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受阴魔境

  一、受阴区宇相(定中初相)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

  【注释】

  “修三摩提,奢摩他中”:“三摩提”,正定;定慧等持,或简称等持。“奢摩他”,止,亦可称为定;止息乱心,摄心不乱之义。另外,此二者再加上毗婆舍那,译为观,此三者即为禅定最重要的三个领域。此三者大致的关系为:

  “奢摩他”+“毗婆舍那”→“三摩提(三摩地)”

  又,三摩提在此系指首楞严三昧。

  “色阴尽”:以色阴尽,故不再能覆盖本心。

  “见诸佛心”:“诸佛心”,为诸佛的本妙觉心,或与诸佛平等的本妙觉心,亦即菩提本心。承上,以色阴不再覆盖,故能得如是见。又,于五阴中,唯色阴是色法,其他四阴皆是心法或心所有法,故色阴尽时,才能真正、正式亲见“自心”,以无“色”覆盖故。

  “如明镜中显现其像”:此表示其见之清楚明晰,有如镜中见像。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得”,证得。“若有所得”:好象对于觉心之本体,有所证得,但不太确定,即是“相似证”,因为如镜中像,看似有实体,但却触摸不至,即所谓“可望而不可及”。“用”,实用,自在用。虽见其物,但却未能发起自在之用。又如镜中像,只能看,不能用。

  “犹如魇人,手足宛然”:“魇人”,着魔之人,即为鬼魅等所着之人;换言之,即中邪之人。“宛然”,依然,依旧。谓像着了鬼魅之人,虽然他的四肢跟原来一样,依然不缺不失。

  “见闻不惑”:能见能闻,心中也不迷惑;亦即既看得见、也听得到,心里也明白。

  “心触客邪”:“触”,接触,碰到而受制。“客”,外来的。谓,心被外来的邪魅所触所制(即所谓“着了外阴”。)

  “而不能动”:肢体不能动弹。

  【义贯】

  “阿难,彼” 透过色阴十境之“善男子修”首楞严“三摩提”,于“奢摩他中”,得“色阴尽者”,以色阴已不再覆盖故,便得“见”与“诸佛”一般的本妙觉“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十分明晰。

  然而此时却彷“若”于觉心之本体“有所”证“得,而未能” 发自在“用,犹如”身着“魇”魅之“人”,虽然“手足”依旧“宛然”不缺,且眼亦能“见”,耳亦能“闻”,心亦“不”迷“惑”,心中明明白白,然而却因“心触”制于“客邪”鬼魅,“而不能动”弹,“此则名为” 本心被“受阴区”拘于其狭“宇”中之相。

  二、受阴尽相(定中末相)

  【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注释】

  “若魇咎歇”:如果前面的如着魇魅的过患已停止,亦即不再只能看而不能动,便是“受阴区宇相”尽了之时。

  “其心离身:”《楞严以正脉》云:“当知此不同(于)坐脱(坐化),而不能复来者(而神识不能再回来——亦即,还回得来),彼但于前幽暗位中,凭定力以坐脱耳。”

  “见浊”:前面经文释见浊云:“汝身现搏四大为体,四性壅(yōng阻塞)令留碍,四大旋令觉知,相织妄成,名为见浊。”

  “虚明妄想,以为其本”:谓领受前境,虚妄发明颠倒妄想,这是受阴生起的根本。

  【义贯】

  “若”如着“魇”魅、只能见闻而不能动用的区宇之过“咎”已休“歇,其心” 便得“离身”,且能“返观其面”,得意生身,“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既超越已,即返“观其”受阴“所”生起之原“由”,乃知全由领受前境后所生之“虚明妄想以为其” 受阴生起之“本”(故虽明明有苦受、乐受、舍受等之觉受,但受阴之体,乃虚妄而不可得;其体虽复明显,而实虚妄,纯是妄想颠倒所成。)

  三、受阴十境相(中间过程诸相)

  ⑴责已悲生——悲魔入心

  【阿难,彼善男子当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发明,内抑过分,忽于其处发无穷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蝱犹如赤子,心生怜愍,不觉流泪。

  此名功用抑摧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

  若作圣解,则有悲魔入其心腑,见人则悲,啼泣无限,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注释】

  “当在此中”:当处在此色阴已尽,受阴未破之中。

  “得大光耀”:以在色阴尽时,十方洞开,故得大光耀。

  “内抑过分”:在内心中过分责备压抑自己,因为在受阴区宇相中,见诸佛心,如镜现像,故知已心既同于佛,而悟得一切众生,皆本具光明妙心,却枉受沦溺,因此便自责不早发起度脱众生之心。

