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有三種,實報土我們稱它作真的,叫一真法界;第二個叫方便土,四聖法界;第三個叫同居土,六道,六道輪迴,同居土,這三種國土就這三大類。《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並沒有說實報土除外,沒有說這個話,當然實報土也在其中,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證得究竟妙覺果位,實報土不見了,他見到是什麼境界?常寂光。常寂光是真的,是永恆的,永遠不變,不生不滅,這就是我們自己的本性,是我們自己的真心,阿賴耶是妄心,這是真心。我們從真心一念不覺,這就開始流浪,是一個最大的循環,到最後成佛,又回歸這個原點。確實是像一個圓一樣,這個圓太大太大了,回歸到原點,回歸到原點就成佛了。所以現在科學有個名詞,叫零點、零點能量點,跟大乘教這個說法非常接近。回歸原點就是大徹大悟,就是明心見性,真正證得,三千國土、三千實相不離現前一念妄心,這阿賴耶變現的。阿賴耶是能變,三千境界是所變。

  「境觀俱妙」,妙在哪裡?妙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照是自性本有的智慧,寂是自性本具的大定。這個寂就是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所說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是寂。照,「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那是照。「十如是」,這個名詞是智者大師說的。「不異名如」,為什麼?沒有兩樣,同一個體性,「無非曰是」,如是兩個字是一個意思。天台大師把這些事理分作十條,「相」,相是有一切現象,我們今天講的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這都是相。「據外覽」,你所看到的,你能夠了別的,這叫相。性,性是內,這不是外,是內,「自分不改名性」,性是體,相是起作用的。這性是什麼?我們常說自性。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第三句說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什麼都具足。它顯現出來的就是它具足的,它要不具足,它怎麼能示現?我們就知道了,它具足的是十法界依正莊嚴,還包括一真法界,所有一切現象都是它具足的。今天科學分類分三大類,整個宇宙,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統統具足。

  我們曉得佛法說什麼?佛法全說的是我們自己,沒有一句話說的不是自己,說外面的找不到一句,全是自己。我們也可以說,佛法教學終極的目標是什麼,認識自己。誰認識自己?諸佛如來認識自己。菩薩雖認識,還不夠清楚,還不到究竟。那這一門功課我們要不要學?世出世間還有哪一門功課比這個功課更重要的?找不到了。自己從哪裡來,向何處去?佛法給我們的答案,從自性來,還回歸自性去。無量劫來你在六道流轉,甚至於你在十法界流轉,你沒有離開自性。你怎麼從自性生的?是一念不覺生的。你如何回歸到自性?你放下起心動念就回歸自性。這是真話,千經萬論、無量法門不離這個原則。

  諸佛如來應化無量身分,不止三十二應,在十法界裡面與一切眾生和光同塵。他們的本事就是和光同塵而不染著,他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跟你們相處在一起,這是佛菩薩,這是聖賢應世。我們不是的,我們在這個十法界流轉是業力做主,業力在推動我們,跟佛菩薩完全不一樣。雖說佛菩薩是願力,願力是初發心的時候發的願,發了個慈悲心,「眾生無邊誓願度」。可是發了這個願,這個願不會消失掉的,當你成佛的時候,它自然起作用。確實沒起心沒動念,自然起作用,那就是眾生有感,你必定會應,起這個作用。所以佛教導我們要跟眾生廣結法緣,那最好,結善緣惡緣都可以,只要有緣,你就能度他,沒有緣,不能度他。沒有緣,他對你不相信,你教他,他不接受,這就是無緣。有緣,你教他,他歡喜,他能接受,他能依教奉行,你再慢慢引導他。

  絕大多數中下根性要循序漸進,慢慢提升。像惠能那樣,那是天才兒童,太少太少了,億萬人當中找不到一個,他不經歷階級,真叫一步登天。道理我們全懂,他就有能力將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同時放下,就這個道理。我們沒有辦法,我們不但這三種煩惱沒有辦法同時放下,就是一種,見思煩惱、執著都沒有辦法一起放下。每天放一點,看到什麼時候真覺悟了,放下就是真覺悟,沒有放下沒覺悟,放下就成佛。能把這個世界放下,決定往生,為什麼?來生去處你選定了,你選了極樂世界,這個世界當然放下。對這個世界還有留戀,你往生極樂世界是打了個問號,不確定,完全看你臨終最後的一念。如果我們能保持現前跟最後一念是同一個念頭,你決定得生,這世界真放下了。所以,能大師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那是性德,沒有任何跡象,遇到緣,它就能生能現,就是能生萬法。

