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报道台江:居家医疗,守护一家人的安宁】#台江微资讯#春节期间,一些不愿去医院、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在家也能安心地享受医疗服务,与家人共享节日的快乐。这源于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近年来不断推动医护上门、家庭病床等居家医疗服务的落地生根。近日,记者来到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上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地探访其居家医疗服务的开展情况。
01把不便留给自己,将安心留给患者

早上8时,伴着毛毛细雨,社区护士林艳拿着雨伞和医疗工具包,坐上出诊专用车出发了。前一天在“圣医通”小程序上接到两名患者的静脉抽血和静脉注射服务预约后,她立马打电话与其沟通医护上门的服务时间和具体需求,随后做好了上门准备。其中一位服务对象是70多岁的李奶奶,她有糖尿病史,行动不便,前不久因为气血不足,医生给开了生脉注射液,需要医护人员上门注射。李奶奶家住鼓楼老城区,拥挤的街道使社区医护人员每次来都遇到停车难题。下了车,林艳指了指面前的老楼,对记者说:“这是个老小区,没有电梯,老人在7楼,我们得爬上去。”连爬3层楼后,林艳示意要歇一会:“因为怀孕,最近体力跟不上了。”稍事休息后,她又连爬4层楼,终于来到李奶奶家门前。敲开门,林艳套上事先备好的鞋套,走进李奶奶的卧室,温柔地问:“奶奶,您今天感觉怎么样?”

“昨晚我感觉都快要死掉了!”李奶奶躺在床上,看到林艳立马打开了话匣子,眉头紧皱地描述着她昨晚心绞痛的经历。林艳耐心听完,建议李奶奶如果再发生心绞痛立马就医,并且嘱咐家属,老人上厕所时要搀扶着,防止跌倒。李奶奶紧张的神情看上去舒缓不少。注射完后,观察了一段时间,林艳在察看床边的血糖记录表时发现了异常。“注射了胰岛素之后,下午4点血糖值还这么高?”林艳建议,换一个血糖仪再查查看。李奶奶的儿子告诉记者,之前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老人每次下楼都气喘吁吁,过年期间老人更不愿意往医院跑,打听后才知道可以请医护上门,一下子解了一家人的烦恼。完成两个上门服务,已是上午10时,林艳回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工作。
02短期有医护上门,长期有家庭病床

“从2019年开始,中心就针对有短期护理需求的患者,提供静脉注射、导尿服务、压疮护理等14项医护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已经累计服务3000多人次。对于病情明确且稳定、有长期医疗需求的60岁及以上老人,中心开设了家庭病床服务,除了提供换药、拆线、导尿等上门服务,还能提供生化检查、伤口护理、鼻饲护理、灌肠等60多项服务。”台江区上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程兰贞向记者介绍。

程兰贞说:“当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建床。在患者提出申请后,我们会派出专人上门考察患者病情和所在环境的实际情况,判断其是否满足建床要求。通过申请的患者,一年可在家建床两次,一次不超过90天。”家庭病床负责人江惠玲护士进一步介绍,福州市在2021年2月1日启动家庭病床服务试点,台江区上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首批试点之一,从去年5月开始推行家庭病床服务,截至目前已经接到40多个建床申请,累计建床10张。中心的4名医生、6名护士轮班为患者提供家庭病床服务,1名医生配1名护士,每周上门一次,有特殊情况时会增加入户频率。

居家医疗为何这么受欢迎?江惠玲跟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患者每个建床周期收取建床费100元,建床期间,医生每周上门开展例行巡诊,每次收费50元;符合条件的参保患者,建床期间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可按医保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进行结算;如果按照医院普通病房床位费每天40元计算,在90天建床周期内,仅床位费就可以节省几千元。“以我们中心目前建床情况来看,患者每日平均仅需自费20元左右就可享受长期的居家医疗服务。加上老年人普遍不愿意离家住院,家人陪护又有很多不便,这个服务确实能带给患者和家属许多切实的好处。”江惠玲说。患者享受了上门服务的便捷与实惠,医生和护士付出的精力却翻了倍。“一方面,要兼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上门服务往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和压力。”江惠玲说,“路上要花时间,每次出诊要用四五十分钟,回来还要写医嘱,服务两个患者,一上午就过去了。而在同样的时间内,医生坐诊可以看10多名患者。”
03一个人的病床,一家人的医生

