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种供养你听说过吗
一、香供养
香能通气养神,传达境界。燃香时,香自灭而留香与人,这就是佛教中舍己为人的精神。所以燃香不是要烧香给佛陀,而是我们要懂得香的精神。

香还有一层含义即佛教中所说的五分香,五分香就是:(1)戒香:守戒者众人钦仰,美名遍处,人如守戒心自然有定力,故戒属香。(2)定香:由戒行而生禅定,修禅定者,众人敬羡赞叹,故定亦属香。(3)智慧香:慧由定发,儒家有句话说:“万物静观皆自得”用静的心地去用功,才能启发智慧。一个人做任何事,绝不可操之过急,得冷静去深思,用智慧去分析判断,凡事方能有所成就。以上三种就是佛陀常常教导我们的:“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4)解脱香:人若有解脱性,对任何事都能看得开放得下,无所执著,所以人能解脱也是一种香。(5)知见香:有智慧的人必有先见之明,能行则行,可止则止,有思想见解,所做所为正确,就是知见,这也是一种香。还有一种没物质没气味的香,便是声名,如要令名声香,则须依佛陀所指示的去走,去修持,将佛心当己心,以慈悲、喜舍、原谅的心去待人,这就是五行香的真义。

二、花供养
花能清心养目,所以读书人多喜欢在案头上摆瓶花,增加读书情趣。用花供佛,庄严佛堂,或每日在花瓶中插些鲜花,清香扑鼻,让人醒心悦目。庄严的佛堂衬上几朵淡雅芬芳的花,恭敬之心,油然而生。于十供养中,花代表著物质供养。在佛教里,常可听到佛在灵山“拈花说法”这句话,可见花与佛教关系甚大。说到这里,顺便跟各位谈谈“拈花说法”的典故:

《大梵天问佛决疑经》记载: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舍身为床位,请佛说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默默无言,一时百万人天,悉皆罔措,独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便是宗门禅的肇始。如果要再追溯禅宗的起源,则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成最正觉时,就已开启端倪,所以禅宗的特点是在“以心印心”,阐明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由上面的经文,诸位就知道了“拈花微笑”与禅宗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所以,花也被列为供养佛菩萨中的供物之一。

三、灯供养
灯并不完全指电灯,比如蜡烛,油灯之类能照暗为明的东西,都属于灯供养的范围内。佛教传法亦名传灯。佛教传法,如父传财于子,但其意义不同。钱财传他人,己身积财必会减少。而佛陀传法,如一灯传一灯,灯灯皆明,灯灯无尽,所谓“一灯能续千灯明”。佛陀传法对己不减,对彼有利。灯又有去暗投明之义,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做一盏暗路中的明灯,驱除幽暗的世界,光亮宇宙大地。

四、涂供养
“涂”梵语,即水。经云:“水能离垢得清凉。”水不但能洗除众垢,令物清净,并且水还具有和合性,无论大江、小溪汇聚一方,皆成一体。就好比大众学佛,最后都能成佛。所以用水供佛,洗己心垢,三世罪障悉荡涤,心既清净,自性现前,又何叹成佛路远呢?学佛人都应该学水的和合,水的平等无差别。那么,待人处事上不愧天,下不愧人,更不愧己心,日子自然过得心安理得,轻松快乐。

五、果供养
“果”指水果,大众用新鲜可口的水果供佛,功德巍巍。“果”又有结果的意思。人每做一件事,必须有始有终,不得半途而废。就像种果树的人,必须耐得起辛劳、栽植、施肥、灌溉,待树开花结果,才有丰富收获,所费劳力也才有个代价。学佛者亦如是,要发大心,精勤向道,不怕吃苦,不畏阻碍,切莫退失道心,毫无结果,岂不可惜!

六、茶供养
茶能退睡魔王,人若昏昏欲睡,一杯好茶在手,精神百倍。此指示学佛者,昏沉不得,须时时省察自己,检讨自己,每日举心动念,所做所为是否正确?

