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新解》卷一(1)七处征心,真心在哪?(续三)
8.心不在内
【原文】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阿难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阿难,汝亦如是。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必不内知,云何知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
【解释】佛告阿难。如汝所言,身在讲堂,户牖开豁,远瞩林园。亦有众生在此堂中,不见如来,见堂外者。佛陀告诉阿难:“就如你所说,身在讲堂中,门窗开着,可以看到远处的园林。可是也有众生在这个讲堂中,却看不见如来,只是见到堂外的东西。”如来这里直指人心了!这个大讲堂就好像是我们的身体,可是我们却看不见真如自性本心,这才是真正的如来!所谓的门窗,就好像是眼睛、耳朵等。找不到自性本心,找不到如来,这是很可悲的事情啊!宋代理学名家杨时曾经说过:鸡犬犹知寻,自弃良可伤。鸡狗都知道找寻回家的路,更何况是人呢?人都不懂得找内心真正家园,不懂得真正的如来,真是太可悲了!
阿难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阿难赶紧回答道:“世尊,如果在这个讲堂中,却看不见如来,却能看到远处的树林和泉水,真的是无有是处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呢,如来在讲堂中这么大,除非是有眼无珠了呢!
阿难,汝亦如是。佛陀又说道:“阿难,你就是这样子的一个人啊!”实际上不仅仅是阿难如此,在场的如果没有能够明心见性,不能顿悟得道,都是不能见到如来的。六祖曾经说过:不识本心,学法无益。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本心,这才是真正的如来。
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佛陀又说道:“你的心灵,可以明了一切。如果你明了一切的心灵,却是在身体里面,这时你先应该了知身体内部啊!”既然在讲堂中,先看到讲堂里面的东西,再看到外面的东西。假如说心在身体里面,那心就应该先看到身体内的东西,再看到外面的了。
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佛陀又说道:“有没有这样的众生,先看到身体里面,然后再看到外面的东西呢?既然心在内,应该先看到心肝脾胃这些五脏六腑的东西了。即使看不到心肝脾胃,也应该看到指甲爪子如何增长,头发如何一点点生长,筋如何动,脉搏如何摇动的,这些确实应该明了啊,如何心却对这些一点都不知呢?也看不见呢?”
必不内知,云何知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佛陀又说道:“心必然不知晓里面的东西的,看不见心肝脾胃,为什么却看到外面的东西呢?所以应当知晓,你所说的能够觉了一切,能知一切的心,住在身体里面,这样的说法无有是处,一点道理都没有啊!”佛陀反驳了阿难所说心在身体内。
9.心是在外
【原文】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然于室中,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
【解释】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阿难听了就叩首对佛说:“我听闻如来这样的法音,这样的说法,我就悟知,我心确实不在内,应该在身体之外。”阿难被如来这么一说,赶紧就说心在外了。
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然于室中,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阿难又说道:“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灯光在室内点着,灯必然先照亮室内,在从室的门,照出去庭外了。一切众生,不见身体里面的心肝脾胃,只是见到身外的东西。就好像是灯光一样,假如灯在室外点着,只能照亮庭院外面,不能照到室内了。”阿难想心在外,心如同灯一样,照到外面,所以看到外面的东西,看不到里面的东西,这是很正常的了。
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阿难又说道:“我讲的这个道理必然是对的,这是很明显的了,已经没有什么困惑了。我所讲的这个道理,同佛所说的了义道理,究竟道理是一致的吧,佛你也会认同我的看法吧,总不会错了吧?”看来阿难还是蛮自信的呢,眼巴巴地希望得到佛陀的肯定。
10.心不在外
【原文】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抟食,归祇陀林。我已宿斋。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不。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眼见时,心分别不。阿难答言:如是,世尊。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
【解释】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抟食,归祇陀林。我已宿斋。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不。佛陀告诉阿难:“在这里的大比丘们,所有的菩萨弟子们,刚才都跟从我去都城里面,一家一家次第地去乞食,回来给孤独园精舍这里。我已经停止吃了,已经吃饱了。你看比丘们,一个人吃的时候,别的人不吃,别的人能不能饱呢?”
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阿难最能理解了,师兄师弟们都各个吃饱了,自己还在挨饿呢。阿难回答道:“不会饱啊,世尊。为什么呢,各位大和尚,虽然是阿罗汉,已经修行很高了,但是身体性命还是不同的。怎么能一人吃饱,就能让大家都饱呢。”
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佛陀告诉阿难:“果真像你所说,你的觉了一切,知道一切,可以见到一切的这个心,如果真的在身体外面,身心是互不相干的,是分开的。则心所知的,身体是不能觉察的;感觉在身体那里,心是不知道的。”心如果在外,身心是分开独立的个体;如同大和尚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一样,各自冷暖自知罢了。
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眼见时,心分别不。佛陀又说道:“我现在给你看看我的手,你眼睛看见的时候,心有没有分别呢?不会在想,这个手又细又嫩又滑,非常美好呢?”既然心在外,身体觉知,心也不知道;心看到,身体也不能觉知,两者是各不相干的。可是事实不是如此,眼睛是身体的一部分,眼睛看到,心也跟着有了分别,两者是关联的,所以心必定不在外了。
阿难答言:如是,世尊。阿难回答道:“是的,世尊。眼睛看到,心也会有分别的。”
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佛陀告诉阿难:“如果眼睛看到,心也知晓,两者是相关的,为什么说心在外呢?所以应当知晓,你所说的,觉了一切,能知一切的心,住在身体之外,这样的说法是无有是处的,一点道理都没有。”

