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經典佳句㉚則

義感君子,利動小人
《晉書·符登傳》
譯文:道義可以感動君子,利益可以打動小人

太剛則折,至察無徒
《晉書·周豈頁》
譯文:過於剛直就會折斷,極其明察就沒有門徒

為國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質後文
《宋書·江夷傳》
譯文:治理國家的道理是給民以食物不如給民以信義,做人首先要講誠信,才可以飾之以文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史記·淮阴侯列傳》
譯文:聰明的人在上千㳄考慮中,總會有一㳄失誤;愚蠢的人在上千㳄考慮中,總會有一㳄收穫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史記·滑稽列傳》
譯文:鳥將要死的時候,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將要死的時候,他的話也是善良的

濁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慾其直,不可得也
《後漢書·劉般傳》
譯文:希望從渾濁的源頭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體有筆直的影子,這都是不可能的

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
《後漢書·楊震傳》
譯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能說沒人知道呢

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漢書·董仲舒傳》
譯文:與其站在深潭邊,希望得到裡面的魚,還不如回家去結網

宜如臨深淵,如履薄;戰戰慄慄,日慎一日
《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譯文:應該像面臨著深淵和在薄上行走一樣提心吊膽,害怕得發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謹慎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史記·貨殖列傳》
譯文:人生一世,無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為利而來;天下攘攘,都是為利而往

順德者昌,逆德者亡
《漢書·高帝紀上》
譯文:順應道德的人才會昌盛,不遵從道德的人必然滅亡

農,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
《漢書·文帝紀》
譯文:農業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賴以生存的衣食來源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漢書·成帝紀》
譯文:有了過錯,而不悔改,這才叫過錯

寒之於衣,不待輕暖;飢之於食,不待甘旨;飢寒至身,不顧廉恥
《漢書·食貨誌》
譯文:在寒泠的天氣,人們不會去等待狐裘或絲綿做的輕暖的冬衣(寒不擇衣);人在飢餓的時候,不會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飢不擇食);人在飢寒交迫之時,也就不會考虑到廉恥之心了

先發製人,後發製於人
《漢書·項籍傳》
譯文:先出擊就能製服敵人,隨後應戰祗會被控製

明者見危於無形,智者見祸於未萌
《三國誌·魏書二十八·鐘會傳》
譯文:明智的人在危險還沒形成時就能預見到,智慧的人在災祸還未發生時就會有所察覺

患人知進而不知退,知慾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
《三國誌·魏書二十七·王昶傳》
譯文:擔心的是人們知道前進卻不知道後退,知道索取卻不知道滿足,所以才會有受困窘侮辱的過錯,才會有產生悔恨的過失

書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無傷也
《三國誌》·《吳書三·三嗣主傳》
譯文:對於讀書這件事,擔心的是人們不喜歡它,喜歡它是沒有傷害的

成敗相因,理不常泰
《南史·宋本紀》
譯文:成功與失敗互為因果關係,世事不會永遠太平安寧

以清白遺子孫,不亦厚乎
《南史·徐勉傳》
譯文: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質留給後代子孫,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筆財富嗎

負薪救火,揚湯止沸,以暴易暴,與亂同道,莫可測也,後嗣何觀
《舊唐書·魏徵傳》
譯文:背著木柴去救火,揚起沸水來止沸,用殘暴來代替殘暴,與原來的混亂同出一轍,其後果之嚴重是很難測的,這樣下去,繼前朝而為君的,給後代還有什麼可顯示的呢

居官當廉正自守,毋黷貨以丧身敗家
《元史·劉斌傳》
譯文:當当的人應該廉潔公正,堅持自己的操守,不要因為貪財而丧身敗家

成遠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顧細謹
《明史·湯和傳》
譯文:有長遠打算的人不應為眼前的一點怨言而擔憂,做大事的人不必顧亟一些細微瑣事

聚如丘山,散如風雨,迅如雷電,捷如鷹鶻
《元史·郝經傳》
譯文:(用兵之道在於出奇製勝)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如同山丘一樣不可震撼,分散的時候又如風雨一樣無處不在,行動可以像閃電一樣迅速,動作可以像鷹鶻一樣兇猛

朝廷行事苟不自正,何以正天下
《金史·世宗上》
譯文:朝廷裡的人自己行事都不正,怎麼要求天下的人行為端正呢

馨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舊唐書·李密傳》
譯文: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筆也寫不完罪惡;放盡東海之水也無法流完惡行,罪大惡極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舊唐書·魏徵傳》
譯文:用銅作鏡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歷史作鏡子,可以知道興衰和更替;以人作鏡子,可以明白得失

居高而必危,每處滿而防溢
《北史·後妃列傳》
譯文: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險意識,東西滿了就要防止它溢出來

