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延寿禅师《宗镜录》15
  

水潦和尚云。若说一法。十方诸佛收入一法中。百千妙门在一毛头上。千圣同辙。决定不别。普照十方。犹如明镜。心地若明。一切事尽皆看破。从上已来。以心传心。本心即是法。

  
仰山和尚云。顿悟自心无相。犹若虚空。寄根发明。即本心具恒沙妙用。无别所持。无别安立。即本地。即本土。

  
大颠和尚云。老僧往年见石头和尚。问曰。阿那个是汝心。对云。言语者是心。被师喝出。经日却问。前日既不是心。除此之外。何者是心。师云。除却扬眉动目一切之事外。直将心来。对云。无心可来。师云。汝先来有心。何得言无心。无心尽同谤。我。时于言下大悟。即对云。既令某甲除却扬眉动目一切之事。和尚亦须除之。师云。我除竟。对云。将示和尚了也。师云。汝既将示我心如何。对云。不异和尚。师云。不关汝事。对云。本无物。师云。汝亦无物。对云。既无物。即真物。师云。真物不可得。汝心现量意旨如此也。大须护持。

  
三平和尚偈云。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声色可呈君。个中若了浑无事。体用无妨分不分。又偈云。见闻知觉本非因。当体虚玄绝妄真。见相不生痴爱业。洞然全是释迦身。

  
安国和尚云。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者。不住色。不住声。不住迷。不住悟。不住体。不住用。而生其心者。即是一切处而显一心。若住善生心。即善现。若住恶生心。即恶现。本心即隐没。若无所住。十方世界唯是一心。信知风幡不动。是心动。有檀越问。和尚是南宗北宗。答云。我非南宗北宗。心为宗。又问。和尚曾看教不。答云。我不曾看教。若识心。一切教看竟。学人问。何名识心见性。答。喻如夜梦。见好与恶。若知身在床。上安眠。全无忧喜。即是识心见性。如今有人。闻作佛便喜。闻入地狱即忧。不达心佛。在菩提床上安眠。妄生忧喜。

  
归宗和尚云。即心是佛。彻底唯性。山河大地。一法所印。是大神咒。真实不虚。是诸佛之本原。菩提之根骨。佛何者是。即今言下是。更无别人。经云。譬如一色。随众生见。得种种名。一切法唯是一法。随处得名。

  
大悲和尚云。能知自心性含于万法。终不别求。念念功夫。入于实相。若不见是义。勒苦累劫。亦无功夫。

  
草堂和尚云。夫帝网未张。千璎焉觌。宏纲忽举。万目自开。心佛双照。观也。心佛双亡。止也。定慧既均。亦何心而不佛。何佛而不心。心佛既然。则万境万缘无非三昧也。

  
百丈慧海和尚。因拨火示沩山灵祐。因兹顿悟。百丈乃谓曰。此暂时岐路。经云。欲见佛性。当观因缘时节。时节既至。如迷忽悟。似忘忽忆。方省旧道己物不从他得。是故祖师云。悟了同未悟。无心得无法。秖是无虚妄凡圣等心。本来心法。元自备足。是汝今既尔。善自护持。又广语问云。见不。答。见。又问。见复如何。答。见无二。既云无二不以见见于见。若见更见。为前见是。为后见是。经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所以云。不行见法。不行闻法。不行觉法。诸佛疾与授记。又云。自心是佛。照用属菩萨。自心是主宰。照用属客。如波说水。照万有以显功。若能寂照。不存。玄旨。自然贯于今古。如云神无照功。至功常存。又云。如今欲得蓦直悟解。但人法俱泯。俱绝。俱空。

  
盘山和尚云。大道无中。复谁前后。长空绝迹。何用量之。空既如是。道岂言哉。心月孤圆。光吞万像。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亡。复是何物。譬如掷剑挥空。莫论及之不及。斯乃空轮无迹。剑刃非亏。若能如是。心心无知。全人即佛。全佛即人。人佛无异。始为道矣。

  
大梅和尚。初问马祖。如何是佛。答。即汝心是。问。如何是法。答。亦汝心是。问。祖无意耶。答。汝但识取自心。无法不备。后住梅山。示众云。汝等诸人。应当各自明心达本。勿逐其末。但得其本。其末自至。汝等欲得其本。但识取汝心。此心元是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之根本。但心不附一切善恶而生。即知万法本自如如。时有学人。问。心外别无法耶。答。祖佛是汝心生耳。心是万法之本。岂别有法过于心耶。释曰。如六祖云。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心体。湛然常寂。妙用恒沙。以诸佛是极善边际。众生是极恶边际。以善恶收尽一切法。故云若不思量。全归心体。但有微毫之法。皆是思想心生。如寒山子颂云。万机俱泯迹。方见本来人。泯之一字。未必须泯。以心外元无一法。所见唯心。如谷应自声。镜写我像。秖谓众生不达。鼓动心机。立差别之前尘。如空华起灭。织无边之妄想。似焰水奔腾。不复一心本源。故令泯绝。若入心体。虽云湛然。不落断灭。自然从体起用。周遍恒沙。又大梅云。此心法门。真如妙理。不增不减。种种方便。善能应用。当知总是此性本来具足。不生不灭。能知三世一切作用。所以云。我观久远。犹若今日。常在于其中。经行及坐卧。

