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婆塞戒经》卷第四之中,世尊是这么开示的:【善男子!有智之人施有五种:一者至心施、二者自手施、三者信心施、四者时节施、五者如法求物施。……如法财施得何等果?如法财施所得果报如先所说;得是财已,王贼水火所不能侵。】至心施等四种果报,已经在前一次的菩萨正行之中,跟大家约略提过了,接下来就谈一谈如法求物施的果报。

世尊在这里开示:“如法财施所得果报如前所说;得是财已,王贼水火所不能侵。”举例而言:假如过去世布施,所得的财物不是如法所得,这个包括说要布施所得的财物,可能是偷盗物、圣遮物、众共物、三宝物,施一人回与多人,施多人回与一人,乃至恼他人而得、诳他人而得、欺他人而得的种种状况;今世得财已,当为王贼水火所侵。何以见得我们今世所受用的财物,有一分或者是多分为王所有?譬如说:自古以来百姓都要向王纳粮或者是缴税,这一点肯定是大家都知道的,也是一般人所无法避免的;这个王,从小聚落的聚落主到一个区域的小王,乃至是到皇帝;而到了现代的时代,代表王的实质单位,就要改名叫作政府了。只是现在不纳粮都改叫作缴税,有缴所得税、房屋税、地价税、牌照税等等;乃至说最少的过路费,就好像现代的高速公路通行费一样,都免不掉,而且是我们想不缴都不行的。所以经过这样的简单说明之后,大家就可以初步了解,有财物为王所有的这一件事。

然而,实际上众生共业所感、福德受用的状况,是非常错综复杂的。这又是怎么说呢?譬如说:在我们这个时代,可以到便利商店买一个面包,这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也许你会想:“那不就是爷我有钱吗!就找个事花钱;另一方面正好是有人有东西,那就卖东西赚钱罢了,这道理是再简单不过的。”可是要是没有人把面包送到店里面,要是没有人做面包,要是没有人卖面粉等原料,要是没有人种麦,乃至要是没有人制造车辆,要是没有人开辟道路;或者又是说,要是没有人在这一些环节之中,加以管理以及推动,那么这一些的社会制度也就无法成就了;所以我们也没有办法,这么方便地就取得我们所需要用的物品。如此说来,就有数不尽的要是没有怎么样、怎么样的这些种种状况了。因为施设并且互相维护这样的制度,使得众生可以维持正常生活的缘故,当然我们依于福德所感得的财物,就会有一分或者是多分为王所持有的情况。

然后,经论中有时候会提到:我们今世的财物是五家共有,五家中的四家,就是这一段经文中所说的“王、贼、水、火”, 也就是国王、盗贼、水灾、火灾。而一般而言,还有第五项的不肖子女,这多半是过去世因为某一些原因而积欠对方的财物,再加上其他的因缘,感得成为某甲今世的子女,所以必须在财物上有相对的酬偿。这一个部分与不如法求物施所感得的果报,是有一些差别的,所以这里但说王贼水火四家。贼,当然指的是盗贼。换言之,在因果的酬偿之下,某甲今世值遇盗贼而失掉了财物,然而多半之后虽然广为追寻,依然无法追回所失的财物。而水灾与火灾的部分中,有可能是会与人为的因素有关,譬如说火灾;另外一个部分,则泛指一般所谓的天然灾害,那这个部分,水灾、火灾两种情况都有可能,这是属于大自然灾害的部分。那么,假如另外而言,乃至包括风灾、地震等等。所以说,往昔不如法求物而布施,虽然今世感得相对的果报而得财物,但也会在因缘和合之时,又感得为王贼水火所侵而失却了财物。若是往昔如法求物而布施,今世所感得的果报,就不会为王贼水火所侵了。