  “忽于其处”:“其处”:有众生之处。

  “发无穷悲”:发起无穷之相似同体大悲。(同体者,同有真如本体也。)按,这其实是“爱见悲”,并非真正的大悲。

  “蚊蝱”:“蝱(méng)”亦作“虻”,或(忙),为昆虫类之双翅类,形像苍蝇而体积较大,爱吸人畜的血液。寄生在牛身上的称为“牛虻”。(故虻亦可说是一种吸血的大苍蝇。)

  “犹如赤子”:“赤子”,刚出生的婴孩,皮肤的赤色未退,故名;引申为纯真而未受世染之孩童、或者成人。

  “抑摧过越”:抑责摧伤自己过了分。

  “悟则无咎”:若能即时悟了,便无过咎(就不会有问题了)。

  “失于正受”:“正受”,即正定之异名:谓一切受不受,名为正受。既失正受,再加上受悲魔入心,故成邪受。所谓“邪受”,谓虽非理而悲、非时而悲、非处而悲,然却自以为是大悲增上,而惜爱此受,故成邪受。

  【义贯】

  “阿难,彼善男子” 正“当在此”色阴已尽、受阴未破的境界“中”,以色阴不覆,十方洞开,故“得大光耀,其心”开“发明”了,见诸佛如镜像,了一切众生本具妙心,“内”自“抑”责“过分”,责已不早发度生之心,“忽于其”有众生之“处,发无穷” 之相似同体大“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蝱” (蚊子及吸血苍蝇)时,即“犹如”初生之“赤子”一般,“心生怜愍,不觉流泪”,如此即堕爱见悲。

  “此名”有“功用”之心“抑”责“摧”伤“过越”其分,以致成悲,若能速“悟则无”过“咎”,此“非为圣”人实“证”之同体大悲境界。若如实“觉了不迷” 其境界,“久”之其境“自”然“消歇”。

  但“若作”已得“圣”证之“解”,自谓已证诸佛同体大悲,“则有悲魔” 得其方便而“入其心腑”,摄其神识,一“见”到“人”,心“则”生伤“悲,啼泣无限”,由此无法自制而“失于”三昧“正受”,反成邪受,来世“当从”而“沦坠”恶道。

  【诠论】

  问:“曾闻有人,到佛寺去,或自己礼佛,或参加法会,常悲不自胜,不由自已地泪流满面,这种情形算不算着‘悲魔’呢?”

  答:“不一定。如果他只在开始的一两次如此,法会完就好了,那便不是悲魔。如果他每一次都这样,经过好几个月、或好几年,那就有问题;如果悲哀的情况,连法会结束后,甚至回到家都还持续着,那问题就比较大了。你若问他为何流泪,有的说:他一礼佛或诵某段经文,就‘好感动、好感动’;有的说:他也不知道为何会流泪,只是不能自已。若真的很感动,流泪一、两次,还算正常,这是由于宿缘积于八识田心,如今因缘际会,忽然迸现,所以如此,不足为怪。但若每次都如是,且不能自禁(意识上想不哭都不行),甚至连自己都搞不清楚为什么要哭,这就不正常,亦即多半与悲魔有关,因此碰到这种情况,不要高兴,以为自己在修行上‘很有境界’才会如此。而是应加警觉,想办法矫正过来。”

  问:“应如何作才能矫正过来?”

  答:“一、须诚心忏悔业障。须知这是修行的障难,且须自问:为何别人没有这种障难,而我却有?可知由于自己业障十分深重才会如此,而非自己特别‘行’,才如是。故须诚心忏悔,去除贪、慢二心。

  二、忏悔可拜八十八佛,或诵《地藏经》。

  三、忏后可念《金刚经》或《首贤行愿品》。如是即可望除灭‘准悲魔’之相(因为这还不是完全的悲魔相。)”

  ⑵扬己齐佛——狂魔入心

  【阿难,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胜相现前,感激过分,忽于其中生无限勇,其心猛利,志齐诸佛,谓三僧祇一念能越。

  此名功用,陵率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

  若作圣解,则有狂魔入其心腑,见人则夸,我慢无比,其心乃至上不见佛,下不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注释】