我们对有相的东西是特别的喜欢,不管是财富的相状,不管是感情的相状,不管是美好的名声的相状,因为这种相状会让我们产生快乐的感受。
所以,对我们来说中道很难,我们要么一昧地投入,要么就完全拒绝。我们很难说“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不可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佛陀说,那你宁可偏空,稍微偏空一点。
所以佛陀用空性的涅槃先把我们从生死轮回里面带出来,然后再从涅槃里面回光返照,再把空性带回真如,再从真如里面重新面对因缘。那就是真的中道了,那叫从空出假,那是真正的中道。

我们知道,一个人做错事还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善根退转。因为这种自我觉照的功力退转以后,后果就是舍离了佛陀、舍离了佛法以后,经过了六道轮回,舍弃了三宝,流转生死。

我们知道,出世的善根有两种:一种是信心,一个是智慧。智慧是很容易退失的。他大乘的智慧退失了,大乘的觉照功力退失了,但是他那种善根的信心还在。

我们学佛法应该是要一鼓作气,说实在,就是打铁趁热。就是说,你现在要修净土法门,你最好这辈子就往生,最好!因为业力是不可掌控的。那如果你今生没有把握,没有一鼓作气,你爬山没有一次爬到顶,那你可能从中间就摔下来,就归零了。

蕅益大师说,外道法虽复不当,就是方法不正当,但是“亦得为可化之缘”。就是说,外道法为什么是可度化因缘呢?因为他还有出离心。外道的可爱之处就是他起码知道痛苦,他起码知道三界的五欲快乐是有过失的。这种财色名食睡虽然表面甜美,但是你吃它的时候是要付出轮回代价的。那是刀上的蜂蜜,每一个蜂蜜后面是一把刀。外道起码知道痛苦。所以蕅益大师说,你看佛出道的时候,诸外道等都是先得度化,即此意也。就是外道不管怎么说,他还有出离心。

佛陀的身有三土:一个实报庄严土,摄受法身菩萨的,十地菩萨;方便有余土是摄受二乘人;凡圣同居土是摄受我们这些生死凡夫的。什么叫方便有余土?就是示现八相成道。已经做好度化二乘人的准备,准备现出丈六比丘相,准备要出家、成道、转F轮等等。所以这个是说明佛陀的第一个身分,应化身,就是已经做好度化的准备。

他作为佛陀的另外一个身分,那是一个广大功德的法报二身。

这个法报二身就是他有广大的财富。“财宝无量”,这当中有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玻瓈等七宝功德。那么这个财跟宝有什么差别呢?财表示福德,宝表示智慧。这个法报二身无量的福德、无量的智慧。前面的应化身特点在大悲应化,这个法报二身是福慧圆满。这么多的福德智慧的财宝,有多少呢?“其诸仓库,悉皆盈溢”,充满了各种仓库当中。

这法报二身有眷属。“多有僮仆。”佛陀这个报身,我们前面说过,报身是度化谁?法身菩萨。而且报身没有什么灭度的问题,他是恒常存在。应化身有分段生死,生老病死;报身他是恒常存在的。

他有很多很多度化的眷属。比方说谁呢?臣、佐、吏、民。这个“民”就是十住菩萨,就是刚刚入见道位的,就是圆教的十住。这个十住是圆教十住,就是破无明证法身的。为什么叫民呢?因为十住菩萨只是安住,老百姓求的就是安居乐业,叫做民。刚刚入法身,叫做民。“吏”,表示十行的菩萨。十住是安住真如,到了吏的时候开始称性起修,修六度,开始历事炼心,积集资粮。吏就是十行菩萨。“佐”是十回向,十回向开始空有无碍,理事圆融。他能够进行各式的空有的调停。“臣”这表示十地菩萨,他多少能够辅佐佛陀来度化了。这个就是法报二身的眷属,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菩萨。

