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不二思想

佛陀在世时,经常教戒弟子行于中道,如苦乐中道、断常中道、无记中道等。苦乐中道是避免顺世论的享乐主义和耆那教的苦行解脱;断常中道是争对顺世论的断灭见与婆罗门的大我见;而无记中道则是对于我们思维的世界与修行毫无意义的话题,如世界有边抑或无边,世界有限抑或无限等,在《坛经行由品第一》中六祖开示惠明道:

“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经文中不思善不思恶即是中道,此中道是真实的意思,并不是量化的中间之道,此句看似和原始佛教的中道毫无相干,但我们也可以说原始佛教时期佛陀教导的中道当然也是真实。佛教发展至唐出《坛经》的过程中,通过各种经典的描述已然明白什么是真实。唯识宗言一切轮回皆由我们的虚妄识所变现,识的特点就是二元对立,带有“我相”的认识才让我们看不到真实。所以六祖教导世人放下对立的思维方式即是中道不二。

佛陀所批判的重点并不在事物的表象,而是带有成见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所以佛陀提出的苦乐中道并不是反对苦行,正如佛陀对他的弟子大迦叶的苦行进行了赞赏。所以苦行只是某种修行的形式,更为关键的是要具有般若的正见,而此正见亦可以说是中道不二之见,若是苦乐对立的修行方式是佛陀所反对的,而《坛经》中的思想旨趣其实和原始佛教佛陀的思想是一致的。

原始佛教时期的顺世论认为人是由四大和合而成,人死后四大分离无有我,此乃断见;婆罗门则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大梵天而来,死后还是回归大梵天,这种小我与大我的思想即是常见。佛陀反对断见与常见,因为这些知见都是建立在带有“我相”二元对立的基础上,佛陀言中道即是让我们契入事物的真实性。真实性其实即是佛性,佛有化身与法身之说,但其两者又是不二的关系,若执其为二便是断常之见。

“佛为一切迷人。认五蕴和合为自体相。分别一切法为外尘相。好生恶死。念念迁流。不知梦幻虚假。枉受轮回。以常乐涅槃。翻为苦相。终日驰求。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乐。”

龙树大乘中道思想

中道思想虽在原始佛教中就已出现,但在龙树的中观学派出现后才在佛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汉地八大宗派之源头也都可以追溯至龙树的中道不二思想,故教界称龙树为“八宗之祖”。

原始佛教的中道思想具体可落实为八正道的解脱之道,而龙树的中道思想又继而发展为真谛与俗谛的不二。
大乘佛教思想兴起后将佛陀的济世精神落实于修行中。个人的解脱需要证到真谛的境界,而济世精神则更是将真谛的智慧与俗世间打成一片,即所谓的“即世间而出世间。”

此在《坛经般若品第二》中亦是如此: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又言:

“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

此中可以看出世间与出世间的对立是人为的认识造成的,真俗不二才是圆融的世界。龙树的中道最究竟处还落实到了对“空”的执着上,同样与“有”对立的“空”也是要遣除的,在龙树的《中观-观行品》中说:

“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佛教的终极成就是圆满的佛,相比之下的声闻缘觉和菩萨,其智慧福德还不究竟,不是偏于空就是偏于有,故对于执着空的人而言,还要将这最后的一丝执着给荡除彻底,《坛经机缘品第七》云: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由上可知《坛经》虽是中国人所著,但其思想不离原始佛教之核心,并继承龙树中道之精神而一以惯之,其不二之见更是灵活运用于禅坐止观之功夫上,并下手于日常之事中。

中道也可以理解为不走极端。禅宗向来倡言不立文字,但存留下的公案却是很多。所以在坛经中虽然明确表明“诸佛妙理,非关文字”,但若悟妙理,还需善知识的指引。故慧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等诸如此类的话语。禅宗自达摩不立文字起是争对世人都在文字上下工夫时才提出的,而六祖之后的禅宗本不立文字,却再一次让世人迷失在众多的公案中。故诸多偏失处皆是由不能在自性处下工夫而导致的弊端。

禅宗旨在明心见性,直指的是般若佛性,故定慧也是从清净的自性上立言,若定慧不等,即是杂染之参杂,如云遮日,佛性仍旧是处于隐秘之处。故《坛经》所有的修法都需从自性上立,而自性的真实是同时具足了定慧,经中还以灯光的体用之关系的不二来譬喻之。

《坛经》的核心思想是我们自性的佛性与般若,两者同样是以中道不二的精神来体现,在表述佛性不二时,《坛经行由品第一》中云:

“宗又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惠能曰。法师讲涅槃经。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