在《优婆塞戒经》卷第四之中,接着世尊又开示:【若好色施,以是因缘是人获得微妙上色;若以香施,是人因是名称远闻;若以味施,是人因是众乐见闻,既见闻已,生爱重心;若好触施,是人因是得上妙触。受者受已,则能获得寿命、色力、安乐、辩才。】此时世尊为我们开示:布施法之中所施物与未来世相对的果报受用。这里的好(hăo)色,不可以念作好(hào)色,色指的是物质,意思是说殊胜或美好的物品。譬如说,布施给众生上妙的饮食,或者是殊特的工具以及物料等等,未来世感得自己的色身庄严,或者是感得所受用的器世间的殊胜。往昔若有种种差别不同的布施,今世就在正报与依报上,分别感得差别不同的受用。若是往昔以香来布施给众生,今世所得的果报是善名远播;若是所布施的食物,使人在味觉上有着胜妙的感受,那么未来世就感得众生都乐意亲近这个人,或者只是听闻这个人的名字而已,也会生起敬爱之心;若是所施之物,使人在触觉上有胜妙的感受,未来就感得在所受用的衣服、睡卧床具等等而有殊胜的触觉。接受你的布施的人,若是因而在寿命、色力、安乐、辩才之中,能够得到一分的受用,将来你也可以在相对的部分而得到受用。

这个时候我们再回头来看看,自己今世所受用的五欲,乃至是智慧的状况,我们缺少了什么东西?或者是说,我们在某一个方面的受用,是否还算是胜妙的?比照上述世尊所开示的内容,若是未来自己希望在某一个方面的受用,能够再更加圆满一些,就可以依照上述世尊所开示的来进行布施了。然而,其实三大阿僧祇劫之中,所应修的福德是很广泛的,这里只能举少数几个例子,也就短暂的一世、两世之间的因果,作一个简单的说明。当然还有其他的经论之中,也曾经提到这一些所施物与未来果报的关系,譬如说《佛说布施经》、《大智度论》等等;这个部分,就可以自己阅读参考了,然后看看有没有是自己可以受用的。

在《优婆塞戒经》卷第四之中,世尊又为我们开示了一些与布施法有关的知见:【善男子!有人说言:“施于塔像,不得寿命、色力、安辩,无受者故。”是义不然!何以故?有信心故,施主信心而行布施,是故应得如是五报。善男子!譬如比丘修集慈心,如是慈心实无受者,而亦获得无量果报。施塔像等,亦应如是得五果报。善男子!如人种谷终不生蓏,施于塔像亦复如是,以福田故得种种果。是故我说:田得果报,物得果报,主得果报。】有人就会这么怀疑:布施于塔像,这包括佛塔、菩萨塔、阿罗汉塔等等,乃至是贤圣的图像之前,由于没有人现前领受,所以得不到后世的福德,而有寿命、色力、安乐、辩才上的受用。但是世尊在这里开示说:这样子的怀疑是不正确的,因为布施时是信心具足的缘故,还是能感得前面所说至心施等五种的果报。就好像说,比丘在修集慈无量心的时候,因为都是用观想的,实际上没有众生领受其慈心,但由于信心而观想,改变了自心内的种子,所以未来也得无量的果报。譬如说:得初禅了以后,再加上修慈无量心的缘故,观想怨亲、村落、国度、世界、十方无量无边的众生受乐;虽然观想只是内相分,毕竟也没有实际受乐的对象,但成就之后,也可以作为生而为大梵天的因。又好像说,有人种下了五谷,终究不可能生而为瓜果,其原因是一样的。所以世尊才说布施于塔像也像这个样子,由于福田的缘故,而得种种的果报。所以布施的道理是因为福田而得果报,乃至因为所施物而得果报,因为施主而得果报,而其果报还有着相互交错的影响。譬如说,福田胜而得果胜,施物胜而得果胜,乃至是施主、福田俱胜而得果更胜等等,有着这样种种的不同差别。