人若道理不明,佛理不懂,凡事不知,迷迷糊糊,就好比一天到晚昏睡不醒,辜负大好时光,愧对己身。

七、食供养
用饭菜供佛,表恭敬之心,且含义深广。佛子在供饭时,以七粒饭出食念曰:“法力不思议,慈悲无障碍,七粒遍十方,普施周沙界。”另加咒语三遍谓:“佛法之理深妙,不可以心思,佛法之事希奇,不可以言议。”佛以大慈施一切众生乐,以大悲拔一切众生苦,今因慈悲之力,则十方通达,了无障碍。以七粒之微,普遍十方,一寸之鲜,施周法界,可知法力难思。

八、宝供养
金银财宝拿出门,处处皆可用。一个人若有了“信”,于己有信。对师长、朋友们守信,不欺暗室,无愧衾影,则人敬如神,待若上宾。

九、珠供养
珠者表圆,学佛的人做事要圆满,待人要圆融,不可有所偏差,有所不圆。

十、衣供养
即用衣服供养三宝。衣在此引申著依靠之意。从事上说,衣服须穿著在身上,才能显出衣体的好坏。从理上说,学佛的人,须依佛、依佛经、依靠出家人,按照佛指示的路径去实行,才能得到究竟解脱。

《六祖壇經‧行由品》
釋義( 一 )
惟覺老和尚
( 中台禪寺開山方丈 )

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

語曰:「 求道之人,為法忘軀,當如是乎!」

乃問曰:「 米熟也未?」

惠能曰:「 米熟久矣!猶欠篩在。」

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

惠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

為說《金剛經》,

至「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惠能言下大悟: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遂啟祖言:

「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次日,第二天。

祖潛至碓坊。

五祖悄悄地來到碓坊。

碓坊是指舂米的磨坊。

見能腰石舂米,看到惠能在腰上綁著石頭來增加重量,辛勤地舂米。

語曰:「 求道之人,為法忘軀。」

五祖告訴惠能,求道之人的確應當如此為法忘軀。

惠能為了求法,拚了命不顧自己的身體,實實在在是做到了這一點。

人最重視自己的身體,假使現在有一個人,喊他到碓坊去舂米,發現自己踏不動,那他絕對會因此退卻,為什麼?

為了保重自己的身體。

認為踏這個碓很重,身體可能會累出病來!

可是,惠能不這麼想。

即使踏不動,也要想辦法克服,

所以「 為法忘軀 」,綁石頭在身上。

這不是一般人可能想得出來的,

只有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不惜捨棄自己的生命來求法,來愛護常住,供養大眾,才做得到。

五祖大師肯定地說:「 當如是乎!」

真正應當像你這樣啊!

藉事顯理
當在問處

乃問曰:「 米熟也未?」

於是問:「 米熟了沒有?」

惠能曰:「 米熟久矣!猶欠篩在。」

惠能回答:
「 米早已成熟,就是還沒有人為我印證。」

舂米,要把米穀表皮舂掉,在這過程中會產生許多細微的米灰、碎糠,

必須經過篩子,把所有的米灰、碎糠統統從篩孔刷下來,才成為白米。

此處是用舂米的過程來譬喻開悟。

「 米熟了沒有?」

五祖大師不是問這個米有沒有熟,而是問惠能開悟了沒有?

見道了沒有?

心性在哪裡?

功夫保任好沒有?

還有沒有妄想?

心當中還有沒有煩惱?

如果這念心還沒有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還有煩惱、妄想,

還有貪、瞋、癡,

這個米就還沒有熟!

這是用米來譬喻心性。

「 米熟了沒有?」

這句問話,沒有開悟的人就不懂,還以為真是在問米。

譬如說,開悟的人來參訪,

問他:「 這位上座從什麼地方來啊?」

開悟的人絕對不會講:「 我是從台中來。」

「 我是從外雙溪來。」

而沒有開悟的人不知道從理上回應,

必然從事上來回答:「 我是從台北來。」

「 我是從某個道場來。」

這種回答就表示沒有開悟。

所以問在答處、答在問處,這就是禪機。

惠能曰:「 米熟久矣!猶欠篩在。」

米已經熟了,指這念心已契悟了無為法,契悟了心性,沒有貪、瞋、癡了。

可是熟也好、沒有熟也好,只有自己知道。

「猶欠篩在」,只是還沒有人來證明。

聽了這樣的回答,五祖明白惠能已經悟了道,真正契悟了本心,而且保任程度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以杖擊碓
明祖師意

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惠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

為說《金剛經》,

至「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惠能言下大悟。

惠能悟了什麼呢?

