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德馨:久病怪病必有瘀、疑难病证从瘀论治】

疑难病证从瘀论治
疑难病证大多表现为寒热错杂,虚实并见,邪正混乱,而其病机则均涉及气血。我根据疑难病证之病程缠绵、病因复杂、症状怪异多变的特点,曾提出“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之论点,认为疑难病证中,瘀血为病尤为多见,无论外感六淫之邪,内伤七情之气,初病气结在经,久病血伤入络,导致气滞血瘀,故瘀血一证,久病多于新病,疑难病多于常见病。
久发、频发之病从瘀。病时轻时重,时发时止,年久不愈的沉疴、顽症、痼疾等疑难病当从瘀论治。初病在气,久病入络是病变发展的规律,疑难病缠绵不去,反复发作,导致体内气血流行受阻,脉络中必有瘀凝。清代医家傅山指出:“久病不用活血化瘀,何除年深坚固之沉疾,破日久闭结之瘀滞?”信然!
奇症怪病从瘀。奇症怪病之证无定候,无病位,忽痛忽痒,时上时下,幻听幻视,或有不可名状之苦,其因不可究,既无色诊可查,又无脉症可辨,皆从瘀论治。多因六淫七情,引起气机逆乱,气血乖违;或因失治、误治,病久影响生化之源而致血瘀;或因胎孕产后、外伤等原因所致瘀血停滞,气机失宣,郁滞脉络,着而不去,最终形成难治之证。
久虚羸瘦从瘀。五劳七伤,消耗气血引起极度消瘦虚弱的慢性病,谓之久虚羸瘦,表现为肌肉消瘦,饮食减少,面色黄白,心悸神疲,四肢乏力,或寒或热,或肌肤甲错,面色黧黑。久虚羸瘦,正气不足,推血无力,体内必有瘀血内潜,可从瘀论治。久积从瘀。积久而不去,多由瘀血内结所致。不论寒积、水积、气积、痰积、湿积,积久则碍气阻血,气血不行,瘀从中生,久积为瘀,久瘀必结,久而为肿为瘤,故久积不愈当从瘀论治。
常法论治不效者从瘀。一些慢性病,或反复发作的疑难病如心脑血管病、慢性肝炎、慢性肾炎、脉管炎、硬皮病及增生性疾病等,视虚补之,视热寒之,视寒热之,或攻补兼施,或寒热并用,常法论治百药不效者,当从瘀论治。这类病证多由气血乖违,机体功能紊乱,以致寒热夹杂,虚实互见,故而攻之无效,补之无益,唯有疏其血气、令气血条达,方能奏效。2疑难病证的瘀血表现

疑难病证范围广泛,症状怪异多变,而在这些怪异多变的症状中,很多是瘀血证的表现。我在长期诊治疑难病证的实践中,对其瘀血表现进行了归纳。

(1)症状
①一般症状发热:瘀血证的发热,可有全身发热和局部发热两类。全身发热表现为持续高热不退,或高热伴出血、狂躁,或高热伴局部疼痛,或低热绵绵,或往来寒热,或午后潮热,或周期性发热。局部发热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局部肌肤灼热,或自觉心胸、脘胁、少腹、阴器、咽喉部位发热,但全身又无发热症状。
疼痛:疼痛部位固定不移,痛有定处,拒按,按之痛甚,其痛如绞,或似针刺,痛难立消,缠绵迁延。
出血:吐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鼻衄、齿衄、肌衄等,或外伤跌仆致局部出血。其出血特点是量多,出血难止;或反复间断不已,血色暗红;或鲜红,多夹血块;或出血时伴发热、疼痛;或烦躁,或口渴不欲饮等。
胀满:头目、胸胁、脘腹、腰背以及肢体局部胀满,其特点是胀满持久不减,且日益加重。

瘙痒:肌肤瘙痒,或皮里膜外如虫蚁爬行,抓之不及,阵阵而作。
麻木:肢体麻木不仁,或麻如触电,甚则失于感觉,不知寒温。
板滞:肢体牵掣板滞,活动不利,或关节不得屈伸,或颈项不耐转侧,或俯仰不便,或举握受限。
口干:口干而漱水不欲咽。
多梦:少寐多梦,其梦多惊恐险恶,或梦从高处坠落,或梦窒息欲死,或梦腾云飘逸,或被恶梦惊醒。
健忘:心烦失寐,怔忡健忘,或焦虑不安,思绪紊乱,甚则妄言、妄听、妄见。
②各系统症状心系:心悸怔忡,心痛,神志错乱,癫狂。
肝胆系:寡欢抑郁,多疑多虑,易烦易躁,黄疸日久不退,易怒易暴,喜怒无常。
脾胃系:脘腹疼痛、胀满、灼热,干呕频频,噎膈反胃,不得食,便秘与泄泻交替而作。
肺系:久咳,久喘,久哮,咽燥,梅核气日久不解,咳痰粉红,甚则咳血、咯血。
肾系:少腹胀满拘急,肢体浮肿不退,尿浊、尿血、尿时涩痛、尿时中断、少尿。