在《优婆塞戒经》卷第四之中,世尊又开示说:【善男子!施有二种:一者法施、二者财施。法施则得财法二报,财施唯还得财宝报。】这里世尊将布施法分为二种:一者法施、二者财施。有时候布施法又可分为三类,多出一类叫作无畏施,但其实是可以含摄于财施、法施之中的;这个部分等到后面的经文之中,再来作进一步的说明。布施法的第一种既然叫作法施,当然指的是布施“法”,世间法的布施部分,包括人天善法,这是使人可以再生而为人、天的法,还有一种是可以使人得以营生的种种世间的工艺技巧等等;进一步说,布施与人可以使其亲证解脱道、佛菩提道的种种的知见与义理,这个就是真正的佛法布施了。但不管是世间法或者是佛法的布施,必须要有一个原则,就是说,所说的法是要正确的。因为即使是世间法,若是教导了别人错误的方法知见,也许就可能会使其丧失很大的利益,更何况是佛法的布施呢!若是为了名闻利养的缘故,不知而强说为知,错误地教授解脱道、佛菩提道的种种知见与义理,这都是会残害众生法身慧命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是会影响学人很多世甚至是很多劫的,这已经不是因为布施了错误的世间法,所产生影响的层面是来得比较狭隘了。

财布施指的是,布施给众生财与物。又有所谓的外财——指的是自身以外之物,包括财宝、房舍、畜兽、饮食等等。假如当时的社会制度是可以蓄养奴婢的话,也就是说,奴婢也是施主所拥有的话,那么当然也是可以布施的,乃至是妻与子女,道理也是一样。既然有了外财,相对地当然就有所谓的内财了,这就是指自身中的头目、脑髓、手足等器官,但这并不是一般人之所能布施的;然而菩萨到了等觉位的时候,为了圆满佛地的三十二大人相,则是在百劫之中,无一处非舍身处,无一时非舍命时,一直都在作这样的布施。假如是层次比较低的内财布施,譬如说:现代不是有捐血的义举吗?这也是内财布施;不过,假如是种种的传染病的带原者,那就不适合作这一种的内财布施了。然而现代有人提倡在舍报之前,先签下所谓的“器官捐赠同意书”,换句话说,是同意医生在认定某人已经死亡的状况之下,就将其可用的器官移植到其他需要的人身上,这当然也是内财布施。只是个人以为,这是牵涉到人们舍报时真正的过程,甚至于说,其实现代的医生们,他们所认定的死亡,是不是就是真正的死亡,都还有待商榷;这一个部分,还应该再进一步了解死亡的真正情况之后,再来作决定,这样子对自己而言,是会比较妥当的。还有一种内财布施,是大家常常在做的,但又比较没有注意到,那就是自己身力上的布施。

财布施虽然可以使众生免于饥饿困苦,然而财布施之后的后世果报,仍然是在于财物之中,以及说与财物相关的五欲境界之受用。譬如说:过去生如法布施了众生的饮食,今世就感得身力的强健、寿命的久长,并且随之而有种种的安乐;若是布施房舍给众生,来世若生到欲界天,而感得自然而有的七宝宫殿,而能自在的受用五欲;若是布施桥梁、船只或者是种种的鞋具给众生,来世若是需要种种的交通工具的时候,自然就可以具足了。举了这一些例子来说明之后,各位就可以了解上来所说“财施的果报,还得财宝”的道理了。

——摘录自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21集《如法财施的果报》

我们这个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呢?

本经上说,“皆依不觉,本来一心,性净明体,恶业无尽,晦昧为空,无明为风……”经上面就讲到了我们这个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呢?有五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晦昧为空”。是指空间的产生,因为我们无始无明,内守幽闲,晦昧境界之中就为空。

第二个条件是“无明为风”。心有所动,心动,动就是风。如同六祖惠能大师的一个公案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我们一念妄心,心在动,这就是无明,无始无明现前。

第三个条件是“执心为金”。心中间有执著,有心动,动了以后就执著于它;执著于它,这个世界上就有坚硬的东西。

第四个条件是“知见为火”。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不管哪一个团体,都会有意见,都会有分歧,因为各有各的知见。《楞严经》上所说的:“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遇安禅师就因为这句话开悟成就。他号称为“破楞严”,他断句方法不同,他念作“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这些祖师大德根机都是很利的,你看他读《楞严经》,读了这一句就开示悟入,就成就了。

六祖惠能大师听到《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马上也是豁然大悟。我们诵《金刚经》诵了一辈子也没有开悟。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苹果掉下来打在他头上,他马上就发现地心万有引力这个定律。我们就是把整棵苹果树所有的苹果都打在你头上,还是不能发现什么,根机不同啊。