  “见色阴销”:色阴已消,如脱去第五重(最外一层)衣服。

  “受阴明白”:“明白”,显露。因色阴已尽,受阴就显露出来了。如脱去第五重衣服后,显现第四重衣。

  “胜相现前”:种种胜相渐次现前,如见佛心如镜中现像等。

  “志齐诸佛”:“志”,心也;心之所趣曰志。其心志顿齐于诸佛。

  “谓三僧祇一念能越”:被人宣言诸佛经三大阿僧祇劫所修成者,我今于一念间便能超越。盖妄谓以我一念不生即如如佛也。

  “陵率过越”:“陵”,陵跨。“率”,轻率。谓陵跨佛乘,轻率自任过分。

  “上不见佛”:谓此着魔之人作是宣言:佛虽成佛,尚要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怎比得上我一念即得顿证呢?(按:今之有所谓“即刻开悟”,且自称“无上师”者,不正好就被佛说中了吗?且“无上师”者,盖谓比佛还要无上也,其狂慢可知。)

  “下不见人”:此义如同“目中无人”。谓此着魔之人又作是宣言:至于一般人皆是愚痴凡夫,尚且不悟自心是佛,又怎能得知我所证到的无上境界呢?(按:今亦有人自称“大乘孤子”,其目无余子之慨,仿佛所有其他大乘在家出家佛弟子全都灭绝了一般。)

  【义贯】

  “阿难,又彼” 进修禅“定中”之“诸善男子,见色阴” 已“消”(即如去最外面的第五重衣),于是“受阴”乃“明白”显露出来(如第四重衣显现),接着即有种种“胜相”相继“现前”,便一时“感激过分,忽于其” 感激“中生”出“无限勇”猛,“其心猛利”异常,其“志”则欲顿“齐诸佛”,乃“谓”诸佛如来经历“三”大阿“僧祇”劫所修成者,我今于“一念”间即“能”超“越”之。(以我一念不生即如如佛也,即得立与佛无殊。)

  “此名”有“功用”之心太锐,欲“陵”跨佛乘,轻“率”自任“过”分“越”理所致。若“悟”实为受阴所覆之现象之一,“则无”过“咎,非为圣证” 境界。若自“觉了不迷” 其境,这些现象“久自消歇”。

  倘“若作”已得“圣” 证之“解,则有狂魔”,得其方便,“入其心腑”,摄其神识,令彼“见人则”矜“夸”已德,其“我慢无”有伦“比,其心” 目中“乃至上不见”诸“佛,下不见” 一切“人”(诸佛皆, 不如我;一切人皆不知我境界),由此狂慢傲佛,致“失于”三昧“正受”,起诸狂妄邪见,来世“当从”狂魔邪见而“沦坠”恶道。

  【诠论】

  问:“曾闻有某派人,谓于修行中起‘大佛慢’,这是正确的吗?”

  答:“于佛正法中,慢是六‘根本烦恼’之一,连小乘圣人都已断除,更何况是佛?而况佛若有慢心,佛心即不平等,以慢他人故;且佛若有慢,佛即仍有粗重烦恼,佛即非佛,故知将‘佛’与‘慢’併在一起,成为‘佛慢’一词,这不但是自相矛盾、不伦不类,而且是亵渎神圣的。这种似是而非的邪说,决定不是佛之正法,恐系附佛外道之说。又,附外道中,常有许多教理或应该说类似佛法,但详研之则又不是,实是扭曲正法的‘相似佛法’,盖欲用之以混淆正知见,而遂其邪说之本旨。”

  ⑶定偏多忆——忆魔入心

  ——摘于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读书学典:《论语.子罕》9.31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尔。”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唐棣不是常棣,非《小雅·常棣》诗句,上四句是逸诗。唐棣,郁李也,一名栘(yí),一名奥李,一名雀梅,亦曰车下李,又赤棣树、白棣、小桃白等,皆与李似。华,即“花”。“偏其反而”一是说花翩翩而摇动,一是说花开偏生而相背,钱穆先生合之。钱穆:“棣花有赤白两种,树高七八尺,其花初开相反,终乃合并。实大如李,六月中熟,可食。翩翻,花摇动貌。”平都李氏:“‘偏其反而’,言唐棣之华或偏生而相背也。”朱子:“偏,《晋书》作‘翩’。然则‘反’亦当与‘翻’同,言华之摇动也。”
▲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岂,怎么、难道。尔,你。思,思念。室,居室、住处。而,语助词。钱穆:“非不相念于尔,但居室远隔,不易常亲耳。”
▲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孔子引此诗而评论之。夫,音扶。钱穆:“谓实不思而已。若果思之,即近在我心,何远之有。”仁远乎哉,道不远人也,思则得之。

■现代翻译:《诗经》上说:“唐棣花开,翩啊翻啊地摇动着。我心岂不想念于你呀!但我们的居室相隔太远了!”孔子说:“那是没有真正思念啊,如果真的思念,又怎么会觉得遥远呢?”