(2)体征
毛发:毛发枯萎,干燥,或色泛黄,易折断,易脱落,或毛发中空,或发梢开叉。
面部:颜面部色黑或暗,印堂黧黑,或面部可见暗红色或褐色斑块,或紫色小痣,或面色青紫、暗红。眼圈色暗或黑,暗而少泽。颧部潮红,或暗红。可见红丝赤缕,鼻红起疱,如酒渣鼻。唇色青紫或暗红。颏下色暗。
眼:巩膜瘀浊,或见瘀丝、瘀点、瘀斑或黄染。
舌:舌质紫暗、暗红,或舌有瘀点、瘀斑、血瘤。舌体强直,舌边有紫暗色齿痕,舌下筋脉紫暗,曲张充盈。
颈部:颈部青筋怒张、充盈,瘿瘤肿块,痰核瘰疬,红丝赤缕,蟹爪血丝。
胸部:皮色暗红,或见红丝,胸部膨满。
腹部:腹大如鼓,脐眼突出,青筋暴露,可扪及癥积、痞块,按之疼痛。少腹压之疼痛拘急,或按之板硬。
腰背部:脊柱椎骨肥大、外突,压之疼痛。
四肢:指趾末端杵状增大,爪甲青紫,下肢浮肿,或局部指趾苍白,按之冰凉,或局部指趾端色黑剧痛。
皮肤:皮肤板滞而硬,触之无弹性,或肌肤甲错、干燥、瘙痒,或皮下瘀斑、瘀点,或皮下青紫怒暴,或见肿块、痰核,或见黑痣、紫斑。

(3)病史
久病史:久治不愈的慢性病或顽固疾病,多有瘀血。
手术史:术后血离经脉,久而成瘀,如肠粘连、瘢痕疙瘩等。
月经史:痛经,闭经,月经愆期,经行量少,经色暗而有块。
生育史:男子不育,女子不孕,产后恶露不净,产后崩漏,产后毛发脱落,月经早绝。
生活史:素嗜酒烟,或恣食甘肥,或善悲易怒,或受惊吓,或接触疫水、戾气。
外伤史:外伤后多有瘀血作祟。
其他:有癫痫病、精神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病史者均有瘀血。

(4)实验室检查
血液流变学检查: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增高,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血沉方程K值增大,血球压积增高,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均提示瘀血证。
甲皱微循环检查:异形管襻增加,襻顶瘀血,流速减慢,游态异常及微血管周围渗出、出血。
心血管功能与血动力学检查:血流量降低,心前区高频阻抗有PEF延长、LVE缩短。
心电图及心动超声检查:心肌缺血劳损,心室肥厚,心脏增大,瓣膜病变。
超声波、同位素脏器扫描:肝脾肿大,肾盂积水,腔内肿块。
放射线检查:肺部炎症、肿块,内脏肿块、溃疡、息肉、憩室。
脑血流图、脑电图检查:脑动脉硬化、癫痫等。
CT及血管造影:颅内、脏器等有栓塞、血肿、肿块。
血液生化检查:高血脂、乳糜血清、高胆红质等。
血常规检查: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增多。其他,血液中找到红斑狼疮细胞,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增快,抗“O”、黏蛋白增高。
以上从症状、体征、病史、实验室检查四个方面归纳疑难病证的瘀血表现,临床凡具有两方面四项依据以上者,即可诊断为瘀血证。