  
岩头和尚云。于三界中。有无。唯自己知。更无余事。但识自己本来面目。唤作无依。神荡荡地。若道别有法有祖。赚汝到底。但向方寸中看。迥迥明朗。但无欲无依。便得决了。高城和尚歌云。无相心。能运耀。应声应色随方照。虽在方而不在方。任运高低总能妙。寻无头。复无尾。焰光运运从何起。只者如今全是心。心用明心心复尔。不居方。何处觅。运用无踪复无迹。识取如今明觅人。终朝莫谩别求的。勤心学。近丛林。莫将病眼认华针。说教本穷无相理。广读元来不识心。识取心。了取境。识心了境禅河静。若能了境便识心。万法都如闼婆影。

  
千顷和尚云。一切众生。驴骡象马。蜈蚣蚰蜒。十恶五逆。无明妄念。贪嗔不了之法。并从如来藏中显现。本来是佛。只为众生。从无始劫来瞥起一念。从此奔流。迄至今日。所以佛出世来。令灭意根。绝诸分别。一念相应。便超正觉。岂用教他多知多解。扰乱身心。所以菩提光明。不得发现。汝今但能绝得见闻觉知。于物境上莫生分别。随时着衣吃饭。平常心是道。此法甚难。学人问。和尚。夜后无灯时如何。师云。悟道之人。常光现前。有什么昼夜。问。何不见和尚光。师云。拟将什么眼见。学人云。世人同将现在眼见。师弹指云。苦哉。一切众生。根尘相涉。从无始来。认贼为子。至于今日。常被枷锁。汝将眼见。意识分别。拟求佛道。即是背却本心。逐念流转。如此之人。对面隔越。

  
惟政和尚云。古圣今圣。其理齐焉。昔日日。今日日。照不两鲜。昔日风。今日风。鼓无二动。一滴之水润焉。大海之水润焉。又颂云。一念得心。顿超三界。见无所见。贪嗔烂坏。

  
牛头山忠和尚。学人问。夫入道者。如何用心。答曰。一切诸法。本自不生。今则无灭。汝但任心自在。不须制止。直见直闻。直来直去。须行即行。须住即住。此即是真道。经云。缘起是道场。知如实故。又问。令欲修道。作何方便而得解脱。答曰。求佛之人。不作方便。顿了心原。明见佛性。即心是佛。非妄非真故。经云。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又问。真如妙法。理智幽深。浅识之徒。如何得见。答曰。汝莫谤佛。佛不如是。说。一切诸法。非深非浅。汝自不见。谓言甚深。若也见时。触目尽皆微妙。何以高推。菩萨。别立圣人。且如生公云。非曰智深。物深于智耳。此伤不逮之词耳。汝莫拣择法。莫存取舍心。故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夫经者。以身心为义。华严经云。身是正法藏。心为无碍灯。照了诸法空。名曰度众生。

  
夹山和尚云。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

  
大安和尚云。汝诸人各自身中。有无价大宝。从眼门放光。照破山河大地。耳门放光。领览一切善恶音声。六门昼夜。常放光明。亦名放光三昧。汝自不识。在四大身中。内外扶持。不教倾侧。两脚牙子。大檐得石二檐。从独木桥上过。亦不教伊倒地。且是什么。汝若觅毫发。即不可见。故志公云。内外推寻觅总无。境上施为浑大有。

  
长沙和尚偈云。最甚深。最甚深。法界人身便是心。迷者迷心为众刹。悟时刹海是真心。身界二尘元实相。分明达此号知音。又学人问。尽法界众生识心。最初从何而有。偈答云。性地生心主。心为万法师。心灭心师灭。方得契如如。

