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架!第一艘!第一辆!都在辽宁!又一“全国最大基地”崛起→】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工信部共同打造,财经节目中心推出的大型融媒体报道《智造中国》,今天聚焦辽宁。

在辽宁,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艘万吨巨轮和第一辆内燃机车,在“一五”期间,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十四五”新征程,老工业基地将如何进行自主创新,如何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呢?

辽宁沈阳:
探秘全国最大机器人产业基地
机器人如何赋能工业生产

记者来到辽宁省沈阳市的新松机器人调试装配车间,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有几千台工业机器人正在进行出厂前最后的调试。

AGV小车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中占比接近40%。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不同需求,也有了不同的形态,比如有的是叉车形状,有的带着小叉子可以托举,还有的体格比较大。

这么多机器人如何协同作业呢?记者观察了一个机器人,它复杂的工作区域,迅速给自己规划好了一条路线,不但可以避开前方的障碍,还可以礼让后面过来的工业机器人。

“超强指挥官”上线
国产控制系统破解复杂环境机器人协作难题

这种超强的团队协作能力的秘密就藏在一个控制系统里,这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相当于一个逻辑缜密的“指挥官”。每1秒就会给在场所有的机器人下达一个指令,进行快速部署。而每个机器人的执行能力,靠的是机器人的“大脑”,也就是它的主控器。它的反应非常快,每20个毫秒就能完成一个控制周期。也就是说,一秒钟,这个复杂的运转就已经进行了50次以上。

汽车底盘合装机器人出海进行时

现在,这些工业机器人已经实现了高度的自主化。比如这个汽车底盘合装机器人,作用是在工业生产中,把汽车底盘的前桥和后桥托举起来,紧密追随吊装的车身,完成动态安装。它的诞生,不仅颠覆了汽车底盘合装机器人的生产方式,还打破了国内机器人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局面。

工业机器人为大国重器助一“臂”之力

如果说移动机器人是工业生产的脚,那么机械臂就是工业生产中的手。它们最大的负重量从4公斤一直涵盖到500公斤,可以应用在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

随着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这个行业也开始为解决其它领域的卡脖子技术而努力。比如半导体前端设备模块,真空机械手和国产大飞机的检修。

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一台机器人都在感知中国工业的脉搏,铸成中国制造业的筋骨,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辽宁:数控机床国产化

制造业向高精尖发展

机床被称为“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高端数控机床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核心制造能力的标准之一。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也从依赖进口走向自主化、智能化。

在辽宁大连的一个产业园区,一片开阔的草坪下面,藏着一座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恒温恒湿地下工厂。这座工厂里,100多台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正在同时进行装配。

陈虎是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十几年前,他作为技术专家来到这里,参与了企业第一台自主研发的高端数控机床样机的制造,也见证了这个被称为“工业母机”的高端装备,一次次迭代升级。

陈虎介绍,从最初的一年只能产几台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到现在企业年产能达到250台,这背后是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原点标定,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装配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使机床的工作精度达到标准。过去这一环节,需要有经验的工人,用工具反复测试,而经过智能化升级,现在一键启动,就可以自动完成。

陈虎告诉记者,技术和装备的迭代升级,不仅发生在生产线上,更重要的改变来自控制系统。目前他们生产的高端数控机床,已经安装了“国产大脑”,从数控系统,到电主轴、传感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都实现了自主化。

这台正在装配的五轴卧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主要用于生产飞机起落架等航空航天零件,最大回转直径可以达到1.2米,陈虎介绍,这是他们在自主研发大规格机床产品上的又一个突破。

辽宁: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在辽宁的制造业中,装备制造占据重要地位,这些大型装备,不仅见证了新中国工业的起步与发展,对于其他制造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如何借助数字化转型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推动更多重大装备自主创新?记者对辽宁省副省长姜有为进行了专访。

辽宁:数字化改造助力“老字号”企业焕发新生机

在一家“老字号”企业,技术工人正操作数控机床加工离心压缩机的关键零部件——转子。这家工厂始建于1952年,70年来,一批大国重器在这里诞生。2018年,这里进行了数字化改造,“老字号”企业焕发了新生机。