11.潜伏根里
【原文】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佛言:处今何在。阿难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如我思忖,潜伏根里。犹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两眼。虽有物合,而不留碍。彼根随见,随即分别。然我觉了能知之心,不见内者,为在根故。分明瞩外,无障碍者,潜根内故。佛告阿难。如汝所言,潜根内者,犹如琉璃。彼人当以琉璃笼眼,当见山河,见琉璃不。如是,世尊,是人当以琉璃笼眼,实见琉璃。佛告阿难。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若不能见,云何说言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琉璃合,无有是处。
【解释】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阿难对佛说道:“世尊,正如佛所说,因为看不见里面,所以心不在内,如果心在内,必然会看到里面的心肝脾胃;因为身心互相不知晓,互不相干,可是眼睛看到,心却知道,身心是不相分离的,所以心也不在外。我现在琢磨着,知晓心只能在一个地方了。”
佛言:处今何在。佛陀就问:“那你说说,心应当在哪里呢?”
阿难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如我思忖,潜伏根里。阿难回答道:“这个了知一切的心,既然不能够知晓身体里面的心肝脾胃,而能够见到外面的东西。我思考了一下,应该潜伏在眼根里面。”阿难真会想,心潜伏在眼根里,也不在身体内,当然看不到心肝脾胃了;眼睛一看到如来的手,心马上就知晓,这说明心和眼睛是在一起的,所以阿难这么说,似乎很有道理啊。
犹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两眼。虽有物合,而不留碍。彼根随见,随即分别。阿难又说道:“就好像有人,用那种光亮透明的琉璃碗,盖住双眼。虽然有东西盖住双眼,但是却因为是透明的,而不会有什么障碍。心虽然潜伏在眼根当中,因为心如同琉璃碗那么通透,就不会遮住眼睛了。因为心潜伏在眼根当中,眼根一看到你的手,看到任何东西,心随即马上就可以分别了。”
然我觉了能知之心,不见内者,为在根故。分明瞩外,无障碍者,潜根内故。阿难又说道:“然而,我那个觉了一切,能知一切的心,为什么看不见身体内的心肝脾胃呢,这是因为潜伏在眼根那里罢了。因为在眼根那里,不在内,自然看不到心肝脾胃啦。虽然潜伏在眼根那里,看外面却分明明了,没有任何障碍,心是透明的不会遮住眼根。这么说心潜伏在眼根那里是对的了。”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潜根内者,犹如琉璃。彼人当以琉璃笼眼,当见山河,见琉璃不。佛告诉阿难:“假如像你这么说,心潜伏在眼根内,就好像是用琉璃碗来盖住自己的双眼一样。这个人用琉璃盖住双眼,可以看到远处的山河,那么我问你,可以看到琉璃吗?”就好像是我们戴眼镜,可以看到远处山河,总可以看到这个眼镜吧。
如是,世尊,是人当以琉璃笼眼,实见琉璃。阿难回答道:“是的,世尊,这个人用琉璃盖住眼睛,确实也可以看到琉璃。”
佛告阿难。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佛告诉阿难:“假如你的心像琉璃那样,与眼根重合在一起。眼睛可以看到远处山河,心马上就分别山河;为何看不到自己的眼睛呢?”
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若不能见,云何说言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佛陀又说道:“如果能够看见自己的眼睛,眼睛就好像是外境一样,如同山河一样的外在东西了。如果是外在的东西,心与眼睛是分离的,眼睛看见,就不能随即分别了。如果看不见自己的眼睛,为什么说这个了知一切的心,潜伏在眼根里面,如同琉璃碗那样盖住双眼呢?”
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琉璃合,无有是处。佛陀又说道:“所以应当知,你所说的觉了一切,能知一切的心,潜伏在眼根里,就好像是琉璃碗盖住自己的双眼那样,这样合成叠加在一起,这样的说法是无有是处的,一点道理都没有的。”