“细辛”使用指南31条,速速收藏

1. 细辛,以气为治。凡药香者,皆能疏散风邪。

细辛气盛而味烈,其疏散上下之风邪,能无微不入,无处不到。

一说本品善开结气,宣泄郁滞,能上达巅顶,通利耳目,旁达百骸,无微不至,内之宣络脉而疏通百节,外之行孔窍而直透肌肤。

2. 《千金方》治目鼻口耳病用细辛者甚多,但临证选用,尚需别择。

观于目病,由劳者、息肉生者、有障翳者、有赤白膜肤者、生珠管者,皆不用;眼暗者、泪出者、眦赤者,多用之,则目病用细辛有去取矣。

鼻病生息肉者、衄血者皆不用;鼻塞者、鼻鼽者多用之,则鼻病用细辛有去取矣。

又口病惟口臭、齿痛多用之,耳病惟外治多用之,则口病、耳病用细辛也可有所遵循。

3. 仲景方中细辛主治胸胁、心下宿饮停水所致的咳逆、胸满、胁痛、心下坚大等症。

4. 细辛,止可少用而不可多用,亦止可共用而不能独用。

其气清而不浊,故善降浊气而升清气,所以治头痛如神也。但其味辛而性散,必须佐之以补血之药,使气得血而不散。

5. 凡用细辛,看监制,看包罗(指配伍),有了监制和包罗,纵然多用不生波。

6. 细辛佐姜、桂,能驱脏腑之寒;佐附子,能散诸疾之冷;佐独活,能除少阴头痛;佐荆、防,能散诸经之风;佐芩、连、菊、薄,又能治风火齿痛,散解诸郁热,甚验。

又本品同石膏,治阳明火热上攻齿痛;同黄连等份为末掺之,治口舌疮甚效。

一说细辛佐升麻而齿痛捐,共辛夷而鼻渊住。

7. 一味温性药,有的医家视之为凉药,殊觉不可思议。

如细辛,华佗的弟子李当之则说它“小寒”。李时珍常用细辛治疗“口疮喉痹诸病”,而这些病证热性倾向居多,细辛可作凉用,说它“小寒”,也就不为无见了。

李当之说细辛“小寒”,也许是针对其能清浮热、散郁火而言。若实热用细辛,则殊失李氏之本意。

8. 某些癌症患者配用大量细辛,在止痛消癥方面有较好疗效;在补肝益肾药中配伍细辛还可以增强补益功效。

9. 细辛治咳,每与五味子、干姜为耦。

10. 感冒后久咳不止,咽有痒痛者,可在辨证方中加入细辛、玄参,取细辛温散风寒,玄参利咽润燥。

11. 细辛用治偏头痛效佳。

偏头痛反复发作,数年不愈,头部怕冷喜暖,脉沉细者,多不仅是风寒为患,而是肝肾经气虚寒之象,用细辛配熟地、白芍、山萸肉温补肝肾,方能收效。

若偏头痛伴头晕,痛侧面部麻木者,是兼内风上扰,用细辛当佐天麻、钩藤、白芍等以平肝熄风。

又顽固性头痛证属阴虚者,用沙参45克,天冬、川芎各10克,细辛15克,水煎服,疗效甚佳。

12. 细辛、酒大黄,为寒温同用之配伍。

细辛辛开散郁,大黄清热泻火,两药相伍,辛散苦降,一温一寒,相反相成,而无燥烈伤阴之弊。

临证用治肝旺火郁,风火上扰之头痛,有良效。

13. 细辛温通阳气,用之最宜,治心率缓慢病人,可以细辛为主,结合辨证(气虚者合保元汤,血瘀者合四物汤及丹参饮,气阴虚者合生脉饮等)治疗。

细辛开始用10克,一般用12~15克,煎服。

患者服药后多于1小时半左右起效,心率有所增加,3小时后心率又渐减缓;有的病人感阵阵燥热,旋即消失。

但细辛对有“房颤”及心率时快时慢者不宜,往往引发“房颤”或自觉心中慌乱不适。

若病人有此反应者,则不用细辛,改用人参9克,心率亦可稍有增快,且结代脉亦可改善,惟久服人参,代价昂贵。

14. 用细辛治心动过缓,是取其之动能,使之鼓动心阳,加快心搏。然而,细辛并非温补心阳之药,故若心阳已衰败者,则其无回天之力,用之反耗心气,使心阳益衰。

用细辛提高心率必须在心体、心血基本完好,心气力弱,但尚能振奋之际,始为合拍。

同时,也并非单靠其一味药之力而当有辅佐之品。

辅佐之剂有两类,一类是助心阳、通心脉之品。助心阳药如附子、黄芪、党参等;通心脉之剂如麻黄、川芎、瓜蒌、威灵仙等。

另一类是祛痰浊、化瘀血药物。痰浊扰心而见脉迟者,可取二陈汤、菖蒲郁金汤为伍;若为瘀血痹阻而使心阳失展者,可选失笑散、桃仁四物汤相参。

15. 用细辛为主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这四类心率过缓病人,有较好效果。

细辛先用3克,以后逐渐增量,每2~3日后加1克,加至6克后可常服一段时间,部分病人用至9辛也未见有中毒现象。

16. 对阳虚型心绞痛,用细辛6~8克合益气活血之品,能减少或防止心绞痛发作;对病窦综合征属虚寒者,重用细辛10~15克,配合益气活血药,心率可逐渐提高到正常范围。

