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觉得人类会灭绝,刚刚想的是因为贪嗔痴,不配活着。
但现在却在疑惑何为贪嗔痴,即为什么这样那样就是贪嗔痴。为什么贪嗔痴是一种贬义。如果没有这些人为定义的教化,人类的三观又是如何的呢。
身为人类的一员,我到底能不能控制自己。
现有的知识到底有没有意义,有没有真实,有没有尽头。会不会真的是唯心主义的世界。。所以唯物主义是怎么被证明的? 怎么就知道实践的一切凌驾于唯心之上…

突然佛掉了。

菩提心是诸善中王

贤空法师 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 2022-11-06 00:00 发表于山西

收录于合集#首座法语19个

大乘佛法修行从发菩提心开始。佛弟子如果没有发菩提心,即使做一切善事,最多算是一个善人,如果发了菩提心、受了菩萨戒,那就成为“人间的菩萨”了。

“菩萨”这两个字是有含金量的,一听到这两个字,是会让人生起欢喜心、信心、尊重心。三千多年来,佛教延续到今天,就是靠四众弟子发菩提心在传承。如果不发菩提心的话,人是很自私的,是一种“小我”,可能很多小事都想不通,斤斤计较;一旦发了菩提心,就是无我、无私、无相、平等、利他的。因为要和一切众生结善缘,当所有众生都是我们要去帮助的时候,心量一下子就拓宽了。

我们作为一个佛弟子,如果有人问:“你信佛了,佛教讲什么?信仰佛教有什么好处?”这些常见的问题都要搞清楚。用四句话把佛教做一个总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佛法是有标准的。

“诸恶莫作”,十恶业是明显的,贪、嗔、痴等一切烦恼都属于恶心所,包括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憍,都是烦恼心所。

“众善奉行”,五戒、十善、八关斋戒是善,发菩提心、受菩萨戒是大善,善中之王是菩提心。当然,我们还有大悲心、出离心,这都是善法。

所以,菩提心是一切善法中的王,可见发菩提心多么重要。《入菩萨行论》里面讲到,菩提心“是诸善中王,灭死胜甘露,除穷无尽藏,疗疾最胜药,灭一切罪障”。

发了菩提心,就能超越生死轮回。“除穷无尽藏”,人除了物质上的贫穷,还有智慧上的贫穷,一旦发了菩提心、行菩萨道,将来生生世世的福报和智慧都是很富有的。“疗疾胜诸药,灭一切罪障”,我们身体上有病的话,就要吃药,如果我们心里有贪嗔痴、傲慢心等大烦恼病,靠什么药来治?就是靠菩提心。

《入行论》里面也说到,“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就是讲,我们这个世界成住坏空,二十个劫之后,这个地球会“坏”,那个时候是要起大火的,天上七个太阳可能都出来了,把整个大地都烧起来了。菩提心的功德有多大呢?就像末劫的那个火,把这个地球上的东西都烧掉。这时候就比喻你发了菩提心,一刹那间能销毁我们各种各样的罪业。

菩提心灭罪的效果,每个人应该能感受,你皈依、忏悔、发愿、拜佛、诵经、修供养等,业障灭除之后有什么相貌呢?就是你的身心自在、不疲劳、很欢喜。如果我们没精神,又没有体力,心提不起来,睡也睡不醒,吃不下或要吃很多,人就变得很沉重,其实那时候是有障碍的。一旦发了菩提心,听经闻法,业障一消除之后,饭吃少一点也可以,觉睡少一点也可以,然后心情自在,不管是个人,还是很多人在一起,心里面欢喜,没有障碍。

所以,我们要排除业障,学佛是一个最好的体验。甚至当你的业障消除之后,口才越来越好、胆量越来越大。过去可能觉得口才不怎么好,突然间觉得挺能说的;过去好像很多事情很难,现在好像没有畏惧了。

佛菩萨都告诉我们发菩提心能灭罪,这件事很重要。为什么?因为你发心是要利益一切众生,你跟一切众生就不对立了。

从量子物理学上来讲的话,你只要起一个善念,对一切众生都存一个善念,这个善念是有力量的,对方能感应得到的,他给你发射回来的那个量子也是善的;如果你内心中起一个恶念,那恶的能量也会传出去,对方也会收到,他反射回来的也是一种恶的力量。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感受,我们对别人友善一点、对别人微笑、赞叹、帮助、尊重,对方马上也能回报这种微笑、尊重,这是一个比较浅显的。从菩萨道上来说,只要你起心动念,它就有力量。

菩萨戒跟五戒的区别是,五戒的内容没有做就不算犯戒,菩萨戒重点是饶益众生、修六度万行。所以,我们现在受菩萨戒,一下子把我们就提拔到很高的高度了,内心中有贪欲、嗔恨都不行。为什么说菩萨伟大?为什么菩萨的功德大?因为要求我们的身口意“三业随智慧行”“惟慧是业”,不符合道德良知、不符合佛教智慧的身口意三业,我们都不能做了。

王阳明提出一个理念叫“知行合一”,这个“知”,王阳明本意是指“良知”,而不是知道的“知”。就是我做这件事要符合天地良心,符合人伦道德,符合我们的良知才可以做,叫“知行合一”。