「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五祖知道惠能是初步地悟了,就再測試他一下,再激勵他,希望惠能大徹大悟。

所以進一步,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五祖大師用禪杖「 擊碓三下 」。

擊,就是敲打。

碓,就是舂米的碓窩。

碓窩中間有一個洞,米就是倒到這個洞裡面,然後用木棒或是石頭去舂,這種器具稱為碓。

五祖以杖擊碓,打了三下就離開了。

這是什麼意思?

假使不解祖師意,打三下也與自己沒關係,而惠能完全知道其中大意。

即會祖意,當下契會五祖意旨,也知道三下是什麼意思。

三下,是要惠能三鼓時分,即三更,到方丈室來。

所以當夜惠能大師「 三鼓入室 」。

祖以袈裟圍遮,惠能到了五祖的丈室,紙窗裡點著油燈,

五祖大師恐怕外面的人看見室內的動靜,對惠能會有所猜忌,

就用袈裟把窗戶圍起來,遮住燈光。

為說《金剛經》,為惠能講授《金剛經》,

直到講解「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的義理,惠能就真正大徹大悟了。

惠能是因「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而大悟。

有些人誦《金剛經》,看到這句話時,卻充滿疑問,

說:「 我們這念心既是本具的,

為什麼《金剛經》上還要無住、還要生心?

那生出來的就不是本具的了?」

什麼是「 住 」?

有想有念就是住。

佛法的道理,一是小乘,一是大乘,要能圓融會通。

住,看是住到什麼地方?

假使安住在實相上,就是最實在的!

如果是修四念處等觀行,則不是安住在實相上,而是一種方便的法門。

我們這念心若沒有依靠在觀行上,就容易打妄想,想東想西、患得患失,

或者感覺無聊,乃至於造惡業。

所以,第一步先要有所住。

念佛、誦經、持咒

...... 這些都是有所住。

念佛,把心依靠在佛號上;

誦經、持咒,把心依靠在經文、咒語上。

有所住,是從方便到究竟的第一步。

這個地方講「 無所住 」,並不是住在四念處上,而是已經超越了。

一般眾生都有我執和法執。

一個人有我執,就會打妄想,佛慈悲為了使眾生超越我執的煩惱,

所以先開立種種法,四念處就是其中的一種法門。

藉著法讓心安住下來,與法相應之後,慢慢地,能破除我執、我相,進一步可以了生死;

但是,如果執著所修的法,有了法執,就無法見到本心。

「 無所住 」是連法都不執著。

為什麼不要執著法?

法由心生,心生萬法,心才是根本。

大乘所講的就是「 無所住 」。

心不染著
超越時空

「 住 」:

心有所依靠、有所想,就是住,和我們身體的住是不一樣的。

「 無住 」,不想過去、不想現在、不想未來。

我們這個世間,一個是時間,一個是空間,

你想到過去、想到現在、想到未來,就住在時間上。

東、西、南、北,內、外、中間都不住,也不住在空間上。

如果想到東方,那就住在方位的概念上了,但是哪個是東?

哪個是西?

哪個是南?

哪個是北?

這都是相對待的,在變化當中,都不是正確的。

所以這裡告訴我們「 無住 」,

東西南北不住、內外中間不住,

善惡美醜也不住,

生也不住、

熟也不住,

是這個道理。

不住大小方圓、動靜閒忙、東西南北。

不住就是不要想念,而不是身體離開這個地方。

離就是心要能離開,而不是身體的離開!

我們心不染著,心不攀緣,就離開有所住。

眾生心都是想過去、想現在、想未來,所以就有煩惱、有妄想;

有煩惱、妄想,因此沒辦法離開生死。

不住,就是不想過去、不想現在、不想未來。

不想過去,過去的善業、惡業就超越了。

不想未來的事情,心不住在未來。

而現在也不住,哪裡是現在?