什么是知见为火?即各人有各人的看法,而且很执著于它,就起冲突,就有摩擦,有摩擦就有火。

第五个条件是“爱心为水”。爱欲的心产生水,你看到酸梅马上有口水。“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所既妄立,这是妄想心而立的,所以就称为妄能,产生妄见。

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呢?其实这段话就说明了世界产生的五个条件:“晦昧为空,无明为风,执心为金,知见为火,爱心为水”,于是地、水、火、风、空产生了。

外在的环境世界是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境。用自心去执著于自心所变现出来的境界,境界都是自心所变现出来的,这是一重颠倒;我们执著于它,再去执著于这个境界是真实的、是实在的,所以就困扰自己,又是一重颠倒,因此众生是双重的颠倒。

祖师说:“心生则种种法生,法生则种种心生。”心生,心有分别、有执著,一念无明妄动,就有种种法生,宇宙山河大地产生了,产生以后,我们不了解它是自心所变现出来的境界,我们还是执著于它,执著于境界是真实的,困扰自己,令自己生烦恼,所以说“法生则种种心生”。《心经》上说:“远离颠倒梦想。”我们众生有双重的颠倒,因此,贪瞋痴三毒之中,愚痴最难断。

具体到我们学佛的人来说,不懂得修行的人,他老是心向外求法,到处走、到处跑去求法。他想加一种力量去证悟本性,就产生了能所,有一个能够了解本性的我,有一个所想了解、所想证悟的本性,能所是虚幻的对立,所以就产生了妄见;产生了妄见就有了精神和物质的对立。

好像一个明镜,本来很光亮的,我们用抹布去擦,越擦就越蒙。本性不可以让你去明,而是你本来就明,本来就具足,所以本性,放下即是。禅宗的三祖僧璨禅师《信心铭》上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然而真正懂得修行的人了解,“不须求真,唯须息见”。不要去追求一种证悟,为什么?因为你本来具足。你去追求,是什么?“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你去追求的那个心就是妄心,只要你认为你在修行,你就是生死凡夫。

“唯须息见”,有些同修看了一点佛教的书,他也是满口说空,一天到晚就讲空,“口但言空,行在有中”,乃至于恶取空,不信因果,这个将来决定堕落。所以我们要正确地理解空。实际上很简单,所谓空,不是空掉这个世界上的事物,而是空掉我们对这个世界的错误的认识,空掉我们的知见,我们妄立的知见。“知见立知,即无明本。”如来说得很透彻了,无明的根本是我们知见立知。
 
就像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

因此我们只要息见,空掉对这个世界的错误的认识,空掉人我见和法我见。黄檗断际禅师告诉我们说:若修行,只要九个字就可以了,也就是“但无诸见,即是无边身。”但无诸见,无边身是什么?法身。你能够息见,就是当体即是,成就法身。我们如果没有真正了解如来的中观正见,就是不能顶天,所以我们用妄心在修行,难以成就。