医护上门等居家医疗服务在便利患者的同时,也使医患关系更为融洽。“其实上门医疗服务不只是看患者,有时候顺带把患者家属的病也看了。”江惠玲笑着说,在为建立家庭病床的患者服务的过程中,遇到患者家属身体不舒服,也会给出一些建议。家庭病床的建立,也增加了医患之间的信任,更多的患者家属开始愿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拿药了。“前不久,患者家属要来我们这里接种新冠疫苗,来之前还向我们了解排队的人多不多。”江惠玲说。随着群众对于居家医疗需求的不断释放,福州市也加快了部署步伐。据悉,截至去年11月底,福州市已有22家医疗机构开展试点,已受理家庭病床服务申请240多人次。今年,福州市将努力实现家庭病床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覆盖率达50%以上。

【#两个渐冻症儿子先后离世捐角膜救助5人# 单亲母亲:曾获很多爱心者帮助】2月9日,17岁渐冻症男孩王卫康离世后如愿捐献出了眼角膜,7年前,他的哥哥王嘉宝也以同样的病症离世并捐献眼角膜,兄弟二人让五位患者重获光明。而在他们的背后,是一位默默付出27年的单亲妈妈,而她,也是一位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两个儿子离世后捐献眼角膜让5人重获光明

今年47岁的毕玉在电话的另一端数次哽咽,王嘉宝是毕玉的大儿子。他出生时就有唇腭裂,3岁那年又被确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俗称渐冻症),10岁就已不能走路。出生后已经做过两次全麻手术的他令毕玉万分心疼。因此,当年仅十二三岁的嘉宝拿着遥控器平静地提出自己将来想要捐献眼角膜时,毕玉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同意。

“他喜欢看科教和法制类的节目,就是从那里得知可以捐献眼角膜的事情。”毕玉说,她从没听说过捐献眼角膜这回事,只觉得那样会让孩子更受罪,但自那之后,嘉宝仍隔三差五就跟毕玉提起想要捐献眼角膜,后来,是嘉宝在论坛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让事情出现了转机。毕玉说,嘉宝没上过学,那篇文章也没有分段落,但那句“与其化为灰烬,不如留下光明在人间”却深深地打动了她。

这之后,毕玉主动向当地红十字会咨询了解,在嘉宝签署眼角膜捐献志愿书的同一天,她也成为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2015年1月,19岁的王嘉宝因心率衰竭离世,离世那天距离他20岁生日仅有56天。但是他却以另外一种方式“活”了下来,他捐赠的眼角膜让3个眼疾患者重见了光明。

嘉宝无法医治后,毕玉带着希望与丈夫又生下了第二个孩子,取名王卫康。卫康比嘉宝小10岁,可毕玉怎么都想不通,为何厄运会频频找上门。毕玉记得,卫康刚会走路时就感觉像他哥哥,“就是鸭子步,一拽一拽的,腿没力气,蹲下后站不起来,也不会跑。”即使有了心理预判,毕玉仍心存侥幸,直到卫康5岁时,也被诊断为和哥哥一样的病。

卫康稍大些后,有一次,毕玉试着问他“你怎么看哥哥想要捐献眼角膜的这个想法”,没想到卫康很自然地说,“挺好的,我也想跟我哥一样。”就这样,卫康也在眼角膜捐献表上签下了名字。
9天前,王卫康因心衰救治无效离世。2月18日,大庆眼库的工作人员刘丽辉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当时她接到卫康正在急救的电话时心里非常不舒服,到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揪心。“毕玉很坚强,2015 年她的大儿子嘉宝走了之后,她就只有卫康了,但如今卫康也离开了,感觉她的精神支柱一下子就塌了”,刘丽辉回忆,来到医院后,毕玉的双眼已哭得红肿,在路上毕玉一直哭喊着“孩子你走了,让妈妈怎么办。”刘丽辉说,当年哥哥嘉宝的眼角膜捐献也是在大庆眼科医院进行的,兄弟二人共让五名患者重见了光明。