17. 病重而见呕逆不止常为胃气衰败之象,治疗颇为棘手。临证遇此,可用细辛6克,丁香3克,共研细末,每服3克,以柿蒂15克煎汤送服,多有效。

18. 细辛有“辛以润之”的作用。

大便秘结者不加细辛或用量过少则肠道不润。细辛(与附子合用)能使久处呆滞状态的肠管活动起来,大黄才能起到泻下的作用,其用量少则6克,多则9克。

又治疗风秘、冷秘,常以本品5克加入辨证方药中,收效亦著。

19. 癫痫持续发作,常在辨证方中加用细辛5克,水煎服,可逐渐达到稳定状态,而解除连续发作之苦。

20. 细辛不仅能温阳散寒止痛,而且还有暖肝熄风的作用。

用本品6~8克,与养血柔肝之品同用,治疗帕金森病,屡见功效。

21. 治三叉神经痛,细辛是常用药,每用3克,配合白芷、川芎、制川乌煎服,在发作时有止痛作用。

痛缓解后,可以细辛小剂量,与活血化瘀药同用。一方用细辛5克,配生白芍50克,炙甘草10克,生石膏30克,水煎服,有效。

22. 治中风不语,宗“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之说,于地黄饮子(治中风不语之良方)中加细辛3克,冀其入下焦以激发肾气,达上焦而宣发肺窍,肺肾一气贯通,故言语自出。

23. 治乳腺小叶增生,胀痛有块,活动度好,于月经前为甚者,可用细辛20克,山柰10克。共研细末,以凡士林拌和成软膏,摊于布上,覆于乳腺痛肿结块处,罩以乳罩,隔2日换药1次。

24. 治疗跌打损伤,35例在服活血化瘀药中加入细辛6~9克,20例单服活血化瘀药。结果发现,前组患者疼痛减轻快,瘀肿消退亦快。

25. 治经行音哑,在辨证调经药中,加细辛少许,以通少阴之阳,大有巧思,且有良效,可学可法。

26. 细辛能散风而达于目,治疗眼涩痒痛、羞明难开、迎风流泪等顽固性眼病经久不愈者,用本品4~6克,伍以川芎、菊花、石菖蒲、密蒙花等治疗,不仅能改善症状,且可提高视力。

27. 临床上对舌苔厚白腻者,加用细辛5克煎服,可使苔净、纳增。细辛辛温香窜,不宜久煎,以后入再煎5分钟较佳。

28. 患口臭者,用细辛适量含之多效。

29. 仲景方用细辛,多与他药等量,如小青龙汤中的干姜、细辛、五味子,当归四逆汤中的当归、芍药、细辛,均为相同剂量,这样疗效方著,若减量,疗效亦减。

30. 凡咳喘、泄泻、痹证等属脾肾阳虚寒湿重者,细辛可用15克左右,但阴虚火旺者忌用。

本品走窜开滞,功能通阳气、散寒结。

临床除用于上述诸病外,对于某些顽固性疾病,如红斑狼疮、荨麻疹、湿疹等,也都可在辨证基础上加用,常有卓效。

有些患者服用大剂量细辛后,有全身烘热、口干等反应,一般不需作特殊处理,就可自行消失;也可酌加生地、白芍等品,以制其温燥之性。

31. 临床对一般轻症及年老体弱者、儿童、产妇都不应过量使用细辛,尤其是作丸散剂直接吞服,更应牢记“细辛用量不过钱"的警语,以确保用药安全。

对阳虚外感、寒痰喘咳、寒厥肢冷、寒痹腰痛、胸痹心痛脉缓等危重急证,可以突破常规剂量使用,即药有病挡,“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但在没有充分根据和实际应用经验时,仍须避免盲目过量使用。