《楞严经新解》完整的七处征心,心不在内外中间,明心见性(续一)

阿难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林泉,无有是处。阿难赶紧回答道:“世尊,如果在这个讲堂中,却看不见如来,却能看到远处的树林和泉水,真的是无有是处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呢,如来在讲堂中这么大,除非是有眼无珠了呢!

阿难,汝亦如是。佛陀又说道:“阿难,你就是这样子的一个人啊!”实际上不仅仅是阿难如此,在场的如果没有能够明心见性,不能顿悟得道,都是不能见到如来的。六祖曾经说过:不识本心,学法无益。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本心,这才是真正的如来。

汝之心灵,一切明了。若汝现前所明了心,实在身内,尔时先合了知内身。佛陀又说道:“你的心灵,可以明了一切。如果你明了一切的心灵,却是在身体里面,这时你先应该了知身体内部啊!”既然在讲堂中,先看到讲堂里面的东西,再看到外面的东西。假如说心在身体里面,那心就应该先看到身体内的东西,再看到外面的了。
颇有众生,先见身中,后观外物。纵不能见心肝脾胃,爪生发长,筋转脉摇,诚合明了,如何不知。佛陀又说道:“有没有这样的众生,先看到身体里面,然后再看到外面的东西呢?既然心在内,应该先看到心肝脾胃这些五脏六腑的东西了。即使看不到心肝脾胃,也应该看到指甲爪子如何增长,头发如何一点点生长,筋如何动,脉搏如何摇动的,这些确实应该明了啊,如何心却对这些一点都不知呢?也看不见呢?”
必不内知,云何知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内无有是处。佛陀又说道:“心必然不知晓里面的东西的,看不见心肝脾胃,为什么却看到外面的东西呢?所以应当知晓,你所说的能够觉了一切,能知一切的心,住在身体里面,这样的说法无有是处,一点道理都没有啊!”佛陀反驳了阿难所说心在身体内。

5.心是在外
【原文】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然于室中,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

【解释】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阿难听了就叩首对佛说:“我听闻如来这样的法音,这样的说法,我就悟知,我心确实不在内,应该在身体之外。”阿难被如来这么一说,赶紧就说心在外了。
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然于室中,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阿难又说道:“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灯光在室内点着,灯必然先照亮室内,在从室的门,照出去庭外了。一切众生,不见身体里面的心肝脾胃,只是见到身外的东西。就好像是灯光一样,假如灯在室外点着,只能照亮庭院外面,不能照到室内了。”阿难想心在外,心如同灯一样,照到外面,所以看到外面的东西,看不到里面的东西,这是很正常的了。
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阿难又说道:“我讲的这个道理必然是对的,这是很明显的了,已经没有什么困惑了。我所讲的这个道理,同佛所说的了义道理,究竟道理是一致的吧,佛你也会认同我的看法吧,总不会错了吧?”看来阿难还是蛮自信的呢,眼巴巴地希望得到佛陀的肯定。

6.心不在外
【原文】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抟食,归祇陀林。我已宿斋。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不。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眼见时,心分别不。阿难答言:如是,世尊。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