辽宁省副省长 姜有为:以前这个车间,设备都是单台运行,无法实现生产数据的汇聚传输,设备都处在孤岛运行的状态。数字化改造以后,建立了车间运营管理系统,能够直接实现生产数据的传输、汇聚。

整个车间的整体生产运行情况,都体现在这个系统上,这里边有生产管理的数据,包括任务总量、机台计划、转子部件和关键配套件的生产进度,也包括设备管理的数据、项目管理的数据,在这上面都有体现,一目了然 。

辽宁:场景驱动 平台赋能 智能制造按下“加速键”

姜有为介绍说,车间的数字化改造只是第一步。辽宁建成了700多个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积极推动企业与平台服务商对接,促进企业改造升级。在辽宁,33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了1.25万家工业企业的49.7万台设备;62500多个5G基站和5200多个在建基站,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基础设施。

辽宁省副省长 姜有为:离散型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要提高研发设计的协同水平,很多工作需要整机厂和供应商以及用户共同来完成,基于数字孪生、虚拟仿真等技术的这些协作设计平台的建设就变得非常重要。

对于大型装备而言,产业链很长也很复杂:一台离心压缩机的零部件就多达数千个,涉及供应商数十家。如何让整机生产企业和零部件配套企业加强协同,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是数字化改造的重要内容。

辽宁省副省长 姜有为:我们正在推动头部企业和零部件配套企业整零共同体示范,主要就是通过建设数字化的平台,去推动整机企业和零部件配套企业,同步研发、同步制造、同步物流和同步在线服务,进一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

今年底,这家企业自主研制的150万吨级的“乙烯三机”将正式交付使用。乙烯三机是乙烯生产的关键核心装备,而乙烯则是全球产量最大的化学品之一,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过去,这种装备只能从国外进口。如今,乙烯三机不仅实现了国产化,规模也从最初的80万吨级提升至目前的150万吨级,而这背后,离不开一系列打破国外垄断的创新成果。

辽宁省副省长 姜有为:突破了工业基础软件的瓶颈,实现了横向振动、机组选型等软件的自主可控,推动协同设计,整机厂商和主要供应商 一起同步创新,逐步提高驱动设备、辅助系统、关键配套件的国产化水平。

辽宁:加大科技领域投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今年,辽宁省将继续加大财政资金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力度,力争全省研发经费支出在去年600亿元左右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更多成果。

辽宁省副省长 姜有为: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突破。
(央视财经)

【第一架!第一艘!第一辆!都在辽宁!又一“全国最大基地”崛起→】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工信部共同打造,财经节目中心推出的大型融媒体报道《智造中国》,今天聚焦辽宁。

在辽宁,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艘万吨巨轮和第一辆内燃机车,在“一五”期间,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十四五”新征程,老工业基地将如何进行自主创新,如何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呢?

辽宁沈阳:探秘全国最大机器人产业基地 机器人如何赋能工业生产

记者来到辽宁省沈阳市的新松机器人调试装配车间,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基地,有几千台工业机器人正在进行出厂前最后的调试。

AGV小车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中占比接近40%。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不同需求,也有了不同的形态,比如有的是叉车形状,有的带着小叉子可以托举,还有的体格比较大。

这么多机器人如何协同作业呢?记者观察了一个机器人,它复杂的工作区域,迅速给自己规划好了一条路线,不但可以避开前方的障碍,还可以礼让后面过来的工业机器人。

“超强指挥官”上线
国产控制系统破解复杂环境机器人协作难题

这种超强的团队协作能力的秘密就藏在一个控制系统里,这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相当于一个逻辑缜密的“指挥官”。每1秒就会给在场所有的机器人下达一个指令,进行快速部署。而每个机器人的执行能力,靠的是机器人的“大脑”,也就是它的主控器。它的反应非常快,每20个毫秒就能完成一个控制周期。也就是说,一秒钟,这个复杂的运转就已经进行了50次以上。