细辛有效成分是甲基丁香酚,有毒成分是黄樟醚,后者挥发性强,长时期煎煮,则有毒成分大大下降,而不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故大剂量细辛入汤剂,宜先煎30~60分钟为好。

提示:文中处方,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

#宋代建盏[超话]##古建窑##宋朝##历史文化#

浅析宋代曜变建盏的烧造工艺

作者:杨锦

独立研究者、收藏家

福建省收藏家协会会员(主要收藏黑釉瓷器及杂项),武夷山市职工文体协会副会长;武夷山市福清商会副会长;武夷山市旅行社协会常务理事。

“缘起”

笔者所在城市武夷山是全球知名的茶叶产区,也是宋代北苑贡茶 —— 建茶的主要产区。茶器因茶而生,不同的品茶方式还需选用适宜的茶器。东坡先生爱茶,“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说的就是好茶与好茶器相得益彰的重要性。

我在研读武夷山茶的宋代历史时,第一次接触了黑釉茶器 — 建盏的概念,随后立即被建窑茶碗朴素、优雅之造型,丰富多彩的釉面所吸引。

当我了解到三件藏于日本的国宝“曜变天目”时,更是被其涵盖宇宙的气势、深邃玄幽的变化所震撼。建盏研究、收藏之路,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友人常戏称吾为盏痴…

“传承”

宋代建盏烧制技艺并没有从宋代流传至今,而是断烧了600年。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研究恢复建盏制作工艺,现代能工巧匠们烧制出足以媲美宋代的鹧鸪、油滴、兔毫、乌金、茶绿,柿红等斑纹建盏,但唯独对曜变天目的烧造至今还尚未完全攻克…

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水平如此发达的情况下,以现有的生产力水平烧不出宋代的曜变建盏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但事实上,宋代建窑釉面的高科技程度,远超今人想象,以构成银油滴的二维分布微米级别的氧化铁为例,人类在20世纪才正式发现并归类命名。

在大量翻阅文献资料,收集建盏瓷片进行研究比对的同时,探访名师交流解惑,宋代曜变盏烧造之迷在心里一直萦绕,亦希望通过此文,分享一些这些年的心路历程。

“曜变”

吾以为,宋代曜变建盏有可能是二次施釉一次烧造或二次施釉两次烧造(描金银彩类)而成。

若我的浅见能为对曜变天目技术复兴提供参考与借鉴,为解密宋代曜变建盏烧造工艺提供方向,那是最好不过了。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宋室南迁。宋高宗赵构登基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随着政权的南迁,北方大量文人学者、僧侣、手工业者、商人等迁移南方,造成了南北方的文化大融合、大发展。

北方著名窑厂的制瓷业者大量南迁,将烧造青白瓷和手绘金彩瓷的技艺带到了南方,并与当地烧瓷工艺结合而产生新的瓷器工艺如景德镇青白瓷,武夷山遇林亭窑(因烧制描金银彩茶盏而闻名)等都是南北烧瓷技术融合创新的典范。

东张窑描银盏,引自《海丝瑰宝》

“曜变的诞生”

宋代曜变建盏是在怎样的语境下诞生的呢? 也许是建窑御用工匠为南宋宫廷烧造的创新产品,也许是当时宫廷、士大夫竞相追逐的名品?

何为“曜变”建盏?何为“类曜变”建盏?它的评判标准是什么?这是在解读宋代曜变建盏烧造工艺之前,需要先了解的概念。

“曜变天目”一词日本有记载,谐音耀变,字意日光照耀下色彩玄妙莫测的变幻。《君台观左右帐记》写于十六世前期日本室町慕府时期,主要记录足利将军所收藏的唐物并进行评鉴,书中对曜变建盏有明确的评判:“建盏之无上神品,乃世上罕见之物,其地黑,有小而薄之星斑,围绕之玉白色晕,美如织锦,万匹之物也。

由此可见曜变建盏必顺具备有曜彩和曜核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我们通常所说的类曜变也许缺少了其中的一个条件?

“宋代的记载”

宋代文献中是否有曜变建盏的记录呢?

南宋建阳人祝穆在《方兴胜览》中对产于故乡的建盏有过这样的记载:“毫色异者,土人谓之毫变盏,其价甚高,且艰得之。”

宋徽宗赐蔡京赏茶时所用“建溪异毫盏”应该是祝穆书中所提及的毫变盏,是毫变盏的最高等级—乌金(绀黑)鹧鸪斑毫变斑,宫廷专用御制。

这是宋代记载中,最接近描述曜变天目的文字,异毫,是否就是当下的曜变呢?