单亲妈妈悉心照顾两个渐冻儿子27年

一路走来,毕玉在艰难中挣扎着生存,用爱化作温暖解冻生命。据她讲述,小儿子卫康确诊后,丈夫开始天天在家酗酒,两人也经常吵架。那时候,曾有人劝毕玉“把爷仨扔下,你自己离开吧。”而毕玉也曾无数次打包好行李,但她却始终无法迈出家门。“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实在不舍得”,此后不久,毕玉和丈夫协议离婚,丈夫离开了这个家,毕玉也成了单亲妈妈。

大草原上留有毕玉当时无助的身影,“我跪在地上哭。”结束了一场内心宣泄,毕玉在心里告诉自己,既然无法改变现实,就只能改变自己,让自己强大起来,才能照顾好两个孩子。

而两度经历丧子之痛让毕玉茫然无措,她现在经常走神,讲述的过程中也需要数次停顿歇息。她说,2月8日晚10点左右她才下直播,那时候儿子在一旁还很正常,可早上6点,卫康突然喊肚子疼。毕玉马上叫了急救车,可没想到,去医院的时候还是两个人,10日凌晨走出医院的却只剩下毕玉自己。“卫康被婆家人拉去了殡仪馆,凌晨3点,我抱着送卫康来医院时的那床被子走出住院部,明晃晃的路灯下只有我一个人了。”毕玉说。

她到现在还是无法相信,卫康会离开得这么突然。今年8月中旬开始,卫康一直教妈妈怎么操作直播带货,毕玉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没有才艺,也没有颜值,可卫康坚持让她对着屏幕讲故事就好,还经常提醒她“妈,到点儿了,该直播了。”毕玉说,平台货架上的商品都是卫康帮忙操作的,平时跟商家的沟通也是他搞定的,“他曾说过‘妈妈你一定要按时直播,等我走了你也要播’,可能是他知道自己身体不好了,临走前想给我留一个出路。”毕玉说,虽然让她直播带货是儿子的遗愿,但她目前无法打开直播平台,只要看到货架上儿子选的那些商品,她就会止不住地流泪。

毕玉说,如果大儿子嘉宝还活着,他今年已经27岁了。2月18日,毕玉告诉北青报记者,她有时会感觉,两个孩子都还在。“平时晚上每隔半小时我就要给孩子翻身,现在儿子走了,晚上我还是动不动就想着要帮他翻身。”27年来,毕玉晚上从没睡过一个整觉,但儿子离开后,她却久久难以入眠。她说,照顾儿子的这27年已经让自己和社会脱节了,她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哪怕再伺候他们20年我也愿意……”

社会的关爱让“渐冻”家庭“解冻”

毕玉记得,在她生活过得最苦的时候,社会爱心人士和妇联的帮助让她重拾希望。

她提到,大庆爱心传递志愿者协会会长白先生曾多次带领志愿者登门为这个家庭送去温暖,“志愿者们经常带着米、面和挂面上门来关心慰问我们,有时还帮着包饺子,感觉社会没有抛弃我们。”在爱的鼓励下,毕玉也加入了志愿者团队。“那时候感觉自己有一身使不完的劲儿,就想着帮助别人。”

毕玉还认识很多同病相怜的家庭,在社会爱心人士与困难家庭之间,她充当了一个联络人的角色,“并不是谁有钱才能做志愿者,虽然我财力有限,但我深知,有时只要一句鼓励的话就能温暖一个家庭。”毕玉说。

大庆市妇联的工作人员表示,毕玉一直是妇联人心中的牵挂和惦念。妇联的工作人员曾帮助毕玉出谋划策,让她包饺子在微信朋友圈卖。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志愿者们都会带上大包小裹到毕玉家里,有时是米面油,有时是衣服和鞋子,有时是卫康爱吃的零食。