【解释】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抟食,归祇陀林。我已宿斋。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不。佛陀告诉阿难:“在这里的大比丘们,所有的菩萨弟子们,刚才都跟从我去都城里面,一家一家次第地去乞食,回来给孤独园精舍这里。我已经停止吃了,已经吃饱了。你看比丘们,一个人吃的时候,别的人不吃,别的人能不能饱呢?”
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阿难最能理解了,师兄师弟们都各个吃饱了,自己还在挨饿呢。阿难回答道:“不会饱啊,世尊。为什么呢,各位大和尚,虽然是阿罗汉,已经修行很高了,但是身体性命还是不同的。怎么能一人吃饱,就能让大家都饱呢。”
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佛陀告诉阿难:“果真像你所说,你的觉了一切,知道一切,可以见到一切的这个心,如果真的在身体外面,身心是互不相干的,是分开的。则心所知的,身体是不能觉察的;感觉在身体那里,心是不知道的。”心如果在外,身心是分开独立的个体;如同大和尚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一样,各自冷暖自知罢了。
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眼见时,心分别不。佛陀又说道:“我现在给你看看我的手,你眼睛看见的时候,心有没有分别呢?不会在想,这个手又细又嫩又滑,非常美好呢?”既然心在外,身体觉知,心也不知道;心看到,身体也不能觉知,两者是各不相干的。可是事实不是如此,眼睛是身体的一部分,眼睛看到,心也跟着有了分别,两者是关联的,所以心必定不在外了。
阿难答言:如是,世尊。阿难回答道:“是的,世尊。眼睛看到,心也会有分别的。”
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佛陀告诉阿难:“如果眼睛看到,心也知晓,两者是相关的,为什么说心在外呢?所以应当知晓,你所说的,觉了一切,能知一切的心,住在身体之外,这样的说法是无有是处的,一点道理都没有。”
7.潜伏根里
【原文】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佛言:处今何在。阿难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如我思忖,潜伏根里。犹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两眼。虽有物合,而不留碍。彼根随见,随即分别。然我觉了能知之心,不见内者,为在根故。分明瞩外,无障碍者,潜根内故。佛告阿难。如汝所言,潜根内者,犹如琉璃。彼人当以琉璃笼眼,当见山河,见琉璃不。如是,世尊,是人当以琉璃笼眼,实见琉璃。佛告阿难。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若不能见,云何说言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琉璃合,无有是处。

【解释】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阿难对佛说道:“世尊,正如佛所说,因为看不见里面,所以心不在内,如果心在内,必然会看到里面的心肝脾胃;因为身心互相不知晓,互不相干,可是眼睛看到,心却知道,身心是不相分离的,所以心也不在外。我现在琢磨着,知晓心只能在一个地方了。”
佛言:处今何在。佛陀就问:“那你说说,心应当在哪里呢?”
阿难言:此了知心,既不知内,而能见外。如我思忖,潜伏根里。阿难回答道:“这个了知一切的心,既然不能够知晓身体里面的心肝脾胃,而能够见到外面的东西。我思考了一下,应该潜伏在眼根里面。”阿难真会想,心潜伏在眼根里,也不在身体内,当然看不到心肝脾胃了;眼睛一看到如来的手,心马上就知晓,这说明心和眼睛是在一起的,所以阿难这么说,似乎很有道理啊。
犹如有人,取琉璃碗,合其两眼。虽有物合,而不留碍。彼根随见,随即分别。阿难又说道:“就好像有人,用那种光亮透明的琉璃碗,盖住双眼。虽然有东西盖住双眼,但是却因为是透明的,而不会有什么障碍。心虽然潜伏在眼根当中,因为心如同琉璃碗那么通透,就不会遮住眼睛了。因为心潜伏在眼根当中,眼根一看到你的手,看到任何东西,心随即马上就可以分别了。”
然我觉了能知之心,不见内者,为在根故。分明瞩外,无障碍者,潜根内故。阿难又说道:“然而,我那个觉了一切,能知一切的心,为什么看不见身体内的心肝脾胃呢,这是因为潜伏在眼根那里罢了。因为在眼根那里,不在内,自然看不到心肝脾胃啦。虽然潜伏在眼根那里,看外面却分明明了,没有任何障碍,心是透明的不会遮住眼根。这么说心潜伏在眼根那里是对的了。”
佛告阿难。如汝所言,潜根内者,犹如琉璃。彼人当以琉璃笼眼,当见山河,见琉璃不。佛告诉阿难:“假如像你这么说,心潜伏在眼根内,就好像是用琉璃碗来盖住自己的双眼一样。这个人用琉璃盖住双眼,可以看到远处的山河,那么我问你,可以看到琉璃吗?”就好像是我们戴眼镜,可以看到远处山河,总可以看到这个眼镜吧。
如是,世尊,是人当以琉璃笼眼,实见琉璃。阿难回答道:“是的,世尊,这个人用琉璃盖住眼睛,确实也可以看到琉璃。”
佛告阿难。汝心若同琉璃合者。当见山河,何不见眼。佛告诉阿难:“假如你的心像琉璃那样,与眼根重合在一起。眼睛可以看到远处山河,心马上就分别山河;为何看不到自己的眼睛呢?”
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若不能见,云何说言此了知心,潜在根内,如琉璃合。佛陀又说道:“如果能够看见自己的眼睛,眼睛就好像是外境一样,如同山河一样的外在东西了。如果是外在的东西,心与眼睛是分离的,眼睛看见,就不能随即分别了。如果看不见自己的眼睛,为什么说这个了知一切的心,潜伏在眼根里面,如同琉璃碗那样盖住双眼呢?”
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潜伏根里,如琉璃合,无有是处。佛陀又说道:“所以应当知,你所说的觉了一切,能知一切的心,潜伏在眼根里,就好像是琉璃碗盖住自己的双眼那样,这样合成叠加在一起,这样的说法是无有是处的,一点道理都没有的。”

