呐,你不要当真。

云何复问不相容者:它的本性是一个东西,它是随缘变现在演戏,你怎么问它相容不相容?这是不是节外生枝啊?妄上加妄。

真妙觉明,亦复如是:注意,「真」和「妙」就是真妙觉、真妙明、真觉、真明、妙觉、妙明。明白了这个道理,万法无非我一念。「觉」,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明」,是表随缘显现的十法界一切万法都是真的。既然是真的,是不是很妙啊?就是「真妙觉明」。「觉」就是「明」,「明」就是「觉」。十法界大小多少、是非好坏长短、圣人凡人、牛马猪羊、黄金白银、垃圾堆、臭狗屎,都是明明白白的,当下都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

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若俱发明,则有俱现。云何俱现?

这段经文就是解释真心本来面目随心应量,循业发现。

汝以空明,则有空现:由我们的地球人的同分妄见显现出这个虚空,那四空天、无色界是不是也由他们的同分妄见现出无所有处、空无边处、非想非非想处天呐?那么虚空藏菩萨现的天、阿罗汉的天一样不一样啊?都不一样。

这个道理我们要好好考虑,命自我立啊!同样是地球人,他显现的虚空大小一样不一样啊?可不一样。心量越大的人,定力越深,气质也越好,你不用跟他交谈,就看得出这个人心量如海。有些人你就一句话不注意刺伤了他,马上那个脸阴沉下来。所以这种情况来世的果报一样不一样啊?他今世的果报就不一样。前者大胸大量,他健康长寿。特别是修行人,有些人修得神经兮兮的,时时刻刻严阵以待,稍微有一点点刺着他的自尊心,马上就以十倍的力量来还击。这种人不能入道。即使与你没有关系,作为一个真修行人还要往自己身上拉,你应该感恩才对。你非要来解释我不是怎么样,作为老师一听,这样的人没有出息。真的假的并不重要,有时候就故意搞假的来试探试探你。在师父眼里,好人坏人并不重要,只看你能不能抓住当下。就是这个道理。

谁没有毛病?谁没有缺点?哪个心里没有一点阴暗的角落呢?有问题不怕,只看你能不能抓住当下。哪有我?哪有你?哪有是非好坏?有时候看上去是错误的,不一定是错误的,是有三世因果的。你在我面前显个英雄好汉有什么用啊?你要自己能够了生脱死才有用。

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我们也从同分妄见和别业妄见来看。地球人的同分妄见现出山河大地、风云雨雾,冬寒夏炎;别业妄见呢,胆结石、肝结石……月光童子是不是修水观可以把自己变成水呐?所以十法界万法无非是同分妄见和别业妄见。这都是讲具体的个别性的,下面还有好玩的。

若俱发明,则有俱现:「俱发明」的时候,狂风暴雨,雷电交加,这是不是同分妄见啊?

富楼那!如一水中,现于日影,两人同观水中之日,东西各行,则各有日随二人去,一东一西,先无准的。

这个例子是不是很有意思啊?我们两个人随便分手的时候,这也涉及到两种妄见。首先同分妄见来讲,大家都认为太阳在水里的影子跟人方向保持一致;别业妄见,一个人往东就感觉影子跟着往东,一个人往西就感觉影子跟着往西。这是不是讲我们的真心随缘显现呐?

先无准的:这是由于各人所造的业不同。太阳并没有说一定要在水里向东或者向西分开,没有这个规定。「先无准的」,而是随各人所造之业而定。

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双,云何现一?宛转虚妄,无可凭据。

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对于这个情况,大家都不会有疑问,都知道这是影子,这是我们的同分妄见,你这样问的话——怎么一个太阳能同时跟着两个人走呢——真是节外生枝。

各日既双,云何现一:这是昧于同分妄见和别业妄见。否则他就不会问出这种可笑的话来。

宛转虚妄,无可凭据:离开对一心三藏的观照,我们对世间一切的万法都是颠倒妄想,除了颠倒就是妄想,除了妄想就是颠倒。「无可凭据」,是指没有办法用第二义谛这种逻辑推理来搞清楚事情的本来面目。唯一可以凭据的就是一心三藏,万法都是由我们一个念之所变现,万法就是一个自己,这个凭据在大乘法叫一实相印。