  
龙牙和尚云。夫言修道者。此是劝喻之词。接引之语。从上已来。无法与人。只是相承种种方便。为说。出意旨。令识自心。究竟无法可得。无道可修。故云菩提道自然。今言法者。是轨持之名。道是众生体性。未有世界。早有此性。世界坏时。此性不灭。唤作随流之性。常无变异。动静与虚空齐等。唤作世间相常住。亦名第一义空。亦名本际。亦名心王。亦名真如解脱。亦名菩萨涅槃。百千异号。皆是假名。虽有多名。而无多体。会多名而同一体。会万义而归一心。若识自家本心。唤作归根得旨。譬如人欲得诸流水。但向大海中求欲识万法之相。但向心中契会。会得玄理。举体全真。万像森罗。一法所印。

  
德山和尚云。若有一尘一法。可得。与汝执取生解。皆落天魔外道。只是个灵空。尚无纤尘可得。处处清净。光明洞达。表里莹彻。又云。汝莫爱圣。圣是空名。更无别法。只是个炟赫灵空。无碍自在。不是庄严修证得。从佛至祖。皆传此法而得出离。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最后期待能单独出一部小狐狸坊主的故事,我可太喜欢她了!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现在看来,他的这些个人行为,更像是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努力。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即“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等”这是根据近年营养学的研究成果,为改善中国居民营养状况而提
  • (然后果然被枪吓怂……)4.papa去世的时候,小朋友是个孝顺的好孩子,把爸爸的马甲扣扣好,腿并并拢,外套也扣整齐,然后转头把酒洒在了他脸上……5.今天的与鱼同
  • #李泰容全能ACE##李泰容视觉中心#┋图片┋210510 泰容相关【hxmxe/翻译:该该】“泰容给梦梦准备的”“好好享用这好味(맛) 还有加油哟!!
  •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
  • 杨家坪派出所辖区人口居住密集、流动人口多,各种矛盾纠纷也多,要维护好辖区治安,调处好这些矛盾很有必要,而在冯善康看来,这些问题中大部分对错很明确,难以达成共识的
  • 在月初我一过完生日我就开始给我这个好朋友成晚上成晚上的挑生日礼物 因为第一是怕别人不喜欢 ,第二又怕别人记不得这是我送的礼物 她睡过我房间 我们一起住过2晚上
  • 这家是真的挺地道[羞嗒嗒]真的好吃到超乎想象,吃了还想再来的秘制红烧猪脚必点,一点都不腻软烂入味,不爱吃猪蹄的估计也会被征服干锅肥肠我不喜欢肥肠,尝了一口后真香
  • 小哥哥耐心的给我做了防诈骗警示教育 生在这个时代好有安全感啊[打call]逛上海艺术园区M50的时候,发现一个超有意思的名创优品7.32二次元限定店!这样的单价
  • #每日一善# #阳光信用# 对生活充满感激,不管生活给予的是快乐还是痛苦,不管前行的道路是一帆风顺还是曲折坎坷。你积累的人品和善良,总在不经意间给你带来惊喜和好
  • 想在网易云里买个房子住哈哈哈哈哈[笑哈哈][污] 被仁老师搞的感觉啥都会了我居然也timi上了[微笑] 这一幕绝了网卡的好啊啊哈哈我称之为摩托SPA[嘻嘻][嘻
  • ”孙洪新称,2011年9月无棣县国资局向法院起诉,请求确认孙洪新与其之间的土地租赁合同已经解除,并判令孙洪新返还所租的土地2107.5亩。孙洪新称,由于无棣县国
  • 大概就是这一点一点的小细节让所有的人物都个性鲜明,每一个场景都格外真实吧[悲伤]小五百页的设定集大概是浓缩到不能再浓缩的结果了吧,谢谢你们把这么用心的作品带到我
  • 花是花,梦非梦月朦胧,鸟朦胧唯见烟雨又蒙蒙犹记太匆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日夜思念君此心伴君同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绿丝带][
  • 寻找自己的这个过程真的挺难的,不过好在一直都有【安利团队】老师们他们在毫无保留的爱我、毫无保留的支持我无条件的鼓励我!所以啊、当你觉得很迷茫的时候,迷失自己的时
  • 不仅如此,其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也是成长至今的关键,均价12美元的商品也仅仅是Zara均价的一半,这也足以弥补消费者较长的收货周期的不足。较早的布局、垂直领域的坚持
  • #郭聪明[超话]##全世界最好的郭聪明#gcm #30天安利郭聪明# 【DAY4】2021.2.3 我首先想到的是宠粉 不管锅巴提出什么要求,他都会尽可能去完
  • 社招推送:5年以上相关经验,内控负责人(BLUECITY蓝城兄弟),北京。 这是2021年出路君推荐的第796个官方社招职位图片 BLUECITY蓝城兄弟招
  • [doge][doge][doge][doge]成名前的郭麒麟身高167cm,体重196斤,戴个近视镜,绝对小胖子一个。没想到短短1年的时间,就瘦了70斤,老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