8.见暗见内
【原文】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众生身,腑藏在中,窍穴居外。有藏则暗。有窍则明。今我对佛,开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是义云何。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对眼。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若成内者,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室暗中,皆汝焦腑。若不对者,云何成见。若离外见,内对所成。合眼见暗,名为身中。开眼见明,何不见面。若不见面,内对不成。见面若成,此了知心,及与眼根,乃在虚空,何成在内。若在虚空,自非汝体。即应如来今见汝面,亦是汝身。汝眼已知,身合非觉。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应成两佛。是故应知,汝言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

【解释】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今又作如是思惟。是众生身,腑藏在中,窍穴居外。有藏则暗。有窍则明。今我对佛,开眼见明,名为见外。闭眼见暗,名为见内。是义云何。阿难对佛说道:“世尊,我现在又有一个想法。众生的身体,脏腑都在身体里面,开窍都在外面,比如眼睛。脏腑藏在里面所以暗;有开窍所以明亮。现在我面对着佛,开眼睛就见到明亮,称之为见外。闭上眼睛,就可以见到黑暗了,称之为见内。这样的理解对不对呢?”反正脏腑是看不见的,是暗的;眼睛闭上,就可以看到暗了,暗中也包含了脏腑了。开眼就看到外面;闭眼就看见里面,反正黑麻麻的脏腑也是看不见的,也算是看见了。
佛告阿难。汝当闭眼见暗之时,此暗境界,为与眼对,为不对眼。若与眼对,暗在眼前,云何成内。若成内者,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室暗中,皆汝焦腑。佛陀告诉阿难:“你再闭眼看到黑暗的时候,这个暗的外境,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与眼睛相对,另外一种不和眼睛相对。如果与眼睛相对,暗在眼睛对面,暗在眼睛前面,为什么说暗在身体里面呢?如果暗在身体内,比方说在暗室内,如果没有日月和灯,在这样的暗室内,都是你的三焦和脏腑。”
若不对者,云何成见。若离外见,内对所成。合眼见暗,名为身中。开眼见明,何不见面。若不见面,内对不成。佛陀又说道:“如果眼睛和黑暗不是对着的,怎么能够称之为见呢?既然是见,就需要能见的眼睛,和可见的暗,这样相对,才能够称之为见。那假如是相对的,不在外面见,那就在里面见。闭上眼睛,就相对见到里面的暗了。这应该称之为身中。开眼看见光明,为何看不见自己的脸面呢?如果看不见自己的脸面,向内却看见黑暗,这样相对,这么说是没有道理的。”

永明延寿禅师《宗镜录》15
  

水潦和尚云。若说一法。十方诸佛收入一法中。百千妙门在一毛头上。千圣同辙。决定不别。普照十方。犹如明镜。心地若明。一切事尽皆看破。从上已来。以心传心。本心即是法。

  
仰山和尚云。顿悟自心无相。犹若虚空。寄根发明。即本心具恒沙妙用。无别所持。无别安立。即本地。即本土。

  
大颠和尚云。老僧往年见石头和尚。问曰。阿那个是汝心。对云。言语者是心。被师喝出。经日却问。前日既不是心。除此之外。何者是心。师云。除却扬眉动目一切之事外。直将心来。对云。无心可来。师云。汝先来有心。何得言无心。无心尽同谤。我。时于言下大悟。即对云。既令某甲除却扬眉动目一切之事。和尚亦须除之。师云。我除竟。对云。将示和尚了也。师云。汝既将示我心如何。对云。不异和尚。师云。不关汝事。对云。本无物。师云。汝亦无物。对云。既无物。即真物。师云。真物不可得。汝心现量意旨如此也。大须护持。