-----节选自大愿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学记》

#鲁迅《自嘲》诗解析#
互联网时代,一部手机就可以广泛阅读,每每触景生情,触发感想,更可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敷衍成文字,当然这一切决不是复制粘贴那样简单粗暴,需要有趣的思想灵魂来做导引。手机阅读,发散式思维,像骑上思想的野马,纵横驰骋,非传统阅读可以比拟。比如,看到鲁迅《自嘲》诗,各种引用,不禁好奇心大发,欲一探究竟。
鲁迅《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鲁迅是个有学问的人,爱琢磨人琢磨事爱思考,仔细探究,不服不行。鲁迅的这首七律诗,可谓句句有出处,联联有典故,说鲁迅爱“掉书袋”、学富五车也不为过,咀嚼再三,玩味无穷。
第一句运交华盖云云,鲁迅《华盖集·题记》:“我平生没有学过算命,不过听老年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的。”
搜索“华盖运”一词,太多说道。说是运交华盖的人,有官运,有文采,再不顺,哪怕入了僧界也有佛缘。可鲁迅倒也实在,不这样想入非非,自我麻痹陶醉。鲁迅说,官人、高僧,出入有华盖祥云瑞气护佑,自然了得,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给罩住了,不是好事。查了一下,鲁迅的《华盖集》1926出版的,那时鲁迅早过了不惑之年了。
再搜:从写作对象看,这首诗是写给柳亚子的。1932年10月5日,郁达夫的哥哥到上海,郁达夫夫妇请他哥哥吃饭,并请鲁迅和柳亚子夫妇等作陪,柳亚子在这次见面时请鲁迅给他写幅字,之后不久鲁迅便写了一个条幅。《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 “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 ‘运交华盖欲何求……。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凄成一律以请’云云。”闲人,打油,偷得半联云云,都有故事存焉。有说,那天鲁迅赴宴,郁达夫开玩笑道:“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鲁迅用上一天想到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一联回答他。达夫打趣道: “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没有解脱?”鲁迅说:“嗳,给你这样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所谓偷得半联就指第一句。
看来,这首诗只是朋友间的酬酢之作,是鲁迅对朋友表示的自我解嘲。但从诗的内容来看,这并非鲁迅一时性起的游戏文字,而是鲁迅诗以言志的一种具体体现。
第二联上句,鲁迅引用了南社一个诗人的诗句“旧帽遮颜过闹市”,说明鲁迅阅读面之广和记忆之深。下句则借用了《吴起兵法•治兵》:“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受敌可也。”“如坐漏船之中”和《晋书•毕卓传》:“得酒满数百斛船,……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的两则典故。整联对仗工整,含义隽永,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别开生面,让人忍俊不禁。
第三联两句,最为经典,流传最广,也很有典故,其实也最有歧义。
千夫指,出典于《汉书•王嘉传》:“里谚曰: ‘千人所指,无病而死。’’’千人所指或千夫所指,当是指被众人指责、违背公序良俗、违背天理人性的人,这不难理解。
鲁迅在1931年2月4日《致李秉中》里说:“今幸无事,可释远念。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千夫所指”,鲁迅当是最清楚它的社会政治含义的。
“横眉冷对千夫指”,又作“横眉冷看千夫指”,当然也表明鲁迅爱憎分明,秉持社会公道正义,嫉恶如仇的鲜明态度和人格魅力。
孺子牛的典故,最早出自《左传》哀公六年: “鲍子曰,女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晋代杜预注:“孺子,荼也。景公尝衔绳为牛,使荼牵之。荼顿地,故折其齿。”
鲁迅或许真地心甘情愿做这样的老子,“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有引清代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同里钱秀才季重,工小词。然饮酒使气,有不可一世之概。有三子,溺爱过甚,不令就塾。饭后即引与嬉戏,惟恐不当其意。尝记其柱帖云‘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真狂士也。”意指鲁迅是仿此典故,想来鲁迅还是采自齐景公的孺子牛典故吧。
最后一对,“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好事者各种各样的引申发挥拔高,完全没有必要。鲁迅不过是个作家,他有他的家人孩子需要关怀照料,他需要有自己的一方安静的可以安心写作的小天地,作为自己为社会担道义、摇旗呐喊、伸张正义的立足之所,仅此而已。
不过,此前所说“千夫所指,无病而死”、“横眉冷对千夫指”句,最容易产生歧义的地方在哪里呢?事实上,“千夫所指,无病而死”,坏人羞愧难当,气急而亡,或者良心发现,生不如死,自我裁决?只不过是善良的人们一种美好的想象和愿望而已吧。