|《龙门心法》:修心炼性的好教材
《龙门心法》,这本书名有点像武侠小说中的武功密笈的书,其实是王常月祖师于清康熙二年十月在金陵碧苑传戒时给戒子讲经说法的开示,由其弟子邵守善、詹守椿记录下来,共有二十一个专题,又名《碧苑坛经》。常月祖师悯念世人愚迷,爰开戒律,让大众能够“弃暗投明,直入清虚之路,改邪皈正,径登中正之门”,又恐劣根浅智,不能解悟妙典真经,于是“常言直说”,也就是用很直白的话把修真的奥妙很浅显地说出来,“拨转迷心,挑开慧性”。这本书历来受到老修行的重视,后人评价其“精粗毕具,内外交修,诚求道之阶梯,修真之捷路,果能身体力行,自可直窥奥妙”。
全真北宗传统上主张“先修性,后修命”,常月祖师继承了重阳、七真以来的家风,把心性的修炼列为头等之事,他说:“我请大众密密行功,不要去着意修色身,且去那正经生死上修法身,若能密行降心耐性之功,早早见了性,你愁这命不立?”他把色身比作房屋,把法身比作房子的主人,认为“主人有宝,何愁房子不齐整,主人若有病要死,或是惹了祸,招了灾,套去了,你那齐整房屋,却与谁住?”再者,“色身有租的房子,不是买的,主人去后,还归泥土,分还地水火风四大也,若能密密修成个不着相的真法身,岂愁这色身不会安顿一个好去处么?”因此,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我们修道的基础在于修心性,而着相地修其他外在的并不是修行的正路。

修心性的第一步要“皈依三宝”,大家都知道,道教徒入门就是先皈依“道、经、师”三宝,而且每天早晚还要向圣像前口诵礼拜,常月祖师正是看到大众将之视为泛常,并不曾嚼破皈依端的,所以毕竟沉迷邪法,不免轮回,于是又开示了皈依“真三宝”。他说:“所说真三宝者,皈依意,使念无生灭,则道宝可得而明;皈依心,使机无障碍,则经宝可得而悟;皈依身,使眼无见、耳无闻、鼻无嗅、舌无尝、手无妄动、足无妄行、不染邪淫秽污、躬行苦行、劳其筋骨、饿其饥肤、隳其肢体、舍其形骸,则师宝可得而感矣。有能感动师慈,传经授道者,必自己皈依自己之身、心、意,为真三宝也。”为什么这么重视“身、心、意”呢?如果我们身上的耳目,不能够忘记曾经的见闻,这样不是沉迷于色,就是著意于声,声色尚存,则身不真,身不真如何能够感动明师呢?如能身持端正,心养灵根,意合真常,则念念虚空,湛然泰定,名为皈依三宝了。皈依三宝以后,身固则精全而体健,心灵则气清而慧通,意诚则神凝而性现,精气既定,神智变化,玄妙不测。那么如何皈依身、心、意呢?常月祖师又分别作了开示:
第一、关于身,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这个身虽然是父精母血交姤成形,具有各种功能,但却不是常久良善之物。如果善用它,就成仙成佛,成圣成贤;不善用它,就会成魔成怪,成鬼成畜生。我们“既已出家,欲超生死,必须发心,皈依此身,方为妥当。不然,则六根外用,三毒内生,万祸千灾,九魔十难,皆由身起,如何能够修行入道?”皈依身,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行持戒律”,只有自觉地通过戒律和行住坐卧四大威仪的约束,收服狂骸,使耳不听声,目不视色,庄严妙相,端正慈悲,将我们的狂身变为法躯,这样师宝就可以皈依了。

第二、关于心,人的这个心又比这个身更加险恶异变,不可测度,要皈依此心,须明白此心,亦非良善之物,贪声好色,犯法遭殃,一切不好的果报都是由这个心招来的,“若欲修行,不自皈依此心者,岂能悟透玄机,得明正法?”皈依心的方法,就是“持戒入定”,好比烈焰薰烧,非水不能灭火,这个定就是水,专制狂炎,当心中无明火发之时,就需要定来灭这火了。“心火正炽,定水潜降,化烈焰为慧风,变无明为良知,转色声为空虚,改灾难为吉祥,移祸因为福果,解冤孽为眷属,消劫运为玄风,俾凶恶为贤良,使淫奢为诚朴,去愁苦为欢喜,疾病瘥痊,饥荒丰稔,鬼魔消灭,仙佛现前,迷而复悟,枯而更荣者,皆是定力也。”当我们做到心平气定,气定心明时,这样经宝就可以皈依了。

第三、关于意,人的意念可谓“神通不测,或往或来,变化多端,倏生倏灭,如龙如虎,不可擒拿,如影如风,不可把捉,无形可见,无声可闻,耳不能听,目不能视,口不能说,鼻不可嗅,舌不能尝,心不能知,奇幻诈伪,千谋万虑”,善用它,可以成真入圣,不善用它,就会流浪欲河,沉沦苦海,永无出期。“欲修大道,若不皈依此意,必难安定。”皈依意,必须“慧光明照”,就是以我们的智慧明了觉悟,“一念未动之前,定水澄清,一念已萌之际,灵光不昧。”只要我们做到一念纯真,就“上可通天,下能格幽,鬼神失色,日月失明,造化失权,阴阳失机,妖魔遁迹,世界真空”,这样道宝就可以皈依了。