* 汽车底盘合装机器人出海进行时

现在,这些工业机器人已经实现了高度的自主化。比如这个汽车底盘合装机器人,作用是在工业生产中,把汽车底盘的前桥和后桥托举起来,紧密追随吊装的车身,完成动态安装。它的诞生,不仅颠覆了汽车底盘合装机器人的生产方式,还打破了国内机器人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局面。

* 工业机器人为大国重器助一“臂”之力

如果说移动机器人是工业生产的脚,那么机械臂就是工业生产中的手。它们最大的负重量从4公斤一直涵盖到500公斤,可以应用在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

随着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这个行业也开始为解决其它领域的卡脖子技术而努力。比如半导体前端设备模块,真空机械手和国产大飞机的检修。

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一台机器人都在感知中国工业的脉搏,铸成中国制造业的筋骨,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辽宁:数控机床国产化 制造业向高精尖发展

机床被称为“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高端数控机床的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核心制造能力的标准之一。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数控机床也从依赖进口走向自主化、智能化。

在辽宁大连的一个产业园区,一片开阔的草坪下面,藏着一座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恒温恒湿地下工厂。这座工厂里,100多台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正在同时进行装配。

陈虎是这家企业的负责人,十几年前,他作为技术专家来到这里,参与了企业第一台自主研发的高端数控机床样机的制造,也见证了这个被称为“工业母机”的高端装备,一次次迭代升级。

陈虎介绍,从最初的一年只能产几台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到现在企业年产能达到250台,这背后是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原点标定,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装配调试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使机床的工作精度达到标准。过去这一环节,需要有经验的工人,用工具反复测试,而经过智能化升级,现在一键启动,就可以自动完成。

陈虎告诉记者,技术和装备的迭代升级,不仅发生在生产线上,更重要的改变来自控制系统。目前他们生产的高端数控机床,已经安装了“国产大脑”,从数控系统,到电主轴、传感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都实现了自主化。

这台正在装配的五轴卧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主要用于生产飞机起落架等航空航天零件,最大回转直径可以达到1.2米,陈虎介绍,这是他们在自主研发大规格机床产品上的又一个突破。

辽宁: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在辽宁的制造业中,装备制造占据重要地位,这些大型装备,不仅见证了新中国工业的起步与发展,对于其他制造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如何借助数字化转型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推动更多重大装备自主创新?记者对辽宁省副省长姜有为进行了专访。

* 辽宁:数字化改造助力“老字号”企业焕发新生机

在一家“老字号”企业,技术工人正操作数控机床加工离心压缩机的关键零部件——转子。这家工厂始建于1952年,70年来,一批大国重器在这里诞生。2018年,这里进行了数字化改造,“老字号”企业焕发了新生机。

辽宁省副省长 姜有为:以前这个车间,设备都是单台运行,无法实现生产数据的汇聚传输,设备都处在孤岛运行的状态。数字化改造以后,建立了车间运营管理系统,能够直接实现生产数据的传输、汇聚。

整个车间的整体生产运行情况,都体现在这个系统上,这里边有生产管理的数据,包括任务总量、机台计划、转子部件和关键配套件的生产进度,也包括设备管理的数据、项目管理的数据,在这上面都有体现,一目了然 。

* 辽宁:场景驱动 平台赋能 智能制造按下“加速键”

姜有为介绍说,车间的数字化改造只是第一步。辽宁建成了700多个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积极推动企业与平台服务商对接,促进企业改造升级。在辽宁,33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了1.25万家工业企业的49.7万台设备;62500多个5G基站和5200多个在建基站,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基础设施。

辽宁省副省长 姜有为:离散型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要提高研发设计的协同水平,很多工作需要整机厂和供应商以及用户共同来完成,基于数字孪生、虚拟仿真等技术的这些协作设计平台的建设就变得非常重要。

对于大型装备而言,产业链很长也很复杂:一台离心压缩机的零部件就多达数千个,涉及供应商数十家。如何让整机生产企业和零部件配套企业加强协同,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是数字化改造的重要内容。

辽宁省副省长 姜有为:我们正在推动头部企业和零部件配套企业整零共同体示范,主要就是通过建设数字化的平台,去推动整机企业和零部件配套企业,同步研发、同步制造、同步物流和同步在线服务,进一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

