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答疑丨有的人一生受苦很多,是前世修行得不好吗?
慧律法语 前天
慧律·答疑



在做义工当中,如果名号念得少了有没有关系?



如果你心平等,做义工的时候,你一样有功德。不是说只有念佛才有功德。平等心叫做功德,藉这句佛号,只是摄你的心。如果只有念佛才有功德,那大家也不要煮饭了,谁来煮饭?你用平等心,煮饭跟念佛的功德是一样平等的。知道吧?



有的人一生受苦很多,如果按照因果来说,是因为此人前世一定修行不好吗?



不要这样讲,一辈子受了很多苦,反而容易入道。不要把苦当作苦,一定要把苦当作是一种增上缘,这是观念的问题。一个人没有经过痛苦的洗礼,就不会珍惜我们的生命,也不懂得该怎么样修行。

所以吃苦在佛教来讲的话,不见得不好。逆境越多,成就就会越大,这是观念的问题。如果一个人的一生没有吃过苦,没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值得活下来的。

上苍给我们痛苦,但因为后面有很重要的礼物,也就是让我们能够自觉,能够觉悟,能够成佛。这个珍贵的礼物,是用痛苦来包装,当你打开这个用痛苦包装的礼盒,裡面却含有佛性,清淨自在的佛性。

所以这个是观念的问题。不要把今天所受的苦,包括婚姻、经济、病苦种种的,或者是儿女不孝顺、孤苦无依,把它当作一定是前世的业。

当然佛教所讲的业,其实是非常複杂的,并非单就今生的际遇就归属于业。所以,没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值得活下来的,要想活得更灿烂,你必需要经过很多的痛苦。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如果没有经过痛苦、挫折,我们怎么能够动心忍性?我们怎么能够更成熟、更深入的理解人生?所以,苦,它是成就圣贤的阶段,就像你爬楼梯一样,每经过一个阶梯往上爬,你会气喘如牛,可是登到最高峰的时候,却看到那么漂亮的风景。

没有一个圣贤不经过吃苦而能成就的,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现在是观念的问题,不要把吃苦当作是吃苦,要把吃苦当作是吃补。听得懂吗?



是不是因为未成就某些人或某些事而自己受到痛苦?



当然每种事情都是息息相关的。今天你受苦,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佛法,不要白白的受苦。也不一定说是成就某一个人,其实人的生命裡面都是环环相扣的,因缘生的东西谁也不能说它是独立的东西。

所以你个人一定会影响别人,别人也会影响到你。所以我不认为说是一定怎么样,只能成就某一个人,所以我来受苦,应该用一个比较更高超的,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这个世间没有真实性的东西,没有你、我、他。简单讲,所有的缘起法、因缘生的东西都是因为执著,因为主观意识承认客观,所以客观环境一直存在,因为存在,你就一直误认为它是事实,这个就会迷茫我们的清淨心。

所以师父还是劝导大家:云南这个区块,佛教比较弱,希望大家好好的听经闻法,不要说只懂得念佛而没有开智慧,这样不行的。一个人只有念一句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烦恼来了你怎么办?人家讲也不听,劝也劝不来。

佛教重视念佛,强调念佛很重要,可是智慧也很重要啊!你有智慧才有办法解决生命的迷茫,跟你今天所发生的种种的疑惑。知道吧?所以,今天所有存在的主观跟客观,自相跟共相的问题,自相就是你、我、他,共相就是存在的共业所感的世间,其实都是虚妄的,没有实在的东西。

不要太在意这个世间的缘起缘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好不好?不要太在意这个世间的主、客二观所产生的对立的东西,这都是妄想。



人此生都有自己在这世间的功课和使命,怎样知道自己的功课和使命是什么?何时能完成这个功课和使命,成就出家因缘?



所有的功课都不离开自己的觉性,佛陀说:我们的生命只有一种工作要做,就是提早觉悟。

提早觉悟这个世间是不淨的;我们这个色身是不淨的;生命是很苦恼的,身苦心也苦;万法本来就是皆空的;或者是一切法本来就是无我的,不淨、苦、空、无常、无我。

这个就是我们要提早觉悟的。所以,放下是生命当中一生一世的功课。我们的功课除了念佛以外,内心裡面不要执著任何的相,随种种的因缘,尤其我们的三业要守得住,就是我们的身、口、意要清淨,这只嘴巴不能动不动讲话就伤人;或者行为举止动不动就粗鲁,一点教养都没有;或者是让人家感觉到没什么文化水准。