在论述般若时,《坛经般若品第二》言: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

此中若有大小,有方圆等则为二,般若不二。

《坛经》中除了继承对佛性与般若的不二中道认识外,慧能更是提出了他独特的三十六对中道不二法。

慧能所提出的这三十六对法,目的是让我们远离两边、超越两边之行相而行于中道,而这三十六对也是由自性而生。《坛经》还运用自性本具的佛性般若来融会贯通各家所言。

#新书上架# 明室达里安·利德作品系列·第二弹
明室026《人为什么会生病?》上架啦!
——当心灵受了伤,身体也会记得。

社会孤立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压抑真实感受的人更容易患癌症?
精神压力会使类风湿关节炎发作?
亲人离世会导致哮喘发作?
……
[话筒]耳中所闻、心中所想,对我们影响至深,甚至直达身体组织。然而人体被拆分成越来越细碎的系统,患病的个体早已迷失在充斥着各种利益冲突和技术滥用的巨大迷宫之中。我们将如何认知疾病?

英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达里安·利德联手英国哲学戴维·科菲尔德,将最前沿的心身医学研究与医学史上被忽视的见解相结合,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分析,阐释了主流医学中常常被忽略的心理致病因素。
[微风]疾病不是孤立的生理问题,而是关系到我们整个人,以及我们与他人的关系网络。

(购买链接见评论)

原始佛教的核心是四谛,用大乘的精神来解读四谛便是四弘誓愿,此愿是诸佛菩萨的总愿,是菩提心的具体展现。
《心地观经》中云:“一切菩萨复有四愿,一者誓度一切众生,二者誓断一切烦恼,三者誓学一切法门,四者誓证一切佛果。”此愿是成佛之根本,故在忏悔之后,慧能为大家树立这一根本,经云:

“与善知识发四弘誓愿。各须用心正听。自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自心烦恼无边誓愿断。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

此中四愿,前二愿用自心,后二愿用自性,意味着轮回流转的阿赖耶识具有双重性,其心有染污,其性具清净,在真谛的唯识思想中阿赖耶识带有解性,此解性便是人人皆有佛性的超越性根据,是人人本具般若智慧的先天条件。小乘四谛的苦谛是告知娑婆世界是苦,便以生起出离心,而《坛经》须将众生的苦感同深受,这才是大乘菩萨的胸怀。同样的道理,小乘的集谛是讲痛苦的根源自烦恼之集,而菩萨大愿则是要度尽所有众生的烦恼。华严讲一切唯心,《坛经》更是要人回归自性,所以度众生的苦,归根结底是要降服自己内心的诸多烦恼,并且是用我们本自具足的自性智慧自己度自己,经云:

“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何名自性自度。即自心中邪见烦恼愚痴众生。将正见度。既有正见。使般若智打破愚痴迷妄众生。各各自度。邪来正度。迷来悟度。愚来智度。恶来善度。如是度者。名为真度。”

我与众生本是一体,此体无二,遍于法界,犹如虚空而妙用无穷,世人却将之一分为二,不知心所想与心所现皆是自心的影子,妄加分别而产生逛妄、嫉妒之心,故须用正见度之,正见是明苦集灭道之理,明众生佛性之理。经中强调“自性自度,是名真度”,旨在开发我们本自具足的般若智慧,此慧是佛性光明的呈现,若仍在迷中,则佛性虽本觉,但无法呈现。若得善知识引导,则开始觉悟,此始觉不离本觉,直至究竟觉。此三觉的设立正是告诉人们修行不离心亦不离世界,内熏外缘就自性来说本就无二。故除却妄想的根本还是自性的智慧,故经云:

“又烦恼无边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又云:

“又法门无尽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

此中正法是世间所立相待之正,自性是超越正邪对立之绝待真实,前者方便、后者究竟,在证悟自性的前提下,应世间之方便而度生,故禅宗云“三藏十二部,皆从自性出”。然不达自性口说般若者,如画饼充饥、蒸沙成饭,无有是处,故禅宗又云“不立文字”。在《坛经》中亦有这样的话“正人用邪法,邪法也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也是邪 ”所以当我们发大心为度众生时,需要回归自性的智慧,这样看来四弘誓愿皆不离自性,经云:

“又无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

修行就是回归自性、见自佛性,然禅宗修行不离当下,日用平常皆须谦下,道家讲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慧能亦强调“常能下心”,意思也是不固执己见,常虚心请教,以善知识的语言文字为工具开发自身无漏根、力、觉支、道支。