今年底,这家企业自主研制的150万吨级的“乙烯三机”将正式交付使用。乙烯三机是乙烯生产的关键核心装备,而乙烯则是全球产量最大的化学品之一,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过去,这种装备只能从国外进口。如今,乙烯三机不仅实现了国产化,规模也从最初的80万吨级提升至目前的150万吨级,而这背后,离不开一系列打破国外垄断的创新成果。

辽宁省副省长 姜有为:突破了工业基础软件的瓶颈,实现了横向振动、机组选型等软件的自主可控,推动协同设计,整机厂商和主要供应商 一起同步创新,逐步提高驱动设备、辅助系统、关键配套件的国产化水平。 

* 辽宁:加大科技领域投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今年,辽宁省将继续加大财政资金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力度,力争全省研发经费支出在去年600亿元左右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更多成果。 

辽宁省副省长 姜有为: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制造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突破。 

#故纸寻迹#【#与首钢齐名的京棉从文创C位出道#】在上世纪50年代,北京工业版图中曾有“一黑一白”之说,“一黑”指首钢,与其并肩的“一白”便是京棉。作为当时的新兴支柱产业,棉纺织业打一出道,便是妥妥的C位。根据首都战略发展的需要,金字招牌京棉历经发展、转型、重组,最后退出历史舞台。如今,京棉旧址作为工业遗存转型文创园,再度“C位出道”。人们徜徉其中,既可感受其华丽转身,更可汲取其腾笼换鸟、再立潮头的改革勇气。

首都工业战线上的新军

1954年8月,北京东郊一望无际的青纱帐中,一座崭新的工厂拔地而起。深灰色的高大厂房拥有5万纱锭、1千多台织布机,厂房外,三三两两的建筑工人正在修建庭院花池。这里,便是即将正式开工投产的国营北京第一棉纺织厂。这座棉纺织厂一年生产的纱布,可满足近千万人的需要。

京棉一厂的建厂速度不一般:从1953年3月开始设计,1954年4月就进入了试车生产阶段。当时,有着30多年纺织业工作经验的总工程师李宪章感叹道,建设一座同样规模的纺织厂,即便在国外也得三五年,京棉一厂“简直是个奇迹”。

这个奇迹是“众人拾柴火焰高”创造的。

京棉一厂筹建处主任杨慧洁告诉本报记者,建厂过程中曾委托青岛梭管厂代制一批纱管。谁都知道,对于一个生产管理已上轨道的工厂来说,当它的生产任务已经排好时,额外加货是很麻烦的事,更何况这批纱管的规格与该厂现有产品不同,连工具都需要重新设计制造。但一听说是支援北京的工业建设,青岛梭管厂欣然接受了这批紧急订货,并且按期赶制出来。

其他兄弟厂也纷纷伸出援手:缺乏工具,天津的棉纺厂把自用工具调配进京;没有组织管理经验,西北的棉纺厂传授经验;需要技术力量,上海和青岛的棉纺厂送来大批工程技术人员,为北京培训工人。

继京棉一厂之后,规模更大的国营北京第二棉纺织厂、国营北京第三棉纺织厂相继建成。其中,京棉三厂的产品品种除“京棉”牌白布和细布以外,还有本市从来没有大批生产过的纱哔叽、纱直贡,适合印染成各种色布、花布,可供市民做春秋装或冬装。

1953年到1957年,新中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工业。在首都城市区域规划中,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纺织工业必不可少。这3个新建棉纺织厂形成了北京现代纺织工业的雏形。自此,印有“京棉”字样、比五福布还要细密的平纹细布,开始一卡车一卡车运往城里。

产业链成型跻身全国前列

北京兴建现代化棉纺织厂的时期,也是全国工业快速发展的时期。1956年,全国纺织工业系统有13个工厂动工兴建,其中棉纺厂就有9个,占据大半江山。这些工厂建成以后,过去纺织工业基础薄弱的城市,如北京、郑州等地,均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纺织工业区。(1956年4月11日《北京日报》1版,《纺织系统今年将兴建十三个工厂》)