“身口意三业随智慧行”也是这个意思。我们学佛之后提倡要“修行”,修什么?大乘佛法的一个特质就是菩提心。如果你没有发菩提心,所做的一切都是生死轮回的业,最多就是来生福报大一点,果报殊胜一点。所以,我们佛教里面强调的就是要发菩提心,要回向无上菩提,不求人天果报。虽然我们不求人天果报,但是在我们没有成佛之前,我们的人天福报是在的,它不会丢失的。为什么处处要回向?就是不要忘了菩提心,因为我们这个菩提心很容易忘掉的。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没有菩提心,修一切善业,怎么是魔业?佛菩萨修善,魔也修善,魔如果不修善,他哪有那么大的福报?虽然有福报,却仍在生死轮回中。

大乘佛法修行从什么地方开始?从发菩提心开始,发了菩提心之后才叫“修行”。如果没有发菩提心,修行还没有入门。

#心眼观世界#

宣扬别人的恶行,就等于自己作恶。过多去评论他人、说人是非,不但自己德行日损,也会因此与人结下怨仇,祸延及身。无论在什么场合,最好都不要谈论别人的过失。

如果没有一颗智慧的头脑,没有一张温暖的嘴巴,就要学会收心闭嘴。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时刻能保持安静就是最低限度你对这个世界的贡献。

来源:日月合(公众号)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草莓植株高低不一,叶子椭圆形,花鲜红,果实约2-3克,呈球形,红色光泽,香味浓郁,是夏天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草莓可以生食,也可以加入蛋糕、冰淇淋、果汁等食品中,
  • 选择奫邩俱乐部❓ ①开业至今+|月流水达标 ②“无”主营业务“混团”|语聊-游戏-选送等均接|万能绿色陪玩团|拥有团设oc奫小邩 ③特招|免审|通通都有|持大
  • 不是性缘脑,有点天然呆,在男公关部工作只是为了还清意外打碎的古董花瓶的债;冷静从容,面对身边簇拥的贵族男公关,不卑不亢也不星星眼;敏锐体贴,是辨认出光和馨的第一
  • 跑量款经典永不落伍的时尚B家控必不可少的一款??超级百搭容量大??款号:8367尺寸:26*28*15cm coach\/蔻驰36674最新满版马车LOGO印花
  • "姐姐点了点头又对着我笑,那是幸福的样子呀~没刷牙,吃东西,被嫌弃了,嗯哼!自己的孩子都大了,日子过得好好的,还找个女人,女人不要你钱嫁给你,除非有病!
  • 》30 #严浩翔 十九弥新淬火逐歌# ❤️#严浩翔[超话]##寻美中国# 【极边第一城:不曾来过腾冲,便不叫来过云南】在众人皆知其美的彩云之南,有这样一处地
  • 杨绛的观点可能在当代社会看来有些过时,但其背后的真理却是永恒的:家庭幸福建立在双方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上,而非单方面的责任或角色扮演。各种伏笔吸引我看完全文,结局耐
  • 净公恩师法语菁华 1、 中国古人有说“凡事之本,必先治身”,佛菩萨是这样教导我们的。佛菩萨发大愿,要普度一切众生,从哪里做起?从自己做起。 2 、我们知道,
  • 但我认[揣手]我下班一句“老公好饿”抬屁股就去炸的鸡蛋馒头片,“想吃辣条再买个辣条”他很懂我[嘻嘻]“老公,想安装一个行车记录仪,要不总不放心”“今天让大姐帮你
  • 今日大概是诸事不顺,春没有和他再讲一句话,就连耳机也越理越乱,怎么也解不开,电车运行带着车门一起震动,他把嘴抿成一条线,好不让丧气话被抖出来。18.跟生活玩,别
  • "桑怡陆寒慎桑怡陆寒慎(小说全文阅读主角桑怡无弹窗)关注即可阅读Q*AC;5
  •   一群隐云宗弟子神色各异地看着她,眼神有失望,讥讽,揶揄,细细碎碎的议论声也随之而来,“什么呀,还以为大师姐有多厉害呢,平常对我们那么清高自傲,原来就是个花架
  • 对于这个级别,我推荐的是帝舵的自主风格表,帝舵表材料选用非常好,它的钢比普通钢看着更加通透和亮丽。  1、机械表磨合期要注意什么?2、欧米茄最贵的手表是哪一款,
  • #赵露思# 赵露思现在的红和热度靠的是作品!换句话说,要不是有传闻中的陈芊芊,星汉灿烂,偷偷藏不住这些成功作品,也不会有我们这些粉丝,也不会有这么多剧粉!
  • 時間過的真的很快一眨眼我已經從英國回來一個月了在英國的時候真的很累很快樂很自由~我享受了旅遊帶來自由帶來的放鬆帶來的幸福感想起出發前遭遇天氣暴雨延誤~無法趕上轉
  • 任嘉伦「我的嘉人们:谢谢你们喜欢我,支持我!在前行路上我们都在不断追寻更好的自己,就算跌倒,爬起来拍拍肩膀继续走。更幸运的是,我有你们,在追梦的路上给了我莫大的
  • Size:男款39-45(3846注47?30定做不退换 2023UGG男士雪地靴油gg.纽姆莫卡辛男款雪地靴毛毛鞋?? 经典小贝同款雪地靴升级款高丝光牛
  • “就去成为你想成为那个大人啊继续兴致盎然跟世界交手啊宇宙和生活都很大去尽兴 去灿烂年华你就是你自己最好的回答我们不会再比今天更年轻啊渺小的梦就放肆做到无限大就祝
  • 二、增量;2024年开始无论茅台酒还是系列酒的产能都在增加,25年的量就起来了一些,到2030年茅台酒怎加1.98万吨的产能就开始放量,地主家的余粮还很多。一、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面观》之作文(10)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诗经》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左传》 百言有本,千言有要,万言有总。《黄帝四经》 诗者,不以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