智者棄短取長,以致其功
《後漢書·王符傳》
譯文:聰明人捨棄短處,發揮長處,以此來取得成功

君子立身,雖雲百行,唯誠與孝,最為其首
《隋書·文帝紀》
譯文:君子在社會上立足成名,儘管需要修養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祗有誠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本文采用的晕模型和恒星质量函数都来自最新的数值模拟,虽然难说到底是不是非常准确,但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而本文尝试把暗物质晕模型和恒星质量函数(stellar
  • 平塘县目前建设有农村幸福院50个,为补齐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短板,提升质量,今年投入36万元对3个幸福院实施了提质改造,幸福院建成让子女放心、让老人舒心的幸福家园,
  • 上面雕刻着难以想象的纹理和细节,若说哪些古代遗迹能让我们了解古罗马的“凯旋”这一声势浩大的庆祝活动,那么唯有像提图斯这样的凯旋门。从最最初以防御之门的名义诞生的
  • 真是笑死了,你赶紧脱吧,张杰不需要你这种粉丝,谁没花过钱了,而且花钱的高贵在哪里了?我可以理解你不喜欢她,但是你没资格对人家指指点点,不喜欢别看就行,忽略就行,
  • 9子鼠食神主事属鼠人今天压力较大,领导的施压让你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令你疲惫不堪,而且工作的不顺也直接影响了你的心情,令你有逃避的想法。【婚恋】:慎重,
  • #超自然光腿神器# 卖了三年的光腿袜,一路走来见过好的差的,好多妹纸跟我说家里闲置了很多条起球、发光、泛白、泛红,臃肿不自然像假肢一样的袜子(严重鄙视卖它)[哼
  • 实在是太晚了,又实在是太困了,可我还是睡不着,我在思考,思考一个可能困惑人类已久的问题——这都立冬了怎么还是有蚊子?你想想,一方面,欧洲大陆不缺气了,没地方装了
  • 》《双星系统》2天1夜暴走屏南福建人私藏的避暑宝藏地‼️要不是屏南本地人带我来玩我真的不知道福建还有这样一个旅游胜地物价低、风景美、人还少…2天1夜自驾暴走了屏
  • #一些喜欢~# 图1~3都是来自s的投喂[心]第567包糖,上一批糖里的黑马是清凉味,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为了奶酪罐子特意买的蛋糕勺已经到了,蛋糕还不晓得什么时候发
  • ——《doctor who》5.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18.我喜欢的少年打天上来他无意掀翻烛火点燃我双眸盛满的暮色19.少年已成人,
  • 满眼绿色,高低不同,视野宽阔,心情随之而来的是也想随着律动而摇摆起来… 专业的车跑在泥泞的草坪里,颠簸、刺激、尖叫…开开停停,来到了小野花的世界。忍不住随声而
  • 据了解,2019年,深圳机场集团在行业内首先面向社会公众发布“同城同质同价”服务承诺,携手航站楼百余家商户共同打造“诚信共同体”以诚信扩大消费需求,提升商业活力
  • 分手后我不理智的去了你的城市,却心如死灰的回来了,时候我也是为爱冲锋的勇士啊,真的很伤心,很难过,回到家的那晚,我好想你,我抱了很久的猫咪,可是她好像有点不舒服
  • 有人说狮子太骄傲太张扬,让人有些看不惯,不过你不得不佩服,狮子确实有相应的能力来匹配,在你看不见的角落里,努力着积淀着,最终变得耀眼,这样的狮子让人很心疼。这样
  • 当然在吃法上,优秀的店家自然少不了延承海南传统品鉴美食的方式,配上一小碟特制的鸭汤酱汁。“粉”的美味,也是流淌在海南人血液里最深刻的记忆。
  • 它让你对未来进行积极的思考,而生活,不能只是为了解决一个或另一个问题,需要有激励人心的理由,需要有感动人心的理由,让你能说出,没错,未来是美好的。坦率地说,这是
  • #阳光信用[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你问风为什么托着候鸟飞翔,却又吹得让他慌张,你问雨为什么滋养万物生长,却也湿透他的衣裳,你问他为什么亲吻他的伤疤,却
  • 沟通真的很不容易,也很重要”“专注于现在和未来,对于想做的事情立刻投入去做,为自己仅有的人生负责”“因为被这种爱意包裹着,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前行,生长出比过去
  • 如果尿液的颜色加深,就要警惕黄疸的可能,可以把尿液放在玻璃瓶里晃动,如果泡沫是黄的就有黄疸了。尿黄通常是很多药在服用后出现的现象,这时候可以咨询医生,如果确认是
  • 业内美谈越来越多啦[憧憬] 这位有朋友和高赛文共事过,说谦谦真的很阳光,很有礼貌而且进进出出都是笑着的,一开始会想他是碰上啥好事了吗后来每次见到他总是很阳光爱笑