国内工业对于纺织业的重视,除了为满足老百姓的生活需要之外,也是对多年来纺织业积弱的抗争。1956年,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任委员荣毅仁向记者描述了新中国成立前国内纺织业的窘境,“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黄浦江里停满了美国兵舰,美国货像海潮一样地涌来,我们的棉纺厂用的大部分是美国棉花,中国的工业破产,农村破产。”上海尚且如此,其他城市更不必提。

而新中国用6年时间扭转了局面。农村土地改革让棉花产量快速提高,中国的纱厂不再依靠外国的棉花。随着纺织行业新工厂的出现,北京也逐步由一个古老的消费城市转变为生产城市。

1957年4月,中纺公司北京采购供应站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不再只是一个棉布消费城市,随着外销市场的打开,京棉的销售版图已扩展到16个省,其中浅线呢、毛蓝粗布和特字普鲁褥面等产品最为走俏,颇受消费者喜爱。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北京纺织工业已成气候,棉、毛纺织生产水平跻身国内前列,产品大量出口,成为创汇大户。1963年,北京纺织行业举办了一次质量评比,结果显示,北京生产的棉布和精纺毛织品分别有88%和96%以上是一等品;在全市21种主要纺织品中,有7种达到国内优质产品水平。

这些变化说明:北京纺织工业经历了一个由极不完整到比较完整,纺织品品种由少到多,质量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已今非昔比。

京棉巨轮开启产业转型之旅

到1979年时,与京西十里钢城遥遥相对的京东,已是绵延数里的“纺织城”。朝阳八里庄是京东“纺织城”的中心,纺织研究所、京棉一厂、京棉二厂、京棉三厂等都在这里。这一年,北京产品在全国纺织工业名牌产品评比会上位居前三,其中,冰山牌漂白的确良荣获了金牌产品的称号。全市纺织工业一年上缴的利税,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0%。(1979年9月21日《北京日报》3版,《漫步京东“纺织城”》)

1979年北京展销会上,京棉三厂生产的京棉牌纯棉宽幅平布亮相。

优秀的成绩掀起市场上的“棉纺热”,但首都工业需要更优化的发展。1981年,北京市工业系统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适合首都特点的轻纺工业。具备“首都特点”的棉纺织产业,首要的就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不断丰富首都市场。据市纺织局统计,当年1—7月试制新产品38种,生产的新花色、新品种达6206种。棉纱一等一级品率、精纺毛织品和毛线入库一等品率、丝织品一等品率,与1980年同期相比均有提高。

1982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明确,北京的工业建设规模要严加控制,工业发展主要依靠技术进步。

京棉二厂论规模曾是“中国之最”,论反应也最快。该厂迅速做出调整,将生产“三高一难”,即高档次、高质量、高附加值、有一定生产难度的产品定为目标,并且率先实现按国际质量标准组织生产,让国际上备受欢迎的“无接头纱”首次在中国“落了户”。

上世纪90年代,京棉一厂生产的高级府绸、京棉二厂生产“铜亭”牌纯棉精梳纱闻名全国,另外还有“景山”牌棉纱、“灯笼”牌氨纶纱、“珍珠”牌坯布等产品在国际纺织制造业名列前茅。

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北京作为首都在上世纪80年代就摸索实践的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有了更明确的思路。

北京纺织城所在地原来是地广人稀的东郊,但随着城市化的扩展,已成为人口密集区,显然不再适合设置工厂。按照北京工业布局的新规划,1997年京棉一厂、二厂、三厂整合为北京京棉集团,厂房设在顺义。从此,八里庄一带不再有纺织车间的机器轰鸣声,取而代之的是鑫帝大厦、华堂商场等商业设施,北京纺织业进入了世纪之交的转型期。

顺应时代之变,北京仍在与时俱进。

1998年北京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以纺织行业棉纺压锭减员增效为突破口,推动工业的调整和发展”作为国企解困的思路。当年4月13日,北京棉纺集团首批一万锭落后细纱机,当着各有关部门监销员的面,被倒入转炉红通通的炉膛中……此举打响了京城压缩棉纺纱锭的“第一炮”,拉开了以纺织为突破口,实现国有企业脱困与改革目标攻坚战的序幕。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沿市场化方向深入推进,京棉巨轮通过兼并、转移、破产等途径,开启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之旅。先是北京印染厂、纺织机械厂,而后是京棉一厂、京棉三厂,最后,盛极一时的京棉二厂也在2006年进行改革重组。

“老纺织”转身文创再立潮头

2008年8月,一则“京棉二厂老厂址要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消息引发人们关注。原本京棉二厂的土地也计划像京棉一厂、三厂那样进行房地产开发,一次性收益颇丰,怎么突然改变主意了呢?