佛法是内敛的东西,从内在深化而自然形成深度的涵养和气质。对于传统文化,儒家主张的仁、义、礼、智、信要懂得。对外要懂得礼貌,对内要懂得解脱。这个回归到最后还是觉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所以,你提的这个问题,什么时候才叫做生命的完成?最重要的就是放下,再放下,彻底的放下。什么时候出家因缘到了?那可不一定,要问你自己。你如果还有婚姻的关系还没有解决,那么你的出家因缘还不能具足;如果你的儿女年纪还很小,小朋友才两、三岁,那你出家的因缘也不到。

再来,如果全家人都反对你,你出家以后,全家人要死不活的,起大革命,这个也不能随便出家。出家的话就干起来,那家庭就大革命了,会死人的。所以要慢慢的引导,慢慢的成熟每个人的机会跟因缘。

所以,出家这条路不好走,也不能勉强。出家也不是混一口饭吃,出家是大丈夫的行为,要弘宗,要演教,要荷担如来的家业,这可不是闹著玩的。

“说悔先罪,而不说入于过去。”学佛第一步先忏悔过去的罪业,怎么样不入于过去?不被过去困住了?用中国文化来解释,最简单的就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犯了错,但从此不再犯,也就是颜回的“不二过”。六祖在《坛经》上讲忏悔,忏过去之罪,悔是未来永不再犯。像你们常常“二过”,口口声讲忏悔,都是在骗人骗自己。真是大丈夫的人,连“忏悔”两个字都不讲,他就是痛改,对自己毫不客气的。

这些道理都是大道理,因病而说法,只有文殊师利菩萨问得出来,只有维摩居士答得出来。一个代表出世的大士,一个代表在家佛。我们这里的章同学写了一篇文章,强有力地提出来维摩居士是真正传佛心印,是真正禅宗的传统。这是绝对的正知正见,我支持他。这就是研究佛学。

现在维摩居士藉生病,一个善问,一个善答,刚才所讲因为众生有生命就是病,这个世界就是个病态世界,我们的生命是病态的存在,解脱了这个病态就成就。但是解脱了,这个病态就没有了吗?有!能解脱了,这病态的生命就变成最美的生命,至真至善至美,这个世界就没有什么遗憾,也没有无常、苦、空、无我,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国土。不相信,你看一下人造卫星高空所照这个世界的照片,你才知道这个世界的可爱,比他方佛国土还要可爱。你说你在下面觉得这个世界脏得很,这是这个世界的尘渣子,包括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灰尘渣子。这里比净土还要好,不是只有干净的香的一面,还有脏的臭的一面,有它特殊的味道。

所有其他的佛经典,对这个世界都是厌恶悲观的,认为人生是痛苦的。《华严经》则不然,主张这个宇宙一切的一切都是至真、至善、至美。如何做到呢?只有一念明心见性就做到了,你就看到真实的一面。换言之,我们现在看到这个世界生、老、病、死,无常、苦、空、无我,是一个影子。你没有看到这些现象的后面是常、乐、我、净。《维摩诘经》中这一段,他们二位唱的双簧,是在说明一个佛法的至高无上哲学道理。

“以己之疾,愍于彼疾。”这是学佛的精神,因为我身体不好而同情别的身体不好的人。这一生多病多苦的人更应该慈悲,不要光坐在这里,要多到外面去帮忙贫苦的人。你们学佛的居士们以为出两个钱就好了,叫你去医院,去收容残障儿童的地方,你绝不肯去,绝不慈悲,这是个事实。在医院或贫苦地方,只看到修女神父去服务的,几乎没有看到佛教徒。很多佛教徒讲慈悲的道理比谁都多,只有对自己是真慈悲。人生谁无病痛无苦恼?如果自己是近视的人,你就要想办法为近视的人服务。因为自己有病,你就要多照顾病人。可是我看到的,自己有病的人,不会照顾病人,都是先照顾自己,我第一。

“当识宿世无数劫苦,当念饶益一切众生。”因为自己有病,就晓得前生种的因不好,多生累劫不怜悯病苦中人、不布施药。越自私的人,他生来世越是多病多灾多难。这一生多布施,他生来世长命百岁,无病无苦。佛法处处是因果,你这一生一直在病中,是前因不好。若不从前因忏悔,再因生病而更只顾到自己,这个现行又变他生来世的种子更不好了。我从小多病,现在也多病,合了杜甫的诗:“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而我每次病了都有高人送药方,名药名医都来了,大概因为自己多病,肯结善缘吧。所以我也喜欢给人吃药,你有病我给你吃药,你以为我好心?不是好心,是想求得来生一有病就有人给我吃药,对不对?还是做生意的办法。笑话归笑话,你能如此发心多施医药,不要等到来生,你此生就可以转了,变成少病少恼。可是你们当中肯布施别人医药的不多,接受人家布施的人太多,甚至有的人经常在这里拿药,吃了哪几种药自己又不记住,有病再来找我,我忙得不得了,要你自己去拿药吃,又不晓得吃什么,那你就该死吧!