  
三平和尚偈云。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声色可呈君。个中若了浑无事。体用无妨分不分。又偈云。见闻知觉本非因。当体虚玄绝妄真。见相不生痴爱业。洞然全是释迦身。

  
安国和尚云。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者。不住色。不住声。不住迷。不住悟。不住体。不住用。而生其心者。即是一切处而显一心。若住善生心。即善现。若住恶生心。即恶现。本心即隐没。若无所住。十方世界唯是一心。信知风幡不动。是心动。有檀越问。和尚是南宗北宗。答云。我非南宗北宗。心为宗。又问。和尚曾看教不。答云。我不曾看教。若识心。一切教看竟。学人问。何名识心见性。答。喻如夜梦。见好与恶。若知身在床。上安眠。全无忧喜。即是识心见性。如今有人。闻作佛便喜。闻入地狱即忧。不达心佛。在菩提床上安眠。妄生忧喜。

  
归宗和尚云。即心是佛。彻底唯性。山河大地。一法所印。是大神咒。真实不虚。是诸佛之本原。菩提之根骨。佛何者是。即今言下是。更无别人。经云。譬如一色。随众生见。得种种名。一切法唯是一法。随处得名。

  
大悲和尚云。能知自心性含于万法。终不别求。念念功夫。入于实相。若不见是义。勒苦累劫。亦无功夫。

  
草堂和尚云。夫帝网未张。千璎焉觌。宏纲忽举。万目自开。心佛双照。观也。心佛双亡。止也。定慧既均。亦何心而不佛。何佛而不心。心佛既然。则万境万缘无非三昧也。

  
百丈慧海和尚。因拨火示沩山灵祐。因兹顿悟。百丈乃谓曰。此暂时岐路。经云。欲见佛性。当观因缘时节。时节既至。如迷忽悟。似忘忽忆。方省旧道己物不从他得。是故祖师云。悟了同未悟。无心得无法。秖是无虚妄凡圣等心。本来心法。元自备足。是汝今既尔。善自护持。又广语问云。见不。答。见。又问。见复如何。答。见无二。既云无二不以见见于见。若见更见。为前见是。为后见是。经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所以云。不行见法。不行闻法。不行觉法。诸佛疾与授记。又云。自心是佛。照用属菩萨。自心是主宰。照用属客。如波说水。照万有以显功。若能寂照。不存。玄旨。自然贯于今古。如云神无照功。至功常存。又云。如今欲得蓦直悟解。但人法俱泯。俱绝。俱空。

  
盘山和尚云。大道无中。复谁前后。长空绝迹。何用量之。空既如是。道岂言哉。心月孤圆。光吞万像。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亡。复是何物。譬如掷剑挥空。莫论及之不及。斯乃空轮无迹。剑刃非亏。若能如是。心心无知。全人即佛。全佛即人。人佛无异。始为道矣。

  
大梅和尚。初问马祖。如何是佛。答。即汝心是。问。如何是法。答。亦汝心是。问。祖无意耶。答。汝但识取自心。无法不备。后住梅山。示众云。汝等诸人。应当各自明心达本。勿逐其末。但得其本。其末自至。汝等欲得其本。但识取汝心。此心元是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之根本。但心不附一切善恶而生。即知万法本自如如。时有学人。问。心外别无法耶。答。祖佛是汝心生耳。心是万法之本。岂别有法过于心耶。释曰。如六祖云。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以诸佛是极善边际。众生是极恶边际。以善恶收尽一切法。故云若不思量。全归心体。但有微毫之法。皆是思想心生。如寒山子颂云。万机俱泯迹。方见本来人。泯之一字。未必须泯。以心外元无一法。所见唯心。如谷应自声。镜写我像。秖谓众生不达。鼓动心机。立差别之前尘。如空华起灭。织无边之妄想。似焰水奔腾。不复一心本源。故令泯绝。若入心体。虽云湛然。不落断灭。自然从体起用。周遍恒沙。又大梅云。此心法门。真如妙理。不增不减。种种方便。善能应用。当知总是此性本来具足。不生不灭。能知三世一切作用。所以云。我观久远。犹若今日。常在于其中。经行及坐卧。