京棉集团将目光投向文创产业,与当时工业遗存资源保护和再利用愈加受到重视有关。

2004年北京总规第五次修编后,明确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工业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与首都功能定位相符。2007年11月,北京市工促局、规划委、文物局联合发布了《北京市保护利用工业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指导意见》,探讨建立工业遗产的评价标准和认定机制,对其进行保护。(2008年1月23日《北京日报》5版,《工业遗迹将登文保名录》)

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改建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方面可以保护工业文化遗存,延续城市历史记忆;另一方面可实现产业升级,获得长期收益。

2011年9月,占地面积相当于半个798园区的原京棉二厂重新开放,变身为容纳125家优质创意企业、年产值100亿元的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园仪式现场,大屏幕上密密麻麻排列着来头不小的入驻企业LOGO:昌荣传播公司、东方风行集团、安世亚太科技公司、华策影视公司……高端产业、国际化、总部型,是这些入驻企业的特色。

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将纺织业列入北京市坚决淘汰产业范围,“纺织”既不适应北京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也与北京城市战略定位不相符。2016年,北京纺织印染、服装加工生产业态全面转出北京地区。它们所属的老国企北京纺织控股,也宣布更名为时尚控股,走上了一条时尚之路。

抢先一步,便是不一样的天地。在“老纺织”纷纷退场的同时,京棉二厂已凭借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再度“C位出道”,成为老旧厂房华丽转身的典范。它既是新兴的创业和创意园区,也是北京城市文化的新景观。2015年10月,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从全市百余家园区中脱颖而出,入选北京市首批4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这意味着它在政策先行先试、资金优先扶持、搭建服务平台、优化人才服务、保障项目审批等方面将获得更加有力的支持。

2018年10月,来自20个国家23家媒体的记者来到朝阳区,参观转型升级后的老旧厂房。在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京棉二厂老厂房改造成为46栋花园式低密度工作室的创意、近百家文化创意企业在这里创造500亿元年产值的成绩,让外国记者赞叹不已。他们纷纷表示,要把中国经验带回自己的国家。

随着北京打造全国文化中心,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多老旧厂房再利用的故事在北京上演。“东有莱锦,西有永乐”——这个“永乐”指的是位于丰台区造甲街的永乐文智园,其前身是京棉二厂分厂。昔日的老厂房,如今已成为一个集文创中心、全智能路演中心、办公、文化书店、文化产品交流展示、创意工作室、品牌商铺、特色餐饮、休闲健身等于一体的融合功能空间,建筑面积超2万平方米。从位置上看,永乐文智园与丰台火车站相距仅1.2公里,随着丰台站站城一体化发展,它将成为城南地区新的文化亮点。(2021年2月18日《北京日报》2版,《65岁老棉纺厂编织“文创梦”》)