在各方的关怀帮助下,这个家终于有了起色。但回想起大儿子嘉宝,毕玉仍满心遗憾,“那时候由于经济条件受限,没给孩子吃到想吃的,但是卫康就不一样了,虾很贵,但我现在能经常买给他吃,一点遗憾也没有。”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青Qnews】所有,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享有本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婧懿

#新春走基层# 见到刘姗姗的时候,她正站在北峪村的村头跟一位大姐说着话。大姐名叫赵宗芹,今年43岁,家有两个女儿,大的刚上大学,小的上三年级,老公在城里打工。因为小女儿身患疾病,赵大姐一直想就近找个活儿,能多赚点钱,还能照顾孩子。虽然刘姗姗才来村里两个月,但赵大姐已经把她当成了知心人。赵宗芹说,她来的时间不长,处处为村民想着,这不就是一个好书记嘛!

“文弱秀气”这是刘姗姗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30多岁的年纪,1米60多的个头,短发,面容清瘦。但谈吐间却让我感到她小身体有大能量,有一股子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儿。
记者:姗姗是什么时候来当驻村第一书记的?
刘姗姗:我是21年11月18号正式来到这里,也是来的当天上午我就先去走访了困难群众,了解了一下他们的实际情况。认识一下,后头有什么困难他们也好来找我。
记者:你原单位是什么单位?
刘姗姗:是济南市中医医院。
记者:负责什么工作?
刘姗姗:我是其实就是检验科的一个最普通的一线的员工。
记者:当时怎么想着报名做第一书记?
刘姗姗:从小就是耳濡目染,我父亲就是一个老党员,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记得半夜他要起来去带人去救火,就因为他是个党员,他就要冲在前面。我就觉得党员冲在前面替人挡风遮雨,这个太好了。我就在骨子里产生了这种印象了,我就要入党,我就要做一名党员,我就要去替别人担当一些事情。
记者:哪一年入的党?
刘姗姗:我是2009年入党的,是上大学期间入的。而且我从小到大的成长环境当中受到过很多方面的帮助,就我家庭条件也并不好,但是就在我求学的过程当中、生活的过程当中,很多亲戚,就包括父母的单位、包括学校以及学校的老师都给我各个方面的帮助,我就觉得我也应该在好起来了之后要给别人帮助,拉别人一把,所以就产生了这种情愫吧。而且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你就应该是有这份担当才对,就是要冲在前面的。
记者:说的真好!
采访当天,正值大寒节气,阴暗的天空中飘着小雪,大山里的冷空气格外厉害,在大街上站了不到十分钟,羽绒服从头包到腿的我就感觉被冻透了,而姗姗的脸和鼻子也被冻得格外红,我们走着说着,还不停吸着鼻涕。
记者: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有没有让你记忆特别深刻的,让你很感动的事情?
刘姗姗:我来了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我们有一个贫困户一个奶奶,因为她每次生病住院的时候,都是住到我们医院,所以我对她印象本身就挺深。后来没多久,我中午吃饭的时候,她给我打电话,她说刘书记,我说谁呀?她说我是韩宝凤,就那个贫困户。她说你快来啊你快来啊,我落难了。然后我就放下饭赶紧往她家里跑。我走到村委的时候,正好碰上王书记(王庆玉)和王茂年书记,他是我们的副书记。然后我们仨一块赶过去的。她的闺女走了,她心疼啊、哭啊,她就那一个闺女还是抱养来的,毕竟她年纪很大了,宽慰她嘛。这个事情让我印象深刻,是因为我其实来了没多久,但是我已经走到她的心里去了,她知道有事了,能第一时间来找我。虽然我只能给她一些心灵上的宽慰,但是我觉得还是很欣慰的。起码我得到她的认可了,得到她的信任了。
北峪村地处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街道锦绣川办事处驻地东北方向约10公里处,村子三面环山,地势陡峭,村里一条主干道一直蜿蜒到山上。路边前几天的积雪还未化尽,而主干道上却干净整洁,甚至没有下过雪的痕迹。
刘姗姗:我们村地势相对高一点,而且路也都比较窄,就存在这个结冰之后出现交通事故的风险。听村民提到这个撒融雪剂这个事儿,我就联系到山东交通学院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他们跟我们结对子,从他们专业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一些帮助。
通过刘姗姗的牵线搭桥,山东交通学院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党支部与北峪村支部开展了结对共建帮扶活动,带着专家,带着六吨融雪剂,来到北峪村,现场调研,指导村民道路融雪除冰的方法,解决了北峪村和槲疃村等附近几个村村民雪天出行难的问题。北峪村党支部书记王庆玉说,这个融雪剂,结了冰撒上以后,不超过几分钟就化了。老百姓出行方便了,人身安全也有保障了。
为群众办实事,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发生在北峪村的民生实事还有很多,修路硬化路面让村民不再是雨天一脚泥、雪天一路滑,打机井让村民喝上免费的自来水,贫困户的危房得到了改造,脏乱差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图片
北峪村村民 王克田