“烧造方法”

宋代曜变的烧造方法的四个问题:

1,目前已知的几件曜变建盏与建窑遗址、建宁府城市遗址,杭州市临安皇城遗址出土的描银鹧鸪斑(类曜变)有着共同的特征:都是乌金(绀黑)釉深腹束口斗茶盏。

“绀黑”一词出至北宋蔡襄的《茶录》中;“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也写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乌黑如漆,黑里泛青是官家对茶盏最为推崇的釉色。

可以理解为:乌金釉是曜变的必然条件,或选择烧造曜变盏的茶盏都是优中选精。

建窑窑址和临安皇城遗址和建宁府遗址出土的乌金(绀黑)类曜变的瓷片都非常稀少,若以物以稀为贵而言,这是比较珍稀的品种。

建盏进贡宫廷或许采取“官搭民烧”的方式,可能由朝廷设计专门的御用茶盏器型,并委托地方政府建宁府督办烧造。按理,建宁府会组织最优秀的制盏工匠,有严格的烧制工序,上乘的工艺标准,其结果可想而知应属精品。

茶盏圈足底刻有、印有“供御,进盏,新窑”等指向朝廷、官家的款识,由专门的朝廷监匠官在建窑场监督烧制。监匠官现场挑选符合进贡要求的茶盏运送到建宁府的督造办进行二次审核,不符合要求的就当场砸碎,销毁,不允许流入民间。

府督造办官员审核通过后转运至临安皇家内务府。这也许也解释了为什么建窑窑址、建宁府,皇城遗址均有类曜变瓷片出现。

有没有一种这样的可能:由于宋代建盏烧造的成品率极低,而刻有官款的建盏烧出乌金釉鹧鸪斑异毫盏的概率极低,为满足宫廷对乌金(绀黑)釉鹧鸪斑异毫盏的需求,只能从民窑中精选高等级的乌金釉盏(现存的四块曜变建盏及类曜变建盏瓷片均未铭刻官家款识),通过融合北方窑人工点彩技巧,釉面描绘鹧鸪斑,再通过800摄氏度左右的低温复烧,生产出符合宫廷要求的乌金釉鹧鸪斑异毫盏呢?

由于复烧采用低温形式,成品率极高,几乎不会烧坏。除非在建窑窑工搬运,成品运输转运时不小心摔坏。如果是自然烧制,窑址上应该有相当比例的残品瓷片,这或许也可以作为为什么建窑窑址上曜变及类曜变瓷片特别稀少的原因的一种解释。

2 ,日本的三件曜变天目笔者都没有看过实物,只能通过图片的信息,结合出土的类曜变瓷片进行比对剖析,推测这三件有可能是通过二次施釉二次复烧而成。

静嘉堂文库美术曜变建盏目前没有出土与其相似的类曜变瓷片,无法有力的证明它是人为干涉的结果。但我们仔细的观察它的曜斑核,发现它们时聚时散,疏密有度,有看似有规律可寻的群落状,曜核形态成异形椭圆,异形椭圆形有些逆重力线条,各曜核描绘的力道和特征几乎一致。

建盏的烧制采用匣钵正烧法,密闭的匣钵里还原气氛强烈,还原的铁离子析释到釉层表面在自然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流淌形成各色斑纹。

建窑遗址成千上万的自然烧造的鹧鸪斑纹,油滴斑瓷片目前没有发现一片同静嘉堂曜核的形态相同的,这是否能间接的佐证静嘉堂曜变天目不是一次自然烧成的呢?

藤田美术馆的曜变天目和杭州发现的曜变建盏的曜核成圓圈状或椭圆形,其形态有所不同,但形成原因可能是一致的。曜核旁带着光晕,似有人为描绘痕迹。

近几年随着城市的扩容,杭州的临安皇城遗址,建瓯的建宁府城市遗址都出土过表现形式相同的曜变及类曜变瓷片。

大德龙光寺曜变天目盏为人工描绘最为确定,通过图片就可清晰的观察到曜核的白斑有规律的聚散分布,此类白斑多为二次点绘,建窑遗址,建宁府城市遗址,杭州临安城市遗址都出现类似的描银类曜变瓷片(图片)

3,曜变建盏的曜彩是二次复烧后形成的?还是传世使用中形成的?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楚曜彩形成的机理。