●三国魏何晏等《论语集解》:赋此诗,以言权道反而后于大顺也。(初逆而后从也。)思其人而不得见者,其室远也,以言思权道而不得见者,其道远也。夫思者,当思其反(《老子》曰: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又曰:反者,道之动。又曰反常),反是不思,所以为远也。能思其反,何远之有?言权可知,唯不知思耳。思之有次序,斯可知之耳。

●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引明权之逸《诗》以证权也。夫树木之花,皆先合而后开,唐棣之花,则先开而后合。譬如正道,则行之有次,而权之为用,先反后至于大顺,故云偏其反而也,言偏者,明唯其道偏与常反也。言凡思其人而不得见者,其居室辽远故也。人岂不思权?权道玄邈,如其室奥远故也。又引孔子言证权可思也。言权道易思,但未有思之者耳,若反道而思之,则必可得,故云夫何远之有也。

●宋陈祥道《论语全解》:唐棣则喻权之用,室则喻权之道。权者反而后合,故曰:“唐棣之华,偏其反而。”不知返者,视迩以为远,故曰:“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孔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以言权者,性之所固有,求诸已而已。

●宋朱熹《论语集注》:此逸诗也,于六义属兴。上两句无意义,但以起下两句之辞耳。其所谓尔,亦不知其何所指也。夫子借其言而反之,盖前篇“仁远乎哉”之意。程子曰:“圣人未尝言易以骄人之志,亦未尝言难以阻人之进。但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此言极有涵蓄,意思深远。”

●宋张栻《癸巳论语解》:夫子谓道非远人,特未之思耳。夫道以为易知乎?则精微之际未易可择也;以为难知乎?则其天然之理本自不隐也。曰“易”,则学者忽而不克究;曰“难”,则学者将怠而不知进。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而显微之几,循求之序,亦涵蓄而备尽矣。

●钱穆《论语新解》:此章言好学,言求道,言思贤,言爱人,无指不可。中国诗妙在比兴,空灵活泼,义譬无方,读者可以随所求而各自得。而孔子之说此诗,可谓深而切,远而近矣。仁远乎哉,道不远人,思则得之,皆是也。此章罕譬而喻,神思绵邈,引人人胜,《论语》文章之妙,读者亦当深玩。本章旧与上章相连,宋朱子始为分章,今从之。

●南怀瑾《论语别裁》:唐棣之花的四句诗,它包含有两个意思。第一是说一朵花,真是好看,可惜偏向了一点。第二是映射偏差的过失,是由自己不注意去深思所致。有爱好,就有偏私,有了偏私,往往就看事情不清楚,越亲近的事物越看不清楚。孔子说实际上都是自己不肯用心去深思,才看不清楚。其实,最高远的道理,就是最平凡、最浅近的。我们往往把摆在面前的事情看得漫不经心,不屑去考虑,才种下失败的种子。

★此章夫子借诗以明道耳。圣人之说诗亦意在言外,未思言之则为远,既思则近矣,谓道不远人,思则得之,故反诗人之言以明之也。《四书解义》曰:“夫道在于心,思乃尽心求道之功,人之于道,只徒事口耳,而不求之于心,故以为远。若求诸心,则欲仁斯至,何远之有?是以君子贵近思之学也。”悟圣人之说诗,可以言学矣,知“近”之“易”,须诫骄人之志;知“远”之“难”,当诫止进之心。 https://t.cn/RxRVHIh

【视觉空间】经典赏析:#武汉视觉艺术研究#
【艺推|光之信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蒋智南水彩系列作品】 https://t.cn/A6iQU2CG #艺推|光之信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蒋智南水彩系列作品#(艺推2022-02-10 作者:高考美术传播 编辑:艺推YITUI 蒋智南水彩系列作品)
蒋智南,蒙古族,1963年生于河北承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秘书长、北京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