村里的五保户老人王克田,今年65岁,说起村里这些年的变化,他黑瘦的脸上神采飞扬,语气里满是骄傲。

村民王克田:像我这样的五保户领“工资”,按月领,1100,养老金100多。到了过节福利上也挺周到。村里搞得很好,修的机井吃自来水不拿钱,水泥路都通到大门口。冬季下了雪,这路上也不擦滑了。条件挺好的,我很满足了。

记者:您觉得珊珊书记的工作表现怎么样?

王克田:工作表现很好!第一次来了就到我那看一看,都认识认识,都认识。

记者:有什么需要就找她就行,是吧?

王克田:嗯嗯找她。

近年来,北峪村的党员干部还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让这个曾经的省定重点贫困村摘掉了“穷帽子”。

北峪村党支部书记王庆玉:本村总的是367户人,144户,贫困户是11户,24人,全部脱贫。我们村的产业主要是三个产业,一个产业是一个养猪场,第二个产业是光伏发电项目,第三个是大棚种植产业,到时候就分红。

作为第一书记,刘姗姗也早把自己当成了“村里人”,与村两委共同努力着带领北峪村村民过上更加富足美好的生活。

刘姗姗:来年的话可能主要的精力会放在发展产业上了,看看有没有什么合适的项目,尤其是对于我们村里的仿野生北柴胡种植基地的发展,因为来年就面临着第一次丰收了,希望能够为村集体的产业增收做贡献。

记者:有没有后悔来当第一书记?

刘姗姗:不后悔不后悔,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单位能够信任我,派我出来,也觉得来了之后非常充实。

记者:这个春节怎么过?

刘姗姗:春节写一些对联呀、福字啊,结合疫情的防控的情况,跟村里人一块搞搞茶话会,大家伙儿高高兴兴的一块儿过年。

记者:家里人有意见吗?

刘姗姗:没有意见。家里人对我的工作向来都非常支持我,他们非常体谅,而且觉得我能出来为更多的人做贡献是非常骄傲的一件事情。

记者:对这个村还对村民有什么的希望或者是祝福?