他不但是有人做眷属,他还有佛法的这种车乘。这个车乘能够运载。有什么车呢?有四种车:象车、马车、牛车、羊车。象车跟马车表示中道实相的教法,这个是实法。象车就是圆顿的一心三观,马车是次第一心三观。这都是真实法,是随顺真如的。牛车跟羊车表示权法,空性的权法。牛车是体空观,羊车是析空观,方便的教法。所以,这个法报二身不但是有菩萨做眷属,还有各式各样的权实的二法来做辅助。

那么这个法报二身干什么呢?他除了有这么多的财富,有这么多的眷属,有这么多的教法,他经常怎么样?“出入息利。”他跟众生要互动的。自行的功德叫做入,化他,叫做出。在这一进一出里面得到一些功德,“乃遍他国”,普遍在整个九法界当中。所以,应化身度化的偏重在三界,而法报二身遍整个九法界。

我们一般跟佛陀结缘,本门、迹门都要结缘。你看有些人他只是修理观,尤其是禅宗,很喜欢修理观,经常正念真如,“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内观的时候,那你跟十方诸佛的法报二身结缘,因为佛陀的法身、报身就是在一念心性里面。所以你一旦摄用归体,那就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跟法报二身结缘。

但是你可别忽略了跟应化身结缘。所以我们要透过事修,身业的礼拜、口业的称念、意业的观想。诸位!我们讲一个现实的问题。其实对我们凡夫来说,真正对我们产生大利益的,是两千五百多年前陪着我们流转生死、为我们讲经、为我们施设了戒法的释迦牟尼佛。所以,你要不跟应化身结缘,那你变成一种好高骛远了。你只跟法报二身结缘,那你这样子很难得到应化身的度化。所以我们两个都要结缘,理观跟法报二身结缘;事修,透过礼拜、赞叹、供养,跟应化身结缘。

当众生跟佛陀因缘成熟的时候,他自然会相遇。我们前面说过,你会见到佛陀,只有一种情况,你宿世的善根成熟了,你已经决定要了生死了。这是基本功,不一定说一定要发菩提心。如果你对于生死还没有决定要了,那你跟佛陀还很遥远。就是说你不能列入佛陀的儿子,你只是一般的众生。所以,要成为三乘的诸子,才是佛陀的规划的范围。当然这个三乘的诸子也不是今生栽培的,是生生世世栽培,到现在因缘成熟了,终于要见面了。

七大周遍则说明一切法无不是如来藏所摄,并一再强调若执相为体,则不是堕入因缘性就是堕入自然性,故处处显体,处处破相。
此无生即是空如来藏。
佛陀在说明七大无不是妙明真心后,大众无不身心愉悦,充满法喜,各各都明白了妄识本空,然真心本具,迷时将自法身淹没于幻妄身心中而被局,悟得妙因后,得知山河大地及自身心无不是妙明真心中物,真心摄大摄小,自在无碍,大至虚空十方无有边际,小至如掌中庵摩罗果。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如来微妙开示,身心荡然,得无挂碍。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真心与妄心的关系,正如虚空与微尘,大海与浮沤,父母所生的生灭之身,起灭不定,然此真心却是常住不动,含遍十方。

如来藏即三德秘密藏,三德即法身、般若、解脱,大众欢悦得未曾有即是明了众生皆有此佛性,佛性本具三德,因无明所覆所以不得彰显,在佛陀的破显下终于获此如来密因,依此而能成就法、化、报三身。

法身是众生本具之理体,此体遍摄法界,若不修则不显,若执妄则失真,故《坛经》亦是让人见吾人的本来面目,即是找到这遍摄十方的真心,此妙觉湛然之心本自就有觉悟的功能,此觉不从外得,故诸经常言无所得,报身即此无所得,总持即是赞佛报身,修就有,不修就没有,若心向外求就没有,故应放下万缘心无所求,修此无所求行即能成就报身。不动尊是赞叹佛的化身,佛陀随机应现,不动本际,于世间的爱怨讥毁等如如不动,随众生喜好大小之机而普降法雨,此三德三身即是佛陀所成就的楞严大定,楞严是定中之王,诸三昧之本,佛证此究竟坚固之三昧大定,修行圆满之极。

悟明真心,故无量劫的颠倒妄想可以一时消灭,凡夫执相为体,执内在身心为实我,外在山河大地为实法,由我法二执生烦恼、所知二障,故无始来沉沦苦海不得解脱,一旦悟得本心,无须经历三大阿僧祇劫即能获得法身。