蒋智南是一位颇具才情的画家, 为人真诚,内心细腻而豪放。在他的水彩作品中,我们会发现细腻传神的人物精神气质和奔放淋漓的水色韵味。他之所以喜爱水彩,完全是出于他对水色通透、幻化奇妙的兴趣所致。他说: “水彩技术性的把握很重要,我喜欢探索水彩绘画过程中水色幻化的无限可能性,痴迷于创作过程中由于‘失控’ 所带来的效果和快感,那是水彩艺术所特有的。”

的确,当每位观者欣赏他的作品时,都会被他笔下所独特的视觉传达语言所感动,完全是一种激动不已,久久难忘的感受。尤以他近年人物创作最为明显,他创作的人物以头像为主,刻画了很多老人形象,以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准确表现了瞬间的人物神情和性格。当然, 他超强的水彩语言驾驭能力使水彩特性发挥到极致,突出了人物表情特征及五官的虚实关系,他将光影和水彩淋漓、氤氲的意外效果完美结合,创造出变化自然、生动的水色视觉艺术。

蒋智南另一钟意的题材是欧洲马车系列。在欧洲和美国旅行期间,他深深地被马的造型及各色马车所吸引, 他收集了大量有关马和马车的资料。他认为:“马与车的结合非常完美,很适合用水彩来表现。同时利用光影和水彩的意外效果,使画面变化,产生较好的视觉效果,我喜欢在游走的过程中用速写的形式来记录我当时的感受和感动,我画了很多水彩小速写,很随意,很抒情,带有明显的个人绘画语言和个性,这些成为我日后创作的丰富资源。”

他坚持艺术就是对生活的体悟, 是艺术家对生活、自然的感恩和热爱, 是一种真诚的内心独白,是画家隐秘的内心世界,更是其自身的思想、性格和感情的自然流露。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就会有什么样的作品,充满阳光和爱意的内心一定会创作出灿烂、冲和的画意,因为心里有什么,眼中就会有什么,笔下自然会流露出什么。他主张:“艺术即生活,艺术是一种感人的悲悯。1996 年至1997 年间我在法国的‘巴黎国际艺术城’住了半年, 也算是第一次出国“深入生活”,那段时间每天都看博物馆、转画廊、看大师的原作。但蒙达丽莎的微笑始终都未能打动我,倒是地铁里卖艺人的琴声让我难过,在广场上为人画像的哥们儿们更让我同情,我感受到生活比艺术更生动感人!如果艺术家为艺术而艺术,他就不配做艺术家,一个没有悲悯之心、敬畏之心的艺术那就是伪艺术,是假恶丑,完全背离艺术真善美的初衷。”的确,现代很多艺术家一味地为艺术而艺术、为金钱而艺术, 过着土豪一样的生活,忘记了自己投身艺术的初心。真正的艺术家首先应该真诚的面对生活,有感而发,用自己的绘画语言来抒发对生活、人生、自然的真爱之情。蒋智南说:“我崇尚那些历尽人生磨难的艺术大师,感动于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淡泊,对人生的旷达和从容,及对艺术的执着和坚守。我愿以平静的心态来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

谈到绘画的时代感时,蒋智南提出了“走马观花”的时代绘画特点。他认为今天的生活节奏很快,导致人们做许多事情都会采用“走马观花” 的方式。他说:“我认为‘走马观花’ 这种方式在今天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并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关键是我们以何种心态‘走马观花’。以往我们过于强调‘深入生活’反对‘走马观花’, 但过于强调‘深入生活’,在艺术创作中会忽视了‘走马观花’带来的直觉艺术感受和生动的形式美感。”“走马观花”会使我们始终在一种新鲜的视觉娱悦中观看和发现世间万物。现代的交通工具更是开阔了我们视野, 拓展了观看的空间,数码时代和无人机拍摄的来临,让我们非常享受高科技的图像采集,这一切造就了“走马观花” 的那份新鲜感、刺激性,并使得及时准确的记录、回味和反省变得那么从容。我们不尽感慨今天从事艺术工作的人是何等的幸运。“走马观花”的时代特色更能训练我们的眼光,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视角。但蒋智南认为“走马观花”应是提前做好功课的, 反对纯粹的“走马观花”。他认为:“我希望在‘走马观花’中磨练自己的意志, 并争取用与众不同的视角来观看景物, 努力在平淡中打捞出精彩。再好的交通工具和摄影器材最终都不能代替我们的眼睛、思想及双手,它只是为我们提供一种收集创作素材的方式,节省许多宝贵的时间和没有必要的困苦, 使我们能更充分地思考和方便地运用素材资料。”