刘姗姗:2022年希望村民们腰包鼓鼓,村集体产业能有更好的发展。希望未来每个人、每个村民都非常幸福。

记者手记:
在采访过程中,刘姗姗带我们走过了北峪村整洁的街道,看过了处于半山腰的养殖场,找到了藏在枯草丛中的北柴胡小幼苗,还顺着新修的管道找到了山中的机井和汩汩流淌的山泉。透过它们,让我们在这萧瑟寒冷的冬季似乎看到了勃勃生机的春天,看到了北峪村未来更加美丽的生活画卷。
而在我们身边,像刘姗姗这样的第一书记、驻村干部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为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而努力着,把青春、热情和智慧挥洒在了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他们值得更多的肯定和赞美,为他们点赞,也祝福他们春节快乐,虎年虎虎生威,让咱老百姓的日子更加红火!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岩兰草是一种后调精油,它最出彩的方式是在配方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所以调配的时候不要加多了,不然就会满瓶都是泥土味,用起来感觉土都埋到眉毛了…… 岩兰草
  • 中国在出生的时间上有着很多的讲究,古人认为出生在吉日,好时节的人命运富贵非凡,运气比普通人好得多,而出生在一些特殊的日子和不适合的时辰时则命运坎坷,那么寅时出生
  • 有趣有盼 有你们相伴 不负心中热爱 ❤️ 小姐妹送的礼物太震惊[偷笑]前几天刚搜过微店看的也是这个睡衣[嘻嘻] 气氛组社交牛逼症笑死我了隔壁包厢联动 隔壁大
  • 金牛座:开始制造浪漫金牛有些慢热,不是不懂爱情的人,当他真的爱上你的时候,就会调动起他们浪漫的细胞,积极制造浪漫和惊喜,想为你做很多很多事情,可能会有些幼稚,但
  • 卸下你的累,让往事清零,为往事干杯。 人生在世,如天边之云,聚散如斯。 世事无常,自然万物,都有其生存法则。 对生命,不必心存过多的执念,田野中的花,谢了,便谢
  • 油漆厂VOC废气处理设备使用高能高臭氧紫外线光束分解空气中的氧分子产生自由氧,即活性氧,因为自由氧有积极的和消极的电子不平衡,所以它需要与氧分子结合,然后产生臭
  • 而且我的世界很简单,这个项目只喜欢yuzu一个人,其他人都nbcs,不要再私信我问为什么了,我大多只给了一天非常仁慈了[微笑]还有过分p图的也是,一天小黑屋足够
  • 也有人看到别人财气好,自己也想干的时候,可惜财运已经错过了,自然发不了财。3.盲目信任你的自制力相信自己能只玩一局游 戏,只刷十分钟知乎,不以强制性的方法加以掌
  • 最后一段张写的好恐怖,她这时候越强调自己要“为儿子而战”越可怕,显得汪是个窝囊废,婚姻问题搞不定得让妈妈出马。挽回中也是一样的道理,你抱着“俩人更好的未来”的目
  • 2,评论区写下对孟周专场,孟周十二周年的祝福语[打call]3,本月对孟周专场,孟周合作的原创祝福贴不少于一条~如果糊了就自家群里抽啦,最终解释权归我所有~⭕个
  • 看来向芷也是从小被富养,就像星二代王诗龄似的,以后出门也是穿大牌,拎着奢侈手包与大人一样,她们的父母都是明星,爷爷奶奶也都不是简单的人物,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
  • 因为证果声闻未能回心,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所以维摩尊者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托疾说法,显其胜德,令乐二乘者鄙小慕大,舍劣修胜,证大神通,开大智慧,这正是佛陀老人家
  • !!
  • (你要是自己的团,大家爱买就买了 花钱自由,抄袭团怎么敢讲的这句话呀)一切产出都要尊重原创的!可是对于她的抖音最新澄清,忍不了了!
  • 从6月-现在,经历了很多很多事情,有受得住的有奔溃的时刻,是朋友的帮助让我从最最奔溃的黑暗中明白:无论如何,勇敢成为自己(允许一切发生)开心生活第一顺位重要~也
  • ​​​#电视剧沉香如屑[超话]#现在不管有仇有冤放下一切管好自己家脑残粉,自己脑残粉自己骂,别嘴剧里演员,剧要播了两家就安利沉香如屑,一个剧全剧组的功劳一个人没
  • 妈的!妈的!
  • 最近觉得心是自由的放空 发呆的时间多了起来我的头发长了许多染的色似乎变淡了衣服穿的多了起来我依旧怀念过去怀念的期待未来发生的等待现在要经历的syc总是说我看起来
  • 事实证明 才是我的风水宝地 谁懂连续三天遇到菩萨的快乐 美美记录一下 感谢 我会继续好好做人 收价出复数[赢牛奶] 在第一个菩萨232收了fs 22 23
  • “守拙出臻,知行合一”他不像是在酿酒,更像是循着天地自然的规则,以清静无为的道心,来守望一坛坛穿梭岁月而来的留德美酒… 留德的酿造其实很简单。相约兰亭,成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