悟了這念心,就是現在;

沒有悟,就是生滅。

師父在這裡說法,諸位聽法的這念心是現在嗎?

講第一句能聽到,馬上再講第二句,

這時聽到第一句的那念心又滅了,哪一個是現在?

現在心也是在念念遷滅,

念念不斷地在生滅當中,

眾生的心就是這樣子不斷地處在生滅中。

想到過去,是生;

想到現在,過去又滅掉了。

想到現在如何用功,想到未來要成道、要證果,未來要得個名、得個利

...... 這樣子想,就是想到未來的事情了,這一些都是念頭。

想到過去,是念頭在活動;

想到未來,念頭還是在活動;

想現在,現在這個心還是在攀緣。

這就告訴我們,不但是過去、現在、未來三際不可住,十方世界也不可住

—— 想到東方,是念頭在活動;

想到西方,還是念頭在活動。

所以時間也不可住,空間也不可住。

清明無住
真心即現

「 住 」就是想念,就是攀緣。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住,這念心不攀緣,是什麼境界?

是個定境。

然而假使我們不想過去、不想現在,也不想未來,不想東西南北,也不想美醜,

可是這時候心卻在無聊、昏沉當中,這是不是道?

這還不是的。

所以不但要不攀緣、不顛倒,不住空間、不住時間,

當下這念心還要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才是「 生心 」。

心不是生出來的,而是本具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就是本具的!

這個地方講「 生心 」,是隨順眾生方便而說。

「 生心 」—清淨心現前了!

生出來了就是指「 現前 」了,不是另外有一個「 生滅 」的「 生 」。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心就是佛心,這念心就是慧;

不想過去、不想現在、不想未來,超越時空,不想時間、不想空間這個心就是定。

這念心達到定慧不二,一下就契悟菩提心了。

菩提心,就是定慧不二的心。

漸次修證,是先要修定,有了定,而後啟發智慧。

而契悟到「 無住生心 」的這念心,

即戒、即定、即慧,

戒當中有慧,慧當中有定,定慧不二,

就是本具的清淨心。

所以,五祖大師講到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惠能大師馬上相應,就契悟了本具的覺性。

安住實相
法中之王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就是實相。

開悟的人時時刻刻都是「 無住生心 」,行住坐臥都「 無住生心 」,這就要靠功夫了。

順境、逆境都一樣,穿衣、吃飯都是這個。

所以祖師講

「 挑柴運米,都是神通妙用 」,

就是如此。

因為挑柴運米,這個心都是無住心,無住心就是神通妙用。

起心動念也是神通妙用,不起心動念還是神通妙用。

所以,惠能先前的開悟和這個地方的開悟又不一樣了。

這裡惠能言下大悟,是契悟了實相,實相是無住,不著空、不著有,不著兩邊。

悟到這念心,就知道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有為法、無為法都是由這念心生出來的,都不離開這念心。

這念心是什麼呢?

就是法王,法中之王。

佛悟到了這念心,所以稱為法王。

每個人只要悟到這念心,都可稱為法王。

宇宙萬法,都是從這念心生出來的,都不能離開這念心。

所以,悟到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法一如,心法不二,

就是實相,就是「 無住生心 」。

我們再從般若來認識這個道理,如果認為般若是空,什麼都沒有,就錯誤了。

般若分為文字般若、觀照般若,由文字般若深入,達到觀照般若,啟發空慧。

由空慧再進一步契悟,不著文字,不著空,

這時候就真正契悟到實相般若,

實相般若即「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惠能大師就悟到這個道理,一切萬法不離自心。

所以禪宗是最究竟的法門,是傳佛心印的法門。

何期自性
本自清淨

遂啟祖言,馬上就啟告、啟稟五祖大師,

下面就是惠能聽了《金剛經》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開悟的境界。

「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是說我們的自性是本來清淨的。

「 何期自性 」,我們講自性、講本心,但哪裡去找自性呢?