维摩居士在这里告诉我们,自己为什么会生病?应当认识是你过去世无数劫的痛苦累积而来。因为如此,你现在就应该也想到众生的痛苦,要发愿去帮助一切众生,这就是佛法。我一再说,经典就是戒律,我们对照一下,做到了吗?有时同学们告诉我,老师,我前几年就是这样做的。我说,是吗?可是你今天有这么做吗?你这么告诉我不是等于在打自己耳光吗?你为什么不永远这样发心,这样做呢?

“忆所修福,念于净命。”要忆念自己如何去培养福,像刚才讲的,你要反省为什么不能持续精进下去,为什么过去有做,现在不做?你们年轻人光想求慧,想开悟,是求不到的,因为你没有福报。福德是修善行来的,你没有去做善行,只有在消福。《金刚经》讲的两件事,就是福德和智慧,但是它强调福德之重要,有大福德才有大智慧成就。你再去看看,就会懂了。你天天在偷懒在消福,这样哪能成道?没有这么便宜的事!得道是多生累劫无量细行而来的。

“念于净命”是要念念做到什么是净命,能修到净命,这个色身就转了。我们现在的命是五浊之一的命浊,是不干净的。你再参看《阿弥陀经》的西方极乐世界,就知道什么是净命。西方极乐世界里也有鸟,可是那边如果没有业力怎么会有鸟?经典告诉你,那都是诸佛菩萨的化身,纵然化成鸟还都是在念佛念法念僧,都是净命而来。我们学佛修持到净命的境界,报身可以长存世间,就是佛的弟子们有所谓的“留形住世”,我们在前面曾经提过。

“勿生忧恼,常起精进。”你注意,这不是劝世文啊!都是做工夫要修的。我们日常人生都是在烦恼忧心的境界中,这里叫你勿生忧恼,念念常起精进之心。

“当作医王,疗治众病。”学佛的人应当发心成为大医王,大医王就是佛,不但能治人肉体的病,还能治心理的病。

“菩萨应如是慰喻有疾菩萨,令其欢喜。”这一篇就是佛的戒律规矩,要这样去探病。全篇说明了生命的真谛,也说明了慰劳病苦的真谛,也说明了修持的真谛。

虚云老和尚: 勤学经律论,持戒莫放逸

云居山方便开示 五月二十三日(1955年7月12日)

世上军令严肃,令行如山倒,谁也不能违他。佛所说法,亦如军令一般。为佛弟子,只有依教奉行,决不能丝毫违犯。前几天说的布萨时上座对沙弥说:“汝等各净身口意,勤学经律论,谨慎莫放逸。”既已出家,就要痛念生死,如救头燃,怎敢放逸呢?

勤学经律论、三藏圣教,寻求了生脱死的途径和方法。经律论名为三藏者,因此三者皆包藏文义也。经说定学,律说戒学,论说慧学,故三藏亦即三学。梵语“素旦缆藏”,或曰“修多罗藏”,译曰綖,谓佛之言说,能贯穿诸法,如綖之贯花缦也。又译曰“经”,经者具常、法二义,且经之持纬,恰具綖义。梵语“毗奈耶藏”,或曰“毗尼藏”,译曰“灭”,谓灭三业过非也。梵语“阿毗达摩藏”,旧作“阿毗昙藏”,译曰“对法”,以对观真理之胜智而名。又译无比法,谓胜智无比也。别名优婆提舍,译曰“论”,论诸法之性相而生胜智,故别名为论。

既受三坛大戒者,便是大丈夫和菩萨,又发了菩提心,就要做大丈夫和菩萨的事。梵语菩提,此译为道,道者是心是理。心之妙理,体同虚空,遍三界十方,包罗万象。发如是菩提心,就是菩萨大丈夫,诸佛慈悲说三乘法,重重指明。就戒律言,佛制比丘,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方许听教参禅,可见学戒守戒是佛弟子最重要的事。

