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伪 ”
就是虚伪的发心。

一个真正发心修道的大乘行人,
要忏悔多生多劫以及今生的罪过。

罪是什么?

有心去造作的叫罪,
无心而造作的叫过,
过失。

罪就来得重,
过就来得轻。

我们每个人都有罪过,
所以每个修行人都要忏悔罪过,
发露罪过。

就好像我们的衣服已经有污点,
要把它洗干净。
  
所以佛法有种种的忏悔法,
就使我们的修行能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有一类虚伪发心的人,

他对自己的罪过不忏悔、
不除灭,

自己的功德恨不得让全世界人都知道,
自己的罪过严严密密地保密,
不让别人知道。

这就形成内浊外清,
内浊就是内心充满着贪瞋痴的浊染,

而外表又显出他很有修行,
持戒很清净的样子,
这就是内浊外清。

由于他内心的罪过没有忏掉,
又以虚假的心来修行,

他开始修行可能还非常猛厉,
但是过不久他就会懈怠放逸,
不能持久。
  
我们确实看到很多修行人开始学佛的时候,
他每天都非常地用功。

再过几个月过几年去看他,
整个地就回到了没有学佛前的样子。

“ 始勤终怠 ”,
退转到了没有边际的程度。

上次听一个大和尚说 :

有一个比丘,
他开始修行非常精进勇猛,
一定要开悟,

结果修了两三年没有开悟,
他就整个地对佛法丧失了信心,
最后还俗了。

始勤终怠。
  
那么,
他虽然也有些好的发心,
但是夹杂着名利在里面。

一个人能够把名利的心除掉是很不容易的。

开始他也发心想修清净的佛法,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

他因夹杂着名利的念头、
毒素在里面,

虽然他也修种种的善法,

比如持戒、
禅定,

以及修桥补路,
慈善事业等等,
他都在做。

但是这些善法被他的罪业烦恼所污染,
是有漏的东西,
不能成为清净无漏的功德。

这也是我们这个世间众生修行的一个普遍的现象,
不真诚,
虚伪。

虚伪是凡夫众生都具有的。

所以修行一定要有真实心。
  
《 观经 》
讲发三种心,
就能往生,
首先就讲至诚心的问题。

善导大师对至诚心有一个很详细的诠释 :

就是一切众生修行,

一定要身、口、意三业所修的,

无论是读诵经典的知见,
还是一门深入的行持,
都要从真实心里面去做。

厌离娑婆,
一定要身也表示厌离,
口也表示厌离,
意也表示厌离,
真实地去厌离。

不得外显贤善精进之相,
外面表现他很善,
很有德能,
很精进修行的样子。

但里面是怀着虚假、
欺骗的心理,

充满着贪欲,
充满着瞋恨,
充满着邪伪,
奸诈百端,
充满着奸诈。
  
修行人直心是道场,
而他整个的就是用机心,
用机心还不以为耻,
反以为荣,

觉得他多么厉害,
多么会玩手段,
奸诈百端啊!

这种贪瞋邪伪的恶心,
你还很难去化解他。

刚愎自用。

所表现的就是虽能修点善法,
但里面却夹杂着贪瞋邪伪的毒,
这就叫
“ 杂毒之善 ”。

杂毒之善是不能有效果的,
甚至会产生很负面的作用。

就好像这一杯饮料,
本来是很好,
但掺杂着一些敌敌畏在里面,

你还敢喝吗?

所以这杂毒之善又叫虚假之心,
跟真实之心就离得很远了,
不真实。
  
如果他不真实,
他用这杂毒之善的心去修行,

纵然他修行非常精进,
日夜十二个时辰都如救头燃的修行,

他能不能生到净土呢?

“ 此必不可也 ”。

善导大师给他一个绝对不可能。

为什么?

因为我们念的这个名号,
以及要求生的西方极乐世界,

全体是阿弥陀佛在因地当中行菩萨行的时候,
从他真实心里面所流现出来的。

法藏菩萨在他无量劫的修行当中,

他身、口、意三业所修的行持,

乃至一念一刹那之间,
都是从真实心里面出来的。

所以他所施设的净土、
建立的名号、
给予的功德利益都是真实的。
  
我们讲感应,
你真实才能感应真实,
虚假不能跟真实感通啊!