何,就是哪裡。

期,就是期望。

在哪裡找自性呢?

一切都是本自清淨!

一般人希望見一個清淨心、得一個清淨心,希望要證一個清淨心;

清淨心如果是可得有證,就不是本來的。

「 本自清淨 」,本來就清淨,

不需要去澄念,

不需要去息妄想,

不需要去斷煩惱,

本來就清淨。

有的人聽了又想:「 既然是本來清淨,

那我們為什麼還要修,還要斷煩惱?

這又講不通了啊!」

沒有講不通,因為如果本來不是清淨的,再怎麼去修,也沒有辦法見到清淨的這念心,

譬如鐵裡面本來就有鋼,假使鐵裡面沒有鋼,而要把鐵煉成鋼,是不可能的事;

裡面如果本來沒這個性,怎樣去造作也造不出來的。

心雖然本來是清淨的,卻被妄想、煩惱染著了,夾雜妄想、惡念,

正如鐵裡面雖有鋼性的存在,還有其他的雜質,

只要經千錘百鍊以後,鐵就變成鋼了。

這個心雖有無明、有煩惱,無明、煩惱裡面仍有清淨心,

現在只要不起無明、不生煩惱,當下這念心就是清淨的。

惠能大師經過五祖最後給與的一番啟示、一番磨鍊,六根寂然,六根不動了。

這念心和他過去沒有悟以前,天天為了油、鹽、柴、米、醬、醋、茶,上山打柴,賣了柴以後買米盡孝道,還是同一念心。

只是在過去,心生分別、心生執著,而現在通身放下了。

過去,是妄想分別,現在是無住生心,

過去也不想,現在也不想,未來也不想,

一切就超脫了,超脫了攀緣的心、執著的心。

佛法當中有漸修的法門,有頓悟的法門,現前所說的這個法門就是頓悟法門。

當下契悟了清淨心,契悟了無為心,契悟了菩提心,立刻就能超脫。

《中台山月刊》

茶生万物 | 说说那些古往今来爱茶的大V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望亭)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

史载,范仲淹爱茶到了“茶痴”级别。范仲淹写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脍炙人口,在古代茶文化园地里占有一席之地。这首斗茶歌说的是文人雅士以及朝廷命官,在闲适的茗饮中采取的一种高雅的品茗方式,主要是斗水品、茶品、诗品以及煮茶技艺的高低。这种方式在宋代茗饮活动中颇具代表性。

范仲淹在斗茶歌中如此评说茶:“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范文正的意思是说,茶胜过任何美酒、仙药,啜饮之后令人神清气爽。

除了斗茶歌,范仲淹还写过一首茶诗——《潇洒楼》六首之五《茶鸠坑》。爱茶的范仲淹在《茶鸠坑》中对茶再作赞美:“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轻雷何好事,惊起雨前芽。”诗画相通,诗中有画。这四句清新明快,琅琅上口的诗,就是一幅令人神往的春雨江南茶山图。

范仲淹作为一个文学家,他最为天下知的名句固然是她在《岳阳楼记》里的那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文正的这一千古名句,受到历朝历代的推崇与喜爱,因为上层建筑觉得这话有益无害,积极正面阳光。但是,我们一定还要知道,其实范仲淹在他的另一文学作品《灵乌赋》里还说过一句话: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据说胡适很推崇这句话,但这一句却向来不大流行,因为历朝历代都不喜欢。