唯识宗将修行分为三大阿僧祇劫,历资粮位、加行位是第一大阿僧祇劫,见道位后历菩萨初地至七地是第二大阿僧祇劫,历第七地后至等觉位是第三大阿僧祇劫,当知权实有别,权教多重事相,必假修成,而圆教论性具,重在了悟,何况未悟之前,一切众生亦本具法身,只须一念回光返照,即如如佛。

再者证悟与解悟也有区别,“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故此处言获法身而不说证法身亦是此义。

销颠倒妄想、获本有法身只在一念,如烛光照亮千年暗室点亮即可,而家中本有万贯财富自然现前,故灭妄想何惧亿劫,获法身何须历僧祇。

“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获法身而知成佛有分,发愿成就首楞严三昧,自利利他来报答佛陀之恩,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说到十种因缘发起菩提大愿,其中一种即是报佛恩故应发起菩提心,佛陀出现于世即是为了开启众生的佛之知见,此佛之知见众皆有分,故唯有发愿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才不会辜负佛陀的教化。

四弘誓愿实乃大悲大智之深心的体现,愿意以此悲智双运之深心来奉献十方尘刹,恭敬十方刹土的诸佛菩萨,救济十方刹土的一切众生。

五浊恶世即是指众生所处的国土,五浊指的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1、劫浊:无有自体,以四浊交凑为体,迁流不息为其相,当人寿减至二万岁时,众生具下四浊,若减至人寿百岁,名为五浊恶世。

2、见浊:以五利使为体,诸见纷起为相。五利使即五类见地上的迷惑,能使众生造业受报,故名为使,极微迅速是以曰利,五类见惑昏昧汩没,浑浊自性,故名见浊。

身见:妄认四大为我身,深生爱著,不明四大假合、虚幻无常。
边见:执断见或常见之边,一味偏执,失于中道。
见取见:非果计果,执其涅槃,未证言证,终非究竟。
戒禁取见:非因计因,执其戒相,纵多苦行,尘劫难成。
邪见:拔无因果,以盲引盲,疑误众生,随入深坑。

3、烦恼浊:以五钝使为体,恼乱逼迫为相。五钝使即五根本烦恼,能使众生造业受报,故名为使,比起五利使稍微重滞,是以曰钝。此五种根本烦恼是贪、嗔、痴、慢、疑。

贪:于顺境上起贪爱,不能看破一切法如梦幻泡影。
嗔:于逆境上起嗔恨,不能含忍,不达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痴:于中庸境上起痴心,不了诸行无常、终究是空。
慢:于诸众生,心生傲慢,不能谦让,不达众生心性平等。
疑:于诸人法,心起疑惑,不能决断,不了是善则可亲,是道则可近。

4、众生浊:由见思所惑而感粗弊五阴,以此五阴和合为体,色心丑劣为相。阴乃覆盖义,覆盖真性,众生积聚五法,覆盖真性。五阴中的色属色法,受想行识属心法,五阴中的识小乘立六,大乘立八,受想行本身是遍于一切识中,今以此四心法配八识之方便解之,如前五识领受五尘,受力偏强,故以属受;第六识忆想分别,想力偏胜,故以属想;第七识恒审思量,思义偏重,故以属行;第八识种子识,如大总持,执持义重,故以属识。

5、命浊:以暖、寿、识三为体,催年减寿为相,或者可以理解为地水火风之色法与见闻觉知之心法,互相依存为其命,也可以理解是见浊、烦恼浊的见思二惑为其受报之因,而感得粗弊五阴为托生之果,果上又再次造受报之因,此丑劣因果相续不断而在轮回中成就分段生死之命。

以上五浊是如来对众生身心当下状况的如实说,不仅要自己摆脱此五浊恶世,更发愿在此五浊恶世中,帮助一切众生都能成就无上佛果。

发起四弘誓愿,是对佛法有了圆解后而生起的无比信心,当然,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在修行的过程中,如果要成就法王,还需要破除更细微的无明。佛能看到更为微细的无明故称为大雄。