  
岩头和尚云。于三界中。有无。唯自己知。更无余事。但识自己本来面目。唤作无依。神荡荡地。若道别有法有祖。赚汝到底。但向方寸中看。迥迥明朗。但无欲无依。便得决了。高城和尚歌云。无相心。能运耀。应声应色随方照。虽在方而不在方。任运高低总能妙。寻无头。复无尾。焰光运运从何起。只者如今全是心。心用明心心复尔。不居方。何处觅。运用无踪复无迹。识取如今明觅人。终朝莫谩别求的。勤心学。近丛林。莫将病眼认华针。说教本穷无相理。广读元来不识心。识取心。了取境。识心了境禅河静。若能了境便识心。万法都如闼婆影。

  
千顷和尚云。一切众生。驴骡象马。蜈蚣蚰蜒。十恶五逆。无明妄念。贪嗔不了之法。并从如来藏中显现。本来是佛。只为众生。从无始劫来瞥起一念。从此奔流。迄至今日。所以佛出世来。令灭意根。绝诸分别。一念相应。便超正觉。岂用教他多知多解。扰乱身心。所以菩提光明。不得发现。汝今但能绝得见闻觉知。于物境上莫生分别。随时着衣吃饭。平常心是道。此法甚难。学人问。和尚。夜后无灯时如何。师云。悟道之人。常光现前。有什么昼夜。问。何不见和尚光。师云。拟将什么眼见。学人云。世人同将现在眼见。师弹指云。苦哉。一切众生。根尘相涉。从无始来。认贼为子。至于今日。常被枷锁。汝将眼见。意识分别。拟求佛道。即是背却本心。逐念流转。如此之人。对面隔越。

  
惟政和尚云。古圣今圣。其理齐焉。昔日日。今日日。照不两鲜。昔日风。今日风。鼓无二动。一滴之水润焉。大海之水润焉。又颂云。一念得心。顿超三界。见无所见。贪嗔烂坏。

  
牛头山忠和尚。学人问。夫入道者。如何用心。答曰。一切诸法。本自不生。今则无灭。汝但任心自在。不须制止。直见直闻。直来直去。须行即行。须住即住。此即是真道。经云。缘起是道场。知如实故。又问。令欲修道。作何方便而得解脱。答曰。求佛之人。不作方便。顿了心原。明见佛性。即心是佛。非妄非真故。经云。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又问。真如妙法。理智幽深。浅识之徒。如何得见。答曰。汝莫谤佛。佛不如是。说。一切诸法。非深非浅。汝自不见。谓言甚深。若也见时。触目尽皆微妙。何以高推。菩萨。别立圣人。且如生公云。非曰智深。物深于智耳。此伤不逮之词耳。汝莫拣择法。莫存取舍心。故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夫经者。以身心为义。华严经云。身是正法藏。心为无碍灯。照了诸法空。名曰度众生。

  
夹山和尚云。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

  
大安和尚云。汝诸人各自身中。有无价大宝。从眼门放光。照破山河大地。耳门放光。领览一切善恶音声。六门昼夜。常放光明。亦名放光三昧。汝自不识。在四大身中。内外扶持。不教倾侧。两脚牙子。大檐得石二檐。从独木桥上过。亦不教伊倒地。且是什么。汝若觅毫发。即不可见。故志公云。内外推寻觅总无。境上施为浑大有。

  
长沙和尚偈云。最甚深。最甚深。法界人身便是心。迷者迷心为众刹。悟时刹海是真心。身界二尘元实相。分明达此号知音。又学人问。尽法界众生识心。最初从何而有。偈答云。性地生心主。心为万法师。心灭心师灭。方得契如如。

  
龙牙和尚云。夫言修道者。此是劝喻之词。接引之语。从上已来。无法与人。只是相承种种方便。为说。出意旨。令识自心。究竟无法可得。无道可修。故云菩提道自然。今言法者。是轨持之名。道是众生体性。未有世界。早有此性。世界坏时。此性不灭。唤作随流之性。常无变异。动静与虚空齐等。唤作世间相常住。亦名第一义空。亦名本际。亦名心王。亦名真如解脱。亦名菩萨涅槃。百千异号。皆是假名。虽有多名。而无多体。会多名而同一体。会万义而归一心。若识自家本心。唤作归根得旨。譬如人欲得诸流水。但向大海中求欲识万法之相。但向心中契会。会得玄理。举体全真。万像森罗。一法所印。

