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藤说事# 你知道你所熟知的名言俗语下半句是什么吗?
1、久病床前无孝子,下半句是:久贫家中无贤妻。
2、春宵一刻值千金,下半句是:花有清香月有阴。
3、近水楼台先得月,下半句是:向阳花木易为春。
4、恭敬不如从命,下半句是:受训莫如从顺。
5、小心使得万年船,下半句是:谨慎能捕千秋蝉。
6、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下半句是: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7、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下半句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8、今朝有酒今朝醉,下半句是:明日愁来明日愁。
9、初生牛犊不怕虎,下半句是:待到长成反怕狼。
10、尽人事听天命,下半句是:淡心境待时机。
11、浪子回头金不换,下半句是:衣锦还乡做贤人。
12、一失足成千古恨,下半句是:再回头是百年人。
13、解铃还须系铃人,下半句是:心病还须心药医。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下半句是:事非经过不知难。
15、树欲静而风不止,下半句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16、朋友妻不可欺,下半句是:朋友夫不可抚。
17、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下半句是: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18、欲速,则不达,下半句是: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9、此地无银三百两,下半句是:隔壁王二不曾偷。
20、言必信,行必果,下半句是:硁硁然小人哉。
21、君子之交淡如水,下半句是:小人之交甘若醴。
22、色不迷人人自迷,下半句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23、物以稀为贵,下半句是:情因老更慈。
24、酒肉穿肠过,下半句是:佛祖心中留。
25、老来多健忘,下半句是:唯不忘相思。
26、相濡以沫,下半句是:不如相忘于江湖。
27、饱暖思淫欲,下半句是:饥寒起盗心。
28、恭敬不如从命,下半句是:受训莫如从顺。
29、长江后浪推前浪,下半句是:世上新人赶旧人。
30、人逢喜事精神爽,下半句是;闷向心来瞌睡多。
31、男儿有泪不轻弹,下半句是:只是未到伤心处。
32、天涯何处无芳草,下半句是:多情却被无情恼。
33、人是生而自由的,下半句是: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34、粗缯大布裹生涯,后半句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35、水至清则无鱼,后半句是:人至察则无徒。
(来源头条:用户春风化雨) https://t.cn/A6o8OUW1

#种花羊嘻嘻[超话]#
这世上,最痛苦的永远不是被别人负,若是如此,只要自己愿意,放开了便是放开了,却是有负于人,每每想起,总要被自己的良心纠缠,没完没了,无止无休。

纵然是那嘴上万般无情、心中千般无耻、遗臭万年、甚至落得百年骂名的大奸大恶之徒,终其一生,也必得有一线良心,只要这一息尚存,便免不了午夜梦回被噩梦惊醒,每每冷汗涔涔,都要自问上那么一句……何至如此?