现实世界,残酷的现实是,“好人不长寿,坏人很滋润”,鲁迅先生本人不就是活生生的事例吗?
当然,百年巨变,风起云涌,天翻地覆的变化,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爱国潮流势不可挡、爱国之士层出不穷,可歌可泣,惊天地泣鬼神。正如鲁迅东渡日本就学期间21岁生日前后写就的七绝《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爱国情怀,发自灵魂深处,让人肃然起敬,敬佩不已。就跟“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奋斗的耄、周无以数计的爱国热血青年一样,他们的权权爱国之心、爱国之忱,是非常真实宝贵的历史记录。如今读来,依然那么感人至深,这是无论如何不能被抹杀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二)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构成的基本条件与要求1.具有科研项目组织和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信用;2.项目负责人是项目申报单位的在职人员(申报指南另有规定的除外)
  • #BlinkPR# ⭐️小众设计师品牌—B4O5B4O5 STUDIO 是⼀家诞⽣于上海的潮流⽂化创意机构,以⼯作室房间号来命名。·2022 AW ,B4O5更
  • #泰国娱乐新闻摘要# 【泰星Mark Prin大牌秀现场重回青春少年样(附图第二部分)】2023年泰国三台新泰剧《日影之下(太阳的影子之下)》男演员Mark P
  • 找了找同类型的,没什么好看的,说实在的,不是攻击现在的言情,有些作者文笔和剧情真的不吸引人,还糟蹋了一些好梗害,还是脆皮鸭好嗑,拉棉兔、西子绪、狗蛋儿、骑鲸南去
  • #强省会 我们在行动# #为美丽南昌加分# 【南昌市村庄布局专项规划对外公示】#南昌这10年# 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及乡村振兴村庄分类要
  • #江南百景图[超话]#终于11点了从来没有感觉一天着么漫长来,我们来看一出好戏1:徐大佬和点大佬(第一和第二)已经争霸一天了,前期徐大佬一直领先,群友全压徐大佬
  • 昨晚11點多收到二則媽咪“與孫老師的小故事”其中一則........我對這天使寶貝媽咪的印像是...太堅強的二胎媽咪[加油]一個人來瀋陽安聯分娩+月子[good
  • 雪山、草原、戈壁、沙漠、非同寻常的旅游胜地,红酒、牛排、火锅、烟花、高逼格的野外美食,和我们一起 、开启旅游新模式 、感悟生活新品质 、深度的体验 、管家式服务
  • · 俄研究:离开俄罗斯的西方企业已损失近2400亿美元据塔斯社10月7日报道,俄罗斯战略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自今年2月底以来,从俄罗斯市场撤离或
  • [并不简单][好喜欢][男孩儿]中午吃什么~点外卖啦~饿了么红包 会员 内心有一种理性制约下的自信与镇定,这是因为有着一种宽广的胸怀。[求饶][好喜欢][赞]中
  •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你觉得去结交优秀的人和比较难,那你起码可以先做到远离垃圾人太多人把优秀名词定义为: 成功、身份、地位,的确它们也是优
  • ”“我已经为此努力了很久,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一直都在努力,我很高兴打进意大利国家队的第1500球。”“然后我们将面对像墨西哥这样的强大对手,他们踢得很好,会尝试
  • 四、航空器情况事发飞机接收于2017年3月18日,截至2021年8月28日,飞行小时11418,飞行循环10437。二、飞行机组信息机长石某,男,总经历时间44
  • 曾到此地打过卡,确实很美Useful Slovenian phrasesGreetingsHello! Živijo!Good Morning Dobro ju
  • 他是目前中国排名第一的,是排行榜上排名最高的-明星[awsl]张艺兴优秀啊#张艺兴[超话]##张艺兴将在格莱美博物馆表演# 张艺兴 ( )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中国艺
  • 一些医sheng料子根本无法展示,翻车较多的注意避开【红黑榜持续更新ing萍仑下方自取】广州海峡邹佳波中山美南华严拥广州中家医家庭医生聂云飞上海伯思立顾清重庆星
  • #好的教育##新三农·花婆婆# 与羊太太一家做邻居已经有一个礼拜了,每天见面招呼是不变的仪式,只是羊先生有些过激反应,大概是因为与太太的距离大于“美”的尺寸,频
  • 社区党员志愿者也广泛参与到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当中,在拆除违建工作中参与到入户政策宣传和动员中,取得群众的大认同,是改造高质量推进的关键。老旧小区改造与“一中心
  • 1、祛风活络:路路通苦平,既能祛风湿,又能舒筋骨、通经脉,具有祛风活络的功效,可用于风湿痹痛、麻木拘挛、脉络痹阻等病症。3、通经:路路通既能疏肝理气而通经,又能
  • 双十一快到了,你不想要比双十一更优惠的价格吗,想的话就上这里看看, 淘宝折扣商城(复制网址在浏览器中打开即可进入商城主页)汇集了全部淘宝优惠商品,领卷购买优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