写生的意义

文/蒋智南

写生不是简单面对物像的描绘,应该是有感而发的将自己对物像的感动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力所能及的表达出来。写生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也可以将自己拍摄下来的照片资料整理出来,再参考图片来写生创作,这样可以更从容的画出来你的感受,最好是画自己亲自拍摄的资料,这样会有更多的感受……

写生应该是描绘物像鲜活生命的个体感受,而不是大家凑在一起画一些名胜古迹或伪装的模特,画画是艺术家的私密劳动,应心平气和的感受写生过程中的点滴乐趣……

写生一定要有主观的处理和大胆概括,强调个人感受。

Y I T U I   C U L T U R E
艺推TITU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同样就在2月15日,宝马再次宣布推出升级版车型,官方指导价不变,但换装第四代eDrive系统,其电池容量由现款车型的13kWh增加到了17.7kWh,纯电续航里
  • 17、我永远喜欢愿意和我好好讲话的人。17、我永远喜欢愿意和我好好讲话的人。
  • p16-18就觉得廖老师那么有趣的一个人 能多逗一逗那个没什么表情也会看起来是在难过 像哭了的人笑一笑就好啦~整场还会有很多好磕的糖点吧我只是说一下自己的个人感
  • ”所以说,很久之前我也是这样有趣的小朋友来着~(配图源自书中插画,对应诗名及插画作者姓名如下)P1:快乐|Dola SunP2:儿戏|苏寒P3:当你看书的时候|
  • 高院裁定:李某某是在回家之后突发疾病死亡的,不属于视同工伤的情形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
  • ①雪花的英文是snowflake[ˈsnəʊfleɪk]英语中也常用它来形容那些:敏感,容易玻璃心的人例:Come on, you're such a snow
  • 超推薦#Intelligent Nutrients# Certified Organic Purifying Tonic USDA認證高抗氧平衡保濕噴霧 -含全
  • 这一年拿到大组和itt两个国家冠军也会极大的激发了挪威人的信心至此,珍宝车队男子组在国家锦标赛拿下了3场计时赛和3场大组赛的国家冠军。近四年的等待终于盼来了胜利
  • 本次比赛中,国内外音乐院校专业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都积极参与,展现出极大的热情。  让我们对获奖师生表示热烈祝贺的同时也期待着更多优秀的“中国风”手风琴作品的
  • #想索就说# @索尼Xperia 专属壁纸来咯(见图二)厌倦了工作日千篇一律的生活方式?终于考完辣(不要问结果[泪])在kfc等xm她们的时候睡着了[生病]我座
  • 绘江南2017国庆集训火热报名中!国庆假期 热血考研!
  • 在此感谢《舞蹈生》团队的每一份力量,是他们的强大铸就了一个个梦想的圆满。寒风刺骨的白昼黑夜里,彻夜不休的医护人员、坚守的志愿者、秩序井然排队做核酸的市民把这座城
  • !以前特别馋麦多馅饼后来搬家之后就没得买了那天在同事家发现了正大食品家有这种半加工的馅饼加热即食!
  • 裕太:哎呀,转校生学姐!真:转校生,你是不是对我和泉前辈的关系有什么误解啊?
  • ! 濑名泉大人才是最美的世界瑰宝!
  • 这家伙好,又二斤,四天快八斤[微笑]我想问问她咋做到的,而且还吃水果吃饭的前提下。这个神人姐妹又来了,昨天数据三天六斤,我寻思今天她咋也得平衡一天吧应该不掉了。
  • 在我的认知里,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既然当初选择了和对方共度余生,不妨多想办法提升两个人的相处质量,而不是一直想着在婚外去找寄托。生肖龙贵人是生肖鸡,属鸡人兴趣广
  • -----------------复制这条信息,¥S5xV0ZuZHge¥,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券下单【商品】kmb婴儿推车凉席安全座椅餐椅通 【原价】14.
  • Myvitamins大促44折,Code【WHR】:▲减脂塑形 || 塑形口服液冲剂 || 能量脆脆球(花生酱口味) || CLA减脂增肌▲维生素 || 复合维
  • 我们可以有欲念,可以去满足自己,但是不能贪,不管是面对什么样的欲望,只要过了界就是累己累心。 跟新微博-.生活好像没有盼头 又好像眼前满是希望.身边的人来来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