《梵网》律有十重四十八轻,犯十重是波罗夷罪。波罗夷此译为弃,或曰退没,或曰不共住,或曰堕不如意处,或曰断头、无余、他胜等,是戒律中最严重之罪也。律中有开有遮,小乘与大乘不同。开者许之义,遮者止之义,许作曰开,禁作曰遮。开要看时节因缘,是额外方便,没有因缘是不开的。遮则一遮永遮。小乘与大乘有很多相反的,小乘持即大乘犯,大乘持即小乘犯。其详细条章,可看《毗尼止持作持》等书。

具足戒中,比丘有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戒,分为五篇。一曰波罗夷罪,译曰断头,其罪最重,如断头不能复生,不复得为比丘也。此篇比丘有四戒,比丘尼有八戒;二曰僧残罪,梵名僧伽婆尸沙。僧者僧伽之略,残为婆尸沙之译,谓比丘犯此戒,殆濒于死,仅有残余之命,因此而向于僧众忏悔此罪,以全残命,故名僧残。此篇比丘有十三戒,比丘尼有十七戒;三曰波逸提罪,译曰堕,谓堕地狱也。此篇比丘有一百二十四戒,比丘尼有二百零八戒;四曰提舍尼罪,具云波罗提舍,译曰向彼悔,向他比丘忏悔罪便得灭也。此篇比丘有四戒,比丘尼有八戒;五曰突吉罗罪,译曰恶作,其罪轻。此篇比丘有百众学法,另有二不定法、七灭诤法,共一百九戒。比丘尼有百众学法,七灭诤法。比丘除在三际四威仪中严守二百五十戒,成三千威仪外,还要在二六时中遵照毗尼日用,持诵五十三咒,如是降伏其心,制身不行。

又有三聚圆戒之说,每一戒皆具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之三聚也。如不杀生一戒,即具三聚者,谓离杀生之恶,是摄律仪,为长慈悲心是摄善法,为保护众生是摄众生。《楞严经》云:“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是真脱,不酬还宿债,不游三界。”小乘有因缘可吃牛奶,菩萨吃不得,丝绵救毳等亦然。这是小乘大乘开遮持犯的不同,又比丘不拿银钱,不存一米,不吃隔宿饮食,当天化饭吃不完的不留,菩萨开了拿银钱不犯。酒是五根本戒之遮重戒,大乘小乘不准开,惟大病非酒不治者,白众后可用。戒律开遮因缘微细,要深入研究才能明白。

佛门兴衰,由于有戒无戒,犯戒比丘,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所以佛将入灭说《涅槃经》,叫末世比丘以戒为师,则佛法久住。佛又说四依法,一、粪扫衣;二、常乞食;三、树下坐;四、腐烂药。此四种法是入道之缘,为上根利器所依止,故名行四依,又名四圣种。此法能入圣道,为圣之种。粪扫衣又名衲衣,凡火烧、牛嚼、鼠咬、死人衣、月水衣,为人所弃,与拾粪之秽物同者。比丘拾之,浣洗缝治为衣曰粪扫衣。又补衲粪扫之衣片而着用之,故曰衲衣。比丘着此粪扫衣,不更用檀越布施之衣,在于离贪着也。乞食,梵语分卫。《十二头陀经》曰:“食有三种,一受请食,二众僧食,三常乞食。若前二食,起诸漏因缘,所以者何?受请食者,若得请,便言我有福德好人;若不请,则嫌恨彼,或自鄙薄,是贪忧法,则能障道。若僧食者,当随众法,请主事人,料理僧事,心则散乱,如废行道,有如是恼乱因缘,应受乞食法。”树下坐,不住房屋,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也。腐烂药者,比丘有病不请医,不吃新药,人拾别人所弃之腐烂来吃,病医得好不好,听其自然。今世比丘,谁能守之?一有疾病,中医西医,特效药、滋补品都来了,四依法久无人行了。