来,上茶,敬范文正公。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知道思考为何物,好像在一个瞬息万变的光流里呆了一会儿。~~不负光阴的是我们自己~~太阳天天升起天天又落下春去秋来花开了花又落下我们经历的是什么又不是什么日复一
  • 我在车上抱着它它直接横着睡在我大腿上,现在回宿舍又睡了,好了,到了新地方慢慢适应吧,虽然和想象还是有距离的,没办法,慢慢来吧。#乞丐说事#昨天早上老李爸爸从老家
  • 注:极乐世界的莲池其大无比,那是阿弥陀佛愿力证得的八功德水,也是往生到极乐世界佛菩萨的八功德水的融合,水清甘美,池底以金、银、玻璃、琉璃、赤珠、玛瑙 、琥珀等而
  • “以后我们不只做饭圈朋友了,做好朋友吧~”“虽然素未谋面,但却丝毫不陌生”真的有被感动到,昨天刷到这条微博的第一时间,脑海里就跳出了一个人。」今天是小侄女第一天
  • 你爸爸也不黑啊…还有你到底长的像谁[允悲] 爱在心间,温暖常驻,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 不为尘世所扰,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记录昨日,朵儿今日36天了,体重4.
  • [太开心]基弧是8.5mm,大多数入手都不踩雷的日抛,如果其ta牌子戴不惯可以试试这款,打开新世*界大门哈哈哈早上又发了一通脾气因为买了生煎包里面一咬汁水全喷出
  • 粮食面积稳定在240万亩以上,巩固提升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地位;深入开展“六乱、六清”集中整治行动,高标准打造桑堌乡吴庄村等6个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任务,完成
  • 苏灿这座已经有人起身迎来 微博推广,这人叫蔡恒微博引流软件 『性』子比李枝活跃,实时号霸屏 没陈岳冬的城府 微博热门前三 不待林珞然那边有人说话 起身对林珞然笑
  •  自然界有一个负责操作我们这个身体的硬件和软件的“神”我们与周遭万物的连接,会自动产生我们的思考。如同我们跟电脑的关系,硬件+软件,这个计算机都不会工作,使其工
  • 360搜索人气榜-你的专属榜单,任嘉伦目前排名第2,快来#360搜索人气榜#为任嘉伦助力吧~ #任嘉伦不说再见#✨#任嘉伦穆青#✨#任嘉伦长安如故#✨#任嘉伦小
  • 截至今日,香港今年共录得30宗人类感染类鼻疽个案,19名病人已出院,四名病人仍然留医,七名病人已离世,涉及四男三女,年龄介乎54至93岁,包括上述死因与类鼻疽无
  • 给小伙伴们分享个dmt素颜滴,它是一款韩国院线修复美白精华也可以叫它素颜精华 熬夜神器坚持使用可以素颜出门告别遮瑕 ,美白 bb霜 粉底液 ,不管你是18岁熬夜
  • #雷佳音[超话]# 伊始一个绘本故事激发的灵感,在生日活动时写给橘猫的诗。《等待猫的仙人掌》我在心中为你写下一封书信却不知如何寄给你若能用言语的利刃从正中划开我
  • 世界上没有什么神奇的药可以起死回生,而是尽量把凶的,不吉的减小,降低,而不是说坐等着,明知道天要下雨却不带雨具,明知道婚姻不顺还要找个八字相克的人,这无疑是雪上
  • 迟来的一周总结~减肥周宣告失败 周一螺蛳粉 周二没吃周三干锅鸭头 周四吾蜀巷子火锅 周五苏生记 本周日上午监考 在只有周六一天假期的情况下还是坚持去找耗子 特此
  • (西海全媒体记者 季蓉)宋生芯:解决7条12345转办求助居家办公,负责接听12315热线及12345转办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宋生芯,每天
  • (谢霆锋这里应该算是彩蛋了,他俩站在一起真的是俊男靓女来着,22年后再看早已物是人非,令人唏嘘啊.. 所有的恋爱大概都是一样的,有点冲动的开始,陷入热恋的人会屏
  • 机器人小伙伴|怎么会有五只长得一模一样的鼹鼠啊…叮叮叮!「通讯小战队·鼹鼠五兄弟」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五只鼹鼠,性格却迥然不同~热血澎湃的热血鼹鼠成天犯困的困困鼹
  • 恰逢国庆中秋双节,在外游玩后,不如回家过节看看那已苍老驼背的父母♂️他们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健康团圆看看那已斑驳的旧房和儿时的玩伴聊一聊,放孔明灯许个愿,找回那些
  • 一直以来,她们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从文明引导到守护出行,从美化环境到助老扶弱,她们服务专业细致,尽心竭力办实事、解民忧,暖心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拿上夹子、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