形成七彩光的宋代建盏普遍都有一层薄的干涉膜(干涉膜的形成受到窑内气氛变化的影响,它的形成的充满偶然性,人力很难控制)自然光通过两层膜的反射发生光的干涉现象,形成光的叠加产生七彩斑斓光,最后形成曜彩。

二次低温复烧窑内气氛是否会形成干涉膜?通过比较建窑、遇林亭、东张窑描金彩盏的瓷片标本,都有发现一些形成曜彩干涉膜的瓷片。所以曜变建盏的曜彩应该是二次低温烧造过程中形成的,而非传世使用中形成的(日本传世建盏因長期使用普遍都带彩)。

而且自然烧造形成的七彩更加绚丽、灵动,曜彩会随着光线角度变化而变化。在传世过程中形成的彩光比较隐晦、含蓄,彩光也较为呆板,缺乏灵气。

宋代建窑复烧乌金釉鹧鸪斑毫变盏过程中,极少数乌金鹧鸪斑毫变盏因窑内气氛的变化形成了干涉膜,产生了变幻的曜彩就成就了宋代的曜变建盏,未形成干涉膜的就成为宋代乌金描彩鹧鸪斑盏(出土瓷片可证)。

静嘉堂曜变天目和杭州市出土的曜变天目有呈现出多重立体彩的效果,盏内釉面上有兔毫和小油滴,这是因为在选择点绘用的乌金釉建盏釉面上已有自然烧造的兔毫和油滴并局部带自然烧造的彩,结合复烧后形成的干涉膜,就形成现在绚丽变幻的曜彩表现。

4,何为“曜斑”?笔者认为就是黑化的鹧鸪斑纹周围形成日晕曜彩。通过对比成千上万的宋代建窑瓷片,只有在超高温烧过的“火头货”里找到黑化的“斑核”而自然烧造黑化的斑核多数呈滴毫状。

宋代乌金釉的瓷片中没有发现有自然烧造的黑化斑核,主要是烧成乌金釉色的盏所用的匣钵气氛和温度达不到黑化油滴的条件,故而形不成黑化斑核。而人为乌金描银鹧鸪斑的二次烧造却更容易形成“斑核”。

秘制的银涂料点绘鹧鸪斑于乌金釉面上,放入窑炉在800c 度左右温度窑火复烧,当乌金釉层表面产生薄干涉膜时而点绘鹧鸪斑因覆盖银涂料于釉上,无法形成干涉膜。在周围曜彩的映衬下形成曜斑核。

宋代曜变建盏的曜核黑化可能由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可能是柴烧龙窑窑温很难匀衡控制,炉内局部温度超过960C(960度为银的液态点)时,银涂料产生了“气化”现象,形成鹧鸪斑空洞呈现乌金釉本色黑斑。另一方面宋代曜变盏在使用过程或经历千年的自然氧过程中,银涂料氧化成黑色或自然脱落都会形成黑色斑核。

现代建盏匠人已破解了自然烧造曜彩的技术,目前可能尚未攻克自然烧造“曜斑”的工艺,故暂时还未能完全烧造出与宋代相同工艺的曜变盏。

综上所述,现代建盏匠人们沿着一次自然烧造的工艺复原宋代曜变建盏的烧造技艺或许是一直未烧造出宋代曜变建盏的根本原因。当然也仅仅是笔者综合自己经验提出的一个观点,还有待专家和建盏匠人之后一起探索、论证。

“谁的曜变天目?”

虽然“曜变”一词是日本文书中所记载,但宋代曜变建盏的故乡是中国,是福建建窑。宋代曜变建盏的美感也符合日本禅宗文化的诉求,日本禅宗文化起源于中国唐宋禅宗文化东渡,是中国禅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我们可以合理的假设,日本对建盏的审美情趣及评价标准也应源于宋代。宋代曜变建盏是日本的国宝,也更是中国的国宝。

宋代曜变建盏的烧造工艺,无论是自然一次烧造还是人为二次点绘复烧,都是宋代建窑工匠智慧的结晶,是建窑建盏享誉世界的名片,是中国制瓷工艺的巅峰之作,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