杨宁金刚经讲义。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在讲这一品前,我们先解释几个概念。经中佛提到: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这是佛对三界一切众生各种生命形态的分类。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是欲界生命的四种形态:
“卵生”就是从卵中孵化出来的生命,如鸡、鸭等;“胎生”就是住母胎孕育而成的生命,比如人就是胎生;“湿生”是以潮湿因缘而生的生命,如地缝中或水中的有些小虫;“化生”是靠业力凭空化生,在欲界的天界生命就是化生的。
“有色”指色界生命,只有色身,无情欲;“无色”是指无色界的生命,只有意识,无情欲和色身;“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是对无色界生命更细致的分类。
“有想”是指有思维活动。“无想”是指思维活动已经停止,但也不像木石。“非有想非无想”,是指思维活动虽停止,不再有思想,但可能随时会想的一种生命状态,就是说有一种想的动势。
佛经中说,三界这些生命形态虽然存在形式千差万别,但却有共同的现象:都在生灭轮回中,不能自由解脱。而他们也有共同一样的本性:本性都是佛,一切具足,不生不灭。
经中还提到了两个概念:一个是“无余涅槃”。“涅槃”是梵文的音译。在佛法中,将证入不生不灭的解脱境界称“涅槃”。“涅槃”分为“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一般将阿罗汉的涅槃境界称“有余涅槃”,因为四果阿罗汉虽然能暂时住在定中不进入生死轮回很长时间,但因缘具足,仍会出定,重入轮回,所以解脱不究竟,称“有余涅槃”。佛的涅槃境界彻底从轮回中解脱,生命完全从生灭染污的假相中解脱出来,获得不生不灭的永恒的大自在,所以这种涅槃叫“无余涅槃”。
经中还提到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那什么是“我相”呢?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的定义,如眼、耳、鼻、舌、身意组成,而且与别人不同。我们的心识虽投胎在人道,但每个人都具备六道的意识形态。比如:我们嗔恨、嫉妒时,心就在阿修罗道;渴求圣洁、纯净时心就在天人道;当我们体验极端的苦难时,心在地狱道。但是如果你把自己定义在任何一道都是错的。真相是——你是佛,可以自在无碍地示现种种相。但因为自己的执着和不懂真理,我们便被自己所造的种种业力牵引,陷在不同的生命意识状态中,无法自拔。人对自我、身心内外的定义、认知、体验、觉受、取舍,都是“我相”。人认为“自我”实有,其实“自我”是虚妄的。
那什么是“人相”呢?就是人对他人的身心内外的一切定义、认知、体验等。认为实有那样的一个人存在,从而生出喜好、厌恶、取舍或占有的情绪。
“众生相”,经中说三界六道有种种不同相貌和意识形态的众生,都处在生灭轮回中经历苦厄,不能回归本有的佛性。
“寿者相”,“寿”是从生到死的时间。但人们都喜欢长生不老,不愿死亡,这即“寿者相”。其实着“寿者相”,也是着万法的生灭相。
这一品的大意是:佛陀告诉须菩提,所有的大菩萨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首先要生起大慈悲心,发愿普度三界众生。不管是卵生的、胎生的、湿生的、化生的、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都要发愿度脱他们,令他们进入佛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从生死轮回中解脱。但是,即使像这样度脱了无量无边的众生,菩萨在见地上要这样认为:并无一位众生是通过我的救度成佛了。佛说,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佛告诉须菩提,一位真正行菩萨道的菩萨,就不能有我、你、他实有的分别,也不能有众生的种种差异相,不能有万法的生灭相,希求长生不老。
为什么佛一开始就谈普度众生的问题?因为当一个人发心成佛时,应知道自己是要回归生命的源头。而站在生命的源头看,我们的心包含宇宙一切,每个人的心都是宇宙一切有情的全息缩影。故当一个人发愿成就佛果的同时,也意味着是在发愿要普度宇宙一切有情众生。由此,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便成为每位大菩萨的使命。所以我们也应知道一位菩萨在人间的使命不是做慈善事业,而是令众生明了生命的真相、度众生出轮回苦海,勿以善小而不为只是每位菩萨成道必具备的品质。
但当菩萨发心普度众生时,首先不应有好恶选择,喜欢的就度,不喜欢的就不度,应有度尽三界的愿力和平等心。并且不能有你、我、他、众生实有的认知,否则菩萨的苦难和烦恼就来临了。在根本的见地上你一定要明白,你与众生本性都是佛,众生自性本来不生不灭,本来就涅槃寂静,并不是有个你能令他拥有这样的本质。菩萨对众生,如梦中的药对病,梦醒后药与病都是虚妄不实的。真空中没有菩萨,也无众生。如菩萨的见地明确,那么在度众生时就不会去希求回报和理解,也不会被众生表现出来的种种状态迷惑,从而心生烦恼,无法安住在如如不动的境界上。
曾经当我刚读《金刚经》时,读完这一品时,我抬头思维想:这是佛要我们发愿普度众生。那个时候正好对面墙上有一只苍蝇,我想苍蝇是卵生的,佛说,我应发愿度这只卵生的苍蝇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我盯着苍蝇,心想:如果我此时发愿度这只苍蝇成道,天啊,那需要多久啊!我马上就绝望了。忽然我明白了,我着了苍蝇的相。如果现在我心中有自我与苍蝇实有的相,那我不仅永远无法度苍蝇入涅槃,而且我自己也会被这个愿力带入苦海溺死。如果着众生相,我将生生世世被这个愿力带入六道轮回的苦难之中,众生平等,都有与佛一样圆满的空性,苍蝇与我都只是真空的示现。当我拥有这样的见地时,墙上的苍蝇虽仍是一只听不懂人话的虫子,但我的心却安住了,不再为这个发愿担心、忐忑不安了。
所以读了这一品,我们应该懂的事实是——每位众生本质上只能做佛,做不了其他东西。我、人、众生、寿者只是我们头脑的分别,菩萨应不着相发愿才能从诸相的困缚中解脱。否则,普度众生这个愿力只能让你踏上苦难的历程,你也无法真正从在人间普度众生的有为法中获得无上正等正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网红气球炸伤4人!千万不要买给孩子!你一定在路边见过!
  • 朋友圈骂老板被诉 :这年头骂个人都犯法
  • 英国脱欧分手费达成协议
  • 悟空卫星重大发现 暗物质到底是什么东西?
  • 刘亦菲出演花木兰韩网友的反应是?泰妍车祸事件后沦为全网黑……
  • 卧床玩手机致截瘫 卧床玩手机的注意身体了
  • 军人撕车窗救人小视频【文末附《寻梦环游记》资源】
  • ofo回应资金告紧 摩拜CEO辟谣不可能和ofo合并
  • 危险!这种会发光的“网红气球”已炸伤4人!苏州街头也有卖!
  • 男子当街烧人民币 ,我烧我的钱犯不犯法?
  • 日本制造业大型连环追尾车祸现场:日本东丽承认造假
  • 金泰妍发生车祸 200万豪车报废 态度嬉闹激怒伤者
  • 入境答错题被扣押 被扣押一个多月
  • 老人临终画藏宝图 拾荒老人捡到一处归还
  • 外卖哥撞碎玻璃门 抓着门把手静止了10秒钟
  • 何穗晒维密后台合照 唯独没有奚梦瑶
  • 北京严厉问责:大兴区长辞职,大兴副区长、朝阳区教委主任被立案调查
  • 恒丰银行董事长蔡国华正接受调查
  • 成都将建中国第一高楼,然而他才是今年真正的拿地赢家
  • 抗癌日记女孩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