所以为什么我们这个愿往生的心一定要真实,
因为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往生净土的大愿是真实的,

我们也一定要用真实愿往生的心跟阿弥陀佛真实摄受的愿来呼应。

你不能用求人天福报的心去感通的。

所以一定要真实。

这一点确实也是我们的病根,
我们修行佛法得不到利益,

就是因为我们内心充满了机心、
奸诈。

这也是娑婆世界众生的常态。
  
《 法华经 》里面
剖析娑婆世界众生,

有几句话 :
“ 人多弊恶 ”,

这个世界众生大部分都很弊恶,
心性陋劣,
不持戒,

具有恶的倾向,
怀增上慢,
贡高我慢,
功德浅薄,

自己的福德智慧都很浅薄,
但是还认为自己了不起。

“ 瞋浊谄曲 ”,
充满着瞋恨的心,
对一些事情非常谄媚,
内心非常弯曲,

见到自己的上司什么的就像巴儿狗一样的,
见到下属就非常盛气凌人,
怀着谄曲的心。
  
再就是
“ 心不实故 ”,
内心不真实。

所以为什么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处得那么辛苦,
那么矛盾无常。

你看一个个都戴着虚假的人格面具,

有几个能够真心交流的呢?

十句话都很难相信他其中的一两句话,
你看人就活在这种自欺欺人的颠倒里面。

所以我们中国文化现在才体会到孔子为什么特别强调
“ 诚 ”,

就是对我们的虚假而施设的一个药方啊。

一定要真诚,
你有真诚才有智慧。

诚则明矣,
明则诚矣。
  
遥想当年菩萨戒在开始的时候,
昙无谶尊者过来,
他是一位戒律非常通达的大德。

当时有一位道进比丘想向昙无谶尊者求菩萨戒,

昙无谶尊者就说了句话 :

你们这个地方的人,
心多谄曲,
又无刚节,

难道还有求菩萨戒的人吗?

就这样说。

道进比丘听到这话当下生起大惭愧心,
他自己就忏悔,

向弥勒菩萨求忏悔,
最后他真的感得了菩萨戒戒体。

一感得之后他就去找昙无谶尊者,
昙无谶尊者一看到他,
马上起身去迎候他了,

说 :
你不简单啊,
你已经得菩萨戒戒体了。

由此可以看到,
这样的毛病是很深重的,

以至于真谛三藏想把菩萨戒的律藏传到中国都传不过来,

律藏一上船,
船就往下沉。

所以如果我们修行人不能扭转这种虚伪的心,
修行就永远得不到利益。
  
好,请看下面 :

[ 众生界尽,
我愿方尽。

菩提道成,
我愿方成。

如是发心,
名之为大。

观三界如牢狱,
视生死如怨家,
但期自度,
不欲度人。

如是发心,
名之为小。]
  
好,请看第三对范畴,
辨别大小的相状。

“ 众生界尽,
我愿方尽。

菩提道成,
我愿方成。

如是发心,
名之为大。”

这是第五,
大心的相状。

一个大乘行者,
发的心一定要广大。

这个众生界就是指十方无量微尘数佛刹有情众生之界。

为什么会有众生界?

是由于众生有业才依这个业受报,
所以说众生业不尽,
那么所受报的众生界也不尽。

“ 众生界尽,
我愿方尽 ”,

这就是说我的大愿要度尽一切众生,
一切众生都得度了,

无众生可度了,
我这个大愿才终结。
  
这就相当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

众生界尽,
众生业尽,
众生烦恼尽,
我愿方尽。

这是对众生而言。

要度尽一切众生,
如果有一个众生还没有得度,
我这个菩提大愿就没有终结。

众生度尽,
方证菩提。

从上求佛道来说,
一定对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要圆满,

福德智慧具足,
无上正等正觉成就,
我这个菩提愿才能够成就。

所谓三大阿僧祇劫,

由十住、
十行、
十回向、
十地、
等觉、
妙觉,

成佛之后还要经过一百小劫,
最快是九十一劫,
用百福庄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这些福德智慧圆满具足之后,
我的愿才算成就。

那么这样的发心,
就不是得少为足了,
已度一部分众生了,
而是要度尽一切众生。

不是得到有余的涅槃,
不是得到藏通别的佛果,
而是要得到大乘圆教的佛果。

这样的愿才叫
“ 大 ”。
  
“ 观三界如牢狱,
视生死如怨家,
但期自度,
不欲度人。

如是发心,
名之为小。”