一只千年的茶碗,至今依然激励一代代现代制盏匠人为还原宋代曜变建盏烧造工艺而努力奋进,让现代制盏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中国制造一千年,让我们一起为建窑发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如果友衰关系,友能用更加清醒或者说用参加公益活动的心态,让自己充满爱,是那种看到喜欢的姑娘过的好就快乐的状态,友的灵魂会得到巨大的成长。这不单单是作为友的我的功
  • 刘秀祥曾说,“人活着不应该只让人觉得可怜,还应该让人觉得可亲和可敬”“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更好的未来,无论他出生在北京上海,还是贵州望谟”这种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 #昇腾AI向上的力量# 这其中采用的昇腾智造方案,是专门面向制造行业打造的一站式AI使能解决方案,提供成熟的AI平台和算法,凝聚了华为工厂30年制造经验和200
  • 陕西榆阳安崖办事处通村公路偷工减料成豆腐渣工程引民怨塞外刀客MYL 2017-09-11 23:50:29 举报 阅读数:497​​ 据当地群众爆料:榆阳区
  • 上周老师布置了一篇周记 남경에서 친구 많지 않아서 약속이 안 많았어요.집에서 혼자 책을 보는 것을 좋아해요.그래서 이번주 약속이 하나만 있었어요
  • 不少网友看后,纷纷表示:笑得这么甜蜜,看来是遇到真爱了张大奕的故事告诉我们,专心搞事业什么男人没有看了她的订婚照片,真的好幸福呀事业爱情双丰收,张大奕人生大赢家
  • 我是真的喜欢钱 钱真的能给我带来太多的快乐 想和朋友见面喝酒了立刻就可以买一张机票去见 ,父母身体稍有不适马上就去最好的医院挂号问诊全项检查 ,自己一个人突然想
  • 关于我差点把厨房点着了这件事刚开始,锅里热油飞溅为了能吃到饭,还是忍一忍后面看到满锅的烟以及冒起来的大火突然觉得这饭,不吃也罢…[裂开][裂开]我只不过是想煎一
  • 油菜夏繁还存在困难  【夏繁基地无法固定用地、每年都需要提前临时寻找地块,成了专家们一项无奈的工作】  四川是油菜生产和消费大省,油菜产量和面积已实现21连增。
  • ”我点点头,行程太多的时候我也想逃离,我爱人很爱惜地抚摸那只白色的翻盖手机,“也可能是太念旧了,讲不清。可能是我的动作太显眼,我爱人从角落里走过来,递给我他手上
  • 一方面不要把自己看成是完美的公主,也不要拿完美的标准来苛求自己。一方面不要把自己看成是完美的公主,也不要拿完美的标准来苛求自己。
  • 有的人进入到你的生命里,会让你觉得人间值得,会成为你的光,而有的人会把你的光都熄灭。 ” / 顾城自己选择了方向与路途时,就不要抱怨,一个人只有承担起狂风暴雨,
  • 快来唯品国际兰芝,麦迪安,松盐,菲睿媞,一理,Happy bath的品牌页挑选送给你的那个'TA’的告白礼物吧~【爱茉莉唯品会特卖进行中】#MIXC六周年#【城
  • 熬夜追韩综《换乘恋爱2》[老师好]韩国恋爱综艺怎么这么dream[污]韩国人搞暧昧也是一流的,太上头了[苦涩][苦涩]今天早上七点多才睡,中午醒了以后就去健身房
  • 总的来说,工作日去日本的小城市旅游的话,观光设施大部分都很空,所以观光过程会非常的舒适。可以和人气很高的金泽进行组合,在这附近安排一个1到2晚的以自然为主题的研
  • 在女作家被当成“怪物”的年代,从不拘泥于所谓的人生轨道,从而闯出了一片荒野!10个故事,10位荒野女士告诉你:人生不是轨道,而是一片可以尽情探索的荒野!
  • ”古人认为“听雨”是十大雅趣之一,突如其来的雨滴,丝毫没有浇灭参与者们的热情,不少市民在雨中撑着伞猜字谜,或是安静的躲在文昌阁房檐之下思考“占字飞花令”的诗句,
  • 智享国际品质保证,原装进口,添加天然维生素C,补充宝宝多种维生素,不添加蔗糖,更营养更易吸收,增强免疫力,宝宝爱吃,妈妈更放心童年时光inne维生素C甜橙王子*
  • 】2022年10月28日,潍坊昌乐县新增2例新冠肺炎本土无症状感染者,系省外入潍货车司机在“落地检”中发现。】2022年10月28日,潍坊昌乐县新增2例新冠肺炎
  • 你仔细想想,经常熬夜加班,失眠,焦虑是不是就来了嘛,饮食不规律,肠胃方面大大小小的问题是不是也来了,长期从事体力劳作的,什么腰椎间盘突出,脊椎病啊,这不都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