四弘誓愿即是与菩提心相应的四谛法门,四谛论修行过程有一定的次第,四弘誓愿也是如此,首先发愿立志“众生无边誓愿度”,接着不断提高个人内在素养“烦恼无尽誓愿学”,其次提高应世能力“法门无量誓愿学”,在此过程中要不断要求自己至圆满究竟之境“佛道无上誓愿成”。佛教早晚课诵都会念四弘誓愿,因为这是修行的总纲,是诸佛总愿,此愿能立,佛道堪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听心侠女与不问居士》的开局剧情当中,江湖上,出现了一位侠女,到处找人约架,也就是武林当中所说的比武。《听心侠女与不问居士》的开局剧情当中,江湖上,出现了一位侠
  • 公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第六分公司 招聘 注册监理工程师(天津)1、具备多年房建或市政工程施工管理或监理工作经验2、曾主持过中型及以上的监理项目(需提供业绩证明材料
  • 3⃣️手提折叠收纳筐折叠、展开的过程十分顺滑,我这个是L号,用来装需要晾晒的衣服,容量挺大的。.⚠️然后包包必须要有分区包包里面做了分区处理,特别是电脑层这块儿
  • 11、他们想把我埋了,却不知道我是一个种子。8、我从没觉得孤独,说的浪漫些,我完全自由。
  • 黑米粥是甜的,玉米汤无功无过没有印象,花枝丸比其他地方的香脆,唐扬鸡块普普通通,豆腐我觉得不咋地,没有额外的甜味什么的,就是豆腐味,我朋友喜欢岩浆底。 一条今日
  • 2、眼大的人悟性高,但较多情,眼小的反应快,但为人自私自利。中午的时候我将这张图发了朋友圈,并题名为“青春”;然后帅教练评论说看起来都不年轻[顶][顶][顶]我
  • 下辈子,太远太远, 这辈子,太难太难, 做不成伴侣, 却放不下感情, 成不了知己, 却忍不住联系, 说陌生,彼此太熟悉, 说情深,彼此又狠心。 若相遇太早,我们
  • 我说,念在深秋,韵在字里行间,你却是我眉间心上最美的那一枚秋词,艳如胭脂,媚如枫红。我说,念在深秋,韵在字里行间,你却是我眉间心上最美的那一枚秋词,艳如胭脂,媚
  • ——挫折接二连三,总被质疑“关键时刻掉链子”进入体校之后,她牺牲掉的不只是一头长发,还有很多原本属于小朋友的快乐时光。不管是在哪里、多疲倦或者压力有多大,这位中
  • 该在队列里说话就说话,该家属随便穿插队伍就穿插……看了脑壳痛,我这个军盲看了都骂娘了,没请军事顾问,平时看别的片子也该有点常识了啊。2.李云龙和赵刚再次合体,看
  • 9、生活,一半是烟火,一半是诗意10、人在浮华退去后,渴望一份简单其实最美的风景,不过是活得淡定与从容11、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放生,就是放过自己,不要和往事过不去
  • ”邱瑞麟回忆,他只好在电话中给妻子做思想工作,希望可以得到妻子的谅解,他则继续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那段脱贫攻坚关键时期,我经常在乡里加班加点,最长一次两个月
  • 古人从配偶宫看另一半长相的论断是:1)、日支为子、午、卯、酉者其中之一的人,说明另一半居于四旺地之所,本身具有旺气,不惧周围敌党克杀;同时,又为桃花,所以另一半
  • 为了获得真爱,铃兰在寂寞山谷等待自己春天的到来……铃兰花只伴着五月的春风开放,她的花语是幸福归来,四月即将过去,五月马上到来,祝我们在五月的幸福都可归来[打ca
  • 公务员的主要服务群体是人民群众,如果因为喝酒而影响正常工作,也是对群众的不负责,为了国家、为了群众,也为了公务员自己,实行禁酒令确实有很多好处,也希望大家能理智
  • “好的”工作人员迅速查询、查封,仅10分钟就办理好对王某、张某平、刘某香三套房屋的查封手续,并就是否为首次查封、有无抵押和轮候情况予以注明。 为了加强社区疫
  • 第二个“bug”工作人员玩游戏太嗨,自己就把规则改了黄子韬和陈飞宇来到玩陀螺的游戏环节,规则是两方各自发射一个陀螺,谁先停下谁就输。第二个“bug”工作人员玩游
  • ​​还有网友说:多感人的事,突然冒出个杀恐龙加餐[笑cry][笑cry][笑cry],笑不活了。最近各种消息让人低落灰心震惊,我觉得能做的就是,照顾好自己和家人
  • 上周收到了声阔Soundcore Liberty 2 Pro,它是anker的兄弟品牌,专注做音频产品的。@摩登兄弟刘宇宁 摩登兄弟刘宇宁 mdxd [心]
  • 以会搭桥,敢想敢做的盘州市,搭建起了贵州连接东盟国家国际贸易通道——连续四年举办的妥乐论坛,让盘州成为贵州省面向东盟、东盟面向内陆省份开放的“双向桥头堡”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