这是小乘的发心。

小乘的行人也有甚深的智慧,
他能观察三界,

这三界就是欲界、
色界、
无色界。

欲界六重天,
色界十八重天,
无色界四重天。

这三界是六道众生所依止的地方。

从天文学的概念来看,
这三界也是非常大的一个区域,
三千大千世界。

这样大的区域在声闻行者的眼睛来看就像
“ 牢狱 ”。
  
怎么理解这个
“ 牢狱 ”,

我们大家也许没有坐牢的体验,
但是你看囚犯,
他如果坐牢了就没有自由了。

我们在这三界里轮转的众生,
他的烦恼业力还在,
他非常被动地轮回不息,

生生死死,
死死生生,

受业力的驱使逼迫,
所以他的本质上是没有自由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它是牢狱。

我们的身心 :

色、受、想、行、识五蕴,

这色身是小牢狱,
三界是大牢狱。

无论是小牢狱,
还是大牢狱,
他的逼迫性,
他的苦难性是相同的。

所以有牢狱的感觉。

这是智慧啊!

想一想,
我们有没有这种观念。
  
他能观三界是牢狱,
有牢狱的感觉,

他出离三界的心就会非常的猛厉,
就好像囚犯关在牢房里面,
每天都渴望着什么时候能出来。

但我们现在迷惑颠倒了,
可能刚进牢狱的时候还想着怎么出来,
然而呆久了,

觉得牢狱里面还不错,
还不想出来,
把牢狱看作自己快乐的家。

我们三界里的这些凡夫众生没有一念的想出离,
就好像关在牢房里面的犯人,
他不愿出来一样。

所以能够把三界观照到是牢狱,
这是声闻的智慧,
比凡夫众生高出太多了。

他观察生死轮转的逼迫性、
苦难性,

就像冤家对头。
  
我们对冤家都有切身的体会,
大家都喜欢看亲家,

跟自己有善缘的人,
见到相互欢喜,
笑眯眯的。

如果碰到冤家,
冤家路窄,

见面分外眼红,
所以都想避免跟冤家对面。

但往往就会跟冤家对头碰面,
冤家对头一定要碰面的。

跟冤家碰面就有一种很苦的感觉,
很煎熬的感觉,
他内心就想离开这个冤家。

那对于声闻行者来说,
生死轮转就像这个冤家,

它的逼迫性,
它的苦难性,
使他一定要离开这生死苦难。

他就修四圣谛,
七觉分,
八圣道分,
三十七道品,
来断三界内的见惑思惑。
  
只有断了见思惑,
他才能够出离三界的轮转。

所以声闻行者
“ 观三界如牢狱,
视生死如怨家 ”,

他这种出离的心是非常非常迫切的。

所以声闻行者他要发厌离心,
很强的厌离心。

师述【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

第四,外差内等。内证齐同,外现差别。自在所化,示普贤行。

“内证齐同”,讲“齐同不退”,“不退”是一个说明词,内在完全是相同的。

“外现差别”,外在显现有差别。

为什么显现差别呢?第一,随其本愿,他的本愿是这样的;第二,为众生故,随顺众生的因缘;第三,也是因顺余方,随顺他方世界的状态,多样显化,作为一种庄严。

“自在所化,示普贤行”,示现普贤行德。“普”是普遍,遍一切处,遍一切位,也遍一切行,一切行持都含在之内;“贤”是贤善的、随顺佛性的、趣向解脱的:这叫普贤行,一切六度万行都包含在内。

丝毫不勉强造作,不加任何人为。

“自然”就是免除了人为造作,自自然然,“自”就是本体、本来的样子就是这样的,这叫自然。

“自然”这两个字特别好,意义特别深。我们是自自然然往生的,所以各位就大胆放心吧。不加勉强造作,只要念佛,自然往生。担心害怕就不自然,就是人为的思虑、造作。自然往生,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你不想往生那当然就不能往生了;你念佛真想往生,就自自然然决定往生。

“自然不退转”,也自然一生补处,也自然成佛,这每一位次、每一个状态都是自然。

下面列了有关“自然”的一些经文法句。

引《无量寿经》

1道之自然。

《无量寿经》讲“自然”的地方很多。

“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这里引用四个字“道之自然”。“道”,佛性本来这样,佛性的自然;弥陀的救度也是道。道之自然,本来就这样。

