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点赞彰武县科学治沙接续奋斗70年—— 一棒接一棒 荒漠绿起来】
70年来,辽宁彰武一代代治沙人接续奋斗,不断探索科学治沙方法。如今,全县林地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前的18万亩增加到20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9%增加到34.5%。一代接着一代干,彰武人防沙造林、治用结合、绿色发展的脚步从不曾停下。

“那些年老百姓被沙丘撵着跑,年年种一坡,只能收一车,打完一簸箕,凑合熬一锅。”在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前福兴地镇徐家村,65岁的村民王三宝回忆起过去的日子,望着身前的稻田,笑得合不拢嘴:“现如今荒漠也能种水稻,让咱脱贫致富了!”

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个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的县城,24个乡镇有23个属于沙区,沙化面积达524.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96%。现如今,全县林地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前的18万亩增加到20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9%增加到34.5%,粮食产量稳定在18亿斤。

“防护林如同绿色长城,让章古台不足万亩的轮荒地,变出了5万多亩的固耕田”

章古台镇,松涛阵阵。密林深处,长眠着治沙人刘斌。墓园周围环绕着他亲手种下的一片人工樟子松林。

1952年4月,新中国最早的防沙治沙科研单位——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在章古台成立。曾担任过冀东解放区区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任义县县长的刘斌,将全家从县城搬到了荒凉的章古台。

那时候,刘斌带着同事们天不亮就出发,奔走在茫茫沙丘中。1957年,固沙所探索出“以灌木固沙为主,人工沙障为辅,顺风推进,前挡后拉,分批治理”的综合固沙方法,被誉为中国三大治沙方法之一,黄柳、胡枝子、锦鸡儿等固沙灌木填补了中国灌木治沙史的空白。
image.png?x-oss-process=style/w10

辽宁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接处的边界林。 本报记者 王金海摄

“灌木阻挡风沙的能力不如乔木。”治沙人深知这一点。

1955年8月,固沙所科研人员韩树堂远赴呼伦贝尔沙地中的原始森林,找到了我国仅存的原始沙地樟子松林,并引来5000棵樟子松树苗,营建了国内最早的樟子松人工固沙林。

1961年9月,刚从大学毕业的浙江小伙朱德华,用一根扁担挑着行李和书箱来到固沙所,从山清水秀的江南到寒冷偏僻的章古台,一待就是40多年。住土坯房、吃玉米面、点煤油灯,越是风沙大,朱德华就越往外跑……用了18年时间,他从数万个数据中摸清了风沙经过农田防护林的规律,并因地施策建设耕地防风林。

“防护林如同绿色长城,让章古台不足万亩的轮荒地,变出了5万多亩的固耕田。”章古台邰家村两家子屯农民苏长福说。现如今,固沙所累计培训科技人员8500余人次。从这里走出去的科技人员遍布内蒙古、黑龙江等地的治沙一线,带动“三北”地区固沙造林1600万亩。

“沙地上的林子,每棵树都是宝贝疙瘩,要一分种、九分管”

1990年10月,科研人员在一片樟子松人工林中发现一棵与众不同的树——赤松和油松的天然杂交种。为了研究这棵独苗,固沙所原所长宋晓东带领科研人员奋斗了17年,一个新树种——彰武松诞生了。“彰武松具有速生性、抗旱性、抗寒性和耐盐碱性,而且不会感染能对樟子松造成严重危害的松枯梢病。”宋晓东说。

上世纪90年代,樟子松出现了大面积枯死的现象。正在国外进修的宋晓东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主动请缨回到章古台。

白天,他头顶烈日搜集标本;晚上,他回到单位研究到深夜。“为了节约成本,我把家里的门槛做成标本案板,还把病虫害标本存在冰箱里,没少被家人抱怨。”宋晓东笑着说。

“我们通过生物灭虫、调整树木密度、人工修枝等方式,使樟子松的枯死率降低了40%。”宋晓东欣慰地说。2012年以来,固沙所又成功引进30种国内外树种,包括彰武小钻杨、班克松、长白松及优良沙生灌木等。
image.png?x-oss-process=style/w10

侯贵在查看固沙植物的长势。 本报记者 王金海摄

翻看彰武地图,除了章古台,阿尔乡、四合城两个镇也与科尔沁沙地相接。

“这是父亲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每天只要闲下来,阿尔乡镇北甸子村义务护林员董伟都要到林子里走一走,“沙地上的林子,每棵树都是宝贝疙瘩,要一分种、九分管。”

董伟的父亲叫董福财。40多年来,他带领乡亲栽种300多万棵树,为阿尔乡镇筑起了一道15公里长、3公里宽的防护林带,走出一条“治沙、植树、养殖、修路”的致富路,可董福财却积劳成疾,永远地倒下了。

“植树造林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只要还能迈得开步,我还要干下去。”年逾七旬的四合城镇刘家村党员侯贵一脸坚定。20多年来,他走遍2400余亩的沙丘荒地,种下20余万棵树木。

全国绿化劳动模范杨海青,将草籽撒在羊蹄子印里,千余亩沙丘再披新绿;“绿色长城奖章”获得者、扎根基层数十年的乡镇女干部马辉,带领群众栽植防护林46公里、1000万余棵;全国劳动模范李东魁,只身一人守护8500亩沙地林海长达34年……