纺织,曾是首都工业的一面旗帜,是新中国对外展示的窗口。当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它成为了北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如今“老纺织”编织着新时代的“文创梦”,乘上东风,再立潮头。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汪丹)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虽然还有WE,可是我心底还是很希望RNG夺冠的,LPL要拿世界总冠军,必须全华班!刚才和老公出来溜达,溜达了一个点,这只小狗从我俩出大门就跟着我俩溜达,一直在前
  • #梦华录# 电视剧像电影的画质,服饰造型贴合年代,没有太浮夸的造型,演员都是原声台词,男女主人设不矫情挺讨喜,导演把控节奏很准确,不拖沓也不冗长,摄影师必须加鸡
  • #情感九图##常识# 两个人中,谁更艰难谁更需要钱,谁更需要留住粉丝全网捂嘴的情况下,他还是选择说出真相哪怕流失掉粉丝购买力哪怕有回踩风险 他都要发声当他第一
  • 并且上方还配备的是一台29英寸LG电视机,更显高端瑞弗T800小额头房车,高颜值,重心低,底盘稳,动力强会客区上方的一张电动升降床,非常平整地完全贴合天花板,合
  • 凡转发此微信到朋友圈并成功推荐8⃣位女性好友者均可得到无印良品皮裤一条,3个尺码,M, L,XL,先到先得,我包邮免费送给你!微信号:z3037479158加
  • 但是影片传达的几个道理,我们家的小家伙不晓得明白了没首先是阿罗父亲带着阿罗去克服恐惧,来到阴森的草地上,带着阿罗穿过草地看到了美丽的萤火虫飞舞,说了这样一句话,
  • #日常祈祷# 我的胃镜复查➕妈妈的第二次复查。胃镜复查前很忐忑,因为在开封三个月没忌口、没吃药,也不能按时吃饭,有一顿没一顿的,妈妈天天打电话,我都说按时吃了。
  • 100%的银较软,制作时不能成型,不便做成银饰,而且比较容易“氧化”俗称“变色”素银素银:925银外镀外镀白铑(行业上称白金)能够最大可能的延缓银在氧化或硫化情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造谣和传谣成了一种潮流 而造谣的内容就变成了他们口中所谓的真相 本正义的澄清变成了洗白 谣言满天飞,却没有一个人低头看脚底的真相 他们只
  • (细贝我不会翻白眼,所以尽量做到的白眼...) 明天是1场公演 我会尽全力努力的 快点回家睡觉吧。 希望每一天都能让人感受到我们在进化(主要还是桂桑的每日一变
  • 夜间饭后 决定出去散步 暗自在脑边记录下要走的 安静之路 然事与愿违 原先认为寂静的道路 多了好些人 带上耳机 放着慢歌 于两三行人间穿过 路灯很暗 但足够照出
  • 敬酒不吃偏吃罚酒!泽连斯基不听劝告,普京给的罚酒是兵发顿巴斯,一夜之间摧毁乌克兰军队战略要塞和重要武器装备;普京不听西方“劝告”,拜登给的罚酒是开启史上最严厉的
  • 今天从吉林出发前往哈尔滨,沿途经过舒兰,有特意去了趟水曲柳,我的出生地,多年不回家了,也没有亲人住在这里了,早已模糊的记忆,也没有找到老宅子,呆了一会儿,驱车前
  • 来源:南平市气象台   、南平市防汛办   2022年6月17日8时根据最新天气形势分析南平市气象台继续发布 “暴雨预警Ⅲ级”预警报告预计受冷暖气流共同影响,今
  • ————— 早年间大家对抗老的认知一直局限在A醇、酸、VC这几个经典成分上,在浓度足够的前提下,往往存在一定刺激性,需要较好的耐受度,一度造成“敏感肌很难找到给
  • 我最喜欢第三个故事,因为年少无知,我们那时没有和青春好好的告别,最后两个女人的拥抱几乎弥补了这个遗憾,那一刻让我热泪盈眶。滨口龙介的这部电影比《驾驶我的车》好得
  • 事实证明,王心凌的翻红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离开了《爱你》这首歌,她依然是最棒的歌手[大笑]市值近200亿、网络安全营收规模排第二的启明星辰被中移动收购,下一个会
  • [心]#发现诗人# ●我在江南等你作者:忧伤王苍白的文字游走在寂寥的雨巷深埋的一溪流水从江南走过岸边,杨柳依依曾有等季节的愁容燕子不来,江南落花不红雨细细的,是
  • Layla小号感叹自己在推行“能刷酸就不光子/调Q,能光子调Q就不皮秒”去商业化治疗的无力,他合作很开心的是安加诊所 院长 PICO也是同样的理念. 我也能感受
  • 家具设计师Marija Puipaitė和Vytautas Gečas打造出一个极具视觉观感的家具系列——毛茸茸的天鹅绒座椅耷拉在复杂的连锁木杆框架上,其设计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