2自然之所牵。

《无量寿经》偈言“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自然”是指阿弥陀佛本愿力牵随着我们,我们只要念佛,就和弥陀的本愿力相会了,就被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了,所以“自然之所牵”是本愿力的牵随,光明力的牵随。

弥陀的光明自然地牵随、摄取,名号力的牵随,弥陀的大愿心、大慈悲——“自然之所牵”。把我们牵到哪里去?牵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垂手下来牵着我们,是自自然然的,只要念佛,不知不觉就被弥陀牵上了,“自然之所牵”。你不念佛,阎罗王就把你牵上了,被阎罗王牵上可不是闹着玩的。

慧净上人说“自然”有三种:一是“业力自然”,被阎罗王牵去三恶道;二是“愿力自然”,阿弥陀佛本愿力,念佛被弥陀所牵引;三是“无为自然”,就是佛性自然的作用。

3自致不退转。

“自致不退转”,这也是《无量寿经》里说的。“不退转”,自自然然就到达不退转了,没有勉强造作,去了极乐世界就是这样的。能不能理解?不要去理解,净土法门不是用来理解的。

《阿弥陀经》没有讲那些缠缠绕绕叫人理解的话,果地法门说了就这样。没有什么给你理解的,你接受就可以了,相信就好了。“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怎么理解?没有什么理解不理解,释迦牟尼佛把事实端出来,就这样。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闻名欲往生”前面说“其佛本愿力”,这不是自然吗?“皆悉到彼国”,那就是自然之所牵,自致不退转。

4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我们看这些经文就特别安心,特别放松。比如我们自自然然坐在板凳上,全副身心放下就很自然。如果蹲个马步,半蹲半坐,就不自然了。“通身放下,彻底靠倒”,彻底仰靠阿弥陀佛,我们自然就很放松。

了解这些,就会心中坦然无虑,不加人为造作,我们这样念佛,就“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这就是自然。

▍摘自《阿弥陀经讲记》

南无阿弥陀佛

———————————————

★《无量寿经》偈言“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自然”是指阿弥陀佛本愿力牵随着我们,我们只要念佛,就和弥陀的本愿力相会了,就被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了,所以“自然之所牵”是本愿力的牵随,光明力的牵随。

★ 弥陀的光明自然地牵随、摄取,名号力的牵随,弥陀的大愿心、大慈悲——“自然之所牵”。把我们牵到哪里去?牵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垂手下来牵着我们,是自自然然的,只要念佛,不知不觉就被弥陀牵上了,“自然之所牵”。

★ 你不念佛,阎罗王就把你牵上了,被阎罗王牵上可不是闹着玩的。

★ “自致不退转”,这也是《无量寿经》里说的。“不退转”,自自然然就到达不退转了,没有勉强造作,去了极乐世界就是这样的。能不能理解?不要去理解,净土法门不是用来理解的。

★《阿弥陀经》没有讲那些缠缠绕绕叫人理解的话,果地法门说了就这样。没有什么给你理解的,你接受就可以了,相信就好了。“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怎么理解?没有什么理解不理解,释迦牟尼佛把事实端出来,就这样。

★ “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我们看这些经文就特别安心,特别放松。比如我们自自然然坐在板凳上,全副身心放下就很自然。如果蹲个马步,半蹲半坐,就不自然了。“通身放下,彻底靠倒”,彻底仰靠阿弥陀佛,我们自然就很放松。了解这些,就会心中坦然无虑,不加人为造作,我们这样念佛,就“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这就是自然。

南无阿弥陀佛

———————————————

相关法语

◇ 我们每天念「南无阿弥陀佛」,心里面还说:「能不能往生?会往生不会往生?」就好像一边吃饭一边问能不能饱。所以,有这么一个比喻说:「如焰升空、水下流,此是自然之事。」皆是法尔自然的道理,像火,烧着之后,自然火焰往上升;那么,水,自然往下流淌。这个是自然而然就这样一回事情—— 师父

◇ 自然:指弥陀本愿力,又是名号之功能。念佛之人,佛必来迎,此是自然也;称名之人,必然往生,此亦是自然也;既是自然,不用担心我今念佛,恐不得生。凡于心中筹虑:如何是自力、如何是他力、如何是信、如何是疑,一切皆背自然之理。唯不顾心中一切,但知称名必生,而一向称名者,即是自然也—— 上人