一棒接着一棒传,一代接着一代干,治沙人把全部心血献给了大漠深处的绿洲。

“让生态彰武成为最耀眼的绿色名片”

绿起来,更要富起来。通过种植沙地经济作物,发展乡村旅游,彰武老百姓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通过柳河治理,我们祖祖辈辈的旱田种上了水稻,还修建了滨河公园,种上各种花草,咱村里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满堂红镇蘑菇沟村村民高海芹说。

作为辽河支流的柳河,蜿蜒穿行于科尔沁沙地,河水夹沙而下,每立方米最大含沙量达1440公斤。

2021年,彰武县启动柳河综合治理项目,通过修建70余公里堤防生态带,建设城区段4公里景观带,并在满堂红镇、大冷镇、冯家镇开发5万亩水田,形成50余平方公里湿地,让“荒沙窝子”变成“鱼米之乡”。
image.png?x-oss-process=style/w10
美丽的欧里山上,远眺德力格尔湖。 本报记者 王金海摄

“咱们这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而且全部采用无污染的沙泉水浇灌水稻,1公斤大米卖出过190元呢!”在大冷镇上三家子村万亩水稻示范区,曾经的贫困户宋国才说。

彰武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段文刚介绍,当地还实施草原生态恢复工程,整治53万亩沙化土地;重点打造欧李山、德力格尔、半拉山等旅游观光带,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

“防沙造林、治用结合、绿色发展,彰武人从没停止过脚步。从柳河彰武段综合治理到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建设,彰武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生态彰武成为最耀眼的绿色名片。”彰武县委书记刘江义说。
(来源:人民日报)

【#盐城爆料# 东台市龙晶花园南门对面拆迁噪音扰民,严重影响休息!】

#东台# 市民投诉:东台市龙晶花园南门对面拆迁严重影响休息,白天一刻不停 好歹中午两点后再施工吧 他不要休息学生不要睡午觉吗?这几天中午都睡不着 ,不堪其扰 整个下午都很困,忍无可忍了 !有什么投诉渠道吗?

东台正在大拆大建,市民多一份包容,拆迁部门休息时间也停一停,让居民好好休息,共同为美丽大东台的建设而奋斗 https://t.cn/A6cniQtY

再一次与夏天告别|||佳能70D+尼康j1

两台老相机
-
记得大二有次做作业
画了四季对应的图
老师对我把夏天画成淡薄的冷色系表示不满
说你要让人感觉到燥热才对
.
执意没改
被给了低分
.
夏天
最喜欢的季节
它充斥着矛盾
美丽又决绝
不是只有炎热
留给人的也不应该只是燥热
.
烈日下一切都被照射得闪闪发亮炙热滚烫
室内的冷气有时比严冬还刺骨
进出时仿佛参加着一场冷热永远不和解的争辩
.
绿植盛大且透亮
喧闹的虫鸣仿佛看不见噤声坠落满地的尸体
不知是在吹响向死而生的号角
还是在透支生命去成全意义
没有哪个季节比夏天更加适合诠释生与死的辩题
.
淡蓝的天空和团块的云山是最先爱上夏天的契机
奶奶家老旧的浅绿色冰箱
冰箱里蓝色的雪糕
常去医院雪白的墙壁
无数次扎进血管的不锈钢针头
漂在大坝水库里的蓝白游泳圈
照相馆洗出来颜色不够鲜艳的相片
.
仿佛我的夏天一直停在90年代
淡薄的冷色永远是我对夏天的情绪
.
冷与热
生与死
光与暗
在夏季都达到了极端的对立
是那么的美丽
越是浓烈,最后越是沉寂
像是烟火大会后片刻的宁静
.
我喜欢夏天的浪漫主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那里能访问Google吗?
  • 学霸合伙开烧烤店,会烤串的医生是怎么样的?
  • 告慰南老!“中国天眼”发现新脉冲星,1.6万光年外的声音是这样的
  • 50岁侯勇低调三婚,新娘小他20多岁,真是《大爱晚成》
  • A股再现天价离婚!赵薇躺枪,真相或令人大吃一惊!
  • 小学生作文揭妈短
  • 西安一大熊猫瘦成皮包骨,是被饿瘦了吗?
  • 【曝光圈】痛心!在美失联女留学生离世,或因自杀...留学生心理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 长沙“巨人稻”试种成功 预计亩产突破一吨
  • 玻璃栈道碎裂特效太逼真引争议,景区回应
  • 中通快递宣布涨价,“剁手党”震惊了
  • 中国快递业务世界第一,你贡献了多少?
  • 锤子砸!扔水桶!中学销毁学生手机:一切为了学生好,家长都很配合
  • 杭州电影院推床厅,这么虐狗的地方,珠海也有啊!
  • 中山飞人苏炳添大婚!现场视频曝光!
  • 昨日北京也降雪!不知道小主的保暖准备好了没……
  • 日本钢企被曝造假10年,航空产业也难免于幸
  • 学霸合伙开烧烤店, 学渣表示吃饭都扎心了
  • 非同凡响!“中国天眼”刚测试,就发现新脉冲星,原来1.6万光年外的声音是这样的…
  • 快递业务世界第一!中国快递5连增一天一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