总而言之,“身不皈依师宝,则放纵凶强,心不皈依经宝,则昏迷暗昧,意不皈依道宝,则偏邪不正。不正则失中,失中则慧光不生,定力不固,戒行不严,神不能凝,气不能聚,精不能动,意不能诚,心不能明,身不能修矣。”常月祖师将“身心意”与“道经师”、“精气神”、“戒定慧”等三宝概念融合起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修性证道之理论,指导着道门弟子的心性修炼。
皈依三宝,只是修性工夫的入门,接下来还有许多工夫要做,如需忏悔以往所犯的种种罪业,断除认识上的障碍,舍绝一切爱缘牵缠,严格地持守戒律,清静自己的身心,求师问道,参悟玄微,报答所承受过的恩德,要立大志,发大愿,阐教弘道,济度众生,最后达到智慧光明,神通妙用,了悟生死,功德圆满。
摘自《中国道教》2006年第6期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中国道教#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 《琵琶行》 唐代·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
  • #韩国留学##韩语翻译##留学#有人说,季节是人心中的年轮,一日一日流动的光芒里,你始终忘不了的和总是放不下的,就那么沉淀下来。古诗里写,微风起于青苹之末,而我
  • 肖战总是洋溢着跟大家一样的烟火气息,他不是“大众脸”但他是“大众心”他是精装修或者升级版的大众,跟我们毫无隔阂。 cr. 可可西里 肖战我爱你晚安#肖战[超话]
  • 【欧航R pro自动挡超级中卡山东震撼上市 为物流运输再添利器】各位“旅客”请注意,班次为“2021.11.16”命名为“全新一代欧航R pro自动挡超级中卡”
  • 这里分享一个我的小故事把,痘痘不同肤质每个人情况也都不太一样,我个人是会有姨妈痘,这一年带口罩也闷出了很多痘痘,另外就是我压力大忙碌期也会长痘(具体见下图)科普
  • #道德经##小子说老子# 《小子说老子》第十三章•何谓宠辱若惊?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 下载e公司app,获取更多上市公司资讯:【拉尼娜只是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因子之一】#今冬第三场大范围寒潮# 我国冬季气候受多个因子影响,北极海冰、欧亚雪盖和中高纬
  • 中式装修,二层小楼,一楼是古法按摩,二楼是本草浴、古法艾灸和美容。产品都是医学美容专业修复产品,也可浅导。
  • 【投稿】槽站好[可爱]来投稿一个孤儿白魔 挂人者:多多娘小闪 摩杜纳 (原id熊井塔塔子) 被挂:秋山鹗 琥珀原 换了Id想摸一把5-7S传下logs,不是炒股
  • 虽然老公下班会和我开视频,我知道他上班很累,就想玩会游戏,但是隔着屏幕我就是感觉他很冷漠,他不说话不热情,就感觉自己一个人一间房子吃完了睡,本来最开心的是他下班
  • 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那些邀约好同行的人,一起相伴雨季,走过年华,但有一天终究会在某个渡口离散。
  • #虐心小说推荐[超话]#抖音最新离婚再爱系列男女主双医生   叶菁菁 傅少琛 他们是医科大学的学生,但她是中医学,而傅少琛是临床医学。四年前离婚后,他们
  • 邮费自理,11.29下午5:11开 再糊就不抽了[苦涩] 今天一度气到发抖,但是橘子皮们一直带着爱感动我[泪],我们家没有组织没有团体,没有群没有大粉,甚至超话
  • 第四:成都户口,自己的孩子上学可以优先报名,特别是公历学校的摇号。 c:初中,初中入学也是通过户口进行摇号,不管学籍在哪里,只要户口在成都,都满足摇号资格。
  • ”对很多爵士歌手来说,SCAT只是点缀自己作品的升华部分,常与歌曲其余部分互相独立,但Dianne Reeves却把SCAT真正融入了自己的唱作,甚至一首歌通篇
  • 乐居咨询专线:40...乐居买房讯 富力中心四公里辐射三大商圈,爱建卓展商圈、群力新区商圈、中央大街商圈,成为聚引时代潮向的城市名片与动力旗舰。乐居买房讯 富力
  •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重阳奇妙游》晚会上呈现的“东京梦华”还是 “开封菊花文化节”开幕式文艺晚会上的“汴京印记”都给人们展现了一个气势恢宏的大宋,热闹繁华的汴京
  • 前三名为三峡能源,对外净投资232.85亿元;通威股份,对外净投资65.08亿元;天合光能,对外净投资62.61亿元。但据黑鹰光伏统计,前三季度98家光伏企业合
  • 当你可以所想即所行,身体流动的把想法呈现,对于你的人生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写作也往往是流连于人物的内心世界,模仿二十世纪后期的意识流,比较容易,但是就是写不出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