惑有界外与界内的区别,六道凡夫界内无明,见惑是烦恼粗障,思惑是烦恼细分;二乘及权教菩萨仍有界外无明,此相对于界内来说是更为微细的所知障细分。

若欲加工用行,必须要除更细微处,只有除此细惑,才能称为无上觉,才有堪能于十方广度众生。

发了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决心,即使是空性可销亡,坚固的决心也不会退转。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我拥有一个会远程扫描到地球另一端的任何人的脉轮情况/物质身体健康状况的第三眼‍♀️[求饶]要预约远程1⃣️1⃣️灵气疗愈吗[举手]杀猪盘别在我这里浪费时
  • 秋,在云端,白云悠悠,天高云淡,风月静好,这便是我眼里的秋天。 #南北cp[超话]#这期又看感动了呜呜呜…… 私心喜欢NB的友情,不是因为那种“咱俩谁跟谁”、“
  • 人生路艰难,但是如果你有笑对人生的能力,你就有享受人生的能力。人生路艰难,但是如果你有笑对人生的能力,你就有享受人生的能力。
  • 新学期即将来临,唯艺舞蹈培训机构为回馈新老顾客,推出一期超值优惠 我们一直干着专业的事情当然超值活动也少不了给大家哦 只要你转发此图文并集赞第一名:送3个
  • 相信孩子们会有各种无厘头的回答:拥有能隐形的隐身衣,能变大变小的咒语,能让自己飞,变出想要的物品……这本《赫克托、坏骑士与恶龙》就给小读者们展现了一场魔法与勇气
  • 这个也就涉及到另外一个比较尴尬的点,现在是存在“海水可降解”的认证,但是“海水可降解”的认证,只模拟了一种海水条件,但实际上海洋环境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即便说它能
  •  受到鼓励的孟姐再接再厉,说:宋丹丹就是红的代名词,以后如果想要说谁最近红了,就说你最近很宋丹丹吗? 受到鼓励的孟姐再接再厉,说:宋丹丹就是红的代名词,以后如果
  • 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一点小缺点就否定人家的优点,一点小过节就忘记人家的大恩,如此做人的话,一辈子没有朋友。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
  • O゜○。O゜○。
  • 还有,我们看甄士隐,香菱等人,人品高洁,没做错什么却那么苦,甚至像木石前盟的宝黛,要不是前文说黛玉是来报恩的,看两个人相处日常,还以为黛玉是来报仇的(开玩笑)…
  • 浪姐3的真实人气,和投票出来的结果,真的是相差挺大的芒果力捧的几个人,郑秀妍,于文文,谭维维等人的好感度,居然还比不上无感度看来在普通人的心目中,这几位根本没有
  • 朝阳还是没有回来,找不到,昨天两个相像的喵星人已经被排除,这个熊孩子去哪里,百思不得其解,不可能啊,担心,生气 #母亲节#同样都是红牛,红牛的创始人是泰国的许先
  • !!
  • 自从提到巫星族我就很期待她~喜欢是因为好看,还有他对女儿的母爱,让我很感动!很惊喜收到了我带的第一届学生快递来的冬日温暖大礼包,因为有天发了朋友圈说到用蒸汽眼罩
  • 首占镇首占镇党员干部、各界热心人士在西岱湖开展“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各村(居)组织党员、志愿者以及物业保洁等人员也在各辖区范围内同步开展“护河爱水、清洁家
  • 这让她很愤恨,所有的亲人都离他而去了,她还有什么好顾忌的,拼尽全力,使用体内的冰心诀,将大伯冻杀,最后自己承受不住内力过大,暴体而亡,所以才会说她跟大伯是同归
  • 昨晚刚好看到小红书上咸蛋黄鸡翅的做法,今晚特意试试,最后成品样子还是不错滴,不过味道暂还没到达我想要的(对味蕾的追求比较高)有机会下次再试。 【掌门老梁干挑】湖
  •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1916年,李大钊在《晨钟报》创刊号上发表《“晨钟”之使命》寄予青年复兴民族的使命,“期与我慷慨悲壮之青年,活泼泼地之青年,日日迎黎明之朝
  • 本周最高气温33℃,气温方面变化不大,最高气温仍然维持在30℃左右,在距离入伏不久的日子里,郑州的气温较为“佛系”体感除了稍感潮湿,较为舒适。13日:阴天有阵雨
  •     推进会上,陕西黄金集团党委副书记、四方金矿党委书记田金鹏在主持讲话中指出:“25年来,四方金矿创新创效、勤奋奉献,攻坚克难、努力拼搏,生产和生活条件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