梵语比丘,此云除饿,又云乞士、破恶、怖魔。比丘为世福田,人若供一饭、闻一法,能除一切饥饿之灾,故曰除馑。云乞士者,上从如来乞法以长慧,下就俗人乞食以滋身,故名乞士。乞法谓乞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三十七道品之法也。破恶是把身口意所造十恶业破除之,转为十善业也。怖魔谓比丘出家,脱离魔眷,魔震动惊剧也。我们既成了比丘,谁能名符其实为真比丘呢?既出家为了生死,就要依法行持,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不要留恋世上的贪嗔痴爱,不要人我是非,好吃懒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再长大一点就变得没心没肺,突然就没了梦想,每天只想哈哈哈哈傻笑,觉得这样也挺好,结果导致小升初考得一塌糊涂,只能感谢初中是义务教育,不至于让我没学上……再后来到
  • #王俊凯[超话]# #王俊凯官宣加盟江苏卫视跨年# #王俊凯跨年舞台单手吊威亚饭拍# #九夏燃梦旅,俊凯耀影歌#ᴹᵃʸ ᵉᵛᵉʳʸᵗʰⁱⁿᵍ ʸᵒᵘ ʷᵒʳ
  • 今天画半天妆 没有拍一张好看的照片 有了孩子带出门玩是真TM累啊 我的老腰 要废了 我要是月饼我就说 你们两个老6 陪你们跨年 还要陪你们吃美蛙 老子要困死了
  • 那时真想夸夸自己是个算数小天才,把这种脑子用在学数学上我的数学也不至于这么差[单身狗]然后就在我下单2分钟后,我突然听到大门打开的声音,心头一震,我知道是我妈回
  • #情话[超话]# 在追求爱情的路上,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你以为自己马上就要获得她的芳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时候,对方却总是能够把这份感觉转化、消磨殆尽
  • 【hu动指路 不吞必hui 不带 勿带hui字,带hui字降双方⭕】老天是公平的,它一边给你苦难,一边让你快乐,生活的苦与乐总在更迭,没有谁的命运是完美的,有时
  • 我最近在网上看到过一段话:“神说要有光,少年的心动要有根据,于是作为神的产物,你从星辰来,成为我额外的眷顾。面对2023,迷茫有之,不安有之,但必不可少的是勇气
  • 生肖牛的人桃花飞升,心地很好,水涨船高,充分展示自己,他们就会实现自己的愿望,他们一生受财生爷保佑,无论做什么事都一帆风顺,大吉大利,表面看起来大大咧咧,其实有
  • 2022.10.06 Tím Patissers&绿舟里,佛山祖庙附近一间花艺店&咖啡店,文艺小温馨,撞鬼[汗],原来刚刚去过嘅“大笨象”同依度,都起上
  • 你是浮世骄阳,你真的,唤醒了我迷失的快乐,照亮我的晦暗星河,我想靠近有能量的人也许会让我也变得更有能量吧,就像我朋友问起我为什么喜欢王鹤棣,我最能想到的回答是
  • 为了让你充分体会这件事有多奇怪,让我把电子换成某个我们更熟悉的大型物体,比如说足球,这名球员正在准备踢任意球,当然他的目的是尽可能让球越过防守人墙以及守门员,破
  • 起因是我电脑上的evernote(国际版)打开非常慢,今天终于忍不了了,经核查是印象笔记这帮人运营的实在太差。忙了一天 匆匆忙忙的就跨了一个年头 这会终于能安
  • 越长大越感觉永恒这个词很难实现,也发现自己确定的关系和能抓住的人越来越少,能做的就是努力充实自己,真诚一点,如果还抓不住那就随它去吧,在我很难确定的事情里,很确
  • 2022的最后一条微博 送给HUQ~✨我是一个喜欢碎碎念的人 就像给大家的回信中说的那样 在昼雨晴川妍治下的国度里 快乐是唯一可存在的主旋律 不希望自己身边的友
  • ”️“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关注这家俱乐部,并希望在这里取得伟大的成就。在他加入我们的两年期间,他已经展现了出了他的个人魅力。
  • 啊其实也感觉最近年龄焦虑真的有点严重,想躲进深山老林里……哈哈哈好好笑,当然是不可能的,我这种重度网瘾患者,就连少一天签到都能整个暴躁起来_(:з」∠)_不过脑
  • 2022年 我总觉得我的这一年被疫情和手术康复偷走了,跌宕起伏诸多不顺的想让我急着跟它说拜拜,急着赶紧过去这一年。⏳2020——2023 凤南小队再见啦 三年前
  • 我要好好用餐~[吃瓜][笑脸]#李世荣[超话]##医生耀汉# 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 是为了祝贺《医生耀汉》登上Netflix Japan 榜一☝️ “对生命有利的
  • 最后的结果是让我们第二天提前一个小时到学校当做试座,这样一来第二天的行程从9点30进校,改为了8点30进校,今天提前回去,虽然没什么太大的影响,但我还是想吐槽【
  • 我只知道你在,我便心安;你若不在,我便會心煩;想你的時候心裡格外的甜,感覺有你在,真的很幸福。你得知道:你永遠都是那個,隔著屏幕都能影響我心情的人,你真的對我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