  
德山和尚云。若有一尘一法。可得。与汝执取生解。皆落天魔外道。只是个灵空。尚无纤尘可得。处处清净。光明洞达。表里莹彻。又云。汝莫爱圣。圣是空名。更无别法。只是个炟赫灵空。无碍自在。不是庄严修证得。从佛至祖。皆传此法而得出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小儿难养又一次发烧,又一次坐等天亮记得去年发烧流感病毒一天一夜没合眼一直反复擦着她的身子降温,不断量体温竟然没有一点睡意 这就是为母则刚当妈妈就是为了让你体验
  • 本学期最后一节Clarissa的课啦开心也不开心 挺舍不得这个温温柔柔的老师但是课程逐渐结束 就表示我要回家啦 所以 也开心今天老师下课前没人给发一个花生糖 好
  • #华晨宇[超话]#今天的小烟又唱错了呢[允悲]又一次遭到了嫌弃[摊手]我不管,ET天团是最棒的![羞嗒嗒][羞嗒嗒]大哥好温柔哦~小烟唱错的时候笑的超甜,自己被
  • 中长款的连衣裙,时代沉淀的经典款,就是很“连衣裙”。就是这款OP要带会给你的感觉。
  • 今天我琦姐结婚 [男孩儿][女孩儿]虽然一年前她就告诉我了 但是今天还是感动的一塌糊涂得一良人不知要花费一生多少的幸运都说嫁给爱情的女孩很酷我琦姐今天是最酷的鹤
  • 那我们要做的就是:怀揣希望去努力,静待美好的出现别汉墨一整载矣,匆忙上阵,自立门户,个中诸多不易,亦平稳前行至今,虽不如愿,人微利薄,有欣慰,亦有自责!曾经年少
  • 今年夏季音乐节还将继续增加网络直播场次。其中有12场在上交音乐厅主厅进行,演艺厅和城市草坪则将分别上演4场和7场演出。
  • !1、眉毛浓密没有逆生长(逆生长:在某个位置反向或者偏向长)这种面相的男人是重感情的,顾家的,也是比较疼自己女人的(如果是八字眉就更佳)。
  • #城田优# 景点打卡 第八弹!今天来的居然有大貫勇輔……这个涵盖范围也太广了点…… 终于要迎来千秋乐了!加油加油! yu_shirota お客様シリーズ⑧
  • 一是价格,虽然最贵但还不到F2.8的一半[笑cry]二是主要拍风光的,大光圈并不是刚需,三 重量比F2.8少了600g,这点对我吸引力是最大的。男性和女性的身体
  • 因为单以耳机的音质来评判Aeropex,这个没办法说,因为它是骨传导,给人带来的听感是和耳机有明显区别的,比如空间感,它就要比很多耳机天生要好,因为它没有头中效
  • 观光厅的数据显示,去年访日中国内地游客数量达838万人,占比26.9%,总消费规模也是夺得第一,达1.54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87亿元)。2018年800多
  • 购买通道:#家 多一点你#家里的一个小转角,你也打造成一个工作区!算是中学的最后一个完整的年终放假了吧,在最后一个星期开始追shameless,终于在今天追完了
  • 【每日灵修】彼得后书1:1-21节 原创: 陈永强老师 佳音教会 今天 每日灵修 彼得后书1章 一、读经收获 1.得与神的性情有份(4节) 使徒彼
  • 1非布袋戏相关,23布袋戏相关#更新一个置顶# ◆常用名十二 头像是我家少爷 大名浅途【我好像自己都差点忘了他还有大名◆微博主刷布袋戏相关 本命慕少艾与神毓逍遥
  • 心中的图画没有完成,憧憬的旅行也不会再来,渴望在阳光下向你奔跑的心情再也不会有了,收藏夹里你的声音听起来不再甜蜜。88曾经梦想着藤的人生,梦想着有一棵树,给你安
  • 还都不如拿刀割肉了…[并不简单]BMI数据、体脂率也都下降了⬇️我们医院的#韩国·首尔江南区[地点]# 纤体塑身 以数据为证大多数人减肥 以为体重掉了就可以却不
  • 【第5620拍·书法】张作华隶书对联:奇石寿大古,翼花开四时;137cm*34cm*2,未裱(无框);张作华,字骅,又名张儒,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孔子画
  • 股东看到MT的第一反应应该是什么? 《北京晚报》6月13日发表专职评论员文章,其中一段摘录如下: "不能不说,进年来,茅台集团的有些做法,让茅台酒有些"变味"
  • 此次“网遇知音 声动姑苏”优秀音乐作品征集大赛,由姑苏区政府和5sing音乐基地(5sing为中国最大的原创音乐基地,是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旗下产品之一)联合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