◇ 这名号就是引导你来往生极乐世界的,你念名号,就来往生,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 师父

◇ 不管道理懂不懂,念起来再说,阿弥陀佛自然在心中调摄我们 —— 师父

◇ 四种威仪常见佛,行来进止驾神通;六识纵横自然悟,未藉思量一念功 ——SD大师

行住坐卧.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正规医院注射,即使出现并发症,也能更快地处理,以降低风险。有些求美者觉得打针是个很简单的事,其实不然,在注射美容中,因为药品的不正规,注射不规范、操作不当等都
  • #反对父母生二胎是自私吗#应该算是吧如果你不婚不育、生一个、生两个三个都是自由的话父母也有生二胎的自由如果是担心有人和你分遗产,那就更是自私了因为遗产怎么处置也
  • 喜好一小我,就是两小我在一路很高兴;而爱一小我,纵然不高兴也想和他在一路。#青春恋一夏#喜欢一个人,就是两个人在一起很开心;而爱一个人,即使不开心也想和他在一起
  • 不管你到多少岁,在我这种“妈粉”心里永远都是鹅子嘻嘻(但“女友粉”“妈粉”这两种模式可随时切换[嘻嘻])这越长越嫩的脸,说你18岁也不足为奇哈哈哈[哈哈]喜欢你
  • 所以,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也诚惶诚恐得感恩自己的好运气,唯有倍加珍惜。人重在善良,贵在德行,美在心灵,做一个勇敢善良的人,记得感恩,懂得珍惜,善待他人,亦善待
  • #泛泛而言# 【大学生就业江苏多,为经济强省增后劲】《南京晨报》5月29日报道:5月28日下午,“十三五”期间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新闻发布会在江苏省教育厅
  • 易名科技优选拍卖会自上线以来已连续进行了55期,具备优质渠道推广、高频率曝光好米、精准覆盖识货投资人等优势。拍卖会的保留价功能,使域名拍卖价格更有保障。
  • 但是装修本身的专业门槛,又让很多消费者不知该怎样辨别装修公司的实力。买家市场的好处是业主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可以慢慢考察,直到选到称心如意的装修公司。
  • 三孩政策来了!新的计生标语也出来了
  • !为感恩回馈济南市广大的业主朋友的支持与厚爱,九腾装饰公司现在特别推出大型家装团购会,为广大济南市业主送来装修福利!
  • 如果教资面试没过,那么可以根据评分标准,自我审视在面试的时候自己是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导致丢失了比较高的分值;如果是还没参加或是准备参加教资面试的,也可以根据这
  • 我说我有不对的地方,但你也不应该当着你妈妈的面骂我神经病,他非要觉得从我放袜子开始我就不对,他没当我是在玩笑,不觉得他自己有什么错。—《制造时间》#旅途中的追梦
  • 秋风扫走的是已经枯黄的枝叶,留下的是坚强的生命枝芽。秋风扫走的是已经枯黄的枝叶,留下的是坚强的生命枝芽。
  • !他不闻不问当不知道!
  • 8.所有老师都在强调字迹一定要工整,但是我想告诉大家更要命的是:每年都有写作文忘写作文题目的,做完选择题不先往答题卡涂,直接做大题的,大题步骤写不下用箭头的,让
  • 人的状态都是有起伏的,小学弟之前都坑成啥样了,真正的egd粉丝也不会黑他吧,你看viper来了之后,他又渐渐变成战神了。富察皇后也不是那种偏听偏信的人,她问帮
  • 这四位都是耽改出身,从图上来说,还是#黄景瑜# 最帅,#朱一龙# 垫底,朱一龙真的牺牲太大了,为了转型,小白脸变小黑脸,到了中生代,小白脸的确是不吃香了,#陈晓
  • 和家人沟通时 会忍不住说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这一说不要紧 崩溃在于一瞬间 哎不过发泄出来了 一切都会好的 收拾收拾滚回学校备课了 日子还得好好过呢 愿我们自
  • 这样,或许,就不会有这样那样的压力和焦虑存在了。好在,你早已练就了双向循环,自由切换的能力,而不至感到失落,颓丧,或萎靡。
  • 第一次见面请多指教,因为时间原因今天从天津走了,没有看到他们穿大褂,希望下一次见面能够看到穿大褂闪闪发光的他们❤️#孟鹤堂周九良[超话]#[心]#孟周天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